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定义和分类2. 翻译的基本原则3. 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翻译的定义和分类,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提供翻译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 讨论:分组讨论翻译实践案例,分享翻译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练习成果,包括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材。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翻译实践案例供学生练习和讨论。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进行课堂讲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翻译案例,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模拟翻译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翻译心得和经验。

4. 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翻译方法和技巧。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进度。

3. 实践环节: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翻译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复习与测评: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复习和测评,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案《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讲义第一章翻译概述学时:1周,共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翻译的实质,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笔译)常用的两种方法教学重点:翻译(笔译)常用的两种方法——直译与意译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句子,运用适当的方法翻译句子教学内容第一节翻译的实质和标准一、翻译的实质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利用一种语言文字把另外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

二、翻译的标准清代学者严复明确提出“信、达、雅”三条标准,可以说在所有提法中影响最大。

我们认为一切理论都应该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都应以“正确”和”通顺”作为准则。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文体风格。

翻译的方法正确理解句子要正确理解句子需要三方面的知识:1.词汇知识 2.语法知识 3. 上下文知识三、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如果原语的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与译语风格一致或相似,即可用直译. 如:Still waters run deep, 译为”静水流深”. 但如果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时,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相差悬殊,就只有采用意译手段才能达到翻译标准的要求.练习题:1.Every state is the best judge of what is required to safeguard its national security.2. It is possible that they never imagined that any considerable amount of public opinion would be rallied in their favor.3. We may define chemistry as the science in which we deal with the chemical change as a resultof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reform a new substance.4. There was nothing mass produced about the school, but if it was individualistic, it also had discipline.第二章词语理解学时:1周,共2学时教学目的:正确理解词义,并对词义做出判断。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2410B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dinese Trang lation所属学科:外国语言文学适用专业:日语语言文学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 72授课对象: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大纲执笔人:潘贵民一、编写说明该课程是专业课程,其教学大纲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而编写,作为日语专业三年级一、二学期学生的教学依据,适用于日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而设置。

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在掌握基本的日语语言文字、语法、词汇、文学、社会文化等日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运用的目的,为其进入社会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掌握初步的翻译技巧,200句左右的日语常用语句,能进行熟练的文字翻译和口头翻译,能速记内容要点,并要求能准确理解原文,基本没有误译,汉语表达清楚、通顺,并具有一定的文采,达到能熟练应对一般翻译的水平。

三、教学主要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五、六学期而设置。

将学习翻译的标准和基本要领,以及常见的句型和各语体的文章的翻译;采用课外练习和课堂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尝试训练现场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总论(8学时)一、什么是翻译二、为什么要开设日汉翻译课程三、中国外译汉简史四、近代翻译家论翻译标准五、关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六、如何学好日译汉及初学者常犯的毛病(一)不断提高日语水平——理解方面常见错误(二)提高中文水平(三)善于使用工具书七、翻译文章的具体步骤第二章句子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移位法——单句的翻译(一)主语的移位(二)客语的移位(三)用修——补语的移位第二节拆句法——复句的翻译(一)长连体修饰句的拆译(二)长连用修饰句的译法(三)长并列句及复杂句的译法第三节加译与减译(一)加译(二)减译第四节改变成分法第五节合并句子法第六节语言凝练法(浓缩法)1、目的2、什么是凝练法3、如何凝练第三章词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翻译中修辞的必要性第二节选词的方法(一)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二)注意作者的立场(三)选词要符合环境、气氛(四)选词应注意文章体裁(五)注意语言的时代性第三节词语的具体化与概括化第四节词语的反译法第五节把握中文词的含义第四章文章的翻译(30学时)一、贸易信函的翻译二、贸易信函翻译练习三、报刊文章的翻译四、论说文的翻译1、注意事项2、论说文选(一)科学者と頭(二)国際環境と日本五、随笔的翻译1、注意事项2、随笔文选(一)光陰矢の如し(二)こわい先生たち(三)北の森から(四)沈黙の世界(五)河豚(六)おふくろ(七)人生は変幻の猫(八)おそれという感情六、小说的翻译(一)青い壶(二)絵本(三)転落の詩集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译文(2学时)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新编日汉翻译教程》,庞春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翻译的概念与分类;2. 翻译的基本原则;3. 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 翻译实践。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翻译案例,引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翻译的概念与分类(10分钟)1. 教师讲解翻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学生了解翻译的分类,包括直译、意译、编译等。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10分钟)1. 教师介绍翻译的基本原则,如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等;2. 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的基本原则。

四、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词汇翻译、句子结构翻译等;2. 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并练习翻译技巧和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翻译概念、分类和原则;2. 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翻译知识的理解。

二、翻译实践(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翻译练习材料,包括中文和英文原文;2. 学生根据所学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翻译练习;3. 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指导和反馈。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 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3.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或练习,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翻译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的翻译练习成果;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翻译与文化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 掌握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翻译与文化的关系;2. 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翻译的定义、类型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

4.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翻译的定义翻译的类型(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翻译的原则(如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传达原文意义等)2. 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词义转换语义增减句子结构调整3. 翻译实践英汉互译练习翻译案例分析翻译错误分析4. 文化差异与翻译语言与文化差异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翻译中的文化适应与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法:进行英汉互译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翻译案例,讨论翻译中的问题和策略。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英汉互译练习的质量。

3. 翻译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翻译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见解。

4. 期末考试:设置翻译相关的试题,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材。

2. 参考书籍:翻译理论著作、翻译案例集等。

3. 网络资源:翻译相关网站、论坛、文章等。

4.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每周两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小时30分钟。

七、教学进程1. 第一阶段(2周):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讲解翻译的定义、类型和原则。

2. 第二阶段(3周):讲解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

3. 第三阶段(4周):进行翻译实践,包括英汉互译练习、翻译案例分析和翻译错误分析。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54学时)1. 翻译理论部分(18学时)第一章中国翻译理论(4学时)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古代佛经翻译思想。

传统翻译思想形成时期(近代西学翻译:马建忠,梁启超,严复,林纾)。

传统翻译思想转折时期(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瞿秋白,郭沫若,成仿吾)。

传统翻译思想发展时期(四十年代:林语堂,朱光潜,艾思奇,贺麟,朱生豪,梁宗岱)。

传统翻译思想鼎盛时期(建国初期:矛盾,傅雷,钱钟书,焦菊隐)。

现代翻译思想:中西翻译思想的融合(王佐良,许渊冲,叶君健)。

翻译学科的建设。

阅读:《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王秉钦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陈福康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翻译的艺术》,许渊冲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中国翻译通史》(五卷),马祖毅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上下卷),查明建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傅雷谈翻译》,怒安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刘宓庆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李林波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研究》,严晓江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翻译家鲁迅》,王友贵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翻译家周作人论》,刘全福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王向远、陈言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王宏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章西方当代翻译理论主要流派(6学时)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翻译科学派,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建构主义翻译学。

阅读:《西方翻译理论精选》,申雨平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西方翻译理论文献阅读》,李养龙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谢天振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当代翻译理论》(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Edwin Gentzler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Susan Bassnett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语言、文化与翻译》(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Eugene Nida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吕俊、侯向群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编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70年代以后》,李和庆、黄皓、薄振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当代美国翻译理论》,郭建中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廖七一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西方译论研究》,刘重德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奈达翻译理论研究》,马会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新编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第三章翻译方法(2学时)词对词翻译,直译,意译,歪译,转译,交际翻译。

《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19191919-1949
宁信而不顺" 鲁迅 "宁信而不顺" 毁灭》《死魂灵》 》《死魂灵 《毁灭》《死魂灵》 瞿秋白,茅盾,郭沫若, 瞿秋白,茅盾,郭沫若, 朱生豪等
From the founding of P.R.C to the present
中国译协 翻译学科建设 翻译行业
翻译的定义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one' language(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 文字表达出来"(《辞海》) 文字表达出来" 辞海》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居祖纯编著, 《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 , 居祖纯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年 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 汉英应用翻译教程》 《英汉 汉英应用翻译教程》,方梦之等 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年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 , 崔永禄主 南开大学出出版社, 编,南开大学出出版社,2004年 年 考核: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考 考核:期末考试占 ,平时成绩( 提问,讨论,作业) 勤,提问,讨论,作业)占20%. .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 所谓翻译, 所谓翻译 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文名称:Theory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课程编号:0311021B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32总学分:2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翻译理论与实践》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翻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其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即:能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对翻译的基本理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得译文忠实流畅,并能胜任涉及翻译能力的工作。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

该课程具有针对性、分析性和可操作性,先总体介绍翻译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后从翻译与文化、翻译方法及策略等方面入手逐一分解。

从而增加学生的翻译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素养和翻译实践能力。

使学生了解翻译的源流,培养学生探究翻译理论、动手翻译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翻译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考试范围涵盖所讲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应课程的全部内容。

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

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80%)按一定比例折算后以百分制计。

六、课时分配七、教学内容第一章翻译导论(4学时)【教学目标】1.明确翻译的定义2.熟悉翻译的本质3.了解翻译的起源和意义【教学内容】1.关于翻译的比喻2.翻译的定义3.翻译的起源和意义【教学重点】1.从关于翻译的比喻入手,了解翻译的本质2.从《巴别塔的故事》中了解翻译的起源和意义【教学难点】从语言学、文化、文学、交际学、语义学等层面剖析翻译的定义【学时数】1.课堂讲述2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2学时第二章翻译的分类(2学时)【教学目标】1.熟悉不同层面上翻译的分类方式2.明确每种分类的原则和基本内容3.掌握每种分类方式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内容】语言、语言符号、翻译模式、源语文体和翻译变体等五种层面上翻译的分类【教学重点】1.语言、语言符号、翻译模式、源语文体和翻译变体等五种层面上翻译的分类2.每种分类的原则和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要求的区别【学时数】1.课堂讲述1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1学时第三章翻译的原则和标准(4学时)【教学目标】1.明确掌握中西方翻译学者所提出的各种翻译标准和原则2.比较中西方翻译学者所提出的翻译标准和原则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内容】1.中国翻译学者提出的翻译标准和原则2.西方翻译学者提出的翻译标准和原则【教学重点】中西方翻译学者所提出的各种翻译标准和原则,如严复的“信、达、雅”、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奈达的功能对等【教学难点】对比两种翻译原则的异同,如严复的“信、达、雅”与泰特勒的三原则【学时数】1.课堂讲述2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2学时第四章译者的素质(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译者的责任2.熟悉译者应具备的素质3.了解口译员应具备的特殊素质【教学内容】1.译者的技术责任及社会和文化责任2.译者的素质3.口译员的特殊素质【教学重点】1.译者普遍应具备的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系统知识储备及合理的应用能力等2.口译员应具备的特殊素质【教学难点】译者普遍应具备的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系统知识储备及合理的应用能力等【学时数】1.课堂讲述1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1学时第五章翻译的过程(6学时)【教学目标】1.明确了解关于翻译过程几种观点,并掌握奈达与贝尔的观点2.重点掌握翻译的过程、理解的特点、理解与表达的关系及校对的内容【教学内容】1.西方的几个翻译过程模式2.翻译过程的三步骤【教学重点】1.翻译过程的三步骤2.尤金▪奈达关于翻译过程的代表观点3用心理语言学及诠释学的理论解释翻译过程【教学难点】翻译过程中理解与表达的关系【学时数】1.课堂讲述3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3学时第六章中西翻译理论发展及现状(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西翻译史2.了解中西翻译理论发展及现状3.了解中外著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教学内容】中国翻译简史西方翻译简史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现状【教学重点】1.中西方翻译高潮2.中外著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教学难点】中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思想【学时数】1.课堂讲述2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2学时第七章翻译与文化(6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渗透2.了解翻译中文化的差异及转换【教学内容】1.汉英翻译与文化2.中英思维方式对比3.汉英语言对比【教学重点】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2.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3.翻译中的文化转换【教学难点】1.汉英语言对比2.翻译中的文化转换【学时数】1.课堂讲述3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3学时第八章直译与意译(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直译与意译的含义2.了解直译与意译的功能3.了解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内容】1.直译与意译的定义2.直译与意译的特点、功能、冲突与协调3.直译与意译的适用条件【教学重点】1.直译与逐字译的区别2.意译的含义3.直译与意译的功能【教学难点】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及适用条件【学时数】1.课堂讲述1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1学时第九章归化与异化(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2.正确认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3.学会在翻译实践中恰当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教学内容】1.归化与异化的概念2.“归化”与“异化”同“直译”与“意译”的异同3.技术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处理【教学重点】1.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2.学会使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教学难点】在翻译实践中恰当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学时数】1.课堂讲述1学时2.课堂讨论、习题讲解1学时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Newmark,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FLEP, 2001.[2]Nida,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FLEP, 1993.[3]Nida,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SFLEP,2001.[4]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姜倩,何刚强. 翻译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7]谢天振,何绍斌. 简明中西翻译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翻译理论与实践(全套)

翻译理论与实践(全套)

实用文档
9
导学——课程要求
Meeting Time & Classroom:
Class 1
Thursday
Classroom
20:30—22:30 p.m. 会3-202
实用文档
导学——课程要求
Course Description & Requirements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named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ims at cultivating the SS’ ability of translating between E-C and C- E—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some basic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about translation. E.g.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 and C, the eight basic techniques in translation, some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special sentences, etc. In a word, the SS will have the first impression to English language and Chinese, and through these discussions they will have a higher ability in their English writing. It实w用i文l档l take us at least a span of 2 lectures to finish one topic in the syllabus.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第一学期 侧重英译汉).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第一学期 侧重英译汉).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第一学期侧重英译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第二学期侧重汉译英)翻译常用技巧(5)结构与解构(下)我们前面提到过,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

英语的形合表现为性、数、格、时态、语态、标点符号和严紧的树型句子结构及其各种句内的镶嵌成分。

而汉语则如行云流水,句型比较松散。

有人说汉语句子就象一串灯笼,你把它们围成什么形状都是亮的。

古时,汉语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有。

因此,在这种有着明显差异的两种语言间进行篇章语意转换,不掌握某些规律是很难做到的。

这就是我们这个章节要讲的内容:汉译英的“结构”突显特征。

试以译例加以说明。

原文和译文均来自《英语世界》2003/9。

原文是李大钊先生的名篇《今》,译文是张培基先生的作品。

《今》李大钊1)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他最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The Living Present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I think, the present is the most precious, and also the most apt to slip through our fingers. We, therefore, treasure it all the more because of its transience.解析:第一句的翻译,句子结构就被打乱,“我认为”被翻成镶嵌成分I think,状语被提前由介词结构组成,the most apt to短语来翻“最易”,slip through our fingers 将“丧失”具体化,是抽象向具体引伸的做法。

第二句的译文将因果关系颠倒,therefore构成插入成分,突显英语结构形式。

用all the more 短语表示“更”。

2)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指南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指南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指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在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后返校学习!经过了愉快祥和的春节,相信大家的身心得到了极大地休息和充电,必将精力充沛的投入崭新的学期,英文有谚: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为了帮助你了解本学期《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尽快适应新学期的英语学习,老师特向你们作以下介绍: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描述翻译理论和实践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主课程之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规定:“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

”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是从事翻译、教学、外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要。

具体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步了解我国的翻译简史,熟知中外基本的翻译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

2.初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异同,培养一定的语言概括对比能力和语言对比意识。

3.基本掌握英汉互译的能力,较熟练地进行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原文的翻译,达到“忠实、通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到文字的优美。

达到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要求。

4.通过翻译理论学习以及较大量翻译实践增进对汉英两种语言的了解,提高原语和译言的应用水平。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两种语言知识,同时又与各种专业知识紧密联系,它用一种语言(译语)把另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

翻译课要讲授有关理论和技巧,但理论和技巧又要用来指导实践,实践是第一位的,翻译能力的提高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本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步进行,紧密联系。

同时,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一起讲授,交错或同步实践。

授课、练习、讲评三步构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具体如下:1.翻译及其理论的发展2.翻译的目的、标准和条件3.词法翻译(包括对等译法、抽象译法、省略译法、合词译法、转性译法等)4.句法翻译(包括换序译法、断句译法、转句译法、合句/缩句译法、转态/正反译法等)5.辞格与翻译6.文体的翻译四、课程安排1. 授课安排本课程自第3周起开课,第16周结课,每周上课2次,每次2学时。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措施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措施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案方案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0411zy05课程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课程总学分、总学时:2学分、36学时一、课程教案总体目标该课程由翻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

理论课的教案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中外主要翻译理论的学习,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观和翻译思想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在语篇分析、功能主义语言学、文体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能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翻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训练学生在词义、语序、语法、句子结构、语篇、习语表达、比喻、修辞手段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通过本课程教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案大纲对其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可胜任中学英语教案并能够在外事、外贸等跨文化交际领域从事翻译工作。

二、章节教案目标与主要教案内容第一章概述一、学习目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翻译的标准、过程、方法以及对译作的要求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逐步提高翻译的能力。

二、主要教案内容1、翻译在外语教案和外语能力中的地位2、翻译的定义3、翻译的种类4、翻译的过程5、翻译的标准6、翻译的技巧和方法7、翻译能力所涵盖的方面三、课堂讨论翻译标准和所译文本类型的关系四、课外作业英文时事新闻汉译一篇第二章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形似与神似一、学习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区别China English, Chinese English, Chinglish等概念,并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忠实问题;回译问题。

二、主要教案内容1、忠实与叛逆2、Chinese English 和China English and chinglish的区别3、形似与神似4、回译5、英汉语言习惯用法的差别三、课堂讨论形似与神似与直译与意译的关系,以及归化与异化四、课外作业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散文翻译片段第三章词汇翻译一、学习目的要求在英汉词汇现象对比的基础上掌握两种语言的异同,以及两种文化的不同,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 进而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6月26日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王柯
同学们好,本次教学活动开始了!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期末辅导。

请大家积极参加并针对期末复习来提问和发言!
一、考核方式
课程终结性考试为笔试,形式为闭卷,笔答,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由省电大命制试卷,并统一阅卷。

考生不可以携带任何形式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

二、评价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汉翻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的掌握,对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了解以及对专有名词、科技英语和实用文体翻译方法的运用。

三、命题依据
本课程终结考试的命题依据是甘肃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本科专业规则、课程教学大纲以及《英汉文化互译教程》教材。

四、命题原则
本课程的试卷以教材每个单元后的练习为主,涉及教材的内容为95%。

五、试题类型及结构
六、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翻译理论与实践样题
I.翻译下列习语。

(每题2分,共10分)
1.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2.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3.To put all one’s eggs in one basket.
4.Practice makes perfect.
5.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II.翻译下列词组,注意英语中词的多义性和搭配能力的不同。

(每题2分,共10分)
1. heavy reading
2. a heavy vote
3. heavy investor
4. a heavy thinker
5. a heavy schedule
Ⅲ. 翻译下列词汇或短语。

(每题2分,共20分)
1. green-eyed
2. brown sugar
3. panda car
4. grass roots
5. can-do person
6. 克隆
7. 道教
8. 丢脸
9. 真面目
10. 意译
Ⅳ.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4分,共40分)
1.My work, my family, my friends were more than enough to fill my time.
2.This typewriter is indeed cheap and fine.
3.Everywhere you can find new types of men and objects in New China.
4.To my great pleasure, the sweater I was wearing was noticed.
5.We should learn how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6.医生一到前线,他就立刻开始工作。

7.我们教育孩子要善待动物,尊重动物。

8.假如他不发脾气,谈判很可能已成功了。

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0.温度增高,水的体积就增大。

Pollution is a problem because man in an increasingly populated and industrialized world is upsetting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he lives. Many scientists maintain that one of man’s greatest errors has been to equate growth with advancement. Now “growth” industries are being looked on with suspicion in case their side effects damage the environment and disrupt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forms of life. The growing population makes increasing demands on the world’s f ixed supply of air, water and land. This rise in populat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sire of more and more people for a better standard of living, in an ever increasing amount of waste material to be disposed of.
翻译理论与实践样题答案
I.翻译下列习语。

(每题2分,共10分)
1.海底捞针。

2.有志者事竟成。

3.孤注一掷。

4.熟能生巧。

5.一石二鸟。

II. 翻译下列词组,注意英语中词的多义性和搭配能力的不同。

(每题2分,共10分)
1.单调乏味的读物。

2.大量的得票。

3.巨额投资者。

4.思想深沉的人。

5. 排得很紧的日程表。

Ⅲ. 翻译下列词汇或短语。

(每题2分,共20分)
1. 红眼病
2. 红糖
3. 警察巡逻
4. 草根、老百姓
5.能人
6. clone
7. Taoism
8. lose face
9. true colors
10. free translation
Ⅳ. 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4分,共40分)
1.我干工作,我做家务,我有朋友往来,这些占用了我的全部时间。

2.这部打字机真是价廉物美。

3.新中国处处可以看到新人、新事物。

4.令我十分高兴的是,我穿的那件毛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5.我们应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The doctor began to work as soon as he came to the front.
7.We taught our children to be kind and decent to animal.
8.If he had kept his temper, the negotiation would probably have been a success.
9.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10.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volume of water becomes greater.
Ⅴ. 翻译下列段落。

(20分)
污染已成为问题,因为在当今人口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工业化的世界上,人类正在污染他们居住的环境。

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最大的错误是把发展和进步等同起来。

现在人们以怀疑的态度看待“发展性”的产业,因为它们的副作用会破坏环境,破坏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

人口的增长导致对世界上有限的空气、水和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

伴随着人口增长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更高的生活水平, 于是对电、水和商品的更大需求必然造成有更多的废物要处理。

最后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并取得好的成绩!
2014年6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