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考资料《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
XXX年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整理笔记
XXX年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整理笔记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功能):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作用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作用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差不多内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差不多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进展的不竭动力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方法1、坚持知行统一2、开展批判和自我批判3、努力做到“慎独”4、学习先进人物5、加强学习,勇于创新6、参与实践,总结体会五.教育学及其进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咨询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进展分为:1、教育学的萌芽时期2、教育学的独立形状时期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4、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进展一、教育及其进展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体会的一种途径。
狭义教育:要紧指学校教育教育的进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二、教育的差不多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2.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起着重要的制约和阻碍作用:政治制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益;政治制约和阻碍教育目的;政治制约和阻碍教育内容;政治制约和阻碍教育制度。
2、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同意政治的制约,同时也对政治产生庞大的阻碍。
教育学对政治的作用:a、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b、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c、制造社会舆论,阻碍政治时局4、促进政治民主化2.教育与社会经济关系总的来讲,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教师公考资料《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
教师公考资料《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第三部分教师职业素养三、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素质结构(一)素质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与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特质。
素质具有基础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整合性和发展潜在性的特点。
教师素质是以人的一般素质为基础,通过人与职业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基本品质的总和。
(二)素质结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维度。
1.生理素质教师的生理素质主要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表现为有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征,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主要是人脑的特点,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起基础作用。
2.科学文化素质(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中活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2)文化科学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3.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决定的,表现为心理品质,处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层次,起中介和核心作用。
教师心理素质又可分为一般心理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
二、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一般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可以归纳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
(一)认知品质认知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
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优良的思维品质;5.善于分配注意力。
(二)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
1.成熟的自我意识:(1)健全的自我认知;(2)积极的自我体验;(3)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2.教师的情感特征:(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2)教师应有的情操;(3)教师的责任感。
教师招聘笔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共6篇)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共6篇):各章知识点笔试心理学终结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库一周背完教育学心理学篇一: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XXX年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整理笔记
XXX年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整理笔记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功能):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2、对教冇对象的教育作用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作用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差不多内容:1、爱国守法一-教师职业的差不多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徳的灵魂4、教书育人一-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一-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一-教师专业进展的不竭动力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方法1、坚持知行统一2、开展批判和自我批判3、努力做到"慎独”4、学习先进人物5、加强学习,勇于创新6、参与实践,总结体会五、教育学及其进展教冇学是研究教疗现象和教冇咨询题,揭示教冇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进展分为:1、教育学的荫芽时期2、教冇学的独立形状时期3、马克思主义教冇学的建立4、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进展一、教育及其进展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体会的一种途径。
狭义教育:要紧指学校教育教育的进展:原始社会的教疗古代社会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冇近代社会的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二、教育的差不多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2.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冇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冇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指导:没有受教弃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冇起着重要的制约和阻碍作用:政治制约决立着教冇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益: 政治制约和阻碍教冇目的;政治制约和阻碍教冇内容:政治制约和阻碍教冇制度。
2、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同意政治的制约,同时也对政治产生庞大的阻碍。
教疗学对政治的作用:a、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b、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c、制造社会舆论, 阻碍政治时局4、促进政治民主化2.教育与社会经济关系总的来讲,是经济决泄和制约教育,教冇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教师考试心理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心理知识点总结一、心理知识基础1.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是研究人类心理发展、心理现象、心理规律以及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机制等。
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是指在人类心理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和特点。
心理规律是指在个体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一些固定的、普遍的、基本的规律。
心理机制是指在个体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一些动态、多元的、复杂的机制。
1.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是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状况。
它从古代心理学到近代心理学再到现代心理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起源和形成阶段。
它是在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中形成的,主要是通过理性分析和思辨来研究心理现象。
近代心理学是指心理学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发展阶段。
它主要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思想和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来研究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是指心理学从20世纪开始的发展阶段。
它主要是在20世纪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下形成的,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来研究心理现象。
1.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是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它主要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等。
结构主义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内在结构和组织。
功能主义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功能和用途。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外部行为和反应。
认知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认知和感知。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社会文化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主要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笔记1
分析学与教互动活动中的三种过程。
①学习过程。
指学生获的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
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它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是什么?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①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培养学习动机的途径: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①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③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迁移的作用1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系统化概括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的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深圳教师考试教育学心里学 知识点
1.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1)紧张感加大:积极紧张和消极紧张“战斗的早餐,紧张的中午,繁忙的夜晚“2)焦虑感增强:热情丧失、情绪衰竭;职业倦怠、暴躁激惹3)控制感降低:(定义)个体知觉到自己能有意识地使事物产生预期的结果,并预防不好结果产生的程度。
2.职业倦怠1)职业倦怠是用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表现为工作热情的丧失,工作能力的下降,工作成就感低和对他人态度冷漠。
2)职业倦怠的三个成分是:情感耗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
3.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1)社会环境: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过高期望,公众对教师的非正规的角色期待,例如,认为教师应该是文化先知、道德圣人、家长密探、学生保姆,这样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学校因素:教师工作本身复杂、繁重和紧张的性质;学校中与领导、同事或者学生的关系紧张,与学生家长相处紧张。
3)自身因素:包括四个方面:教师的人格特质强迫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冲动型人格)、教师对工作的期望(对自身形象的完美化追求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是主要压力源之一)、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归因方式)和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教育工作是事业还是职业)。
4.教师的三重境界:生存型教师、享受型教师、发展型教师。
1)生存型:为谋生,感受不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快乐2)享受型:感受得到作教师的快乐,把学生的成长当做是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教师工作充满期待。
3)发展型:将教师职业作为实现自己,激发自己创造能力的大平台,追求终身的发展。
5.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2)良好的人际关系3)健全的教育意志4)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5)悦纳教师职业,自我认同6)教育环境的适应和改造6、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
7、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具、语言、教学媒体)、启发性教学原则(承认主体性、发展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笔记全
《心理学》学习重中之重章节(仅供参考)第一章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第二章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章第二节基本的视觉现象;第三节基本的听觉现象; 第四节知觉的特性第五节社会知觉;第四章第三节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四节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思维的过程和种类概念的心理学定义推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像和创造思维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六章智商与智力差异第二节智力的理论;第七章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情感的区别第八章认知方式差异第九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第三节第十章《心理学》复习资料2008年4月10日注:加粗为一级概念普通为二级概念*为三级概念括弧中的时间是考过年份(并不是说二级三级概念不主要,这个只是按照重量级划分,心理学考的还是很细的)1、心理学(2002.4)(2004.4):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方法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实验法(2002.10)(2003.10):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意识(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资料一、1、心1)12)1伯3)1了4)1验着冯特心5)古6)认7)情8)意9)人的2、心3心理4心理3、画1) 2)心3)总成着4、心(多选(一)是有实验可分第一章绪心理学的历史19世纪前,没19世纪中叶,伯研究出一个1860年,德国了一条著名的1879年,德国验法引进心理着科学心理学特的贡献 1开心理学派构造古希腊哲学家认知过称是最情绪情感是人意志过程中一人格是在遗传的总和包括人心理学:心理理学的研究原理学的研究任画图说明心理心理学定义心心理现象人总结:心里现成的,已经形着人格特征,心理学的研究选/单选/填空)实验法有目的地严格控验科学普遍采取分为实验室实验教育论史没有心理学学开始引进实个定律韦伯国著名哲学家的遗忘规律曲国著名哲学家理学,并在德学正式诞生。
开创了心理学造主意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基本的心理人对客观事物一直活动是人传的基础上在人格倾向性和理学是研究心理原则1客观任务 1描述理现象:(心理:心理学是研认心理过程情意人格倾人格人格特象虽然分为心成的人格又影而人格特征也方法(选、填空)( 给你根控制和创设一取的方法,也验法和自然育心理学学科,从哲学实验法对心理伯定1 / 3律:K家、心理学家曲线,遵循着家、生理学家德国莱比锡大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的奠基人德《论灵魂》理过程包括物的态度体验人类所特有的在社会化过程和人格心理特理现象及其规观性原则 2系述心理现象 2理现象的具体结研究心理现象及认知过程(感觉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倾向性(需要、特征(能力、气心理过程和人格影响着心理过程也影响着心理过填)p4 据概念实例一定的条件,也是心理学研实验法。
深圳教育系统招考《教师心理素质》精华总结
三、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心理素质1 .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师素质结构的内涵:西方——个性品质、教育能力、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四个方面。
中国——三分法:德智体(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智能、健康的身心)四分法:教师的观念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身心结构教师素质结构:生理素质(基础作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有正确的生命意识,科学的生活观念,良好的生活习惯,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科学文化素质:A、职业道德修养:a.对教育事业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乐于从教的敬业精神。
(内在动力)b.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本精神。
(具体体现,情感基础)c.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和严格自律的“师范”意识。
d.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与积极和谐的人际意识。
B、文化科学素养:深厚系统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知识。
心理素质:认知品质、个性品质、适应能力2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A、认知品质(基本成分):a.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生,评价自己,扬长避短,与同事关系)b.准确的记忆力(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运用)c. 丰富的想象力(调课课堂,预测学生发展)d.优良的思维品质(深刻性和广阔性-教学情境的要求系统全面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本质问题;创造性和独立性-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新观点和新角度-学生个体差异与成长的变化发展特点要求)e.善于分配注意力(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路)B、个性品质:a.成熟的自我意识:健全的自我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抵制、批评、调节)b.丰富的情感特征: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爱教育事业,爱学生,爱学科);教师情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教师的责任感(对社会,对学生)c.意志精神: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教师招聘--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
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老师招考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 心理学的探讨对象1.心理学定义:是探讨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特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心情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等。
⑵心情情感过程:宠爱, 欢乐, 满足, 忧愁, 悲伤, 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动机, 目的, 行动等。
特性心理:特性心理倾向性, 特性心理特征⑴特性心理倾向性:须要, 动机, 信念, 志向, 价值观世界观等⑶特性心理特征:实力, 气质, 性格二, 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1.心理学的探讨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2.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探讨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相识论和辩证法供应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肯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化工作2.有助于运专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化改革3.有助于老师推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样调试工作4.有助于老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化三,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则标记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探讨对象是意识阅历,探讨方法上主见采纳试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切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探讨的行为问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也主见探讨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 络绎不绝的过程。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教师的心理健康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教
师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的要求。
3.教师热爱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
5.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二、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1.负担过重,过分疲劳;
2.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
3.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要与这些需要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
4.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新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展型;二是自我否定型。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2.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职业倦怠所产生的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会导致教师产生严重的身心疾病。
教师招聘考点——教师素质
教师招聘考点——教师的素质一、教师心理素质的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等。
二、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教育教学素质、人格素质、教师的信念。
(一)教师的智力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
1.敏锐的观察力是先决条件2.良好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多方位的立体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立体思维即寻求分析问题的多条思路、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多种方案,进而取得最佳效果5.注意分配的能力(二)教师的情感素质教师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1.成熟而稳定的情感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表现有较强的调节控制能力。
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要沉着冷静,控制情绪的激烈反应,对消极情绪的产生要有较强的控制力。
2.爱的情感是教师无私奉献、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原动力。
(1)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对学生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
(3)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自觉性、原则性、普遍性和恒常性。
所谓爱的自觉性是指教师把自己终生的希望、终生的追求寄托在学生的成材上,甘心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全部的心血与精力为学生的进步而自觉地辛勤地劳动;爱的原则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原则,坚持不懈地要求学生沿着教育方针规定的方向发展;爱的普遍性是指“爱生”是个整体观念,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全体学生,不能掺杂个人好恶,应一视同仁;爱的恒常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持之以恒,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种情感不能随机而生,不能随遇而生,更不能感情用事,为个人的情绪好坏所左右。
(三)教师的意志1.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
2.克服困难的坚韧性。
3.选择教育决策的果断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
4.解决矛盾的沉着自制性(四)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1.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
教师考编专业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 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引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师入职的重要门槛,对于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1.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了解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认知发展理论: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 个体差异理论:了解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等。
4. 智力理论: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智力测量等,了解智力的概念、分类和评估方法。
5. 人格理论:了解不同人格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如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6. 动机理论:了解动机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如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
7. 情绪与情感理论:了解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如情绪管理与情感教育。
8. 社会认知理论:了解社会认知的概念、发展和影响因素,如亚伯拉罕·马斯洛维茨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目标、任务等。
2.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如孔子思想、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
3. 学生发展与教育:了解学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儿童、青少年、成人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
4. 教学理论与方法:了解不同教学理论和方法,如传统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
5. 教育评价与考试: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如成绩评价、素质评价等。
6. 教育管理与领导: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领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知识。
8. 教育法律与教育职业道德:了解教育法律和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三、心理学和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 课堂教学:如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等。
第四单元: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基础笔记
人的行为是受其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观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
所以通过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使我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所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1879)代表人物:其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方法为内省法。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
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4)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
华生(1913)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斯金纳、托尔曼、赫尔主要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科观察的外显的行为(环境决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者: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产生于1900年,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主要观点1 一切活动有本能驱动。
2 强调潜意识的作用。
提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分。
3强调早期经验。
4 主张心理学应关注人的人格,并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次。
5其理论建构的动力学基础是本能论。
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是当时心里学领域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精神分析,是指这样一种临床技术,就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核心考点教师心理
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核心考点:教师心理
教师心理
考点1 教师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禾口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的个性特征!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考点2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考点3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202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202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2023年上半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在今天已经正式开始了各个地区的笔试考试报名工作,考生们在完成报名之后就要开始进行考试内容的正式备考了,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心理学重要考点
知识点1:注意
二特点:指向性和集体性
三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四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识点2:感觉
一定义:个别
二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四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联觉
知识点3:知觉
一定义:整体
三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四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识点4:记忆
三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四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四分类: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长时记忆两种分类、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
五、遗忘原因: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同化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
知识点5:思维
二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三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四分类:根据凭借物、根据逻辑性、根据指向性、根据创新程度七品质:广度、深度、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
八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
知识点6:想象
二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三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素养三、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素质结构(一)素质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与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特质。
素质具有基础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整合性和发展潜在性的特点。
教师素质是以人的一般素质为基础,通过人与职业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基本品质的总和。
(二)素质结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维度。
1.生理素质教师的生理素质主要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表现为有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征,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主要是人脑的特点,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起基础作用。
2.科学文化素质(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中活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2)文化科学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3.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决定的,表现为心理品质,处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层次,起中介和核心作用。
教师心理素质又可分为一般心理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
二、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一般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可以归纳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
(一)认知品质认知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
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优良的思维品质;5.善于分配注意力。
(二)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
1.成熟的自我意识:(1)健全的自我认知;(2)积极的自我体验;(3)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2.教师的情感特征:(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2)教师应有的情操;(3)教师的责任感。
3.教师的意志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4.教师的动力特征:(1)成就动机;(2)求知欲。
(三)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具衍生功能的因素。
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心理素质之一。
1.自我定向适应性:(1)生活适应;(2)生理适应;(3)职业适应;(4)学习适应。
2.社会定向适应性:(1)社会环境适应;(2)人际环境适应;(3)应激情境适应;(4)职业角色适应。
三、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概述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含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可以界定为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总和。
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与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是基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是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和特定职业结合的产物。
(二)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特定的神经、生理方面的需求)和教育能力。
1.职业意识:(1)教师的职业需要;(2)教师的职业价值观;(3)教师的职业道德;(4)教师的职业气质。
2.职业知识和技能:(1)教师的知识结构;(2)教师的技能结构。
3.教育能力:(1)教学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自我发展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
(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及其培训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1)稳定性;(2)基础性;(3)综合性;(4)发展性。
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1)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内容;(2)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途径。
3.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模式:(1)校本培训模式:①技能型培训②实践型培训③评价型培训④理论型培训⑤研究型培训;(2)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模式(PDS);(3)入职教育模式。
【二】教师的自我意识一、教师自我意识及其特点(一)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与类型1.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在对自身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的认知、体验基础上,不断调节自身行为,力求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2.自我意识的结构与类型(1)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来分析: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
具体包括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
(2)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分析:分为知、情、意三个维度。
具体包括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感受与体验、自我监督与控制。
(3)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分析:分为生理、社会和心理三个维度。
具体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4)从意识活动中的自我观念来分析:分为现实的、投射的和理想的三个维度。
具体包括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二)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内容及特点1.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1)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如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能力等;(2)教师自我意识水平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教师必须借助自我意识,调节和控制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时间与进度的安排、差生与优生的对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
2.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外,主要指向其对自身教育教学的意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意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的明确,并始终围绕课堂目的开展教学活动;(2)教学内容正确,具有科学性与思想性;(3)教学方法适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4)教学语言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感情并抑扬顿挫;(5)教学安排计划性强、组织严密、有条不紊;(6)教学气氛热烈,教师注意调节自身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双方都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中3.教师自我意识的特点(1)内容具有广泛性与教育性。
它不但包括自身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特别包括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2)作用具有双重重要性。
它不但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发展。
(3)水平的提高具有主体自觉性与社会期待性。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对自我的观察与反思一方面出于自觉,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和压力。
(三)提高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途径1.通过他人观察与自我观察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2.通过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3.通过对自身活动结果的反思来认识和提高自我。
二、教师教育效能感及其作用(一)自我效能感和教育效能感概述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功能与影响因素(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与一个人拥有的技能无关,但与人们对所拥有的能力能够干什么的判断有关系。
(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①选择行为;②努力的付出与坚持不懈;③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④行为的产生者与预告者。
(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①对成败的体验与认知归因;②替代性和想象性经验;③评价与劝说;④生理与情绪状态。
2.自我效能感和教育效能感的关系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个人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对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自己是否有铯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二)教育效能感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结构(1)一般教育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整个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2)个人教育效能感:一方面指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教育作用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和判断,另一方面特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搞好教学、教好学生的信念。
2.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上。
(三)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1)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龄、学历和性别上的差异;(2)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
2.影响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因素:影响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三、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一)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关系教师自我意识的水平和性质必然影响其教育效能感的水平和性质,并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反过来,教师已有的教育效能感也会影响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1.教师自我意识对其教育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教师教育效能感对教师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二)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1.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1)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测量:高顿发展了一种对自我意识进行定性测量的方法——“我是谁”。
(2)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方法:①交往法;②对比法;③活动法;④反思法。
2.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培养(1)针对效能来源培养教师的教育效能感;(2)培养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具体方法:①强化法;②榜样法;③归因训练法;④教学策略训练法。
【三】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形成(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1.人际关系的结构:(1)人际认知;(2);人际情感;(3)人际行为。
2.人际关系的反应类型: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与个体的个性相结合,形成其特有的人际关系倾向。
心理学家霍妮将人际关系反应类型分为三类:(1)谦让型;(2)进取型;(3)分离型。
(二)师生关系1.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
一般说来,师生交往有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和多向交往三种形式。
2.尊师爱生: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师爱生。
3.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1)了解和研究学生;(2)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3)有效处理师生冲突。
(三)教师间关系1.教师间关系的重要性: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教师顺利工作的保障。
2.教师间关系的现状:(1)教师间竞争的加剧;(2)教师之间交流的减少;(3)学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4)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提高教师人际关系的质量:(1)互通信息,增强交往;(2)互勉共进,团结协作;(3)互相尊重,心理相容。
(四)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隶属关系,又是一种同行、同事关系。
要处理好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从教师方面来说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协调关系,友好合作;(2)充分理解,争取支持;(3)顾全大局,尊重服从。
(五)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一种以同一目标为中心,建立在彼此信任、谅解、支持基础上的人际关系。
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达到以下几个角色要求:(1)作为一位倾听者;(2)作为一位沟通者;(3)作为一位协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