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周周练化学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也为混合物5.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L 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D.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 A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常温常压下,1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中通过电子0.2N A③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是0.3N A④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的混合物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 A⑤1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 A⑥1mol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N A.A.②③④ B.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B.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C.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需要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欲配制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8.配制250mL 0.10mol/L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9.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C.36.5g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L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2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H++2I﹣═I2+2H2OC.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O2↑+4H+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11.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4HCl Mn2++2Cl﹣+Cl2↑+2H2O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C.0.1 mol•L﹣1AgNO3溶液:H+、K+、SO42﹣、I﹣D.0.1 mol•L﹣1NaAlO2溶液:H+、Na+、Cl﹣、SO42﹣13.硫酸亚铁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下各组溶液中加入该盐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均没有明显减少的是()A.Na+、H+、Cl﹣、NO3﹣B.Na+、Mg2+、Cl﹣、SO42﹣C.K+、Ba2+、OH﹣、I﹣D.K+、S2﹣、Br﹣、Cl﹣14.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C.每生成1 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D.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2 mol硫被氧化1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微粒的还原性顺序为Cl﹣<Br﹣<Fe2+<I﹣<SO2,由此判断以下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2Fe2++SO42﹣+4H+B.2Fe2++Cl2═2Fe3++2Cl﹣C.2Br﹣+4H++SO42﹣═SO2+Br2+2H2OD.I2+SO2+2H2O═4H++SO42﹣+2I﹣16.下列关于药品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瓶中C.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D.浓硝酸存放在带有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17.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选项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相应实验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用盐酸除去BaSO4中少量的BaCO3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用固体NaCl配制0.5mol•L﹣1的溶液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的NaIA.A B.B C.C D.D18.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B.步骤需要用到分液漏斗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19.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 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A.9.0 L B.13.5 L C.15.7 L D.16.8 L20.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二、解答题21.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SiO2)提取氧化铝.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需用1mol•L﹣1的NaOH溶液480mL,配制该溶液已有下列仪器:托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在灼烧操作中用到下列仪器中的一种,其名称是.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操作③中的洗涤操作如何进行?.(4)甲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如图装置制备CO2气体,并通入滤液B中制备Al(OH)3时,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现象.乙同学分析认为:甲同学通入CO2的量不足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你认为乙的分析是否合理?.若合理,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作答).丙同学分析认为:甲同学通入的CO2中含有HCl气体,也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在实验中增加某装置可解决这个问题.请帮助丙同学画出该装置图,并注明试剂名称.22.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操作方法为.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C,D.(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的含量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将.(4)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m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23.某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Fe3+、Zn2+、Hg2+三种金属离子.以下是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除去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并回收绿矾、皓矾(ZnSO4•7H2O)和汞的方案.NaOH溶液、硫化钠溶液、硫化亚铁、稀硫酸、铁粉如图(1)步骤Ⅱ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步骤Ⅲ中抽滤的目的是,该步骤产生Fe(OH)3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步骤Ⅵ中得到硫酸锌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4)欲实现步骤Ⅴ,需加入的试剂有、,所涉及的主要操作依次为.(5)步骤Ⅳ常用的方法是,该步骤是否对环境有影响?(填“是”或“否”),如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绿色环保方案来实现步骤Ⅳ的反应:.(6)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强碱溶液中,用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获得了高效净水剂Na2Fe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N2和H2合成NH3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B.钢铁厂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接触法制硫酸发生的三个反应是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是利用沸点的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可以依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血液是一种胶体,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B、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C、明矾水解生成的胶体能吸附悬浮物;D、区分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解答:解:A、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故C正确;B、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所以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故B正确;C、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悬浮物而净水,可做净水剂,故C正确;D、区分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是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胶体性质,胶体具有吸附性、丁达尔效应,知道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知道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题目难度不大.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酸性氧化物是指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B、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D、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解答:解:A、SO2、Si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酸性氧化物,C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B、稀豆浆属于胶体、硅酸是难溶的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B错误;C、烧碱是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冰醋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四氯化碳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福尔马林是甲醛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氨水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均为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分类,分散系的区分,电解质的判断,混合物的物质组成,题目较简单.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也为混合物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混合物和纯净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合成材料.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A.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B.碳纤维是碳的单质;C.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D.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解答:解:A.因淀粉、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碳纤维是碳的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是电解质,故C错误;D.石油和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油脂的水解和石油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5.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L 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D.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水溶液中NaAlO2和水中都含有氧原子;B、依据石墨烯结构分析每个六元环中含有碳原子2个;C、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微粒数;D、依据氢氧根离子和羟基结构计算分析判断;解答:解:A、1.0L 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NaAlO2物质的量为1mol,水溶液中水中液含有氧原子,属于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 A,故A错误;B、石墨烯结构分析每个六元环中含有碳原子2个,12g石墨烯(单层石墨)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故B正确;C、溶液体积不知,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不确定,故C错误;D、1mol的羟基含有电子式9N A,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 A,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石墨结构、羟基和氢氧根离子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常温常压下,1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中通过电子0.2N A③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是0.3N A④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的混合物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 A⑤1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 A⑥1mol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N A.A.②③④ B.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①1个甲基(﹣CH3)含有9个电子;②0.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0.1mol氢气转移了0.2mol电子;③铁与硝酸反应,硝酸足量生成三价铁,硝酸不足量反应生成二价铁;④质量转换成物质的量,结合氧气和臭氧的组成解答;⑤1个C10H22分子中含有9个碳碳键、22个碳氢共价键;⑥氯气与水或者氢氧化钠反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解答:解:①1个甲基(﹣CH3)含有9个电子,1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9N A,故①错误;②0.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0.1mol氢气转移了0.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则电路通过电子0.2N A,故②正确;③5.6克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铁与足量硝酸反应失去0.3mol电子,硝酸不足,则反应生成亚铁离子,0.1mol铁失去0.2mol电子,所以反应失去的电子不一定是0.3N A,故③错误;④16g O2和O3所含的氧原子的质量为16g,含有1mol氧原子,含有的原子数为N A,故④正确;⑤1个C10H22分子中含有9个碳碳键、22个碳氢共价键,所以1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 A,故⑤正确;⑥1mol氯气与水或者氢氧化钠反应,转移1mol电子,故⑥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应用,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物质的构成和性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B.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C.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需要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欲配制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为了避免待装液被稀释,滴定管中装入滴定液前需要用滴定液润洗;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溶液,不能配制溶液;C.还需要量取盐酸体积容器量筒或酸式滴定管滴定管,否则无法配制该溶液;D.58.5g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为1mol/L.解答:解:A.滴定管中在装入滴定液之前,需要用滴定液润洗,目的是避免待装液被蒸馏水稀释,影响滴定结果,故A正确;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溶液,不能配制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容量瓶,故B错误;C.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必须使用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如量筒或者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D.58.5g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为1mo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知道物质的性质及基本操作规范性即可解答,知道常见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会从实验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及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8.配制250mL 0.10mol/L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c=判断,操作对n、V的影响,进而判断溶液浓度的变化.解答:解: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故A正确;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B正确;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水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C错误;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由于部分溶液残留在容量瓶刻度线上方,会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的现象,属于正常情况,不影响测定结果,不需要处理,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误差分析是解题难点,明确分析误差的方法与技巧.9.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C.36.5g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L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A.利用溶液中物质的量概念计算得到;B.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是强电解质,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C.质量换算物质的量,但温度压强不知无法计算气体体积;D.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换算计算式计算得到.解答:解:A.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溶质为氯化氢,物质的量浓度c===mol/L,故A错误;B.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是强电解质,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故B错误;C.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22.4L,选项中温度压强不知,故C错误;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应用,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2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H++2I﹣═I2+2H2OC.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O2↑+4H+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HClO为弱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钾、碘、水;C.铜作电解,阳极Cu失去电子,实质为电镀;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SO2、H2O.解答:解:A.Cl2通入水中的离子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A错误;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的离子反应为H2O2+2H++2I﹣═I2+2H2O,故B正确;C.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实质为电镀,阳极Cu失去电子,阴极铜离子得电子,故C错误;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离子反应为S2O32﹣+2H+═SO2↑+S↓+H2O,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11.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4HCl Mn2++2Cl﹣+Cl2↑+2H2O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HCl为强电解质,应完全电离;B.是胶体,而不是沉淀,且水解为可逆反应;C.没有配平;D.NaOH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水、碳酸氢钠.解答:解: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离子反应为MnO2+4H++2Cl﹣Mn2++Cl2↑+2H2O,故A错误;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的离子反应为Al3++3H2O⇌Al(OH)3+3H+,故B错误;C.Na2O2溶于水产生O2的离子反应为2Na2O2+2H2O═4Na++4OH﹣+O2↑,故C错误;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飞离子反应为HCO3﹣+Ca2++OH﹣═CaCO3↓+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胶体的生成为水解的应用及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题目难度中等.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C.0.1 mol•L﹣1AgNO3溶液:H+、K+、SO42﹣、I﹣D.0.1 mol•L﹣1NaAlO2溶液:H+、Na+、Cl﹣、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pH<3.1,溶液显酸性;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pH>8,溶液显碱性;C.AgI为黄色沉淀;D.AlO2﹣、H+反应.解答:解: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pH<3.1,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A正确;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pH>8,溶液显碱性,Cu2+、HCO3﹣分别与碱反应,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C.Ag+、I﹣结合生成AgI为黄色沉淀,Ag+、SO42﹣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D.AlO2﹣、H+反应时,酸少量生成沉淀,酸过量时生成铝离子,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3.硫酸亚铁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下各组溶液中加入该盐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均没有明显减少的是()A.Na+、H+、Cl﹣、NO3﹣B.Na+、Mg2+、Cl﹣、SO42﹣C.K+、Ba2+、OH﹣、I﹣D.K+、S2﹣、Br﹣、Cl﹣考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加入硫酸亚铁铵后,凡是与Fe2+或NH4+或SO42﹣反应的离子,离子数目会明显减少;不能够与这些反应反应的离子,离子数目不会明显减少,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Fe2+与H+、NO3﹣离子反应,则H+、NO3﹣数目会明显减少,故A错误;B、所有的离子间都不反应,离子数目会明显减少,故B正确;C、Ba2+与SO42﹣反应,OH﹣与NH4+反应,则Ba2+、OH﹣数目会明显减少,故C错误;D、S2﹣与Fe2+反应,则S2﹣数目会明显减少,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不大,从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相互促进的水解等角度分析此类题目.14.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C.每生成1 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D.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2 mol硫被氧化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2CuFeS2+O2=Cu2S+2FeS+SO2中,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氧气中O元素由0降低为﹣2价,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2CuFeS2+O2=Cu2S+2FeS+SO2中,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氧气中O元素由0降低为﹣2价,则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B.2CuFeS2+O2=Cu2S+2FeS+SO2中,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硫元素失电子被氧化,但该反应中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C.被氧化的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每生成1 molCu2S,则生成1mol二氧化硫,有1mol硫被氧化,故C错误;D.2CuFeS2+O2=Cu2S+2FeS+SO2中,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是6,所以每转移1.2 mol电子,则有0.2 mol硫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AD.。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化学12月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洛阳市2016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pb:207 Cr:52 Cu:640:16 H:1 C: 1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0分》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2.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3.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A.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将HCl通入NaAlO2溶液中C.加热溶有SO2的品红溶液D、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按括号内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得到无色、碱性、澄清溶液的是A.Na+、Al3+、Cl-、OH-(5:2:4:4)B.NH4+、Ba2+、OH-、Cl-(1:1:1:2)C.Fe3+、Na+、Cl-、S2-(1:2:3:1)D.K+、H+、I-、NO3-(1:1:1:1)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NH4++HCO3-+2OH-═CO32-+NH3•H2O+H2OC.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D.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2H2O═Cl2↑+H2↑+2OH-6.心脏起搏器一般是给心跳缓慢的病人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6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指定状态下各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且是唯一的B.当同一个化学反应以不同的过程完成时,反应的焓变是不同的C.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化学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D.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经过哪些步骤从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反应的焓变是一样的2.已知1mol白磷(s)转化为1mol红磷(s),放出18.39kJ热量,又知:4P(白,s)+5O2(g)═2P2O5(s);△H1P(红,s)+5O2(g)═2P2O5(s);△2△H1△H2关系正确的是()A.△H1<△H2B.△H1=△H2C.△H1>△H2D.无法确定3.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105 Pa时,1mol石墨和1mo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的放热分别是△H=﹣393.5kJ/mol和△H=﹣283kJ/mol,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s)+CO2(g)═2CO(g),△H=+172.5 kJ/mol B.1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kJC.2C(石墨,s)+O2(g)═2CO(g),△H=﹣110.5kJ/molD.已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放热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 367.0 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C.S(s)+O2(g)═SO2(g);△H=﹣296.8 kJ•mol﹣1(反应热)D.2NO2═O2+2NO;△H=+116.2 kJ•mol﹣1(反应热)5.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6.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 .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 .在稀溶液中:H+(aq )+OH ﹣(aq )═H 2O (l )△H=﹣57.3 kJ/mol ,若将含0.5 mol H2SO 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D .1 mol S 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 2═SO 2△H=﹣297.3 kJ/mol7.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 )A .H 2(g )+O 2(g )═H 2O (g )△H 1B .C (s )+O 2(g )═CO (g )△H 2 C .S (s )+O 2(g )═SO 2(g )△H 3D .H 2S (g )+O 2(g )═S (s )+H 2O (l )△H 4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kJ •mol ﹣1,则H 2SO 4和Ba (OH )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 •mol ﹣1B .CO (g )的燃烧热是283.0 kJ •mol ﹣1,则2CO 2(g )=2CO (g )+O 2(g )反应的△H=+2×283.0 kJ •mol ﹣1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乙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 乙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9.已知4NH 3+5O 2═4NO+6H 2O ,同一反应速率若分别用v (NH 3)、v (O 2)、v(H 2O )、v (NO )(mol •L ﹣1•min ﹣1)来表示,则正确关系是( )A .v (NH 3)=v (O 2)B .v (O 2)=v (H 2O )C .v (NH 3)=v (H 2O )D .v (O 2)=v (NO )10.在容积固定的4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 (g )+2Y (g ) 2Z (g )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 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 (正)、v (逆)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A .X 的浓度的减少B .Y 物质的量的减少C .Z 的浓度的增加D .X 物质的量的减少11.某温度下,反应2N 2O 5⇌4NO 2+O 2开始进行时,c (N 2O 5)=0.040 8mol/L .经1min 后,c (N 2O 5)=0.030mol/L .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A .v (N 2O 5)=1.8×10﹣4 mol/(L •s )B .v (N 2O 5)=1.08×10﹣2 mol/(L •s )C.v(NO2)=1.8×104 mol/(L•s) D.v(O2)=1.8×104 mol/(L•s)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1B.Y2为0.4 mol•L﹣1C.X2为0.2 mol•L﹣1D.Z为0.4 mol•L﹣113.把0.6mol X气体和0.4mol 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1,则n的值为()A.4 B.3 C.2 D.114.在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H>0,若反应物的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36mol•L﹣1,所需反应时间应()A.等于10 s B.等于12 s C.大于12 s D.小于12 s15.100mL 6mol/L H2SO4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16.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A.v(O2)=0.01 mol•(L•s)﹣1B.v(NO)=0.008 mol•(L•s)﹣1C.v(H2O)=0.003 mol•(L•s)﹣1D.v(NH3)=0.003 mol•(L•s)﹣1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碰撞次数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个定值D.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18.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 ﹣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成SO32mol B.SO2和SO3共2molC.放出197kJ热量D.含氧原子共8mol19.对于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O2+CO=NO+C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等于开始反应时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B.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C.达到平衡时NO2、CO、NO、CO2的物质的量均相等D.达到平衡时,N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N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和20.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固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4分)“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这里的“气”指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1)工业上将炭与水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1.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2H2(g)+O2(g)═2CO2(g)△H=﹣572kJ/mol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若不考虑水煤气中其他成分,相同状况下要获得相等的热量,所需甲烷与水煤气的体积比约为,它们燃烧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以甲烷代替水煤气作民用燃气,其优点之一是.(2)某化工生产中用甲烷和水蒸气反应得到CO和H2为主的混合气,这种混合气可用于生产甲醇或合成氨,对甲烷而言,有如下两个主要反应:①CH4(g)+O2(g)═CO(g)+2H2(g)△H1=﹣36kJ/mol②CH4(g)+H2O(g)═CO(g)+3H2(g)△H2=+216kJ/mol由反应①②推出总反应热为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求进料气中空气(O2的体积分数为21%)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2.(12分)写出298K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3mo1NO2(g)与l mo1H2O(1)反应生成HNO3(aq)和NO(g),放热138kJ.(2)用CO(g)还原1 molFe2O3(s),放热24.8kJ.(3)1mo1HgO(s)分解为液态汞和氧气,吸热90.7kJ.23.(6分)对于反应3X(g)+Y(s)═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Z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升高温度:(2)等容冲入惰气:(3)增大容器容积:(4)等压冲入惰气:(5)加入Y:(6)压缩体积:.24.(8分)根据如图填空.(1)反应物是,生成物是.(2)在2min内A、B、C三者的反应速率值各是.(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6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指定状态下各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且是唯一的B.当同一个化学反应以不同的过程完成时,反应的焓变是不同的C.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化学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D.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经过哪些步骤从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反应的焓变是一样的【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焓值与物质的状态有关;B、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与终态有关;C、焓变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D、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一定,和变化过程无关.【解答】解:A、焓值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所以在指定状态下各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且是唯一的,故A正确;B、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与终态有关,则当同一个化学反应以不同的过程完成时,反应的焓变是相同的,故B错误.C、焓变的大小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和反应过程无关,故B正确;D、反应热与反应的始末状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化学变化与能量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运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已知1mol白磷(s)转化为1mol红磷(s),放出18.39kJ热量,又知:4P(白,s)+5O2(g)═2P2O5(s);△H1P(红,s)+5O2(g)═2P2O5(s);△2△H1△H2关系正确的是()A.△H1<△H2B.△H1=△H2C.△H1>△H2D.无法确定【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的实质应用判断,可以利用题干所给反应和热量变化,合并得到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量变化分析判断.【解答】解:①4P(白)+5O2═2P2O5 △H1;②4P(红)+5O2=2P2O5 △H2,①﹣②得到4P(白)=4P(红)△H=△H1﹣△H2,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所以△H1﹣△H2<0;△H1<△H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应用,关键是盖斯定律的含义和实际应用.3.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105 Pa时,1mol石墨和1mo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的放热分别是△H=﹣393.5kJ/mol和△H=﹣283kJ/mol,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s)+CO2(g)═2CO(g),△H=+172.5 kJ/mol B.1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kJC.2C(石墨,s)+O2(g)═2CO(g),△H=﹣110.5kJ/molD.已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放热【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根据石墨、一氧化碳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方程式叠加,构造出目标反应式;B、1mol石墨不完全燃烧,无法计算生成CO2和CO各自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具体反应热;C、根据石墨、一氧化碳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方程式叠加,构造出目标反应式;D、金刚石的燃烧热大于石墨的燃烧热,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能量高,根据能量守恒判断.【解答】解:A、1mol石墨和1mo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的放热分别是△H=﹣393.5kJ/mol和△H=﹣283kJ/mol,则热化学方程式为(1)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1/2O2(g)═CO2(g)△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1)﹣(2)×2得C(s,石墨)+CO2(g)=2CO(g);△H=+172.5kJ•mol ﹣11,故A正确;B、1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无法计算生成CO2和CO各自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具体反应热,故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为(1)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1/2O2(g)═CO2(g)△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1)﹣(2)得C(石墨)+1/2O2(g)=CO(g);△H=﹣110.5kJ•mol ﹣1,即2C(石墨)+O2(g)=2CO(g);△H=﹣221kJ•mol﹣1,故C错误;D、金刚石的燃烧热大于石墨的燃烧热,根据能量守恒,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能量高,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难度中等,关键在于根据已知反应构造目标反应式.注意:(1)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2)反应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 367.0 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C.S(s)+O2(g)═SO2(g);△H=﹣296.8 kJ•mol﹣1(反应热)D.2NO2═O2+2NO;△H=+116.2 kJ•mol﹣1(反应热)【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燃烧热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B、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C、固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放热反应;D、选项中物质聚集状态未标注,物质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解答】解:A、燃烧热应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0 kJ•mol﹣1(燃烧热),故A错误;B、中和热应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故B错误;C、S(s)+O2(g)═SO2(g);△H=﹣296.8 kJ•mol﹣1(反应热),反应放热,符合熔融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故C正确;D、物质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为标注物质聚集状态,不符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反应热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题目较简单.5.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A、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为0;B、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没有停止;C、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且保持不变;D、开始时逆反应速率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解答】解:A、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为0,所以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故A正确;B、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没有停止,所以反应速率不为零,故B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且保持不变,故C正确;D、开始时逆反应速率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最后保持恒定,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且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6.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H=﹣297.3 kJ/mol【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B、有的放热反应也是需要加热的;C、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回答;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回答.【解答】解:A、因为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后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铝热反应需要高温下才能发生,但是它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将含0.5molH2SO4的稀硫酸即H+是1mol,与含1molNaOH即OH﹣是1mol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故C正确;D、1mol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7.3 kJ/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狮蝎、含义以及中和热的概念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7.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A.H2(g)+O2(g)═H2O(g)△H1B.C(s)+O2(g)═CO(g)△H2C.S(s)+O2(g)═SO2(g)△H3D.H2S(g)+O2(g)═S(s)+H2O(l)△H4【考点】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能量.【解答】解:A.生成气态水不是最稳定状态,应为液态水,故A错误;B.应生成CO2,不是燃烧热,故B错误;C.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C正确;D.不是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应生成SO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热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特征.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1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乙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乙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注意只生成水;B.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热与方程式的计量数成正比放出反写时,反应热的符号相反;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D.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应生成液态水.【解答】解:A.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生成沉淀也要放热,则H2SO4和Ba(OH)2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57.3kJ,则△H<2×(﹣57.3)kJ•mol ﹣1,故A错误;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g)+O2(g)=2CO2(g)的△H=2×(﹣283.0)kJ•mol﹣1,所以2CO2(g)=2CO(g)+O2(g)的△H=2×(+283.0)kJ•mol﹣1,故B正确;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如铝热反应,故C错误;D.燃烧热是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应生成液态水,则1 mol乙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不是乙烷的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焓变与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本概念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9.已知4NH3+5O2═4NO+6H2O,同一反应速率若分别用v(NH3)、v(O2)、v (H2O)、v(NO)(mol•L﹣1•min﹣1)来表示,则正确关系是()A .v (NH 3)=v (O 2)B .v (O 2)=v (H 2O )C .v (NH 3)=v (H 2O )D .v (O 2)=v (NO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解答.【解答】解: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对于反应:4NH 3+5O 2═4NO+6H 2O ,A .v (NH 3):v (O 2)=4:5,故v (NH 3)=v (O 2),故A 错误;B .v (O 2):v (H 2O )=5:6,故v (O 2)=v (H 2O ),故B 错误;C .v (NH 3):v (H 2O )=4:6,故v (NH 3)=v (H 2O ),故C 错误;D .v (O 2):v (NO )=5:4,故v (O 2)=v (NO ),故D 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关系,比较基础,注意根据速率定义式理解速率规律.10.在容积固定的4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 (g )+2Y (g ) 2Z (g )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 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 (正)、v (逆)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A .X 的浓度的减少B .Y 物质的量的减少C .Z 的浓度的增加D .X 物质的量的减少【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观察图象,纵坐标为反应速率,横坐标为时间,二者之积为浓度,Y 和Z 的反应速率相等,则阴影部分不可能为X 的浓度减少.【解答】解:S abdo 表示Y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减少的浓度,而S bod 则表示Y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增大的浓度,所以,S aob =S abdo ﹣S bod ,表示Y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净”减少的浓度,而Y 的反应速率与Z 的反应速率相等,则阴影部分可表示Y 的浓度的减小或Z 的浓度的增加.故选C .【点评】本试题为化学平衡知识的考查,较难题.过去历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涉及化学平衡的图象问题是高考的一大热点,但从未涉及到图象中的区域面积与化学平衡相联系,分析该试题时,我们事先应该知道各个面积所表达的意义.11.某温度下,反应2N2O5⇌4NO2+O2开始进行时,c(N2O5)=0.040 8mol/L.经1min后,c(N2O5)=0.030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A.v(N2O5)=1.8×10﹣4 mol/(L•s)B.v(N2O5)=1.08×10﹣2 mol/(L•s)C.v(NO2)=1.8×104 mol/(L•s) D.v(O2)=1.8×104 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v=、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解答】解:v(N2O5)==1.8×10﹣4mol•L﹣1•s﹣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N2O5):v(NO2)=1:2,故v(NO2)=2v(N2O5)=2×1.8×10﹣4mol=3.6×10﹣4mol•L﹣1•s﹣1;v(N2O5):v(O2)=2:1,故v(O2)=0.5v(N2O5)=0.5×1.8×10﹣4mol=9×10﹣5mol•L﹣1•s﹣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1B.Y2为0.4 mol•L﹣1C.X2为0.2 mol•L﹣1D.Z为0.4 mol•L﹣1【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解答】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X2(g)+Y2(g)⇌2Z(g),开始(mol/L):0.1 0.3 0.2变化(mol/L):0.1 0.1 0.2平衡(mol/L):0 0.2 0.4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X2(g)+Y2(g)⇌2Z(g),开始(mol/L):0.1 0.3 0.2变化(mol/L):0.1 0.1 0.2平衡(mol/L):0.2 0.4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2<c(Y2)<0.4,0<c(Z)<0.4,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建立,难度不大,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假设法是解化学习题的常用方法.13.把0.6mol X气体和0.4mol 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1,则n的值为()A.4 B.3 C.2 D.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v=计算v(W),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n.【解答】解:5min末生成0.2mol W,则v(W)==0.02mol•(L•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0.02mol•(L•min)﹣1:0.03mol•(L•min)﹣1=2:n,解得n=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故选,比较基础,注意根据速率定义式理解速率规律.14.在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H>0,若反应物的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36mol•L﹣1,所需反应时间应()A.等于10 s B.等于12 s C.大于12 s D.小于12 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反应所需时间增多,依此解答.【解答】解:反应物的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即反应物的浓度变化为0.1﹣0.06=0.04mol•L﹣1,反应物的浓度由0.06mol•L﹣1降到0.036mol•L﹣,即反应物的浓度变化为0.06﹣0.036=0.024mol•L﹣1,若反应速率不变,则所需时间为=12s,但随着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所需时间大于12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难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度不大.15.100mL 6mol/L H2SO4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过量的锌粉反应,硫酸完全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减小氢离子浓度但不改变其物质的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减少生成氢气的量,故A错误;B.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减少生成氢气的量,故B错误;C.加硫酸钾溶液,不反应,由于体积变大,减小氢离子浓度但不改变其物质的量,反应速率减小,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故C正确;D.加入硫酸铵固体,水解呈酸性,生成氢气的量增多,且反应速率增大,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信息中Zn过量及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6.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A.v(O2)=0.01 mol•(L•s)﹣1B.v(NO)=0.008 mol•(L•s)﹣1C.v(H2O)=0.003 mol•(L•s)﹣1D.v(NH3)=0.003 mol•(L•s)﹣1【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v=计算v(NO),在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用其它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解答】解: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所以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NO)==0.002mol/(L•s).A、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v(NO)=×0.002mol/(L•s)=0.0025mol/(L•s),故A错误;B、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所以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NO)==0.002mol/(L•s),故B错误;C、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O)=1.5v(NO)=1.5×0.002mol/(L•s)=0.003mol/(L•s),故C正确;D、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v(NO)=0.002mol/(L•s),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难度不大,注意反应速率计算常用两种方法定义法与化学计量数法,根据情况选择使用.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高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2月第一周周练化学试卷
周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2.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A.Na2O2 Al2(SO4)3 MgCl2 K2CO3B.BaCl2 Na2SO4 (NH4)SO4 KOHC.AgNO3 NaCl KCl CuCl2D.Fe2(SO4)3 K2CO3 KHSO4 NH4Cl3.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B.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C.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瓶中5.设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L﹣1NaCl溶液含有N A个Na+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1 mol Na 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D.在酸性条件下,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 N A个电子6.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mol•L﹣1 H2SO4溶液B.2mol•L﹣1 NaOH溶液C.2mol•L﹣1 MgSO4溶液D.硅酸溶胶7.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盐酸、王水、水玻璃、水银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③电解质:H2SO4、胆矾、冰醋酸、硫酸钡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8.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Mg2+、Ba2+、CO32﹣、SO42﹣、Cl ﹣,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K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A.Na+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C.Cl﹣一定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9.从某些性质看,NH3与H2O、NH与H3O+、NH与OH﹣、NH2﹣与O2﹣相似,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氯化铵与KNH2反应:NH4Cl+KNH2═KCl+2NH3↑B.二价活泼金属M与液氨反应:M+2NH3═M(NH2)2+H2↑C.盐酸与MNH反应:2HCl+MNH═MCl2+NH3↑D.氯化铵与MO反应:2NH4Cl+MO═M(NH2)2+2HCl+H2O10.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O2只作氧化剂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O2是还原产物D.2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mol电子转移11.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Br﹣、Fe2+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Fe3+、Cu2+、H+、Fe2+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KOH、Ba(OH)2、BaCO3、K2CO3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3、OH﹣、CO32﹣12.制备氯化物时,常用两种方法:①用金属与氯气直接化合制得;②用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用以上两种方法都可制得的氯化物是()A.AlCl3B.FeCl3C.FeCl2D.CuCl2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②常温下铝制容器可储运浓硫酸或浓硝酸③盐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Fe(OH)3、FeCl2、H2SiO3都不能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⑤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它具有漂白性.A.②③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14.建构数学模型来研究化学问题,既直观又简洁.下列建构的数轴模型正确的是()A.钠在氧气中燃烧,钠的氧化产物:B.铁在Cl2中燃烧,铁的氧化产物:C.NH3与Cl2反应,反应产物:D.FeBr2溶液中通入Cl2,铁元素存在形式:15.取胆矾和铁粉组成的混和物,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取出固体残渣,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比原混和物质量减轻36.3g;取同质量的原混和物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作用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得到FeSO4•7H2O晶体,称其质量比原混和物质量增加1.35g.则混合物中胆矾和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3 C.3:5 D.6:716.铝碳酸镁[AlaMgb•(CO3)c•(OH)d•eH2O]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称取3.01g铝碳酸镁样品,溶于50mL2mol•L ﹣1的盐酸(过量),收集到气体112mL(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40mL 3mol•L﹣1的NaOH溶液,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1.74g;再将滤液稀释到100mL,测得溶液中OHˉ的浓度为0.1mol•L﹣1.由计算可以确定e的值为()A.4 B.5 C.7 D.817.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NaHCO3大于Na2CO3B.用Ba(OH)2溶液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C.受热时,NaHCO3比Na2CO3容易分解D.NaHCO3和Na2CO3各1mol分别与过量盐酸充分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不同18.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质量不变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19.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Al3+,②Mg2+,③Fe3+,④Fe2+,⑤H+,⑥CO32﹣,⑦NO3﹣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A.②⑤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③④⑤⑦20.取x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NO2气体和672mL N2O4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7.02g.则x等于()A.8.64g B.9.20g C.9.00g D.9.44g二.填空题(共5小题)21.在0.2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液中含溶质MgCl2的物质的量为,(2)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1)写出图中序号①~④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④.(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填仪器序号)(3)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选择装置(填I、II、III)进行操作A,再选装置(填I,II、III),进行操作(操作名称).进行操作A时,需在碘水中加一试剂,在选择试剂时,下列性质你认为哪些性质是必需的:(填序号).①常温下为液态②I2在其中溶解程度大③与水互溶程度小④密度要比水大.23.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SO42﹣,HCO3﹣等离子,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NaOH溶液,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cd段沉淀减少的反应方程式:;(3)简述bc段沉淀物质的量不变的原因:;(4)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9.5g MgCl2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取溶液25.0mL,稀释到500mL,此时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在这两个实验中除了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2)在反应3Cl2+6KOH(浓)═5KCl+KClO3+3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molCl2参加该反应时,反应中转移mol电子.(3)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①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需要配平):.②反应中硝酸体现了的性质.25.铝、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铝在自然界中以态(填“游离”或“化合”)存在;铁的氧化物中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填化学式),该氧化物与铝粉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3)下列对Fe2+的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不含Fe2+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向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再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D.向某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A 2.C 3.B 4.C 5.C 6.A 7.D 8.A 9.D 10.B 11.B 12.A 13.B 14.C 15.D 16.A 17.C 18.C 19.B 20.B二.填空题(共5小题)21.0.1mol0.1mol•L-122.蒸馏烧瓶冷凝管分液漏斗100mL容量瓶③④III蒸馏②③23.Al3++3OH-=Al(OH)3↓、Fe3++3OH-=Fe(OH)3↓Al(OH)3+NaOH=NaAlO2+2H2O加入的NaOH与原溶液中NH4+反应生成NH3•H2On(H+):n(Al3+):n(NH4+):n(SO42-):n(Mg2+)=2:2:4:9:324.1mol/L0.1mol/L玻璃棒、100mL容量瓶1:55Cu2O+HNO3→NO↑+Cu(NO3)2+H2O氧化性和酸性25.化合Fe2O3Fe2O3+Al2Fe+Al2O3,2Al+2OH-+2H2O=2AlO2-+3H2↑AB。
《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周周练化学试卷(12月份)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高高二(上)第一周周练化学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L﹣1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kJ,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L﹣1盐酸时,放出的热量为2.2kJ.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Ba2+(aq)+SO42﹣(aq)═BaSO4(s)△H=﹣2.92kJ•mol﹣1B.Ba2+(aq)+SO42﹣(aq)═BaSO4(s)△H=﹣18kJ•mol﹣1C.Ba2+(aq)+SO42﹣(aq)═BaSO4(s)△H=﹣73kJ•mol﹣1D.Ba2+(aq)+SO42﹣(aq)═BaSO4(s)△H=﹣0.72kJ•mol﹣12.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搅拌后的温度为初始温度B.实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C.向量热计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D.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浓硫酸代替盐酸3.下表中列出了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已知键能:C﹣H键:413.4kJ•mol﹣1、H﹣H键:436.0kJ•mo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C键能为796.0 kJ•mol﹣1B.C﹣H键键长小于H﹣H键C.2H2(g)+O2(g)═2H2O(g)△H=﹣571.6 kJ•mol﹣1D.2CH4(g)═C2H2(g)+3H2(g)△H=﹣376.4 kJ•mol﹣14.以下反应中,△H1>△H2的是()A.S(s)+O2(g)→SO2(g)△H1 S(g)+O2(g)→SO2(g)△H2B.2H2(g)+O2(g)→2H2O(l)△H 1 2H2(g)+O2(g)→2H2O(g)△H2 C.NaOH(aq)+HCl(aq)→NaCl(aq)+H2O(l)△H1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2D.H2(g)+F2(g)→2HF(g)△H1 H2(g)+Cl2(g)→2HCl(g)△H25.已知298K时反应2SO2(g )+O2(g )⇌2SO3(g );△H=﹣197kJ•mol﹣1,在相同温度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1 kJ;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2kJ,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2<a1<197 B.2a2>a1>197 C.2a2=a1>197 D.2a2=a1=1976.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升,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2V升;②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1V升;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升;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升.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7.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v(X):v(Y)=1:2C.容器内X、Y、Z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8.工业上制备重要化工原料CH3OH的反应之一为:CO2(g)+3H2(g)⇌CH3OH (g)+H2O(g)△H<0.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2L恒容密闭容器内250℃条件下,测得n(CO2)随时间变化情况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H2)=3v(CO2)、v逆(CO2)=v正(CH3OH)B.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均可使平衡常数增大C.0~3s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5mol•L﹣1•s﹣1D.增大CO2浓度或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均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9.己知N2(g)+3H2(g)⇌2NH3(g)△H=﹣92.4kJ•mo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充分反应放热92.4kJB.N2(g)+3H2(g)⇌2NH3(l)△H=﹣QkJ•mo1﹣1,则Q>92.4C.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若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N2的转化率为20%,则H2的转化率一定为60% 10.工业上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当压强不同(P1<P2)时,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 C.一定温度下,容器中压强恒定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该温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011.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AG的定义为AG=lg ([H+]/[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12.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是该碱溶液的pH 等于( )A .9.0B .9.5C .10.5D .11.0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 .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都能完全电离C .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 .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14.已知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水杨酸()A .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NaHCO 3溶液pH 小于溶液pH B .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Na 2CO 3溶液和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C . +2NaHCO 3→+2H 2O +2CO 2↑D .水杨酸的第二级电离 K a2 远小于第一级电离K a1的原因之一是能形成分子内氢键15.室温下,关于下列四种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水电离出的c (H +):①=②=③=④B .溶液的pH :②>①>④>③C .②、③混合呈中性,所需溶液的体积:③>②D .①、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c (NH 4+)=c (Cl ﹣)>c (H +)=c (OH ﹣)16.在不同温度下,水达到电离平衡时c (H +)与c (O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溶液恰好中和后,所得溶液的pH等于7B.25℃时,0.2 mol/L Ba(OH)2溶液和0.2 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7C.25℃时,0.2 mol/L NaOH溶液与0.2 mol/L乙酸溶液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 等于7D.25℃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大于7二.简单题(共7小题)17.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已知H2O(l)═H2O(g)△H=+44k J•mol﹣1,则16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18.N2(g)+3H2(g)⇌2NH3(g);△H=﹣94.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①在1L容器中发生反应,前20min内,v(NH3)=,放出的热量为;②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③时段Ⅲ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用具体数据表示).19.电厂烟气脱氮的主反应①:4NH3(g)+6NO(g)⇌5N2(g)+6H2O(g),副反应②:2NH3(g)+8NO(g)⇌5N2O(g)+3H2O(g);△H>0.平衡混合气中N2与N2O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请回答:在400K~600K时,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导致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任答合理的一条原因).20.直接供氨式燃料电池是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1.在1.0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2B(g)+C(g)+D(s)△H=+85.1kJ•mol﹣1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与起始压强P0的比值随反应时间(t)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能提高A的转化率的是.A.升高温度B.体系中通入A气体C.将D的浓度减小D.通入稀有气体He,使体系压强增大到原来的5倍E .若体系中的C 为HCl ,其它物质均难溶于水,滴入少许水(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前2小时C 的反应速率是 mol•L ﹣1•h ﹣1;(3)平衡时A 的转化率 ,C 的体积分数 (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相同条件下,若该反应从逆向开始,建立与上述相同的化学平衡,则D 的取值范围n (D ) mol ;(5)已知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所用的原理与工业合成乙酸的原理类似;常温下,将a mol CH 3COONa 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等体积的b mol•L ﹣1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醋酸和盐酸的挥发),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K a = .22.重铬酸钠(Na 2Cr 2O 7•2H 2O )俗称红矾钠,在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我国目前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份为FeO•Cr 2O 3,还含有Al 2O 3、MgO 、SiO 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①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主反应:4FeO•Cr 2O 3+8Na 2CO 3+7O 28Na 2CrO 4+2Fe 2O 3+8CO 2 副反应:SiO 2+Na 2CO 3Na 2SiO 3+CO 2↑、Al 2O 3+Na 2CO 32NaAlO 2+CO 2↑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试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反应是在回转窑中进行,反应时需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 (2)“③”中调节pH 至4.7,目的是 .(3)“⑤”中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请写出该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4)称取重铬酸钠试样2.5000g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于碘量瓶中,加入10mL 2mol•L﹣1H2SO4和足量碘化钠(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0.12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ml,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钠的纯度(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23.常温下,向100mL 0.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酸(填“强”或“弱”),理由是(2)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pH=a,则a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3)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4)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2c(A﹣)(填“>”、“<”或“=”);若此时溶液中,pH=10,则c(MOH)+c(OH﹣)=mol•L﹣1.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高高二(上)第一周周练化学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L﹣1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kJ,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L﹣1盐酸时,放出的热量为2.2kJ.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Ba2+(aq)+SO42﹣(aq)═BaSO4(s)△H=﹣2.92kJ•mol﹣1B.Ba2+(aq)+SO42﹣(aq)═BaSO4(s)△H=﹣18kJ•mol﹣1C.Ba2+(aq)+SO42﹣(aq)═BaSO4(s)△H=﹣73kJ•mol﹣1D.Ba2+(aq)+SO42﹣(aq)═BaSO4(s)△H=﹣0.72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向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Ba(OH)2溶液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Ba2+(aq)+SO42﹣(aq)=BaSO4(s),H+(aq)+OH﹣(aq)=H20(l),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HCl溶液时,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0(l),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aq)+SO42﹣(aq)=BaSO4(s),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解答】解:100mL 0.4mol•L﹣1 Ba(OH)2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向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Ba(OH)2溶液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Ba2+(aq)+SO42﹣(aq)=BaSO4(s),H+(aq)+OH﹣(aq)=H20(l),100mL 0.4mo l•L﹣1 HCl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0(l),根据放出的热量为2.2kJ,可知H+(aq)+OH﹣(aq)=H20(l)△H=﹣=﹣55kJ•mol﹣1,设Ba2+(aq)+SO42﹣(aq)=BaSO4(s)△H=﹣QkJ•mol﹣1,则0.04Q+0.08mol×55kJ•mol﹣1=5.12kJ,解之得Q=18,所以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a2+(aq)+SO42﹣(aq)=BaSO4(s)△H=﹣18kJ•mol﹣1.故选B.2.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搅拌后的温度为初始温度B.实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C.向量热计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D.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浓硫酸代替盐酸【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分析】A.初始温度为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搅拌后的温度;B.为了保证酸或碱能够完全被中和,加入的酸或碱溶液应该稍稍过量;C.向量热计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保证初始温度相同;D.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因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不能用浓硫酸代替盐酸;【解答】解:A.反应前的温度为初始温度,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搅拌后的温度为初始温度,故A正确;B.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损失,进行中和热测定时,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实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保证酸或碱能够完全被中和,故B正确;C.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中和热与温度有关,向量热计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以保证初始温度相同,故C正确;D.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若用浓硫酸代替盐酸,浓硫酸溶于水过程中会释放部分热量,导致测定的混合液最高温度偏大,测定的中和热偏大,故D 错误;故选D.3.下表中列出了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已知键能:C﹣H键:413.4kJ•mol﹣1、H﹣H键:436.0kJ•mo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C键能为796.0 kJ•mol﹣1B.C﹣H键键长小于H﹣H键C.2H2(g)+O2(g)═2H2O(g)△H=﹣571.6 kJ•mol﹣1D.2CH4(g)═C2H2(g)+3H2(g)△H=﹣376.4 kJ•mol﹣1【考点】燃烧热.【分析】A.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有关,C原子半径比H大,所以C﹣H键键长大于H﹣H键;C.氢气燃烧热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分析;D.2CH4(g)═C2H2(g)+3H2(g)为吸热反应,△H>0.【解答】解:A.CH4(g)+2O2(g)=CO2(g)+2H2O(l)△H3=﹣890.3kJ/mol①,C2H2(g)+O2(g)═2CO2(g)+H2O(l)△H=﹣1299.6 kJ/mol②,H2(g)+O2(g)=H2O(l)△H=﹣285.8kJ/mol③,依据②+③×3﹣①×2可得:C2H2(g)+3H2(g)═2CH4(g)△H=﹣376.4 kJ/mol,△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C≡C键的键能+2×413.4kJ/mol+3×436.0kJ/mol﹣8×413.4kJ/mol=﹣376.4KJ/mol,则C≡C键的键能=796.0 kJ/mol,故A正确;B.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半径之和越小,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共价键越牢固,则键长越长,作用力越小,键能越小,C原子半径比H大,所以C﹣H键键长大于H﹣H键,故B错误;C.氢气燃烧热为285.8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kJ/mol,则2H2(g)+O2(g)═2H2O(l);△H=﹣571.6 kJ/mol,2H2(g)+O2(g)═2H2O(l)△H=﹣571.6 kJ•mol﹣1,故C错误;D.由A可知:C2H2(g)+3H2(g)═2CH4(g)△H=﹣376.4 kJ/mol,则2CH4(g)═C2H2(g)+3H2(g)△H=+376.4 kJ•mol﹣1,故D错误;故选A.4.以下反应中,△H1>△H2的是()A.S(s)+O2(g)→SO2(g)△H1 S(g)+O2(g)→SO2(g)△H2B.2H2(g)+O2(g)→2H2O(l)△H 1 2H2(g)+O2(g)→2H2O(g)△H2 C.NaOH(aq)+HCl(aq)→NaCl(aq)+H2O(l)△H1 NaOH(aq)+CH3COOH (aq)→CH3COONa(aq)+H2O(l)△H2D.H2(g)+F2(g)→2HF(g)△H1 H2(g)+Cl2(g)→2HCl(g)△H2【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A.硫和氧气反应为放热反应,△H<0,硫固态变为气态需吸热;B.氢气和氧气反应为放热反应,△H<0,气态水变为液态需放热;C.酸和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H<0,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D.氢气和氟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都为放热反应,但氟气活泼性强于氯气,生成的氟化氢更稳定,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多.【解答】解:A.硫和氧气反应为放热反应,硫固态变为气态需吸热,所以第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第二个反应,因放热△H<0,所以第二个反应负得更多,所以△H1>△H2,故A正确;B.氢气和氧气反应为放热反应,气态水变为液态需放热,所以第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第二个反应,因放热△H<0,所以第一个反应负得更多,所以△H1<△H2,故B错误;C.酸和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乙酸为弱酸电离出氢离子需吸收热量,所以第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第二个反应,因放热△H<0,所以第一个反应负得更多,所以△H1<△H2,故C错误;D.体系能量越低越稳定,氢气和氟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都为放热反应,但氟气活泼性强于氯气,生成的氟化氢更稳定,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第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第二个反应,因放热△H<0,所以第一个反应负得更多,所以△H1<△H2,故D错误;故选A.5.已知298K时反应2SO2(g )+O2(g )⇌2SO3(g );△H=﹣197kJ•mol﹣1,在相同温度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1 kJ;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2kJ,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2<a1<197 B.2a2>a1>197 C.2a2=a1>197 D.2a2=a1=197【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2SO2(g)+O2(g)⇌2SO3(g);△H=﹣197kJ/mol,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度不同,平衡转化的程度不等,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来分析.【解答】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7kJ/mol,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SO3气体放热=98.5kJ,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加入2mol SO2和1molO2,生成的三氧化硫量小于2mol,所以a1<197,通入1mol SO2和0.5molO2,原则上会生成1mol三氧化硫,放热×197kJ,但是此时体系压强比加入2mol SO2和1molO2要小,所以平衡会向左移动,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98.5)kJ,即2a2<a1,综上得:2a2<a1<197,即a2<a1<197,故选A.6.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升,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2V升;②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1V升;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升;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升.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在反应A+3B2C中,A、B的消耗量和C得生成量之比为1:3:2,反应后,C体积变化量为0.1V,可以获得A、B的消耗量;根据C的体积增加量确定原来混合气体体积.【解答】解:根据反应:A+3B 2C各物质体积变化量0.05V 0.15V 0.1V则生成气体C的体积等于反应中混合气体减少的总体积,即为0.1V,气体A所消耗的体积等于混合气体减少的总体积的一半,气体B所消耗的体积等于混合气体减少的总体积的1.5 倍,由于平衡时总体积减少10%V L,则原混合气体的体积应为1V L+10%V L=1.1V L,建立平衡时,气体A的消耗为:0.5×10%V L=0.05V L,气体B的消耗为:1.5×10%V L=0.15V L.故选A.7.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v(X):v(Y)=1:2C.容器内X、Y、Z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以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容器内气体密度=,反应混合物都为气体,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体积为定值,密度自始至终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A错误;B、自反应开始v(X)为v(Y)的倍,所以v(X):v(Y)=l:2,不能说明达平衡,故B错误;C、容器内X、Y、Z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说明反应v正(X)=2v正(Y),不能说明达平衡,故D错误;故选:C.8.工业上制备重要化工原料CH3OH的反应之一为:CO2(g)+3H2(g)⇌CH3OH(g)+H2O(g)△H<0.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2L恒容密闭容器内250℃条件下,测得n(CO2)随时间变化情况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H2)=3v(CO2)、v逆(CO2)=v正(CH3OH)B.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均可使平衡常数增大C.0~3s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5mol•L﹣1•s﹣1D.增大CO2浓度或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均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该反应未说明处于平衡状态,反应从开始到平衡,一直都存在v(H2)=3v(CO2),对于v正(H2)=3v逆(CO2)需在平衡状态时才能满足;B.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压强不能使平衡常数改变;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公式v=来计算;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CO2)【解答】解:A.反应从开始到平衡,一直都存在v(H2)=3v(CO2),v逆=v正(CH3OH),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只有平衡态才能满足,v正(H2)=3v逆(CO2)也需在平衡状态时才能满足,而该反应未说明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B.该反应△H<0,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不受压强的影响,故B错误;C.0~3s内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mol•L ﹣1•S﹣1,根据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用二氧化碳表示速率的3倍,即为0.05mol•L﹣1•S﹣1,故C正确;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选择适当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选C.9.己知N2(g)+3H2(g)⇌2NH3(g)△H=﹣92.4kJ•mo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充分反应放热92.4kJB.N2(g)+3H2(g)⇌2NH3(l)△H=﹣QkJ•mo1﹣1,则Q>92.4C.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若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N2的转化率为20%,则H2的转化率一定为60%【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转化率不可能为100%,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B.气态氨气比液体氨含有的能量高,所以若生成液态氨气,则放出的热量大于92.4kJ;C.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会变化;D.氢气的转化率与初始加入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有关,根据氮气的转化率无法计算氢气的转化率.【解答】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4kJ,故A错误;B.N2(g)+3H2(g)⇌2NH3(l)△H=﹣QkJ•mo1﹣1,反应产物为液态,液态的氨气能量小于氨气能量,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92.4kJ,所以Q>92.4,故B正确;C.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但是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氢气的初始量、反应消耗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不知,无法根据氮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氢气的转化率,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氮气的转化率与氢气的转化率相等,故D错误;故选B.10.工业上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当压强不同(P1<P2)时,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 C.一定温度下,容器中压强恒定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该温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0【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分析】A.根据催化剂对反应物、生成物的影响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进行判断;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含量减小,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甲醇的含量越高;C.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D、根据图2利用三段式可计算出平衡常数.【解答】解:A.在图1中曲线b与a相比,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没有变,活化能下降了,说明使用了催化剂,由于生成物能量小于反应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含量减小,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甲醇的含量越高,图象与实际相符,故B 正确;C.根据反应可知,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压强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即:该反应已经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D、根据图2利用三段式可得,CO(g)+2H2(g)⇌CH3OH(g).起始(mol/L) 1 2 0转化(mol/L)0.75 1.5 0.75平衡(mol/L)0.25 0.5 0.75所以平衡常数为K==12,故D错误;故选D.11.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AG的定义为AG=lg ([H+]/[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考点】溶液pH的定义.【分析】根据以下关系判断:①PH=﹣lg([H+])②([H+]×[OH﹣]=10﹣14③AG=lg([H+]/[OH﹣])④溶液成中性,[H+]=[OH﹣]=10﹣7⑤AG=lg([H+]/[OH﹣])=lg()=2(7﹣pH)【解答】解: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PH=﹣lg([H+])=lg(10﹣7)=7,AG=lg([H+]/[OH﹣])=lg1=0,故A错误;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H+]>[OH﹣],即[H+]>10﹣7,故pH<7,AG=lg ([H+]/[OH﹣])>lg1,即AG>0,故B错误;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H+]<[OH﹣],即[OH﹣]>10﹣7,故pH>7,AG=lg ([H+]/[OH﹣])<lg1,即AG<0,故C错误;D、根据AG和PH的计算公式可得AG=lg([H+]/[OH﹣])=lg()=2(7﹣pH),故D正确;故选D.12.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是该碱溶液的pH等于()A.9.0 B.9.5 C.10.5 D.11.0【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分析】酸碱中和的实质是:H++OH﹣=H2O,当H+与OH﹣恰好完全反应时,依据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可求强酸(或强碱)的浓度或体积,若H+或OH﹣过剩,则用“对消﹣稀释法“,先求剩余的c(H+)或c(OH﹣),再进一步求混合溶液的pH.【解答】解:据题意,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恰好反应,故有H+与OH﹣的物质的量相等,设强酸的体积为V,则强碱的体积为10V,有V•10﹣2.5=10V•10PH﹣14,解得PH=10.5.故选C.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都能完全电离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有关;B.浓硫酸是强酸的溶液,硫酸大部分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是否能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判断其是否为强电解质的标准;D.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有关,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解答】解: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有关,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电解质溶液浓度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反而小,如冰醋酸浓度很大,但电离出来的离子却很少,导电能力弱,故A 错误;B .98.3%浓硫酸是强酸硫酸的溶液,由于水太少,硫酸大部分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故B 错误;C .氟的非金属性最强,HF 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但HF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C 正确;D .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与离子的电荷有关,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与几元酸碱无关,如磷酸是三元酸,但其为弱酸,同浓度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不及二元酸硫酸,故D 错误;故选C .14.已知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NaHCO 3溶液pH 小于溶液pH B .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Na 2CO 3溶液和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C . +2NaHCO 3→+2H 2O +2CO 2↑D .水杨酸的第二级电离 K a2 远小于第一级电离K a1的原因之一是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A.相同温度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大;B .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 c (Na +)+c (H +)=c (OH ﹣)+c (HCO 3﹣)+2c (CO 32﹣)、c (Na +)+c (H +)=c (OH ﹣)+c (C 7H 5O 2﹣)+2c (C 7H 4O 32﹣),碳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大于水杨酸二级电离平衡常数,所以水。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最新】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 .AB .BC .CD .D 2.室温下,将一元酸HA 的溶液和K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 (A ﹣)>c (K +)>c (OH ﹣)>c (H +)B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 (OH ﹣)=c (K +)﹣c (A ﹣)=W -9K 1?10mol/L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 (A ﹣)+c (HA )<0.1 mol/L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 (K +)+c (OH ﹣)=c (H +)+c (A ﹣)3.25℃时在10 mL 0.1mol·L —1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HCl 溶液20 mL ,溶液中部分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Cl溶液滴加一半时,溶液pH>7B.当溶液的pH=8时,溶液中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C.0.1 mol·L—1Na2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D.在M点:c(Na+)>c(CO32—)=c(HCO3—)>c(OH—)>c(H+)4.已知:pOH=﹣lgc(OH﹣),298K时,向20.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 ﹣1的盐酸,溶液的pH和pOH与加入盐酸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PJN表示溶液中pH的变化B.M点水的电离程度比J点大C.M、P两点的数值之和a+b=14D.pH与pOH交叉点J对应的V(盐酸)=20.00 mL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相等的①NH4Cl ②(NH4)2SO4③NH4HSO4溶液:c(NH4+)大小顺序为①>②>③B.0.l mol· L-1 CuSO4· (NH4)2SO4· 6H2O溶液:c(SO42-)>c(NH4+)>c(Cu2+) > c(OH-) >c(H +)C.0.1 mol· L-1Na2CO3溶液:C(Na+)+c(H+) = c(HCO3-)+c(CO32-)+c(OH-)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CH3COOH混合后的溶液:c(CH3COO-) + 2c(OH-) = 2c(H+) + c(CH3COOH)6.常温下,将CO2通入2LpH=12的KOH溶液中,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ˉ离子浓度(c)与通入的CO2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B.b点溶液中:c(H+)=1×10-7mol/LC.c点溶液中:c(K+)=2[c(CO32-)+c(HCO3ˉ)+c(H2CO3)]D.d点溶液中:c(K+)=2c(CO32-)+c(HCO3ˉ)7.20mL0.1mol/LFeCl3溶液中含有部分Fe2+,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PH=4,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过滤,得沉淀和滤液。
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7.我国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运送飞船的某些火箭推进器中盛有燃料液态肼(N2H4)和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它们充分混合反应后的产物之一是A.氧气B.氢气C.氨气D.氮气8.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相同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和干燥气体C.制氢气时,用浓硫酸与锌反应比用稀硫酸快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9.分子式为C9H12O,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含羟基的化合物,其可能的结构有A.9种B.12种C.15种D.16种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R是原子序数为a的I B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为a-3的元素位于ⅥB族B.在元素周期表中114号元素的上周期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2C.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主族元素离子为X2+、Y+,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X>Y D.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可通过观察气泡多少来比较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反应的快慢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向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用已知浓度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滴定终点时,俯视刻度线,测得盐酸浓度偏小D.用洗净铂丝蘸取未知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呈现黄色火焰,则该溶液有Na+,但不能确定K+的存在12.日常饮水中NO3-的含量是水质卫生检验的重要标准之一,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某自来水厂设计了如下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方案在调节pH时,若pH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Al的利用率降低B.为了降低能耗,工业上往往用AlCl3代替固体a来制备固体bC.用熟石灰调节pH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且引入的Ca2+对人体无害D.在加入铝粉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 :313.常温下,醋酸和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1.8×10-5。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A)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N:4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的是A.丙烯酸(CH2=CHCOOH)与油酸B.油酸与硬脂酸B.甲酸与苯甲酸 D.甲醇与乙二醇2.对于乙醇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光谱可确定分子内有O—H键、C—H键和C—O键B.核磁共振氢谱有二个吸收峰C.乙醇属于电解质D.根据乙醇燃烧产物的种类可确定乙醇中含有碳、氢、氧元素3.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四氯化碳、苯的是A.水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液溴D.NaOH溶液4.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酸的实验式C2H402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羟基的电子式D.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5.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A.用新制Cu(0H)2悬浊液不能鉴别麦芽糖和蔗糖B.硫酸铵和醋酸铅溶液均可使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变性C.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简单甘油酯,是纯净物D.用银镜反应可证明蔗糖是否转化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转化6.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40 'C条件下反应B.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C.石油裂解制丙烯D.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生成乙醇7.与己烯具有相同的碳、氢百分含量,但与己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环己烷B.环丙烷C. 丁烯D.己烷.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氣乙烯都属于烃B.煤经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C.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D.苯和油脂均不能使酸性髙锰酸钾溶液褪色9.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简单化工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中都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C.石油的分馏产品中不能得到汽油、柴油D.③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1,2 —溴乙烷10.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水溶性:乙醇>新戊烷>苯酚B.同质量的物质燃烧消耗O2量:乙烷>甲烷>乙炔C.密度:水>苯>硝基苯D.沸点: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A.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B.利用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D.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12.乙二酸(HOOC—COOH)与丁醇(C4H1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二元酯有A. 4种B. 6种C. 8种D.10种13.有如下合成路线,甲经二步转化为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1)的无机试剂是液溴,铁作催化剂B.步骤(2)产物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甲,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是否含甲C.乙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D.反应(1)和(2)均为取代反应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一个苯环,对位有两个不同的取代基,且取代基均为丁基的结构有6种B.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定不相同C.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其中属于芳香族化食物的结构有4种D.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该有机物通过消去反应脱去1 molHCl时,能得到6种不同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命名,图1化合物的名称是2,4,6一三甲基-5 —乙基庚烷B.图2有机物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C.图2有机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图3为髙分子化合物,其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醇16.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石油的分馏B.装置②可用于苯提取溴水中的Br2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氣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氣化氣,并防止倒吸D.装置④验证乙烯的生成17.下列化合物中与自身类别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多的是A.戊烷B.戊烯C.乙酸乙酯D. 丁醇18.下列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①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充分反应后,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全国百强校】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化学试题2015.9.24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A.二氧化锰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H2O2分解的氧化剂B.浓硝酸在常温下能使铝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硝酸C.K2FeO4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SO2具有漂白性,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B.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都是置换反应C.玻璃是氧化物,成分可表示成Na2O.CaO.6SiO2D.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可能是阳离子如Na+,也可能是阴离子,如MnO4-、AlO2-,因此不一定是阳离子,正确;B.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也可能不是置换反应,如2FeCl3+Cu= CuCl2+ 2FeCl2,错误;C.玻璃是硅酸盐的混合物,普通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及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可表示成Na2O.CaO.6SiO2,错误;D.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Al、弱酸的酸式盐及氨基酸等,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存在形式的知识。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2.4LCO2分子数少于N A B.1molNaHCO3固体中含有N A个CO32-C.N A个NO与N A个O2混合分子数为2N A D.1molCu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是2N A【答案】A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4.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可制备1-丁醇。
为提纯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现设计如下路线:已知:①正丁醛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可生成沉淀;②乙醚的沸点是34℃,难溶于水,与1-丁醇互溶;③1-丁醇的沸点是118℃。
则操作1~4分别是()A.萃取、过滤、蒸馏、蒸馏B.过滤、分液、蒸馏、萃取C.过滤、蒸馏、过滤、蒸馏D.过滤、分液、过滤、蒸馏【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中培优部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模拟试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中培优部高三(上)模拟化学试卷(小班)(12月份)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严禁乱弃废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源B.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D.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2.分子式为C4H8Cl2,结构中仅含一个﹣CH3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5种C.4种D.3种3.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选项X Y Z MA Fe(s)FeCl2FeCl3Cl2B NaOH(aq)Na2CO3NaHCO3CO2C NH3(g)NO NO2O2D S(s)SO2SO3O2A.A B.B C.C D.D4.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0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5.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FeSO4氧化,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10FeS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B段主要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C.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molD.向C点以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pH=2的醋酸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B.已知同温时氢氟酸的电离常数大于亚硝酸的电离常数,则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F溶液和NaNO2溶液的碱性:NaF溶液较强C.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c(HCl)<c(NH3•H2O)D.已知MgCO3的K sp=6.82×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c(CO32﹣),且c(Mg2+)•c(CO32﹣)=6.82×10﹣67.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丙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A+B=D+F,A+C=E+F;0.1 mol•L ﹣1D溶液的pH为1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B.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C.1 molA与足量B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D.1.0 L 0.1 mol•L﹣1E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可从下表中选择阳离子K+ Na+ Fe2+ Ba2+ NH4+阴离子OH﹣ NO3﹣ I﹣ HCO3﹣ AlO2﹣ HSO4﹣(1)若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且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①B的化学式为;②A、B溶液混合后加热呈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若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B的水溶液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则①A 为;B为;②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ⅠⅡ;③请用一简易方法证明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④利用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有1.8mol电子由a流向b,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b均为石墨电极)b极(填“氧化”或“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9.由碳元素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始终都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1)图1为碳及其氧化物的变化关系图,若①变化是置换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可为(写一个即可);写出实验室检验CO2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反应:CO(g)+O2⇌CO(g)降低其浓度.某温度下,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的空格.容器编号c(CO)/mol.L﹣1c(O2)/mol.L﹣1(CO2)/mol.L﹣1 v(正)和v(逆)比较Ⅰ 2.0×10﹣44.0×10﹣4 4.0×10﹣2v(正)=v(逆)Ⅱ 3.0×10﹣4 4.0×10﹣4 5.0×10﹣2v(正)v(逆)(3)CCS 技术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中所生产的CO2进行捕捉与封存的技术,被认为是拯救地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中一种以天燃气为燃料的“燃烧前捕获系统”的简单流程图如图2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CH4在催化剂作用下实现第一步,也叫CH4不完全燃烧,1gCH4不完全燃烧反应放出2.21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可用(3)转化中得到的合成气制备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其相关数据见图3:①根据图3计算,从反应开始到t min时,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②t min至2t min时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③3t min时对反应体系改变了一个条件,至4t min时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请画出图3中3tmin 到4t min内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某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用甲醇燃料电池(装置I)进行电解的相关操作,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其中c电极为铜棒,d电极为石墨,X溶液为500mL 0.4mol/L硫酸铜溶、液.当装置II中某电极上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1mL时,另一电极增重mg(m<12.8).①装置I中、H+向极(填“a”或“b”)移动;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②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用m和V1的代数式表示).10.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足搅拌、过滤.(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的现象是.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填标号).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A﹣I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前4周期的元素,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为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与C位于同一主族,E与G在周期表的位置是上下相连,两元素所在主族中所有元素都是金属,H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I处于周期表中的第二副族.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中的所有原子都必须在上述元素中寻找)(1)B单质分子中σ与π键数目比为B、C、D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写元素符号)(2)H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H3+离子可以与上述元素中的三种形成的某阴离子生成血红色络合物;该阴离子又与A﹣I元素中的某些原子形成的分子互为等电子体,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写一种即可),该阴离子空间构型为.(3)D与G可以形成如图的晶胞,则黑点表示的是元素(填写元素符号),该元素原子在该晶胞中的配位数为(4)若将上述晶胞圆圈对应的原子所在上下两层平面原子,按两条相互垂直的对角线上各去掉该原子2个(共去掉4个),并将小点和圆圈对应的元素更改为另外两种元素,则这个晶胞化学式为,若再将留下的所有原子换成另外一种新元素的原子,则成为另外一种晶胞,该晶胞中成键原子键角为.(5)已知,F单质晶体的原子堆积为ABAB型,那么,该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如果F单质的摩尔质量为M,晶胞棱长为a,晶胞高度为c则,该晶体密度表达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不化简)如果F的原子半径为R,用R表示的晶胞高度为.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中培优部高三(上)模拟化学试卷(小班)(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严禁乱弃废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源B.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D.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乙醇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计算.【分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盐;B.食盐中添加碘酸钾;C.硅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硅酸,可用于阻燃剂;D.重铬酸钾可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盐,不能随意丢弃,防止污染环境,故A正确;B.食盐中添加碘酸钾,与淀粉不反应,故B错误;C.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与酸反应生成硅酸,性质温度,熔点高,可用于阻燃剂,故C正确;D.重铬酸钾具有氧化性,可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检测乙醇,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环境污染及治理、食品添加剂、硅酸盐的性质及应用以及乙醇的检测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化学与环境、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2.分子式为C4H8Cl2,结构中仅含一个﹣CH3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5种C.4种D.3种【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用“定一议二”法解题,先找出所有的同分异构体,再找出只含一个“﹣CH3”的.【解答】解: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取“定一议二”法确定,由图可知C4H8Cl2共有9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图1中只含一个“﹣CH3”的为1、2、3三种,图2中都含有2个“﹣CH3”,图3中只含一个“﹣CH3”的为3只有一种,则只含一个“﹣CH3”的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共4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知识,难度不大,注意解题方法的掌握可以节省解题时间.3.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选项X Y Z MA Fe(s)FeCl2FeCl3Cl2B NaOH(aq)Na2CO3NaHCO3CO2C NH3(g)NO NO2O2D S(s)SO2SO3O2A.A B.B C.C D.D【考点】铁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Fe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FeCl3;B.NaOH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解答】解:A.Fe与氯气反应不能生成FeCl2,不符合图中转化,故A选;B.NaOH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图中转化,故B不选;C.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符合图中转化,故C不选;D.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可以实现,故D 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物质转化及物质性质的考查,明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选项A中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不大.4.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0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考点】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水混合的顺序错误;B.常温下铜与氯气不反应;C.氯化铜溶液加热促进水解;D.Cu2(OH)2C03能溶于盐酸.【解答】解:A.铜丝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铜后,再把混合物加入水中形成硫酸铜溶液,而不能把水加入反应混合物中,防止剩余的浓硫酸稀释时溅出,所以故A错误;B.常温下铜与氯气不反应,因此观察不到现象,故B错误;C.氯化铜溶液加热促进水解,水解生成的HCl受热挥发,最后氯化铜完全水解得到Cu(OH)2,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故C错误;D.Cu2(OH)2C03能溶于盐酸,所以能用盐酸除去铜绿,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盐类的水解,题目难度不大.5.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FeSO4氧化,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10FeS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B段主要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C.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molD.向C点以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Fe3+,由图象可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开始时Fe3+浓度不变,则说明Fe3+没有参加反应,则AB应为高锰酸钾和碘化钾的反应,BC段为铁离子和碘化钾的反应,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解答该题.【解答】解:A.开始时Fe3+浓度不变,则说明Fe3+没有参加反应,则AB应为高锰酸钾和碘化钾的反应,故A正确;B.BC段Fe3+浓度逐渐减小,为铁离子和碘化钾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故B正确;C.由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反应的关系式为:2KMnO4~10Fe3+~10I﹣,共消耗的n(I﹣)=1.25mol,则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mol=0.25mol,故C 正确;D.C点时,Fe3+浓度为零,Fe3+溶液中没有,所以向C点以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反应的相关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方程式、关系式计算该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pH=2的醋酸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B.已知同温时氢氟酸的电离常数大于亚硝酸的电离常数,则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F溶液和NaNO2溶液的碱性:NaF溶液较强C.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c(HCl)<c(NH3•H2O)D.已知MgCO3的K sp=6.82×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c(CO32﹣),且c(Mg2+)•c(CO32﹣)=6.82×10﹣6【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醋酸为弱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氢离子,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显示酸性;B.越弱越水解,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则盐的水解程度越小,据此据此进行判断两溶液的进行强弱;C.当氨水与氯化氢等物质的量混合后生成氯化铵,溶液显示酸性,若要显示中性,则氨水应该稍过量;D.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如果溶液中含有镁离子或碳酸根离子,则溶液中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不相等,如果温度不同,则溶度积会发生变化.【解答】解:A.乙酸为弱酸,pH=2的乙酸,c〔H+〕=1.0×10﹣2mol•L﹣1,还有乙酸分子存在,常温下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c(OH﹣)=1.0×10﹣2mol•L﹣1,两者等体积混合后,已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正好中和,乙酸分子继续电离,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B.氢氟酸的电离常数大于亚硝酸的,说明氢氟酸酸性比亚硝酸强,因此亚硝酸钠水解程度要比氟化物钠水解程度大,所以亚硝酸钠的碱性大于氟化钠的碱性,故B错误;C.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如果c(HCl)=c(NH3•H2O),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显示酸性,如果使溶液为中性,则加入的氨水应该过量,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c(HCl)<c(NH3•H2O),故C正确;D.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若有其他的镁盐或碳酸盐,则c(Mg2+)不等于c(CO32﹣),且Ksp受温度的影响,如果温度改变,则c(Mg2+)•c(CO32﹣)≠6.82×10﹣6,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影响、难溶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方法,能够根据盐的水解、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知识判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选项A为易错点,注意醋酸过量,溶液显示酸性.7.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丙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A+B=D+F,A+C=E+F;0.1 mol•L ﹣1D溶液的pH为1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B.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C.1 molA与足量B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D.1.0 L 0.1 mol•L﹣1E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0.1 mol•L﹣1D溶液的pH为13(25℃),D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D应为NaOH,由反应:A+B=D+F,根据元素守恒可知,A、B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F是由丙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丙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甲为H、丙为O、丁为Na元素,故F为氧气,可知A是Na2O2、B是水,再根据反应:A+C=E+F,可知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则乙为C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解答】解:0.1 mol•L﹣1D溶液的pH为13(25℃),D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D应为NaOH,由反应:A+B=D+F,根据元素守恒可知,A、B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F是由丙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丙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甲为H、丙为O、丁为Na元素,故F为氧气,可知A是Na2O2、B是水,再根据反应:A+C=E+F,可知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则乙为C元素.A.所有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H,即:丁>乙>丙>甲,故A错误;B.乙为碳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ⅣA族,故B错误;C.A与足量的B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 aOH+O2↑,反应中过氧化钠起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一半,故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2×[0﹣(﹣1)]=1mol,故C正确;D.E是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为元素化合物推断,D溶液pH=13为推断突破口,再结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有一定的要求,题目难度中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D选项中注意碳酸根水解.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可从下表中选择阳离子K+ Na+ Fe2+ Ba2+ NH4+阴离子OH﹣ NO3﹣ I﹣ HCO3﹣ AlO2﹣ HSO4﹣(1)若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且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①B的化学式为Ba(OH)2;②A、B溶液混合后加热呈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42﹣+NH4++Ba2++2OH﹣BaSO4↓+NH3↑+2H2O(2)若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B的水溶液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则①A为FeI2;B为NaNO3;②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Ⅰ仅有I﹣被氧化成I2使溶液呈黄色ⅡI﹣、Fe2+均被氧化使溶液呈黄色;③请用一简易方法证明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则Ⅱ合理;④利用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有1.8mol电子由a流向b,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4H++3e﹣═NO↑+2H2O ;(a、b均为石墨电极)b极还原(填“氧化”或“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0.6mol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1)①根据“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推断A、B中含有铵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再根据B的水溶液呈碱性判断A、B的名称;②硫酸氢铵与氢氧化钡反应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①溶液呈浅绿色,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焰色反应为黄色,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向A 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说明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B的溶液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A 中不会存在硝酸根离子,再根据离子共存判断A、B的组成;②碘离子和亚铁离子被氧化后生成的碘单质、铁离子都能够使溶液显示黄色,碘离子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③可以通过具有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铁离子,判断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④电子由a流向b,a极发生氧化反应,b极发生还原反应,a为负极、b为正极;b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出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解答】解:(1)①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且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沉淀为硫酸钡,气体为氨气,说明A、B 中含有硫酸根离子、钡离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B水溶液显示碱性,B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根据离子共存,B为Ba(OH)2,则A为硫酸氢铵,故答案为:Ba(OH)2;②硫酸氢铵与氢氧化钡按照物质的量1:1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显示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42﹣+NH4++Ba2++2OH﹣BaSO4↓+NH3↑+2H2O,故答案为:H++SO42﹣+NH4++Ba2++2OH﹣BaSO4↓+NH3↑+2H2O;(2)①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则A溶液中含有Fe2+;B的水溶液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B溶液中含有Na+;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说明A、B中一定存在硝酸根离子,由于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根离子在B中,即B为NaNO3;能够与亚铁离子形成可溶性的物质有I﹣、HSO4﹣,由于“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说明A中一定不含氢离子,所以A为FeI2,故答案为:FeI2;NaNO3;②A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和碘离子都具有还原性,且碘离子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若硝酸根离子不足,溶液变黄的原因碘离子被氧化成碘单质使溶液呈黄色;若硝酸根离子足量,氧化完碘离子后还有剩余,能够继续氧化亚铁离子,所以溶液呈黄色I﹣、Fe2+均被氧化,故答案为:仅有I﹣被氧化成I2使溶液呈黄色;I﹣、Fe2+均被氧化使溶液呈黄色;③若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铁离子,证明Ⅱ合理,操作方法为: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则Ⅱ合理,否则Ⅰ合理,故答案为: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则Ⅱ合理(其他合理亦可);④有1.8mol电子由a流向b,则b极发生还原反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O3﹣+4H++3e﹣═NO↑+2H2O;b极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氮,根据电子守恒,生成的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6mol,故答案为:NO3﹣+4H++3e﹣═NO↑+2H2O;还原;0.6mol.【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未知物的推断、离子方程式书写、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书写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试题涉及的题量较大,知识点较多,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9.由碳元素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始终都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洛阳市宜阳一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周周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中可以看出反应A(g)=C(g)的△H=(E1﹣E4)kJ•mol﹣1B.图中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扩大了容器的体积C.图中表示将CO2通入NaOH的稀溶液中,随着CO2的通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变化关系D.图中曲线表示用0.1000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此可判断HX 的酸性最强2.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g);△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4.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mCeO2(m﹣x)CeO2•xCe+xO2(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图中△H1=△H2+△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5.已知反应:①101kPa时,C(s)+O2(g)═CO(g)△H1=﹣110.5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2=﹣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B.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6.T℃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H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0min内v(H2)=0.3mol/(L•min)B.T℃时,平衡常数K=,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C.T℃时,上述反应中有64gCH3OH生成,同时放出98.0kJ的热量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2气体,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7.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bZ (g)△H<0.如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min)B.化学方程式中a:b=1:3C.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X的浓度D.推测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是10min﹣﹣13min及第20min后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CO(g)+2NO(g)═N2(g)+2CO2(g),在温度为298 K时能自发进行,则它的△H>0B.0.1 mol•﹣1Na2CO3溶液加蒸馏水稀释,CO的水解程度变大,溶液的pH不断增大C.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与阴极质量的增加量一定相等D.C(s)+CO2(g)⇌2CO(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9.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O2⇌2SO3,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mol/L,O2为0.2mol/LB.SO2为0.25mol/LC.SO2、SO3均为0.15mol/LD.SO3为0.4mol/L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A B.B C.C D.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都能完全电离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12.常温下,Na2CO3溶液中存在平衡:CO32﹣+H2O⇌HCO3﹣+OH﹣,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B.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滴入CaCl2浓溶液,溶液的pH增大D.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pH减小1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25℃时,pH=7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c(H+)=c(OH﹣)=c(NH4+)=c(Cl ﹣)B.0.1mol/L Na2S溶液:c(OH﹣)=c(H+)+c(HS﹣)+c(H2S)C.25℃时,pH=2的H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c(HCOO﹣)+c(H+)>c (Na+)+c(OH﹣)D.0.1mol/L Na2CO3溶液与0.1mol/L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2c(CO32﹣)+2c(HCO3﹣)+2c(H2CO3)=3c(Na+)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CaCO3B.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NH4++HSO3﹣+2OH﹣NH3↑Ÿ+SO32﹣+2HO2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3H2O=3I2+6OH﹣D.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4+15.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NaHCO3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 (CO32﹣)>c(HCO3﹣)>c(OH﹣)B.20ml 0.1mol/L CH3COONa溶液与10ml 0.1mol/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c (NH4+)>c(OH﹣)D.0.1mol/L CH3COOH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H+)+c(CH3COOH)16.如图表示水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线上任意点溶液均显中性B.b点时,溶液的pH=6,显酸性C.图中温度T1>T2D.在水中通入适量HCl气体可从a点变到c点二.填空题(共5小题)1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H2(g)+O2(g)=H2O(g)△H=﹣241.8kJ/mol③C(s)+O2(g)=CO (g)△H=﹣110.5kJ/mol④C(s)+O2(g)=CO2(g)△H=﹣393.5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填序号)(2)H2的燃烧热为,C的燃烧热为(3)常温下燃烧3g 等体积的H2和CO的混合气体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CO的燃烧热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18.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和有效地开发利用CO2正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②2CO (g)+O2(g)═2CO2(g)△H=﹣566.0kJ/mol③H2O(g)═H2O(l)△H=﹣44.0kJ/mol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在温度500℃时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回答有关问题:①从反应开始到10分钟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②从30分钟到35分钟达到新的平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增大压强B.加入催化剂C.升高温度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③列式计算该反应在35分钟达到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保留2位小数)④如果在30分钟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保持温度不变,达到新平衡时,CH3OH的浓度1mol•L﹣1(填“>”、“<”或“=”).(3)一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2Na2S2+NaBr3Na2S4+3NaBr.用该电池为电源,以氢氧化钾水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使CO2在铜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电解池中产生CH4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图2是NaOH吸收CO2后某种产物的水溶液在pH从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3 2﹣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O3A.此图是1.0mol•L﹣1碳酸钠溶液滴定1.0mol•L﹣1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B.在pH分别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H2CO3)=c(HCO3﹣)=c(CO32﹣)C.人体血液的pH约为7.4,则CO2在血液中多以HCO3﹣形式存在D.若用CO2和NaOH反应制取NaHCO3,宜控制溶液的pH为7~9之间.19.(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 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7.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kPa下测得的热量).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③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3Fe2O3(s)+CO(g)═2Fe3O4(s)+CO2(g),△H=﹣47.4kJ/mol;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0.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且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实验方案如下:甲:①准确配制0.1mol•L﹣1的HA、HCl溶液各100mL;②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于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mol•L﹣1的HA、HCl溶液各10mL,按图1装好,观察现象乙:①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HA和HCl溶液的pH;②再取0.1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1/20mL)分别稀释至100mL,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1)甲、乙两方案中都要用到mL的容量瓶.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mol•L﹣1的HA溶液的pH1(填“>”、“<”或“=”);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A.加入HCl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B.加入HA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C.加入两种稀酸后,两个试管上方的气球同时鼓起,且一样大(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第步,能证明改变条件弱电解质平衡发生移动.甲同学为了进一步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①使HA的电离程度和c (H+)都减小,c(A﹣)增大,可在0.1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试剂;A.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B.1mol•L﹣1NaOH溶液C.1mol•L﹣1H2SO4D.2mol•L ﹣1HA②使HA的电离程度减小,c(H+)和c(A﹣)都增大,可在0.1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试剂.A.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B.1mol•L﹣1NaOH溶液C.1mol•L﹣1H2SO4D.2mol•L ﹣1HA(3)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C.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D.若1<a<4,则A、B都是弱酸.21.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存在的分子有H2O、H2A.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2)若溶液M由10mL 2mol•L﹣1NaHA溶液与10mL 2mol•L﹣1NaOH溶液混合而得,则溶液M的pH7 (填“>”、“<”或“=”),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下同)(3)已知K sp(BaA)=1.8×10﹣10,向(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 1mol•L﹣1BaCl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Ba2+浓度为mol•L﹣1.(4)若溶液M由pH=3的H2A溶液V1 mL与pH=11的NaOH溶液V2 mL混合反应而得,混合溶液=104,V1与V2的大小关系为(填“大于、等于、小于”或“均有可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1.C 2.AB 3.D 4.C 5.A 6.D 7.D 8.D 9.B 10.D 11.C 12.AB 13.C 14.B 15.B 16.A二.填空题(共5小题)17.①②③④①④311.58KJ283kJ/molCO(g)+O2(g)=CO2(g)△H=-283kJ/mol 18.CH3OH(l)+O2(g)=CO (g)+2H2O(l)△H=-442.8KJ/mol0.075mol/(L•min)D0.15 mol-2.L2>2S22--2e-=S42-CO2+8e-+6H2O=CH4+8OH-CD19.N2H4(g)+2H2O2(l)=N2(g)+4H2O(g)△H=-644.25kJ/mol410.125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O(g)+FeO(s)═Fe(s)+CO2(g)△H=-218.0kJ/mol20.100>B②ADA21.H2A⇌H++HA-、HA-⇌H++A2->c(Na+)>c(A2-)>c(OH-)>c(HA-)>c(H+)5.4×10-10均有可能。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洛阳市宜阳一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一周周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kJ.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 0.4mol•L﹣1 HCl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2.2kJ.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Ba2+(aq)+SO42﹣(aq)=BaSO4(s)△H=﹣2.92kJ•mol﹣1B.Ba2+(aq)+SO42﹣(aq)=BaSO4(s)△H=﹣0.72kJ•mol﹣1C.Ba2+(aq)+SO42﹣(aq)=BaSO4(s)△H=﹣73kJ•mol﹣1D.Ba2+(aq)+SO42﹣(aq)=BaSO4(s)△H=﹣18kJ•mol﹣12.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搅拌后的温度为初始温度B.实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C.向量热计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D.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浓硫酸代替盐酸3.下表中列出了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已知键能:C﹣H键:413.4kJ•mol﹣1、H﹣H键:436.0kJ•mo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C键能为796.0 kJ•mol﹣1B.C﹣H键键长小于H﹣H键C.2H2(g)+O2(g)═2H2O(g)△H=﹣571.6 kJ•mol﹣1D.2CH4(g)═C2H2(g)+3H2(g)△H=﹣376.4 kJ•mol﹣14.以下反应中,△H1>△H2的是()A.S(s)+O2(g)→SO2(g)△H1 S(g)+O2(g)→SO2(g)△H2B.2H2(g)+O2(g)→2H2O(l)△H 1 2H2(g)+O2(g)→2H2O(g)△H2C.NaOH(aq)+HCl(aq)→NaCl(aq)+H2O(l)△H1 NaOH(aq)+CH3COOH(aq)→CH3COONa (aq)+H2O(l)△H2D.H2(g)+F2(g)→2HF(g)△H1 H2(g)+Cl2(g)→2HCl(g)△H25.已知298K时反应2SO2(g )+O2(g )⇌2SO3(g );△H=﹣197kJ•mol﹣1,在相同温度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1 kJ;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2kJ,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2<a1<197 B.2a2>a1>197 C.2a2=a1>197 D.2a2=a1=1976.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升,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2V升;②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1V升;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升;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升.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7.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 (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v(X):v(Y)=1:2C.容器内X、Y、Z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8.工业上制备重要化工原料CH3OH的反应之一为:CO2(g)+3H2(g)⇌CH3OH(g)+H2O(g)△H<0.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2L恒容密闭容器内250℃条件下,测得n(CO2)随时间变化情况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H2)=3v(CO2)、v逆(CO2)=v正(CH3OH)B.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均可使平衡常数增大C.0~3s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5mol•L﹣1•s﹣1D.增大CO2浓度或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均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9.己知N2(g)+3H2(g)⇌2NH3(g)△H=﹣92.4kJ•mo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充分反应放热92.4kJB.N2(g)+3H2(g)⇌2NH3(l)△H=﹣QkJ•mo1﹣1,则Q>92.4C.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若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N2的转化率为20%,则H2的转化率一定为60%10.工业上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 (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当压强不同(P1<P2)时,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C.一定温度下,容器中压强恒定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该温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011.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AG的定义为AG=l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12.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是该碱溶液的pH等于()A.9.0 B.9.5 C.10.5 D.11.0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都能完全电离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 .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 14. 已知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水杨酸(A .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NaHCO 3 溶液pH 小于 溶液pHB .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Na 2 CO 3 溶液和 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 C .+2NaHCO 3→+2H 2O+2CO 2↑D .水杨酸的第二级电离 K a2 远小于第一级电离K a1 的原因之一是 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15. 室温下,关于下列四种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水电离出的c (H +):①=②=③=④B .溶液的pH :②>①>④>③C .②、③混合呈中性,所需溶液的体积:③>②D .①、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c (NH 4+)=c (Cl ﹣)>c (H +)=c (OH ﹣)16. 在不同温度下,水达到电离平衡时c (H +)与c (O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0℃时,pH=12的NaOH 溶液和pH=2的H 2SO 4溶液恰好中和后,所得溶液的pH 等于7B.25℃时,0.2 mol/L Ba(OH)2溶液和0.2 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7C.25℃时,0.2 mol/L NaOH溶液与0.2 mol/L乙酸溶液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7 D.25℃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大于7 二.填空题(共5小题)17.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6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18.(1)N2(g)+3H2(g)⇌2NH3(g);△H=﹣94.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①在1L容器中发生反应,前20min内,v(NH3)=,放出的热量为;②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③时段Ⅲ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用具体数据表示).(2)电厂烟气脱氮的主反应①:4NH3(g)+6NO(g)⇌5N2(g)+6H2O(g),副反应②:2NH3(g)+8NO(g)⇌5N2O(g)+3H2O(g);△H>0.平衡混合气中N2与N2O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请回答:在400K~600K时,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导致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任答合理的一条原因).(3)直接供氨式燃料电池是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19.在1.0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2B(g)+C(g)+D(s)△H=+85.1kJ•mol﹣1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与起始压强P0的比值随反应时间(t)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能提高A的转化率的是.A.升高温度B.体系中通入A气体C.将D的浓度减小D.通入稀有气体He,使体系压强增大到原来的5倍E.若体系中的C为HCl,其它物质均难溶于水,滴入少许水(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前2小时C的反应速率是mol•L﹣1•h﹣1;(3)平衡时A的转化率,C的体积分数(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相同条件下,若该反应从逆向开始,建立与上述相同的化学平衡,则D的取值范围n (D)mol;(5)已知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所用的原理与工业合成乙酸的原理类似;常温下,将a mol CH3COONa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等体积的b mol•L﹣1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醋酸和盐酸的挥发),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K a=.20.重铬酸钠(Na2Cr2O7•2H2O)俗称红矾钠,在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我国目前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份为FeO•Cr2O3,还含有Al2O3、MgO、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①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主反应: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副反应:SiO2+Na2CO3Na2SiO3+CO2↑、Al2O3+Na2CO32NaAlO2+CO2↑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试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反应是在回转窑中进行,反应时需不断搅拌,其作用是(2)“③”中调节pH至4.7,目的是.(3)“⑤”中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请写出该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4)称取重铬酸钠试样2.5000g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于碘量瓶中,加入10mL 2mol•L﹣1H2SO4和足量碘化钠(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0.12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ml,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钠的纯度(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21.常温下,向100mL 0.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酸(填“强”或“弱”),理由是.(2)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pH=a,则a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3)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4)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2c(A﹣)(填“>”、“<”或“=”);若此时溶液中,pH=10,则c(MOH)+c(OH﹣)=mol•L﹣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1.D 2.D 3.A 4.A 5.A 6.A 7.C 8.C 9.B 10.D 11.D 12.C 13.C 14.D 15.C 16.D二.填空题(共5小题)17.N2H4(l)+2H2O2(l)═N2(g)+4H2O(g)△H=-641.625 kJ•mol-1408.8生成物为氮气和水,不污染空气18.0.050mol(L•min)-147.2kJ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随温度升高,N2的含量降低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使主反应的平衡左移(或者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使副反应的平衡右移,降低了NH3和NO浓度,使主反应的平衡左移)2NH3+6OH--6e-=N2+6H2O19.AE=0.02mol•L-1•h-170%29%>0.0320.使反应物接触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除去溶液中的AlO2-、SiO32-2CrO42-+2H+Cr2O72-+H2O 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83.84%21.强0.01 m ol•L-1HA的pH为2,说明HA完全电离<M++H2O⇌MOH+H+1×10-a mol•L-1c (M+)>c(A-)>c(OH-)>c(H+)=0.005。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x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 学年高二上学期 9 月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 卷 (选择题 )和第 II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2、相对原子量H 1 O 16 Cu 64Ag108Fe 56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发电是化学能转换为电能B.动物体内的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换成化学能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D.植物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2、指常温下, 1 mol 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 E 表示。
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共价键H- H F- F H- F H- Cl H- IE(kJ ·mol -1)436157568432298A. 432 kJ mol·-1>E(H - Br) > 298 kJ ·mol -1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 键C.H2(g) + F2(g) = 2HF(g) △ H=— 25 kJ mol·-1D. H 2(g) → 2H(g)△ H=+ 436 kJ mol·-1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 + O2(g)===CO 2(g)△ H1C(s)+1O2(g)===CO(g)△ H2 2②S(s)+O2(g)===SO 2 (g)△H 1S(g)+ O2(g)===SO 2(g)△ H2③H 2(g)+1O2(g)===H2O(l)△ H12H2 (g)+ O2(g)===2H 2O(l) △ H2 2④CaCO3(s)===CaO(s) +CO2(g) △H 1CaO(s)+ H 2O(l)===Ca(OH) 2(s) △ H2A .①B .②③④C.④D.①②③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充电时其正极应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而成为阴极B.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的正极反应式:O2 +4e- → 2O2-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D.铁件上镀铜时,将铁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5、室温下,将 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 1,将 1mol 的 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 2, 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1) ,热效应为H 3。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一高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12月第二周周练化学试卷(2)
周周练化学试卷(12.6)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小题)1.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2.某温度下,在100克水中加入m克CuSO4或加入n克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A.m=n B.m=C.m= D.m=3.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A.Na2O2 Al2(SO4)3 MgCl2 K2CO3B.BaCl2 Na2SO4 (NH4)SO4 KOHC.AgNO3 NaCl KCl CuCl2D.Fe2(SO4)3 K2CO3 KHSO4 NH4Cl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5.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B.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2CO32﹣+SO2+H2O═2HCO3﹣+SO32﹣C.向NaHS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HS﹣+Cl2═S↓+H++2Cl﹣D.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3Cl2+4Br﹣═2Fe3++6Cl﹣+2Br26.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7.下列关于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分子晶体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熔化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8.向Ba(OH)2和KOH混合液中缓缓通入CO2气体至过量,生成沉淀物质的量与通入CO2气体体积VmL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原混合物中n[Ba(OH)2]:n(KOH)=1:2B.p点坐标为120mLC.p点溶液中溶质为Ba(HCO3)2D.a,b段反应分二阶段,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 CO32﹣+H2O+CO2=2HCO3﹣9.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PtF6)中不存在共价键B.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mol O2(PtF6)则转移1mol电子C.在此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D.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l价10.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2+、K+、H+、Cl﹣、CO32﹣、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Cu2+、H+、Cl﹣B.CO32﹣、OH﹣、Cl﹣C.K+、H+、Cl﹣ D.K+、OH﹣、CO32﹣11.1L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Y的浓度都为0.1mol•L﹣1,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Z (0.1mol•L﹣1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Y、Z分别是()A.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B.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C.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D.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12.将Mg、Cu组成的混合物26.4g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8.9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5mol•L﹣1的NaOH溶液300mL,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A.43.2g B.46.8g C.53.6g D.63.8g13.已知Ba【Al(OH)4】2可溶于水.如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 (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B.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1(OH)3D.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H)4】﹣比Ba2+少14.室温下,取m克铝镁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完全溶解(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 mol/L NaOH溶液,当滴加到V 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克,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克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mol③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mol④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L⑤发生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A.2项B.3项C.4项D.5项15.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 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16.将钠、铝混合物共1.0g投入适量水中充分反应,并测生成H2的量,若混合物中钠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如图为生成H2的物质的量随x的变化关系示意图(随着x的不断增大,产生H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接近b1).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a1=B.a2=1 C.b1=D.b2=二.填空题(共5小题)17.根据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填空Ⅰ为检验市售煤油中是否掺有水,可向煤油样品中加少许白色粉末(填试剂化学式),若观察到现象,就说明煤油中掺有水;也可向煤油样品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若观察到现象,就可说明煤油中掺有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Ⅱ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Ⅲ铝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铝的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许多用途.(1)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2)铝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金属,请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将7.8g过氧化钠投入500ml1mol•L﹣1氯化铝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大量白色沉淀B.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后恰好溶解C.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后部分溶解C.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后部分溶解.18.实验室制备的CuSO4•5H2O中常含Cu(NO3)2,用重量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1)实验步骤为:①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2)若1.040g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l.000g 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SO42﹣,HCO3﹣等离子,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NaOH溶液,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cd段沉淀减少的反应方程式:;(3)简述bc段沉淀物质的量不变的原因:;(4)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中的两种或多种.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448mL(标况)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将上述滤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2.33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另一份中通入过量CO2得到1.56g白色沉淀.由此可21.合金的性能往往优于组成金属,因而用途非常广泛.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导热剂.5.05g钠钾合金溶于200mL水生成0.075mol氢气.(1 )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2 )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取不同质量的镁铝合金样品分别和30ml相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1.CD 2.B 3.C 4.C 5.A 6.B 7.D 8.D 9.B 10.D 11.C 12.B 13.B 14.C 15.D 16.A二.填空题(共5小题)17.CuSO4白色粉末变蓝有气泡生成2Na+2H2O=2NaOH+H2↑2Mg+CO22MgO+C2Al+2NaOH+2H2O=2NaAlO2+3H2↑18.称取样品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1.5%(-1.48%)19.Al3++3OH-=Al(OH)3↓、Fe3++3OH-=Fe(OH)3↓Al(OH)3+NaOH=NaAlO2+2H2O 加入的NaOH与原溶液中NH4+反应生成NH3•H2On(H+):n(Al3+):n(NH4+):n(SO42-):n(Mg2+)=2:2:4:9:320.SO42-NH4+Fe3+Al3+Cl-0.20.20.20.4≥1.621.NaK2。
河南省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培优部2016届高三年级12月中化学模拟高考培优卷(小班)
模拟高考培优训练7、下列有关含氯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IO是弱酸,所以NaC1O是弱电解质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D.工业上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电子8、下列除杂方法合理的是( )A.C2H6中混有的C2H4,可以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溴水,然后用碱石灰干燥B.Ca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C.乙烯中混有的SO2气体,可以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D.H2S中混有的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除去9、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B.乙醇和苯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先有沉淀出现,后沉淀溶解B.向Ca(ClO)2溶液中通人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D.向Ca(OH)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SO2至过量,浑浊消失11、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一kJ/mol、2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g);△H= - 393.5 kJ/molB.2H2(g)+O2(g)=2H2O(1);△H=+57 1.6 kJ/molC.CH4(g)+CO2(g)=CO2(g)+2H2O(g);△H=-890.3 kJ/molD. C6H12O6(s)+3O2(g)=3CO2(g)+3H2O(1);△H=-1400 kJ/mol12、25℃时,CaCO3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同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共16小题)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中可以看出反应A(g)=C(g)的△H=(E1﹣E4)kJ•mol﹣1B.图中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扩大了容器的体积C.图中表示将CO2通入NaOH的稀溶液中,随着CO2的通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变化关系D.图中曲线表示用0.1000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此可判断HX的酸性最强2.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g);△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4.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mCeO2(m﹣x)CeO2•xCe+xO2(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图中△H1=△H2+△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5.已知反应:①101kPa时,C(s)+O2(g)═CO(g)△H1=﹣110.5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2=﹣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B.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6.T℃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H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0min内v(H2)=0.3mol/(L•min)B.T℃时,平衡常数K=,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C.T℃时,上述反应中有64gCH3OH生成,同时放出98.0kJ的热量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2气体,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7.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bZ(g)△H<0.如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min)B.化学方程式中a:b=1:3C.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X的浓度D.推测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是10min﹣﹣13min及第20min后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CO(g)+2NO(g)═N2(g)+2CO2(g),在温度为298 K时能自发进行,则它的△H >0B.0.1 mol•﹣1Na2CO3溶液加蒸馏水稀释,CO的水解程度变大,溶液的pH不断增大C.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与阴极质量的增加量一定相等D.C(s)+CO2(g)⇌2CO(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9.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O2⇌2SO3,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 0.4mol/L,O2为0.2mol/LB.SO2为0.25mol/LC.SO2、SO3均为0.15mol/LD.SO3为0.4mol/L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A B.B C.C D.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都能完全电离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12.常温下,Na2CO3溶液中存在平衡:CO32﹣+H2O⇌HCO3﹣+OH﹣,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浓度:c(Na+)>c(CO32﹣)>c(OH﹣)>c(H+)B.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滴入CaCl2浓溶液,溶液的pH增大D.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pH减小1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25℃时,pH=7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c(H+)=c(OH﹣)=c(NH4+)=c(Cl﹣)B.0.1mol/L Na2S溶液:c(OH﹣)=c(H+)+c(HS﹣)+c(H2S)C.25℃时,pH=2的H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c(HCOO﹣)+c(H+)>c(Na+)+c (OH﹣)D.0.1mol/L Na2CO3溶液与0.1mol/L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2c(CO32﹣)+2c(HCO3﹣)+2c(H2CO3)=3c(Na+)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CaCO3B.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NH4++HSO3﹣+2OH﹣NH3↑ +SO32﹣+2H2O 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3H2O=3I2+6OH﹣D.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4+15.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NaHCO3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B.20ml 0.1mol/L CH3COONa溶液与10ml 0.1mol/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c(NH4+)>c(OH﹣)D.0.1mol/L CH3COOH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H+)+c(CH3COOH)16.如图表示水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线上任意点溶液均显中性B.b点时,溶液的pH=6,显酸性C.图中温度T1>T2D.在水中通入适量HCl气体可从a点变到c点二.填空题(共5小题)1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H2(g)+O2(g)=H2O(g)△H=﹣241.8kJ/mol③C(s)+O2(g)=CO (g)△H=﹣110.5kJ/mol④C(s)+O2(g)=CO2(g)△H=﹣393.5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填序号)(2)H2的燃烧热为,C的燃烧热为(3)常温下燃烧3g 等体积的H2和CO的混合气体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CO的燃烧热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18.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和有效地开发利用CO2正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②2CO (g)+O2(g)═2CO2(g)△H=﹣566.0kJ/mol③H2O(g)═H2O(l)△H=﹣44.0kJ/mol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在温度500℃时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回答有关问题:①从反应开始到10分钟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②从30分钟到35分钟达到新的平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增大压强 B.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③列式计算该反应在35分钟达到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保留2位小数)④如果在30分钟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保持温度不变,达到新平衡时,CH3OH的浓度1mol•L﹣1(填“>”、“<”或“=”).(3)一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2Na2S2+NaBr3Na2S4+3NaBr.用该电池为电源,以氢氧化钾水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使CO2在铜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电解池中产生CH4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图2是NaOH吸收CO2后某种产物的水溶液在pH从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3﹣、CO32﹣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是1.0mol•L﹣1碳酸钠溶液滴定1.0mol•L﹣1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B.在pH分别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H2CO3)=c(HCO3﹣)=c(CO32﹣)C.人体血液的pH约为7.4,则CO2在血液中多以HCO3﹣形式存在D.若用CO2和NaOH反应制取NaHCO3,宜控制溶液的pH为7~9之间.19.(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 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7.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kPa 下测得的热量).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③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3Fe2O3(s)+CO(g)═2Fe3O4(s)+CO2(g),△H=﹣47.4kJ/mol;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0.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且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实验方案如下:甲:①准确配制0.1mol•L﹣1的HA、HCl溶液各100mL;②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于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mol•L﹣1的HA、HCl溶液各10mL,按图1装好,观察现象乙:①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HA和HCl溶液的pH;②再取0.1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1/20mL)分别稀释至100mL,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1)甲、乙两方案中都要用到 mL的容量瓶.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mol•L﹣1的HA溶液的pH 1(填“>”、“<”或“=”);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A.加入HCl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B.加入HA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C.加入两种稀酸后,两个试管上方的气球同时鼓起,且一样大(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第步,能证明改变条件弱电解质平衡发生移动.甲同学为了进一步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①使HA的电离程度和c(H+)都减小,c(A﹣)增大,可在0.1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试剂;A.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 B.1mol•L﹣1NaOH溶液 C.1mol•L﹣1H2SO4 D.2mol•L﹣1HA②使HA的电离程度减小,c(H+)和c(A﹣)都增大,可在0.1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试剂.A.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 B.1mol•L﹣1NaOH溶液 C.1mol•L﹣1H2SO4 D.2mol•L﹣1HA (3)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C.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D.若1<a<4,则A、B都是弱酸.21.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存在的分子有H2O、H2A.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2)若溶液M由10mL 2mol•L﹣1NaHA溶液与10mL 2mol•L﹣1NaOH溶液混合而得,则溶液M的pH 7 (填“>”、“<”或“=”),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下同)(3)已知K sp(BaA)=1.8×10﹣10,向(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 1mol•L﹣1BaCl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Ba2+浓度为mol•L﹣1.(4)若溶液M由pH=3的H2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mL混合反应而得,混合溶液=104,V1与V2的大小关系为(填“大于、等于、小于”或“均有可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1.C 2.AB 3.D 4.C 5.A 6.D 7.D 8.D 9.B 10.D 11.C 12.AB 13.C 14.B 15.B 16.A二.填空题(共5小题)17.①②③④①④311.58KJ283kJ/molCO(g)+O2(g)=CO2(g)△H=-283kJ/mol18.CH3OH(l)+O2(g)=CO (g)+2H2O(l)△H=-442.8KJ/mol0.075mol/(L•min)D0.15 mol-2.L2>2S22--2e-=S42-CO2+8e-+6H2O=CH4+8OH-CD19.N2H4(g)+2H2O2(l)=N2(g)+4H2O(g)△H=-644.25kJ/mol410.125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O(g)+FeO(s)═Fe(s)+CO2(g)△H=-218.0kJ/mol20.100>B②ADA21.H2A⇌H++HA-、HA-⇌H++A2->c(Na+)>c(A2-)>c(OH-)>c(HA-)>c(H+)5.4×10-10均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