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2597e8373968011ca30091a9.png)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活动二分析与评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学时的基础上,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是教学活动对于美术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递深.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掌握美术理论和技能基础上,从更深层次研究美术作品的学习活动.基于美术教学的弱点,学生实际掌握的美术理论和技能不足以完全能够驾驭本单元和本课时学习内容,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活动着重立足于美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上,强化学生从更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美术作品。
1.课时:第二课时2.课型:欣赏课3.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4.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构成的元素,以及不同元素的基本含义;2.学生学会从美术作品构成的元素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作品;3.提高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和审美素养.【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作品;2.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之间找到理解作品的最佳切入点;3.在欣赏、分析、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和发现,学生增强对美术认知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审美的自觉性;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体系。
5.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构成所谓的艺术二. 教学方法:谈话与讲授、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实践与讨论三.学法指导作为艺术欣赏课,难在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去认识、理解、评价、评述作品,这些都是建立在艺术修养基础上的。
现实中艺术教学经常存在着难以突破的障碍,其教学的连续性也成为中学教学的困扰,所以,本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分析讨论,继而独立实践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_初级中学美术教案.doc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_初级中学美术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ae744c70b4e767f5bcfce79.png)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_初中美术教案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ﻪﻭﻪ3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ﻭ建筑、雕塑、绘画、园林ﻪﻭﻭ四小结ﻭﻪ总结本节课的内容ﻪﻭ五课后记ﻪ1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ﻪﻭﻭ2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ﻪﻭ3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点注意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ﻭﻭﻪ美术教案-雕塑艺术_高中美术教案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
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
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例如,ﻭﻪﻪa、罗丹的《思想者》。
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
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
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
强化了他的苦闷、深思。
ﻭB、摩尔的《斜卧像》。
这是1957——1958年为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创作的雕像。
这是一件抽象化的雕塑,描绘的是一位斜卧翘首远望的女性。
像这种表现性的雕像,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
这ﻭﻭC、雕塑具样的雕塑应从内在的意境去观看,不能单看外表。
ﻭ有体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例如,河南洛阳《卢舍那大佛》的体积之大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数量之多,都是构成迫人气势和宏大气魄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品内容的重要方面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因素。
ﻪﻭﻪﻭﻭ2、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ﻭﻪ雕塑形象单纯,难于作复杂的描绘所以作者利用其形体变化,体量和外轮廓造成雕塑的节奏韵律感,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2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2](https://img.taocdn.com/s3/m/334f2d22a5e9856a56126070.png)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676af47f5335a8102d2207f.png)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2学情分析1.由于牧区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美术知识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对美术理论这兴趣不是很大。
2.牧区学生语文基础差,对美术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很差。
3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4教学方法欣赏、思考、讨论、表述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1【导入】欣赏与评述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2【讲授】心常与评述1、展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即有的认为美,有的认为不美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和评述。
2、通过谈话说明,理性知识基础或理性认知与感性知觉的紧密联系,从而指出在美术欣赏中也在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
3【讲授】欣赏与评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1497)湿壁画460×880公分收藏地点:米兰格拉契修道院1495年,达芬奇接受米兰摄政洛多维柯.莫罗的委托,绘制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
作品描绘了福音书故事中一个关键的时刻,达芬奇独具匠心,选择了耶稣用餐时,宣布在座有人要出卖他,众门徒大为吃惊的情形。
众门徒震惊的情绪不仅流露在脸上,也表现在手部。
在画中,达芬奇用了许多细致的手部动作:有人双手按在桌上、有人竖指发问、有人扪心自问,而判徒犹大则是双手紧握着钱袋,身体略微向后仰,下意识想要逃避。
【推荐】人教版八年美术级下册:《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说课稿
![【推荐】人教版八年美术级下册:《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6c295bddd88d0d233d46a56.png)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活动二分析与评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学时的基础上,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是教学活动对于美术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递深.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掌握美术理论和技能基础上,从更深层次研究美术作品的学习活动.基于美术教学的弱点,学生实际掌握的美术理论和技能不足以完全能够驾驭本单元和本课时学习内容,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活动着重立足于美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上,强化学生从更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美术作品。
1.课时:第二课时2.课型:欣赏课3.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4.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构成的元素,以及不同元素的基本含义;2.学生学会从美术作品构成的元素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作品;3.提高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和审美素养.【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作品;2.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之间找到理解作品的最佳切入点;3.在欣赏、分析、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和发现,学生增强对美术认知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审美的自觉性;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体系。
5.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构成所谓的艺术二. 教学方法:谈话与讲授、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实践与讨论三.学法指导作为艺术欣赏课,难在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去认识、理解、评价、评述作品,这些都是建立在艺术修养基础上的。
现实中艺术教学经常存在着难以突破的障碍,其教学的连续性也成为中学教学的困扰,所以,本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分析讨论,继而独立实践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艺术作品的意蕴和价值
![艺术作品的意蕴和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8ff35ca2cc58bd63186bda0.png)
返回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刘开渠《渡江 》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大理石)
以伟大的渡江战役为题材,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胜利登陆的 情景。在横长的构图上,人民解放军高举红旗正从木帆船上向布满障 碍的岸边冲去。画面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欣赏作品,思考问题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老红军一曲悠扬笛 声,把小红军的思绪引 向远方。他们紧偎在一 起的造型,表现了红军 战士的革命情谊和乐观 主义精神。
潘鹤 《艰苦岁月》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库 尔 贝 《 筛 谷 的 妇 女 》
这幅作品描写了故乡的风土人情,有着浓郁的生活 气息。画家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构图和人物关 系和谐烘托了主题形象。
雷内.马格利特
超现实主义画家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这座古希腊神话中爱 与美之女神,造型均匀和 谐,体态婀娜自然,仪态 万方而又庄重典雅,集中 体现出女性魅力和青春永 恒的魅力。由于其外在形 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 和谐统一而具有不朽的审 美值。
古希腊 《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
第一单元
1. 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2. 作品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3. 作者想表达什么?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毕加索的 《哭泣的女人》 按照立体主义的 造型观念,描绘 出一副每根线条 都显出忧愁的面 孔,以表现自己 对战争灾难的焦 虑不安。
毕加索
《哭泣的女人》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 重 庆 江歌 碧乐 波山 烈 叶士 毓群 山雕 》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dca4d2e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c.png)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单元总目标1 通过本单元各类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明白得和体验的进程中,发觉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定、交流与评判。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体会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方式和表达自己方式的机遇,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感受、明白得和体验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判,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方式和表达自己方式的机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判,学生充分明白得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设疑,引发学生的试探,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三新授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当中,多数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
“意蕴”确实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和意味,包括一种内在的动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等。
只有感受和领会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的表现形式,象音乐用声音一样,美术也有自己的的表现语言,美术的表现语言有线条、形状和色彩等,美术作品确实是运用这些方式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
培育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水粉静物写生也一样如此第一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
第二,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不是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
若是规定了色调,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和它们的彼此关系,固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
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
01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单元备课(推荐5篇)
![01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单元备课(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22ce2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8.png)
01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单元备课(推荐5篇)第一篇:01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单元备课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单元备课一、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型属于欣赏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对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却没有太多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学资料、多媒体六、教学时间安排: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活动二、活动三、活动四研究、讨论与体验1课时单元测试1、《柳牛图》、《群虾》——齐白石1、跃马(霍去病墓石雕,西汉)利用巨石原形略施雕凿,便捕捉到奋蹄欲跃的骏马的生命神态;那浑厚雄健的宏伟气垫,又可看作是强大西汉时代风貌的象征。
2、<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刻古希腊)这座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女神的雕像,造型匀称和谐,体态婀娜自然,仪态万方而又庄重典雅,集中体现出女性美丽和青春永恒的魅力,由于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而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
3、<最后的晚餐>(壁画达.芬奇.意大利)达。
芬奇的这一名作将多个不同性格和表情的人物,典范地体现出“变化统一”这一美的形式法则。
第二篇: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一)教学方式:欣赏、评述目的要求:使学生感受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挖掘其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要点难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设计与过程:一、组织教学上学期我们已经感受了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语言,而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现象之中,大多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7a217bfbc8d376eeaeaa311f.png)
白石老人只画一只牛,一株柳,好像那 空格都是春意,余味无穷。背后画牛, 只见圆厚的的身躯,两条后腿和歪出的 牛角。整个牛身除尾巴用重墨外,余皆 用淡墨。细劲柔细的柳条从整幅顶端直 拖到地上。暗示着春的消息,动的柳和 静的牛,抽丝般的笔线和浑圆的墨团, 形成凝重又活泼的节律。那正是宁静亲 切的田园诗意。这一切都源自画家诗意 的生命感受。 在低垂的柳丝和简化的水牛这两种 最简洁的视觉艺术符号的后面,寄寓着 绘画大师热爱生活及对童年故乡生活的 深情回忆与眷恋
中国画 《映日》 潘天寿
这幅《映日》所具有的更是一种力度 的美。这幅画一改普遍的构图,将荷 花置于左上方边缘部分,虽然占的位 置不大,但墨色浓重,线条强劲,与 画幅右下方水墨淋漓的大片荷叶形成 构图上的平衡。与之相对应的,右下 角一小块赭黄的地面与红荷也构成斜 对角线的构图,产生向画外展开的张 力。纵观全图,一种空旷、自由的感 觉油然而生,使人为之一震,惊叹于 那朵出水芙蓉所特有的含蓄的美与世 无争或者是别一种更高的境界。潘天 寿常用映日荷花来表现他对西湖的热 爱,寄托对家乡风土的浓厚感情。
名称: 《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 俗称《断臂的维纳斯》、《米 洛斯的维纳斯 》 时间:希腊时期(公元前1世纪) 材质:大理石 规格:高204厘米 作者:亚历山德罗斯
欣赏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维纳 斯 》 ,一直被西方艺术学者尊为古希腊最优秀的 雕刻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西方雕塑作品中表现女 性美的精湛典范。 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 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出女 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 变化。雕像中女神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 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 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 感,形成了整座雕像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0de3d1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a.png)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2. 能够分析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3. 能够将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
【教学重点】1. 初步了解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2. 学会分析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独立分析和思考能力。
2. 创作中如何体现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1. 展示多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2. 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学生观看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展示物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有什么作用?2. 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思考艺术作品中可能存在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二、讲解 (10分钟)1.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2. 讲解深层意蕴一词,即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更加深刻、抽象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3. 讲解审美价值一词,即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的鉴赏和欣赏价值。
三、示范分析 (15分钟)1. 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从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解读其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2. 引导学生参考示范,一起分析其他艺术作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四、小组讨论 (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
2.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创作实践 (15分钟)1. 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根据自己对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创作一幅艺术作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六、展示分享 (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所体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交流意见和建议。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d3b5a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8.png)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在人类文化的漫长历史中,艺术一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艺术不只是为人们提供了检视自身与环境的途径,同时也是一种能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然而,艺术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观感和外貌,它通过深刻的主题表达了深层的意蕴与情感,也涵盖了广泛的审美价值。
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体现在它们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中。
许多作品都设置了复杂的情节和主题,这些构成了作品深层的内在意义。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常出现爱情、权力、命运等主题,这些主题与时空背景的独特融合,使得剧本中所表现的人物故事更加真实生动,观众对角色故事的感知也更为深入。
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不仅仅是与主题和情感相联系的,同时也体现在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物之中。
符号与象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各个层面,包括色彩、形式、图形和字体等。
例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中的不同颜色,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他的蓝色时期作品中的蓝色暗示了悲伤和忧郁,而玫瑰色时期作品则用浓重的粉红色调表达了爱情和美好的感觉。
因此,真正赏识艺术作品需要通过深入的了解作品中的符号及象征的内在含义。
另一方面,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在情感上引起观者的共鸣,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思想的发展。
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媒介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它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丰富的视听感受。
例如,音乐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节奏、旋律和和声的美感;绘画和雕塑作品可以让观者感受艺术家的传达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它强烈的时间性与文化性之中。
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当代文化时空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艺术作品在这样多层的因素的影响和熏陶下,逐渐成为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见证。
例如,法国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幅画作,不仅仅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也代表了文化和科技的高度发展。
艺术作品的文化性质,为观赏者去了解、理解不同的文化与历史背景提供了一个契机,也是进一步启迪我们对于艺术价值的认识。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word说课稿.doc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word说课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c3f18d5479563c1ec5da71ad.png)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活动二分析与评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学时的基础上,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是教学活动对于美术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递深.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掌握美术理论和技能基础上,从更深层次研究美术作品的学习活动.基于美术教学的弱点,学生实际掌握的美术理论和技能不足以完全能够驾驭本单元和本课时学习内容,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活动着重立足于美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上,强化学生从更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美术作品。
1.课时:第二课时2.课型:欣赏课3.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4.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构成的元素,以及不同元素的基本含义;2.学生学会从美术作品构成的元素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作品;3.提高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和审美素养.【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作品;2.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之间找到理解作品的最佳切入点;3.在欣赏、分析、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和发现,学生增强对美术认知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审美的自觉性;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体系。
5.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构成所谓的艺术二. 教学方法:谈话与讲授、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实践与讨论三.学法指导作为艺术欣赏课,难在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去认识、理解、评价、评述作品,这些都是建立在艺术修养基础上的。
现实中艺术教学经常存在着难以突破的障碍,其教学的连续性也成为中学教学的困扰,所以,本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分析讨论,继而独立实践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汇总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04f64032f60ddccda38a03b.png)
欣赏作品,解决问题:
1.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3.表达个人对作品的分析
李可染《万山红遍》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人》
教学用具
学生准备:教科书
教师准备:教学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课题引入
二、课题设计
1、
2、
3、
4、
教师行为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幅中外作品,思考他们所传达的作品意蕴和审美特征有什么区别?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马远《寒江独钓图》
PPT展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寒江独钓图》的图片。
请同学们从画面中的人物和表现手法、构图等方面来分析这幅作品。
同学们通过这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能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熟悉的那一首古诗?
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
1.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
2.两幅作品在处理画面的方法上有所不同。
3.作品所体现的文化意义也有明显的区别。
艺术意蕴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中外古今优秀的艺术作品,正是因为具有深刻的艺术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而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格和艺术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显然,艺术意蕴作为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积淀,凝聚着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分析思考作品中画家通过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深层意蕴。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江碧波 叶毓山《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fcdd16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d.png)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2.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艺术,将艺术融入生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感知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感受?你认为艺术的魅力在哪里?2.感知第二课时: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1.理论学习教师简要介绍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包括艺术作品的内涵、形式、情感等方面。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汇报分析结果。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与创作1.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与过程。
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拍摄照片并进行分析。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新意识、审美观念、实践能力等。
3.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艺术,将艺术融入生活。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高实践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理解难点解析:教师与学生对话“同学们,当我们说一个艺术作品具有深层意蕴,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张浩,你能给个例子吗?”张浩思考片刻回答:“我觉得《向日葵》里面,梵高对色彩的大胆使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课件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ccf2bdbceb19e8b8f6ba53.png)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库 尔 贝 《 筛 谷 的 妇 女 》
这幅作品描写了故乡的风土人情,有着浓郁的生活 气息。画家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构图和人物关 系和谐烘托了主题形象。
返回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画面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 的繁华社会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 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画客观地再现了当时法国农民生活的贫困和劳动 的沉重。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发人深思。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粒谁汗锄 粒知滴禾 皆盘禾日 辛中下当 苦餐土午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法 国 米 勒 《 晚 钟 》
米勒为农民、为劳动唱出了优美的赞歌。他画中的形 象从外表上看显得粗野,并不典雅,但是他们是美的。表 现了米勒乐天知命、对命运不加抗争的思想。这是米勒的 思想,也是当时法国大部分农民的思想。
李可染 《孺子牛》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欣赏作品,思考问题
1. 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2. 作品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3. 作者想表达什么?
《曼陀林和吉它》 毕加索
林风眠 《春》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吴冠中 《春雪》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格尔尼卡》 毕加索
请同学们简单地评述这幅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自己欣赏的感受。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小结
“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包括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等。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ppt课件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6abf438bd63186bdebbc33.png)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艺术表现的 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嵩县闫庄镇第一初级中学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 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第一单元(欣赏·评述)
•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 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 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 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 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 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 到以下目标:
•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 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 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一单元(欣赏·评述) •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
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 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 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 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 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 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 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 和理解。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第一单元(欣赏·评述)
太和殿前的丹陛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太 和 殿 前 的 丹 陛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单元总目标1 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体会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法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感受、理解和体验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法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三新授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
“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和意味,包括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等。
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的表现形式,象音乐用声音一样,美术也有自己的的表现语言,美术的表现语言有线条、形状和色彩等,美术作品就是运用这些方式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
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水粉静物写生也同样如此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
其次,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
如果规定了色调,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
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
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
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意大利表现为绘画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国则表现为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置。
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所谓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在中世纪被宗教所扼杀的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科学文化走向复兴而掀起的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
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材料形式构成作品中的物象文化意义2主要教学手段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3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建筑、雕塑、绘画、园林四小结五课后记1 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2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3 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点注意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4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寻找资料《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
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导入: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你了解了什么作品?你对哪些作品熟悉?课前对哪些艺术家了解?生:梵高《向日葵》(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画家们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展示与互动:(多媒体展示凡高作品《星月夜》)师: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件作品的初步感受。
生:色彩对比很强烈。
师:我们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除了同学发现的表面特点之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着一些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
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2)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洪荒风雪》《杨柳浴禽图》。
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幅画有哪些相同之处?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标的思想情感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什么?生: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
(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上谈起,再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内涵的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3)展示作品《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的?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编显得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生1:德国女画家柯勒惠支的《面包》这件作品中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
生2:毕加索(西班牙)《亲吻婴儿》(油画),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
抽查几件作品,请学生谈谈对作品的了解。
生1:《击鼓说唱俑》这一陶塑人物,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生动地表现出古代说书艺人绘声绘色的激扬神情。
生2:《年年有余》采用传统年画“连年有余”的题材,但在四周加上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现含义就转变成了“年年有余”。
课堂总结:我们欣赏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要想了解更多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好的艺术作品,努力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
作业布置: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选一个你喜欢的美术作品课后写一篇美术作品评论短文。
(字数在500字以内)第二课弘扬真善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自主探究四、教学准备:白板、课件五、教学课时:2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
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
尾巴上扬。
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的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衬托出骏马奔驰的神速。
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具风姿。
此环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中感受《马踏飞燕》的魅力,制作者利用浪漫主义手法烘托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
令人们产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感染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展示作品《纺织女》、《夯歌》对比两幅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能想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吗?相同:都是劳动的场景,都有女工的参与。
《纺织女》展示的西班牙皇后壁毯织造厂一车间内女工生产的场景。
画家着重描绘了前景的五个女工形象,用深沉的笔触,着力表现他们健康、丰满、美丽的背部,塑造了充满了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气氛,人物关系对称,劳动细节相互照应,明亮的光线把前景上红、绿、白、紫合成为富有暖意的生活色调。
画面后景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制造出来的地毯。
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
是一种隐含的对比。
把女工放在前部,表现了画家是特别重视和同情劳动妇女的。
《夯歌》描绘了唱着夯歌的几位打夯姑娘,被画家安排在视频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照的纯净,透明,明亮的轮廓光将逆光条件下的人物形体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在大面积的天空和深色的远山衬托下更加光彩夺目。
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
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三)、将我所学,为我说用:《铁肩担道义》与《木头人》作对比,说说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1808 年5 月3 日夜枪杀起义者》画家采取了对角线的构图方法,使整个画面显得丰富饱满,立体感很强,并充斥着艺术的张力。
色彩的运用也极为完美,士兵身后的黑影和远处的夜色交融,是衬托色,是色彩的最低层次。
这些色彩与士兵和死难者黑色、银灰色的衣服形成了色彩的交相呼应,并且士兵与死难者衣服的色彩也很相近,过渡得自然、和谐,使画面浑然一体。
画中张开双臂身着白色上衣,被强灯光照射的人是全场色彩最亮丽的一个,这是色彩运用的最强层次,突出了枪杀的主题,使画面的色彩达到了最高点,也把画面的恐怖气氛渲染到了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