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案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1)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1)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总学时:60 学分:3.5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实验纳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开课学院:物电学院适用专业:物理学大纲执笔人:凤尔银大纲编写时间:2007年元月教研室主任审核:凤尔银教学院长审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原子物理学为物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以原子结构为中心,以实验事实为线索,了解原子和原子核层次的物质结构及运动和变化规律,揭示宏观现象与规律的本质。

介绍有关问题所需要的量子力学基本概念,阐述物质微观结构三个层次的物理过程、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使学生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获得在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最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理解适应微观世界的新概念,掌握处理微观世界物理问题的新方法,为后续《量子力学》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讲授时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内容加以选择,尽量做到详略得当,让学生既能较全面,又能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适当将一些背景材料和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以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通过介绍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在解决经典物理学应用于微观粒子体系遇到困难时的大胆探索、勇于出新的思想脉络,使学生受到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活跃、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掌握描述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认识原子世界的基本规律,以便从思想和方法上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量子力学打下基础。

难点:由于原子物理学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到的近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它的许多概念、观点与学生长期形成的观念不相符合。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第四版(完整版)课后答案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第四版(完整版)课后答案
6 (Å), r,4r,1.06v,,C,2.19,10(m/s)221
1++6 Li离子:r,,0.529,0.176(Å), v,3,c,6.57,10(m/s)113
36 (Å), r,4r,0.704v,,C,3.29,10(m/s)2212(2) H原子: E,,Rhc,,13.6(eV)1
22,,,,,ZZe2sindsinZZed221212,,()NNnt,1-10 ,2()Nnt,4,4,4,Esin4Esin22
2ZZe12,2b12, N2nt()4[sin] ,,,,,a24E2
12,49,N,9.38,10,6.24,10,0.242,1.41,10(1) 12,410,N,9.38,10,6.24,10,3,1.76,10(2) ,12,411(3) ,N(,,10),9.38,10,6.24,10,131,7.68,10,121112 ?,N(,,10),9.38,10,7.68,10,8.61,10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第四版(完整版)课后答案
原子物理习题库及解答
第一章
111,222,,mvmvmv,,,,,,,ee222,1-1 由能量、动量守恒
,,,mvmvmv,,,,,,ee,
(这样得出的是电子所能得到的最大动量,严格求解应用矢量式子)
Δp θ
mv2,,,得碰撞后电子的速度 p v,em,m,e
24Ze4,79,.5mv,,
24Ze4,3,1.44Li核: r,,,1.92(fm)m22,4.5mv,,
2ZZe1,79,1.4412E,,,16.3(Mev)1-4 (1) pr7m
2ZZe1,13,1.4412E,,,4.68(Mev)(2) pr4m

最新原子物理学答案(杨福家-高教第四版)(第一章)无水印-打印版

最新原子物理学答案(杨福家-高教第四版)(第一章)无水印-打印版

原子物理学课后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第六章:X射线第七章:原子核物理概论第八章:超精细相互作用原子物理学——学习辅导书吕华平刘莉主编(7.3元定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习题答案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410-rad.解:设碰撞以后α粒子的散射角为θ,碰撞参数b 与散射角的关系为2cot 2θa b =(式中Ee Z Z a 02214πε=)碰撞参数b 越小,则散射角θ越大。

也就是说,当α粒子和自由电子对头碰时,θ取得极大值。

此时粒子由于散射引起的动量变化如图所示,粒子的质量远大于自由电子的质量,则对头碰撞后粒子的速度近似不变,仍为,而电子的速度变为,则粒子的动量变化为v m p e 2=∆散射角为410*7.21836*422-=≈≈∆≈v m v m p p e αθ 即最大偏离角约为410-rad.1-2 (1)动能为5.00MeV 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 (2)如果金箔厚为1.0um ,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 解:(1)碰撞参数与散射角关系为:2cot 2θa b =(式中Ee Z Z a 02214πε=)库伦散射因子为:Ee Z Z a 02214πε==fm MeV MeV fm 5.45579*2**44.1= 瞄准距离为: fm fm a b 8.2245cot *5.45*212cot 2===︒θ(2)根据碰撞参数与散射角的关系式2cot 2θa b =,可知当︒≥90θ时,)90()(︒≤b b θ,即对于每一个靶核,散射角大于︒90的入射粒子位于)90(︒<b b 的圆盘截面内,该截面面积为)90(2︒=b c πσ,则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的粒子数为:π2Nntb N =' 大于︒90散射的粒子数与全部入射粒子的比为526232210*4.98.22*142.3*10*0.1*19788.18*10*02.6--===='πρπtb M N ntb N N A 1—3 试问:4.5Mev 的α粒子与金核对心碰撞时的最小距离是多少?若把金核改为Li 7核,则结果如何? 解:(1)由式4—2知α粒子与金核对心碰撞的最小距离为=m r Ee Z Z a 02214πε==fm MeV MeV fm 6.505.479*2**44.1=(2)若改为Li 7核,靶核的质量m '不再远大于入射粒子的质量m ,这时动能k E 要用质心系的能量c E ,由式3—10,3—11知,质心系的能量为:)(212mm mm m v m E u u c +''==式中 得k k k Li He Li k u c E E E A A A E m m m v m E 117747212=+=+≈+''==α粒子与Li 7核对心碰撞的最小距离为:=m r Ee Z Z a 02214πε==fm MeV MeV fm 0.37*5.411*3*2**44.1=1—4 (1)假定金核半径为7.0fm ,试问:入射质子需要多少能量,才能在对头碰撞时刚好到达金核的表面?(2)若金核改为铝核,使质子在对头碰撞时刚好到达铝核的表面,那么,入射质子的能量应为多少?设铝核半径为4.0fm 。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一章答案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一章答案

原子物理学课后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第六章:X射线第七章:原子核物理概论第八章:超精细相互作用原子物理学——学习辅导书吕华平刘莉主编(7.3元定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习题答案第一章 习题1、2解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α,碰撞前速度为V ,沿X 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

电子质量用me 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碰撞后以速度v 沿φ方向反冲。

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1)ϕθααcos cos v m V M V M e +'= (2)ϕθαsin sin 0v m V M e -'= (3)作运算:(2)×sin θ±(3)×cos θ,(4)(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化简上式,得(6)θϕμϕθμ222s i n s i n )(s i n +=+ (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令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 θ=0若 sin θ=0, 则 θ=0(极小) (8)(2)若cos(θ+2φ)=0 ,则 θ=90º-2φ (9)将(9)式代入(7)式,有θϕμϕμ2202)(90si n si n si n +=-θ≈10-4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2(1)动能为5.00MeV 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 (2)如果金箔厚1.0 μm ,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 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解:(1)依金的原子序数Z2=79答:散射角为90º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2.8fm.(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 (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Au=79,AAu=197, ρAu=1.888×104kg/m3依θa 2sin即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密度除以摩尔质量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原子物理学电子教案

原子物理学电子教案

原子物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了解原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掌握原子的结构、特性以及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1.2 原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的粒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核外电子:带负电的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1.3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原子核结构: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组成、性质和相互作用。

原子光谱:研究原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和辐射。

原子碰撞:研究原子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

1.4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道尔顿原子论:提出原子概念,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

汤姆逊原子模型: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引入量子理论,解释原子的光谱线。

量子力学:发展完善,揭示原子内部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原子核结构2.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质子数(Z):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质量数(A):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序数(W):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差值。

2.2 原子核的稳定性结合能: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的总能量。

比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的比值,反映原子核的稳定性。

原子核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为其他元素。

2.3 原子核的分类轻核:质量数小于56的原子核。

重核:质量数大于56的原子核。

超重核:质量数大于84的原子核。

2.4 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引起原子核衰变的基本相互作用。

第三章:原子光谱3.1 原子光谱的基本概念能级:原子内部电子可能存在的状态。

能级跃迁: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光谱:原子跃迁时放出的电磁辐射。

3.2 线光谱和连续光谱线光谱:由特定原子发射或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组成的谱线。

连续光谱:包含从红光到紫光所有波长的光。

原子物理学课程学习资料

原子物理学课程学习资料

《原子物理学》课程学习资料(2011年5月许迈昌编写)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普通物理课程,其任务使学生掌握原子的组成成份,理解组成原子的电子、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电子的运动规律,理解原子的量子理论,理解电子的量子角动量和量子磁矩,理解磁场对原子磁矩的作用,理解原子能级结构,理解原子辐射规律和原子光谱.理解原子核的组成以及核衰变、核反应等现象.了解原子物理的实验方法及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素质. 二、课程内容要求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理解电子和原子核的电量、质量和大小量级,使学生掌握原子线度及组成成份,掌握原子的卢瑟福有核模型,理解α粒子散射的实验和理论.瞄准距离21201cot ,224Z Z e a b a Eθπε==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理解黑体辐射、光电效应规律,使学生理解微观领域物理量的量子化规律,逐步理解微观领域的研究方法,理解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基本作用——库仑场,理解玻尔原子量子能级(假说)与原子光谱(实验测量)的关系.光量子的能量与动量,/E h p h c νν==,类氢离子光谱波数242222230211111(),,()(4)21e A A e e Ae m E R R Z R R m c m n n ch hc hc m παλπε∞=-===='+。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理解波粒二象性,/,E h h p p mv νλ===、不确定关系/2,/2x x p E t ∆∆≥∆∆≥ 、波函数、概率密度2P ψ=、态叠加原理,薛定谔方程等概念与规律.使学生了解研究微观领域的基础——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原子的角动量量子规则. 第四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理解原子磁矩、电子自旋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微观领域独有的自旋运动,理解自旋与轨道相互作用,理解关于原子角动量的矢量模式,理解原子角动量的耦合方式,理解原子磁矩与原子角动量的关系,理解磁场对原子磁矩的作用,理解原子光谱精细结构产生的原因,理解塞曼效应与原子角动量的关系.222ˆˆ31()ˆ22J SL g J-=+,,j z j j B m g μμ=-,0,1,2,,j m j=±±± ,类氢原子L-S 耦合43()2(1)Z U E n l l α∆=+,2211()4e eB m g m g m ννπ'=+-,帕刑-巴拉克效应(2)2s L ee BU m m m =+ , 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理解氦光谱和能级、角动量耦合、泡利原理、周期表、多电子组态和原子能态、洪特定则的内容.掌握两个角动量耦合的一般法则,理解两个价电子原子的光谱和能级,理解泡利原理,了解元素周期表、原子壳层理论,了解多电子组态和原子能态的关系,了解用ML 投影方法给出原子基态.第六章X射线:理解X射线产生的机制,了解X射线的吸收,了解吸收限、掌握康普顿散射.第七章原子核物理学概论:认识核的基本特性,掌握结合能、核自旋、核磁矩等概念,了解核力、核结构模型,了解核衰变的统计规律、α衰变、β衰变、了解γ衰变.参考书目1 韦斯科夫.二十世纪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792 费米夫人.原子在我家中.科学出版社,19793 王福山.近代物理学史研究(一)(1983),(二)(1986).复旦大学出版社.二、部分习题(一)论述题1.夫朗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讲义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讲义

《原子物理学》讲义教 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参考教材:褚圣麟《原子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6第一版作者简介:1936年6月出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195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物理系副主任。

此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

又受原本只有王室成员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长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聘请,于2001年出任该校第六任校长。

2004年兼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引起国际重视的研究成果。

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

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原子”层次。

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原子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导致量子理论的发展,而量子力学又使原子物理学得以完善。

《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是在经典物理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之后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以力、热、光、电磁等课程的知识为基础,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量子化概念,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从微观机制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同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建立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中三个递进的结构层次,为学习量子力学和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智能方面的培养,力求讲清基本概念,而大多数问题需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去掌握。

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

本课程原则上采用SI 单位制,同时在计算中广泛采用复合常数以简化数值运算。

[通常用0A (cm A 80101-=)描写原子线度,用fm (m fm 15101-=)描写核的线度,用eV 、MeV 描述原子和核的能量等。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4. 量子力学和现代原子物理学 (薛定谔、狄拉克)
第1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原子物理学的地位、作用和研究前景
1.原子物理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原子物理学在宇观研究领域中应用:星际分子、宇宙 起源等 3.原子物理学在激光技术及光电子研究领域的应用 4.原子物理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5.原子物理学化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 学习原子物理学应注意的问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科学是逐步地不断地发展的 3.对微观体系不能要求都按宏观规律来描述 4.要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动脑、开拓进取,不断 创新
第1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1.2 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的纳尔 逊,毕业于新西兰大学和剑桥大学。 1898年到加拿大任马克歧尔大学物理学教 授,达9年之久,这期间他在放射性方面的 研究,贡献极多。1907年,任曼彻斯特大学 物理学教授。1908年因对放射化学的研究荣 获诺贝尔化学奖。1919年任剑桥大学教授, 并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31年英王授予 他勋爵的桂冠。1937年10月19日逝世。
第1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θ
假设α粒子以速度v入射,并且在原子附近度过的整个时间内 都受到力Fmax的作用,那么会产生多大角度的散射呢? 由动量定理得 Fmax
t P

其中 t 2vR ,表示α粒子在原子附件度过的时间 1 Ze 代入Fmax的值,得: P 4 2R ( 2vR )
1 4
0
当r>R时,原子受的库仑斥力为: 当r<R时,原子受的库仑斥力为:
F
2 Ze r
2
2
2
F
1 4 0
1
2 Ze R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级二轮复习物理学案原子和原子核思维导图第一课时原子结构能级●基础知识一、原子的核式结构1α.粒子散射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能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 °.2.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请思考卢瑟福是怎样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推断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 m,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m~10-14m.二、玻尔的原子模型1.玻尔假说提出的背景: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原子结构时碰上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原子为什么是稳定的?原子光谱为什么不是连续光谱?玻尔假说的贡献,就是成功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些问题.玻尔假说的核心,是引入了量子化理论,从而找到了描绘微观世界的一条重要规律.2.玻尔假说的内容:(1)轨道量子化:原子核外电子的可能轨道是某些分立的数值.(2)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不辐射能量.(3)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能级向另一种能级跃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E=hν=E2-E1.三、氢原子能级氢原子在各个能量状态下的能量值,叫做它的能级.最低的能级状态,即电子在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状态叫做基态,处于基态的原子最稳定.其他能级叫激发态.四、原子光谱及应用1.原子光谱:元素在稀薄气体状态下的光谱是分立的线状谱,由一些特定频率的波组成,又叫原子光谱.2.原子光谱的应用: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有自己的一组特定谱线,应用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物质成分.五、电子云玻尔模型引入了量子化观点,但不完善.在量子力学中,核外电子并没有确定的轨道,玻尔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地方.把电子的概率分布用图象表示时,用小黑点的稠密程度代表概率的大小,其结果如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形成云雾,称为“电子云”.●难点辨析1.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为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E k和电势能E p的代数和.由E n=21nE和E1=-13.6 eV可知,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均为负值.因此,不能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21nE得出氢原子各定态能量与n2成反比的错误结论.2.原子的跃迁条件:hν=E初-E终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则不受此条件的限制.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只要大于或等于13.6 eV的光子都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3.原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跃迁.由于这种自发跃迁的随机性,一个原子会有多种可能的跃迁.若是一群原子处于激发态,则各种可能跃迁都会发生,所以我们会同时得到该种原子的全部光谱线.●典型例题『题型解析』【例题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是由于受到原子核内集中的正电荷的作用。

答案A点评:某种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反映的物理事实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其因果关系或逻辑关系,尤其注意某些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不与该实验现象有关。

【例题2】用光子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

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hν3;③h(ν1+ν2);④h(ν1+ν2+ν3) 以上表示式中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正确C .只有②③正确D .只有④正确【解析】: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说明这时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

根据玻尔理论应该有h ν3=E 3- E 1,h ν1=E 3- E 2,h ν2=E 2- E 1,可见h ν3= h ν1+ h ν2= h (ν1+ν2),所以照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②或③, 答案:C【例题3】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设处在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1-n 。

A .2200B .2000C .1200D .2400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氢原子的能级图以及原子的跃迁规律,题目中的假设情况考查考生题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画出氢原子的能级图,根据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n -1),可得出各个能级间发出的光子数如下能级图所示,所以光子总数等于400×3+200×2+600=2200 正确答案:A点评:由于考试大纲把氢原子能级及光子的发射和吸收由Ⅰ提高为Ⅱ,因此本题考查要求较高,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考纲的变化,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例题4】对于基态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能吸收10.2eV 的光子B 、它能吸收11eV 的光子C 、它能吸收14eV 的光子D 、它能吸收具有11eV 动能的电子的部分动能★解析:注意到光子能量只能全部被吸收,而电子能量则可以部分被吸收。

解答:10.2eV 刚好是n=1、n=2的能极差,而11eV 不是,由玻尔理论知A 正确。

基太氢原子也能吸收14eV 的光子而电离,电离后自由电子动能为0.4eV 。

它也可吸收动能为11eV 的电子的部分能量(10.2eV),剩余0.8eV 仍为原来电子所有。

所以应选ACD 。

●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 .α粒子散射现象B .天然放射现象C .光电效应现象D .原子发光现象2.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全部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 B.电子的动能减少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氢原子的能级减小4.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 ,从n =3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 ,则( ) 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γ射线B.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在水中传播时,a 光较b 光的速度小D.氢原子在n =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 答案:C解析:γ射线的产生机理是原子核受激发,是原子核变化才产生的,A 错;根据跃迁规律可知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这两个能级差,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小于a 光子的能量、不可能为紫外线,B 错;根据跃迁规律可知从n =4向n =2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大于从n =3向n =2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啧可见光a 的光子能量大于b ,又根据光子能量E =h γ可得a 光子的频率大于b ,则a 的折射率大于b ,又V =C/n 可得在水中传播时,a 光较b 光的速度小,B 对;欲使在n =2的能级的氢原子发生电离,吸收的能量一定不小于3.4eV ,D 错。

5.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分如图15—1—3所示,a 、b 、c 分别表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三种跃迁途径,设在a 、b 、c 三种跃迁过程中,放出光子的能量和波长分别是E a 、E b 、E c 和λa 、λ123n=4 n=3 n=2n=1b 、λc,则①λb =λa +λc②cabλλλ111+=③λb =λa ·λc④E b =E a +E c以上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C.只有①D.③④6.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C )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92U)衰变为铅核(20682U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7.天然放射性元素Th23290(钍)经过一系列核衰变之后,变成Pb 20882(铅)。

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D )A .铅核比钍核少23个中子;B .铅核比钍核少24个质子;C .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D .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8.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1λ=0.6328µm ,2λ=3.39µm ,已知波长为1λ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1E ∆=1.96eV 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用2E ∆表示产生波长为2λ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2E ∆的近似值为 C. 0.53eV D. 0.36eV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子跃迁理论.根据λυυch E ==∆,,可知当,6328.0,196m ev E μλ==∆当m μλ39.3=时,连立可知ev E 36.02=∆9.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发出蓝光,那么,当氢原子从第5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应发出 )A.X射线B.红光C.黄光D.紫光第二课时原子核反应·核能●基础知识核反应虽然有成千上万,但是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衰变、人工转变、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一、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共有三种: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23892 U →23490 Th +42He (α衰变)23490Th →23491 Pa +01-e (β衰变)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是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关于半衰期的几个问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用半衰期来表示,(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