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

合集下载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行为书。

”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之俱至于.亶父于:动词,到B.二吏归报于.君于:介词,向C.寡人之.乱宓子之:代词,代“寡人”D.而令之.亶父之:动词,到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C[参考译文]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忧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恳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

(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

他们每次打算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时常地拽摇他们的手肘。

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

那两人很怕他,恳求让他们回去。

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

”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

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方法来提示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根据他自己的方法治理的状况,确定有许多次了。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知宓子贱说:“从现在起先,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2)文言虚词(Word版,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2)文言虚词(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言虚词题组一 语段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3分)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注】。

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 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 本题考查“以、于、而、其”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 项“以”,均为介词,因为。

B 项“于”,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到。

C 项“而”,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假设关系。

D 项“其”,均为语气副词,第一个表示推测,大概;第二个表示祈使,一定。

答案 A【参考译文】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科举生。

徐君天资聪慧,读书明白大致就不再深究,仰慕古代侠义之士,乐善好施,持重守信。

乡里之间有纠纷,一定登门追问是非曲直,徐君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

徐君的哥哥性情刚烈,徐君侍奉他更加谨慎。

徐君的弟弟读书,徐君不因为贫穷(就不管弟弟),竭力帮助弟弟。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一)——而、何、乎、乃、其、且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其”字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对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都是代词,它的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而: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而:连词,表顺承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表转折连词,却7.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知明而行无过矣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 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副词,/连词,尚且;【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答案C. 表条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

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

D、取独;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

A.他的,代词。

C.他,代罗提督。

D.将,将近,副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农人告余以春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附答案、翻译)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附答案、翻译)

⼗五个⽂⾔虚词趣味练习(附答案、翻译)⼀、判断“⽽”在⽂段中的意义。

兵者, 危道也。

须戮⼒同⼼,切勿如蟹六跪⽽①⼆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诸君⽽②有意,瞻予马⾸可也。

”冯⽒虽⼩,然青,取之于蓝⽽③青于蓝,更胜其⽗。

婉贞博学⽽④⽇参省乎⼰,⾮只效书⽣终⽇⽽⑤思也。

三思⽽⑥后⾏,故有抗敌之⼤捷。

⾮⽽⑦所谓⼩⼥⼦也,乃⼱帼英杰⽽⑧。

⼆、判断“何”在⽂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①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②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者,何③也?其所据何④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⑤其⼤也!然何⑥⼈能忘情耶?何⑦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⑧如? 三、判断“乃”在⽂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 毕现《⽰⼉》,乃①读之。

⾄“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②翁”⼀句,⼤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也!然亦有⼈不齿,乃④⽈:“此徒沽名⽿。

”众⼈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谢。

四、判断“其”在⽂段中的意义。

⼈⾔,蔺相如徒以其①⼝⾆之功垂于⽵帛,以吾观之,则⾮徒⼝⾆⽿。

相如观秦王⽆意偿赵城,则却⽴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哉?若与庸⼈议之,其④必⽈:“吾其⑤与之。

”焉敢如此? 归国, 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⑥时,何⼈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先国家之急⽽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 其⑦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⑧勿以他⼈之⾔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 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⑨⼀⼆。

其⑩是耶,其⾮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垠,亦⽆恨矣,吾亦⽆有“悔其?輥?輱?訛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

五、判断“且”在⽂段中的意义。

“存者且①偷⽣, 死者长已矣”,此岂⽯壕⼀地,唐王朝尽然⽿。

若此,帝尚每⽇声歌,且②委政⾮⼈。

则李唐且③亡,必矣。

于斯世,河⽔清且④涟矣,尚可,朝中⼈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辞”之豪⽓,⽆⽤武之地,亦有何⽤? 六、判断“若”在⽂段中的意义。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二:常见虚词译到位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二:常见虚词译到位

教你答题 虚词的译法较为复杂,通常有以下情况: ①必须译出的 a.有实词义项的则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 “之”“其”等。 b .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 “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如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 末助词等。 总之,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 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特殊 句式
省略句:友 点拨 谦舍
译到位
人舆送(于) ①“舆 ”,动词, “抬” ,不要错误地译为 “用车子拉”;“厅事 ” 译为“ 厅堂” ②“者 ”表句中停顿,不 译;“ 所”这里应解释为 名词“ 地方”;“以” , 连词,表目的“来”
语气
教你审题 翻译句子的重要虚词不难辨出: ①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 18 个虚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 点。只要句中出现,就要格外留心。 ②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
“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解析 (1)向,刚才,先前。无乃„„乎,固定结构, 表推测。(2)判断句。几何,多少。骤,突然。(3)盍, 何不。诸,之乎。
(四) 江天一传 汪 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年 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 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已而清师攻绩溪, 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 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 母于天表,出门大呼: “我江天一也。 ”遂被执。有 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 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 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 “焉有与人共 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 ”至江宁,总 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 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 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 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试题(二)·何(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试题(二)·何(含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二)·何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文言虚词练习(二)答案1、疑问代词(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

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用作定语。

(完整版)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答案及译文)

(完整版)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答案及译文)

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纪闻》(1)下列选项中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③木欣欣以.向荣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A.①②③④全都相同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③④全都不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所奏,乃.常事耳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太祖尝弹雀于.后园C.①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②……则或咎其.欲出者……D.①自当有史官书之.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胡旦,文辞敏丽,见推一时。

晚年病目,闭门闲居。

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

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此又难为辞,相与见旦。

旦曰:“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

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地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书此又难为.辞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①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①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D.①其.人少贱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02 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02 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

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

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

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

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

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

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

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

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录》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参考译文】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

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

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

中高考文言虚词专题——其

中高考文言虚词专题——其

四、总结方法 1.查位置 2.看关系 3.通意义
背记口诀:“其”代他(它)那和自己,反问推测或祈使。
谢谢观看
文言虚词——其
③表示祈使,可译为“可要”“当” 例句: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分析:“许”指“答应”,“其”用在“许”之前,用来加强语气。
文言虚词——其
(三)连词 ①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送东阳马生序》) 分析:句首的“其”与句末的“者”配合使用,译为“如果……”
代词,它,指岳阳楼 代词,它,指滁州城 代词,指宾客 代词,指齐军的 代词,他们的 代词,那
三、课堂考练
1. 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真不知马也
B.卜者知其指意
其真无马邪
C.择其善者而从之
必先苦其心志
D.仁在其中矣
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其”前者为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们的”;后 者为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文言虚词——其
②表示选择,可译为“或者,还是” 例句: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分析:句首的“其”与句末的“邪”配合使用,译为“是……还 是……呢?”
二、课堂同步练习
1.人不堪其忧 2.乐亦在其中矣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恐前后受其敌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其一犬坐于前
文言虚词——其
(二)副词: ①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例句: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分析:句首的“其”与句末的“乎”配合使用,译为“大概…… 吧!”
文言虚词——其
②表示反诘,可译为“岂,难道” 例句:其真无马邪(《马说》) 分析:句首的“其”与句末的“邪”配合使用,译为“真的…… 吗?”,加强诘问语气

文言文阅读考点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点聚焦】高考对

文言文阅读考点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点聚焦】高考对

文言文阅读考点2。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点聚焦】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从每年《考试说明》的要求来看,近年来要求越来越降低。

就数量来说,就由1997年的42个,降至2003年的18个。

与文言实词相比,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般难度不大,立足于“常见”,着眼于辨析和判断“在文中”的用法。

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对虚词的考查在题型上一般比较稳定,其命题特点主要是:1.采用分组的方式,4组共考查虚词数为4个,题量较充足。

2.每组二句,着重考查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题目的要求往往是: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

3.在考查虚词的同时,并不回避虚词的实词义项。

4.所考查虚词并不局限于《考试说明》中所列的那几十个虚词这一范围。

【高考示例】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以下是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供您参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毕:全B. 列坐其次其次:其余的座位C.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D. 当其欣于所遇当:对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悟言一室之内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所以游目骋怀 / 所以兴怀C. 或取诸怀抱 / 取诸此以同符前者乎D. 亦足以畅叙幽情 / 亦将有感于斯文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绘了暮春三月兰亭的优美风光和盛况,“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等景物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B. 本文写到“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等情形体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C. 本文先写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写作者由乐生悲的感慨和议论,点明全文的主旨。

D.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山水游记散文,把记事、写景和议论融为一体。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4)其他用法
(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好像、像”。它与“如” 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 例释:①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 今》)
②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 知与不知也《新序》。 (4)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不正确的
一项是
A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答案:D】
B①豫州今欲何至?
什么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①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哪里
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为什么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 在; 后一个“乎”: 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 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 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 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 在)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乎: 比。)
(三)可作词尾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例释: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 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 在)
文言常用虚词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文言虚词》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文言虚词》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文言虚词》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文言虚词检测题组(每题3分,共75分)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的“则”相同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不足为.外人道也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4.下列句中加点的“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B.示赵弱且.怯也。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D. 且.适南冥也5.下列句中加点字“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犹且从师而问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且焉.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 知不可乎.骤得wzx8om)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关山度若.飞”相同的一项是()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 天若.有情天亦老C. 若.入前为寿D. 天涯若.比邻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是谁之.过与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高考语文-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专题练习(五)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专题练习(五)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五)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1.(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 .⎩⎪⎨⎪⎧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专项练]代入验证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语境分析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虚词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虚词)1.(2021·全国甲卷)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2.(2021·湖南5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余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

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3.(2020·全国I卷)(苏)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4.(2020·全国Ⅱ卷)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5.(2020·全国Ⅲ卷)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桓)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

谨具封还内,请停。

”事遂不行。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6.(2019·全国Ⅲ卷)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7.(2019·浙江卷)(宗)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周考向02文言虚词(含解析)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周考向02文言虚词(含解析)

考向02文言虚词【重要指数】☆☆☆☆☆【考点点睛】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核,江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核,考核的内容在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之内,最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大多采用比较判断式的选择题即“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组是”作为题干,4个选项涉及4个虚词,每项列2个句子(一般是试题选文中一句,课文中一句),要求比较其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并作出准确判断。

另外也常采用比较匹配类的选择题,其一是从4—6句中选择同一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两项;其二是选择与题干所给例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

答题的基础是熟记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答题时迁移运用。

【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古典诗文03-23 1227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文言虚词练习(七)答案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3“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9—11“你、你的”;12—13至于;14—15“才”;16—19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23表近指,“这样、如此”;24“与、和”;25表选择;26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27海神的名字。

二、C(①如,像②如,像③假如④假如⑤你⑥像,如⑦及,比得上⑧你)三、1、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2、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3、动词,可译为像,如,及4、代词,可译为你5、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6、表意思他,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文言虚词练习(八)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某所,而母立于兹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则以兵围所寓舍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

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文言虚词练习(八)答案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3名词,场所、位置;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7—8“所”字结构做定语;9—11“为……所”表被动;12—13“所以”,表原因;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左右;18“座、套”。

二、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三、1、可译为……的原因2、表示被动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文言虚词练习(九)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

10、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君既为府吏。

12、十七为君妇。

13、自名为鸳鸯。

14、冥有鱼,其名为鲲。

15、始尔未为久。

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7、非为织作迟。

18、为秦宫人。

19、为仲卿母所遣。

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25、公为我献之。

26、阿母为汝求。

27、慎勿为妇死。

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29、如姬为公子泣。

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不足为外人道也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E.为赋新词强说愁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三、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2为至理,当3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

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利也。

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9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文言虚词练习(九)答案一、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名词,作为、政绩;2动词,做、干;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5动词,制作;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7动词,治理;8—10动词,当作、作为;11—12动词,身为、成为;13—14动词,叫做;15动词,算作;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7动词,是;18动词,成为;19—20介词,表被动;21助词,表诘问;22语气助词,呢;23—24动词,帮助;25—26介词,替、给;27介词,为了;28—29介词,向、对;30—31连词,因为。

二、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三、1、介词,可译为因为2、动词,可译为是3、介词,可译为对、向4、介词,可译为被5、动词,可译为作为6、动词,可译为做7、介词,可译为为了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9、介词,可译为替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文言虚词练习(十)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⑪于是余有叹焉。

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⑬万钟于我何加焉。

⑭君何患焉。

⑮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⑯盘盘焉,囷囷焉。

⑰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⑱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⑲晋国,天下莫能强焉。

⑳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⑴非曰能之,愿学焉。

⑵而人之所罕至焉。

⑶吴人焉敢攻吾邑。

⑷且焉置土石。

⑸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⑹永之人争奔走焉。

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

⑻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二、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三、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11—12代词,相当于“之”;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7—18连词,相当于“乃”“则”“就”二、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E语气助词 G词尾,……的样子)三、1、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2、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3、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4、句末语气助词,不译5、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6、句末语助,可译为呢7、代词,可译为他们文言虚词练习(十一)一、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死生,昼夜事也。

4.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6.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8.古之人不余欺也。

9.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10.公子畏死邪?何泣也?1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1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3.公子畏死邪?何泣也?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5.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

16.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18.是说也,人常疑之。

1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2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2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2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5.岂独伶人也哉!2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7.《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廉者,赵之良将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三、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

“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

”“汝之言,金玉4也。

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文言虚词练习(十一)答案一、一、解释句中“也”字的意义和用法1-3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4-5.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6-9.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10-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14-1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16-17.表示感叹语气的。

18-21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

22.【……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23-25【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26.【也欤】表疑问,相当“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7.【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

相当于“啊”、“呀”。

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 B助词,表判定语气 C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三、1、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2、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3、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5、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文言虚词练习(十二)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宫之奇以其族行 8、农民以鬻子者9、无以,则王乎!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9、余船以次进 2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