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修的下水道

合集下载

盘点世界著名排水工程

盘点世界著名排水工程

盘点世界著名排水工程一场暴雨,北京成了“东方威尼斯”。

网友仿旅游指南打趣道:“新燕京七景: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望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

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

”不仅北京、武汉,5月间,广州也因暴雨出现过严重内涝。

北京水务局回应称,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在北京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

但是城市管网更新面临诸多问题,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

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认为,一场大雨足矣。

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

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有时候,GDP不算数,文明的差距,只差了一条下水道而已。

一、江西赣州福寿沟宋朝修建的城市下水道,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二、巴黎下水道:法国文豪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

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巴黎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在巴黎大规模建设下水道之前,这座城市大部分的消费用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就流回了河中,造成河水污染,空气中恶臭弥漫,最终导致了1832年的一场霍乱爆发。

城市规划者痛定思痛,要修建下水道系统。

是奥斯曼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

青岛不惧暴雨 排水系统乃百年前德国人修建

青岛不惧暴雨 排水系统乃百年前德国人修建

青岛不惧暴雨排水系统乃百年前德国人修建时间:2010-06-03南都周刊青岛栈桥东侧一个德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泄洪口直至今日还在使用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

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如果用龙应台的标准衡量,那么青岛在100年前就进入先进行列。

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

当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

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

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在青岛的老城区,光滑的马牙石铺成的道路旁,被踩得斑驳的“古力盖”,乌黑发亮。

我们仍然能看到德国人留下的“古力”。

古力是德语“Gully”的音译,意思是指带有可供人出入井盖儿的地下雨污水坑道。

这些古力盖中心,大都有一个“K”,“K”代表“KIAUTSCHOU”,意指胶澳。

对于在暴雨前接连失守的都市,青岛德式排水,对今天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一批近年来整理的德占领时期档案,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德国人考虑到百年之后夏季暴雨,对地处季风区的中国城市是家常便饭。

5月17日,一场从前一天就开始下的大雨,在缓解青岛旱情的同时,也考验着市区的排水能力。

我们想拍一部关于德国制造以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纪录片,大家有什么好点子吗?

我们想拍一部关于德国制造以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纪录片,大家有什么好点子吗?

我们想拍一部关于德国制造以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纪录片,大家有什么好点子吗?=_=没想到我没睡吧。

德国和中国的近代历史可以说非常曲折,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所以很严谨的跟着列强们占了中国的地,然而从这里看出德国制造的犀利,那就是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但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排水技术。

最最直接的就是德国挑起的两次世界战争,我们从水准而不是政治上看,这样的工业实力是不可压倒的。

从一战前来说,欧洲国家都捡了英国的便宜,德国制造业更是依托发展劲头直冲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水准,然而这么辉煌的实力一场战败光,战败后战胜国对德国工业设施的掠夺几乎是毁灭性的,特别是死敌法国几乎搬空了德国,使得德国工业设施重创人才大量流失.海军也几乎断代20年。

德国制造业在这时可以说是最落寞的时期。

而二战前德国工业的恢复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上的,并非基于国力产生的恢复。

魏玛政府时期德国经济一直不景气,29年经济危机又再次遭到重创,结果导致了纳粹党上台.纳粹党采取了结合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恢复政策,一方面屠杀犹太人,没收犹太人的资产,利用没收的大量资金恢复工业生产.一方面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让失业人口获得工作.这些措施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恢复了德国的工业实力和国力。

这样的工业是畸形的,所以纳粹德国急切希望扩大领土,掠夺资源。

这是导致二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时的德国制造的体现不用我多说,怼欧洲诸国,怼苏联,怼美国,就这么打都能撑4年的国家,怎能不佩服。

那么这么一个日天日地两次失败的国家,为什么制造业水准依然世界第一呢?这就又得提到政治,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就得靠你丫在那个地方,德国地区资源丰富,人口庞大,英国法国不敢吞也没实力吞,美国路太远吞不了,那么防火防盗就都防老大哥吞,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了经济援助,依靠着德国自身的水平,联邦德国虽然是个阉割的,但二战后,世界处于暂时的和平时期,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让各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特别是联邦德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被称为“奇迹”的巨大成功这里就得提一下东德,所谓的民主德国,可以说被苏联畸形的制度带成了瘸腿。

欧美国家的城市下水道介绍(供给排水同行借鉴)

欧美国家的城市下水道介绍(供给排水同行借鉴)

欧美国家的城市下水道介绍(供给排水同行借鉴)城市良心工程——下水道(世界四大城市)伦敦篇——【伦敦下水道百年历史:为防霍乱而改造排水系统】1848年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达到200万。

但是,150多年前的伦敦污染严重,垃圾遍地,城市里到处是粪便的气息,臭气熏天。

整条泰晤士河都在发酵,流淌着褐色的液体。

这一年伦敦爆发霍乱,人员大量死亡。

伦敦下水道与金字塔齐名伦敦以“雾都”闻名于世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雾都”的形成原因,与工厂的烟囱林立有关。

到19世纪为止的近几百年中,伦敦的流行病此起彼伏,猩红热、肺结核、流感、麻疹、天花、伤寒、霍乱等,各种流行病不断爆发。

那时的人们认为,所有这些流行病都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因此,伦敦上空的浓密的雾气,被认为就是“瘴气”。

1848年伦敦爆发霍乱疫情时,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病因就是空气中难闻的气味,而空气中恶劣气味的来源就是各种污物,因此,当时的伦敦人认为,只要把各种污物用水冲走,就解决问题了。

于是,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成为最大的下水道。

1849年霍乱疫情结束时,伦敦死于霍乱的人数超过14000人,但是,霍乱病因依然不太清楚。

当时的伦敦,坟场永远不够用,有些地方,死人只能曝尸街头。

停尸房里的尸体往往也要存放好几个星期才能处理。

有些家庭尸体无法处理,只好暂时放在家中,为了避免尸体的气味,伦敦人当时流行用洋葱包裹尸体来掩盖气味。

1849年8月,霍乱疫情结束后,首都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

当时伦敦有一个地下和地上结合的排放系统,主要是用来排放雨水。

1848年,抽水马桶已经在伦敦普及。

在没有抽水马桶的年代,人类的粪便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

但是,有了抽水马桶,自己家里的粪便用水一冲就不见了,谁也不去管它究竟去了哪里。

粪便进入伦敦原先的排放系统,造成严重的堵塞,甚至从地板下回灌进居民家中。

《泰晤士报》曾经发动民众,征集污水处理方案。

有人建议用火车拉走,有人建议在泰晤士河下再修一条地下河流。

《德国排水系统介绍》(教研材料)

《德国排水系统介绍》(教研材料)

德国排水系统介绍暴雨来袭经常造成“城市观海”的奇景,也一再使人们意识到城市排水的重要性。

德国的排水系统不仅高效还兼具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堪称“楷模”。

1842年,汉堡最早开始修建全城范围的排水系统。

1867年,法兰克福建成了第一个系统性的现代化下水道系统。

可以说,德国开启了整个欧洲大陆排水系统建设的新起点。

19世纪,随着工业化发展,德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造成当时的城市卫生系统不堪重负,传染病肆虐。

1831年,德国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霍乱。

到19世纪中期,霍乱、伤寒等疾病在德国城市中频繁爆发。

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统成为必然的选择。

1842年,在英国工程师William Lindley的规划下,德国城市汉堡率先建起了最初的城市排水系统和第一个污水处理厂。

随着汉堡市的不断扩大,排水系统也不断扩展,并先后建起了十几个污水处理厂。

这个系统还包含一个冲水系统,每周利用潮水清理主要的下水道。

虽然当时的设备简陋,并没有彻底解决水污染等问题,但这样的设计理念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很快就被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城市所学习。

1867年,法兰克福建成了第一个系统性的现代化下水道的系统。

该系统将污水进行分类疏导,最后排入河流,并与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整合,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根据2010年德国联邦环保局的统计数据,如今德国的公共排水管道已长达540,000公里,大约可环绕地球13圈半,专门的雨水排水管道长66,000公里。

德国建立了综合性的排水系统,每年可以处理101亿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

地下排水管道分为污水雨水合流管道和污水雨水分流管道,既可以防止城市内涝,同时还可以蓄积雨水,以便利用。

以慕尼黑为例,暴雨来临时,慕尼黑的13个总容量达70.6万立方米的地下储水库可暂时贮存雨水,成为暴雨进入地下管道之前的缓冲阀门,然后将雨水缓慢释放到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最终将雨水引入Isar河。

浅析外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对的启示

浅析外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对的启示

浅析外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对我国(d e)启示摘要正如雨果所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de)良心”,现代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de)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de)工作内容,它直接关系着居民(de)基本生活和城市(de)经济发展,也是城市建设水平(de)重要表征,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对于城市排水系统(de)建设缺乏前瞻性、长远(de)系统规划,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比国外优秀(de)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案例,从中得到启示,为我国未来(de)城市排水系统(de)改进提出了相关(de)建议.关键词我国现状;国外案例;分析;启示.引言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de)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认为,一场大雨足矣.有(de)时候,文明(de)差距,只隔了一条下水道而已.城市(de)排水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de)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对城市居民和城市建设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在面对暴雨(de)时候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城市变泽国”,拷问着我们(de)城市排水系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国外(de)优秀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经验.1.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分析国外排水系统(de)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de)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阶段.第二阶段是点源治理阶段.第三阶段是暴雨雨水管理阶段.国外(de)排水系统在早起规划时注重全局,具有良好(de)前瞻性.而我国进入城市化是近几十年(de)事,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采取(de)还是几十年前(de)设计,由于当时(de)理论及现实条件限制,设计缺乏科学规划,已不适应现如今飞速发展及扩张(de)城市现状.我国现如今(de)城市排水现状呈现如下几点突出问题: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然而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管道系统建设却呈现滞后现象.我国目前城市排水管总长为4万公里,人均长度仅为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排水系统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现有很大一部分排水管网和设施(de)容量过小,没有足够(de)备用应急容量;管网管材陈旧老化,淤堵和浸漏严重;管网接口均刚性,漏水现象严重.已经难以适应现在(de)服务人口.城市排水系统(de)规划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传统(de)城市规划,一般在总图布局构思确定后,才转到排水部门对给排水(de)布局进行构思,在总图构思(de)时候缺乏专业部门(de)工作深度和分析论证(de)可靠依据.因为城市排水规划和城市其他专项工程规划(de)前期沟通协调不够,潜伏许多矛盾.此外,缺乏远景规划,缺乏长远责任感,也是导致目前城市排水系统出现问题(de)一大原因.国外(de)地下排水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de)需求,对于排水标准要求很高,而来自国家防总(de)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省会以上城市(de)排水标准一般只有一年一遇到两年一遇,其它城市(de)排水标准更低.国内(de)规划缺少前瞻性,造成现在(de)减灾抗涝能力不足,出现许多问题.排水系统设置不够科学城市排水制度有两种基本类型:分流制和合流制.分流制是设置污水和雨水两个独立(de)排水管道系统,分别收集和输送污水和雨水.工厂排放(de)比较洁净(de)废水(如冷却水)可收集送入雨水管道系统.合流制只有一个排水管道系统,污水和雨水合流.在我国,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较早,受到当时经济技术条件(de)影响,排水系统多为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该系统投资相对较少,但对环境污染大,排水能力相对较弱.我国分流制与合流制区分混乱,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泄系统很多已经混杂在一起.管理体制(de)不健全,资金投入不够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目前用于市政基础设施(de)财政性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维护;养护维修资金90%依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按标准进行定期养护维护.我国在城市排水系统(de)管理和投入上力度不够.各个部门分工不明,互相推诿,缺乏健全(de)管理制度规范城市管理.同时,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设中“重地表,轻地下”(de)政绩观也使得对地下排水系统(de)关注和投入不够,不能很好(de)规划并落实城市排水系统(de)建设,也不能很好地对排水系统(de)基础设施进行维护.2.部分国外城市排水系统优秀案例分析宏大周密(de)地下水库工程——法国巴黎下水道相对于我国简单短期(de)排水系统(de)设计,巴黎下水道(de)设计无疑是一个严密而立足长远(de)设计样本.巴黎有世界上最大(de)城市下水道系统,从1850年开始,巴黎人一共花了一个多世纪才修建完成,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污水和雨水(de)100%处理.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排水标准为五年一遇.巴黎(de)排水系统设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de)“涨水站”和安全阀,同时路边下水道也可以保证下大雨时(de)排水效果.下水道(de)不同地段,分别设有提水泵站,排水泵站,拦截杂物闸门,清理污渍闸门,水力冲洗设备等设施.下水道流水区域停泊(de)船只主要是作打捞杂物、疏通扫障、检修设备之用,以保证下水道排水畅通无阻,随时将城市生活污水和地表水分区流入各个污水处理厂,及时进行净化还原.巴黎下水道(de)上层空间,进行了防潮处理,地面和墙壁干燥通风,既是下水道,又是巴黎城市公用管网系统工程(de)专用通道.在弧形顶部和两旁(de)墙上,规范有序地安装排列着饮用水管道、非饮用水管道、煤气管道、支线下水管道以及供电线缆、通讯线缆、数码传输线缆等,并用不同(de)颜色和专用标志区别开来,以方便辨别和维护.巴黎下水道(de)宏达设计和细致(de)系统规划与安排,启示我们在城市排水建设中要谨记“细节决定一切”,放弃粗线条(de)工作风格,对下水道工程做长期,全面(de)规划,排水管网建设一次到位,避免对路面(de)多次“开膛破肚”.周密(de)管理与维护系统——日本东京下水道东京于1955年开始推进都内23区下水道(de)普及工作,1994年年末已经基本达成百分百覆盖率,截止2009年末,东京下水道总厂已达到约15830公里,并拥有10个再生水处理中心,每天能处理464万立方米(de)污水.同时,2006年日本巨型分洪工程“首都圈外围排水路”竣工,排水标准为“五至十年一遇”,全程拥有计算机监控,并设有中央控制室进行调控,堪称世界最先进(de)下水道排水系统.此外,东京(de)降雨信息系统统计了各类降雨数据并对暴雨发生是(de)情景进行了预测,以此为根据对易积水(de)地区进行如建造雨水储水池等特殊处理.为保证人员安全,通过网站及宣传暴雨,积水信息,并在日程生活中向公众公布易积水地区预测图并宣传暴雨应对措施和避难方法.日本对庞大(de)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有一套完善(de)政策和法律体系.形成了完善(de)日常管理与维护系统.东京负责排水工作(de)东京都下水道局下设五个部门,其中维护管理部包含10个分散在不同地方(de)事务所,是下水道局最大(de)部门.部门下属(de)2个部及10个事务所根据自身职能、地区环境等(de)不同,鸽子采用独特(de)管理系统,呈现局管理系统、部门管理系统、下属部门事务所管理系统(de)三层构造.同时东京都实行完善(de)定期检修制度,确立事故处理方法,调整管理者内部组织,规范了日常维护管理(de)流程.同时,为了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更好(de)管理与建设,日本政府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1900年日本颁布实施了第一部下水道相关行政法律——旧下水道法,1958不爱吧颁布了新(de)下水道法后经数次修改沿用至今.现在,日本对于城市排水系统已有一套较为完善(de)法律体系,对于整备下水道,促进城市健全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保护公共水域水质起到了极为重要(de)作用.地面与地下(de)双重防水配合——德国下水道德国下水道(de)发展经历了200多年,总长超过55万公里,可以环绕地球13圈,每年可以处理94亿立方米(de)污水和雨水.其中46%(de)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33%(de)为污水专用,21%(de)为雨水专用.在排水系统上,德国人(de)严格和严谨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成本计算、工程设计、项目施工,到相关设备,都有严密、详细(de)标准,真正做到了标准化、一体化.德国所有城市如今都有现代排水设施,修建(de)年代虽然不同,外观上也有所不同,但执行(de)标准是一样(de),而且还有全国统一(de)标志,配套设施也很完善.这与我国形成了很大反差.德国(de)雨水排水系统,最出色(de)是透水路面(de)设计.汉堡市(de)人行道、自行车道、居住区(de)小路,都用透水材料铺就.很多历史悠久(de)道路,用凿成方形(de)小块岩石铺成,每块岩石之间留有一定间距(de)缝隙,保证透水,道路两边还修有引流(de)沟壑.每逢秋冬季节,阴雨连绵,路面仅仅是湿润,丝毫不担心积水问题.同时,德国具备“洼地——渗渠系统”.这种新型雨水处理系统包括各个就地设置(de)洼地、渗渠等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de)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一个分散(de)雨水处理系统.这样,低洼(de)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de)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从而减轻了排水管道(de)负担.另外,德国城市(de)地表明沟通常模拟天然河道,设计得蜿蜒曲折,这既构造出美丽(de)城市景观,又增加了明沟传输(de)雨水量.总之,德国城市排水系统,地面与地下相配合.将城市防涝、城市美化和环境改善三者融为一体.3.国外城市排水系统(de)启示健全法制体系,形成完善(de)城市排水管理系统首先目前我国城市缺乏统筹协调、严密有效(de)防洪抗涝应急机制.我国可以借鉴日本(de)经验,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完善维护城市排水系统(de)法律体系.而且,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实行(de)还是城乡分割(de)水资源管理体制,城市供水由城市自来水集团管理,城市排水由市政管理部门负责,乡村地区水资源由水利部门管理,城市污水排放由环保部门管理,政出多门、相互分割造成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雨水利用与排水系统不能统筹考虑.我们应该学习日本(de)管理机制,建立一个一体化(de),沟通顺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de)运作系统.此外,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城市内涝(de)准确定义,也没有排涝标准和规范,只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正在编写(de)城市防洪规划规范.中国(de)排涝工程设计应与国际接轨需要法律监管,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水利设施(de)运行和维护,同时可以借鉴国外(de)自然灾害保险体系,在政府相关(de)配套政策实施和国家财税(de)扶持下,由保险公司(de)介入,引入商业利益,从而实现排水设施(de)完善.转变发展观念我国以前在管网建设上不够重视,力度也不够大,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我们应将管网建设放在城市排水建设(de)第一位.转变城市建设观念,先地下、再地上,先把地下管网建设搞好,再进行地上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可适度超前,不要让管网建设跟着地上项目走.应当放弃小打小闹,小修小补(de)建设模式,下大力气,借鉴法国巴黎等(de)经验,按照百年标准,十年一遇(de)标准,加大对地下排水系统(de)投入,一次性投资,百年受益.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德国(de)经验,充分利用城市各类绿地(如防护生产绿地、公园、游园等)和低洼地,合理开挖地面,科学设计储水造景,储存雨水,增强城市纳雨防涝功能,力求做到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de)和谐共处.利用自然(de)一些条件,进行改造建设,融入到城市排水系统(de)建设中来,提高自然排水能力.要有科学、长远(de)规划规划要有前瞻性,考虑城市下水道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厂(de)远景发展,如新技术新工艺(de)应用,净化水(de)循环利用,污泥资源(de)综合利用等.同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合理、完善(de)城市排水系统,有计划地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及时、快速、安全地收集和排放暴雨径流量与大量积雪,有效地收集、输送、处理、排放污水确保城市正常(de)生产和生活秩序.在进行排水管道规划(de)同时,要注意与城市道路规划、地下设施规划、竖向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防灾规划等专业规划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处理好与其它地下管线(de)矛盾,有利于管线综合利用.应妥善、科学地进行城市污水收集、排放流域(de)划分.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使城市排水工程成为城市有机整体(de)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排水设施(de)作用使新规划排水系统与原有排水系统合理(de)有机结合.科学(de)排水系统可以借鉴巴黎(de)排水系统专门针对雨季河水涨潮(de)“涨水站”和安全阀,同时路边下水道也可以保证下大雨时(de)排水效果;借鉴东京地区(de)地下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靠近河渠地域(de)雨水可以通过各种建筑(de)排水管以及路边(de)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而其余地域(de)雨水随着每栋建筑(de)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de)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此外,我们可以借鉴东京(de)降雨信息系统“东京Amesh”建立自己(de)暴雨预警系统,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针对不同地区(de)不同情况采取一些特殊(de)处理措施.我们现有(de)排水系统国外称作小排水系统,大排水系统是指城市排涝系统.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将排水系统分为两套,除了雨水排水系统之外,还有应对极端情况(de)大排水系统,一旦超标(de)大雨出现,地下蓄水池、停车场和运动场等可以作为临时(de)存水场所,牺牲一些地方以保全其他地方.暴雨时把水暂时存在这里,就不会影响正常(de)交通.像挪威(de)做法是多在市区建设绿地,发挥绿地(de)渗水功能,进行雨水量平衡,实现防灾减灾(de)作用.一些国家还建设一些暂时储水(de)调节池,等下完雨再进行二次排水.这些科学(de)排水系统建设方法都可以借鉴,利用到我们日后(de)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4.结语一个城市(de)排水系统(de)规划,需要科学(de)理念,长远(de)目光,充分考虑到新(de)城市格局,并且尊重自然规律.随着城市化(de)进程加快,我国(de)城市不断扩张发展,很难再单靠传统(de)排水系统来完成暴雨雨水(de)排泄.所以,必须要针对自身已构成独立流域系统(de)大都市(de)现实,借鉴世界上先进案例.对城市规划以及今后(de)城市建设做出全新(de)反思.。

近现代德国建筑排水系统发展的历史

近现代德国建筑排水系统发展的历史

近现代德国建筑排水系统发展的历史
近现代德国建筑排水系统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这个时期,德国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这迫使人们更加关注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水系统的建
设。

在建设排水系统之前,德国的城市往往面临严重的卫生问题和水源污染。

污水被直接
排放到街道和河流中,导致臭气和疾病的传播。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成为社会的紧迫任务。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的城市开始建设下水道系统,用来收集和排放污水。

这些下水道需要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包括挖掘地下通道和安装管道。

由于技术和经济限制,建设工程进展缓慢,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卫生条件的重视,德国在20世纪中叶开始采用更先进的排水系统。

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如沉水泵站、隧道和人工湖泊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排污效率和水
质。

在德国分裂和统一的过程中,排水系统的发展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在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的东部地区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包括排水系统的改造和扩建。

这个过
程面临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但德国政府和工程师们都积极参与最终取得了显
著的成果。

现如今,德国的排水系统已经逐步完善,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典范。

借鉴过去的经验
和教训,德国的建筑排水系统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德国还积极推动技术
创新,并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排水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

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

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标签:国际上雨水管理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尽管德国水资源充沛,不存在缺水的问题,但为了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德国不仅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时还要求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开展雨洪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整的雨水收集、处理、控制和渗透技术以及配套的法规体系,成为国际上雨水资源利用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从规划、设计到应用,不但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而且制定了配套的法规和管理规定。

“雨水费”制度1988年,德国汉堡最早颁布了对建筑物雨水利用系统的资助政策,在后来的7年时间里,先后有l500多个私有住宅的雨水利用系统得到州政府的资助。

柏林每年降水量会达到580mm,出于环保和经济目的,政府倡导合理利用雨水,实施了“雨水费”制度,这项制度规定,不管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每平方米1.84欧元的费用。

但是采取雨水利用设施的用户就可获得减免和优惠。

不同开发区雨水利用技术1、大面积商业开发区雨水利用技术德国联邦和各州有关法律不但规定了受到污染的降水径流必须经处理达标排放,还规定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必须考虑雨水利用系统,且规定考虑了雨水利用,可减免雨水排放费。

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开发区规划、建设或改造时,均将雨水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考虑,尤其在大面积商业开发区建设时,更是结合开发区水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将雨水利用作为提升开发区品位的组成部分。

例:慕尼黑新机场慕尼黑新机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于1992年由现国际展览中心处搬迁至此。

由于机场建设前为农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因此,要求机场建设不能破坏原水量及水质平衡系统。

为此,机场范围内屋顶的雨水收集后通过管道排入下游排水系统,跑道、停车场及机动车道上的雨水收集后进入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排水系统。

为不截断上游来水的通道,在各机场建筑物基础之下修建了排水管道系统,保证了上游地下水流可顺利穿越机场建筑物。

青岛的德国印记

青岛的德国印记

青岛的德国印记作者:陆洋来源:《齐鲁周刊》2016年第24期作为一个曾被德国殖民统治17年的城市,青岛有着太多的“德式回忆”。

漫步青岛,四处可见德式建筑,虽然德国殖民当局撤离青岛距今已经快一个世纪了,但是,青岛的经济、文化及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德国的痕迹还是无处不在。

比德国更“德国”7月20日的青岛天色阴沉,但这不妨碍圣弥厄尔教堂前游人如织。

这座竣工于1934年的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德国人毕娄哈设计完成了该教堂,在其当时的规划中,这座建筑还应更高,但彼时战争阴影笼罩欧洲,希特勒严禁资金外流,设计师不得不修改图纸,最终建成今天的模样。

如今,这里不但是教徒们的活动场地,还是青岛著名的景点,众多新婚夫妇将这里视为拍照的圣地。

毕娄哈最初并不是建筑设计师,在德国殖民青岛初期,他曾在青岛开办过一家转寄和运输公司,日德战争爆发后,他参与了城市保卫战并成为战俘,在日本被关押了7年,之后返回德国,1926年,他又回到青岛,去世于1947年。

毕娄哈的经历可以映照出德国人在青岛的活动轨迹。

1897年,德国怀着急于扩张的心情,将战舰派往中国的胶州湾。

当时的德皇决心投入巨资将青岛建设成所谓的“模范殖民地”。

这种建设思路从某种程度上,构建了如今青岛的格局。

其城市色彩也在那时涂抹完成: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时任青岛市副市长周嘉宾在2008年青岛申请奥运会协办城市时说道:“青岛应该说是很多德国朋友都非常熟悉的城市,有着过去一百多年前的关系。

青岛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开放度比较高的城市,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城市。

”周嘉宾所说的开放度,是山东省内大多数城市比较缺乏的,某种程度上说,其特有的殖民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其国际化的分数。

青岛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旅游城市。

仅2015年,青岛市就接待了国内、国际游客7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7%和13%。

中国这么多的海滨城市,青岛之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跟它无处不在的欧洲情调密不可分,确切地说,是德国情调。

青岛下水道真的是德国建造的吗?

青岛下水道真的是德国建造的吗?

青岛下水道真的是德国建造的吗?
先说结论:这是一个著名的网络鸡汤型谣言。

这个谣言最早起源于2010年的6月,一篇名为《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无法复制的德国经验》的文章被大肆传播。

所谓的“古力”指的是德语里的“Gully”,也就是下水道的意思。

文中写道,青岛的下水道都是德国人修的,所以用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所以青岛的街道每次下大雨都不怎么会积水。

而且德国人修的青岛地下管道,“可以跑解放牌汽车”。

一个月之后,豆瓣网上又出现了一个帖子,有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德国修的下水道在使用了一百年之后,零件需要更换,于是在下水道周边找到了“小仓库”,在这个小仓库里找到了油布包好的备用零件,“依旧光亮如新”。

后来这个谣言在2013年又被捞起来在互联网上火了一次。

这一次人民网专门出了一篇辟谣文章。

首先,青岛由德国修建的排水系统仅有几十千米,到后来因为原有的排水系统过时被改造,到后来也就剩了三千米,不到青岛排水系统的千分之一。

德国在青岛修建下水道时,确实有一些排水思路被延续下来,但总体来说,青岛不容易积水和德国制造没有大关系。

至于油纸包的说法,当年德国建造的下水道是陶的、瓷的或水泥的,根本不存在金属零件。

也有人认为,一些曾经在中国居住的德国人搬离后,会交代后来修缮的人员自己家里东西配件摆放的位置,油布包的说法大概率是根据这个说法演绎而来。

其次,青岛本身三面临海,又是丘陵地形,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排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防汛的难度比较低,尤其是台风到来的时候。

最后,德国当年在青岛修建的排水系统本身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德国本土尚且容易积水,更不可能花大价钱在遥远的另一个国家帮忙修建下水道了。

“完美的德国神话”,可以休矣

“完美的德国神话”,可以休矣

“完美的德国神话”,可以休矣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第14期撇开神化,在真实基础之上,相互面对、彼此欣赏才更有价值外国人觉得德国有多好? 8000多万德国人自己可能不知道,他们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竟已超凡脱俗。

中文网上流传的最广的一个帖子说:青岛地下水道存有百年前的配件包,而且都用油纸妥善包好。

然而,“中国人将青岛下水道神话的故事,是不准确的。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关于中国北部连降暴雨,北京、天津等地都有多处积水,而青岛由于约100年前德国人承建的下水管道,全城无一处积水,并且下水管道附近还发现替换零件。

其实,这个完美的神话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对于1914年的青岛,全城只有五万多居民,而今天青岛市民超过450万,当年德国人所修缮的下水管道只占全城管道的3%,所以这些下水管道与“青岛的德国奇迹”并无关联。

以上这段话出自德国《南德意志报》2015年1月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题为《完美的德国神话》,全文内容皆在指出目前流传在中国网络上的各种“德吹”文章的不真实性。

除了“青岛案例”,《南德意志报》还称,新浪网站刊登的关于德国厨房的文章指出,德国人的厨房配备有完善的机器,每天家庭主妇下厨房都如同一场精密的“化学实验”,其实这也是夸大的说法。

类似的德国神话还有很多,比如德式阅读、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小学没有作业等。

当然,德国确实是个优秀的国家,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大量的“德国制造”早已为市场所认可。

不过,在德国长期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德国也有食品造假丑闻,房价也在上涨,大型活动后一样会有垃圾满地的情况,也一样发生过踩踏事件。

正如上述报道指出的,德国现在也有小偷,火车从不晚点更是无稽之谈。

但遗憾的是,这类信息虽然会让画面变得完整和真实,却被有些国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神化德国?是唯洋是举,还是食洋不化?又为什么“德国神话”被不知情的网民广泛传播,其消极影响却很少得到反思?媒体评点:中国固然需要自我批判的精神。

德国的下水道旅游

德国的下水道旅游

德国的下水道旅游作者:杜学峰来源:《华人时刊》2015年第01期早就听说德国的下水道是必不可少的参观景点。

当导游带我们去参观下水道时,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那里面会不会臭味熏天?会不会像身处恐怖电影一样的境地?我们沿着台阶走了几分钟,便到了位于地下几米的下水道世界。

一股暖湿气流迎面扑来,我所担心的臭味一点都没有闻到。

相反,整个下水道就像一个大厅,宽有四五米,里面非常洁净,柔和的灯光洒下来,有一种身处商场大厦的感觉。

偶尔,还能看到维修人员开着作业车在里面奔走,他们并不满世界乱转,而是直接把车开到需要修缮的管道旁。

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他们怎么能如此准确地找到需要修缮的管道呢?导游介绍说:“水务部门有一个闭路电视系统,一天24小时实时对下水道监控,哪里出了故障,他们一清二楚。

有些人进不去的管道,还使用专门的机器人来维修呢。

”我暗暗惊叹:德国人真是细心啊,连下水道都实时监控。

导游继续介绍说:“全德国的下水道总长超过55万公里,可绕地球14圈。

如果不监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就太大了。

”一路看下去,发现德国人的细心随处可见。

污水井的铁箅子缝隙很大,这样能够提高排水速度,而且铁箅子下面还有一个铁篮子,这样能截住树叶、塑料袋等杂物,避免下水道堵塞。

就连排水系统都分得很细,有紧急排水口和暴雨溢流口,分别分布在几条运河边上,一旦遇暴雨,就会视情况实施排水。

从下水道出来,我们以为参观就此结束。

导游却说:“除了下水道的排水系统,地面的锁水系统也值得一看。

只有两项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水的治理。

”德国人到底怎么锁水呢?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看到河边有许多湿地和绿地,而且河流都是弯弯曲曲,河岸不是用水泥封盖,而是用石块筑成。

导游说,这样有利于生态防洪。

就连城市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都采用了透水地砖,可以加速雨水的渗透。

看着这些贴心的设计,很多人都开始感叹:想不到,德国人在下水道上居然肯下如此大的功夫。

导游介绍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德国下水道的发展也经历了200多年呢。

青岛排水系统

青岛排水系统

揭秘不为人知的青岛“地下”往事:排水系统德国制造1903年,德国人开始铺设污水管道并修建排水泵站。

图为污水下水管道广州路泵站青岛雨水下水道“古力盖儿”古力是德语“Gully”的音译,意思是指带有可供人出入井盖儿的地下雨污水坑道。

在古力盖儿中心,大都有一个“K”,“K”代表“KIAUTSCHOU”,意指胶澳。

由“古力”派生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青岛人对马路上见到的地下雨水、污水、自来水、电缆、煤气等管道井盖儿,习惯称之为古力盖儿。

每年汛期雨水频袭时,很多人就会想到青岛,青岛拥有令其他城市羡慕的排水系统——100多年前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采用“雨污分流”,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发挥余热德国“租借”青岛99年,初来乍到的德国人经历了青岛第一个雨季,由于饮用了污染的水源,大量德国官兵生病死亡。

德国殖民者提出按百年标准对地下管网进行设计和施工。

十年前十月的一天,山东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德国考察,发现了一批记录青岛城市建设的原始档案,其中一部名为《胶澳发展备忘录》(1910年改为《胶澳年鉴》),由当年胶澳总督府组织编写,自1898年10月起,每年一记,直到1914年,不间断记录了17年,完整记录了当时德国殖民者建设地下管网的意图、理念及施工进度。

1898年7月至8月,初来乍到的德国规划者经历了青岛第一个雨季,雨量非常大,原本相对平整的土地被湍急的水流冲得沟壑纵横,当地的建筑也遭到很大破坏。

这使德国规划者意识到,如果将来不想与经常发生的水患作斗争,在城建时,就必须特别注意雨水排泄问题。

同时,进入雨季后,大量污水混合着雨水渗入水井,污染了饮用水源,导致肠炎和伤寒在水土不服的德国人中流行,大量德国官兵因此病死。

出于公共卫生安全的考虑,德国人开始集中力量进行下水道的规划。

按照1898年3月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青岛99年。

因此,德国殖民者在规划之初,就按照适用100年的高标准来进行设计和施工,如此长远的考虑,可称之为百年“大工程”。

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_人生感悟

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_人生感悟

精心整理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_人生感悟每当城市发生内涝的时候,网上的评论中绝对会出现这句话,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关于下水道我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山川网:眼下又值雨季,全国多城遭遇内涝。

按照相关媒体的说法,自然又是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演绎。

从雨果小说原句来看,他的意思并不仅限于吐槽一下城市下水道工程优劣这么简单。

其二就是更为着名的“青岛下水道德国造”谣言。

这个谣言很早前就已经被辟谣,但是谣言往往都比辟谣影响力更广,所以目前依旧有很多人对于“德国造青岛下水道”啧啧称赞。

据青岛市市政公用建设中心副主任黄绪达2016年的说法:“德占时期共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网因为超期服役和城市规划等原因,已陆续被翻建整修,只有位于安徽路和大学路的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正常使用。

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影响已经非常小了。

”历了通道。

说到这儿,我认为大家首先应该重点了解一下刘彝这个人。

中国的史书当中,基本上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

偶尔有几个可以被称为“科学家”的人物,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根源也更多在于他们的从政经历。

如果是个平民科学家,那基本后世能够找寻到的相关资料都不多。

刘彝不算平民,当过官,但是史书介绍也并不多。

根据百科词条显示:刘彝,1017—1086,字执中,福州人。

刘若思之子。

北宋着名水利专家。

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年七十岁。

史书相关记载如下:幼从胡瑗学。

登庆历进士第,调高邮簿,移朐山令。

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

神宗时,除都水丞。

寻知虔州。

俗尚巫鬼,不事医药。

彝着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使易为医,俗遂变。

加直史馆,知桂州。

卷,稍微沉淀以后,他再通过咱们这个下水沟,城墙周边咱们这个大概有8000米的城墙,城墙周边有12个排水口,通过这12个排水沟往张江、供江以及河塘往外排。

精品德国人的七种品质

精品德国人的七种品质

德国人的七种品质德意志,经过世界第一,第二次数百年的世界大战,直到今天,仍屹立在世界强国之列。

德国人民所具备的品质,的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希望你能认真读完,对比对比自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讲究秩序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

接触过德国人、或是去德国观光访问过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

在德国大到庆典、展会,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

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

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商店8点开始营业,店员7点左右就开始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点准时开张,甚至不会偏差半秒。

除此之外,连火车、飞机,甚至公交车也有各自准确的时刻表,的确可称得上是守时的模范。

严肃认真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沉重。

相处久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直。

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津。

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为止。

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幽默。

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

德国人办事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衍塞责,一旦出现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

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

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

一些人不赞同这种品质,但我认为这绝不是死板,而是一种难得的品勤劳整洁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具有整洁的生活习惯。

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

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这是每一个德国主妇的最大愿望。

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

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

美英德等国下水道

美英德等国下水道

美英德等国下水道123地理位置:位于德国东北部平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分布平均,约为580毫米/年面积:约900平方公里下水管道长度:9500千米兴建时间:1873年维修:每年65千米例行检查柏林市水处理机构:6个污水处理厂,2个地表水厂,4个储水过滤器,9个自来水工作站人均水费(包括排污费):32欧元/月德国人素来重视城市规划,规划几乎覆盖了每一寸德国土地,严谨的德国式规划非常具有前瞻性,至少要考虑50年以上,一朝规划,百年受益。

柏林排水系统也秉承这一原则,从1873年兴建第一条下水道开始到今天,在柏林900平方公里土地下排水管道已长达9500千米,相当于从柏林到北京的距离。

柏林自来水公用事业公司从1852年起,就开始负责柏林的供水,该公司新闻发言人阿斯雷德·哈肯内斯·弘普介绍,按照柏林市政厅要求,公司最初营建柏林地下管道设施时便考虑了柏林未来80至100年的城市发展规模,按照预计给排水规模在地下铺设了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管道。

尽管柏林在地理和气象上来看不属于强降雨覆盖地区,但是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预想了柏林可能面临的最极端情况,将内涝等问题都包含在了规划图之中。

直到现在柏林自来水公司还在根据市政发展情况对规划蓝图不断改善和预估,引入更先进和环保的技术对地下排水设施进行维护修缮和扩建。

污水雨水分离排放减轻管道压力柏林市自来水公司首席工程师拉尔夫·杰纳克介绍说,柏林的下水管道分为两种,即污水雨水合流管道和污水雨水分流管道。

整个排水系统的目标是既可以防止城市内涝,同时可蓄积雨水,合理利用废水,节约水资源。

柏林地下管道中,1/4的下水管道是污水雨水通过一个管道排放的,这些管道主要在市中心。

对于市中心而言地下空间有限,这样的处理方式会节省地下空间。

而另外3/4的下水道,则是雨水排涝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分开运行。

雨水通过专门管道直接排入城市周边的河流和湖泊,而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则通过废水管道到达排水站,再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从德国人百年前备用零件谈起

从德国人百年前备用零件谈起

从德国人百年前备用零件谈起来源:文君的日志作者﹕黄天辰很多人都听说过,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是全中国最好的。

今夏,全国28个省区连续遭暴雨袭击、很多城市遭水淹时,青岛能幸免于难,主要功劳要归结其发达的排水系统,这些排水系统是德国人在100多年前的手笔。

朋友从国内来,大家一起去新天鹅堡看风景。

途中遇到大雨,雨水打在车窗上,路都有些看不清了。

让朋友惊讶的是,虽然下了这么大的雨,可高速公路上却没什么积水,雨水被迅速排掉了,高速公路上车照开,只不过车辆都变得小心翼翼的。

就这样,大家的话题集中在德国排水系统的先进上,于是有人提到了青岛。

很多人都听说过,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是全中国最好的。

今夏,全国28个省区连续遭暴雨袭击、很多城市遭水淹时,青岛能幸免于难,主要功劳要归结其发达的排水系统,这些排水系统是德国人在100多年前的手笔。

1898年,德国人登陆青岛,想把当时只有两万人的渔村,建成“样板殖民地”。

他们在青岛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调集了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设计了青岛的城市规划,而先进的排水系统仅是当时城市规划的一部份。

那时德国人就已经把电线设在地下,这些设计在现在看来都非常先进,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当时是根据2、30万人口的小城市设计的,全长80公里,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开车,管道落差非常大,竟有6级台阶。

德国造的下水道经百年沧桑,这次竟能让青岛避免了水淹的灾难。

朋友甚至提到一件事,让人唏嘘不已。

前两年,青岛市政府某部门发现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里有一个零件坏了,而在国内又找不到合适的零件替换。

于是市政府就跟德国大使馆联系,希望他们能提供可替换的零部件。

其结果是,德国大使馆不但找到了原来修下水道的公司,而且该公司拿出百多年前的图纸,告诉青岛市政府,在那个坏掉的零部件附近的什么位置上,往里挖一点儿,就可以找到当年存放的一包备用零件,其中就有他们需要的那个零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修的下水道
顺着青岛栈桥海岸线以东约5咪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呈拱形设计的暗渠,高度约2.5米,宽度约3米,—个成人可以轻松地走入其间。

.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
一个民族的精神、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真的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施工标准】: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

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