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一年级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介绍环境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大气污染:讲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

3. 水污染:介绍水污染的来源、影响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4. 土壤污染:讲解土壤污染的原因、后果及防治手段,提高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5. 垃圾分类与回收:教授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减少环境污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环保相关概念。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应变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在家庭或学校中实践环保行动的情况,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周一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逐章节进行教学。

3. 教学方式:结合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4. 教学辅助材料:教材、PPT、案例分析、实践报告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环保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 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直观展示环保知识。

3. 案例分析:收集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真实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引言: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一年级阶段,我们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本教案将介绍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教学资源,旨在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环境,了解环境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行动。

3. 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概念的引入(课堂活动)- 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兴趣,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例如:“你们觉得环境是什么?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引导学生形成对环境的初步认识。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课堂讲解)-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例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植树造林等。

3. 环境保护行动的开展(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花草、制作环保手工品等。

-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行动如何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课堂讲解)- 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如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如何节约用水等。

5. 环境保护主题的绘画活动(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的绘画活动,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保护主题,如植树造林、动物保护等,并在作品中传达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生活环境2. 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生活、动植物生存、资源提供教学活动:1. 观看环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概念: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2. 环保行为习惯: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教学活动:1. 观看环保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为和经验。

第三章:垃圾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意义: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 垃圾分类的方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教学活动:1. 观看垃圾分类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垃圾分类经验和方法。

第四章:节约用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短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2. 节约用水的措施: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设备、合理安排用水教学活动:1. 观看节约用水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节约用水经验和方法。

第五章:保护树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树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树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树木的重要性: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生态平衡2. 保护树木的措施:不乱砍伐树木、种植树木、保护绿化教学活动:1. 观看树木重要性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树木对环境的影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保护树木经验和想法。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五篇范文]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五篇范文]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五篇范文]第一篇: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的生产,人们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为了人类,为了自已,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要从孩子抓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学起就有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美德.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3.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4.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四、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1.春天来了2.让花走进我的家3.善待动物4.鱼儿水中游5.多姿的蝴蝶第二单元1.阳光灿烂的夏日2.下雨了3.我的家乡有条河4.布置教室自然角5.我的校园五、具体的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环境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年级环境教育课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课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课教案【篇一: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环保教案1、《走进大自然》教学时间:4周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体验大自然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亲亲大自然(1)照片欣赏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2)看图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3、进入大自然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教后感: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教育。

2、《绿色大地我母亲》教学时间:6周教学目的:1、知道土地滋养了万物。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员认识地球,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培养学员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特点2. 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3.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图片,讨论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2. 小组讨论,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

3. 视频或故事讲解,引导学员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第二章:节约用水【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水的重要性,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员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水的重要性2. 节约用水的方法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约用水【教学活动】1. 讨论水的重要性,引导学员认识到水对生活的影响。

2. 分享节约用水的方法,如短时间淋浴、关闭水龙头等。

3. 设置日常生活中的节水任务,如每次洗澡时间不超过5分钟。

第三章:垃圾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知道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员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意义2. 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教学活动】1. 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让学员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

2. 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3. 角色扮演或小游戏,模拟垃圾分类的过程。

第四章:绿色出行【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绿色出行的方式,认识到绿色出行对环境的好处。

2. 培养学员选择绿色出行的习惯。

【教学内容】1. 绿色出行的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公共交通等。

2. 绿色出行对环境的好处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绿色出行【教学活动】1. 讨论绿色出行的方式,了解各种绿色出行的优缺点。

2. 学习绿色出行对环境的好处,如减少空气污染、减缓全球变暖等。

3. 制定日常出行计划,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第五章:保护树木【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树木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树木的意义。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介绍环境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

4. 环保行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5. 爱护大自然:教育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大自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2. 谈话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环保活动的道具,如垃圾分类箱、节水设备等。

3. 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保行动的参与度。

3. 学生对大自然关爱的情况。

4.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观看环保动画片,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2.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问答,检验他们对环境概念的理解。

3. 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4. 参观校园绿化区,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5.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介绍环境的概念,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第2周: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环保行动。

第3周: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第4周:参观校园绿化区,让学生亲近大自然。

第5周: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关于环保的画,展示自己对环保的理解。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

2. 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障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环境类型。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3. 视频观看:观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视频,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概念: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2. 环境保护的行动: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措施。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环境保护角色,如环保志愿者、社区居民等,进行情景模拟。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的实际操作。

第三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平衡的保持等。

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的实际操作。

第四章: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方法。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方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实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讲解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方法和实践。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环境保护。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的实际操作。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年级是学生教育的起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关注程度,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富有创意的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自然环境的意识,激发其保护环境的愿望。

2. 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行为习惯,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环境卫生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环境课堂学习通过教材、图片、故事等多种教学方式,教授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包括大自然、水资源、空气质量、垃圾分类等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实地考察与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内或周边的公园、植物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观察活动。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多样性,学习如何保护和爱护动植物。

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环境的差异,培养他们对环境的敏感度。

3. 环保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环保工艺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例如,让学生用废旧纸张制作可回收物品,如纸花、纸手袋等,教育他们废物利用的重要性。

4. 环境日常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注重灌输环保意识。

例如,教育学生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倡导他们自觉地关灯节约用电、关水节约用水等。

5. 环保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活动、环保演讲比赛等,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和影响力。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园,给学生进行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演讲,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三、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实际行为,如垃圾分类、用水用电等,记录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评估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践行环保意识。

2. 环境讲评评估教师在每周或每月进行环境讲评活动,借助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环境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3. 环保小手册评估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环保小手册,记录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建议。

一年级环境保护教案

一年级环境保护教案

一年级环境保护教案【篇一: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执教:徐明荣第一课:大自然真美丽教学目标:1、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设计校园附近的几个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1、体验大自然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亲亲大自然(1)照片欣赏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2)看图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3、进入大自然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第二课:爱护花草树木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活动前让学生观察树、鸟、花、草,并请爸妈讲解一些简单的有关它们生长的知识。

2.准备课件(—)、(二)。

3.图画纸,大树、叶子、小鸟(成形的)、粗头彩笔、胶水等。

小学班级环保教育教案

小学班级环保教育教案

小学班级环保教育教案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体验环保的乐趣。

教学重点:1. 环保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2.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各种自然景观,如森林、河流、海洋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师提问:什么是环保?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等。

2. 学生选择一种环保行为,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环保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环保宣传等。

2. 学生选择一种环保活动,进行实践操作。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的情况。

3.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环保教学计划教案

小学环保教学计划教案

小学环保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技能;3. 培养环保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环保?2. 怎样保护环境?3.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4. 节约资源;5. 植树造林。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视频展示;3. 实物展示;4. 情境角色扮演;5.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环保意识的培养(3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环保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可使用幻灯片、图片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向学生展示我们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的大气、脏乱的河流和海洋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感受,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2. 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学习(40分钟)2.1 什么是环保?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定义和概念,并教授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如水电的节约使用、不乱扔垃圾等。

2.2 怎样保护环境?教师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向学生介绍节约资源、减少垃圾、少用塑料袋、保护动植物等环保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3.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30分钟)通过实际场景的角色扮演,教师模拟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环保意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4. 节约资源(3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如节水器、节电器等,向学生介绍节约资源的方法和技巧,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

5. 植树造林(3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作用,再通过观看植树造林的实地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植树造林对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并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真实地体验到植树造林的过程和乐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3.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4. 学生在环保行动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第一章:认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等。

2. 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生活、动植物生存、资源保障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环境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环境。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环境被破坏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1. 观看环境图片,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美好环境。

2. 调查家庭、学校周边的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关爱动植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动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资源等。

2. 关爱动植物的原因: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保护它们。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动植物被破坏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2. 观察活动: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活动:1. 观看动植物视频,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保护动植物的看法和做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动植物。

2. 调查家庭、学校周边的动植物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第三章:节约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人造资源等。

2. 节约资源的原因: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演示:讲解资源的分类和节约方法。

2. 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节约资源的过程。

四、教学活动:1. 观看资源利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资源的宝贵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节约资源的看法和做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设计一个节约资源的标语。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实践活动。

3. 游戏法:通过环保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材》2. 教具:课件、环保小游戏道具3. 环境:干净、整洁的教室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意义。

2. 新课:讲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4. 游戏:通过环保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6.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的环保知识和技能,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实际行动。

3.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他们是否将所学环保知识应用到家庭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开展校园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邀请环保专家到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环保知识和实践经验。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教案:小学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一年级的环境教育教材。

具体章节为“我们的地球”,详细内容包括:地球的特点、地球上的生物、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保护地球,从自身做起,养成环保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认知。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保护地球,从自身做起,养成环保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地球的视频,让学生对地球有直观的了解。

2. 讲解地球的特点:使用地球仪,向学生讲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等基本知识。

3. 讲解生物多样性: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 讲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向学生讲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球,如污染、破坏等。

5. 教授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保护地球,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可以做到的环保行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球的特点地球上生物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何保护地球七、作业设计1. 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地球。

2. 列举三个自己可以做到的环保行动,并说明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有了直观的了解,但在引导他们学习如何保护地球时,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材中的“我们的地球”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的特点、地球上的生物、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等。

一年级生命教育活动教案保护环境

一年级生命教育活动教案保护环境

一年级生命教育活动教案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教育活动教案活动一:环境探索目标:通过观察和了解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户外探索活动,鼓励他们主动观察周围的环境。

2.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的环境要素有:空气、水、土壤、植物等。

引导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回到教室,展示学生们的观察记录,引导讨论不同环境要素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活动二:垃圾分类目标:教会学生正确分类垃圾,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的习惯。

步骤:1. 准备不同种类的垃圾,如纸类、塑料类、食物残渣等,并放在不同的容器中。

2. 引导学生依次观察每类垃圾,介绍不同类别垃圾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3. 让学生分组合作,将提供的垃圾正确分类,并讨论分类的理由。

4. 通过游戏或小比赛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三:植物养护目标: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养护植物。

步骤:1. 给每个学生一颗小型盆栽植物,让他们负责照顾和养护。

2.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帮助他们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3. 授予学生一定的责任,例如浇水、修剪枝叶等,让他们体会到植物养护的重要性。

4. 鼓励学生将观察和照顾的心得写成日记,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活动四:环保手工制作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步骤:1. 提供废纸、废纸板、废旧杂志等材料,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废弃物品制作环保手工作品。

2. 鼓励学生设计创意手工,例如废纸制作成书签、废瓶制作成花盆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如何节约材料、减少浪费,并进行讨论。

4. 组织学生展示手工作品,并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一起观赏,分享环保的理念。

活动五:环境保护宣传目标:通过宣传活动,增加学生和家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步骤:1.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可以是校园内的海报设计、口号创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简明扼要的方式传达环保的信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道德观念,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介绍环境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3. 热爱大自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4. 保护环境的方法:教授学生保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5. 环境素养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环保意识。

1. 课时:10课时2. 教学进度:每课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环保意识: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行为改变: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材》2. 辅助材料:环保宣传册、环保实践活动指导手册3. 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环保相关网站、视频资料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上册完整版

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上册完整版

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
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03
认识动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包括提供食物、衣物、药品等,
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概念及重要性
了解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或经过简单处 理即可利用的水,以及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了解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 的利用方式,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 水等。
环境教育教案版一年级上册完整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自然环境基础知识 • 人文环境与社会责任 • 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01
02
03
培养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小 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了解资 源再利用的重要性。
收集废旧物品
如废纸、空瓶子、废旧布料等。
02
01
03
创意设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有 用的物品,如笔筒、花瓶、布偶等。
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评价、 学习和交流。
05
04
制作过程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完成 制作。
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环保行为
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认识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了解节约用水、防治 水污染等水资源保护措施,并树立保护水资源的 意识。
03
人文环境与社会责任
家庭生活与环保实践
节约用水
教导学生如何在家里合理使用水 资源,如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
等。
垃圾分类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介绍环境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 爱护环境、保护资源: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分类垃圾等。

4. 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植树、清洁社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爱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概念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环保意识。

3. 环保行动:观察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案编写:六、教学准备工作:1. 教具准备:环保宣传海报、环保活动照片、环保小故事书籍等。

2. 场地准备:安排适合植树或其他环保活动的户外场地。

3. 物资准备:树苗、工具、垃圾袋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环保宣传海报或环保活动照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讲解环境的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环境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爱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每个小组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方案。

4.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环保行动方案,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5.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清洁社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邀请环保专家或有环保经验的人士给学生讲解环保知识和实践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的生产,人们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为了人类,为了自已,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要从孩子抓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学起就有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美德.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3、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4、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四、教学内容:1、走进大自然2、绿色大地我母亲3、拜访土著居民4、快乐的收获五、具体的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问题研究与教学设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走进大自然》教材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活动是关于“儿童与自然”的目标要求而设计的,即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愉快地和积极地生活;”自觉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动物,“负责任的有爱心地生活;”主动探险究大自然的秘密,想办法拯救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设计校园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1、体验大自然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亲亲大自然(1)照片欣赏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2)看图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3、进入大自然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教学反思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教育。

《绿色大地我母亲》教学目标1、知道土地滋养了万物。

2、知道在我们看不到的土里生活着哪些好朋友。

3、能用实验观察土的颜色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五彩的土壤滋养了世界万物。

2、教学难点是了解土里生活的好朋友。

课前学案1、仔细看土壤外表,看到了什么?2、用纸巾包土,使劲捏一捏,摊开纸,看到了什么?3、了解陶器产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观察土壤1、同学们已在家观察了土壤,在土壤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汇报一下。

颗粒状湿的褐色的有小虫子有落叶有树根有石块有……2、你的窗纱上都留下了什么?植物类: 落叶树枝树根花瓣……动物类: 蚯蚓屎壳郎蚂蚁……3、总结:你看到土壤里有什么?二、研究土壤1)用放大镜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深浅2)用手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粗糙程度3)用手握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4)用手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潮湿度三、总结全课我并不美丽,可许多人叫我妈妈,因为——我给每一颗种子输送养料,我给每一棵树扎根的地方,我托起每一座山,我挽起每一条河,我给每一个期待收获的人带来希望ﻬ《拜访土著居民》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的生灵。

2.让学生在了解生灵们的习性的基础上去拜访它们。

教学重难点了解动物们的习性。

如何去拜访它们。

教学过程1. 你知道这些谜语中的主角是谁吗?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大眼睛,宽嘴巴,咕呱咕呱爱说话,捉虫能手就是它。

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 快乐又逍遥。

高高绿骨儿,圆圆金黄脸,最爱向太阳,盈盈笑不停。

2. 怎样去拜访大自然的主人,带些什么呢?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通过收集资料或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3. 把拜访的土著居民介绍给大家4. 小故事《鼠兔》天山山脉。

当我们登上海拔3400米的顶峰,高山裸岩出现了。

伊犁鼠兔的家园到了。

它们通常在裸岩地带觅食,玩耍。

山中雾气弥漫。

我们在雾气中攀登跋涉。

如同腾云驾雾一般,缥缈而高远。

我们俯身,静静地趴着,在裸露的岩石顶部,或者石缝里,寻找它们的踪迹。

伊犁鼠兔体长只有20厘米,看起来似乎像老鼠,又像猫。

我只在照片上见过它的模样。

那是一双小而亮的眼睛,泛出深紫色的光。

头顶和额部有明显的棕色斑纹,颈背有一大块浅色斑。

色彩鲜艳。

小家伙分布于天山中西部海拔3000至3500米的高山黄土草甸草原中。

喜欢群居。

性格顽劣。

据说格外机警。

它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人的气味,听到人的动静。

这时,它如跳远运动员,倏地就不见了。

藏进石缝里,藏进洞里。

想看到它,全凭运气。

不过,并非伊犁鼠兔的信息是零。

在岩石间,有一小撮一小撮的青草,被乱糟糟地丢弃。

青草是新鲜的,嫩绿的,看来也是刚刚采集的。

上面还有牙齿的痕迹。

青草旁边,还留下了一两撮粪便。

蹲下身,拾起一撮粪便,哦——哦,还是热乎乎的哪。

可爱的小东西。

你跑得再快,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

你的行迹向我们表明,你就在附近,刚刚还在这里享受午餐,散步呢。

看到我们牞你藏起来了。

我知道,你就在离我们最近的某一个岩石缝里,探头探脑,打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呢。

没关系。

谢谢你留给我们的蛛丝马迹。

至少这告诉我们,你的生命气息无处不在。

总结:大自然是各种动植物最好的家园,动植物各有各的本领《藏在大自然里的“宝贝”》教学目的:1.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怀抱中的“宝贝”。

2.了解这些“宝贝”的特别之处。

3. 知道“宝贝”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寻找大自然中的宝贝并了解这些“宝贝”的特别之处教学过程:1.寻找大自然隐藏着的数不清的“宝贝”,种子、叶子、石头、羽毛……2. 猜一猜,这是谁留给我们的“宝贝”?3. “寻宝”之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4. 和大家一起鉴赏“宝贝”,说说自己“宝贝”的特别之处?5. 猜猜“宝贝”的来历也很有趣。

6. 这些“宝贝”的遭遇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给它编个小故事吧。

如果能把它画下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7. 植物妈妈传播后代的办法可多啦,一起学一学。

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传播种子主要有: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1、靠水来传播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

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2、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3、靠风来传播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如果孩子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其实答案就在种子身上。

种子有着神奇的“旅行本领”,借此,它们可以处处安家,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当然这个是一个寓意您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加杨杨柳科中的杨树也是靠杨絮传播种子,看这一幅图像中加杨的果序将要成熟,果开裂杨絮就四处飞扬,大街上杨絮到处散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行道树应种雄株杨树,不能种雌株杨树。

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酢浆草: 有的植物靠机械方式将种子散播出去,酢浆草便是其中一例,它是一种很普通的野生杂草,开小黄花,花后结具五棱的蒴果,成熟时,果沿室背开裂,果壳卷缩将种子弹出,抛射至远处。

凤仙花: 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又一例。

苍耳: 苍耳这种植物你可能已经见过,每当秋天野外郊游归来,它的果实会挂在你衣裤上,仔细察看它的刺毛顶端带有倒钩,可以牢牢钩住,不易脱落,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为它的种子传播尽了义务。

类似苍耳这样传播种子的植物还很多,在草原牧区,这种植物对毛纺织业是一大害,羊毛中夹有这种植物的刺毛会大大降低成品质量,以至毛纺工业有检毛刺的工序。

中华槭:槭树的果具双翅,像长了翅膀的鸟,将其中的种子带向远方。

ﻬ《快乐的收获》快乐的秋游一定让你的“百宝箱”变得满满的,让我们把画的画,拍的照片,收集来的“宝贝”布置成一个琳琅满目的展览会吧!1.动手操作:你有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宝贝”变成工艺品吗?2.计划与组织:选择一个特别的地方作为展地讨论要求:谁是展览讲解员?该怎样讲解我们的展品?如何吸引参观者?3.交流与表达开完丰富多彩的自然博览会以后,让我们一起快乐的联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