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导言》

合集下载

-2020江西语文课件《物种起源》导言人教版[整理] 推荐

-2020江西语文课件《物种起源》导言人教版[整理] 推荐
第1句至第5句为第一层,间接说 明研究物种起源和变异有重大意义。
第6句和第7句为第二层,说明创 造论是错误的
第8句和第9句为第三层,说明物 种起源的基本观点:生物的种不是不 变的。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首先,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 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 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第7段为例)
《 写作
物 经过
种 起
(1-3)

》 基本
导 观点
言 (4-7)
整理成书的过程(1) 提前发表的原因(2)
内容过简的说明(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介绍研究的方法(5)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提炼 概括文中关于物种起源 观点 的两个主要观点。
1、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 的。……
一 八 四 零 年 的 达 尔 文
达尔文在晚小猎犬号”
希腊的创世主之一——主管谷物的女神
达尔文环游世 界时观察到的 龟和鸟类
下 图 是达 尔 文 关于 甲 虫 的科 学 绘 图
上图是达尔文搜 集的甲虫标本
达尔文的望远
镜。连同他的 笔记本、枪枝 以及一双善于 观察的眼睛,都 是年轻的博物 学家达尔文的 重要的装备
分析长句时,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 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 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 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 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 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 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 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
•第四句是转折复句,通过事例否定一般博 物学家的观点。
•第五句再举一例,与上句并列,作用与上句同。

物种起源导言详解

物种起源导言详解

《物种起源》导言①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记。

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②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将近结束;但是全部完成还需要更多的岁月,并且我的体力渐感不支,所以不得不先将这个摘要付印。

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③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有许多论述,我没能指明它的来历和参考资料,但是我希望读者相信我的正确。

同时,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略举少数事实,作为说明,希望读者不要嫌其过简。

我极其盼望,并且感到有这样的需要,将来能把我所根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文献,详尽地刊印出来。

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到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④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导言
2、我国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 3、古代埃及相信第一个人是由一个名叫哈奴姆的 神在陶器场里塑成的。
到了中世纪,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 生物进化思潮激烈斗争的时精品期课件。
精品课件
进化论:
亦称“天演论”、“演化论”,通常 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研究生物进化、 生物发展规律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由拉 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奠定了 进化论的科学基础。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 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 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之一。
我们的祖先究竟是谁?生命从哪里 起源?
精品课件
神秘的传说——生命起源
远古时期, 用神创论来解释生命的起源问题,在 世界各民族中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认为生物界的所 有物种都是由神(上帝) 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或者 只能在种的范围里变化,但决不能形成新种。
1、基督教《圣经》里所说的上帝六天创造世界万 物的说法。自从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占统治地位后, 神创论就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 《圣经》上还有 上帝用泥土造人的说法。
精品课件
达 尔 文
精品课件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
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 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 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书前 有导言,目的是要让读者更 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精品课件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版本比 较多,有的又译作“导言”。
“导言”与“绪论”差别并不大,但与“序言”却 差别很大。简单地说,
精品课件
第一段 阅读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
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关键句来阐明。
可以看出他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 刻苦钻研的精神。 主要句子: ①经过五年的工作后……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②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同一事 物的研究 ③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将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 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表明我没有轻率的下结论。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导言》

二、再读课文 内容剖析
筛选信息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 局部突破( 局部突破(段) 关键圈定( 关键圈定(句) 信息获知(词句) 信息获知(词句)
中心句
突出体现文章旨意,标示文章思路, 突出体现文章旨意,标示文章思路,显示文 章结构.余则为支撑句. 章结构.余则为支撑句.
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 环球远航, 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 的印象。 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 的印象。 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 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这样,在五年 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 记。 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 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 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 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从那时候 一直到现在, 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 断。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 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 论。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
达尔文
查 理 . 罗 伯 特 . 达 尔 文
英国博物学家, 进化论的创始人。
1840年的达尔文 1840年的达尔文
达尔文: 达尔文:
22岁剑桥大学毕业,开始学医,后又去神学 系学习。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1831年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 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 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 转折点。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 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 说和进化论)之一

8《物种起源》导言

8《物种起源》导言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播放视频:达尔文与《进化论》)
第二课时
一、筛选关键语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句子,它集中地体现了文章的意旨,表示文章的思路,连缀文章的结构。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集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度句显示出文章的层次推进。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也是关键句。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三、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引导:第一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导言
话之间关系如何? 第四段的5句话之间关系如何? 全段说明了什么观点? 全段说明了什么观点? 第一句为假设复句, 第一句为假设复句,是全段中心 它的后半句用“ ……而不是 而不是” 句。它的后半句用“是……而不是” 并列,强调自己的观点。 并列,强调自己的观点。第二句是双 重假设复句,补充第一句。 重假设复句,补充第一句。第三句是 单句,提出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单句,提出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第 四句是转折复句, 四句是转折复句,通过事例否定一般 博物学家的观点。第五句再举一例, 博物学家的观点。第五句再举一例, 与上句并列,作用也与上句相同。 与上句并列,作用也与上句相同。
达尔文的望 远镜。 远镜。连同他 的笔记本、 的笔记本、枪 枝以及一双善 于观察的眼睛, 于观察的眼睛, 还有那良好的 科学素质都是 年轻的博物学 家达尔文的重 要的装备
说明文《〈物种起源〉导言》 说明文《〈物种起源〉导言》的特色 《〈物种起源 1 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 以 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 及专业知识性。 及专业知识性。 2 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运用 语言准确而严密, 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3 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和人格 魅力。 魅力。
第六段的关键句在何处? 第六段的关键句在何处?它阐明了 什么观点? 什么观点? 句为关键句. 第2句为关键句.它阐述了由家禽变 异研究得到的两个列论: 异研究得到的两个列论:一为大量 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 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二为人类选 种的力量是伟大的. 种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一研究为作者研究物种在自然状 态下的变异提供了最良好最可靠的 线索. 线索.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表现在三个方面。 表现在三个方面。

《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希腊的创世主之一——主管谷物的女神 主管谷物的女神 希腊的创世主之一
进化论:亦称“天演论”、“演化
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 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及如何 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 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由拉马克提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 的科学基础。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进 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 进化论)之一。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
达尔文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
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 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 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书前 有导言,目的是要让读者更 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 版本比较多,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版本比较多, 《〈物种起源 有的又译作“导言” 有的又译作“导言”。
速读要求: 1、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划出关键性的语句。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
筛选信息
a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语句。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语句。 从结构看,总结句、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 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 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 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 c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 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 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 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如何筛选关键句? 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 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导言

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 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得到一些了解。
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 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 般结论。
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 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最安全的指导。 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 (比较:“我深信物 种是变的”)
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
物种不是不变的。
“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 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1、整理成书的经过
一、写作经过 2、提前发表的原因
(1—4) 3、内容过简的原因 4、向自然学者致谢 5、物种由演变而来
二、基本观点 6、介绍研究的方法 (5—9) 7-8、简介著作内容 9、强调观点的正确
第一段
1、筛选达尔文写书的主要经历。
1831~1836

书 1837~1842


1844
环球航行考察(5年) 思考问题作札记(5年) 充实札记,写成纲要(1年)
1844~现在(1859) 继续探讨,摘要付印(14年)
2、作者叙述成书经过的目的何在?
第二段 筛选出达尔文提前刊印此书的两点理由。
(1)“要完成它还需要更多的岁月”,但“健康很坏”。 (2)华莱斯先生“得到的一般结论”“差不多和我完全相 同”。
第三段
筛选出概括“书的性质”和作者希望的语句
通过讲述书的性质和自己的希望,看出作者对 他新得出的结论持何种态度?
自信 审慎
理解下面几句话:
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
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物种起源》导言教案第一课时一、导语: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

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物种起源》导言。

二、介绍作者: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

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

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

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

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三、解题:进化论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

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

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导言《物种起源》导言(精选13篇)《物种起源》导言篇1教学目标学会筛选主要观点,学会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解题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B.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C.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2)(1—3)内容过简的原因(3)物种由演变而来(4)基本观点介绍研究的方法(5)(4—7)家养变异的作用(6)强调观点的正确(7)(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又:可以联系“导言”体裁谈内容)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 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本题把课后练习一换了一个说法,训练学生对观点的把握能力。

(请学生参看P14补白)(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

因为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

对于啄木鸟的例子。

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

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3)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筛选要求。

《〈物种起源〉导言》.ppt

《〈物种起源〉导言》.ppt
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序言写作无定 论;
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主旨及内容;
侧重议论、说明。
文学作品 一般有序言而无导言。学术著作有 导言,还可有序言。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 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一、 速读课文 解决字词
1、字音字形
札记 zhá 间或 jiàn 胚胎 pēi 喙 huì
讨论:
“适者生存”是否适 用于人类社会,它与 “关怀底层”是否矛 盾?
该书全名是《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在生存斗 争中适者生存)》。达尔文总结,“物种是逐渐变化的” 物种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
相对于“神创论”、“物种不变论”,
希腊的创世主之一 ——主管谷物的女神
进化图例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 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1.长期考察 2.实事求是 3.谦逊审慎 4.决不轻率 5.亲身实践 6.不避缺陷 7.毫不动摇。
琐屑 suǒxiè 槲寄生 hú
勿庸置喙
2、字词含义: 琐屑:琐碎,细小而繁多。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博物: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变异:同一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
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二、再读课文 内容剖析
筛选信息
整体感知(文) 局部突破(段) 关键圈定(句) 信息获知(词句)
达尔文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1.长期考察 严谨审慎 2.实事求是 真诚待人 3.谦逊审慎 4.决不轻率 5.亲身实践 6.不避缺陷 7.毫不动摇
进化论:
亦称“天演论”、“演化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 论。“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 而来。”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及如何运用这 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由拉 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 础。

物种起源导言

物种起源导言
意义: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②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
其一, 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 其二, 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③作者认为关于物种起源,主要还有哪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 进一步弄清楚?
其一,对于……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 其二,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
1.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整体把握
评 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
从纲要到成书,历经20多年,从中可窥达尔文坚持科学 态度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学习品质。 结合注释④读“华 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句,不难看出 达尔文不掩人之所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直言书的
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并说出今后的打算,使“详 尽地刊出”避免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 尔文严肃、审慎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美德。 从不同角
度用例,表现作者思考周密以及决不轻率作出结论的科 学素养。 “这类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 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最能说明作者在科学实 践中具有善于发现的眼光。 由家养到自然状态的两个
互关系,我们所知就更少了
5.下面六项中,哪几项是概括长句要点时必不可少的?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 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 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 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 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学会把握整体 、筛选重点哦

1.理清课文思路,识得主要观点; 2.确认关键语句(含各段中心句), 概要每段要意。

《物种起源》导言-45060PPT资料34页

《物种起源》导言-45060PPT资料34页
• 4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 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 六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 • 交代写作经过 • 第1段: • 整理成书的过程 • 第2段: • 提前发表的原因 • 第3段: • 内容过简的说明
• 第二部分 • 说明基本观点 • 第4段: • 物种由演变而来 • 第5段: • 介绍研究的方法 • 第6段: • 家禽变异的作用 • 第7段: • 强调观点的正确

其次,修饰、限制性词语用得恰倒好
处,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可以第4段第4句、第7段第6句为例)

再次,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有利
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第1段、
第3段、第7段为例)
• 6 文章怎样体现了达尔文的精神和人格魅 力?

第一段:“深刻的印象”“整理研
究”“专心思考”“加以充实”“没有轻率
• 可以看出达尔文毫不动摇的信念和 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 由此可见达尔文具有崇高的精神和 人格魅力。
《物种起源》导言 达尔文
一 解题:
1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 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 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 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 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2 导言:是序文的一种。又叫“绪论”, 专指放在学术论著的开头,具有启发、 引导作用的章节。
究物种起源和变异有重大意义。

第6句和第7句为第二层,说明创造论
是错误的。

第8句和第9句为第三层,说明物种起
源的基本观点: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 5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10《物种起源》导言

10《物种起源》导言

10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序言的写法。

2.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分析归纳能力。

2.说明论证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精神及敢于质疑的思维勇气。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筛选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筛选论证中的关键语句。

难点:复杂的论证说明。

解决办法:先让学生初读,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破论、立论,层层递进地阐明论点,分析逻辑循环内主要观点的前后呼应。

教学中逐步启发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的逻辑脉络,总结出此类文章的写作规律,提高教学目的层次,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

学生活动设计1.划分段落。

2.概括文章的写作目的。

3.筛选作者观点与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在地理课本上学过关于大陆现有格局成因的几种学说的介绍。

其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大陆漂移”假说。

我们只是粗浅地知道,此学说一个重要的假设,根据是大西洋西岸与太平洋东岸的生物化石相近。

我们又知道,麦哲伦环游全球,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达尔文也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

达尔文对进化学说的主要贡献,就是以《物种起源》一书为进化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物种起源》导言,就是作者为自己这部著作所写的序言。

本篇文章体裁比较特殊,文中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者的研究方法,表明了作者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二、明确目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整体感知1.了解达尔文及其科学事迹。

2.阅读全文与注释。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达尔文及其在科学史上的伟大贡献。

(1)鼓励学生发言,讲述对达尔文的既有认识。

(2)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

高一语文《物种起源》导言6

高一语文《物种起源》导言6
《物种起源》导言
达尔文
《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 《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 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 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科学巨著。它的出现使科学 史划分为两个迥然不同的阶段,引 起了人类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 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 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第五段三句话各有什么作用?说明了 什么问题? 第一句为过渡句,表明第五段与 上文构成因果关系,并提示了问段的 主要内容. 第2句是本段关键句,说明作者 是怎样研究物种变异原因的. 第3句是对全段内容的小节,强 调这一类研究的重要.
第六段的关键句在何处?它阐明了什 么观点? 第2句为关键句.它阐述了由家禽 变异研究得到的两个列论:一为大 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二为人类 选种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一研究为作者研究物种在自 然状态下的变异提供了最良好最可 靠的线索.
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 现了很强的逻辑性。(可以第7段为例) 其次,修饰、限制性词语用得恰倒好 处,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可以第4段第4句、第7段第6句为例) 再次,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有利 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第1 段、第3段、第7段为例)
文章怎样体现了达尔文的精神和人格 魅力? 第一段:“深刻的印象”“整理 研究”“专心思考”“加以充 实”“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 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段:“华莱斯先生的一般结 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物种起源〉导言》 文章介绍了作者创作《物种起 源》的经过和付梓原因,说明了自 己关于物种起源的观点,批判了创 造论的错误,充分体现了一个科学 家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谦虚 谨慎的精神。导言以说明为主要表 达方式,语言周密严谨,有极强的 逻辑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起源〉导言》
一.说教材
1.这篇课文的特点、地位、作用
《〈物种起源〉导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基本篇目讲读课。

本课比较艰深,专业知识性强,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本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学习重点。

归纳出筛选信息的要点,并灵活的应用于下两篇的自读课中,这篇课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正确,具体,全面.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目标.最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

因此,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3)情感目标: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要求“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及这一课的学习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因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
(2)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3)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难点:(1)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
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2)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温故知新法点拨法练习法
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是如何筛选信息的,然后“知新”,在课堂上安排练习,在做习题时深入了解课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采用讨论法,由学生思考、讨论,遇到不懂时,老师点拨,找出相关信息。

并总结出筛选信息的方法,加以灵活运用。

2.学法:收集法互动法归纳法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达尔文的相关资料和著作,接着了解课文内容,为课文提出的观点有所了解。

也为课堂上的筛选信息作准备;课堂上通过练习,师生互动,师生总结出筛选信息的方法,然后加以指导和运用。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说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新课导入:
导语:同学们,不相信权威的人是少数的,能大胆站出来推翻世人公认但却不合理的言论的人更是屈指可数的,达尔文先生就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人之一.(接着播放达尔文图片课件)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回去查有关达尔文先生的相关资料和著作。

叫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学生拓展无限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2.自行解决,疑难字词
抽几位同学分别解释以下几个词语,教师给予纠正或补充
札记:读书时摘记和要点和心得。

琐屑:细小而繁多审慎:周密而谨慎
设计意图:这一课内容比较艰深,疑难字词应疏通而用抽问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培养他们自行解决生字词的习惯。

3.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导言’吗?”,提问学生,然后由老师总结,屏幕显示(1).导言:即绪论,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著作的性质、作者的基本观点、出版意图、作者情况等的文体。

(用多媒体显示)
(2)通读全文,概括段意,(如板书所示)
让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写了几部分的内容。

(3)让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写了几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有多个答案,在学生回答中挑一种来讲解。

就是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请一个学生回答如何划分,然后,屏幕显示划分结果:
第一段(1—3):交代写作经过。

第二段(4—7):简介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理清思路,让学生了解导言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重点所在。

4.共同讨论,筛选信息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

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

对于啄木鸟的例子。

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

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
(3)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4)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筛选要求。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

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5)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

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

说完整了应是: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
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6)用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下面几句话和相应问题(括号中的答案可以随讨论进程显示)。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解答本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某种生物和邻种分布状态的强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

而“某种生物和邻种”才是重要信息,它们构成了决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的关系。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的关键。

第一个问题训练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

第二个问题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培养学生比较鉴别能力。

第三个问题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输出。

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弄懂“目的”“意义”这两个词的含义。

第五的问题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的能力。

第六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

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方法。

5.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
(1)抓关键语句,可捕捉重要信息。

(2)参照提示语,可捕捉主要信息。

(3)透过表层信息。

可挖掘隐含信息。

(4)联系上下文,可把握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根据上面几道习题的实践,由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筛选信息的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总结,突破“迅速、准确筛选信息”这一难点。

6.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五题。

四.板书
1. 物种:
2. 导言:
3. 段意:(1)整理成书的过程(2)提前发表的原因(3)内容过简的原因
(4)物种由和演变而来(5)介绍研究的方法(6)家养变异的作用(7)强调观点的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