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死

合集下载

作家之死——中国自杀的知名作家一览表(续)

作家之死——中国自杀的知名作家一览表(续)

作家之死——中国自杀的知名作家一览表(续)王国维纪念碑作家,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伟大,才华横溢,文思泉涌。

写出的作品能为作家带来丰厚的报酬,优秀的作品甚至能使作家名垂青史。

按理来说,作家生活得应该很滋润,要风来风,要雨来雨。

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作家生活在人世间,难免有不如意之事,或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或受病痛的折磨,或为情爱所困,或江郎才尽,原因不一,一些作家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离开人世,结果令人嘘唏。

上期列举了中国历史上十位自杀的知名作家,屈原、李贽、老舍、杨朔、闻捷、海子、三毛、顾城、徐迟和张纯如。

网友评论如潮,其中有很多网友认为不全,我通过查找资料,又找出10多位,其中大部分属于诗人。

在自杀的作家中,诗人居多,没有对生活的激情写不出好诗,有激情是好事,但是激情燃烧也不能过度,否则就会毁灭自己。

要记住生活不仅有远方和诗,还有眼前的苟且。

日本作家鹭泽萌在《海之鸟·空之鱼》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每个人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

”当你不如意时,想想自己闪光的瞬间,想想生活的美好,这样你就会有了前行的动力。

1、韩非子韩非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著作。

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

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

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

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

他说:“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

作家之死

作家之死

作家之死
作者:
来源:《红领巾(3-6年级)》2007年第10期
著名作家山姆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独自在旧仓库里,关紧门窗,点上一枝蜡烛,在烛光下写作。

一天清晨,库房管理员发现山姆死在仓库里了,他马上报了案。

警察闻讯赶来。

只见山姆坐在书桌前,头歪在一边,手里握着笔,桌边还有一枝已熄灭的燃了一半的蜡烛。

经法医推断,死亡时间是凌晨2时左右。

仓库里一切都很正常,没有发现可疑迹象。

有人认为山姆是疲劳过度引起心力衰竭而自然死亡。

可警长迈克却没有轻易下结论,他一边环视现场,一边思索。

忽然,他眼睛一亮,站起来大声宣布:“山姆是被人谋杀的!”大家都迷惑不解。

你知道警长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吗?
第6期《拖延了的侦破》破解成功者:
谢思宇杜拓宇刘兴宇四川省郫县犀浦实验学校
任炳南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一小
方霞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一小
杨奕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陈奕成四川省犍为县犍师附小
李宾婷成都市新都区新宜村清白李园小学
周晨四川省仁寿县富加小学
上期答案:
由于酒窖四周无窗,阿必特若真的失去知觉,醒来后应该无法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就算有老式手表,他也无法知道当时是临近中午12时还是夜里12时。

波德平时总是在中午
12时左右到家,阿必特若是无辜的,听到波德回来的声音会以为是中午,不会催波德去追赶乘坐午夜列车的强盗。

上期《IQ狂人历险记》答案:
正确成语:(四)面(楚)歌望(梅)止(渴)(南)辕(北)辙名(落)孙(山)谜语答案:北极星。

【文学】罗兰·巴特作者之死

【文学】罗兰·巴特作者之死

【文学】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导读:如果要举出罗兰·巴特最有名的一篇论文,就非“作者之死”莫属了。

这篇形式论最雄辩的辩护之作,发表于1968年。

此文已经开始越出结构主义的边界,结论貌似哗众取宠,理论上却步步为营,讨论周密。

否定作者的重要性似乎是形式论诸派的共同倾向,因为作者把大量社会的文化的个人心理的因素带入作品,文学批评不得不走向作者的生活与时代。

巴特认为,只有坚决把作者排除在外,文本的意义才不会被固定化。

批评的任务是“解开”而不是“解释”作品。

用这样的方法,意义就成为阅读与批评的产物,文本的同一性不在其起源而在其终点。

由此巴尔特说出他的名言“作者死而后读者生”。

巴特指出:从历史上看,作者成为写作的主宰人物(他称为“上帝作者”)只是近代发生的事,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巴特指出作者不可能是主体性的唯一源头:叙述作品中许多语句,实际上不能当作是作者说的。

因此作者不可能限于作品而存在,只能与作品同时出现。

作品不是作者思想的表现或记录,而是语言的一个“表演形式”。

当代文学理论的总趋势,是把重点从作者转向读者,巴特的这篇文章是对这个趋势的有力辩护。

巴尔扎克在小说《萨拉辛》中描写一个男扮女装的阉人,他写了以下句子:忽然的恐惧,怪诞的想法,爱焦急的本能,性急莽撞,唠唠叨叨多愁善感,这活脱脱是个女人。

”这是谁在说话?是一直不知道此人男扮女装的小说主人公吗?是由于本人经历而对女人性格的思想活动有深刻了解的巴尔扎克这个人吗?是“在文学上表示女性思想”的巴尔扎克这个作者吗?还是普通适用的慧言?是浪漫式的心理学?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原因是可靠的:写作就是声音的毁灭,就是始创点的毁灭。

写作是中性、混合、倾斜的空间,我们的主体溜开的空间;写作是一种否定,在这种否定中,从写作的躯体的同一性开始,所有的同一性都丧失殆尽。

毫无疑问,情况从来都是如此,一旦一个事实得到叙述,从间接作用于现实的观点出发,也就是说,最后除了符号本身一再起作用的功能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功能,这种脱节现象就出现了:声音失去其源头,作者死亡,写作开始。

有哪些著名作家诗人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哪些著名作家诗人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哪些著名作家诗⼈⽤⾃杀结束了⾃⼰的⽣命?“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个,那就是⾃杀。

”1957年诺贝尔⽂学奖得主、法国思想家加缪如是说。

诗⼈作家,作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探索者,他们的死亡,特别是⾃杀,尤其令⼈关注。

然⽽,作家⾃杀未必皆因精神国度的探险失利,有些作家诗⼈的⾃杀,与常⼈⾃杀的原因没有根本区别。

这是因为作家诗⼈也只是⼀种⾝份,这些被⼈,可能还有被压迫的弱者、病⼈等多重⾝份。

不加分析,把诗⼈作家之死都归结为⽂学困境,是武断轻率的。

下⾯就介绍古今中外的⼏位⾃杀⽽死的作家诗⼈,常见的⼈物,简要⾔及,罕见的详细解说:0.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为母国为理想⽽死屈原是楚国贵族,跟楚王同姓,先被楚怀王信任,后被疏远,继⽽被流放。

他的美政理想不能得到实现,⽬睹国家的败亡,⾃⼰有⼼⽆⼒,⽆法挽救母国的命运,⼜不愿像苏秦、张仪等⼈,为了实现⼈⽣抱负,⽽离开⽗母之邦,为敌国效⼒。

当他听说楚国国都被秦军攻陷后,便⾃投汨罗⽽死。

楚国⼈哀悼屈原之死,便⽤苇叶包着熟⽶,投⼊江中,给鱼⼉们吃,希望他们不要损害屈原的遗体。

据说那天是农历五⽉五⽇,这天后来成了端午节。

现在端午节,也被称作诗⼈节。

因国家⽽⾃杀的诗⼈作家还有:陈天华:1905年12⽉8⽇,陈天华于蹈海⾃杀。

他有《猛回头》《警世钟》等作。

他不仅是作家,更是⾰命宣传家,⼀直为后来的⾟亥⾰命⿎吹。

陈天华死因,除了殉国说外,还有抗议⽇本⽂部省颁布的《清国留学⽣取缔规则》说,抗争《朝⽇新闻》攻击中国⼈两说。

【图:陈天华】0.为⽂化和信仰⽽⾃杀者:晚清民国之际的王国维:1927年,诗⼈兼学者王国维⾃沉昆明湖。

按照陈寅恪先⽣说法,王国维是中华⽂明的殉道者。

不过,也有⼈认为他是满清遗⽼,为清朝、为溥仪⽽死,也有⼈认为与罗振⽟交恶、⼼理疾病是他⾃杀的重要原因。

0.因精神疾病⽽⾃杀者:苏联诗⼈叶塞宁:1925年12⽉28⽇,因精神抑郁,在列宁格勒的⼀家旅馆上吊⾃杀,年仅30。

⼀般认为叶赛宁死于精神疾病。

童话故事剧本改编

童话故事剧本改编

童话故事剧本改编不乏有好的情节,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优秀的片段,改编成一部优秀的。

[童话故事改编剧本]话剧《作家之死》作家——男,黑色西服,白色衬衫,黑皮鞋,携带一枚打火机阎王——男,黑色中山装,黑皮鞋大某[饰演作家演员姓]/粉丝甲——男,工人工作服革命者甲——男,三十年代少爷服饰[可参照周冲打扮]革命者乙——女,三十年代丫鬟服饰[可参照四凤打扮]流氓/粉丝丙——男,流氓服饰[可参照车站里愣小子打扮]老鸨/记者甲——女,穿着时尚教师/记者乙——男,普通衣着,皮鞋女学生/粉丝乙——女,普通衣着[舞台右侧一办公桌,桌上有一沓档案和文件,桌前桌后各有一把椅子,桌后站着阎王。

全场黑灯。

中部偏右定点光亮,作家上,走进光圈。

]作家:我是一个……[后台声音起:“我是一个作家”,要求各种方言,连绵不绝效果,每到“个”时就另起一句。

作家用眼神不满地向后扫一下,声音停。

]作家:我是一个……[同刚才一样,声音更喧哗,速度更快。

作家侧身向后看一眼,声音停。

]作家:我是一个……[同刚才一样,声音更喧哗,速度更快。

作家向后猛走几步,愤怒瞪视,声音停。

]作家:我是……[猛地向后侧身,确定不会再有声音]我是一个作家。

[舞台右侧定点光亮,刚好笼罩办公桌及站在桌后的阎王。

]阎王:[机械地,无感情,下同]某[饰演该角色演员的姓]作家,男,无党派人士。

作家:[自豪地,洋洋得意,下同]迄今为止,我已经创作了不同文类的作品共计三十多部。

阎王:他选择这一职业,因为他以为作家可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

作家:与此同时,评论家每次提及我,也都不忘补充一句:他几乎没有废字。

阎王:有几位顶尖的批评家轮流为其新作的序署名。

作家:我要求我的文字绝对纯洁干净,脏话绝不允许出现在我的作品里。

阎王:他曾抗议被命名为“儿童作家”,不过他并不拒绝某教委颁发的儿童文学奖。

作家:我的作品被译成几国文字,读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和社会各个阶层。

[粉丝和记者拿着相机、笔记本、作家作品纷纷跑上,舞台左侧及中部灯光亮。

写作风格先天性和作者之死

写作风格先天性和作者之死

写作风格先天性和作者之死在《作者之死>一文中,罗兰·巴尔特强调了三个关键点:第一,其批判了传统的作者观念,反对用作者的生平来阐释作品﹔第二,其肯定作品的多义性,肯定作品具有互文性;第三,其强调读者的地位,读者时代的诞生应该以作者时代的死亡为代价。

时至今日,人们对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富有争议性。

以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会产生不同的见解。

因而,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写作风格先天性。

罗兰·巴尔特在《法兰西学院就职讲演》中说道:“语言是一种立法,语言结构则是一种法规。

”在《作者之死》一文中,罗兰·巴尔特指出:“……是语言而不是作者在说话;写作是通过作为先决条件的非个人化(绝对不要跟现实主义小说家的阉割观念混为一谈)……从语言学上说,作者知识写作这行为,就像“我”不是别的,仅是说起“我”而已。

语言只知道“主体”,不知“个人”为何物;这个主题,在确定它的说明之外是空洞的,但它却足以使语言“结而不散”,也就是说,足以耗尽语言”。

结构主义认为,语言的内部有一个自成一体的系统,主体只不过是这个系统之中的一个成份。

如果脱离了语言,主体就犹如离根的树,主体便会成为空中楼阁,从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这样,作家与作品的主次便颠倒过来,语言便成为了关注的中心,作者中心地位的神话就被打破。

在文章的最后,巴尔特用这句话来总结“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号召我们要推翻这个神话――作者是文本的主人,而文本只是作者思想的延伸和派生物。

从参与文学创作的过程而言,“作者”是文本阐释的产物,是一种阅读和批评的角度,因而是多变的;“作家”是作品的创作人。

虽然作者、作家可以是同一个人,但属于一个人的两重性,一个代表着人的文本属性,一个象征着人的现实存在。

“从作者到作家的认同,可以不但体会作者阐释的一切,包括文学技法、形式、素材和内容,还能体验作家的生命和思想,体验人类思维的高度、情感的强度和胸怀视野的广度。

沈从文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沈从文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沈从文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沈从文,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那么沈从文为何要自杀?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沈从文自杀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沈从文自杀的原因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无数,很多作品流传于世并且受到追捧,曾经几度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大作家在生前竟然亮度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而且沈从文自杀还不止一次。

第一次沈从文自杀时,他选择的是触电,他将手放在电插头上企图让电流电死自己,幸运的是被儿子沈朱龙救了下来,待到身体再次好些的时候他又选择第二次自杀,这次他先是喝了家里照明用的煤油,然后又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腕,妻子张兆和和堂弟刚巧回家因此又救了沈从文以此,两次从鬼门关里逃生,沈从文的思想依然没有清醒,被送进精神病院休养了一段时间。

至于沈从文为什么要自杀?这里的原因就有多方面的了,首先当然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曾经有记者在采访沈从文时,就听到了沈从文声泪俱下的控诉自己遭到的非人待遇,这是沈从文会三番两次的要自杀的一个原因。

提起另外一方面原因就要说到郭沫若,郭沫若甚至直接批判,导致沈从文在当时的文坛内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这种压迫多数是政治上高压,这让沈从文非常的不安,然而真实的内情却并不是如此简单,郭沫若为何会批判沈从文?原因当然是沈从文在某些方面也给郭带来了麻烦。

沈从文的爱情故事沈从文曾经在多个大学做过老师,在上海大学第一次当老师的时候,就认识自己一生最爱张兆和。

张兆和长得很甜美,高挑的鼻梁,清秀脱俗。

他认识张兆和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他用情至深,用情的专心,他和张兆和又发生怎样爱情故事呢?沈从文的爱情很简单。

沈从文第一次遇到张兆和就被她吸引,深深的爱上了她,用一见钟情来说一点也不过分。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偏偏张兆和对他一点好感也没有,这并没有让沈从文变得气馁,他重新定位,开始了他的求爱之路,他很聪明想从张兆和的室友哪里打开了自己的求爱之门,可惜也无果,多次的写情书,张兆和都不理会,因为给她写信的人很多,追求她的人很多都比他优秀,她一天能收到十多封情书,她快被烦死了,她根本没时间理也懒得理。

溘然而逝-溘然而逝 历史上10位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天才

溘然而逝-溘然而逝 历史上10位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天才

溘然而逝-溘然而逝历史上10位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天才溘然而逝-溘然而逝历史上10位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天才天妒英才,一种文化积累的心理暗示。

意思大抵是这样:一个人的得与失是守恒的,在一个地方失去一些,就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找回一些。

就像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关上一扇窗。

1、霍去病---纵死犹闻侠骨香天欲其亡,必先让其狂。

与音乐家聂耳一样,霍去病也活了23岁,是货真价实的奴隶出身。

聂耳虽不是奴隶出身,但也是从小饱受饥寒之苦。

如果有一部电影放映霍去病跃马挥刀长途奔袭的情景时,背景音乐是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估计会火得一塌糊涂,因为这是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天才和最杰出的音乐天才的结合。

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追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单于的祖父和季父,汉武帝受封冠军侯。

两年之后,19岁的霍去病在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

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前119年春,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先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今天的贝加尔湖,直到“北斗朝南”而回。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然而,令人无比惋惜的是,正值壮年的霍去病却在元狩六年溘然而逝,年仅23岁。

对于霍去病的死,后人显得格外感兴趣。

有人说,霍去病杀戮太重,遭了天谴;也有人说,霍去病在漠北中了剧毒;更有人说,霍去病就像西方的巴顿一样,为战争而生,无仗可打的时候,便是殒命归天的时刻!其实,不论那种说法属实,都不能不说是大汉帝国的遗憾。

2、贾谊---千古英雄未展才贾谊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杀名单川端康成像(伊⾖的舞⼥⽂学碑)⼈最宝贵的是⽣命。

⽣命属于⼈只有⼀次。

⼈的⼀⽣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为⽽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命和全部精⼒,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类的解放⽽⽃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于⼯⼈家庭。

初级教会⼩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做⼯。

1919年,加⼊苏俄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同⽩匪作战。

1923—1924年担任共青团⼯作。

1924年加⼊共产党。

1927年因病全⾝瘫痪,双⽬失明。

他以惊⼈毅⼒写了长篇⼩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所诞⽣的》。

根据亲⾝经历,描写苏联青年在⾰命熔炉中锻炼成长的经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书中主⼈公保尔·柯察⾦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

1936年12⽉22⽇,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从未向死神低头。

在体能严重衰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这代⼈命运的⼩说留传后世。

虽然他去世时仅32岁,但这时他已经是闻名全世界的⽆产阶级作家。

尤其是以上这段名⾔更是激励了⽆数的有志青年奋发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汗⽔,奉献青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反观⼀些作家,由于各种原因,采取极端的⽅式结束⾃⼰的⽣命,令⼈叹息。

其中不乏诺贝尔⽂学奖得主,如⽇本的川端康成,美国的海明威;有的处于⼈⽣的妙龄时期,才华横溢,前途不可限量,如⽇本的鹭泽萌,美国的西尔维娅·普拉斯等等。

下⾯就来盘点⼀下外国⾃杀的知名作家有哪些。

1、有岛武郎(⽇本)有岛武郎有岛武郎 (1878年3⽉4⽇—1923年6⽉9⽇)⽇本近代著名作家,⽩桦派⽂学兴盛期的重要⼈物之⼀。

1910年有岛武郎通过弟弟有岛⽣马的引介下,认识后来的⽩桦派代表⼈物志贺直哉及武者⼩路实笃,并参与同⼈杂志《⽩桦》的创作,形成对⽇本现代⽂学有重⼤影响的“⽩桦派”。

罗兰巴特 作者之死

罗兰巴特 作者之死

罗兰.巴特《作者之死》在奥诺·巴尔扎克[1]的小说《萨拉辛》[2]中,描述了一位装扮成女人的被阉割的男歌手,写了这么一段话:“那是一位女人,她经常突然露出惊怕,经常毫无理智地表现出任性,经常本能地精神恍惚,经常毫无原因地大发脾气,她爱虚张声势,但感情上却细腻而迷人。

”是谁在这样说呢?是乐于不想知道以女人身相出现的那位被阉割男人的小说主人公吗?是巴尔扎克本人因其个人经验而具有女人的哲学吗?是宣扬女性“文学”观念的作者巴尔扎克吗?是普遍都有的智慧吗?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心理吗?人们将永远不会知道,其实在的原因便是,写作是对任何声音、任何起因的破坏。

写作,就是使我们的主体在中其销声匿迹的中性体、混合体和斜肌,就是使任何身份——从写作的躯体的身份开始——都会在中消失的黑白透视片。

情况大概总是这样:一件事一经叙述——不再是为了直接对现实发生作用,而是为了一些无对象的目的,也就是说,最终除了象征活动的练习本身,而不具任何功用——,那么,这种脱离就会产生,声音就会失去其起因,作者就会步入他自己的死亡,写作也就开始了。

不过,对这一现象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在人种志社会里,叙事从来都不是由哪个人来承担的,而是由一位中介者——萨满或讲述人来承担,因此,必要时,人们可以欣赏“成就”(即对叙述规则的掌握能力),而从来都不能欣赏“天才”。

作者是一位近现代人物,是由我们的社会所产生的,当时的情况是,我们的社会在与英格兰的经验主义、法国的理性主义和个人对改革的信仰一起脱离中世纪时,发现了个人的魅力,或者像有人更郑重地说的那样,发现了“人性的人”。

因此,在文学方面,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概括与结果的实证主义赋予作者“本人”以最大的关注,是合乎逻辑的。

作者至今在文学史教材中、在作家的传记中、在各种文学杂志的采访录中、以及在有意以写私人日记而把其个人与其作品连在一起的文学家们的意识本身之中,到处可见;人们在日常文化中所能找到的文学的意象,(都专横地集中在作者方面,即集中在他的个人、他的历史、他的爱好和他的激情方面;在多数情况下,文学批评在于说明,波德莱尔的作品是波德莱尔这个人的失败记录,凡高[3]的作品是他的疯狂的记录,柴可夫斯基[4]的作品是其堕落的记录:好作品的解释总是从生产作品的人一侧寻找,就好像透过虚构故事的或明或暗的讽喻最终总是唯一的同一个人即作者的声音在提供其“秘闻”。

小说家之死

小说家之死

八月的一天,马萨再一次来到罗城新美丽机场,准备前往北方的高地,加入一场对手是诗人和政客的赌局。

这趟旅程十分匆忙,马萨收到一位远方的朋友发来的紧急邀请,下午就放下了正在写作的爱情小说,从柜子里翻出了去年从一位猎户手中赢来的羊皮外套。

他钟爱动酒迟迟没有苏醒,他素来热爱北方,热爱到每每出行都足以用狂饮庆贺。

终年夏季的罗城生活令他厌倦,只有北方之旅能带给他天赐的好运以及年轻的错觉,尤其在赌桌上,每每遇到下雪天气,他的运气足以让所有对手恼怒。

年轻的金发空姐弯下身子唤醒马萨,这时候机舱里的乘客已经走光了。

“先生,先生,我们已经到了。

”马萨睁开迷茫的眼睛,掏出怀里的眼镜重新带上,发现只穿了单衣的空姐正因寒冷瑟瑟发抖。

“他总算醒了。

”两个空姐窃窃私语。

随后,情况变得紧急起来,女人们来不及听马萨说话,几乎架着他走出通道,像处理一箱行李般,利索地把他扔出了机舱。

马萨晕头转向地裹着羊皮外套,左腿还因持久的弯曲而麻木着的时候,机舱里的人就迅速地关上了舱门,消失在他眼前。

他转头一看,飞机的舷梯高得可怕,上面已经积起了厚厚的雪层。

舷梯的积雪上没有足迹,狂暴的北风将马萨吹得左歪右倒,他只好用袖子隔住手掌,牢牢抓着栏杆,缓慢地向下移动,羊毛的空隙里都塞满了碎雪,一辆发动着的小巴车正在不远处等他。

司机全副武装,浑身上下都紧裹着御寒的羊毛织物,只露出鼻子和嘴巴,马萨气喘吁吁地穿过狂风登上车子时,司机只象征性地打量了他一眼,没等马萨坐好,就启动了车子,向远处正同样遭遇风雪袭击的航站楼开去。

因为大雪,超出五十米外的一切都变得雪白而模糊,只有通过风雪的激荡才能恍惚看见远处的状况。

马萨突然注意到,远处环形的灰白色建筑如此陌生。

自从在罗城文学年会上认识了同样嗜赌的北方作家后,过去的五年里,他每年至少因赌博去那里三趟,旅途虽然疯狂,酒精和艳遇接连不断,但他至少还记得那儿的飞机场长什么模样。

随着小巴车离那座罗马角斗场般的航站楼越来越近,马萨逐渐意识到,这里不是那座他所熟悉的北方赌城,就连天气也像中了诅咒,那里虽然冷,但下雪至少也是十月的事情。

论罗兰_巴特的_作者之死_叶雯雯

论罗兰_巴特的_作者之死_叶雯雯
关键词: 作者; 死亡; 写作; 自由 1968 年,罗兰·巴特在 《占卜术》 杂志上发表 《作者之死》,正式 提出了这一上帝式 “作者” ( author) 死了。作者之死,即作者思想、 情感等不再是作品的唯一源泉,作者不是作品的起源,也不是作品的主 体。巴特在 《作者之死》 中追溯了作者的来源,阐述了作者死亡的历 程,并从语言学的角度给作者致命的一击。用语言的能指游戏,将过去 的作者主体性抽空,主体性的消解意味着死亡的到来。作者死了,意味 着读者获得了自由的阐释权,巴特在这里追寻的是一种文本的享乐主 义,文本的狂欢,摆脱作者中心后文本无限的自由。 一、作者如何死亡 何谓作者? 巴特所说的作者并不是经验世界里的生命个体,而是一个非 人格化的先验结构,一种权威的象征,一种与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逻各斯中 心、统一体、在场、形而上学等息息相关的一个概念。在 《作者之死》中, 巴特分析了作者的来源。在古代,作者的身影是模糊的。柏拉图的 “灵感 说”认为,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到理性主义那里,是一种天赋力 量,艺术是天赋借助人来表现。从文艺复兴开始,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作者身影渐渐清晰起来,甚至成为主体。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的情感的流 露; 现实主义文学更是将作者当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言人。人们相信 “好 的作品的解释总是从生产作品的人的一侧寻找”。① 作者如何走向死亡? 首先与作者的权威主体性的消解有关。所谓作 者之死,实际上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巴特之前,作者危机已经渐渐开 始显现。作者在现代作品中趋向死亡,他的神圣的主体性受到了动摇, 甚至消失。在批评家那里,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都主张关注作品本 身,而不是关注作者意图。到了荣格和弗洛伊德那里,用无意识代替了 作者的意图。作者的主体性一步步开始动摇。 在 《作者之死》 中,巴特以巴尔扎克的小说 《萨拉辛》 为批判的 对象,反对这种作者的身份介入、意识介入,批驳了巴尔扎克小说中独 裁的、专制的作者。在他看来,写作并不是作者意图的表现。巴特十分 推崇普鲁斯特等现代作家,因为他们不把自己的生活放入小说之中,而 是彻底颠倒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在他们的小说中,作者 ( author) 和权 威 ( authority) 分离,呈现出的作品多重声音的狂欢,是 语 言 的狂 欢。 早在 《作者之死》 前,巴特在 《零度写作》 中提出一个 “零度写作”, 即清除外在因素对写作的干预性,消除写作中主体介入性的价值评判, 消除写作中的功利色彩,扩充写作本身的各种可能性。文学不再是关于 理性和情感的科学,作者从价值和意义中心的位置隐退。 “除了文学本身,语言 学 也 为 破 坏 作 者 提 供 了 珍 贵 的 分 析 工 具 ”,② 巴特更是站在索绪尔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来宣判作者的死亡。可以说, 是语言的能指游 戏 杀 死 了 作 者。作 者 只 不 过 是 写 作 的 人,只 是 一 个 “writer”,而不是一个 “author”。他以超现实主义为例子,在超现实主 义这里,不存在着作者 ( author) 。如果说有,也只不过是没有情感、人 格、思想的现代抄写者 ( scriptor) 。“现代的抄写者,在其先辈哀婉的眼 光里埋葬了作者……他的手由于摆脱了任何声音和只被一种纯粹的抄写 动作所引导,因此可以开拓一种无起因的领域。”③ 也就是说,语言代替 了以往作为主体的作者。语言的能指游戏产生的意义代替了上帝式的作 者主导出来的意义。写作是一个符号系统 ( wrtiing Symbol system) ,在 这个系统中根本不存在着操控着思想情感,带有意图的作者,强调的不 是 “写” 什么,而是 “写” 本身这个动作。这里的 “写”,就是巴特在 《写作: 一个不及物动词》 中提出来的不及物写作 ( intransitive writing) ,

作者之死名词解释

作者之死名词解释

作者之死名词解释
作者之死是指当作者把作品发表后,他就不再占据着被认可、被歌颂或者被崇拜的位置,因为这部作品的好坏还没有结论,即便结论就是一篇好作品,也不应该占据主体的位置。

他的作品交给读者评判、诠释、颠覆或重构了。

“作者之死”是后现代著名思想家、符号学家、文论家罗兰.巴特“文本”观之一,这是继尼采的“上帝之死”后最具革命性的宣言,它消解了人类文化几千年作者一直占据的主体位置,颠覆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把后者从边缘提升到中心。

郁达夫之死

郁达夫之死

郁达夫之死“郁达夫之死”之谜2006年5月8日东京出版的《日本新华侨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用大字标题刊登了“本报记者”的长篇报道:《郁达夫之死再起波澜——日本学者怒告中国学术堕落》。

这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尤其是从事郁达夫研究人士的关注。

也许有人会说:郁达夫死了还让我们不得安宁;倘若郁达夫地下有知,也许会抱怨:你们怎么搞的?本文围绕“郁达夫之死”的若干谜团及曲曲折折作一些介绍,也许对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有所裨益。

消失于南洋的郁达夫1945年8月29日夜晚,天上下着霏霏细雨。

蛰居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巴耶公务的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家里和几个侨界朋友商量他们共同投资兴办的农场结束一事,朋友们都劝郁达夫暂时躲避躲避,或者干脆回到国内去,因为日本虽然投降了,但在联军(同盟国军队)未到之前仍由日军负责维持当地治安,郁达夫仍处于危险的境地。

郁达夫此时正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思想上未免放松了警惕;他的妻子何丽有又正待分娩,所以即使想走事实上也走不开。

晚8时许,突然从外面进来一位印尼青年,郁达夫就从藤椅上站起来,走到门口和那个人讲了几句话,又回到客厅里,向大家说道:“有点事情,要出去一趟。

请诸位少候,我就回来。

”郁达夫穿着睡衣,踏一双木屐,跟着那个印尼青年走了。

从此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霏霏细雨中一个颀长的身子撑着一张伞渐行渐远融入浓浓夜色,是他留给朋友和家人的最后的影像。

郁达夫在南洋消失了……有几种传言:一是他出于同情并支持印尼人民而参加了印尼的独立军,或是因为替日本人作“通译”而被视为“亲日派”,被印尼独立军杀害了。

二是他回到了国内,被国民党政府以“汉奸”罪名逮捕并秘密处死。

这种说法可能源自于郁达夫生前曾对友人讲过:“国民党会杀我的。

夺去了我的老婆(指郁王婚变),正好没有借口,这会有借口了(指他为日本宪兵充当翻译),还不会杀我。

”三是被中共方面杀害了。

王任叔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尼大使期间,对“郁达夫神秘失踪”这件事本可以调查清楚而未做调查,甚或消灭了有关证据。

孙犁新诗述评

孙犁新诗述评

收稿日期:2021-03-1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孙犁年谱长编”(19BZW12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玉辉(1983-),男,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①《晋察冀日报》前身为1937年12月11日在阜平县城创刊的《抗敌报》,1940年11月8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

孙犁新诗述评李玉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作为散文家、小说家的孙犁有一系列的新诗创作,这些新诗创作与其散文、小说创作相伴随,构成了其文学世界的重要一维。

孙犁的新诗创作不但自成特色,而且呈现了关于其思想、情感的丰富的诗性材料。

孙犁新诗前期口语化明显,有一定宣传色彩,显示了特定的时代特色;后期则意图继承“诗言志”传统,个人抒情里充满了历史感,挖掘了历史和心灵幽深处,其心灵书写达到了一定深度。

关键词:孙犁;新诗;语言;历史感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72(2021)04-0032-08一、孙犁新诗创作概述孙犁以小说、散文创作闻名文坛,具有清新、温婉的独异创作风格,其小说创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继《红楼梦》之后又一伟大女性群像创造。

孙犁在从事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诗歌作品,只是由于小说家身份的原因,所以少有人关注。

孙犁的第一首新诗是发表在1934年4月26日《大公报》副刊《小公园》上的《我决定了》,这是他在北京失业、找不到出路的背景下写的一首新诗。

孙犁后来回忆:“我在朝阳大学同学处住几天,又到中国大学同学处住几天。

后来,感到肚子有些饿,就写了一首诗,投寄《大公报》的《小公园》副刊。

内容是:我要离开这个大城市,回到农村去了,因为我看到:在这里,是一部分人正在输血给另一部分人!”[1]170-171诗中主要呈现了城市的罪恶和人生的孤苦。

1938年七八月间,孙犁在深县的冀中抗战学院作教官,[2]2468月作《冀中抗战学院校歌》。

近现代自杀死亡的文人

近现代自杀死亡的文人

1893年‎,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1905年‎,中国的近代‎作家陈天华‎于12月8‎日蹈海自杀‎1914年‎,奥地利诗人‎乔治·特拉克尔曾‎因要开枪自‎杀被送进精‎神病院,而后服药过‎量自杀1916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病债交‎迫精神空虚‎,在自已的卧‎室注入过量‎的吗啡自杀‎,年仅40岁‎1923年‎,日本著名作‎家有岛武郎‎在轻井泽管‎别庄与波多‎野秋子一同‎自缢1925年‎,俄国诗人叶‎塞宁于因精‎神抑郁在一‎家旅馆自杀‎1927年‎,诗人兼学者‎王国维投湖‎自杀1927年‎,俄国诗人叶‎塞宁的情人‎、现代舞之母‎邓肯于叶塞‎宁死后,在汽车上用‎围巾勒死1930年‎,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4月14‎日开枪自杀‎,并留下《致大家》遗书1932年‎,美国诗人哈‎特·克莱恩跳海‎自杀1933年‎,朱湘于12‎月5日在南‎京采石矶投‎水自杀1933年‎,美国女诗人‎莎拉·蒂斯代尔自‎溺在纽约寓‎所的浴缸里‎1937年‎,拉丁美洲短‎篇小说家基‎罗加自杀1937年‎,匈牙利诗人‎尤若夫·阿蒂拉在1‎2月3日卧‎轨自杀,年仅32岁‎1938年‎,意大利女诗‎人安东尼亚‎·波齐自杀1941年‎,前苏联女诗‎人玛·茨维塔郁娃‎回国后不久‎,在偏远的小‎镇叶拉步加‎自杀身亡1941年‎,前苏联女诗‎人勃洛克不‎堪忍受黑暗‎的世界自杀‎1941年‎,饱受精神分‎裂折磨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在3‎月28日投‎入马斯河自‎杀1942年‎,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寓‎所与自已的‎妻子一起服‎毒自杀,时年61岁‎1950年‎,意大利作家‎塞何立·帕维泽1956年‎,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于‎5月13日‎自杀1961年‎,美国作家海‎明威,由于多种病‎症和精神的‎困扰,在海边把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自杀1963年‎,美国自由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经过艰难的‎四次自杀,最后一次拧‎开煤气在厨‎房自杀1965年‎,南非女诗人‎英格立德·乔科自杀1965年‎,美国诗人伦‎德尔·嘉雷尔撞车‎自杀1966年‎,中国的现代‎作家老舍投‎太明湖自杀‎1966年‎,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1966年‎,新月派诗人‎陈梦家不堪‎文革9月3‎日自杀1967年‎,智利女诗人‎维沃莱塔·帕拉自杀1968年‎,著名作家杨‎朔,文化大革命‎中不堪迫害‎,服安眠药自‎杀1968年‎,诗人远千里‎于6月22‎日用刀片割‎颈动脉而死‎1970年‎,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日本自卫队‎总监室剖腹‎自杀1971年‎,著名诗人闻‎捷不堪与戴‎厚英的“跨阶级恋爱‎”用煤气自杀‎1972年‎,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由于生活与‎理想的极度‎矛盾,精神苦闷,服安眠药自‎杀,时年,35岁1974年‎,美国自由派‎女,维亚·普拉斯的好‎友诗人安·塞克斯顿在‎她的汽车间‎里吸一氧化‎碳轻生1972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极力‎反对自杀,含煤气管自‎杀1991年‎,台湾作家三‎毛在台北自‎己寓所的卫‎生间里,用丝袜上吊‎自杀1972年‎,美国现代自‎由派诗人约‎翰·伯利曼在明‎尼苏大学自‎桥上跳下自‎杀1987年‎,3月3日女‎诗人蝌蚪用‎一把精致而‎锋利的手术‎刀割断了大‎腿上的静脉‎自杀,年仅33岁‎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1990年‎,诗人方向服‎毒自杀,死后葬于千‎岛湖畔1991年‎,戈麦在圆明‎园附近投水‎自杀1994年‎,顾城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不治而亡‎),继而在一棵‎树上吊颈而‎死1996年‎,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从六楼‎病房阳台上‎跳楼自,时年82岁‎2004年‎,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用手‎枪在美国加‎州洛斯盖多‎自杀于汽车‎内,年仅36岁‎2004年‎,以21岁成‎为中国作协‎最年轻成员‎的作家殷谦‎在肯德基将‎毒药和着热‎巧克力饮料‎一起吞下,年仅27岁‎2005年‎,文坛明日之‎星美国作家‎崔斯坦·伊格夫5月‎17日在家‎乡宾州的兰‎卡斯特自杀‎,年仅33岁‎2006年‎,日本女作家‎鹭泽萌前在‎其独居的家‎中自杀身亡‎,年仅35岁‎—- 2 -—。

作家之死诗歌

作家之死诗歌

作家之死诗歌
作家之死诗歌
我在哭着
可眼泪为谁而流
是谁将枯萎的手伸进我的心脏
搅动着它,要它重新为你而跳
他是否存在过
是否走进过我的生命
我记得他一直坐在那把椅子上
和自己对话,消除着自我
我们没有见过面
他的一生都在那座房子里耗尽
而我在风中逃逸,逃跑
可为什么,越跑越近
跑到他垂目的'一刻
跑进他唯一的房子
他的身上有你的味道
而我却不能将你拥有
他活在一座房子,他死在一座房子
他拥有一座房子,他嘲笑整个世界
我没法回头,可我又不能远去
回去我不能认识你
远去我不能拥有你
而他却以他的方式,拥抱了你
死在了房间里,却又缠着我不放
我又该何去何从
以我的方式拥有一座房子
然后在九月的朝阳中拥抱你。

作者之死资料

作者之死资料

作者之死
导言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其中之一便是作者之死。

当一个创作者的生命终结时,他们的作品也随之失去了灵魂,残存于世间的只有那些文字、画作、音乐或其他形式的创作,无法再得到作者的亲自点赞。

生命的终结
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死亡,甚至那些创作者也不例外。

他们在创作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灵感,使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然而,当作者逝去,作品也随之失去了那份独特的魔力,变得冷冰冰的,再也无法回归曾经的辉煌。

作品的命运
随着作者的离去,他们的作品将由他人来保管、传承和解读。

有些作品可能会被珍藏,成为永恒的经典,留存于后人心中;而另一些作品可能会慢慢被遗忘,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无论怎样,作者的死亡都将是作品的另一种命运。

让作品永存
为了让作品永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作者的生命和创作。

可以举办展览、演出或出版回顾性的作品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作者的成就。

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作品永久保存,以便后人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和品味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
作者之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但作品可以延续和传承。

作为读者、观众和听众,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位创作者的付出,尊重他们的成就,让他们的作品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只有这样,作者的生命才能在作品中得到永恒的延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