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之乱引爆基金潜规则:巨额拆借冲规模
理财暴雷,教你识别银行理财风险
理财暴雷,教你识别银行理财风险01招行10亿理财产品违约闹的沸沸扬扬。
融360小编仔细看了下新闻,大概的意思是:一位私行客户,在13年拿2000万认购了一款其所在私行代销的,由知名私募任管理人的基金。
然后由于这只基金投资的底层资产问题,现在不仅利息拿不到,本金也取不出来了。
于是这名客户不干了。
据这哥们说,银行客户经理当初承诺保本保息,预期年化收益为11%-13%。
不过谁都拿不出证据,就当双方放嘴炮了。
如果把这件事上升到“资管新规之后打破刚兑”的政治高度,那没得说,这哥们只能把牙打碎了咽肚子里。
不过,大家先稳住,因为这件事并不是一件普通的银行理财。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第一,这次违约都基金是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门槛是1000万。
只能说,贫穷拯救了我们。
第二,基金产品的底层资产是私募股权投资,并不是普通的固定收益和银行理财。
就冲“私募股权投资”这六个字,拍屁股也能知道属于高风险投资,更没保本保息这一说了。
第三,其实这个产品16年9月就到期了,但是这只基金的存续期为“3+1”,由于部分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所以延期了一年。
3+1结构的意思是3年的投资期和一年的退出期,一年内无法完成清算的基金管理人作为清算人可以决定延长清算期。
也就是说,基金的退出期是到2017年9月,如果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协商一致延长清算期,那就不算“违约”。
总之,招行代销的这款产品和99%的人没啥关系。
但作为投资人,在选择理财产品一定要考察投资的底层资产究竟是什么。
如果没辨别底层资产好坏的能力,那就别瞎凑热闹了。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02大多数买银行理财的人,还是为了图安稳。
融360小编教大家两招识别银行理财风险的方法。
一、产品是不是银行出品。
银行也是公司,除了自营产品还有帮别人卖产品,上面说的私募股权基金就是银行代销的。
代销的产品最明显的特征是,产品合同上面敲的不是银行的章,而是基金、信托、保险公司这类第三方机构。
《规范杠杆收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基于“宝万之争”视角的杠杆收购研究》
《规范杠杆收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基于“宝万之争”视角的杠杆收购研究》报告发布会,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做主题演讲全文;附底纹蓝色字体及图片节选自孙海波《揭秘宝能神秘杠杆资金来源:钻混业监管的漏洞?》吴晓灵演讲全文: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中国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
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形势非常像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形势,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发生了滞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推高了负债的成本,当时也出现了资产荒,公司的估值也偏低。
面对这些经济金融的情况,监管当局和政府推出了很多的政策,经济金融政策对于当时的并购市场发展非常有利的。
我们中国现在在经济的新常态下也面临着和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有类似的一些情况,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理财的成本具有刚性,因而也推高了负债端的成本,也面临着资产荒。
我们的许多公司的估值处于历史的底部。
目前我们国家的各项监管政策也在鼓励企业进行收购兼并。
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对内、对外的收购兼并应该说发展的还是很快的。
我们的企业到国际上去实行并购,要了解标的企业所在国的各项法律制度,要面对政府安全审查,还要面对国际竞争者金融组织能力的竞争。
许多时候我们的企业看到了机会,但是这个机会能否得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购者资金的组织能力。
国内并购要面对不成熟的市场、不成熟的企业、不成熟的投资人,也同样要面对如何筹资资金的压力。
“万宝万之争”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因为它反映了收购兼并市场的痛点。
有三个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公司治理之争、收购行为之争、资金组织方式之争。
壹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问题,公司治理之争。
门口的野蛮人,他的存在是企业的梦魇还是企业潜力的挖掘者,什么样的公司治理能够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什么样的市场规则不让资本过于任性。
应该说“宝万之争”当中,敌意收购的色彩还是比较浓的,敌意收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门口的野蛮人,他们往往是针对价值低估有潜力的目标公司。
公募基金行业反面剖析案例
公募基金行业反面剖析案例
公募基金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然而,这个行业也并非没有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公募基金行业的反面剖析案例,它们揭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 老鼠仓事件:一些基金经理利用其掌握的未公开信息,私下为自己或亲友进行股票交易,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2. 基金经理频繁跳槽:一些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行业中频繁跳槽,导致基金业绩不稳定,投资者利益受损。
这种频繁的变动不仅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作,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 过度投机:一些基金经理为了追求高回报,过度投机高风险资产,导致基金净值波动大,甚至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4. 利益输送: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管理费收入,进行利益输送,将基金的资金投向与自己有关的企业或个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行业的公平竞争。
5. 不透明运作:一些公募基金的运作不透明,投资决策过程不公开,导致投资者无法了解基金的投资情况和管理情况。
这种不透明的运作方式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这些反面剖析案例表明,公募基金行业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运作,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提高警惕,了解自己的投资风险和权益,避免遭受损失。
老鼠仓
“老鼠仓”风暴频刮半数绩优基金陷负面困扰随着宝盈基金遭深圳证监局突袭检查的消息传出,业绩优秀的基金公司中,又一家卷入负面传闻。
领跑股基排行榜的中邮基金、前两年业绩傲人的上投摩根基金和华宝兴业基金,先前悉数被“老鼠仓”乌云笼罩。
今年成绩不俗的财通基金也因子公司业务风波困扰不已。
至此,业绩好且无负面的公司已所剩无几。
“老鼠仓”事件持续发酵,公募基金行业依旧风声鹤唳。
近日,宝盈基金遭深圳证监局突袭检查的消息传出,其投资总监高峰恰巧离职更加引人联想。
宝盈基金事后对外解释称证监局到公司仅是例行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老牌公司,宝盈基金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近两年终于大有起色。
晨星数据显示,在今年市场整体下跌的背景下,截至5月23日,宝盈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平均单位净值逆市上涨了2.52%,位列所有基金公司之首。
目前其资产规模已近300亿元。
然而不论传言属实与否,此时被曝出遭突击检查,无疑会给正在提速发展的宝盈基金的市场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宝盈基金绝非个例,事实上,今年出事的基金公司中有不少都贴有“绩优”标签。
马年伊始,去年股基冠军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原基金经理厉建超就被曝出因涉嫌违规交易遭调查,其是公募史上首位涉案的冠军基金经理。
即便今年以来中邮基金旗下股基表现依旧亮眼,但却难以摆脱“老鼠仓”事件的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前两年靠业绩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上投摩根和华宝兴业两家公司,今年也身陷丑闻中。
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欧宝林因涉嫌“老鼠仓”事件被查,涉及交易金额达1.06亿元,账面获利260余万元。
华宝兴业原基金经理牟旭东也在此轮稽查风暴中沦陷。
“老鼠仓”黑幕笼罩,业绩不同程度下滑,上述两家公司今年看似有些失意。
如此一来,业绩稳定且未遭负面消息包围的基金公司仅剩下兴业全球基金(微博)、华商基金、浦银安盛、新华等几家了。
这几家公司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整体收益均位列行业前十。
“今年肯定是多事之秋,"老鼠仓"大稽查也没完,最终能有多少公司能独善其身还不好说”,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坦言。
P2P平台接连爆雷
P2P平台接连爆雷
@彭博Bloomberg:根据上海研究机构盈灿集团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累计停业及问题P2P平台达到4334家,几乎是三年前的三倍。
P2P贷款等在线金融业务曾大幅增长(穆迪估计大约占到影子融资的9%)但政府后来采取了限制利率和关闭非法运营商等措施,予以重手打击。
@混沌与概率1997:P2P爆雷,一是因为很多P2P募集资金用来坐庄个股,目前股市下跌,就爆仓。
二是我说的新房开盘动辄冻结几十、几百亿元资金,引发P2P平台资金赎回,挤兑。
@深蓝财经:6月网贷行业开始了又一轮的风险释放,从端午节到现在,一些“高返利”平台接连爆雷,有的平台则深陷逾期。
据不完全统计,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66家,其中问题平台52家(提现困难49家、跑路3家),停业平台14家。
@八大山债人:跑路前必备工作:借条卖给自家关联的催收公司,而不是催收完成后分成。
论诈骗,你不行。
@凤凰网财经:??【网?J“坏孩子”出事,为什么头部平台也慌了?】6月份网贷行业巨雷接二连三在行业里面
炸开,在投资者中掀起惊天巨浪,但感到恐慌的不仅仅是投资者。
P2P根基正在动摇,怀疑和不信任氛围蔓延。
在这种心态之下,头部平台也不会得到信任,而一旦这个行业的信任被消耗掉,行业想重建形象几乎不可能。
@电商头条:继善林金融、唐小僧和联璧金融之后,网贷行业开始风险释放。
这一轮爆雷潮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曾以上线半年交易额就突破4亿元的战绩闻名的花果金融,以及有着上市公司“亲爹”的钱满仓等平台都未能幸免!
@内蒙古包文臻:唐小僧750亿元,意隆财富350亿元,联璧金融估计超过400亿元,仅这四大平台被圈走的资金都超过2000亿元。
案例1 “宝延”风波
案例1 “宝延”风波[概要]1993年9月发生的宝延风波是深圳宝安集团经过周密策划,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实施的第一例收购事件。
这件事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通过市场调整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加快和完善证券法规体系的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介绍]对上海人,尤其对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中)的董事会成员来说,1993年中秋是最难以忘记的。
如果说证券市场上有时也有一些投机大户囤积一部分证券,希望制造出一种人为的股市上涨,然后抛出以获厚利的话,这一次延中股价的上涨却是另一回事,它与投机性获利截然不同。
一、“宝延”风波的经过1993年9月30日上午11点15分,延中股价升至每股12.91元,上海证券交易所突然宣布延中股票暂时停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宝安集团的上海分公司作出公告:“本公司于本日已拥有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5%以上的股份。
现根据国务院《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第47条的规定,特此公告。
”其实事情早有蹊跷,自9月14日以来,延中股权独树一帜一直上涨11天,只是公司收购兼并在中国还史无前例,大多数公司(包括延中公司)领导人对此未加在意,以为这又是一般性的股市操纵。
也有一些谣言:“一个南方客欲北上收购一家公司”,但对延中公司来说当时可能认为这未免有点杞人忧天,因而不屑一顾。
待到9月30日,“宝延”风波已成为各大经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大众媒介最热门的中心话题。
面对宝安公司的收购,延中公司也没有坐以待毙,延中公司考虑了许多备选方案,其中一个称作“声东击西”即打算从各方面调集资金,对市场上规模比延中更小的股份进行围攻。
购进其它股,既可以分散宝安的注意力,而且集中在延中身上的市场焦点也可能转移。
即使延中全面失守,对被攻击的股票来说,延中也处于有利地位。
如果股价仍低,延中就可以进行实质性控股;如果价位迅速提高,延中亦可抛出该股。
宝延风波
THANK
YOU
——宝安最怕延中起诉
延中实业为了不让宝安进入,也是请了香港专业 的反收购专家,出谋划策,想出了各种方案。他们 甚至提出了包括“毒丸计划”在内的很多方案,但 是,认为的损害延中的资产价值,也是延中实业不 忍之处。在经过种种计划的预谋之后,最后延中仅 仅要定宝安的违规购买股票的问题不妨,主要策略 是先投诉再起诉。另外,延中同时也查了账户情况, 发现一些账户在宝安举牌前后,先知先觉,低吸高 抛,很是有“老鼠仓”的嫌疑。 大约一个星期后,宝安集团的领导拜访了延中的 总经理和董事长,双方高层首次碰面。宝安再三声 明:我们是想成为延中第一大股东,通过控股来参 与延中的管理甚至决策。但是这次协商没什么结果, 延中表达了诉诸法律的决心,并向法院递交了起诉 状。起诉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宝安违反信息 披露买延中股票,二是宝安的关联企业在举牌期间 违法出售延中股票。
2. 易于被敌意并购的目标公司类型 随着敌意并购在我国发展得越来越完善,敌意并 购事件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针对已选取的样本公 司概况以及其综合得分情况,可预测出可能被敌意 并购的公司类型,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可能被敌意 并购的目标公司主要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股份的自由流通性
流通股股权的分散性
——“宝安是下山摘桃子”
1993年9月,上海的股市不是很活跃,而为由延中的股票一直 在上涨。对于一般人来说,股票上涨是好事啊,股民也高兴,可 是谁料到,股价不断上涨是因为深圳宝安偷偷在二级市场收集筹 码。只有当延中的股票被上交所突然停牌,延中才知道深圳宝安 已经持有了延中5%以上的股票,才知道他们是要并购延中! 当时延中的老总的第一感觉就是宝安是在“下山摘桃子”— —明摆着抢别人的劳动成果。那个时候,谁都没有“敌意收购” 这样的概念,后来延中的领导人赶快找了证券方面的法律法规进 行学习,才知道还有个持股超过5%的举牌制度。而让人气愤的是, 就算宝安持股超过了5%没有及时公告,以后每增持2%也必须公告 一次,而宝安一下又增持16%才公告。这样成为延中的第一大股东 明显违规。 此时,延中一方面向交易所、证监会反映宝安违规,一方面 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说明宝安收购延中过程中在信息披露方面 存在着重大违规行为。深圳宝安总经理陈政立也赶到上海开发布 会,对外宣布宝安收购延中是善意的,目的是要做延中的第一大 股东,进入董事会,参与延中的经营管理。
p2p崩塌背后竟是温州帮的天仙局
p2p崩塌背后竟是温州帮的天仙局四连阴失守2800点,今天A股大盘的下跌,跟人民币再次急速贬值有关。
距离上次央行“维稳”还不到两周时间,人民币兑美元就又跌破了一年新低,最新的报价是6.75……不得不说,美元太强了,加息和减税双重利好,逼着世界各地的热钱都往美国跑;但人民币不断走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中国的放水预期。
央行和财政部打架,暴露了地方债的巨大隐患,似乎只能依靠印钱放水来解决。
钱印多了,对内通胀对外贬值,理论上是必然结果。
过去十多年,某些地方为了搞政绩,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借了很多钱,用于投资基建和产业园等,但基本上是只借不还。
在去杠杆精神指引下,银行不仅不再续借,还要求地方政府马上还钱,众所周知的原因,肯定还不上啊(可百度搜索:常德赖账)。
若央行死扛着不放水,很可能导致天量地方债形成坏账,并拖累部分金融机构破产。
央行这次跟财政部互掐,意在提前撇清责任!前几年制定银行破产法,以及存款保险制度,说明他们早就预见到了今天的结局。
理论上除了四大行,其他银行都不安全,尤其是那些未上市的城商行和农商行。
不过,刀锋认为,央行大概率还是要放水的,毕竟,银行破产这种事情一旦出现,就相当于爆发金融危机了,在“稳定高于一切”的中国,谁敢承担这种责任呢?防风险可是今年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
当年朱相虽然很有魄力,也只敢让国企破产工人下岗,至于银行的巨额坏账,最后是动用了外汇储备解决的。
而朱相动用外汇储备注资四大行,本质上也是一种放水!美联储昨晚重申“渐进加息”,中国央行却“被迫”继续放水,宏观政策与国际大环境背道而驰,人民币今天的贬值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汇率贬值的危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方面会诱发资金外流侵蚀外储,另一方面会打压资产价格。
股市作为资产价格的一部分,顺势调整倒也符合逻辑,但今天的市场表现并不恐慌,跌停股不多涨停股不少。
毕竟,若央行再次开启放水模式,对股市是更直接的利好。
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最终确定下半年的政策基调。
原油宝事件评述归纳
原油宝事件评述归纳原油宝穿仓事件: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短期经济冲击等综合因素影响,国际商品市场波动剧烈。
美国时间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由此触发“原油宝”事件。
4月22日,在美油“负油价”出现的第二天,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持有多单未平仓的“原油宝”投资者需要以一37.63美元/桶的结算价来执行。
这意味着,原油宝的投资者不但亏完了本金,还将倒贴银行一倍多的资金。
中行原油宝存在的问题:1)移仓问题。
按照中行原油宝合约规则,4月20日22:00启动移仓,但中行未成功移仓,导致客户巨亏。
2)保证金制度以及基金法规成摆设。
原油宝交易界面明确写明是"保证金充足率低于20%时,系统将按照单笔亏损比率从大到小顺序的原则对未平仓合约产品进行逐笔强制平仓。
”但是事实是中行并没有强行平仓,此做法也是不符合双方的约定。
3)原油宝的结算规则不清晰。
如果按照4月21日凌晨5点北美原油的结算价来计算,那么在当晚22:00冻结客户账户的意义何在。
如果在20日22:00结算,巨亏事件又是如何发酵的。
4)类原油期货,风险等级产品认定问题。
中行原油宝产品风险评级为3R,属于中等风险。
虽然不带杠杆,但是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沙特与俄罗斯低价竞争,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巨大,已经超越银行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要求,然而银行却将其与理财产品混在一起销售,是否涉及向不符合风险等级要求的客户开放买卖金融产品。
5)风控以及风险提示问题。
当晚遇到如此罕见的波动,在原油价格逼近0、甚至是负价格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是哪个环节失控,眼睁睁的看着价格跌至负值以下,最后以-37.63美元的史上最低价附近结算。
6)擅自删除交易记录。
22日公告后,中国银行App原油宝操作界面内容被全部清空长达10小时,包括各类合约的行情、客户持仓情况、交易记录等均小时不见,还要重新签约保证金账户。
中行原油宝事件
跌破平仓线,保证金会血本无归,大多数人对期货的了解仅限于此。
但最近,历史罕见“负油价”造成的穿仓事件,正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发酵。
中国银行原油宝客户抄底失败倒欠银行钱的事在这几日引起了轩然大波。
简单来说,就是有一批投资中行原油宝的做多客户,以为最近遇上了低价“抄底”良机。
而后,在4月20日晚,美国原油05合约出现历史上最低结算价,并且是负值结算。
这部分投资者不仅本金亏完,还面临倒欠银行数倍本金的情况。
与期货相关的,不乏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有许多惊涛骇浪和大起大落的悲剧,但更多籍籍无名的人连大起的门槛都没摸到,就跌落深渊不得翻身了。
中行原油宝穿仓,投资者倒欠银行。
疑问被不断抛出,当保证金跌至20%时,中行原油宝为何不强平?为何中行没有提前告知客户风险?巨大争议之下,当中的损失差距该由谁来承担?为什么会出现“负油价”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西得州轻质原油期货5月结算价收于每桶-37.63美元,这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WTI原油期货合约上市以来第一个负值结算价。
这也是原油市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波动——卖方必须向买方支付购买原油期货费用。
油市恐慌蔓延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了经济活动,供给过剩造成原油需求大幅下滑,原油价格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全球原油及成品油储存空间日益稀少,导致即将到期交付的原油现货成为了交易商之间的“烫手山芋”。
2020年4月2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55.90美元,收于每桶-37.63美元,跌幅为305.97%。
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51美元,收于每桶25.57美元,跌幅为8.94%。
在弄清“负值油价”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本身产生的原因。
期货对应着现货的价格趋势,简单来说,期货是一份契约合同,代表对未来市场的价格预期。
不同月份的合约之间存在不同差价,因此有风险管理需求的现货商们通常利用期货交易来规避价格变动的风险,也可用来从事投机活动。
严惩PE腐败刻不容缓
本 和 难 度 。 果 没有 退 市机制 , 如 仅
凭 罚 款 的话 ,与 融 到 的 巨额 资金
来看 。 为人 所 诟 病 的P 腐败 , 最 E 当数 保 荐人 的 以权 谋 私 , 券 商 “ 荐 + 及 保 直投 ” 式 下 隐 模
即逃 往 海 外 , 而谢 的妻 子 , 华泰 证 券 前 执 行 董 事安 雪 梅 . 于近 日失 踪 , 也 宁波 证 监 局 登 报“ 寻人 ” 而谢 与 安 , 为证 监 会 公 布 的 首 。 均
机 构和 保 荐人 尽 职 尽 责 。 时 , 同 参
与P E腐 败 的 利 益 链 上 的 其 它 环
工 作等 措施 外 , 监 会 派 出机 构 也纷 纷 对麾 证
下券 商 , 达 了从 严监 管 的精 神 。 传
相比 , 罚金 不过 九 牛一 毛 , 足 为惧 。 不 只有公
含 的利 益纠 葛 。 对 于屡 禁不 止 的 P 腐 败 ,监 管层 的 出 E
手似 乎也愈 来愈 重 了。 了 日前 中 国证监 会 除
入差 距不 断被 拉 大 。 国企要 消除 在 民众 心 目 中的 不好 形 象 ,就 必 须控 制 员 工成 本 支 出 ,
同 时更 多地 回馈 社会 , 多地 惠及 民众 。 更
索尼 、 下 、 松 东芝 、 瓷 、 洋、 普 、 菱 、 京 三 夏 三 本
田、 田 、 丰 日产 …… 一 长 串的 名 字 , 些都 是 这
现P 腐 败 ,严重 的 可考 虑 让其 直 E
接 退 市 , 不仅 仅是 罚款 了之 。 而 只
有 让其 直接 退 市 ,以 儆 效 尤 ”其 “ ,
“宝盈事件”引发基金业忧思
是 高 管 们பைடு நூலகம்跳槽 畴没 有 人 舍 理舍 逭 一 门 而 寅 盈 基 金 此 次分 红 “ 胄 立 ” 撬 宣
资 料 颞 示 ,中 圜 中越 旗 下 的 中 越 槛 。
同 颊基 金 最 後 一 位 ,而寅 盈 泛 沿 海 也 信 作 寅 盈 基 金 的 第 一 大股 束 ,持
以 3 .3% 的收 益 率 } 同颊 倒 敦 畿 有蜜 盈基 金 4 % 的股榷 。而掾 相 鞠檄 的事 件 ,掾悉 舆 其 仍 在 使 用老 版 本 交 54 名 9
隙 履行基 金经 理喊 置 。
四 大焦 黠 同题 :分红 出 差锚 、外 界 俜 部 存 在 } 金 缓 理 人 具代 履 行 基 金 金 经 理 静 可 榷 的现 象 ,但是 可 以肯 定 基
但 20 0 9年 , 基 金行 某排 名 中 , 在 贲 基 金 经 理 在 投 委 舍 言 面授 榷 前 , 宣 基 金 高 管 佣 在 雕皲 畴投 有 缄 默 期 , 已
熟 黠 透 祝
‘ ‘
寅盈事件 ”引鼗基金棠夏思
口 本 赧言 者 强 唉梅 己
封 於 一 叟 基 金 柬 ,没 有 什 麽 月份 收 益 19 .4% , 2 7只 同颊 型 模 , 在 5 但他 佣的 利益 被舞情 地忽 略 了 。 9 童 0 9年 曾多次收 到茬 比 某绩 在 同行 中 塾底 更 失 信 於 投 资 者 基 金 中 排 名 第 1 8位 : 盈 策 略 收 益 包 括蜜盈 基金 在 2 0 了 , 伺 沉 ,又被 揭 蛩 出内 部 管 理 混 更 04 .9% , 名 第 2 4位 : 盈 泛 沿 盛 舍 的盛 管 提 示 函 , 及 深圳 卺 盛 局 排 5 蜜 以 持 有人 。 .1 名 5 但 罱 屡 次 被 盛 管 横槽 警 告等 等 。中 圜 海 2月 份 收 益 04 % , } 第 2 6 的通 赧 , 都 没 有 通 遇 信 息披 露告 知 l, 中 旗 下 的逭 妄 童 盈基 金 近 日 引餮 了 位 。
隐瞒真相诱使客户签订保险合同案例
隐瞒真相诱使客户签订保险合同案例由于我当时的社会经验不足,在银行受到新华业务人员的误导,哄骗,买入红双喜盈宝顺两全保险(分红型),买时业务人员表示:此类理财产品,收益高于银行利息。
一年利息分红有一千多,并保证五年后一定能如期取出本金加利息。
如果五年之后不取出,本金会翻倍。
当时我认为银行肯定不会欺骗我,就毫不犹豫地犹豫地通过柜员机转账购买了该理财产品。
事后,新华保险业务员还用我交费的单据故意遮盖合同背面“关于保险现金价值”的内容,导致我不知道有“现金价值比”的存在,且一再叮嘱我十天后的回访电话要说好。
我当时认为买都买了,说好也应该啊。
(冒想到,我的“好”现在却成为我当时没有受到哄骗的主要证据。
)期间,我没有收到该公司的任何分红对账单,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与我联系过,所交的款项都是通过银行直接转账。
今年,当我再一次收到银行账户短信提示,我的账户被转走一万元钱之后,才想起我当时购买的理财产品。
经95567电话查询,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一年分红好像只有两百多,第二年三百多。
再详看当时的合同文件,才知道有“现金价值比”,有“死亡和全残”的赔额一说。
于是,我到赫山区新华保险公司去投诉,要求退保,接待工作人员却态度恶劣。
为了维护我的合法权益,我投诉到新华保险省总公司,又投诉到“保监会”,但结果都是打回分公司处理,分公司的处理结果依然是不承认我当时受了哄骗,退保要打折。
我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但又四方投诉无果。
作为一个明显受到欺骗的消费者,我怎么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哩?我想用法律手段,但据说人家有回访记录的证据,有我亲笔签名的证据,而我拿不出任何证据。
请问如果当时我知道要留证据,我还会上当受骗吗?试想谁会在自己22岁的时候买个“死亡加全残”且分红明显低于银行利息的保险哩?年纪轻轻离死亡很遥远,如果真的“全残”了这一点点钱又有什么用?在我的联系地址一直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新华保险公司也从没给我寄过对帐单,也从没主动联系过我,款项也是直接从银行给我划走,是不是存在无视和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凭什么我要求退保就必须打折?新华保险公司这是霸王条款。
看好你的钱!理财公司倒闭潮
419
上线
跑路
217
228
189
109
150
81
55
47
1~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0 家 / 天
11月已有61家跑路爆雷,1天曝光10家问题平台。
50 亿元 / 周
11月平均一周近50亿元无法兑付,超10万人血本无归。
11月那些触目惊心的事件
11月1日
11月6日
11月11日
11月17日
11月20日
中国基金协会公布12 家私募基金公司失联, 大量投资者陷兑付危 机。
华中最大民营理财 机构财富基石陷入 兑付 危 机,4 3 亿 元 资产被查封,7万人 面临血本无归!
42 投资与理财 16TORY 跑路背后的P2P乱象
看好你的钱! 理财公司倒闭潮
公司倒闭,危机爆发,首要波及的无疑是广大投资者。希望如下这组数据希望能帮投资者 看好自己的钱包。
李彩凤
年关将至,理财公司现倒闭狂潮 截至10月底,共成立平台3598家,其中1078家出问
题,爆雷率高达1/3,牵涉资金达150多亿!
2520 家 1078 家
P2P难逃年底跑路魔咒
900
95%平台不合规,三五年不死即跑
9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风险实验室认为,当前正常运营 的平台,95%不符合国家最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要求。
30 家
目前,仅仅有近30家P2P平台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 议。
3家/天
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天倒闭的平台达到3 家之多。
11月23
11月26日
众银财富老板失联, 曾 登 陆 央 视 的 银 谷
涉及10 0 0人,1亿元 财 富一 分 公 司 被 贴
丁鹏谈FOF:历史规模陷阱历史收益率陷阱
丁鹏谈FOF:历史规模陷阱历史收益率陷阱作者:丁鹏来源:星潮FOF(ID:myfof999)本文摘录自《FOF组合基金》(丁鹏著)历史规模陷阱国内的投资者,特别是一些大的机构,比如银行、信托、券商等机构在做委托投资或者代销的过程中,往往都要求基金公司达到某个规模标准,才进入白名单。
但是实际的运作中会发现,越是规模大的基金公司,收益率往往不尽如人意。
简而言之,基金规模与业绩并不成正比,规模小的公司业绩未必好,但规模大的基金公司一定没有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业绩好,尤其是采用同类型策略的基金。
这就是典型的规模陷阱。
笔者并不是鼓吹投资者去购买小规模基金,因为小规模的基金往往良莠不齐,尤其是部分基金由于业绩不良,导致资产缩水规模缩小,会使整体业绩进一步下滑,将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笔者团队以公募基金的数据为基础(私募基金的规模数据很难获得,但是原理基本大同小异),研究基金的规模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如表1。
柱状图如下规模陷阱的原因:(1)策略有容量限制任何策略都是有容量限制的,特别是一些严重依赖于某些特定交易品种的策略,比如期权类的策略,目前国内的期权交易量日均只有百亿左右。
在不影响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的有效交易量大概只有5%左右(经验公式),所以这种类型的策略压根无法支持大的规模。
2015年股指期货限制之前,阿尔法类的策略可以容纳上千亿的资金规模,但是限制之后,大概单个产品只能在5000万-1亿之间。
所以对于那些规模很大的对冲基金而言,要想再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已经相当困难。
(2)管理人动力不足私募基金管理人刚刚创业的时候,那时候的动力是最强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从而可以全力以赴的研究,专心致志的写模型,属于艰苦奋斗的阶段。
当规模扩大以后,很多管理人已经不再有依靠绩效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依靠大规模带来的管理费。
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很多私募基金规模大了以后,创始合伙人之间因为利益分配问题,闹腾的不可开交的也比比皆是,失去了刚刚创业期的和谐与合作,这在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史上,实在是太多了。
基金销售欺诈案件
基金销售欺诈案件案例:基金销售欺诈案件事件发生时间: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事件细节:2009年3月,A先生通过一家私募基金公司购买了该公司旗下的一只名为“富盈增值”的基金,该基金被销售人员宣传为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
根据销售人员的介绍,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内房地产市场,预期收益率可达到20%以上。
然而,在这一推销诱惑下,A先生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该基金,并鼓励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也进行了投资。
据了解,该私募基金公司利用不合规的营销手段,通过夸大宣传、不实承诺等手法,获取了大量投资者的信任。
但事实证明,该基金公司的宣传属于虚假宣传,基金的真实风险远高于宣传所述。
在2009年末,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严重的调整期,导致该基金净值急剧下滑,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开始对该私募基金公司提起了法律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调查过程中,投资者发现该私募基金公司存在着多项违法行为。
首先,该公司违反了《私募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基金销售行为,夸大宣传、不真实承诺等行为属于不当宣传行为,误导了投资者。
其次,该公司未按照合规流程公开募集资金或出具相关风险提示书,违反了基金产品公开募集的相关规定。
此外,该公司还滥用公司资源,违规销售其他金融产品,使得投资者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2010年5月,投资者代表起诉该私募基金公司,并向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该私募基金公司存在虚假宣传、不当销售等不法行为,有明显的违规行为和不良影响,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最终,法院判决该私募基金公司支付投资者相应的损失赔偿金,并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不当销售行为,进行整改。
此外,监管机构也对该私募基金公司进行了处罚并吊销了其相关牌照。
律师点评:本案涉及的基金销售欺诈事件给予了投资者一个重要的保护教训,也对该私募基金公司的违规行为做出了严厉惩罚。
基金销售涉及大量投资者的财产安全,私募基金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宝万之争”探析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宝万之争”探析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发展尤为迅速,出现了大范围的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机构,他们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关联性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与此同时,某些金融理财业务和产品具有交叉性的特点,由于可以利用监管漏洞实现层层嵌套以获取高额回报,所以监管套利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不稳定;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也会对我国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
目前,我国金融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混业经营状态,之前分业监管的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更为关键的是,它还会带来大量的金融监管问题,增加金融资产泡沫,发生违法违规的金融市场乱象,容易引发不可预计的后果。
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也随即出台了应对政策,但是受到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缺乏穿透式监管,没有形成一个强力有效地监管力量,所以很多金融问题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症,这种局面既加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又不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还损害了我国金融业的良好形象。
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的地步了。
自2015年起,在中国A股市场上爆发的“宝万之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7年6月9日,中国恒大将其所持万科股权悉数转让给深圳地铁,终破“宝万之争”的僵局。
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宝万之争”,最终以深圳地铁正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而落下帷幕。
“宝万之争”是在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必然产生的企业兼并现象中的一个代表,由“宝万之争”暴露出来的金融监管问题,也亟待解决。
本文是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研究“宝万之争”,分析“宝万之争”的基本情况,探讨在国内的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发展尤为迅速的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学习、借鉴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金融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宝万之争中金融监管问题的反思
现代经济信息宝万之争中金融监管问题的反思李松涛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摘要:2015年底,在股票市场上,毫无名气的潮汕宝能系向中国地产巨头万科发起进攻,至万科2015年12月18日停牌开始,宝能系对万科的持股比例达到24.26%,超过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面对“董事长位置不保”的危机,王石惊呼“野蛮人来了”,经过2016年的数次交锋,到2017年,宝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以王石离职、恒大将万科股份转给深铁、深铁入主万科的结局告终,以结果论, 宝能虽然没有达成入主万科的结果,却成功壮大了企业、增值了资产,王石维持了万科的国企背景、驱逐了宝能,然而自己也不得不离职。
宝万之争是在中国企业壮大、金融证券化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产生的企业兼并现象的一个代表,宝万之争中在金融层面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对金融监管的某些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宝万之争;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7-0280-02一、双方介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集团,成立于1984年,1991年上市深交所,是第二家上市深交所的公司,常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直到2015年6月,万科前10大股东总持股数大约25%。
深圳市宝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宝能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3亿元,是以房地产业、物流业、保险业为核心的集团化企业,在2014年,其账面货币资金仅有3.23亿元,年度净利润只有2.62亿元。
2015年以后,伴随着宝能举牌并大举收购万科股份,宝能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至2017年,姚振华从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200多位一跃进入前10名。
二、宝万之争双方情况分析宝万之争作为近两年金融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在这场宝万之争中,双方均有着一系列打金融插边球的一面,也反应了金融业监管中的一系列问题。
从万科方面来说,万科呈现了股价低估、股权分散的特征(1)在2015年年报显示,万科每股收益1.64元,而股价则长期在16元以下,市盈率在10倍左右,是良好的投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股东矛盾的公司治理问题一触即发
宝盈基金漩涡
□本刊记者张冰 | 文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问题在虎年再次被关注。
春节过后,一份深圳证监局对宝盈基金现场调查的反馈意见函(下称“意见函”)下发给宝盈基金以及相关股东,宝盈基金被要求在5月10日前解决股东代持问题,并在三个月内对管理混乱以及一些违规问题进行整改。
作为基金业“老十大基金公司”的宝盈基金在经历了三轮股权变动及相应的高管调整之后,公司治理结构变得无比脆弱,继而导致公司人员变动频繁、管理混乱以及业绩落后同业。
“监管当局几乎每年都针对宝盈基金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但问题每年都存在,状态混乱。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
烫手的股权
今日的宝盈基金公司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下称外经贸信托)、联合证券、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山东省国际信托及天津信托等五家公司在2001年成立,当时宝盈基金承接了1.68亿元蓝天基金的债务。
在股权分布上,外经贸信托和联合证券分别占25%的股权,其余三家各占16.67%的股权。
宝盈成立之初,由于股东对不良资产处理、公司经营等方面意见分歧很大,经常直接干预公司经营。
“当时的股东什么都要管,并不是按照市场化来经营公司,感觉就是行政化的管理。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2004年,四川衡平信托开始收购宝盈基金股权,彼时外经贸信托也希望控股宝盈基金,最终衡平信托成功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权,联合证券、重庆国际信托、天津信托、山东国际信托退出宝盈。
新的股权结构为衡平信托公司持有49%、成都工业投资经营公司持有26%、外经贸信托占比25%。
此后一个月里,宝盈基金新班底落定—郭伟出任宝盈董事长、金旭出任总经理,金旭曾任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处长。
在这轮变更中,衡平信托实际上收购了原宝盈基金四家股东的股权,持股比例高达75%,而这一持股比例显然不符合证监会对内资基金公司单一股东持股不得超过49%的规定,于是衡平信托找到成都工业投资经营公司为其代持。
2005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及其所属的中铁二局集团共同收购衡平信托72.39%的股权,成为这家信托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并间接控股了宝盈基金。
此后,衡平信托易名中铁信托。
宝盈基金的股东格局至此奠定:大股东中铁信托公司持股49%;第二大股东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持股26%;跟随宝盈基金变局已四年的外经贸信托为第三大股东,仍持股25%。
之后,李建生担任董事长,陆金海担任总经理。
“中铁接手后,由于股权代持是历史遗留问题,中铁信托又是间接控股,因此一直缺乏动力解决这个问题。
”宝盈基金的一位前高管向本刊记者表示。
在春节后深圳证监局对宝盈基金的意见函中,宝盈基金被要求在5月10日前解决股东代持问题。
“这一措辞并不激烈,同样因为股权问题被管理层点名的华夏基金已经被暂停新发基金资格,而对宝盈还没有形成类似的惩罚性措施。
不过这次再不变动,就会有动作了。
”前述知情人士说,“不过,公司现在业绩这么差,股权如同烫手的山芋,没人愿意接的。
”
监管出手
“人事的频繁变动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各项工作缺乏连贯性,肯定要出问题。
”宝盈基金一位内部人士称。
根据资料,宝盈基金投资管理人员等重要岗位人员变动频繁。
2006年以来,公司在四年间更换了四位投资总监,分别为晏晓辉、刘丰元、陆万山、夏和平,旗下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了22人次。
投资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对公司投研团队的稳定以及基金业绩持续造成较大影响。
2010年1月,宝盈基金分红方式IT系统出错,被持有人举报。
实际上这一差错自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一直存在,但是对以上差错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直到近期持有人集中投诉才开始着手调查处理。
2008年4月,宝盈基金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鸿飞终止上市,变更为开放式基金,名称变更为宝盈资源优选。
在封转开过程中,原鸿飞基金账户默认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资”,资源优选基金默认分红方式为“现金分红”。
而在系统设置时,宝盈基金未能对原鸿飞账户分红方式进行正确处理,导致部分原鸿飞基金现金分红的账户出现了以红利再投资的方式进行分红的情况。
资料显示,该差错涉及的客户约4600人,涉及份额约4000万份,基金公司拟对相关客户的损失进行赔偿。
宝盈基金的副总经理胡东良向本刊记者表示,当初系统设计的时候考虑不周,没有考虑到一些变化,现在公司将对选择现金分红的投资者由于这段时间净值下跌造成的损失部分进行补偿。
通过拆借资金冲销售规模也是宝盈的劣迹之一。
深圳证监局发现2009年12月31日,宝盈货币市场基金新增确认市场分额6.94亿份,当日规模增长率达到95.6%。
监管机构认为宝盈基金没有在综合考虑自身投资管理能力、风险防范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基金销售规模,一味追求规模排名。
公司利用货币市场基金临时突击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的行为,一方面造成基金短期巨额申购赎回,对基金稳定运作以及基金持有人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对资金的争夺也可能会引发高额的一次性奖励,甚至引发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
2010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向公司下发了《监管提示函》,要求公司加强基金销售合规意识,维护基金市场秩序。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宝盈基金以前曾经利用拆借资金来追求销售规模的排名。
“前几年市场不好时,宝盈只有两只封闭式基金赚管理费,于是在发开放式基金时也采用此法搞大规模。
例如最初发了30亿元,很快赎回,规模迅速缩至五六个亿。
”知情人士说,“那就是一个局,就是找大企业帮忙冲规模用的。
”
此外,宝盈基金投委会运作过程中存在与公司制度相互冲突的情形。
宝盈基金《投资限制管理办法》规定:“基金经理买入备选股票池中的股票,买入时该股票市值不得超过6000万美元与基金净值的3%两者比较的低限”。
但是,2009年1月14日宝盈基金投委会决议中规定:将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加入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备选股票库,并取消6000万美元的阀值限制,保留基金净值3%的阀值限制,存在未修订制度即以投委会决议突破相关规定的情况。
投资操作不尽合规的现象亦屡屡现诸宝盈基金。
“意见函”指出,从2009年9月7日开始,拟任投资总监夏和平多次通过电话指示原投资总监陆万山对宝盈泛沿海基金进行操作,指示内容具体至个股买卖数量和价位。
但是,夏本人是在2009年12月26日正式聘任为基金经理,此前并不具备基金经理任职资格。
此外,深圳证监局2008年、2010年对宝盈基金现场检查,均发现公司研究和投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多数行业研究员一人要同时负责四个以上的行业,难以为投资提供有效支持。
管理层争议
“宝盈基金今天的混乱,有股东的原因,也有高管和团队的原因。
”宝盈基金内部人士表示,“现在的矛头多对准了总经理陆金海。
”
2006年宝盈新股东刚刚就位,中铁信托和外经贸信托就曾对陆金海担任宝盈基金总经理发生严重分歧,外经贸信托公开提出反对意见,质疑陆金海乃是中铁信托推荐的总经理,并非市场化招聘而来。
之后的几年时间中,宝盈基金虽然努力经营,保持着年发两只基金的速度,但是仍然被后来者不断超越。
2009年,宝盈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在全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3位,总份额132亿元,较2008年下降7%。
宝盈泛沿海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三,宝盈鸿利基金在偏股混合型基金
中排名倒数第一。
“意见函”显示,2009年以来,宝盈基金公司投委会加强了对旗下基金的统一操作,多次大幅度调整仓位,并在短期内提出方向相反的投资策略。
如2009年1月18日,投委会要求各基金在两天内按照规定比例提高股票仓位,而2月5日,投委会又降低各基金仓位。
3月25日,投委会要求所有基金在三至五个交易日内进行减仓,4月2日,投委会再次要求各基金在三至五个交易日内加仓。
投委会还强制规定各基金短期内批量买卖个股种类和具体数量。
证监局检查发现,2009年,宝盈基金投委会多次下令各基金买卖股票,而且明确规定卖出的具体数量,甚至精确到个位数,而上述决议并未见相关决策依据。
而且,宝盈基金旗下基金股票仓位呈现整体联动趋势,且调整幅度较大。
2010年2月初,深圳证监局召集宝盈基金三家股东负责人谈话,会议提及陆金海去留问题。
市场传说陆金海已经推荐长城基金的汪钦担任自己的继任者,而中铁信托似乎默许了这一提议。
“现在的问题要从股东层面开始整治,只有把公司治理结构理顺,才可能重新发展。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