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评课稿

合集下载

地理评课稿(5篇范文)

地理评课稿(5篇范文)

地理评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地理评课稿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评课稿评课内容:1、教学课题《工业的区位选择》2、教学目标:①、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②、学会分析不同工业的区位因素;3、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练法、4、教学目标实施过程:①、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

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

②、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③、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差异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

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⑤、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又解决了现实生活现象。

⑥、讲练结合,相得益彰。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将课后的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知识当堂进行练习(如:利用Flash课件让学生掌握情况等。

)这是中学讲课中极难把握的,但他做到了。

⑦、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①、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氛围不够浓厚;②、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的主体性没全面的体现出来;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关于《城市化》的评课稿评课内容:1、教学课题《城市化》2、教学目标:①、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其特征;②、了解城市化的进程;3、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练法、4、教学目标实施过程:①、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

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

②、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中学地理课程评价稿样本

中学地理课程评价稿样本

中学地理课程评价稿样本引言地理课程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本文将对中学地理课程进行评价,探讨其优势和改进之处。

优势1. 知识广泛而实用:中学地理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包括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这些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现实世界。

2.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观察、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地理,学生能够形成系统思维、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地理素养:地理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以及对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态意识。

改进之处1. 增加实地考察:地理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增加实地考察的机会。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提供更多案例分析:地理课程可以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 关注地理技能培养:地理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例如地图阅读、制图和信息处理能力等。

这些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需要在课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培养。

结论中学地理课程在知识传授、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和地理素养培养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然而,也需要进一步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提供更多案例分析,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通过不断优化地理课程,我们可以使学生对地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地理最优秀评课稿

小学地理最优秀评课稿

小学地理最优秀评课稿引言这是一份小学地理课的评课稿,旨在分享一堂最优秀的地理课教学案例。

通过本次评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地形和水资源”。

课程设计1. 课堂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我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了一幅图画,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和主要河流。

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讨论中国的地形特点,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

2. 研究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会:- 描述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地形类型;- 理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意识到水资源对生活的重要性。

3. 教学内容我将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类型,包括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并结合具体地理图示进行详细解释。

随后,我将呈现中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地区,并帮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展示地理图示、小组合作讨论和问题解答。

通过多角度的研究方式,我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思考、交流和合作。

5. 研究实践为了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我将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将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一张中国地形图,并标注出重要的山脉、平原和河流。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6. 总结与展望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我将回顾课堂内容,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心得和体会。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为保护水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最后,我会展望未来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研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地形和水资源。

学生们积极参与,融入小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思考和实践,他们不仅巩固了地理知识,更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优秀评课稿

初中地理优秀评课稿

初中地理优秀评课稿介绍本次评课稿对一堂初中地理课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该课程以中国的决策问题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并进行实地考察,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课堂准备1. 教师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幻灯片、地图、影片等,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决策问题。

2. 教师提前考察了实地考察地点,确保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体验相关问题,加深印象。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一张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影响和解决方法。

2. 讨论和实地考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带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一片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并进行记录和拍照。

3. 总结和展示- 学生回到教室,小组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 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影片等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扩展。

三、评价和改进1. 学生表现-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地考察,提出了合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有很好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教师表现-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教师准备充分,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改进方向- 进一步提高课程的互动性,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实地考察。

- 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点的总结和扩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四、结论该堂初中地理课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地考察,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方法也充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议进一步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和知识点的扩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地理万能评课稿范文

初中地理万能评课稿范文

初中地理万能评课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来评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点评。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体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统一。

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地理学科能力和发展创新意识。

二、教学设计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得体,重点难点把握得当。

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上还融入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实施
教师言传身教,重视师生互动,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在讲解知识点时,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如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

四、学习评价
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五、班级氛围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氛围积极向上,学生专心学习、勇于发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严谨、教学效果良好。

当然,教学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希望教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考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考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考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引言:地理考评课是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考评课,学生能够增加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理考评课的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地理考评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 掌握地理概念和基本知识;2. 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地理考评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方面,需要注意内容的有机关联性,以便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

这些内容应当包括有关地理概念、地球地理特征、气候、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以便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地理考评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研究报告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评估的方法地理考评课的评估方法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可以采用测试、观察、小组讨论和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估。

此外,还可以利用学习反思和自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五、教学资源的准备为了有效开展地理考评课的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

可以准备地理实物模型、地图、图片、视频和实验仪器等,以便辅助教学。

同时,也可以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学习和探索。

六、教学设计反思和总结在实施地理考评课教学设计之后,教师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评课稿15篇

地理评课稿15篇

地理评课稿地理评课稿(通用2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评课稿 1我对高中地理视频“新兴工业区”一节观摩后的体会与评价我认为这节课总体上是成功的,比较来讲是一节优质课:一、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味很浓,表现为自主学习的程度比较高、合作的效度比较好、问题探究也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

这节课教师受用的是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假想考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8个组,意大利新工业区和美国高新工业区各四个组:政府官员组、企业家组、经济学家组、媒体记者组并进行角色分配和确认,各组人员任务明确。

从视频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教师也给学生有较充足的自学时间,学生的自学程度比较高;同时教师的分组是比较合理,学生互赖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好,从学生代表的'发言和“记者”的提问看学生也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让学生在“做”、“考察”中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很多,说明学生的探究的深度不够。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堂上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结合实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课程也坚持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个人亲身经历,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个性化(选择性)。

还有就是这节课教学的结尾是开放的,课在结束时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学生基本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

我认为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课堂上学生不仅进行了阅读,而且是围绕目标阅读,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评课稿之地理评课评语

评课稿之地理评课评语

地理评课评语【篇一:地理课评课稿】地理评课稿——评《南北气温差异》一课星期二晚自习时听了邢阿璟老师在八(3)上的地理课,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中第一部分的内容,邢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展示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体现了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对知识内容的传授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

运用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

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

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大方,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对学生有耐心。

3.语言: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语速快慢适度,给学生娓娓道来。

地理教研活动评课稿范文(3篇)

地理教研活动评课稿范文(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地理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地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讨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旨在通过评课、研讨等方式,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内容1. 评课环节本次活动邀请了三位地理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分别是《地球的运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及评课内容。

(1)教师A《地球的运动》教师A通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球自转、公转等运动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A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评课环节,部分教师提出以下意见:①在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教师A的讲解速度较快,部分学生可能难以跟上进度。

②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A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B《世界地理》教师B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沿线国家的地理特征。

教师B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在评课环节,教师们认为:①教师B的教学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B善于运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③教师B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3)教师C《中国地理》教师C以“我国地形地貌”为主题,通过讲解、展示图片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

在评课环节,教师们提出以下意见:①教师C的教学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②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C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C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2. 研讨环节在评课环节结束后,地理教研组成员围绕以下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3)如何加强地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活动总结本次地理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地理评课稿三篇

地理评课稿三篇

【导语】地理公开课是就地理课的教学为同⾏提供⼀个教学实例,供⼤家学习借鉴或讨论剖析,共同研究、解决某个或某些教学问题的教学⾏为,它是各级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种常⽤形式。

⽆忧考⼩编整理了地理评课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欧洲西部》 ⼀、教学⽬标的评价 ⼼理学研究表明,⼈在⾏动前⽬标越明确,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越⾼,效果也就越明确。

⾸先,本节堂课⾸先⽬标很清晰。

其次在⽬标的内容实施上,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即“学⽣是教学的主体,⽼师是教学的主导”。

第三,⽬标的⽣成性强。

⽼师能够按着课前设计好的⽬标,不断牵引着学⽣接近它。

整个课堂⽬标的完成是⼀个动态的⽣成过程。

⼆、教学⽅式的评价 现阶段学校明确倡导⾃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关于本节课我主要谈谈⾃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个⽅⾯。

2.1⾃主学习 ⾃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的帮助⽽⾃⼰可以进⾏有效的学习。

它是⼀种综合性的能⼒。

是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的⾼品质的学习。

我认为其主要因素包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学习的⽅法与技能和独⽴学习的习惯。

⾸先,本节公开课课堂问题的价值体现在:问题的存在不仅有必要,⽽且有⼀定的梯度性,特别是对于区内初中班民语学⽣来说,本节的⾃主学习的答案充分反映了学⽣的⾃主学习与技能⽅法。

其次,⾃主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

其三,学⽣在⾃主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其四,在⾃主学习中,学⽣能在学习中挑战⾃我,证明⾃我,获得真知,享受快乐。

尤其是⼩组展⽰环节。

2.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本节课在互动⽅⾯,师⽣互动、⽣⽣互动都体现着教与学的互动,特别是师⽣⽅⾯,教师当“导演”,学⽣当“演员”。

教师与学⽣是平等的。

三、教学⼿段的评价 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很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本节课涉及到国家多,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等信息,建议借助多媒体⼿段展⽰给学⽣,有利于学⽣空间概念的形成。

一年级地理评课稿

一年级地理评课稿

一年级地理评课稿介绍本评课稿旨在评估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情况。

课程内容本单元的地理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地球和世界地图2. 中国的省份和地区3. 常见的地理特征(山脉、河流、湖泊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能够:1. 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能够识别中国的各个省份和地区,并了解其大致位置。

3. 能够识别常见的地理特征,并简单描述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分布。

2. 游戏互动:利用地理游戏和互动问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外出活动,观察和体验真实的地理特征。

研究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研究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评估方式:1.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 个人作业:布置针对地理知识的个人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对比,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3. 口头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演讲,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学生的研究情况观察,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和改进方向:1. 需要增加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2. 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3.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研究支持。

结束语本评课稿总结了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评估和教学反思,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谢谢!。

地理教研活动评课(3篇)

地理教研活动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地理教研组于近期组织了一次地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评课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等环节,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总结。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三位地理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课题分别为《世界地理概况》、《中国地理》和《地球运动》。

听课教师认真记录了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价。

2. 评课环节(1)教学设计评价本次评课首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① 教学目标:三位教师都能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② 教学内容:教师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③ 教学方法: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④ 教学手段:教师们善于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2)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教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① 课堂气氛:三位教师都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② 课堂组织:教师们注重课堂纪律,能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③ 学生参与:教师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④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三位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目标。

(3)反思与改进在反思与改进环节,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以下建议:①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②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③ 优化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地理课评课发言稿范文

地理课评课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评课。

本次评课的主题是地理课。

地理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本次地理课的评课发言。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本次地理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展开。

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1.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又涵盖了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

2.教学内容处理得当。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启发式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取知识。

2.探究式教学。

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地理素养。

3.多媒体教学。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1.形成性评价。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2.总结性评价。

教师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

总之,本次地理课教学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以下是几点建议:1.加强地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教研活动评课发言稿(3篇)

地理教研活动评课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地理教研活动,并就本次评课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对本次教研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下是我对本次地理教研活动的评课发言。

一、教研活动背景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推动地理学科发展,我校地理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为主题,旨在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教研活动过程1.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我校地理教研组安排了三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他们分别以“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

在课堂上,老师们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 教学研讨在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各位老师针对展示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大家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展示课进行了点评。

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讲解清晰。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及时、客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研活动评课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讲解清晰。

老师们在课堂上,能够结合教材,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们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4)教学评价及时、客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老师们在课堂上,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2. 改进建议(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第一篇:八年级地理评课稿一、八年级(上)地理教案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厚德中学陈红梅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

(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

地理学科德育评课稿范文

地理学科德育评课稿范文

地理学科德育评课稿范文【中英文实用版】英文:Title: Model Lesson Plan for Moral Education in Geography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geography classroom is vital for developing students" geographical literacy while fostering their ethic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This model lesson plan demonstrates how to effectively incorpo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a geography lesson.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lesson is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ir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Materials:1.Handou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Interactive whiteboard3.Video clip o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Procedure:1.Introduction (5 minutes)- Begin the lesson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significance of geography in everyday lif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s relevance to geography.2.Interactive Activity (10 minutes)- 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and provide them with handou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k each group to identify examples of sustainable practices in their communities and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ractices.3.Video Clip (10 minutes)- Show a video clip o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o provide real-life examples of sustainable practic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 video and share their thoughts on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4.Group Discussion (10 minutes)- Ask students to brainstorm ways in which they can contribut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ir own liv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share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sociated with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5.Conclusion (5 minutes)-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during the lesson an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actions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practicing sustainable habits and to inspire others to do the same.Assessment:1.Participation in group discussions2.Quality of ideas shared during discussions3.Reflection on personal ac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This model lesson plan incorporates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geography classroom by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ir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By engaging in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discussing real-life example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values in relation to geography.。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范文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范文

八年级地理评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明确性。

- 在这堂八年级地理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清晰。

教师依据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内容,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定了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水平的目标。

例如,在讲解区域地理特征时,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要掌握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要素,这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方向明确,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

2. 合理性。

- 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考虑了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既包含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等,又涉及到能力的提升,像通过分析地理图表来归纳地理特征的能力。

同时,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对家乡或不同区域的热爱之情,目标的合理性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准确性。

-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非常准确。

无论是对地理概念的讲解,还是对地理现象的分析,都准确无误。

在讲述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时,教师能够准确地描述其地理位置、走向、流向等特征,并且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术语进行表达。

例如,在讲解“秦岭 -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时,教师详细准确地阐述了该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在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具体差异,为学生构建了准确的知识体系。

2. 完整性。

- 教学内容完整,涵盖了本节课所需的各个知识点。

从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等)到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城市、产业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以某一区域的教学为例,教师先介绍了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为理解人文现象奠定了基础,然后详细讲述了该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发展状况以及主要的产业类型,使学生对该区域有了全面的认识。

3. 逻辑性。

- 内容的组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教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通常是从整体到局部、从自然到人文的顺序。

例如,在讲解一个省份时,先从该省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入手,接着分析其地形地貌特征,然后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讲解河流的分布和水文特征,最后引入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这种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大学地理课评课稿

大学地理课评课稿

大学地理课评课稿简介本文档是对大学地理课进行评课的稿件。

地理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

通过对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和地理领域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地理课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基础知识:介绍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过程。

2. 地理现象: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介绍不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如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

3. 地理原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如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等,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研究能力。

4. 地理领域的研究:介绍地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成果,如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课程评价评价地理课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地理课的内容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授课、案例分析、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3.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研究效果。

4.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更新性: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资料、实地考察等,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时代接轨。

结论地理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评价地理课时,我们应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丰富性和更新性的教学资源。

初中地理教案评价

初中地理教案评价

初中地理教案评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认识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 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3. 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4. 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观察亚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典型国家的地理特征,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亚洲地理特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亚洲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加深对亚洲地理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 讲解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人文环境。

4. 分析亚洲典型国家的地理特征:如中国、日本、印度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亚洲的地域文化。

5. 讨论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总结亚洲地理特征,让学生形成对亚洲地理的整体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地图填绘能力:检查学生填绘亚洲地图的情况,评价学生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亚洲典型国家地理特征的分析报告,考察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评价学生对亚洲地理特征的掌握情况。

总体来说,本教案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案例、讨论等多种途径了解亚洲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评课稿(整理)(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

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

”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喜欢。

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

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总之,课堂评价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

今天下午地理备课组成员听了郭永平老师上的一节课,内容是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经过听课评课,我们觉得郭永平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善于设置问题情景,如:大气通过什么方式削弱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为什么不会很高?夜晚的温度不会很低?夏季有云的白天气温为什么不会太高?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青藏高原紫外线辐射为什么强烈?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大,但与月球相比,有何不同?为什么?…………等通过问题,引出矛盾,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注意和思考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在教学中应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2. 多次转换和综合运用了教学手段心理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教学条件下,少年稳定地保持注意40分钟是毫无困难的。

”本堂课郭永平老师运用阅读、讲授、多媒体、投影片、画图、录像片和提问等活动,不仅稳定了学生的注意,同时保证了整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如通过具体事例:大棚温室农业、北方农民秋冬季节燃放,冬天穿羽绒服,盖被子等说明保温作用原理。

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得出相关的知识结论。

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使学生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4.价值观念的教育在本节课中,体现的较好。

如在大气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上,即在人地协调发展的教育上,在课后布置了探究性问题:当今世界气候变化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会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达到体验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使学生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地理好课的基本要求1、激发学习热情问题:应对高中结业考试、高考而教学。

要求:在引导学生认知的同时,给学生送去快乐和愉悦。

2、强调主动参与广度:全部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来了。

深度: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究。

3、加强地理学习指导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5W原则指导学生用地理学习方式:图表法、比较法、观察法…4、体现动态生成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和达成的过程,是与社会生活密切关联的过程,因而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教师应随机应变、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因势利导,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5、彰显实用价值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东西是否能应用到今天和将来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6、追求实在效果问题要求教学目标过多过高,不切实际结合学生能力、教学进度、课程标准等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实施课堂教学做秀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进行师生真诚的对话,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二、地理课堂教学评课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学习情绪,参与交流,思维过程,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教学设计,角色把握,环境营造,技术应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一:学生的学主因素子因素学习情绪1.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3.学习过程是否轻松、愉悦参与交流1.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教学全过程2.学生参与的形式是否多样3.师生、生生间是否积极交流协作思维过程1.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踊跃发言2.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3.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流畅、有条理学习方式1.学习是否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特征2.学生是否积极运用地理学习方式地理课堂教学评析内容二:教师的教主因素子因素教学设计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清晰具体、有针对性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关注生活、体现学科教育价值、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过程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新颖角色把握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环境营造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是否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否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技术运用是否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是否恰当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能熟练、准确运用,规范操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2.学生能够说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大气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和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本节课在教材中体现的图表比较多,而文字较少,因此在对本堂课的讲解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图表能力的分析,并且适当补充概括性的文字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2、重难点分析要说明对流层的大气受热过程,那么首先就要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布。

其次要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了解不同的大气物质对太阳的不同波长的光有其选择性吸的特点。

第三,明确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以及大气逆辐射,重点掌握这三者的受热关系,能够学会运用图表分析。

这个也是课标中明确要求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和温室效应(二)难点: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