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1.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结合非常紧密,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此外,固态物质具有相对较大的密度和较小的分子间距,分子或原子在固态内部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常见的固态物质包括金属、石英、盐类、冰等。
2.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忽略其相互吸引作用。
液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可以任意改变,但是体积和形状又受容器的限制。
此外,液态物质的密度比固态小,分子或原子的运动也比固态活跃。
常见的液态物质包括水、酒精、石油等。
3.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自由流动,同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很大,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非常活跃,体积和形状受到容器限制。
常见的气态物质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
温度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运动速度,温度升高会使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压强则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强增大会使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
1.气体的状态方程通常情况下,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写作 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在等温过程中,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当气体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
在等压过程中,当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体积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体积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体积减小。
在等容过程中,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压强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压强减小。
2.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其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当物质处于熔化点时,会出现熔化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以下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一、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熔化:当物质受到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增大,突破了分子间的结构力,使得物质表面开始融化,并最终变为液态。
二、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固:当物质受到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液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减小,逐渐靠近,从而形成新的分子结构,使得物质逐渐凝固为固态。
三、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蒸发:当液体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一部分分子能量足够大而能够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从液体表面跳出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2.沸腾:当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也会产生气泡,并从液体底部不断冒出,液体不断汽化并产生大量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四、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冷凝:当气体受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使得气体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五、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升华:一些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固态物质的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脱离,转变为气体。
六、气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结:气体遇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速度减慢,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使气体中的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固体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有:1.熔化:冰块融化为水;2.凝固:水凝固为冰块;3.蒸发:水中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逐渐蒸发;4.沸腾:水在经过加热后开始沸腾;5.冷凝: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6.升华:固态干冰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7.凝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雾。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固体的熔化、气体的液化和凝固、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等过程。
下面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整理。
1.固体的熔化:固体在升温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称为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是固体分子之间的结构排列发生改变的过程,其原因是固体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分子间的结合逐渐减弱。
2.液体的凝固:液体在降温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凝固点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导致分子间的结合趋于紧密,形成固体结构。
3.液体的蒸发:液体在室温下,部分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跨越液体表面逃逸成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是液体分子由液态状态向气态状态转变的过程,蒸发速率受到温度、表面积和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4.液体的沸腾: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沸点时,液体开始产生大量气泡,液体内部的大量分子呈现快速蒸发和凝固的动态平衡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沸腾。
5.气体的液化:气体在降温或加压的作用下,达到其特定温度和压强,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气体开始液化成液体。
液化是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由于降温或加压而增强,使得分子间的距离变短,形成液体。
6.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是固体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熔点和凝固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7.沸点和凝结点:沸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凝结点是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沸点和凝结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通过了解以上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这些内容是理解物质状态变化和热学原理的基础,也是研究物质的相关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多种情况。
1.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其固态转变为液态。
比如,将固态的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2.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将液态的物质受热后,其分子的动能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重力,蒸发成气态。
比如,将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3.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极端的高温和压力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被完全消除,使得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
比如,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直接升华成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物态的变化。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举例:将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温度继续升高会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举例: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
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的表面形状和液滴形成的条件。
表面张力对于物态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举例:液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微粒状的金属固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态金属能够形成不规则的固态结构。
三、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汽化、凝固、升华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着物质的形状、大小、密度
及使用程度等不同特性的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气态、凝
固态、蒸发态和沸腾态。
本文主要归纳固态、液态、气态和凝固态的物态
变化知识点。
一、固态
1、定义:固态是物体其中一种物态,是物质的分子及原子排列非常
稳定,处于固定或几乎固定的状态,无法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它可以表现
为固体、晶体或粉末状。
2、特征:a、固体的分子量较大,占体积最大,典型的特点是固定形状,表观构造稳定;b、分子间的距离比较紧凑,相对于液体而言,是坚
硬的;c、固体的各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很强,因此比较耐热;d、在常温下,固体的收缩率一般要小于液体;e、固体的密度一般较高,具有一定的强
度或刚度。
3、常见固态物质:石头、泥土、铁、玻璃、白糖等。
二、液态
1、定义:液态是物质处于运动、流动状态,它的温度处于固态与气
态之间的状态。
液体的分子受到力的推动而发生不断的撞击,使它不断地
发生变化,但它的形状保持不变。
2、特征:a、液体的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可以流动;b、液体的密
度比固体要低,比气体要高;c、液体的收缩率一般大于固体,比气体小;
d、液体可以经过不同的容器自由流动。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初中资料物理中考重点之物态变化知识
物理中考重点之物态变化知识为了方便大家复习磁学重点,现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总结分享给大家。
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关键步骤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转换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重新配置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一)熔化1.定义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物质固态变成液态的演化过程。
它是物态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类型。
熔化必须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2.晶体(1)定义: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很大比赛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来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2)特性:晶体在熔化处理过程氧化物中温度不变晶体有一定的纯度,即熔化的温度不同晶体熔点不同3.非晶体(1)定义:非晶体长程是指称结构无序或者近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物质,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共振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
(2)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4.影响熔点的因素(1)压强 (2)杂质(二)凝固1.定义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前会,物质由液态变回变为固态的过程,这时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2.凝固的规律(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的放热,但环境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会,要不断的放热,切温度不断下降。
(一)液化1.定义: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2.实现液化的手段(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二)气化1.定义气化即气的运行变化,哲学上才的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变化,人体的气化是指脑部气体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引发疾病。
2.气化分为(1)蒸发 (2)沸腾(三)蒸发1.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自身的温度(2)液体熔化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通速度(4)液体自身的湿度(四)沸腾。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 .考纲解读(一)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二)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的熔化规律及熔点,能识别晶体和非晶体。
(三)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蒸发制冷作用。
知道沸腾现象、规律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知道液化现象及液化方法。
(四)知道升华和凝华及升华会吸热。
(五)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二 .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1)固态: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2)液态: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体积,但由于它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3)气态:很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即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4)等离子态: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
(了解,重在强调应用)(二)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三)温度、温度计1)温度a)物理意义: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b)单位:①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C一摄氏温度②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热力学温度c)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1.01*105帕),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分成为1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提示:用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2)常见温度计a)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b)一般说来,一切物质的任一物理属性,只要它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的变化,都可用来标志温度而制成温度计。
C)构造:①粗细均匀的玻璃壳,壳上有刻度和符号②壳中间是一个毛细管③毛细管下端的玻璃泡装液体d)分类:①实验室用温度计:用在实验室里测试温度,测温物质一般是水银、酒精和煤几种液体。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指的是物质的存在形态随温度或压力变化所发生的不同阶段。
物态变化包括固液相变、液气相变、固气相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固液相变和液气相变。
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些物态变化,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处理这些物质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文章将对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1. 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之间,物质分子的相互距离和相互作用力都会产生变化。
在低温高压和高温低压下,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物态的改变。
物态变化时,物质的能量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液体->气体的相变过程中,液体中的分子吸收了外界热量,使得分子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而脱离液面形成气体。
因此,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理解其现象和相关计算的基础。
2. 固液相变当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成液态状态时,称为固液相变。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吸收了一定量的热量,其温度不变,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当物质从液态状态转变成固态状态时,称为凝固。
在这一过程中,物质释放出一定量的热量,其温度不变。
由于固液相变的热量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所以可以通过相关的公式计算出固液相变的热量。
3. 液气相变液气相变即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通常称为汽化。
液体的汽化是指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由于获得特定能量而逸出,形成气体。
与固液相变类似,在液气相变中也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即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量,这个过程叫做蒸发。
4. 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固体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在这一过程中,固体物质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来回运动,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
升华过程中,固体物质会吸收一定的热量,使得分子能够克服固体的结合力,脱离固体表面。
例如,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由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
物态变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物资状态的改变:物态变化表现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转变。
2.有一定的温度范围:物态变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不同。
3.有一定的压力条件:物态变化有时需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对于气态到液态和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二、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固态物质在达到一定的熔点温度下,分子的振动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形成液态。
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化潜热。
2.与熔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熔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熔点温度也不同。
3.固体结构变化: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固体的有序结构消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形成无序的液体结构。
三、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逐渐减少振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固态。
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凝固潜热。
2.与凝固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凝固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凝固点温度也不同。
3.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有序的排列结构。
四、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中,固态物质的分子不断增加振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直接转变为气态。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在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我们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温度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②人感觉最舒服的环境温度为24℃~26℃;③洗澡水的合适温度是40℃~50℃;④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为30℃以上;⑤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个标准大气压下);⑥沸水的温度为100℃(1个标准大气压下)。
知识点二:温度计与温度测量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①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②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③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3.温度计的种类:根据测温物质不同,温度计分为三种:①液体温度计;②固体温度计;③气体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由固态向液态、气态或由液态向固态、气态等的转变过程。
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外显性的变化,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熔化、凝固、升华、凝结、汽化和凝聚等过程。
2. 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熔化、蒸化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的过程,而凝固、凝结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3. 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是受到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等影响的。
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压力和环境条件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水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约为100℃,而在高山上的沸点要低于100℃,因为大气压力较低。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物态变化的规律物态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例如溶解度、沸点、凝固点等。
(2)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也会影响物质的物态变化,如气体的压力越大,气体的沸点也会随之升高。
(3)环境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在无空气的条件下,液态水蒸发的速度更快。
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规律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物态变化也与热力学规律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物质的热力学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物态的改变。
3. 物态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物态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动力学条件,例如在升华过程中,固体分子要克服固体相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脱离表面成为气体分子。
因此,物态变化也受到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1. 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制冷、制热技术,就是基于物质的物态变化原理而设计的。
还有凝固技术、沸石吸附技术、固体萃取技术等,都是基于物态变化原理而开发的。
初中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液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固态的凝华等。
固态到液态的熔化:熔化是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固态下,物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排列序列,具有一定的定形,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分子的热运动能,固体是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当物质加热升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分子开始摆脱固态的定形结构,固体逐渐变成液体,产生了熔化现象。
熔化点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温度。
液态到固态的凝固:凝固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下,物质分子之间的排列无规则,分子间的吸引力与分子的热运动能大致相等,液体是无定形的流动体;当物质冷却降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减小了,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大,液体开始逐渐变成固体,产生了凝固现象。
凝固点是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
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液态下,物质分子间的排列无规则,分子间的吸引力与分子的热运动能大致相等,液体是无定形的流动体;当物质加热升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增加了,液体内部部分分子的热运动能超过了液体表面的吸引力,这些分子就以较高的速度脱离液体,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并迅速扩散到周围空间,产生了汽化现象。
汽化点是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温度。
气态到液态的液化:液化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气态下,物质分子间几乎无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吸引力小于分子的热运动能,气体是无定形的扩散体;当气体冷却降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减小了,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大,气体分子逐渐减速,最终被吸附于液体分子表面而形成液体,产生了液化现象。
液化点是物质从气态到液态的温度。
固态到气态的升华: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无液态存在。
在固态下,物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排列序列,具有一定的定形,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分子的热运动能,固体是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当物质加热升温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部分分子开始跳跃或振动,从而从固体表面脱离,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产生了升华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举例:冰熔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特点: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举例: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凝固成固态等。
-特点: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3.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举例: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等。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举例: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水加热到100℃时沸腾。
-特点: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4.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等。
-特点: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5.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举例: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举例:霜的形成、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
-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解析:一、物态变化的实质物态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如,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的运动加剧;在凝固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的运动减弱。
二、物态变化与生活的联系1.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铸造金属、制作冰淇淋等。
2.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可以用来降温,如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储存和运输的。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体或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理学中常用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温度常用符号Tm表示。
2.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固态,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温度常用符号Tg表示。
3.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温度常用符号Tv表示。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温度常用符号Tc表示。
5.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二、常见的物态变化1. 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液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例如,将冰块加热后会融化成水,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
2. 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气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例如,将水烧开后会变成蒸汽,这是一个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3. 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气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加热后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三、其他相关知识点1. 相变图:相变图是用来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常见的相变图有水的相变图和二氧化碳的相变图等。
2. 相变热:相变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因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于改变物质的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4.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临界温度是指在超过该温度时,物质无法再以液态存在而会变为气态。
临界压力是指在超过该压力下,物质无法再以气态存在而会变为液态。
(完整版)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C(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C,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在0C到100C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C.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
(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
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
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战2014中考物理详细知识点集
专题二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
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
1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
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晶体熔化完成后的温度比熔化前高,凝固完成后的温度比凝固前低。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2、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
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
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3、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
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人工降雨中干冰升华;
3、凝华现象:雪、霜、雾凇;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
液化的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
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
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