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院校方案+专业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院校方案+专业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特 办学 思路 养 的总 目标
人 才的 专业 知识 、
人 才培 养 人 才 的 总 体 综 合 技能 和 职业 素质 .
目标 素 质 目标
面 向的行 业 .能 从
事 的工作
人 才 的 通 用 能 力 人 才 的 专 业 能 力 人才的通用能力包括学校特
人才规 格 和 通 用 拓 展 能 力 和 专 业 拓 展 能 力 殊要求的符合地域社会经济
与否 .是 决 定 一 所 高 职 院 校 整 体 品质 高 低 的 关 键 因 素 .人 才 培 的不 同分 枝 。这 种 在 同一 所 学 院 内 各 专 业 的 共通 性 和 相 似性 .
养 方 案 的创 新 与 突破 .是 高 职 院校 教 育特 色 的实 现 手 段 。总之 , 高 职 院校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设 计 的 水 平 .决 定 了一 所 高 职 院 校 的 学 术地 位 和 办学 层 次 .是 核 心 的教 育策 略
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两个模块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一个模块为院校方案由各高职院校统一制定另一个为专业方案由高职院校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分别制定然后将院校方案与专业方案合并共同组成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文件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 专论
2O1O.9
“院校方案+专业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郭 群 (武 汉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生物 工 程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30074)
件 .允 许取得 跨 职业领域 的
资 格证 书
学 校 的 总 体 人 才 总 体 模 式 下 的 符
人 才培 养 培 养模 式 .如 工 学 合 专 业 特 点 的 方 备专业 人 才 培养 模 式 可 以
模式 结 合 模 式 及 素 质 式方法 体 系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及分析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及分析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及分析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核心使命,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评价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调研和分析,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调研及分析,来探讨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改进。

一、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调研方法,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用以了解被调研对象的意见和态度。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设计一份针对学生、教师和雇主的问卷调查,以收集他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和评价。

2.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针对特定人群的调研方法,通过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教师和雇主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他们更深层次的观点和建议。

3.文献资料分析文献资料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调研方法。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收集和分析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教育政策文件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等资料,以获取更全面和系统的信息和数据。

二、调研内容1.学生素质和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科研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表现,以及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也可以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学校培养方式的建议,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知和期望。

三、分析方法1.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获取被调研对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和评价,了解不同人群的意见和观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2. 信息比对与综合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的比对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衔接点和共性特征,提炼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

3.专家评估与建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建议,以获取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改进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395—《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5期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纵观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走“产教融合”路线,逐步深化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内涵,是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发展的出路。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现阶段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整体经济平稳向好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需求。

教育工作人员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对相关文件的学习,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变。

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能够提升我国现有的教育工作质量,确立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落实产教融合的办学策略,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现有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教学模式转变工作,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与传统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高端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高职教育机构需要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将产学研有效结合,促进教育机构自身经济发展,并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与有关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造多边教学渠道,实现自身“多元主体”的转变,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在教学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学生“顶岗实习”,不断提升当前工作质量,着力于推动教学工作改革,适应当前新时代高职教学工作的转变。

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1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制造2025”计划公布以来,各地区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峰期,智能制造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作为产业一线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重大转变。

以前,机电类企业主要需求的是大量流水线上的生产加工工人,随着近几年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机电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如今企业对了解机器人技术、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 针对 目前高等职 业教育教学现状, 围绕高等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 教 学方 法改革 、 课程体 系 设计 等提 出 了自己的一
些认识和想法。
Ab s t r a c t :F o r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o wn k n o wl e d g e a n d i d e a s W e r e p r o p o s e d s u r r o u n d i n g t h e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p r o g r a m d e s i g n , t h e r e f o r m o f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s ,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d e s i g n a n d S O o n .
关键词 : 高等职业教 育; 人 才培 养方案构建; 教 学方法改革
Ke y wo r d s :H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C u l t i v a t i n g p l a n ; Re f o r m o f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遵循高职 教育规律并准 确进行定 位 , 人才 培养模式 的 进制作 和操作 的人 才 , 这类专门人 才不仅是掌握一技 之长 涵 , 通 过 对 岗 位 要 的 匠人 型人 才 而 且 还 应 该具 有 产 品 生 产 、 生产组 织、 管 理 构 建 指 向和 围 绕 学 习者职 业 能力 这 个 中 心。 求 进 行 分析 , 确 定 学 习者 所 需 的 素质 、 知 识 和 能力要求 , 既 及技术推广应用等要求的高级技术人 才。

202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202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202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趋势。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将提出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

通过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培养措施1.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

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在线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包括实习、实训、实验、项目等。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实践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提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3.加强课程质量评估建立科学、全面、多层次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

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强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实际需要。

4.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5.加强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步骤1.制定培养计划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编制详细的培养大纲和教学计划。

2.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根据培养计划,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

明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6.05•【文号】教职成〔2019〕13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其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压力大、教学质量提升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此研究旨在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适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高职院校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的紧密结合。

高职评估方案解读

高职评估方案解读

B
C
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地处广州市番禺区
广州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
2010年 2010年 全市人均 生产总值 1万美元 万美元
2020年 2020年 带动全省 辐射华南 影响东南亚 现代化大都市
适应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现 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例] 教高【2006】16号文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 教高【2006】16号文件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号文件: 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 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 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评估指标: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评估指标: [例] 教高【2006】16号文件: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 教高【2006】16号文件 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 号文件: 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 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 能鉴定机构,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能鉴定机构,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 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80%以上 评估指标:获取“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 80%以上 评估指标:获取“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01.12•【字号】黔教职成发〔2016〕8号•【施行日期】2016.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贵安新区社管局,仁怀市、威宁县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要求,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我厅组织制订了《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现将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等综合素质融合培养,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探讨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探讨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探讨摘要:本文通对论述一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总学分学时规定、课程分类与设置要求、制订人才方案的程序等,探讨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要素和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84-03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为科学构建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拟通过研究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构成、制订程序等,探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方法、要素和依据。

一、指导思想确定培养目标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先决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高职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精神、教育部党组的精神,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的思想,推进工学结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出高等职业的本质特征,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适应市场,突出应用的原则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制订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的灵活、快捷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主干的课程由职业岗位知识模块构成,实践教学以岗位业务操作技能为中心,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适应现代发展需要,具备一技之长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细化分配方案.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细化分配方案.
总务处
教学仪器
设备
0.5
1.全校教学仪器设备一览表(注明使用专业、功能、购入时间、技术水平、价值和利用率)
教务处
2.全校语音教室一览表(含数量、座位数、利用率)
教务处
3.全校计算机装备状况一览表(按用于教学和管理分类统计,标明牌号型号)
教务处
4.近二年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分析表
教务处
5.教学仪器设备投资情况表
教务处
2.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明细统计表
教务处
3.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统计表
教务处
4.近二年各实验室利用率统计表
教务处
5.实验室管理有关规定
教务处
校外实训
条件
0.3
1.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实训时间、效果)和校企协议
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
2.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
系部
5.近二年学校大事记及学校获奖情况一览表
院办
6.学校有关学校定位、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文件
院办
7.近二年学校制定的人事、机构改革方案文件
院办
8.学校领导研讨有关办学指导思想内容的会议纪要或记录
院办
教育思想
观念
0.3
1.近二年开展教育思想学习研讨的情况和效果原始资料
院办
2.近二年学校开展高职高专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研究、“半工半读、工读结合”、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研讨的情况和效果的原始资料
3.学校“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教务处
4.学院各专业介绍、专业申报材料及其批文
教务处
5.各专业实验室、图书资料情况
系部
6.各专业招生、就业比例情况分析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

2023年7月第26卷第13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Jul.,2023Vol.26,No.13主要参考文献[1]贺芳,王猛.三全育人背景下“税法”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 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2,24(3):61-63,85.[2]李沐曦.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3]张凤翠,邬志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 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2(4):265-270.[4]荀振芳,房方.新时代高校推进“三全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评论,2021,9(2):76-86.[5]李秀.“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11):71-81.[6]富海鹰,杨成,李丹妮,等.“三全育人”视角下工科课程思政实践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94-99,165.[7]孙志亮,杨焕玲.“三全育人”视域下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3):148-149.[8]周翊,范存辉,刘向君.“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地学学科为例[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2):33-46.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项亚平(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摘 要]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职业场景渐渐引入智能化系统,这对职业院校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院校由于对数智化人才培养了解不深入、数智化教师人才和设备不足、数智化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在培养数智化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

本文在梳理现阶段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改革四个方面,提出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路径,以期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启示。

1253854_服装工程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53854_服装工程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2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实施,不仅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应根据企业行业发展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培养。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缺乏行业企业经历”、“课程与课程之间孤立”、“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分离”、“实践教学途径单一”、“专业产学研分离”等问题,教学内容的改革停留在对书本内容的提炼与操作训练上,真实的职场氛围营造不够,没有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

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其教学系统性的特点,要求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探索与实践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又符合服装专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服装企业用人需求的服装技术人员的项目研究就应运而生了。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校内项目工作室与校外实训基地为“两翼”,将人才培养与产品设计研发紧密结合,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对接,学生学业与社会职业对接。

一、“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江苏省背倚上海发达的国际贸易港口,面俯中原人力资源雄厚的豫皖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雄厚、人才集中,具备了技术设备、服装面辅料和配件等辅助工业发达等优势,纺织面料、服装加工、服装设计等产业是江苏省经济支柱。

作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区域集群的江苏省,具有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据统计,2010年底江苏省服装企业从业人员为82.27万,工业总产值2438.9亿,占全国比重的20.89%,销售产值2391.5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1.12%,各类服装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服装工程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穆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214206)〔摘要〕高等职业中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其教学体系,要求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相符合的高职教育规律,及符合服装专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校内项目工作室与校外实训基地为“两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岗直通的“三连环”课程体系,通过“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发展相互促进,通过专业建设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doc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doc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作者:于桂华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5期[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应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从而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作者简介]于桂华(1956-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吉林长春 130033)[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3-0022-02当前,有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已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因此,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一)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1.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其职业性决定了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其高等教育的层次性又决定了培养的人才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既要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在人才培养中强调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2.遵循职业能力成长规律。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遵循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构建一个逐级递进式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体系。

既要考虑促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又要考虑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考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考虑学生所面对的岗位及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了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部拟在今后几年内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全国所有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一次水平评估。

今年首先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今年将选择30所左右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开展评估试点工作,上半年评估4至5所,下半年评估25所左右。

二、参评的院校需举办高职高专教育满三年以上,并有一届毕业生。

三、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推荐二所参加今年评估试点的备选学校,我司将选择其中一所进行评估。

四、上半年的评估时间初定在5至6月份,下半年的评估时间初定在9至11月份。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于3月10日前将推荐评估的备选学校及拟评时间书面报我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

今年评估工作的具体安排我司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李津石、常建军联系电话:************E-mail:************************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〇〇三年二月十二日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 解析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 解析


6、试点表明,新方案评估对评估的组 织、评估专家、被评院校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二)问题与不足

1、缺少经验。 2、评估日程安排较紧,因此,评估活 动的机动时间显得不够。 3、数据采集平台知识化程度不够高,使 用还不十分方便。 4、评估前的准备工作还需加强。

(三)试点成功要素



1、教育部高教司对试点评估给予了高度重视。 2、广东省教育厅为试点评估做了大量细致的准 备工作 。 3、试评院校的强烈责任感、良好基础、认真准 备和真诚配合。 4、专家组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高等职业院 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有关规定 实施试点评估 。




(四)评估指标体系 2、建立在运行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基础之 上。 3、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主要评 估指标) (1)领导作用 (2)师资队伍 (3)课程建设 (4)实践教学 (5)特色专业建设 (6)教学管理 (7)社会评价
(四)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评估指标与主要成效区(KRA)的 关系 (1)社会评价——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改革、研究开发、社会服务——社会评 价 (2)管理与流程——领导作用、教学 (学生)管理 (3)学习与创新——师资队伍、课程建 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等 (4)资源——平台(设施条件、投入、 领导、师资、文化、声誉等)
三、新评估方案的特点




(一)指导思想 1、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 2、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的机制。 3、引导院校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 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把工作重 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三、新评估方案的特点 Nhomakorabea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No .5,2010Vol .31General No .6032010年第5期第31卷总603期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收稿日期:2009-12-07作者简介:李贤彬(1965-),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王学东(1976-),男,山东宁津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路建彩,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自2006年实施示范校建设项目以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抓手,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创建“三横三纵逻辑关系矩阵”理论模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让学生有一定的职业经历,应该在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指导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改变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的状态,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学会“工作”。

而有效的职业学习只能通过实际工作来实现,即“做中学”,其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所学专业(职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工作任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要系统考虑与人才培养紧密相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理清人才培养要素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促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

理实一体课程、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都离不开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机制与制度的保障。

传统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忽视了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才导致各要素彼此割裂,不能有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三横三纵逻辑关系矩阵”理清了六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如表1所示。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施探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施探究

[摘要]主要在新时代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求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一”教育工程、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实施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究,在健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五个一”教育工程;学做教[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4-0214-02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施探究朱文军,时会省(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1464)为了推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职业院校必须努力构建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创新育人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必须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经过调研和实践探索,制订出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紧扣职业特色人才培养精髓,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具体是指,通过系统性教学,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掌握一门艺术技能、一项体育技能,考取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一项专业技能竞赛,参加一项专业实践项目。

在全面落实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中,我们发现“要让学生能参加一项专业实践项目”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只靠高职院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职业院校必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对接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高职院校在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重点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高职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模板

高职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模板

高职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提质增效的重大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高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本项目特制定了高职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高职人才工程,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全面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技能型人才。

三、项目实施内容1. 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个专业的需求和社会实际需求,制定全面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质。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推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和培养。

3.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完善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术水平。

4. 开展产学合作项目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双向选择项目,推动企业需求和高职教育的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全面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6.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先进高职教育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经验,提高本项目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

四、项目组织实施1. 组织机构项目设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2. 阶段计划制定实施阶段计划,按照实际情况和需求,科学安排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确保项目的平稳进行。

3.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使用,科学合理地进行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1+X”证书制度试点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x

“1+X”证书制度试点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x

“1+X”证书制度试点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x1+X证书制度试点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国积极探索创新职业教育体制。

其中,“1+X”证书制度试点成为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将从试点背景、方案设计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1+X”证书制度试点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一、试点背景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对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2. 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过多关注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产业需求和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相对薄弱。

3. 结构性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低下等问题凸显,需要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

4. 国际经验的启示: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实施“1+X”证书制度,通过对学生技能的模块化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方案设计1. 试点院校和学科设置:政府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确定试点院校和相关学科,确保试点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2. 证书体系建设: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制定一套完整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证书体系,包括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3. 课程体系改革:将课程设计按照职业能力需求进行精简,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教师培训与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建立与“1+X”证书制度相匹配的教师评价体系。

5. 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行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践操作和实际项目。

6. 综合评价与认证:改变传统的以学分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引入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考核学生在实践岗位上的综合表现、社会实践和创新竞赛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点,改革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必须以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教学过程的实施、监控和管理优化为保障,构建和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效果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教学改革是牵动教学全局的根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性经验体系”的总体设计,是教育性和经验性计划的集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协调学生、学校、社会三者关系的设计问题:一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学生的兴趣、需求、特点是什么;三是学校如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因此,作为顶层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职教育内涵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以人才需求分析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分析,是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逻辑起点。

(一)行业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进行服务面向和所在区域的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与分析,一是获得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方向性,二是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与空间。

(二)企业调研与分析。

采取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的调研与分析,一是了解职业岗位(群)面向,知晓企业需要什么类别的人才,二是明确职业岗位(群)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知晓企业需要什么层次的人才。

二、以完成岗位任务为基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积极探索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双证课程等工学结合课程形式的改革。

根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资源等制订课程标准。

坚持以学生为本位,重视职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们要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习领域、专
业一般学习领域、专业综合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主干课程,是支撑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设4-6门,其中至少1门为综合性实践课程。

(二)合理安排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

充分考虑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及理论课、实践课的合理分布和课时比例。

科学设计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知识点布局和前后连贯。

(三)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专周实训、生产性实训、综合实训,原则上安排在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内容应是本行业的主流技术、产品、工艺等,实训过程应严格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进行,不能随意变更。

安排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分阶段进行,可随企业生产旺季、淡季等因素变化而调整顶岗实习时间和内容。

(四)积极推行学分制和选课制改革。

提倡增加选修学分,选修课学分可占总学分的20%以上,选修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专业选修课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省级及以上竞赛项目,公共选修课可以通过公益活动及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等取得相应学分,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专业的拓展。

(五)有重点地开展课程空间教学。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紧跟信息化时代,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网上教学、网上学习、网上批阅作业、网上论文答辩等。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转变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一)遵照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尊重高职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与创造实践方面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个性,积极探索以岗位定学的模块化教学、以任务定学的项目教学、以资源定学的活动教学、以实际定学的案例教学、以情境定学的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

(二)高职院校要依据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的质量及学习态度,采取多方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创新和转变考核评价方式,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

四、以教学过程的实施、监控和管理优化为保障,监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为了保证该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我院对各试点专业拟定了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细则,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措施。

对教学过程的四个循环,建立了一系列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反馈制度。

如成立了各专业的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改革领导小组、专业改革协调小组和教学质量监督小组;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分别要求20%~30%和30%~40%的课时由企业专业人员授课;在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考试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等;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
建立了学生学习网络交流平台等。

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优化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使学生能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路径很多,有的从课程改革入手,有的从教学设计展开。

从院校层面来看,课程改革属于中观层面的改革,教学设计属于微观层面的改进,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则属于宏观层面的设计,对课程改革、教学设计等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与效果研究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一平.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与系统优化的探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
注:本论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XH201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