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文件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

文件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
这种转型并不是指要离开制造业,甚至并不是离开劳动 密集型产业,张燕生强调,关键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 和营销渠道。
张燕生提醒说,由低价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 争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当前大部门加工贸易企业 完全依赖贴牌和国外的贸易销售渠道,自己本身没有任 何转型准备。“如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转型遇到障 碍,中国可能要面临像日本一样较长时间的经济低速期 甚至停滞期。”
素)
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础)
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五、资本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演示课件
一、社会生产力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各国在国际分 工体系中的地位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贸易商品 结构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 式、广度和深度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P28
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国际分工是国 际贸易和世界
市场的基础
演示课件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P28
(一)国际分工萌芽阶段(16-18世界中叶)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第 二次世界大战)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 较齐全的国际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工 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而宗主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工 业部门之间的分工。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二)对外贸易差额
讨论 长期大量顺差与逆差的结果? 顺差----外汇量增多---本币升值----国际市场本国W价格上升----出口量减少 Eg: $1:¥8 $1:¥4 (2:8) 思考 本币对外贬值对本国的进出口有何影响?
(三)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构成)
相关资料:
2000年中国内地十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特区、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与他们的贸易额达$4085亿,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6%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154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其中,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特区、东盟、加、澳、韩等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实现全面增长,累计达到9588.3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83%。
(一)国际贸易额(值)与国际贸易量
1、贸易额(值)(The Value of Trade) (1)定义:~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值。 (2)计算:各国出口额(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额(值)。各国(地区)统计其出口值时通常采用FOB价计算。
(一)国际贸易额(值)与国际贸易量
2、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 (1)定义:以不变价格表示的贸易值。 (2)公式: 贸易量=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计算期 ) (计算期 ) (计算期指数/基期指数) 例题:1970年,世界出口额$2800亿,1978年,世界出口额为$11736亿。假定出口价格指数为1970年为100,1978年为265。试分别比较1978年世界出口额和世界出口量与1970年世界出口额的增长变化情况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产生、地位与作用 第三章: 国际分工 第四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五章: 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章: 关税措施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第九章: 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 第十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救济措施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 下面用例子来说明绝对利益学说的理论: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生产情况如表2-1(a)
所示。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 有利,分工后的生产情况如表2-1(b)所示。分工后,两国均以各 自的绝对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即英国用毛呢与葡萄牙的葡萄酒以1: 1的比例向交换,交换后两国拥有产品的情况如表2-1(c)所示。
W1ssily Leontief(1906-1999)
三、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因而得出了 相反的结论,所以里昂惕夫之谜也叫里昂惕夫反(悖)论。
• 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按照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是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 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 度。
国际贸易O理h论l与in实(务1(8第949版-1)9陈79岩)
一、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赫-俄理论被称作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使用生产要素禀 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广义的赫-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 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 相等。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
毛呢产量 (单位)
2.7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90
葡萄牙 2.375
190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陈岩
表2-1(c) 交换后拥有产品的情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政策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形成基本是: 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 由于英国较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和经 济迅速发展竞争力大大提高。 英国处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
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工厂手工业过渡到大 机器工业,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那 些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开始崩溃,机器大工 业让社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各国开始纳入到 国际分工的轨道。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市场的萌芽和国际 贸易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手工业向工 场手工业生产的过渡,从而使得以工场手工业为基 础的、具有地域性的、面向国外市场的专业化生产 出现,使得国际分工进入到萌芽阶段。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航海 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 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 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 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如法国、荷兰 和英国南部。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萌芽阶段表现为:西欧殖民主义者强制性地对拉丁美 洲、亚洲、非洲等进行掠夺,从这些地方为本国输送自 己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 ,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 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化工 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由此促成国际分工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分工形式是形成 以英国为中心的包括亚非拉在内的国际分工。
单的加工的分工 ②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劳动
密集型制成品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 5.从垂直分工,主
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 分工。这种分工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发达国家 的工业品进行不等价交换。
之,则只有比较劣势。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
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
表示: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产品A的相对成本 =----------------------------------
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比较优势说的理论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 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
出率来衡量 :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第2章-国际分工

第2章-国际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按分工发生的领域
1、产业间国际分工 最早的国际分工 2、产业内国际分工 同类产品不同型号规格专业化分工 零部件专业化分工 工艺过程专业化分工
(二)参与各国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情况 1、垂直型国际分工 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第二章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础 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表现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产品 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 济内部分工超过国界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 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通过国际分工,各参与国可以发挥各自 的优势,取得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节约社 会劳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社 会化、国际化。
(一)国际分工的积极作用
1、通过国际分工,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大批 量生产,增加商品产量。 2、国际分工有利于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加花 色品种,实现产品系列化。 3、国际分工发展有利于各国劳动成产率的提高。 4、国际分工有利于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 易发展。
(二) 国际分工的消极影响 1、通过国际分工,使发达国家加深了对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盘剥。 2、国际分工容易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的单一化和对外经济的依附性。 3、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容易受到西方经济危 机的冲击。 4、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可能带来 不良影响。

六、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 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政府采取的政策或规章制度,或者鼓励生产 要素自由流动,推进国际分工。或者,闭关 自守,或者设置关税、非关税壁垒,延缓国 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二)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水平因素 它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在机器大工业发展 起来以后 ,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进行 国际分工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 会对国际分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生产关系因素 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 点。例如在旧殖民主义时期,国际分工明显带有宗主国掠夺、 统治殖民地、附属国的性质和特点。 3、自然条件因素 不同国家的地理 、气候、资源、国土等条件不同,为国际分工 提供了自然基础。但现实中究竟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归根结底是 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按参加国际分工经济体的生产技术水 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 二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分工形式。 1、垂直型国际分工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 分工。这类分工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它分为两种。
(1)一种是指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具有较高技术 水平的工业制成品,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生产技 术水平较低的农矿业初级产品。垂直型国际分工 仍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形式。
总结: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三)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 市场最终确立时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 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经济组织方面, 促使垄断组织出现,大企业时代来临,企业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出 现了跨国公司。工业部门方面,出现了一系 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制造、 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 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产业间水平分工后者则是指不同产业所生 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由于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侧重的工 业部门有所不同,各国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存 在差别,因此,各类工业部门生产方面的国际 分工日趋重要。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 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工业制成生产 之间的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由此形成水平型 国际分工。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后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后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

1.绝对成本论的内容是: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他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初一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个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比较成本说是大卫。

李嘉图剔除的一种国家分工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

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3.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是:①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或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②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见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③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的)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吸血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基于以上的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果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赫一俄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赫一俄原理相反。

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果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此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5.什么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他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6.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义和深度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7.论述题:国际分工形成阶段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什么?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际贸易学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学 国际分工

第二章国际分工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和类型(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按参与国际分工方式划分:1.垂直型国际分工:垂直型的国际分工是指生产和提供原材料的国家与生产、供应工业制成品国家之间的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有关国家在相近的生产技术水平上,对某些产品(一般是工业制成品)生产的不同环节或工艺过程进行专业化协作。

3.混合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指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时即包括垂直型分工也包括水平型分工第二节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1.标志: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2.国际分工的类型和形态:殖民地以矿产、农产品生产为主,西欧则实现从个体手工业向工厂手工业的过渡。

(二)发展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1.标志: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完成2.国际分工的类型和形态:广大亚非拉地区成为农业国,少数发达国家成为工业国。

3.印度为英国生产棉花、羊毛和亚麻;澳大利亚为英国生产羊毛。

(三)形成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世界大战)1.标志:19世纪70年来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2.国际分工的类型和形态:农业国与工业国分工;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英国—钢铁生产;德国—化工业(四)深化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形态: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第三节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1.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 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分性质4. 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5. 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6. 国家干预可以促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第四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1.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2. 国际分工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3. 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练习1、()是推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60 年代);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 段(19世纪中叶——二战);
4.国际分工的发展迅速,并 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居主导地位。 其次,战后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的 分工,还发展了工业内部的分工。 第三,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 也有了变化。 第四,战后参加国际分工的主体、客体日 益广泛,国际分工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五,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二)国际分工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 或产业内部分为两种:
1.产业间国际分工 2.产业内部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三)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来 划分,可将国际分工划分为劳动密集 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三、影响国际贸易区与分布和地理方向 四、发达国家成了现代国际分工的主要角色 五、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国际贸易利益 分配 六、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链末端 七、成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2020/8/10
断提高 六、国际分工成为推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2020/8/10
第五节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纽带 二、国际贸易制约着国际分工功能的实现 三、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国
际分工的发展 四、国际贸易可以协调参与国际分工主权
国家的分工利益 五、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
• 定义: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 发展简况 :
产业革命 二战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20/8/10
第二节 战后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国际分工向广度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性质发生变化 三、国际分工的形式出现的新变化
代化的客观要求 六、战后贸易更加自由化
2020/8/10
第四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使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国际贸易地区分
布和地理方向 四、国际分工中所出地位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利
益分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不均等 五、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形式有变化 2、发达国家之间国际分工的变化 3、前苏联、东欧国家间的国际分工 4、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
四、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下降,水平型和混合型的 国际分工上升
2020/8/10
第三节 战后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的主要 原因
一、技术革命连续发生
二、资本国际化 三、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增长 四、交通与通讯的现代化 五、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

三章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三章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国民经济 内部分工超越国界,向国外延伸发展的结果,是 产生国际贸易和形成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历史、 经济的范畴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演变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1. 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野蛮的掠夺 2. 分工主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 3. 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不 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甚至是倒退或毁灭
1.分工的中心由原来英国扩大为英、法、德、
日、美等一组发达国家为工交换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加重了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依赖性
5.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世界市场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1.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分工占主导地位 2.国际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6.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化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 7.“大脑——手脚”型国际分工成为潮流
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流、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等等。
(二)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第二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与国 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1. 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换的物质基础 2. 国际分工的优越性会吸引各国主动参与国际 贸易 3.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际分工指的是不同国家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在特定领域内进行专业化和专长化的生产活动。

而国际贸易则是指国家之间通过买卖货物和服务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贸易理论来看,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他认为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应该专注于生产自身的比较优势产品,并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国家的优势产品。

比如,一国在生产汽车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技术水平,而另一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更有竞争力,两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相互交换,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不仅有助于提高全球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通过国际贸易,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增加产量和效益。

消费者也能够从中受益,因为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来自其他国家的优质产品。

此外,国际贸易还能够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跨国传播,推动全球创新与发展。

然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国家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导致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较大优势地位,而其他一些国家则面临竞争压力甚至贸易逆差的困境。

这可能会导致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的出现。

其次是资源过度依赖的问题。

国际分工的加深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对特定资源或产业过度依赖,一旦该资源或产业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冲击,国家的经济将遭受重大损失。

为应对这些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

首先,各国应加强经济政策的沟通与协调,避免出现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行为。

其次,各国应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升竞争力和资源优势,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同时,国际社会还应加强贸易规则和机构的建设,提高贸易体制的公正和透明,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开放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背景:19世纪中叶——二战前 第二次科技革命及资本主义由垄断代替 自由竞争。 2.特点: (1)分工的中心国家扩大 (2)发达国际间出现部门分工 (3)亚非拉美国家垂直型分工加深 (4)生产和消费变成世界性的,形成了相互 依赖的世界市场。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
1.背景:二战以来 (1)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20世纪90 年代的信息产业革命 (2)跨国公司兴起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流通 体系 (3)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第一节小结
一、劳动分工 二节 国际分工对贸易的影响
分工与贸易的基本关系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没有分工,何来贸易?分工的形式和格局影响 着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
国际贸易又是国际分工的实现手段和形成的 前提条件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二、国际分工的含义 (一)国际分工是历史、经济的范畴。 (二)国际分工导致生产的国际化和专业化, 最终表现为各国货物、服务和要素的交换。 (三)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 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
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垂直型国际分工
1.部分国家提供初级原材料,而另一部分国家 提供制成品的分工形态。 2.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异所导致的分工。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本章内容
1
国际分工概述 国际分工对贸易的影响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2
3
问题导入
“分工是贸易之母”这句话对吗?
我们身边有国际分工的影子么?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劳动分工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分 工的发展史!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
【案例】芭比娃娃价值链分析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玩具第一大生产国和 出口国,全球约有70%的玩具标着“Made In China”,但是,中国目前出口玩具中仅1/3拥有 自己的品牌和商标。由于没有品牌、没有设计能 力,绝大部分企业依靠来样、来料加工和“贴牌 生产”。中国的玩具厂商们大多为跨国巨头们打 工,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价值链低端。
四、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及 其特点
国际分工的发展史就是国际贸易的近代史。
四个阶段
萌芽
形成
发展
深化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背景:16—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和随后的殖民地开拓。 2.特点: (1)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野蛮的掠夺。 (2)分工的主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 殊分工。 (3)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 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甚至是倒退或毁灭。
1. “蓝领外包”——制造过程外包
即货物生产企业从自制产品、零部件到外购。
2. “白领外包”——服务外包
即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从而使其 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 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包括商业流程外包(BPO) 信息技术外包(ITO) 知识流程外包(KPO)
【案例】芭比娃娃价值链分析
从2001年开始,美国美泰(Mattel)公司就 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同时,针对亚洲市场还开 辟了全套生产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目前为止, 摆在世界各地的芭比娃娃基本实现了中国造,美 泰(Mattel)公司正是凭借这种生产活动全球化 的垂直分工体系,实现了年销售额突破60亿美元, 每年在华销售额突破6亿元人民币。
【案例】芭比娃娃价值链分析
芭比娃娃作为享誉世界的美国品牌玩具,在 全球玩具销量中排名第一。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 市场上的售价是10美元,但在中国的离岸价格却 只有2美元,这2美元不是最终利润,其中1美元是 管理费和运输费,0.65没有用于支付来料费用, 最后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国企业加工所得。 一个芭比娃娃的主要价值链是分布于美国的设计、 进口、营销环节上,这方面的总和约为8美元。
【案例】芭比娃娃价值链分析
也就是说,中国工厂在整个价值链中所占的 比重仅为1/10。中国工厂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创 造出1块钱的产值,即会为美国创造9—10倍的财 富。中国生产的商品越多,给美国创造的财富就 越多。由此可见,在整个产业链的分布中,生产 加工环节是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价值链低端, 美、欧等国跨国公司将研发和销售等关键价值增 长环节置于国内,而把加工和装配的工艺过程置 于中国,显示出在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生产体系 中,中国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的较低级层次。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背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完成。
2.特点: (1)机器大工业是国际分工形成的物质基础 (2)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 的分工 (3)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 世界市场上出现了大宗商品 (4)促使分工形成的手段发生了变化 (5)性质是农业国和工业国的垂直型分工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
2.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发展迅速,且居于 主导地位 (2)各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趋势逐渐加强 (3)部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形成工业部 门之间的水平分工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和地区性区域 分工在加强 (5)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扩展, 并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二)水平型国际分工
1.产业间水平分工(部门间分工) 2.产业内水平分工(部门内分工) (1)同类产品不同型号、规格专业化分工 (2)零部件专业化分工 (3)工艺过程专业化分工
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三)混合型国际分工 (四)外包型国际分工
外包是指企业将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 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交给其他(专门)公司完 成。
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 发展速度
1.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换的物质基础 2.国际分工的优越性会吸引各国主动参与国际贸易 3.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 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 垂直型分工形式: 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初级品与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贸易的对象主要在宗主国和殖民地国、工业国与农 业国及矿业国之间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