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第一课时
劝学(第一课时)
輮以为轮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曾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形作名,高处
提起脚后跟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名作动, 游水 横渡 形容词作使动(rïu)以为轮 其曲(qū)中(zhîng)规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舟楫(jí) 蛟(jiāo)龙 跬(kuǐ)步 驽(nú)马 骐(qí)骥(jì) 锲(qiè)而不舍 镂(lîu)刻 非蛇鳝之穴(xué)
正义
輮以为轮 (“輮”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 (“暴”通“曝”,晒)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本性) 知明而行无过 (“知”通“智”,智慧)
总结与反思
1、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第二、三段,请同学
谈谈你们的收获 2、作者荀子论述了学习的意义,请谈谈荀子的
观点对我们当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清楚
问题探究
1、本文的第二、三段大量运用了比喻论证,请思考
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论证论述了学习的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
1、作者通过比喻论证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请 用文中句子完成导学案上的示意图,并组织语言说明其 阐明的了何种道理?
课堂检测 根据下面这段话,请仿造写出两组比喻论证。
幸福,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人生是一列奔驰的列车,那么幸福便是 必不可少的轮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艘航行的大船,那么幸福便是必 不可少的风帆。
劝 学
旬 况
新课导入:
名 家 劝 学
《劝学》第一课时
(的颜色)深。
劝 学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 ②之:代词,代指 “冰”,它 ③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④于:介词,意为“比” ⑤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劝 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 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 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顺风而呼
一般人
通过学习
弥补不足
假舆马 假舟楫
致千里 绝江河
善假于物
推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 论 基础上改进创造)
君子
善假学习
达到目标
跂而望
不如登高
学习的
作用 登高而招
见者远
善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假 于
弥 补 假 舆马
物 致千里
不足
假 舟楫
绝江河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 符合圆规(的要求)。
劝 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④暴:pù,通“曝”,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⑥挺:直 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冰寒于水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改 变
金就砺则利
则知 明而 行无 过矣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 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劝学》第一课时
而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 风而呼 • 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6、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 7、蟹六跪而二螯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 作状语,当每日讲。 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 “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 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 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的对 话体、《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 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 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文言文“四读”学习法:
一读 求通顺
二读 晓文意 三读 析结构 四读 品手法
通 一读 求通顺 假 1 “輮”通“煣”, 1 輮以为轮 字 使……弯曲。
2 虽有槁暴
2 “有”通“又”, “暴”通“曝”。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知”通“智”,智 慧。 4 君子生非异也 4 “生”通“性”, 资质,禀赋。
二读 晓文意
重点字词(一):重点词语
• • • • • • •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金就砺则利 4、声非加疾也 5、而闻者彰 6、而致千里 7、假舆马者 • 8、而绝江河 • 9、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 • 11、功在不舍 • 12、蟹六跪而二 螯 • 13、用心一也 • 14、用心躁也
《劝学》第一课时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中:合乎,符合
輮: 通“煣”,使……弯曲 以为:把……作为
曲:形容词作名词:弯度。
规:圆规
虽:即使
有:通“又”
槁暴:晒干。槁,枯;暴,晒 挺: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 ,(如果)把它烤 弯制作成车轮,(那么)它的弯度(就)合乎 圆规的标准了,即使把它晒干,也不会再挺直, 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
劝 学
鼓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
励 们要不停止地坚
持学习,只有这
学 样才能增长知识,
习 发展才能,培养
高尚的品德。
第1、2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生词注音
中(zhòng ) 舆( yú )
輮( róu ) 驽( nú ) 有( yòu ) 锲( qiè )
槁暴( gǎo pù ) 砺( lì ) 镂( lòu ) 参省( cān xǐng) 须臾( yú ) 跪( guì )
跂( qǐ )
楫( jÍ ) 蟮( shàn )
生( xìng)
蛟( jiāo) 螯( áo )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变化 提高 变化 不可逆 木、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
随堂练习
1.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第一课时)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 水所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 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中:合乎。 绳:墨线。 輮 :通“煣”,使· · · · · · 煣。 规:圆规,画圆的工具。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暴,晒干。 *以为:“以之为”,以:把;为,动词,“做成”。 *虽:即使。 *使:致使。 *其、之:代词,代指它。*然:这样。 *省略句:“煣以为轮”,煣(之)以(之)为轮。 被动句:“虽有槁暴”。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 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 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彰:清楚。 *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而:可表示修饰/转折连词。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加:增加。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骐骥:骏马,千里马。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 驽马,劣马。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舍,停。 锲(qiè):用刀雕刻。 金石可镂(lòu):金:金属。石:石头。 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而:均表示假设的连词。
劝学
《荀子》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
1.《劝学》节选自 《荀子》 ,“劝”是 鼓励 的意思。 2. 作者:荀子,名 况 ,战国时期的 思想 家、文学 家、 政治家。当时人们很尊重他,称他 荀卿 ,先秦儒家最后 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者, 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 《荀子》 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代表作品: ,共20卷,收录
《劝学》第一课时
翻译(四)
• 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积 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 舍。
•
堆土成山,风雨就 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 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 长;积累善行,形成良 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 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 思想境界。所以,不积 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 达千里;不汇集细流, 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 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 远;劣马拉车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 功在于不停止。
我曾经整日地思索; 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 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 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 得广阔。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 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利,形使动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水,动词。 ⑥绝:横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跬( kuǐ ) 驽( nú ) 镂( lîu ) 螯( áo )
课文串讲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
①“君子”是一个双音合成词。这里指有学 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停止
青,取之于①蓝 ,而青于②蓝②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为 轮⑤ ,其曲中规。
①于:介词,从。 ②于:介词,比。两处都是介宾短语后置 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④輮:使…弯曲, “輮”通“煣” ⑤輮(之)以(之)为轮:省略句
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上④食埃土,下④饮黄泉, 用⑤心一⑤也。蟹六跪而⑥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⑦者,用心躁也。
《劝学》第一课时
掌握常见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围绕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梳理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了解荀子的“性恶论”思想,理解他强调后天学习的思想基础。
认识古代先贤对学习之道的深刻阐释,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一、导
石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
二、思
一、知人论世
1、生平: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性恶论”
三、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四、任务一:整体感知,把握中心(3分钟)
三、议
讨论二2
四、展
五、练
课题
《劝学》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上课人
上课时间
年月 日星期 第 节
总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夯实文言基础,掌握常见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2.把握本文的观点,理解围绕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梳理论证思路。
“性恶论”思想,理解他强调后天学习的思想基础。
4.认识古代先贤对学习之道的深刻阐释,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书:《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3:思想:宇宙观方面,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认识论方面,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人教版高一语文《劝学》课件第一课时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九分。
古今异义(古/今)
1、劝学: 勉励/规劝、劝戒
2、輮以为轮: 把…做成/认为
3、金就砺则利:
金属做成的刀剑/金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检查/参加、加入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九分。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 然也。
判断句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
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通“又”。 通 “曝”。
使动用法。
通“煣”。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九分。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 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xíng
硎
今义:特指黄金;
古义:金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九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九分。
劝学
第一课时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九分。
期赵国人,思想家,教 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 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 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 法、术治理国家。他的 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九分。
荀子思想概说
宇宙观 认识论
“制天命而用之”
“行”对于“知”的 必要和后天学习的重 要。
政治观 人性论
二、背诵课文。
《劝学》第一课时
劝学荀子一.学习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二.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教育学习和提高。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
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
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
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文中反复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强调学习是人们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完善自我,使自己超越前人,以成赫赫之功。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认识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一.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 君子生非异也二.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
B.声非加疾也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C.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
劝学(第一课时)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坚 持
专 心
比 喻 对 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对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比
写作特点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 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 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 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 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 更有力。
有 知
生 暴
又 智 性 曝
劝 已 中
劝勉,鼓励 停止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 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①参②省③乎④己,则 知⑤明而行无过⑥矣。
①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②参:验,检查 ③省:省察 ④乎:相当于“于” ⑤知:通“智”,智慧 ⑥过:过错
学习的 意 义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②镂:雕刻
③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⑤跪:蟹的脚 ④用:以,因为 ⑥者:···的原因
⑦躁:浮躁,不专心
学习方 法和态 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对比
积
累
积累坚 持专心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闻
博闻强志
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名声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为轮, 其曲中规⑤ 。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④輮:使…弯曲
⑤规:测圆之器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 之然也。
《劝学》第一课实用
荀子的“性恶论”与《劝学》(为什么
要劝?)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人的知识、道德不是 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 养的。人之所以能够弃恶从善,是因为人不断地 坚持学习。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 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 励人们学习。
冰,水为之,_____而__寒__于__水___________。
2.__故__木__受__绳__则__直_____,金就砺则利
君__子__博__学__而__日__参__省__乎_ 己 ,__则__知__明__而__行__无__过__矣___。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 符合圆规(的要求)。
劝 学
中:
(1)瓮中之鳖
内、里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当中
(3)中道而废
半、一半
(4)木直中绳
符合、适合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命中
劝 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④暴:pù,通“曝”,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⑥挺:直 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 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 弟子之手,现存20卷, 32篇,内容涉及哲学、 政治、治学、处世学术 等。
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 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 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 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 死后葬于兰陵。
课件 劝学 第一课时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 制成的刀剑靠近磨刀石(磨过)就 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 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 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胜于
冷冻
水冰
寒于
引申 客观事物变化过程发展、提高 推
论
学习
人
提高、发
直木 輮 轮
展
木绳 金砺
直 利
引申 推
人工改造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
状况
论
人
博学
知明而行无过
➢(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已。 ②采用了比喻论证的说理方法。连用 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君子的重要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把抽象的道理 讲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 读者容易接受。
论述学习对人规范。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 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罢 了。
3.(1)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已。
蓝 加工 青
• C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 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其用法是多用于否定句中。
• D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 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日辍 有学 所如 亏磨
刀 之 石 , 陶不 渊见 明其 损
日勤 有学 所如 长春
《劝学》第一课时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八、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九、作业
进一步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板
书
设计
《劝学》荀子
第一节:提出全文的论点。
第二节:阐明学习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作用
第四节: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教后感
2、是朴素唯物主义集大成者。反对迷信天地鬼神,肯定自然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
的思想,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
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
习的中重要性。
3、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
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教学内容
(课题)
劝学
荀子
教学目标
(目的、要求)
1、了解并理解荀子的思想及《荀子》。
2、朗读能力训练。
教学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的文章的结构及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2、初步掌握文中的较为重要的语言现象。
教学方法
(教具的使用)
1、朗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分三课时完成,此为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第三节:学习的作用
第四节: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三读:诵读美句,畅谈感悟
课堂上结合学生的要求或表达随机处理。
4、四读:巧借句式,熟读成诵。
现场背诵3分钟,后进行抢答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对抗比赛。具体做法: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全班分成2组,每组指定1人,
《劝学》第一课时
9.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臂非加长也 11.跂而望矣 12.假舆马者 13.假舟楫者 14.故不积跬步 15.骐骥一跃 16.驽马十驾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蟹六跪而二螯 19.用心躁也
9.yú
10.bì
准
11.qì
读
12. yú 13.jí
文
14.kuǐ
字
15.jì
的
16.nú
读
qiè shě lòu 音
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
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古今异义(古/今)
1、劝学:
勉励/规劝、劝戒
2、輮以为轮: 把…做成/认为
3、金就砺则利: 金属制的刀剑等/黄金
4、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验、检查/参加、加入
青胜于蓝 提高自己
冰寒于水
① 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
⑤然:这样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 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凑近、靠拢。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 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日:名作状 每天 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反省。 ③乎:相当于“于”。 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輮以为轮
学习的意义
改变自己 木受绳则直
金就பைடு நூலகம்则利
当堂训练
1、选出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金就砺则利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学不可以已 D、劝学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 C、知明而行无过矣 D、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第一课时》PPT课件
• 本文题为“劝学”,如何 劝的?
• (请找出本文中心论点,并 简单说说文章怎样围绕中心 论点阐述的。)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青出于蓝 能提高自己 冰寒于水
学习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 义 能改变自己
輮木为轮 木直 金利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 乎己,则 知明而行 无过矣
终日思不如
君子善假于物
学习的
须臾之所学
能事半功倍 跂而望不如
劝学
第一课时
荀子(约前313- 前238),名况,战国 末期赵国人,思想家, 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 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 物。他特别强调教育的 作用。主张选贤任能, 兼用礼、法、术治理国 家。他的许多思想被法 家所吸取。
荀子思想概说
宇宙观 认识论 政治观
“制天命而用之”
“行”对于“知”的 必要和后天学习的 重要。
登高之博见
作 用
能弥补不足
登高招,顺风呼 假舆马,假舟楫
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应该 持什么态度?
要点滴积累: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不积水流
要持之以恒: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要专心致志: 蚓--用心一也 蟹--用心躁也
正反 对比 反复 设喻
小 结:
学习的重要性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态度
积累 坚持 专一
提出论点(1段) 分析论点
文章结构
课文分析
为什么学(意义和作用 论
2、3段)
证
怎么学(态度 4段) 过 程
总结论点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劝学》第一课时教案
《劝学》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劝学》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劝学》第一课时教案1一、学习目标,前置预习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
3、学生诵读课文,给紧挨着括号前面的字注音并注释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假舟楫楫()者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4、速读课文,把握结构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5、把握概括主旨二、问题导思,合作展示(一)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紧挨着括号前词语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2.翻译重点句子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文段分析思考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②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③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二)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1.解释紧挨着括号前面的词语终日而()思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登高而()招而()见者远假()舆马者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生()非异也2.翻译下列语句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第一课时教学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浮躁,不专心
蟹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qí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zhǎo)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āi)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xiè)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之穴(xué)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上吃泥土,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
泥土、尘土
专一
词句翻译
蟹(xiè)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之穴(xué)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虽然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但如果)离开蛇和鳝鱼的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它就没有可以寄居存身的地方。(这是)因为用心浮躁(不专一)。
词句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停止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词句翻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从,由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是水(遇冷)凝结而成,但它比水寒冷。
介词,比
凝结
介词,比
词句翻译
木直中(zhòng)绳,輮以为轮,其曲中(zhòng)规。
第1、2段: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论证学习的意义。
词句翻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曾经
我曾经整天苦苦地思索,比不上片刻的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来向远处望,(结果)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高中语文-劝学·第一课时
而①:并且。
②:不译。 [表并列的连词]
参(cān):检查。 省(xǐng):省察。
乎: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 [介词]
知(zhì):同“智”,智慧。 [古今字]
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
行:行为。
过:过失。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自己(的言行),
就能(变得)聪慧,行为没有过失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改变自己。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变化 提高 变化 改变 木、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
21
骐骥( qí jì ) 锲( qiè ) 跪( guì )
螯( áo )
诵读全文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释义,是通假字的请注明。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 以为轮 6、虽有槁暴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君子生非异也
重点句子讲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 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 制成的刀剑靠近磨刀石(磨过)就 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 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 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本段旨在论述学习的意义—— 学习对人性改造的价值。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比 喻 句
17
重点句子讲解: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故:所以。 则:就。 就:靠拢。 [动词] 砺:磨刀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荀 子
学
本 节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 及其作品。 2.掌握重点字的正确读 音。 3.掌握本文重点(实词、 通假、活用) 。 4.熟读课文,并背诵第 一段。
知人论世
关于出处——《荀子》
荀况一生著述甚多,后人编成《荀子》,
其中大部分是荀况的文章,其余为其门人所做。 较之《论语》、《孟子》,《荀子》已成为有
别紧张,你一定会做!
2.在《劝学》这篇文章里, 作者紧扣 “学不可以已” 这一 中心论点较系统地论述了关 于学习的问题。 3. 说出本文中的第二段中的 一个成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预习作业
分析三、四段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 搜集古人的“劝学”诗,进行交流。 仿写练习:运用对比喻的手法,写 一段文字,阐述“学习要谦虚或勤 奋”。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介词,经过。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 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
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青青于蓝
学习的 意义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自主巩固练习一
准备好了吗?Let’s go!
1. 《劝学》作者是 荀子 ,也 叫 荀况 ,后世尊称他 荀卿 为 。是战国后期 赵国 人,著名 思想 家,属于 学派。
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共 20 卷,收文章 32 篇,其中《劝学》是 第一 篇节选。
研习文本
要求: 一、听准字音、断 句; 二、揣摩语气、语 调。
说出下列红色字词的读音
木直中绳 虽有槁暴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故不积跬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 博学而日参省g
kuǐ qiè lòu
xiè áo shàn xǐng
思考:
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什么?文章是从哪 几个方面来论证这一 观点的?
重点句子讲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含义: ①: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 ②:对学习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 能停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