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香港于1842年至1898年期间,清朝政府在英国的武力威 逼下,先后三次与英国签定不平等条约,分别割让香港岛、 九龙半岛及租借新界(包括新九龙)给予英国,成为英国殖 民地。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英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 ,确定1997年7月1日起,香港主权将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此举标志着香港的殖民地时期正式结束。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1)香港: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 订,清政府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签 订,清政府被迫割九龙司地方一 区给英国; ③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2)澳门: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近代以来,葡 萄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割占澳门。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 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
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2.提出: 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首先针对台湾问 题提出的 3.含义: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4.影响:


为祖国实行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和创造 了条件,同时也赢得了海内外的好评。 5.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 月20日, 澳门回归。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葡国船商藉囗航 船触礁下沉,进贡物品被浸湿,申请借地晾 晒,同时贿赂广东海道吏汪柏,登陆澳门。 随后逐步侵占澳门。
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5.(12年)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说:“人们 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 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看具体和准确的思 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 是 A.初级阶段理论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刚

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件ppt

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件ppt

05
结论与展望
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意义
1
实现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然要求,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
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对于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对于实现经济繁荣、社会 和谐、文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秦始皇的统一
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统一,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汉唐时期的统一
汉武帝和唐太宗等历代皇帝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大业,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 文化改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华文化。
近代中国的分裂与抗争
清朝的衰落与外国侵略
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祖国统 一大业的推进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关系 •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 祖国统一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的统一
夏商周的统一
自夏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国家形态,商周时期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 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
• 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加大扶贫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到贫困地区,带动当
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支持,提高当地人民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 现代社会。 •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各地的共同发展。例如, 可以建立跨地区的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 提高教育水平:通过加强教育,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同时, 也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 •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贫富差距。例如,可以建立 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 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推广清 洁能源等。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共13张PPT)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共13张PPT)
A①③ B.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专题复习: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涉及教材内容:九年级上册第七课 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第二框:维护祖国统一
• 1、知识网络
①民族关系:平等 团结互助和谐 ②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民族平 等、民族团结和各 民族共同繁荣 ③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常与“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和“民族常识” 结合考查
少数民族舞蹈特色:维吾尔族舞蹈(十二 木卡姆);朝鲜族舞蹈(长鼓舞、扇子 舞);蒙古族舞蹈(筷子舞、顶碗舞、 安代舞);藏族舞蹈(弦子舞、踢踏舞)
(4)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服饰特点: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 (要求同学们上网查看)
饮食特点:维吾尔族饮食(肉串、手抓 饭、烤馕);回族饮食(油炸馓子、油 香);蒙古族饮食(手扒肉,奶茶); 藏族饮食(酥油茶、青稞酒、奶制品、 牛羊肉)
少数民族文字使用情况:22个少数民族有本民族文 字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从网上查看一下: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的文 字形态
(3)各民族文学艺术:
少数民族歌曲,如:蒙古族歌曲《吉祥 三宝》;维吾尔族歌曲《阿拉木罕》; 傣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土家族 歌曲《龙船调》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 请你留下来》等
⑤青少年 履行维护 民族团结 的义务:
增强意识;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 文字、宗教信仰和 风俗习惯; 关心帮助少数民族 同学;等等
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反对 分裂
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 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
• 2、核心观点(要求:彩笔描出,加强记忆)
• ①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型民族关系91。

中考历史考前考点梳理第十四单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外交和科技文化 (共21张PPT)

中考历史考前考点梳理第十四单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外交和科技文化 (共21张PPT)

考点梳理整合





建立
发展
1966 年组建战 导弹 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 略导弹部队,主 部队 等 要任务是核反击
考点梳理整合





四、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领导人倡导该原则,自此它 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 1955年,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
考点梳理整合
一二三来自四五3.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0 世纪 70 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 变化
关系正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常化 建交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 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5.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考点梳理整合





①党和政府于 1986 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基础 ②到 2000 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教 教育 ③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 育 战略 高等 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 教育 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①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文 ②“文化大革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 学 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体 群众体育 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育 竞技体育 2008 年,中国成功举办第 29 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共进共赢,将为 世界各国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推 动国际社会朝着和平、发展、合作的 方向前进。
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各民族将更加 积极地投身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共 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 斗。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可以增强各民族的团结意识,使各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 一起。
提升民族自豪感
国家统一可以提升各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各民族更加热爱自 己的祖国。
04
维护民族团结与促进祖国统一
政策与法律保障
政策支持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和民族优惠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 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古代统一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统一时期,如秦朝、汉朝、唐朝等,这些统一时期促进了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分裂与割据
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出现了分裂和割据的局面,如三国时 期、南北朝时期等,这些时期使得民族矛盾加剧。
当前统一的形势与挑战
一国两制
国际反华势力
当前,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即 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让香港、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资源共享
国家资源应由各民族共享,保障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 共服务。
社会和谐与稳定
和谐氛围
营造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消除民族隔阂与矛盾,增 强民族团结意识。
稳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打击一切破坏民族团结 和祖国统一的行为。
03
祖国统一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社会参与与民间交流
社会参与
鼓励各族人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江西省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现代史 第12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与科技成就(共49张PPT)

江西省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现代史 第12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与科技成就(共49张PPT)

情感升华
感想:强大的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石,因此,我们 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作出 贡献。
6、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 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 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我国共有56个民族, 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 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转变的原因是( B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 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解答】 据“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 《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 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 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我国于 1997年7月1日收回了香港,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4)海峡两岸的交往 ①1992年达成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
国原则”。 ②1993年两岸举行 “汪辜会谈” ,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 要一步。

专题复习: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公开课)ppt课件

专题复习: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公开课)ppt课件
4.共同发展(例子): 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首的先构针想对 (针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最内先应容用:是“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 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 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1993年,“汪辜会谈”。 海峡两岸关 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④两岸关系的现状: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形成了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 面。
影响两岸统一的主要障碍:
①外国反华势力 ②台独势力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近年来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④有共同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
⑤“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9
小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祖国统一:
方针 一国两制
实践
香港回归 推动 澳门回归
海峡两 岸关系 的发展
10
拓展提升
1.美国一个著名的战略研究机构认为“‘一国两制’

某种意义上超过美国‘星球大战’ ,而且是不动
⑶请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西藏地区
取得的建设成就。(举三例即可)
①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②修建了青藏铁路;
③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等。
13
拓展提升
8. (2010乐山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 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专题复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专题复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15
(3)“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 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
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D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提出 D.香港、澳门回归
16
考点三: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
1、知识梳理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9
①材料一中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是 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材料二“一个民族屠杀另一民族”指什么? 纳粹德国迫害和屠杀犹太人
③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最终导致了怎样的严重 后果?
苏联解体 ④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分析民族关系对一个 国家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10
考点二: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与香 港、澳门的回归 1、知识梳理
1322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一国两制比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目癿解决民族问题解决国家统一问题适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大陆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主权主权丌变属中国港澳主权回归中国
猜一猜
1
专题复习
宁明一中 戚妍芳
2
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 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 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香港 ②西藏 ③台湾 ④澳门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20世纪80年代后,台商在福建的投资
额超过100亿美元,双方贸易额超过3400亿美
元,得益于中国哪项国家方针?( D )

【初中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初中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 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 民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 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 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 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 措施不包括 A.和平解放西藏 B.设立西藏自治区 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 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 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仔细观察图一、图二,说出秦朝、元 朝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推行哪些制度? 郡县制 行省制 (2)图三中,雁塔题名是新科进士最高荣 誉的象征。它反映出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是什么? (3)图四所展示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距今已十年有余,她的回归成功实践了什 么创造性构想? 一国两制
你知道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 地理位置吗?
4 1 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
2 西藏自 治区
宁夏回族自 内蒙古自 治区 治区 3
5
广西壮族自 治区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 日澳门回归
1898年 租借新界
1860年《北京条约》 割占九龙
1842年《南京 条约》割占香 港岛
1553年,葡萄牙人 借口曝晒水浸货物, 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 过贿赂明朝官员,取 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A①开天辟地 B①伟大转折 C①开天辟地 D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2018河北中考历史复习课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共42张PPT)

2018河北中考历史复习课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共42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复习目标
A、识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理解: “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 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C、认识: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特点是什么?
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杂居
2、面对这样的民族情况,请问:我国政府实 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自学提纲
(一).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二).两岸关系发展有何表现?呈现出什么样的 发展趋势? 海峡两岸交流频繁,贸易额不断增加、人员往来 不断增加;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三)、这些措施将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的发展,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 有利于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 实施 意义 P63-65
有效地保证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 愿望;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有重大的 意义,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9世纪五六十年 代,葡萄牙人先 后侵占了氹仔岛 和路环岛。
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有过哪两次 分离?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占台湾 给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台 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件ppt

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件ppt
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祖国 统一大业的推进课件ppt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 祖国统一的理论依据 • 祖国统一的实践进程 • 祖国统一的挑战与机遇 • 祖国统一的未来展望
01
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1 2
华夏文明
古代中国以华夏族为主导,与周边民族如匈奴 、鲜卑、突厥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全球化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 交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02
祖国统一的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祖国统一是这个趋势的必然结果。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了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推进祖 国统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经济合作
随着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深入发展,未来两岸经济合作将更加紧密 。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两岸可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03
文化交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通过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和合作,可以增进两岸同
胞的相互了解和认同,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
基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国家统一
*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问题的历史
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近代,由于列强入侵和中国的内忧外患 ,被割让给了外国。二战后,根据国际法,回归中国。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政治原因,与大陆长期
处于分裂状态。
现状
*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二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与科技成就课件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二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与科技成就课件

史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国以加入政治性国际组织为重点,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联合国专门组织和附 属组织,并与国际奥委会、欧共体等建立合作关系。20世纪 80年代,中国参加国际经贸和科技组织的活动剧增,先后加 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国还开始参加联合国裁军谈判会 议,逐步签署了一系列裁军、军控文件和协议。
2019/6/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6/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答案】 新发展:参与国际组织的类型、深度与广度方 面有了更大发展;由重视政治到越来越多地重视经济;并且 承担了诸如军控等更多的责任。背景:国内背景有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需要和平的国际环 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背景有世界经济区域集 团化和全球化的潮流;联合国逐渐摆脱美苏控制。
主题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与科技成就
命题点 外交成就与祖国统一
题组 新中国的外交 史料一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 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 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 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
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 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 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 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历史潮流 不可抗拒》(1971.10.28)
史料二 北京欢迎尼克松来访既有实际原因,也有心理原 因。虽然中国人以前谴责尼克松是帝国主义战争贩子,但现 在他们发现他代表了一种可能有用的历史能力。中国人正是 要同这个人讨论……美国的承认、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潜 在的重新武装、购买美国飞机和科学仪器等事项,最重要的 是要同他讨论改善国际地位,以遏制苏联可能的进攻。无可 置疑,这次访问还将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心理满足。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4)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ppt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4)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ppt课件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东南地区 (台湾)
汉 唐
西北边疆 (新疆)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 护 修驿道,称为“参天可 汗道”
西南边疆 (西藏)


设立澎湖巡检司
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 区军政事务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 册封达赖和班,设驻 省 伊犁将军 藏大臣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五、新中国的民族关系
政策(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史实
建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省级自治区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六、祖国统一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知 识 网 络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要 点 整 合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征
时期 秦汉 魏晋 唐朝 宋元 清朝 前期 特征 有战有和 民族融合 和亲、册封、会 盟 碰撞、交融 刚柔并济 史实 秦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修筑长城。西汉初年 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用兵 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南宋与金对峙。元朝 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册封与平定叛乱

【岳麓版】中考复习方案:专题2《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ppt课件

【岳麓版】中考复习方案:专题2《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ppt课件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命题规律
专题(二)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 对外关系
四、古代的对外关系 1.两汉时期 (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 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东汉初年,日本倭奴国派使臣来汉,汉光武帝赠给 “汉委奴国王”金印。 (3)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这是 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交往的最早记录。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命题规律
专题(二)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 对外关系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的分离与回归
624年,荷兰殖民者打败西班牙,独占台湾,进行了38年的殖民统治 (第一次分离)
明清 662年,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第一次回归)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把台湾、澎湖列岛割 让给日本(第二次分离)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命题规律
专题(二)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 对外关系
③189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 条》。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 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块 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至此英国实现了对中 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2)香港回归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 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这一构想成为实现祖 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命题规律
专题(二)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 对外关系
②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关于香 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对香港回归的时间、制度与政权交接 作了具体规定。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澳门问题的由来 ①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商船触礁,贡品浸湿,请求在 澳门借地晾晒,并贿赂广东海道副使汪柏,获准在澳门登陆, 此后葡萄牙人窃取澳门居住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 关系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专题解读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特别是把 西藏、新疆等民族敏感问题和台湾问题始终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关 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和关键之所在。在对外关系上, 针对菲律宾、美国、日本等挑起的南海问题,我们也应坚决维护祖 国的领土完整。
新中国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要点2 祖国统一
1.历代中央政府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新疆地区 (1)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 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 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地区 的管辖
西汉
唐朝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清朝
(1)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在当地各族 人民支持下,重新统一新疆,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 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 (2)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后,根据其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 省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清 朝
(1)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 的统治。 (2)西藏:顺治帝、康熙帝开创中央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1727年,清 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新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4)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帝的热情接待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3)台湾地区 三国时期 元朝时期 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 的联系 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 实现了大团结。 (2)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 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 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 到迅速发展。国家还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 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1)东汉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 (2)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内迁,同 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1)东汉以来,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 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383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瓦解,东晋在南方的 统治得到巩固,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 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专题梳理
要点1 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秦始皇派蒙恬北御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 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2)秦始皇还派人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了灵渠
秦 朝
西 汉
(1)汉初,由于国力有限,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从此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 抗衡。 (3)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 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 流
新中国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2)西藏地区 ①西藏地区称吐蕃;②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③8世纪初,唐朝 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 政区
唐朝
元朝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清朝
新中国
①确立达赖和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清军入关后,西藏佛教 首领达赖五世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 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②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 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③乾隆帝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 现了大团结。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了西藏自治区
东 汉 魏 晋 南 北 朝
专题解读
专题梳理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治
(1)政策: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Fra bibliotek族政策。 (2)史实: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②联 唐朝 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③册封:唐玄宗对回纥、靺鞨、南诏等首领 进行册封 (1)契丹族: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 1004年, 辽大举攻宋。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 (2)党项族: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辽宋 宋夏议和后,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并在边境进行贸易。 (3)女真族:12世纪初,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 夏 金元 建立后,金多次兴兵进攻南宋。岳飞等进行抗金。1141年,宋金议和。 (4)蒙古族: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 元灭南宋。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 民族——回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