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分享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分享

近年来,教育圈涌现出了一大批数学教师,他们倡导科学的教学方式,并提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教案案例。其中,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就备受关注,成为了教育界的一大亮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教案具有循序渐进、自然流畅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重点。这些教案注重互动性和实用性,将学生的兴趣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些教案还注重细节和注重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信念,促进学生发展成全面自由、有创造力、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以下是我分享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案例:

1、《知心数学多元教材》

张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存在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发一套多元教材。教材应用一定的规律,以美术、音乐、文学、体育等多种形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氛围中快乐学习数学。

2、《数学多元教学创新》

在教学中,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感性认识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老师以ADEN理论为基

础,通过动手操作,呈现出数学知识的图像化、透明化和认知化。ADEN理论体现在多元教学创新中,是数学教育的新变革。

3、《数学科研探究活动》

在数学科研探究活动中,教师鼓励同学们开展数学研究,通过课堂上讨论以及阅读相关数学文献等,进行探究和研究。同学们通过活动的反复讨论、思辨与探究,达到了认识的重塑,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4、《三步法数学》

三步法数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数学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提出问题-探究交流-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探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不断地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1. 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分析教学案例,可以深入理解数学教学的原理和策略,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一个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

2. 教学背景与情况

教学案例为一堂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的课堂教学。该教学案例是在一所初中九年级的班级中进行的,班级人数为45人,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好。教师依据课标要求,进行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3.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可以了解教学案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案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案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线性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应用。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演示、练、讨论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5. 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教学案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使用了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6. 教学评价分析

教学案例在教学评价上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讨论、课堂问答、小组合作等。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研究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7. 结论

通过对该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周详的安排和设计。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案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研究,也对教师的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断定定理及推论

2、能利用其性质与断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断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断定与性质,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断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授:

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抽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间隔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断定”.

II引入新课

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中,苦∠B=∠C,那么AB=AC吗?

作一个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等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写出、求证.

2、小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角

形的断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

强调此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根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角对等边”.

4.引导学生说出引例中地质专家的测量方法的根据.

III例题与练习

1.如图2

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2.①如图3,△ABC中,AB=AC.∠A=36°,那么

∠C______(根据什么?).

②如图4,△ABC中,∠A=36°,∠C=72°,△ABC是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范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范文

教案标题: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优秀教案案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电线杆、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

些物体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哪些三角形是相似的,并运用性质解决

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篇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 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高效课堂具有学生主动参与、师生良性互动的特征,在此课堂下,学生能够自我完成思维、知识、能力的建构。然而,从当前初中数学

教学情况来看,学生难以参与课堂、师生缺乏互动的情况仍然存在,

部分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算不得高效。因此,初等数学教育改革发展

缓慢。本文通过几个课堂实例,从课前准备、导入、师生互动、学生

参与、作业设计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以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展开与折叠》课前准备中,我通过分析学情与教材发现,这一课是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延伸,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

生了解立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并学会图形判断,而学生已经具

备了相关图形的基础知识。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我自己动手制作

了多个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并收集了相关的折纸动画。基于此,

我根据三维目标理论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筛选出了教学重难点,

确定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自主

探究——教学评价”的教学活动流程。

案例二:在《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教学中,我为自

己和学生分配“销售员”“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将教室布置成

简单的小商场,以学生的文具、书本等为商品。在此情境下,提出问题:“我在一次推销中同时卖出去了两本书,每本是20元的售价。

但是按照成本计算,其中一本盈利25%,另一本亏本25%。那么对于

经理来说是亏了还是赚了?”由于知识储备丰富,多数学生都能正确

回答。基于学生的解答,我渗透了成本、利润、利润率等概念,并引

导学生学习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在此学习中,学生对销售问题的认识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5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5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5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整数的加减法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能够解决整数加减法运算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整数的概念及运用。

2.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整数加减法运算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

1.概念讲解法。

2.板书法。

3.示范演示法。

4.课堂练习方法。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教师通过巧妙的导入,介绍整数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类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2.讲解整数基本概念。

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整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表示法。

3.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介绍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律,由浅入深地讲解各类运算方

法,同时涉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4.例题解析和举一反三。

通过逐步解析典型例题、变化多端的例题,让学生逐渐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5.课堂练习。

练习题目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课内课后的集中、分散练习逐步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能力。

6.总结点拨。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后练习的检查,发现和分析错误,总结提炼法则,加深认识,巩固知识。

五、教学评估:

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实施模拟和评估,评定学生对整数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技能和思维复合能力的发展,立足于问题解决,使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思想,运用数学技能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实际应用案例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实际应用案例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实际应用案例解析

第一篇范文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强调

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更应注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初中数学实际应用案例的解析,阐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购物预算与打折问题

假设小华打算购买一件原价为200元的衣服,在商场打折活动中,该衣服享受

8折优惠。请问小华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金额?

解析:打八折即为原价的80%,将原价看作单位“1”,则实际支付金额为200

元 × 80% = 160元。此案例涉及了百分比的计算,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消费的紧密联系。

案例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小明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骑自行车前

往乙地,请问小明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 = 路程 ÷ 时间),可得时间 = 路程

÷ 速度。将已知数值代入,得小明所需时间为120公里 ÷ 60公里/小时 = 2小时。

此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内在联系。

案例三:存款利息计算

小红的爸爸将10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3%,请问一年后,小红的爸爸可

以获得多少利息?

解析: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 = 本金 × 年利率。将已知数值代入,得小红的爸

爸一年后可以获得的利息为10000元 × 3% = 300元。此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在金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评析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评析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评析

以下是一篇关于优秀数学教学案例的评析,以供参考:

案例名称: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学

一、案例介绍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的图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本案例介绍的是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学,通过将“数”与“形”相互转化、相互借助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和解题技巧。

二、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明确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丰富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初中数学中的多个知识点,如代数式、函数、三角形等。通过将“数”与“形”相互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得当

本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

教学评价合理

本案例的教学评价合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的结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讨论中的贡献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三、案例启示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1. 关于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整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整数的加减乘

除运算。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5+3、-7-4、-2×6、-12÷3等,让学

生掌握整数加减乘除的规律和方法。然后,通过综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整数运算的能力。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解一

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x+3=7、4x-5=11等,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3. 计算平方根的方法和应用

平方根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计算平方根

的方法和应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9、√16、√25等,让学生掌

握计算平方根的基本步骤。然后,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如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理解和应用百分数的概念

百分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理解和应用

百分数的概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0%、50%、75%等,让学生

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如计算打折优惠、计算增长率等,让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5. 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掌

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y=2x、y=3/x等,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15篇)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15篇)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15篇)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篇1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

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_2+b_+c=0(a≠0)的

根_1、_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_1、_2为根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

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 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结合一

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

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

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

方数,两根之差。

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

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

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

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案例1:整数运算应用

问题描述:小明乘以一个整数后得到的结果是-30,如果小明除以这个整数,商是-6。请问这个整数是多少?

解决思路:设这个整数为x,根据题意可以建立如下方程:x * (-30) = -6。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整数x的值。

案例2: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描述:有一辆火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B 地行驶。另外一辆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A地行驶。两车相遇时,两地相距1200公里,则两车分别行驶多长时间?

解决思路:假设两车相遇所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利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建立方程:60t + 80t = 1200。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时间t的值。

案例3:等差数列求和

问题描述:有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5,公差是2,求这个数列的前10项和。

解决思路: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得到这个数列的前10

项和。

案例4:三角形面积计算

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cm,高是8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解决思路: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5:平方根运算

问题描述:求解方程x^2 = 16的解。

解决思路:通过开平方的运算,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案例6:倍数关系

问题描述:某个数的13倍再加上5等于123,请问这个数是多少?

解决思路:设这个数为x,可以建立如下方程:13x + 5 = 123。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数x的值。

案例7:解一元二次方程

问题描述:解方程x^2 + 5x - 6 = 0。

解决思路: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评析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评析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评析

一、引言

数学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点科目之一,在学生学业发展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学教学案例,评析其中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效果,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案例一: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案例选取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解题过程、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析教学情况。

1. 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引入解一元一次方

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

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

思路。

2. 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进行知识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

用情境,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意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决问题,并通过示例演示具体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接着,教师

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最后,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学习效果

作中,主动思考问题并提出解题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决问题。但在个别学生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迷惑,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辅导。

综上所述,本案例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较为合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但仍需要注意对个别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

三、案例二:图形的相似与全等

本案例选取图形的相似与全等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析教学效果。

1. 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策略,通过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图形相似与全等的性质和判断条件。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8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8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8篇)

1.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掌握解法方法。

教学内容:线性方程组的定义,解法方法,实例演练等。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引入解法方法,通过实例演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方法,能够

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2. 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联系

教学目标:认识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几何

思维。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基本概念及联系,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像让学生了解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联系,鼓励学生发挥几何思维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联系,培养了几何思维。

3. 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教学目标:掌握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内容: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方法,能够独立解题。

4.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的基本概念、位置关系及公式推导,实

例演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生动的图像,引导学生了解直线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鼓励学生发挥几何思维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了几何思维。

5. 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

教学目标:了解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内容: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基本概念,公式推导及实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案例分析

在教育过程中,数学学科以其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思考性,对学生的思维能

力有着极大的锻炼和提升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对教师的启发性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性案例分析,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实践路径。

1. 启发性教学的理念

启发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

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 初中数学教学启发性案例

以下是几个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性案例,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三角形的全等判定

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活动。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全等的条件,然后提供一些形状各异但面积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全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全等的本质是形状和大小的一致性,而不仅仅是边长和角度的相等。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不仅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案例二:一次函数的应用

在教授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教学活动。例如,

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的交通流量,并利用一次函数拟合数据,分析交通高峰期和低谷期的流量变化。这样的案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在一农村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2节内容——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

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解决问题:3.

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

③横格纸中的线。

2、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3、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探索平行7.2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画图探究,归纳猜想1,画) a ∥ b

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统一采用阿拉

伯数字个角。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一条截线标角)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

入下表:

第四组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

同位角

角的度数

数量关系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将画出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

叠合。填表---- ----学生活动一:画图度量

----猜想剪图 --------叠合学生活动二:画图两直线平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行,同位角相等。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三:,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再画出一

条截线 d 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2:两条平

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1.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3.

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四: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 ----成果展示。学生活动:独立探究

----小组讨论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c b (已知)因为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所以∠ 11

a

4

3 (对顶角相等) 1=∠ 3∠又 2

b

4=180°(邻补角的定义)∠ 1+ ∠

3(等量代换)=所以∠ 2 ∠

4=180°(等量代换)∠ 2+ ∠教师展示:(两直: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2平行线性质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性质2: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实际应用,优势互补5 、及习题7.2 12练一练1、(抢答)课本P 1、13

4 3、、习题P、2(讨论解答)课本7.2 213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

2、3

2、教师补充总结:

⑴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剪下

叠合后分析问题)

⑵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分析问题)

⑶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1、2、3的表述)

⑷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

说理过程)

(六)作业

学习与评价P1、2、3(填空); 5

4、5、6(选择);

7、8(拓展与延伸)

七、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①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

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