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长宁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_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答案】 (1). 吾尝跂而望矣 (2). 玉簪螺髻 (3). 水龙吟 (4). 香雾云鬟湿(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跂、簪、螺、髻、吟、鬟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按要求选择。
(5分)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 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 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 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该种题型,考生首先要能理解选项中所提供的名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加以分析理解该句的意思和语境是否相同。
A项,“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要知道是不是真玉,要烧三天才知道;要分辨是不是人才,需要七年的时间。
主要是要告诉我们,分辨人才,是个长时间的事情。
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届长宁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_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答案】 (1). 吾尝跂而望矣 (2). 玉簪螺髻 (3). 水龙吟 (4). 香雾云鬟湿(5). 清辉玉臂寒按要求选择。
(5分)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 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 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 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答案】B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②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③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④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 ④②③①B. ④③①②C. ①④③②D. ③①④②【答案】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①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②说来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
上海市长宁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一模试题含解析
C. 引起重视,欲从其术。D. 很受振动,欲抑其术。
4. 在第②段画线处可填入的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
5. 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 非理性的人更适合探讨理论。
B. 非理性的人更在意事物全貌。
C. 理论家并不重视实际和阅历。
D. 理论家总是难免概括和推论。
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考生留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全部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D.“这类理论的特点是从现象的相像性进行概括和推论,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宏大叙事”,可以 推出“理论家总是难免概括和推论”。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实力。
本文开篇干脆提出观点,“理论爱好并不是理性看法的自发产物,理性看法多半是抵制理论的”;
然后分析“我们叫作‘理论’的东西,首先是一般的东西、普遍的东西、抽象的东西,是和详细状况相对的”,理论家更关注普遍、抽象的东西;“理论还有另外一个简洁的意思……理论是个完整的故事,但其中有些环节是推论出来的。我们倾向于把概括称作理论,也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推论”“到理知时代,对世界的总体说明转变了形态,转变为某种形式的理论,这类理论的特点是从现象的相像性进行概括和推论,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宏大叙事。整体说明,无论是神话形态,还是理论形态,其中都有很多臆测的或推论的内容”,理论倾向于反映事物全貌,包含着设想、推论。这是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理论爱好与更留意详细状况的理性看法不同。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_________·潼关怀古》)(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一个社会的心灵,当然只能反映在人的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不难从中看出并把握时代的脉搏。
①然正如滴水可见太阳②任何个人的观感都有其个别性③个人的观感也可以反映所谓时代精神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皆有错(节选)[美]刘易斯·托马斯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
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
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国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
【精品】长宁区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长宁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 10分1. 按要求填空。
(5分)(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杜甫《月夜》中,“,”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2. 按要求选择。
(5分)⑴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刘经理想提拔刚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②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③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④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④②③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D.③①④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①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②说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
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
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杜甫《月夜》中,“,”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2. 按要求选择。
(5分)⑴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②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③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④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④②③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①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②说来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
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
上海市长宁区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长宁区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看见了瀑布,越近就越壮观。
__________此刻所有的声响消失,我回到平静之中,心因干净而瞬间自由。
①它声势浩大,只有成片的蛙鸣与它一起回荡。
②当爬到巨石悬岸上时,只见这水瀑威力十足,犹如地球能量通道的出口。
③于是我坐到石地上,来接受迎面而来的风与水的洗礼。
④这“巨瀑声音”对我来说,刚好可以让我置身其中来专注静心。
⑤喷溅上来的水花像是大自然给我的洒净,如清澈的琉璃不留一物。
⑥瀑布声也冲刷掉我的杂念,冲到只剩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剩下。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
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
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___。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___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___。
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9届长宁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_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答案】 (1). 吾尝跂而望矣 (2). 玉簪螺髻 (3). 水龙吟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按要求选择。
(5分)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 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 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 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答案】B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②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③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④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 ④②③①B. ④③①②C. ①④③②D. ③①④②【答案】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①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②说来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
【强烈推荐】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_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答案】 (1). 吾尝跂而望矣 (2). 玉簪螺髻 (3). 水龙吟 (4). 香雾云鬟湿(5). 清辉玉臂寒按要求选择。
(5分)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 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 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 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答案】B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②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③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④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 ④②③①B. ④③①②C. ①④③②D. ③①④②【答案】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①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②说来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
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试卷说明: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要表达中国经验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反映了文学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也表现了中国当代文学逐渐告别凌空蹈虚的发展趋势。
这当然值得必定。
②“中国经验”是近几年出现的“热词”,它的前身应该是新世纪之后极度叫响的“中国模式”,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经济奇迹是举世公认的,因此“中国经验”的存在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这种高度抽象和理论化了的政治经济学概念是否能够直接成为文学的表示对象,值得讨论。
我们认为,号召文学表达的“中国经验”很容易产生误导,不如代之以表示“中国体验”,原因如下:③第一,概念化之虞。
“中国经验”本来就是概念的集成,是从政治制度、社会办理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归纳出来的理论模型,要文学表达这样的“中国经验”,把它作为文学的主题规范,很可能导致图解和演绎概念,产生大量概念化的平庸之作。
前些年文艺界热炒的塑造“国家形象”的话题后来只开花不结果,并没有出现多少让国表里读者和不雅众认可的能代表中国形象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其原因也在于这个标语本身过于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以政府帮助的形式制作这类文学和影视作品,生产主体本身就定位了这类作品的主题指向,作为文化“形象工程”,其概念化是先天注定了的。
④第二,模式化之虞。
“中国经验”是集体经验的归纳,强调的是共性和通约。
提倡文学表达“中国经验”,很容易导致模式化。
这些年很多表示当下现实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原因就在于大家不约而同地在表达“中国经验”,这个“中国经验”在中国各地、各领域、各阶层是有共识的,因此无论何种题材,最终都是千辛万苦的“崛起”神话。
现在的作家基本都职业化了,他们是在书斋里凭想象写作,跟现实很隔膜,要他们表示“中国经验”,他们会本能地把先入为主的“崛起”模式与本地报纸上宣传地方政绩的新闻报道相勾兑,打造成大同小异的主旋律作品。
上海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8页,满分150分。
2.作答前,在答题纸证明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1分)(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韩愈《师说》)(1分)(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
”(3分)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小王新婚周年庆典,有朋友夸赞新娘貌美,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小李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有骄傲自满情绪,妈妈鞭策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小梅十岁生日,叔叔希望她长大不要忘父母的恩情,说:“一朝花蕾秀,十年父母恩。
”D.小张在外地工作,和同乡朋友节日相聚时充满感慨地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据报道,无活动部件飞机能够飞翔是依靠一种被称为电动力推进的过程实现的。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这种技术实现在大尺寸上的运用,那么将能够产生出更安全、更安静、更易于维护的未来飞机。
①电动力推进的概念更难以可视化②这与我们看到的无扇叶风扇所使用的概念相同。
③与典型的旋转螺旋桨推进相比,④因为它的推进过程利用了所谓的离子风A.③④②①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第六种自由熊培云①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垃圾,人们将何去何从?是否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东西?②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刊,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及答案.doc
2019 学年第一学期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2019.12【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试卷共 8 页,答题纸共 2 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 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姜夔《扬州慢》)(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3)《登金陵凤凰台》中,诗人(填人名)将目光投向现实,用“,”暗示皇帝被奸佞包围,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
2.按要求选择。
(5 分)(1)以下最不可能被老师用以激励学生的诗句是()。
(2分)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小区要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你认为以下哪一条最合适?()(3分)A.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就自然。
B.更多分类促发展,人与环境永和谐。
C.文明上海绿动天下,全程分类美丽万家。
D.实施垃圾管理条例,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在科学的幼年时期,科学的各个复杂的侧面还没有充分展开,人们只能笼统地看到科学与伪科学的基本区别,进而寻求划分它们的简单的经验标准或理性标准。
彼时,科学与伪科学之间黑白分明,不容混淆。
②19世纪末,随着牛顿的经典力学基础的崩塌,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绝对分明的界限开始松动起来,它们之间除了“非此即彼”,还要适当承认“亦此亦彼”。
凡不是纯粹的思辨而包含一定经验内容的,因而可以为经验“证实”或“证伪”①的,就是科学的;凡是不经受检验的,即不可“证实”或“证伪”的,就是非科学或者伪科学。
这就是说,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并不在于理论是否与经验相符合,而在于其中是否包含可用以解释某些已知现象并预测某些未知现象的经验内容。
上海长宁2019高三上年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
上海长宁2019高三上年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谈十字街头朱光潜朋友:①岁暮天寒,得暇便围炉嘘烟遐想。
今日偶然想到日本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两部书,觉得命名大可玩味。
玩味之余,不觉发生一种反感..。
②“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
从前学士大夫好以清高名贵相尚,所以力求与世绝缘,冥心孤往。
但是闭户读书的成就总难免空疏虚伪。
近代哲学与文艺都逐渐趋向写实,于是大家都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
学术思想是天下公物,须得流布人间,以求雅俗共赏。
莫里斯和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民众化,爱迪生所谓把哲学从课室图书馆搬到茶寮客座。
这两种意义都含有极大的真理。
可是在这“德漠克拉西”〔民主政治〕呼声极高的时代,大家总不免忘记关于十字街头的另一面真理。
③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
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
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
老庄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子的道士。
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
④寂居文艺之宫,固然会像不流通的清水,终久要变成污浊恶臭的。
可是十字街头的叫嚣,十字街头的尘粪,十字街头的挤眉弄眼,都处处引诱你汩没自我。
名利声势虚伪刻薄肤浅欺侮等等字样,听起来多么刺耳朵,实际上谁能摆脱得净尽?所以站在十字街头的人们尤其是我们青年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
⑤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
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那么根本无二致。
要打破一种习俗不是一件易事。
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
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
上海长宁2019高三上年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
上海长宁2019高三上年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谈十字街头朱光潜朋友:①岁暮天寒,得暇便围炉嘘烟遐想。
今日偶然想到日本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两部书,觉得命名大可玩味。
玩味之余,不觉发生一种反感..。
②“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
从前学士大夫好以清高名贵相尚,所以力求与世绝缘,冥心孤往。
但是闭户读书的成就总难免空疏虚伪。
近代哲学与文艺都逐渐趋向写实,于是大家都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
学术思想是天下公物,须得流布人间,以求雅俗共赏。
莫里斯和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民众化,爱迪生所谓把哲学从课室图书馆搬到茶寮客座。
这两种意义都含有极大的真理。
可是在这“德漠克拉西”(民主政治)呼声极高的时代,大家总不免忘记关于十字街头的另一面真理。
③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
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
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
老庄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子的道士。
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
④寂居文艺之宫,固然会像不流通的清水,终久要变成污浊恶臭的。
可是十字街头的叫嚣,十字街头的尘粪,十字街头的挤眉弄眼,都处处引诱你汩没自我。
名利声势虚伪刻薄肤浅欺侮等等字样,听起来多么刺耳朵,实际上谁能摆脱得净尽?所以站在十字街头的人们尤其是我们青年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
⑤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
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
要打破一种习俗不是一件易事。
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
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
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___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 _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杜甫《月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答案】(1).吾尝跂而望矣(2).玉簪螺髻(3).水龙吟(4).香雾云鬟湿(5).清辉玉臂寒按要求选择。
( 5 分)2.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 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答案】 B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②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③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④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 ④②③①B. ④③①②C. ①④③②D. ③①④②【答案】 D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①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②说来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长宁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杜甫《月夜》中,“,”两句描绘出了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
2. 按要求选择。
(5分)⑴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刘经理想提拔刚来半年的小李,副经理发来短信:“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B.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D.老庄方正持重,可单位里仍然时有闲言碎语传入他耳,他不禁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息!”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②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③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④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④②③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①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②说来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
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
道德的存在,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
这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
③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④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
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
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
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
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
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
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
相应的,“讲道德”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
⑤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或至少是经过教育和劝说之后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
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
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会强调伦理美德与实践智慧,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会强调“仁义礼智”或“心之四端”,为什么康德会把“可普遍的道德立法”列为理性行为者的自由本质,为什么宗教家往往设计一些经由道德实践而获得解救的修行之途。
因为他们都试图表明,在推动人类走向崇高、臻于卓越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⑦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论证方案可用于说明“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那就是“脆弱性论证”。
与“崇高性论证”相比,后者的着眼之处不是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或生活的繁荣,而是个人的生存、集体的维系或生活的延续。
它的基本逻辑在于告诫人们,如果缺少道德,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集体将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将退回到“丛林状态”。
原因在于,就其个体而言,人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智力上都是极为有限和脆弱的。
恰恰是这种有限性与脆弱性,使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建立互相帮扶和约束的秩序,结成拥有一定规则的集体和社会,从而确保每位成员的安全与发展。
⑧所以,功利主义者会强调道德对于趋利避害的基本人性的遵循与束缚,启蒙思想家会强调各种社会契约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而那些受进化论影响的学者则试图证明,我们这种“讲道德”的人类的存活与繁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生存竞争中胜过了那些“不讲道德”的物种或人种罢了。
⑨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
在回答“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时,它们只是不同侧重的回答方式。
对于许多影响深远的道德理论而言,其答案的内容往往兼而有之。
在一个思想偏好日趋多元、文明互动日趋频繁的现代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多的、有价值的论证方案来回应这个问题,激发人们的思考,从而展现道德哲学的魅力。
(有删改)3.第④段中“一体两面”在文中具体是指。
(2分)4.第④段是如何证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如果我们讲道德,那么我们能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
B.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是所有伦理学家都曾回答过的。
C.相关论证方案并非只有“崇高性论证”和“脆弱性论证”。
D.诠释道德,受进化论影响的学者比功利主义者更加客观。
6. 下列不符合...本文关于“崇高性论证”阐述的一项是()。
(3分)A.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B.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C.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D. 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人生树下王开岭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生敬。
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朱熹集传》),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
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家乡”的代称。
②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伴着年轮涟漪和虬枝皴肤,它春华秋实、生生不息,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老,俯看儿孙绕膝。
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
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
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片盛大的荫凉。
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山东的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筑鹊窝,下落石几。
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勾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
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
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
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首,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
无荫不成庐,无林不成族。
就像民谣里所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幡。
它比屋高,比人久。
离家者,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一个说法:江南的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谐音“两箱丝绸”)。
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那棵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
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鬟一样贴身随嫁,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
⑩没有了庭院,没有了供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
“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地曝于烈日下。
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实用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细辨……⑪树,在马路上流浪。
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
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也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
⑫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⑬那年去贵州,遇一苗寨,叫岜沙,据说这支部落是蚩尤的后代。
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林子可真密啊!那些人、房子、生活,全是躲在翠绿里的。
撞见人,感觉他不是走出来,而是像泥鳅一样,突然从绿潭里钻出来。
⑭岜沙,即苗语“草木茂盛”。
⑮最触动我的,是岜沙人的葬礼。
一个婴儿降生时,村民会替他栽一棵树苗,祈祝他像它一样茁壮、正直、坚韧;待他年迈去世,家人就找到那棵树,凿空做棺,去密林深处下葬,不设坟头、不立墓碑。
最后,在平填好的新土上,埋下一棵小树苗,预示生命再次启程,也象征灵魂的回家之桥。
这一切,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完成。
⑯这是我听过的关于人和树最好的故事。
⑰那天,夕阳西下,听着山风和鸟鸣,我坐在岜沙的石头上,心想——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有一棵关系亲密的树。
至少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