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数学_平均数教学课件设计
一分钟投篮比赛
小强
小林
小刚
每人几次机会能赛出他们的真实水平?
用哪个数表示小强一分钟投中的个数? 55 5
小强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次
次
次
用哪个数表示小林一分钟投篮的整体水平?
5
3
4
小林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次
次
次
5
3
4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次
次
次
小林
4
用哪个数表示小刚一分钟投篮的整体水平?
7
3 2
第
第
第
一
我国的平均每人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 米,却只排到世界121位。
调查班级的男女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算出平均 数,并根据全国儿童身高体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 估自己的健康状况。
身高(厘 体重
米)
(千克)
全班 平均
男生 平均
女生 平均
自己
存在问题:
二
三
次
次
次
小刚
用哪个数表示小刚1分钟投篮水平?
温馨提示:
小刚
1.想一想、画一画、或者算 一算,找出代表小刚投篮 水平的数 2.把找出的数用虚线标出来。 3.注意留下思考的痕迹
(3+7+2)÷3=4(个)
4
移多补少
先合再分
把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数学上把 同样多的这个数,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135
143
130
1号
2号
3号
4号
7号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梳理
知识点梳理 平均分的定义和概念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梳理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内容梳理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分 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梳理
重点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特别是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电子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作业与练习
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 ,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和加深对 平均分的理解。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通过故事、实物或图片等创设一 个与平均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导入
提出与平均分相关的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
课程意义
平均分不仅是数学运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 正确地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
能力目标
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 比较等活动,培养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 展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拓展延伸
介绍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数学文化和趣味知识,拓宽学生的 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作 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和研究与平均分相关的数学问题 。
04
【教学设计】平均分的方法_数学_小学
青岛出版社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信息窗《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设计海阳市辛安镇第二小学姜军波【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五·四学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信息窗《动物联欢》54页,平均分的方法。
【课标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解读:句中的“能”是一类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同类词“掌握”,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平均分的方法》属于“数与代数——数的运算”范畴,在本节课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能够根据要求按份数进行平均分。
第二是能够根据要求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
这两种平均分的方法均是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做铺垫。
【教材分析】这个信息窗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情景图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做游戏的情境,16只小松鼠分组做游戏,12只小熊跳拉手舞。
通过解决一只小熊提出的“12个伙伴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的问题,加深对按份数平均分的理解;通过解决“16只小松鼠做游戏,每组只数相等,可以怎样分?”的问题,加深对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理解,这两种分法都是为进而学习初步认识除法做铺垫。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必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理解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能够准确列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借助于情境图的出现进行教学的。
教材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
本节课选取了充满童趣的动物联欢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且在上一个信息窗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分”,体验了“平均分”的含义。
本课是续接上一个信息窗的故事内容,通过观察画面继续讲数学故事,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以教材中的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16只小松鼠怎样分组”、“12只小熊怎样分组”等。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
个人练习:计算不同场景下的平均分
练习题目
教师提供不同场景下的平均分配 问题,如分配学习用品、食物等
,让学生进行计算。
自主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 行计算,如使用除法、分数等。
互相交流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互相学习和借鉴。
等价转换
有些平均分的问题可以通过等价转换来简化。比如在分蛋 糕的问题中,可以将蛋糕看作一个整体,先将其分成与人 数相等的份数,然后再进行细微的调整以确保每份的大小 相同。
尝试与探索
在面对新的平均分问题时,可以通过尝试和探索来寻找解 决方案。比如可以尝试不同的分配方法,观察其结果是否 满足平均分的条件,然后进行调整和改进。
体育比赛
在体育比赛中,平均分可以用来计算比赛得分或者排名。 比如在团体比赛中,可以将每个队员的得分平均计算,以 得到团队的总得分。
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中,平均分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比 如计算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以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
思维拓展:创新性问题解决策略
01 02 03
逆向思考
在面对平均分的问题时,可以逆向思考,先确定每个人应 该得到的数量,再思考如何平均分配。比如在分糖果的问 题中,可以先确定每个小朋友应该得到2颗糖果,然后再 思考如何将10颗糖果平均分配给5个小朋友。
平均分计算方法
一般方法
将一组数据相加得到总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到平 均分。
简便方法
当数据较大或较多时,可以采用“基数+差值”的方法进行 计算。即先假设一个基数,然后计算每个数据与基数的差值 ,最后将差值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分。
小学数学_ 平均分教学课件设计
平均分
2×3 3×5 6×4 5×2 3×3
4×4 2×8 3×7 4×9 7×0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平均分
二、你问我说
怎样分竹笋呢?
小试牛刀: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
×
二、你问我说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桃子?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继续
二、你问我说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桃子?
1个1个地分
返回
每只小猴子分4个。
二、你问我说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桃子? 2个2个地分
返回
每只小猴子也分4个。
二、你问我说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桃子? 3个3个地分
返回
每只小猴子也分4个。
二、你问我说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桃子? 4个4个地分
返回
每只小猴子也分4个。
锋芒初露:分一分,填一填。
3
二、你问我说
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大显身手:圈一圈,填一填。
15个松果,如果平均分,可以分给( )只松鼠?每 只松鼠分( )个?
总结
当堂达标
第一关:分一分,填一填
5
第二关:圈一圈,填一填
4
第三关:分橡皮
2 4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2瓶矿泉水可以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均分呢?
谢谢! 再见!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课件
分一分 说一说
有8枝花,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里插( )枝花。
有8枝花,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里插( 4 )枝花。
分一分 说一说
分一分 说一说
有8枝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里插( )枝花。
有8枝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里插( 2 )枝花。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16个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每次都拿走4个分给1只小兔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 ) 个,分给( )只松鼠正好分完。
5
3
15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分给3只松 鼠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3个,分给5只松 鼠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1个,分给15只松鼠
认识平均分
森 林 聚 会
(√ )
( ×)
森 林 聚 会
12个
平均分给3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1
2
3
4
2个2,每只猴子也分4个
4个4个的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1个1个地分:每只猴子分4个 2个2个地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3个3个地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4个4个的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课件,沙代提汗.买买提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
说课稿 沙代提汗.麦麦提 2014年3月2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我带了几个红萝 卜去兔大姐家, 一会怎么将这些 萝卜分给大兔和
太简单了!看我的! 1 2 3
4
5
5
可是哪一种分法 才能让那两个小 家伙不打架啊!
10
9 8 7 6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
平均分
同学们: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
x
x
√
(
√
)
( ( (
x)
x)
)
√
分成同样多的3份
有15个
有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5
)个。
每( 5 )个一份,分成了(
3 )份。
做一做
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 2 )个面包?
把10个面包每( 2 )个一份,分 成了( 5 )份?
看图先圈一圈,再填空 1、
12个萝卜,每( 4 )个1份,分成了(
3 )份。
12个萝卜,平均分成了 3 份,每份是 4 个。
2、
有(
15)个西瓜,每( 3
平均分成4份,每份( 平均分成8份,每份(
8 4 2
)个;
)个; )个。
试一试: 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6 )份。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4 )份。 (3)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平均分》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平均分》人教版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的2.1节内容,人教版。本章节的核心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他们在实际中运用平均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基础的数学运算为载体,将抽象的平均数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对平均分的初步认识,进而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平均分原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确保教学内容实用性强,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平均分》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增强数感和符号意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体会数学的抽象美;二是提升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三是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这些目标立足于新教材要求,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①使用简洁的语言和符号: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繁琐的表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 ②合理布局:将板书内容合理布局在黑板上,避免拥挤和杂乱,保持清晰整洁的视觉效果。
- ③适当使用图表和示意图:使用图表和示意图来辅助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信息更加直观易懂。
4.板书设计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 ①创意图形:使用有趣的图形和图案来装饰板书,如用水果图片表示分配问题,增加视觉吸引力。
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
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平均分的定义: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就是平均分。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3.平均数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成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平均分的定义、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
3.操练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等。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数学教科书,提供平均分的相关知识。
2.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实例和讲解。
3.练习题:纸质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材料: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建议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平均分》教研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平均分》教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平均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用于平均分的操作实践。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要学习平均分。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分水果、分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怎样才能使得每个人分到的数量一样多。
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分水果、分糖果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计算和解答。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1课时 平均分(1)【教案】
2表内除法(一)本单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
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平均分》表内除法PPT优秀课件
2 下面的分法中,是平均分的在下面的( )打”√”。
()
()
( √)
3 把8把椅子摆成2行,每行同样多,每行摆( 4 )把。
第一行 第二行
4 先动手摆一摆,再填空。 (1)把6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2 )个。
(2)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3 )个。
5 把20个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每份各是多少个? 平均分成 2 份 每份是10个
5颗 5颗
每只先分2颗,然后每只分2 颗,最后每只分一颗。
5颗 5颗
5颗 5颗 每只小松鼠分5颗松果,正好分完。 每份分得“同样多”, 就是平均分。
蹦蹦
平均分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
分,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
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跳跳
1
上面的三种分法,哪一种最公平?为什么? 第三种分法最公平,因为两边都是3个苹果,同样多。
这些分法哪种 最好、最公平?
0 1颗 2颗 3颗 4颗 5颗 6颗 7颗 8颗 9颗 10颗
10颗 9颗 8颗 7颗 6颗 5颗 4颗 3颗 2颗 1颗 0
同样多
分一分。 (2) 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
先用花片摆一摆,再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先给每只小松鼠分1颗,再给每只小松鼠分1颗……
分一分。 (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
也可能一只小松鼠分0颗,另一只分10颗。
1颗 2颗 3颗 4颗 5颗 6颗 7颗 8颗 9颗 9颗 8颗 7颗 6颗 5颗 4颗 3颗 2颗 1颗
分一分。 (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
也可能一只小松鼠分0颗,另一只分10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于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
3.让学生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糖果等,用于示范和练习。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分就是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除法计算水果、糖果等物品的平均分。
引导学生掌握用除法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除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公开课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社交媒体
通过社交媒体与学生及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分享 学习心得和成果。
05
学生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1 2 3
听讲专注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是否能够持续集 中注意力,以及对于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
互动参与度
学生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 力。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点评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04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教具准备
教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教具
数学教学挂图、小黑板、计数器、教学卡片等
学具
学生自备小棒、圆片等
入理解。
02
提高练习题难度
适当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
03
增加课堂互动
设计更多的小组讨论、游戏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
THANK YOU
评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如举手发言、 小组讨论等,以及是否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思维活跃度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或观点,展现出思维的活跃性 和创造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统计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包括是否按时提交、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等,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练习法
安排适当的练习和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 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平均分》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除法的认识还为空白,对平均分的概念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物品平均分给每个人,每个人得到的数量一样。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
3.准备除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分苹果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情境:有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分才能使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如12÷3=4。
让学生多次进行类似的操作,巩固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主探究,探讨“平均分”方法 b.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3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 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探讨“平均分”方法 2.每份有几个,可以分成几份。
(1)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 )份。
(2)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你怎么知道的? (3)通过刚才的分法,你想到了什么? (4)刚才这两个例子,意义相同吗?
平均分的两种含义:
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 少。
2.每几个一份,求这些物体能分成几份。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表内除法(一)
主探究,探讨“平均分”方法
1.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
(1)看上面的图,你能知道了什么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探讨“平均分”方法
a.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在括号里画“√”,不是平 均分的在( )画×。
( √)
( ×)
( ×)
( √)
把 10 个面包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有( 2 )个面包。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二)深化练习
(1)一共有( 16)片枫叶,每( )4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 )4 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8)片枫叶。
(三)拓展提高
12 根筷子,每位 一双够吗?
你帮小熊分分看。
小结: 平均分的方法
例2-----------按指定份数分
平均分
例3-----------按每份的个数分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