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1、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4、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1、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教育的概念(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5、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6、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7、当代教诲发展趋势:P108、教诲学:是一门研究教诲征象和教诲题目,揭露教诲规律的科学。
9、教诲学的发展趋势:P2010、生产力对教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增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11、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诲权(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诲的内容(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诲体制13、教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教诲的政治功能)(1)教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3)教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14、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地确立(3)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15、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融合文化的作用(3)教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16、学校文化: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一、教育学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章节名称查找第一章: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工作第九章:学生第十章:教师二、心理学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序号查找1.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一节:注意)2.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二节:感知觉)3.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三节:记忆)4.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四节:思维及创造性思维)5.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五节:想象)6.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六节:问题解决)7.第二章: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第二节:意志)8.第三章:中学生个性发展(第一节:需要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气质,第四节:性格)9.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学习理论,第三节:学习动动机)(第四节:学习迁移,第五节:知识的学习,第六节:技能的形成)10.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三、其他相关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序号查找11.新课程理论12.教师职业道德13.教育法律法规四、资源渠道:大明村长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一节:注意特征:1.指向性(选择性,逐鹿者不见山)2.集中性(保持和深入,排除干扰)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分类:无意注意:无目的、不努力、自主产生(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运动性、与背景的差异)有意注意:有目的、要努力、主动产生(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
)有意后注意:从有意注意转化和延伸出来,是高级状态的注意,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发挥意志努力与困难干扰作斗争、3.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4.保持稳定的情绪、5.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6.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相结合。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关系1.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会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工作无法进行。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复习资料(含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以少的因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因素的互有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必然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发源:生物发源说,心剪发源说,劳动发源说教育的生物发源说和心剪发源说的共同缺点是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定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存心识的活动5、教育发源于劳动(1)第一,人类教育是陪伴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发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达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本质社会需要(2)其次,教育也发源于人的自己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的发源一方面与其余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发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己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1)经济上,因为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批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此中好多已经在漫长的光阴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识,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相同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别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别,学校小看体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者,小看生产知识的教授(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拥有鲜亮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育统治人材的场所(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讲课,教育过程是一种灌注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记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别走向联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时益提高20 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停出现新的特点:教育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正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批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进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复习版)(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复习版)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教育学】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重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重点复习提纲(完整版)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一)教师职业道德一、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二、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二)新课程改革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1、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的趋势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3、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趋势4、加强课程综合化与实践性的趋势5、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6、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四、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五、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六、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七、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八、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九、新型师生关系观1、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建立(1)树立教育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1、教育的概念(广义)是指一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教育的概念(狭义)则主要指学校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2、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的属性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教育的社会属性则是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4、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学校产生的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创造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和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包括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教育具有科学性。
8、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在教育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研究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
10、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等方面。
11、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权、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决定着教育体制等方面。
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包括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促进民主化进程和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14、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目的地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
15、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包括传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人才和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
最全面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0 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LT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示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普通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1、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份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示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示式,反对注入式。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最新版 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公共综合完整版复习资料)
最新版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法律法规一、填空题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内部资料)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内部资料)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综知识点全覆盖(学霸笔记)
教师招聘考试--教综知识点全覆盖(学霸笔记)介绍这份文档旨在提供教师招聘考试中教综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并提供学霸笔记供参考。
以下是各个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 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教育目标等内容。
- 重点掌握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 包括心理发展、认知、研究、人格等内容。
- 重点了解各种心理理论和心理测量方法。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是指与教育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 包括教育法、教育行政法、教育经费法等内容。
- 重点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政策。
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机构管理和教育管理问题的学科。
- 包括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技术等内容。
- 重点了解教育机构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的学科。
- 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等内容。
- 了解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指应用统计方法和测量技术于教育领域的学科。
- 包括教育统计、测量理论与方法等内容。
- 了解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问题的学科。
- 包括教育经济理论、教育投入产出等内容。
- 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 包括教育社会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 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 包括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测量等内容。
-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教育评价与考试- 教育评价与考试是指对学生研究成绩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的学科。
- 包括教育评价理论、考试设计等内容。
- 了解教育评价与考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上是教师招聘考试中教综知识点的全覆盖学霸笔记,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学科知识汇编(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学科知识汇编(综合应
用能力)
简介
本文档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学科知识汇编,主要涵盖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各个学科知识点的概述和要点总结。
语文
- 词汇与语法:掌握常见词汇的拼写和用法,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 阅读与理解:能够准确理解并分析文本的意义,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 写作与表达:掌握常见写作形式和技巧,能够组织语言、表达思想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数学
- 算术与代数: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表达式的解析和变形。
- 几何与测量: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能够测量和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 数据与统计: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和推断。
英语
- 词汇与语法:掌握英语常用单词的拼写、意义和用法,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 阅读与理解:能够准确理解并分析英语文本的意义,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 听力与口语:具备基本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和表达。
综合应用能力
- 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够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 教育理论与方法: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 教师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与学生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以上是教师招聘考试资料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学科知识汇编。
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教师招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综合完整版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综合完整版复习资料【教师招聘考试の第一版】如何说课一、说教材1.说教材内容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
2.说教材目的要求做到正确、具体、全面。
3.说教学重点、难点。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
2.教法和学法可以合在一起说明。
3.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应是讲读法和谈话法。
还有“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查读法、疑读法、划读法、议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的各阶段,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
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
在说怎样教的过程中还要说清: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等。
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
对于重点环节,诸如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要细说,一般环节的内容则可少说。
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会答……,这种流水帐式的说法。
如何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课书的内容分为几课时,再逐课时安排教学环节。
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安排先说出来,再逐环节再说,可以把一个环节的内容说完后,再依次说下个环节的内容,环节之间尽量用上恰当的过渡语,使整个说课内容浑为一体。
四、注意说课中的语言运用1.独白语言说课时大部分用的是这种语言,切忌从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要用足够的音量,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速度要适当,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让听者从你的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来。
具体地说,教材分析要简明,理论根据要充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用慢速说清楚,教学目的要分条款一一叙述,重、难点则用重音来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学)一第一部分教育学填空选择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0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10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103、人们都认为,教育是(与人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以(教育影响)为中介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04、.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学的产生)。
学校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10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106、各国教育制度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不同的学制类型。
(双轨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类型。
107、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正式的学制(癸卯学制)[即《秦定学堂章程》]。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一直使用到建国,是中国近代史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108、19世纪末,欧美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至(九年或九年以上)。
109、(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以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考试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10、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于(中国、埃及、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11、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12、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
113、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教育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14、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
确立终身教育体系,要求构建(学习化社会)。
115、在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
116、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要溯源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
117、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为(产婆术),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是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
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观点,他提倡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溯源。
118、古代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19、教育在(17世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英国的(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
120、(规范教育学)的形式,以1935年(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赫尔巴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2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12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
他对我国建国初的教育影响最大。
他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把教育分成(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
其主要特点是(重视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23、20世纪50年代以来,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体系)、(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124、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其代表作《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
125、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其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126、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对(班级)进行了论证。
19世纪初,美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中国清政府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采用(班级组织)的。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201、(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内在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的决定因素。
202、(人力资本论)是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人力资本投资》)中提出的,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203、《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年满6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204、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人)。
(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205、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相比,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有一定得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206、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早在1932年,他就在其(《教育社会学》)一书中使用了“学校文化”一词。
207、(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几点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和结晶。
208、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组成。
(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等。
(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主要有(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三种表达方式。
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两种表达方式。
209、学校文化的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210、(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2003年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11、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中指出,国家对教育认识不足、支持减少是一种潜在的灾难,全局性的错误。
邓小平则高瞻远瞩的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方向。
212、进入20世纪90年代,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识更新;现在,我国确保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实现生均教育经费和公用教育经费的稳步增长。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301、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共性)使人根本有别于动物的特性;(个性)是人与人之间区分的特性。
30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现实运算水平)顺序发展。
303、美国心理学家(可儿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水平。
304、我国学者认为,儿童的发展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1岁);婴儿期(1至3岁);幼儿期(也称学龄前期,3至6、7岁);儿童期(也称学龄初期,6、7至11、12岁);少年期(也称学龄中期,11、12至14、15岁);青年初期(也称学龄晚期,14、15至17、18岁)。
30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华生),(二因素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大伦)。
30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307、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308、12、13岁至15、16岁,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有些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第四章教育目的40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402、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
40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区别是(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
404、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其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405、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40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西方的卢梭和裴斯泰洛奇),二是(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是(中国的荀子、西方的柏拉图和康德)。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