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城市离婚问题

合集下载

研究报告溥仪离婚案:民国初年离婚热潮的巅峰

研究报告溥仪离婚案:民国初年离婚热潮的巅峰

00溥仪离婚案:民国初年离婚热潮的巅峰00民政部2011年公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攀高,全国有120多万对夫妻结婚,但有196万对夫妻离婚,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离婚率已经接近百分之四十,这组数据为许多人的婚姻生活敲响了警钟。

00让我们的目光穿越百年,去看看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会发现一些惊人的相似,当时离婚率也一样居高不下。

在经历了清末维新、辛亥革命到民国成立等长期社会演变之后,民众接受了许多男女平等之类的婚姻观念,离婚成了当时一种很时髦的生活选择。

00民国初年的离婚热潮00要知道在古代社会,离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用“洪水猛兽”形容是很恰当的,一般夫妻感情再恶劣也决不肯提出离婚。

而在民国建立后,全国各地有关离婚的诉讼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五四运动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甚至提出了“婚姻革命”的主张:打破一切旧道德、恶习惯,打一破非人道的不自然的机械婚姻制度,建立起平等、自由、以恋爱为基础的男女结合,使男女当事人成为婚姻的主体。

[1]00以北京市为例,也就是当时的北平市地方法院在1929年10月至1930年9月受理的离婚案件高达九百七十四件,其中判决实行离婚的六百一十一件。

同期北平居民的婚嫁人数为10999人,平均5499对婚姻关系成立,从这组数据可知当时北平的离婚率为百分之十一,差不多相当于每九对结婚者中就有一对离婚的,可见离婚率之高。

00而在当时,作为“东方之珠”的上海,当地法院在1928年8月至12月四个月时间内就受理了离婚案件三百七十件,这个数据在1929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也就是六百四十五件,1930年又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共八百五十三件。

[2]00这种大批量离婚案件发生的现象,并不受限于地区经济规模的发展,不只在沿海发达地区,在内陆省份也很普遍。

00以山西省为例,依据山西二十世纪初期城市离婚统计的数据,在1911年之后,离婚案件数量逐年攀升,在1921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为2127件,此后由于城市中的自主结婚增多、婚姻比较稳定等原因,每年平均开始以百分之二十的数量递减,直到1925年下降至995件后,离婚案件的数量才平稳下来。

老舍研究模拟题及答案

老舍研究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老舍最突出的特点是( D )。

深刻的启蒙理性 B.激情澎湃的风格 C.浓厚的政治情结 D.文化伦理诉求2、《月牙儿》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念(A)。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B.传统家族与现代国家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3、《二马》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念(B)。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B.传统家族与现代国家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4、《骆驼祥子》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念(C)。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B.传统家族与现代国家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5、《四世同堂》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念(B)。

A.善恶与生死B.家族伦理、生存伦理与民族国家三者之间的矛盾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6、老舍小说里反映出的最为集中的伦理观念是(C)。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B.传统家族与现代国家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7、老舍的生卒时间是( B)。

A.1900-1966B.1899-1966C.1899-1967D.1900-19678、老舍原名(A ),字()。

A.庆春,舍予B.德鸿,雁冰C.开贞,鼎堂D.树人,豫才9、“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发表哪部小说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D)A.《骆驼祥子》B.《二马》C.《赵子曰》D.《老张的哲学》10、给予幼年老舍影响最大的,被他称作人生道路上“真正的教师”的是(C)。

A.宗月大师B.宝广林C.他的母亲D.易文思11、老舍的母亲给予他的是怎样的教育。

(B)A.爱的教育B.生命的教育C.道德的教育D.基督教的精神12、老舍的底层生活经历赋予他怎样的精神。

(A)A.人道主义情怀B.复仇的意志C.民主的思想D.科学的精神13、在求学时代,老舍萌发了怎样的思想(B)。

A.人道主义思想B.革命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思14、老舍对“五四”运动的态度是(A)A.积极参与B.“旁观者”的心态C.反对D.漠不关心15、老舍何时加入基督教(D)A.1913年B.1926年C.1919年D.1922年16、老舍的首篇短篇小说《小铃儿》的主题是(A)。

社区工作(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社区工作(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社区工作(山东联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第一章测试munity一词翻译成中文的“社区”,主要归功于()参考答案:费孝通2.()的目的在于促使人们遵从通行公认的社会规范,维护已有的社会秩序。

参考答案:社会控制3.是社区工作目标的核心内容。

参考答案:提供专业服务4.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认可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在()年。

参考答案:19625.20世纪80年代,()提出另一个社区工作的目标--二分法。

参考答案:罗夫曼6.社区工作认为问题的产生并不完全是个人自身的原因,而是与社区周围的环境、()及整个社会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答案:社会制度7.()是社区工作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参考答案:社会服务8.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属性是()参考答案:自治性9.滕尼斯提出“社区”,主要是为了与()作比较,来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城市社会10.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招募了15名志愿者组成便民服务队。

在开展了一年服务之后,有些队员热情下降,要求退出,其他队员对此非常不满。

这时,社区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当协助服务队( )。

参考答案:寻找队员热情下降的原因11.下面哪些是功能型社区()参考答案:旅游型社区; 文化型社区 ; 经济型社区12.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划分社区,可将社区划分为()参考答案:农村社区;城市社区;集镇社区13.社区工作的特征包括()参考答案:居民的集体参与性; 以社区为对象; 宏观的分析角度与较广的介入层面; 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14.下列哪些是社区工作的社会功能()参考答案: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 社会行动; 社会稳定15.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

参考答案:实务能力 ; 专业价值观; 知识结构第二章测试1.慈善组织会社首创了以特定社区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为社会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错2.美国建立的第一座社区中心是芝加哥霍尔中心。

中国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原创)

中国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原创)

南昌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我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多达84.8万对,每天有近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而且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度全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离婚夫妻为246.8万对,这个数字比08年增长8.8%。

而从近七年情况看,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7.65%,并且据有关专家表示,实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离婚人数和离婚率就一直是在持续上升的。

就北京、上海和广州等这些大城市而言, 离婚率上升更是惊人, 北京尤甚。

据调查, 2002年北京市的离婚总数为38756对,当年户籍人口为1136.3万,粗离婚率达到6.82‰;当年的结婚对数为76136对,由此计算离结率高达50.90%。

也就是说,这一年平均每天不到两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

北京已成为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 超过日本和韩国的离婚水平。

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1979年-1989年的粗离婚率(1000对夫妻中的离婚者对数比例)为0.27‰,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三十多个主要城市里排名二十多位。

90年起-2009年代开始突飞猛进,2008年上海有191207对夫妻离婚,粗离婚率为全国的45.12‰,是全国平均数的25倍还多,位居全国第二。

在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广州, 总体离婚率已经超过20%, 居全国第三。

目前国内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 有关统计显示, 城市离婚率是4 比1, 城市中心地带达到3 比1 的比率, 就是说三四个家庭里就有一对夫妇离婚。

离婚率的持续升高意味着家庭作为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随着社会文化变迁、社会生化方式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社会现代化发展及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正逐渐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变迁。

其原因的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社会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改变,这对人的心理及行为方式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离婚率的升高。

中国当前的婚姻态势及其变化趋势

中国当前的婚姻态势及其变化趋势

中国当前的婚姻态势及其变化趋势近年来,有关婚姻问题的讨论日渐热烈。

一方面,结了婚的人增加了离婚风险,另一方面,青年越来越不急于结婚。

而城市女白领的“结婚难”现象,更是让家庭和社会都为之焦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老年人的再婚和同居问题又成为媒体关注的主要内容。

种种迹象表明,社会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家庭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迅速转变为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不但在小型化,而且越来越趋于不稳定。

对此,我们要问: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口的婚姻和家庭问题到底如何?中国人口的婚姻状态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1]离婚率的上升是否与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关系?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对当前中国的婚姻状态进行系统分析的可信资料。

再结合《中国统计年鉴》对以往历史数据的重新修订,我们基本可以对中国当前的婚姻结构变化和“离婚”趋势做出判断。

一登记结婚对数减少,离婚率逐年上升在《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家统计局修订了以往的离婚率数据,改用世界各国通用的计算粗离婚率的指标,以当年每1000人中的离婚对数计算中国的离婚率。

新的数据,虽然调低了粗离婚率的数字,但仍然表示出了离婚率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在人口基数增加的情况下,中国每年登记结婚“对数”,在1992年之前,处于徘徊上升的态势,但在1992年之后,则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所以,1992年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

伴随中国人口转型的加剧——从人口迅速增长期向人口静止期的过渡,进入法定结婚年龄的人口开始减少——这使中国的结婚登记对数趋于降低。

在结婚对数1992年的957.5万对降低到2005年的823.1万对的同时,中国内地居民初婚登记结婚的人数也从1992年高峰拐点的1832.1万人开始波动式下降——1996年下降到1781.7万人,1997年下降到1726万人,到1998年下降到1675.4万人(比1992年净减少约156.7万人)。

探讨当代青年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问题.docx

探讨当代青年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问题.docx

探讨当代青年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问题中国青年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在刚刚过去的100年间发生的变化超过了之前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民族的婚姻史。

当代青年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面临着以往时代不曾遭遇的新问题和新尴尬。

一、延长的青春:早恋与晚婚带来的性困扰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基本属于农业社会。

青年性成熟与早婚习俗基本同步,有些孩子甚至不等身心发育成熟就已经“被婚嫁”。

而现代青年恋爱年龄通常比法定结婚年龄提前数年,结婚的时间却比法定结婚年龄大大延迟。

由此造成的“超长青春期”,给荷尔蒙分泌十分旺盛,却又不可能通过婚姻关系满足性欲望的青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性困惑。

潘绥铭从1997年到2001年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性行为追踪调查》和20-64岁总人口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从中学开始发生,毕业后达到高峰(见表1。

同一项研究结果还揭示了父母态度对子女异性交往的等级有着明显影响。

父母对子女异性交往越是反对、担心,子女出轨行为的比率越高(见表2)。

而理解并支持子女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家长,子女选择越轨行为的比例越低。

虽然性观念的开放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但在“做”与“不做”、“想”与“不想”、“敢”与“不敢”之间,性困惑和性压抑仍然普遍存在,并将长期困扰结婚更晚的年轻人。

由此诱发的性行为失范也将成为长期的社会问题。

二、时空的阻隔:社会流动对婚姻生活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移民潮。

从青年人才向东部沿海地区持续迁徙,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出国留学,到规模接近3亿的新生代农民工,时空阻隔给当代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带来巨大冲击。

“异地恋”较高的失败率让许多青年望而却步,公开声明“谈恋爱不找异地”,这已经成为一些青年的“选择底线”。

不得不两地分居的青年夫妻,包括一些工作性质特殊的“周末夫妻”,情感和婚姻的稳定性同样受到挑战。

分年龄组的离婚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离婚率从25-29岁年龄组开始明显上升,离婚的峰值年份则由30-44岁向30-54岁不断延伸(见表3)。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论文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论文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论文摘要: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在离婚案件中,为了保护被侵害方的权益,对侵害方进行赔偿的一种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年攀升,离婚纠纷也随之增加。

在离婚案件中,不仅伴随着感情的痛苦,还存在着财产、抚养权、孩子教育等问题,加大了离婚双方的负担。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出现为离婚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方面,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部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制度,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为了保障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我国将婚姻家庭纠纷纳入民事诉讼范畴。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双方可以向法院申请离婚,并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而,在离婚诉讼中,往往只会关注财产分割等财产方面的问题,对于受到感情和精神伤害的一方,则很少获得补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成为必要的举措。

第二部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精神损害赔偿和经济损失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由于离婚引起的感情伤害,如精神痛苦、心理创伤等,而给予的一定金额的补偿。

经济损失赔偿是指由于离婚引起的财产损失,如财产分割不公等,而给予的一定金额的补偿。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婚姻家庭纠纷中的重婚、家庭暴力、婚外恋等婚姻失信行为,以及其中对被侵害方造成精神上和经济上伤害的行为。

第三部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虽然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保护离婚被侵害方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衡量存在主观性和难以评估的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无形的损失,往往难以通过金钱进行衡量和弥补。

其次,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导致适用过程中存在把握困难。

最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弱,导致部分被侵害方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中国离婚现状

中国离婚现状

中国离婚现状离婚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家庭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中国离婚现状在近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涵盖了各种原因、趋势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离婚现状,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一、离婚率的上升中国的离婚率自20世纪末以来持续上升。

这一趋势与社会的现代化、城市化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有关。

传统观念下,离婚被视为耻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为个体幸福和自由更加重要。

这一观念的改变导致离婚率的增加。

二、离婚原因离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性格不合、经济压力、第三者介入、家庭暴力等。

其中,性格不合和沟通困难是最常见的原因。

另外,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她们更有能力选择是否离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离婚率。

三、城乡差异中国的城乡差异在离婚现状中也有所体现。

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离婚率更高,因为城市生活方式更加开放,人们更容易接受离婚。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仍然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离婚率较低。

四、法律制度的变革中国政府逐渐加强了离婚法律制度,使得离婚程序更加规范和便捷。

这也部分解释了离婚率上升的原因。

此外,政府还鼓励夫妻在决定离婚前进行婚姻咨询,以减少不必要的离婚。

五、经济压力经济因素是导致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高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开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夫妻可能因经济压力而矛盾升级,最终选择离婚。

经济独立性的增强也使得人们更容易离婚,因为他们不再完全依赖伴侣的财务支持。

六、子女的影响离婚对子女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因此,许多夫妻会为了子女的幸福而忍受婚姻问题,这也是一些人不愿意离婚的原因之一。

七、社会压力社会压力也是影响离婚现状的因素之一。

在中国,家庭被认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婚可能会受到亲朋好友的压力和非议。

这使得一些人即使不幸离婚,也会选择保持婚姻状态以维护社会面子。

八、离婚后的生活离婚后的生活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一些人害怕离婚后的孤独,担心经济和情感上的不稳定。

因此,他们可能选择维持不幸的婚姻,而不愿冒险尝试新的生活。

婚姻制度的几点变迁与思考

婚姻制度的几点变迁与思考

婚姻制度的几点变迁与思考作者:董丽英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8期摘;要: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婚姻自由,这是婚姻制度发展到现代所形成的共识和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者相辅相成,结婚自由是离婚自由的前提,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直接体现。

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实现方式和受限程度也是随着形势变化不断调整的,本文就此进行了适用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婚姻;变迁一、形势特点(一)农业社会的婚姻功能在递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密度不断加剧,人与人的专业化分工更明确,社会化服务更为系统周到,个体行为也强烈渗透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中。

传统农业社会中婚姻承载的家族关系和各自分工,尤其是相互扶持、相互照顾的生活功能已经逐渐被社会化分工取代。

法律对婚前个人财产不断增加严格保护、对婚姻中的收入和借贷关系不断增加独立性和分解适用,不再一揽子盖棺定论,比如用于家庭生活的或为对方认可的借贷方可列为共同债务,而不是单纯因为身份关系而确定性质,这也是对婚姻中个体独立性和责任承担的认可,而不是以共同体进行认定。

(二)现代意义上婚姻的功能更重视共同成长和进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独生子女居多,对婚姻的包容度严重下降。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独生子女这个已经实行了四十多年的政策产生了整整两代人的社会结果。

现在的这两代人正处在结婚的高峰时段,如果说第一代独生子女还因为当时社会发展分工不够成熟而多处于生活互助型,第二代人独生子女则完全处在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完善的阶段。

从小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学校认真贴心的个性化教育,都把孩子放在了一个巨大而完美的花室里。

当面对婚姻,个体生活中忽然加入另外一种习性和方式,而且有着同样完整的培育体系、同样的不会轻易改变和妥协,两者相遇在容易擦出火花的同时也非常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保持思想价值体系的一致方向,在这样的引导之下,这些生活型的冲突,可以仅仅以次要矛盾的方式呈现而达成妥协并随着时间逐渐消弭。

1926年_1930年天津审判离婚案的特点

1926年_1930年天津审判离婚案的特点

作者简介:徐娟(1982 ),女,山东烟台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第35卷 2008年11月1926年 1930年天津审判离婚案的特点徐 娟摘 要: 大公报!从1927年设立 妇女与家庭!专栏以来,对天津1926年 1930年的离婚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本文在 大公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时天津离婚问题的特点,并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大公报!;天津;离婚;特点天津的离婚问题,1926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从1926年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法律,规定了一些有利于妇女的法律政策。

而 大公报!从1927年起,也创立了专业性副刊 妇女与家庭!,与 社会新闻!一起,交相辉映,给予妇女更多的关注。

对1926年到1930年210件审判离婚案做一个总体的概括可以看出,这几年审判离婚案离婚原因最多的是∀虐待#,共55件,占其中的26.19%;∀逼妻为娼#31件,占其中的14.76%;∀行为不端#28件,占其中的13.33%;∀意见不合#18件,占其中的8.57%;∀重(骗)婚#11件,占其中的5.24%;∀遗弃#7件,占其中的3.33%,∀疾病#、∀经济压迫#各6件,各占其中的2.86%,∀嫌夫丑恶#、∀不事翁姑#各4件,占其中的1.9%,∀逃亡#、∀买卖婚姻#各2件,占其中的0.95%,原因不明的为17.14%。

1926年到1930年天津的审判离婚案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离婚原因的变化。

婚姻的解除由传统的∀七出#变为以双方感情因素为主,离婚原因以∀虐待#和逼妻为娼为最多。

在审判离婚的原因当中,离婚原因与过去的封建婚姻的解体有了明显的不同。

传统婚姻的离婚原因∀七出#,包括了无子、多言、妒、有恶疾、盗窃、不事翁姑和淫佚。

都是针对女性而言的。

但是民国时期,离婚原因发生了变化,不仅有针对女性的,更多的是针对男性的。

传统离婚的原因如∀不事翁姑#、∀有恶疾#等,在1926到1930年的审判离婚案里面,只占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人类的全部实践活动,可以概括为两个再生产:一是物质再生产;二是人口再生产。

与这两个再生产相适应,人类的全部文化,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反映物质再生产、服务物质再生产的文化,是对物质再生产特点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揭示;二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服务人口再生产的文化,就是婚恋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的婚恋文化雄立不倒,在人口与生育上有优势,那么,即使千难万险失败多少次,最后总能够站起来继续拼搏。

如果婚恋文化萎缩,在人口和生育上走入没落,在“后继无人”的危机中就难以兴旺。

人们谈论大国兴衰、民族复兴、中国崛起,最关注的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其实,“婚恋危机”在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中的作用,更值得研究。

美国在危机中——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全球震荡,全世界都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拖累和折磨。

中国在危机中——中国“婚恋危机”暗流涌动,正在冲击社会和谐的根基,动摇大国崛起的基石。

不仅中国的男女老少,都被中国的“婚恋危机”所困扰,连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开始研究中国“婚恋危机”将会引发的“全球动荡”。

婚恋危机,是人类再生产的危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传宗接代”、“世代更替”、“繁衍生息”、“持续发展”的“生命危机”、“生存危机”、“发展危机”。

离婚容易、结婚难。

中国适龄男女的结婚率在下降,更多的男女结不了婚、成不了家,但是离婚率却在上升,更多的婚姻在解体,更多的家庭在破产。

中国成为世界离婚大国,中国婚姻和家庭的脆弱性,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后代健康成长。

世界离婚潮,波峰到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从欧美开始,刮起了一股离婚风,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离婚大潮。

有人说,“饱暖之后思淫欲”,离婚率上升是发达国家的“发达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离婚,高潮迭起,相对于西方国家的离婚潮,中国在这方面是后浪推前浪,迅速赶超、后来居上,中国从“离婚发展中国家”,迅速变成了“离婚发达国家”。

略论近三十年湖南省株洲城乡婚俗的变迁

略论近三十年湖南省株洲城乡婚俗的变迁

略论近三十年湖南省株洲城乡婚俗的变迁婚俗是城市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姻习俗的变迁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株洲城乡发展变化巨大,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思想见识的开阔和提升。

本文从人们的婚姻习俗来探究城乡婚俗的变化发展,借以得出婚俗变迁的真正原因,关注人们的社会活动及思想观念的转变。

标签:株洲城乡;婚俗;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再加上经过不断地宣传和落实,株洲人民逐渐以新道德、新思想、新风尚剔除旧式婚姻中的糟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株洲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工业领域,还体现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中,其中婚姻观念的变化反映出株洲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发展与进步,株洲人民的婚姻观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近三十年株洲市城区居民婚姻习俗的变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株洲市婚姻观念、婚姻习俗也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转变,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1.婚姻自主成分增大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社会风气变得更开放,越来越多的株洲人民形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制度,将”婚姻自由”作为婚姻制度中最核心的原则,以不懈的努力在婚姻领域进行一场“革命”。

株洲市城区中,婚姻过程基本上是“认识—恋爱—登记结婚”的自主、自由形式。

株洲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人口密集。

城区男女共同劳动,接触机会较多,交游面广,自己认识和通过朋友亲戚介绍就成了运用得最多的两种婚姻途径。

以1990年株洲市城区从业女职工为例(如下表所示)。

株洲市城区从业女职工14.73万,占职工总数的39.59%。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最后结婚的夫妻比例最高,并且学历越高,自主成婚意识越强。

2.择偶标准出现“市场化”的价值取向择偶标准是恋爱前期男女双方相互选择的主观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婚姻功利性的具体表现。

相较于男性一直都以女方容貌和年龄为择偶标准,女性的择偶标准则更多的体现了时代性特征。

《离婚》解读

《离婚》解读

《离婚》《离婚》全书约13万字,我在这为你解读书中精华: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一起探寻旧时小知识分子在生活和婚姻中复杂的心理行为和性格特征,从而启发我们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及探讨。

小说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他是现代著名文学家,一生共创作小说、诗歌、戏剧等作品百余种。

老舍出生在北京,对古老的北京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的小说大多以北京作为取材的源地,塑造了众多的平民形象。

幽默诙谐的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北京方言,让他的作品独具魅力,被誉为京派文学领袖。

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浓厚的爱国爱民思想,让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离婚高峰期。

当时的年轻人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崇尚“恋爱自由”,纷纷与家庭包办的旧时婚姻决裂。

同时,“自由离婚”也成为老年思想和青年思想冲突的焦点。

长篇小说《离婚》就诞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小说讲诉了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的离婚危机及家庭纠纷,老舍用幽默的语言及漫画式的夸张描写,批判了整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当时扭曲人们性格的文化环境。

《离婚》在1933年出版,出版后好评如潮,是老舍诸多小说中最好看的一部,也是老舍最爱的作品之一。

著名评论家李长之认为这本小说,“高出于老舍先前的一切作品”,赵少侯评《离婚》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我们来详细讲讲书中的内容吧。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和选择。

第二个主题是:作者对旧时人民的投机取巧、圆滑世故、虚荣怯懦等劣根性的批评。

我们先来分析小说的第一个主题: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和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无奈:心中的理想大学没考上,只得退而求其次选个稍差一点的学校;心里虽念着诗和远方,但为了生存,不得不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叹,小说中的老李也有这样的感叹。

老李是个乡下人,因学过银行和经济学,在北平财政所谋了个二等科员的差事。

浅析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

浅析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

浅析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摘要:婚姻问题近年来越发严重,结婚年龄越来越高,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导致生育率下降,适龄人群单身人口在逐步增加,提升了社会的不稳定性,这使婚姻问题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对于婚姻关系的理解,一代人与一代的各不相同却又息息相关,始终认为婚姻不仅是搭伙过日子,还是心灵上的契合,婚姻和爱情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依然向往有爱情的婚姻,对婚姻很看重,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谨慎选择实现得偿所愿,避免饥不择食的凑合最后悔不当初。

关键词:结婚,离婚,婚姻,爱情一、婚姻关系的现象——高离婚率,低结婚率从2010年开始,我国每一年的离婚率在直线攀升,2019年,全国离婚率高达44%,2019年前三季度离婚登记人数达310.4万对,离婚率连续十七年上升,而2019年全国登记结婚的跌破1000万对,结婚率持续六年走低,适龄人群单身人口在逐步增加。

2020年上半年,全国登记结婚388万对,比去年同期减少110万对,降幅高达22%。

2020年的疫情成为了离婚的“帮凶”,疫情解封之后,全国各地的民政局离婚窗口都被预约满了,离婚的理由千奇百怪。

目前我国千人粗离婚率已经从1989年的0.68增长到3.34,粗离婚率已经超出粗结婚率的一半,近三十年,离婚人次数已经超过1.3亿。

离婚年龄呈低龄化趋势,80后逐渐成为中国离婚人群的主力。

二、婚姻关系的理解从前人们对婚姻的理解是:婚姻是一座围城,但不妨碍有许多的人想进去。

如今的婚姻仍然是一座围城,不仅里面的人想出来,想进去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了。

80后这一代人的青春期被金庸和琼瑶熏陶长大,是思想最浪漫的一代,他们反对上一辈的包办婚姻,倡导自由恋爱,认为爱情大过天,对婚姻有着种种幻想,他们觉得婚姻不仅是老一辈说的搭伙过日子,还是心灵上的契合。

但事实上,当浪漫遭遇现实,爱情的理想终究被撞得粉碎,婚姻便成为一个认知性偏差的误会。

80后婚姻关系的破裂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如今的年轻人,结婚成为了年轻人逃避的话题,恐婚恐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用冲突论解释当代社会离婚率升高现象

用冲突论解释当代社会离婚率升高现象

为什么
• 现代社会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庭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1、男性与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 在家庭生活中,一般而言是男性占主导地 位,女性地位相对低下。 • 在不平等的情况下,两相妥协所维持的婚 姻是不稳定的,当不平等达到难以接受的 程度,婚姻破裂,增加了离婚率。
2、女性地位的上升
• 现代女性不再局限于家里,往往能做到经 济独立,经济独立带来的必然是家庭、社 会地位的提高。 • 女子不再只能依附于男子而存活,其原意 做出的妥协也随之减少,当女子要求的权 利男方不愿给予时,夫妻双方冲突加剧, 严重后果导致离婚。
3、婚姻登记手续的简化
• 婚姻登记手续的简化使得婚姻破裂所牵涉 到的关系简单化,同时,离婚所造成的冲 突也大大减少,例如不再需要单位所开的 证明。
4、社会思想的改变
• 当人们的思想发生改变,离婚与社会思想 的冲突不再那么剧烈,人们便不会为了迎 合社会而维持一段名不副实的婚姻,所以, 选择离婚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
5、两地分居
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及白领调动。 流动人口增加,家庭聚少离多,交流减 少,对彼此的了解变少,冲突得不到及 时解决。长期的冲突积累,矛盾越积越 多,离婚就不可避免。
兴起背景
• 社会冲突理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 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 素及影响,是作为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 反思和对立物提出的。如果说结构功能主 义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和整和,代表社会 学的保守派,那么社会冲突论则是强调社 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代表社会学的激进派。该理论在20世纪60 年代后期流行于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
理论要点
• 社会总是处于对稀有资源的的争夺之中。 开权力斗争的竞技场。

关于离婚的协议书的发展历程

关于离婚的协议书的发展历程

关于离婚的协议书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离婚是一件非常严肃而复杂的事情。

当时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程序复杂。

离婚协议书并不普及,往往需要在法庭上进行庭审,由法官来决定离婚协议。

此时,离婚往往会分配、划分财产以及抚养子女等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因此,20世纪初的离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进步,离婚协议书逐渐被引入并普及。

20世纪50年代,随着民法典的颁布,离婚协议书开始在法律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离婚协议书的逐渐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时,离婚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分配、子女抚养、赡养老人等方面的问题。

据统计,当时离婚协议书的数量占到离婚案件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让法律程序变得简单而迅速,而且能够更好的满足当事人的需要。

到了20世纪70年代,离婚协议书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离婚方式。

此时,离婚协议书已经成为法律程序中重要的一部分,使离婚程序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离婚协议书的内容也越来越细致,不仅包括财产分配、子女抚养等问题,还包括家庭暴力处理和赡养父母等方面的问题。

离婚协议的签订和执行已经被广泛认可,这也为实现民事和谐关系,满足社会需要提供了保障。

到了21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离婚协议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离婚协议书成功的在法律程序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离婚案件快速而有效解决的法定程序。

此时,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已经更加丰富和细致,包括谁分配财产、子女抚养和赡养老人以及涉及到签署共同财产协议等方面。

而且,几乎所有的法律程序都需要婚姻解除协议的签署。

离婚协议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人都希望通过签署离婚协议书,达到自己的离婚目的。

总的来说,离婚协议书的发展历程是从不普及、不认可到逐渐普及、认可的过程。

离婚协议书的出现为离婚带来了新的方式和选择。

离婚协议的主要作用是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和更好地满足其需求。

离婚的发展也充分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20世纪40年代中共婚姻政策与晋南婚俗嬗变

20世纪40年代中共婚姻政策与晋南婚俗嬗变

20世纪40年代中共婚姻政策与晋南婚俗嬗变柳德军;崔珊珊【摘要】20世纪40年代的晋南地区因地居偏僻,经济落后,加之长期受战争和灾荒的影响,其落后的婚姻习俗普遍存在,如买卖婚姻、早婚、童养媳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发动群众废除陋习,中共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提倡婚姻自由,从而使晋南地区的婚俗习惯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新的婚姻风尚.但不可否认,战争年代军婚的特殊性及一些地方干部保守的婚姻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共婚姻政策的执行.【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6【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20世纪40年代;晋南;婚姻政策;婚俗嬗变【作者】柳德军;崔珊珊【作者单位】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婚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既是对该地区政治制度的反映,也是对该地区经济制度的呈现,而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变化也影响着该地区婚俗习惯的走势。

晋西事变后,中共开始深入晋南并创建根据地,在此期间,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婚姻自由政策。

目前学界对于山西革命根据地婚姻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晋西北* 关于晋西北妇女婚姻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岳谦厚,罗佳:《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女性离婚问题——以晋西北(晋绥)高等法院25宗离婚案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史学》2010年第1期;商贻萱,王荣花:《婚俗变迁视域下抗战时期太行山区女性婚姻生活状态研究》,《山西档案》2016年第6期;岳谦厚,杜清娥:《太行抗日根据地女性婚姻家庭待遇及其冲突》,《安徽史学》2016年第3期等。

和太行地区,对晋南地区的研究少有触及。

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山西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及相关报纸资料为依托,系统梳理20世纪40年代晋南的婚姻问题及其解决过程,进而分析中共婚姻政策对晋南婚俗习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晋南地区落后的婚姻习俗抗战爆发后,中共进入晋南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针对该地区落后的婚姻习俗,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婚姻条例及法令。

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浅谈

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浅谈

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浅谈城市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场所。

现代城市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据报道,世界城市人口正以每周100万的速度增长,如果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到2050年,将有65亿人生活在城市,超过今天世界的总人口。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经有五千年历史,工业化以来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这个过程表现是两个形式:一个数量的增多,第而是人口规模的扩张。

所以以往都是农业世纪,从21世纪全球真正进入城市化世纪。

国内外城市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效益: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能够集约利用土地,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能够促进教育、健康和社会服务的进行,因此很多专家都是非常主张中国应该走大城市圈的道路,他们出于大城市圈的理念正是跟城市化正面效应相结合。

据他们所预测,中国在未来的10年左右,每个城市圈将聚集两到三亿人,这样就能把中国大部分人口集约到沿海地区,置换出我们内地的土地和资源。

这也是我们城市报告的一个设想。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东西,主要就是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对我们的人们健康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个城市气侯的变化;另外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音、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二、淡水、化石的污染;三、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也出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就业、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家庭暴力、吸毒、青少年犯罪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得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观念也有碎片化的现象,即原有的社会阶层经由社会观念达到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生了某种断裂,社会观念的利益化和个体化倾向明显,过去围绕改革方式、路径和方向而产生的左与右、激进与保守、自由与权威之间的观念分野,已经被围绕关键性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新的阵营组合所取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 1 6 02 2 5 2 10 1
在 中 国 传感 情 , 论 到 了 怎 样 恶 劣 的 程 度 , 不 肯 提 无 决 出 离 婚 这 么 的 一 个 办 法 , 此 , 婚 的 事 实 , 中 因 离 在 国 便 简 直 的 听 不 见 。 但 是 , 欧 风 东 渐 ” 后 , 离 ” “ 以 “ 婚 这 种 习 惯 , 也 被 一 般 人 所 习 染 得 来 。 及 至 便 ” 2 世 纪 二 三 十 年 代 , 这 种 风 气 便 是 更 加 的 来 得 0 “ 厉 害 了” “ 来 法 庭诉 讼 , 女之 请 求 离 婚 , “。 近 男 实 繁 有 徒 , 皆 前 所 未 有 ”2。 种 趋 向 在 城 市 表 现 此 『 这 】
期 两 次 思 想 启 蒙 运 动 洗 礼 后 , 会 日趋 开 放 包 容 、 女 地 位 上 升 、 们 对 婚 姻 质 量 要 求 提 高 、 社 妇 人
“ 期 ” 强 的 自然反 映 , 也 表 明 中 国 城 市 社 会 的 婚 姻 家庭 关 系 已 开 始 由传 统 的 “ 能 性 ” 预 增 这 功 向
其 一 , 姻 自由相 当程 度 地 被 社 会 所 认 同 。 婚 在 理 学 统 治 时 代 ,不 孝 有 三 , 后 为 大 ” 结 婚 被 “ 无 , 认 为 是完 成 传宗 接 代 的社 会 义 务 , 主要 目的是 其 为 了 延 续 后 嗣 ; 姻 的 缔 结 也 主 要 通 过 “ 母 之 婚 父 命 , 妁 之 言 ” 方式 , 社 会 和他 人 代 为 安 排 , 媒 等 由 青 年 男 女 不 但 在 婚 姻 问 题 上 没 有 自 主 的 意 志 和 选 择 的 权 利 , 是 日 常 接 触 也 受 到 “ 女 大 防 ” 就 男 , “ 受 不 亲 ” 类 禁 锢 的 限 制 。 戊 戌 维 新 ” 特 别 授 之 “ 、 是 “ 四” 动 后 , 统 婚 姻 观 念 受 到 激烈 冲 击 。 五 运 传 据 潘 光 旦 1 2 年 6 月 9 日 在 《 事 新 报 》 刊 97 时 副 《 灯 》 所 作 的 “ 今 后 中国之 家 庭 问题 征 求答 学 上 为 案 ” 卷 调 查 , 时 , 姻 自 由 观 念 在 中 国 、 别 问 当 婚 特 是 江 浙 等 省 已 获 得 了 相 当 的 认 同 。 京 国 民 政 府 南
量 i
蠹 囊 篓 萎蠹 i 曩

一 江苏社 蝌学 i l j 喾 ¨
“ { 敛^ 霉奇 j 譬f 撼j
论 2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城市离婚问题 O
方旭红 王 国平
内 容 提 要
2 世 纪二三 十 年 代 , 姻 自由、 夫 一妻 制 不但 逐 渐被 社 会 所认 可 , 且也 0 婚 一 而
■■■■■■■■■■■■■■■■■■■_ ■■■■■■■■■■■■■■ -■■■■■■■_ - _ _ - ■■曩 ij董 i ;i

董 曩i
誊i i 薯 ≯ 维普资讯
誊 善i
i 垂誊 i
誊¨ 叠 l i
蠹 j囊 薹 三 薯 蠹 誊l ¨ 蠹
现 代 的 “ 感 性 ” 变 , 进 而 标 示 了 中 国 传 统 婚 姻 家 庭 关 系 赖 以 维 系 的 社 会 观 念 乃 至 社 会 制 情 转 并
度逐 渐趋 于 消解 。 关 键 词 民 国 城 市 离 婚
方 旭 红 , 侨 大 学旅 游 学 院 副 教 授 华 王 国 平 , 州 大 学社 会 学 院教 授 苏
“ 明 ” 多 种 , 乎 涵 盖 了 当 时 法 律 “ 许 离 婚 ” 各 类 要 件 。 0世 纪 二 三 十 年 代 城 市 离婚 问 不 等 几 准 的 2
题 的 出现 , 中 国经历 了 自鸦 片战 争 以来艰 难 的现 代嬗 变 , 别 是 经历 了“ 戌 ” “ 四” 是 特 戊 和 五 时
象 , 至 涉 及 相 关 法 律 制 度 的变 革 。 国社 会 在 甚 中 经 历 了 戊 戌 、 别 是 新 文 化 运 动 婚 姻 自 由 问 题 的 特
讨 论后 …, 2 至 0世 纪 二 三 十 年 代 , 婚 姻 家 庭 观 在

1 88—
维普资讯
历史学研 究
念 以 及 相 关 的 法 律 制 度 方 面 都 发 生 了 深 刻 的 变
化 , 要表 现 为 : 主
社 会 的 发 展 , 定 离 婚 的 理 由逐 渐 增 多 , 虐 待 、 法 如
遗 弃 、 婚 、 罪 等 , 成 为 可 离 婚 的 理 由 。 重 犯 皆
得 更 为 明 显 。 而 , 界 对 这 一 问 题 的 研 究 仍 嫌 然 学
不足 …。 文就 此 略 陈管 见 , 方 家 指正 。 本 请


2 世纪二三十年代 的婚姻家庭观念与法 O
律 制度

种 社会 现 象 的出 现 , 往 有 着深 刻 的社 会 往
思 想 根 源 。 类 似 离 婚 案 件 激 增 这 样 的 社 会 现 而
是 国 民政 府 有 关婚 姻 家 庭 制 度 立 法 的 基 本 原 则 ; 统 的 以 夫 权 为 中心 的 “ 意 离婚 ” 度 也 开 传 单 制 始 让 位 于 以 “ 女 平 权 ” 原 则 的 “ 制 离婚 ” 度 。 这 种 情 况 下 , 国许 多 城 市 离婚 案 件 大 男 为 限 制 在 中 量 增 加 , 婚 原 因 涉及 “ 见 不 舍 ” “ 待 ” “ 济 压 迫 ” “ 遇 ” “ 弃 ” “ 病 ” “ 婚 ” 及 离 意 、虐 、经 、外 、遗 、疾 、重 以
中国古代 实 行丈 夫 休 妻 制度 , 所谓 “ 有 七 出 ” “ 弃 ” 规 定 , 是 离 婚 权 只 属 于 丈 夫 一 方 、七 的 也 的 “ 意 ” 婚 制 度 _ 】近 代 以 降 , 着 中 西 交 往 片 离 1。 0 随 的 扩 展 , 方 有 关 离 婚 的 制 度 和 思 想 也 开 始 对 中 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