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应用心得举隅

合集下载

八脉交会穴和配伍特点

八脉交会穴和配伍特点

八脉交会穴和配伍特点
一、阴经相生配穴的意义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五脏主藏精,精是人生的基本物质,不可泻,精泻则阴虚,阴虚则阳失其守,不能化气,人即不能生存。

为此,八脉交会配穴中的属脏经之两对配穴,如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配足太阴脾经之公孙,手厥阴心包经属火,足太阴脾经属土,火能生土。

又,手太阴肺经之列缺配足少阴肾经之照海,手太阴肺经属金,足少明肾经属水,金能生水。

两者均是相生配穴法。

此法目的在于不伤其五脏的精气。

二、阳经用同气相应配穴及选用输穴的意义
八脉交会,阳经有两对配穴,即外关配足临泣,后溪配申脉,称同气相应配穴法,又称同名经配穴法。

即手少阳经外关与足少阳经足临泣相配,两经于目外眦连接,足太阳经申脉与手太阳经后溪相配,于目内眦连接。

足临泣穴和后溪穴都是输穴,两对配穴中,各有输穴。

《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

”阳经两对穴都主治体表有病。

阳经配穴特点是同气相应,连点成线,经气贯通,连线成面,是为提高治疗效果而设的。

三、八脉交会穴取络穴的意义
八脉交会穴的八个穴位中,有四个络穴,即内关、公孙、外关、列缺。

络穴可以联络阴阳表里两经,能扩大治疗范围。

络穴可以治表里经病、络脉病。

(责编:苏雅婷)
展开剩余内容。

关于人体的八脉交会穴

关于人体的八脉交会穴

关于人体的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一、关于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

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

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被窦汉卿收于《针经指南》一书中.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

在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八穴的位置、经络所属、取穴方法及临证应用范围,对八脉交会穴在后世的流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

而这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称为八脉交会穴。

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聚会、会合的含义。

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

奇经八脉正是通过八脉交会穴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

具体交会为:脾经公孙与冲脉相交通,心包经内关与阴维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心、胃、胸部位;小肠经后溪与督脉相交通,膀胱经申脉与阳蹻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目内眦、肩胛部位;胆经足临泣与带脉相交通,三焦经外关与阳维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目外眦、肩部;肺经列缺与任脉相交通,肾经照海与阴蹻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咽喉、肺、胸膈部位。

在这八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在躯干等部位相交而通会于其穴,因而是经交而穴通。

窦氏称八穴为“交经八穴”更符合八穴的交通方式。

八脉交会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其配伍应用可分为随证配穴法和按时配穴法两类。

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八脉交会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指导之下,其博土研究生马秀玲以八脉交会穴为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经验,对八脉交会穴交通、会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八脉交会穴的主治范围进行了总结、归纳,完成了一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二)八脉交会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

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

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

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

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标幽赋》:“阴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1.公孙配内关(1)公孙①冲脉病候《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素问•痿论》:“冲脉者……与阳明合于宗筋……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

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

”“(脉来中央坚实,经至关者,)冲脉也。

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

”逆气,指升降之失常,气应上升而反下行,气应下降而反上升,则喘逆。

气机升降不通可引起疼痛里急、九种心疼、脐腹疼痛等病。

②公孙主治肝气横逆与肝气下迫从生理上看,五脏配属五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间既有相生的联系,又有相克的制约。

从病理上看.如果肝有病则可以影响脾,因为肝五行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所以治疗当实脾土,故公孙能治肝气横逆、下迫之疾病。

这是“上工治未病”的原则,是古代预防医学的方法。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精华(建议收藏)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精华(建议收藏)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精华(建议收藏)八脉交会穴公关缺照(公孙、内关,列缺、照海),治五脏六腑之病,叫四阴同治。

后生外泣(后溪、申脉,外关、临泣),治头面五官及关节之病,叫四阳同治。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之精义所在,它是特定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公孙穴本经:足太阴脾经,表里经:足阳明胃经,同名经:手太阴肺经,别通经:手太阳小肠经。

络穴。

通冲脉。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胃经所主)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别通小肠经)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气失肃降,肺经所主)④水肿,黄疸等脾失运化病证。

(脾经所主)因为与小肠经相通,小肠经与心经又相表里,故治神志病。

2.内关穴本经:手厥阴心包经,表里经:手少阳三焦经,同名经:足厥阴肝经,别通经:足阳明胃经。

络穴。

通阴维脉。

【主治】:心胸内关谋①心绞痛、精神异常等心脏病、神志病。

(本经所主)②头痛、眼睛充血等五官病。

(三焦经所过)③孕吐、月经痛、遗精等生殖病。

(肝经所主)④腹泻、呃逆、晕车、恶心想吐等肠胃病。

(别通胃经)⑤手臂疼痛、胸肋痛、上腹痛等本经所过病。

3.列缺穴本经:手太阴肺经,表里经: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经:足太阴脾经,别通经:足太阳膀胱经。

络穴,通任脉。

【主治】头项寻列缺①咳嗽、气喘、呃逆等肺系病证。

(本经所主)②头痛、下齿痛、项强、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等头项部疾患。

(大肠经所过)③荨麻疹。

(肺主皮毛)④水肿。

(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主水液代谢,气化)⑤溺血。

(膀胱经所主)4.照海穴本经:足少阴肾经,表里经: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手少阴心经,别通经:手少阳三焦经。

通阴跷脉。

【主治】①痫证、失眠、四肢懈怠,精神忧郁等精神、神志疾患。

(心经所主)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本经所上,膀胱经所过)③小便频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泌尿生殖病证。

(本经与膀胱经所主)④下肢痿痹。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二)八脉交会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

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

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

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

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标幽赋》:“阴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1.公孙配内关(1)公孙①冲脉病候《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素问•痿论》:“冲脉者……与阳明合于宗筋……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

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

”“(脉来中央坚实,经至关者,)冲脉也。

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

”逆气,指升降之失常,气应上升而反下行,气应下降而反上升,则喘逆。

气机升降不通可引起疼痛里急、九种心疼、脐腹疼痛等病。

②公孙主治肝气横逆与肝气下迫从生理上看,五脏配属五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间既有相生的联系,又有相克的制约。

从病理上看.如果肝有病则可以影响脾,因为肝五行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所以治疗当实脾土,故公孙能治肝气横逆、下迫之疾病。

这是“上工治未病”的原则,是古代预防医学的方法。

交会穴总结精选

交会穴总结精选

交会穴总结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

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

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被窦汉卿收于《针经指南》一书中。

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

在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八穴的位置、经络所属、取穴方法及临证应用范围,对八脉交会穴在后世的流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博粹堂中医介绍。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

而这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称为八脉交会穴。

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聚会、会合的含义。

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

奇经八脉正是通过八脉交会穴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

具体交会为:足太阴脾经公孙与冲脉相交通,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与阴维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心、胃、胸部位;手太阳小肠经后溪与督脉相交通,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与阳蹻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目内眦、肩胛部位;足少阳胆经足临泣与带脉相交通,手少阳三焦经外关与阳维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目外眦、肩部;手太阴肺经列缺与任脉相交通,足少阴肾经照海与阴蹻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咽喉、肺、胸膈部位。

在这八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在躯干等部位相交而通会于其穴,因而是经交而穴通。

窦氏称八穴为“交经八穴”更符合八穴的交通方式。

八脉交会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其配伍应用可分为随证配穴法和按时配穴法两类。

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八脉交会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指导之下,其博土研究生马秀玲以八脉交会穴为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经验,对八脉交会穴交通、会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八脉交会穴的主治范围进行了总结、归纳,完成了一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今天我们接着讲特定穴,上次讲到八会穴,八会穴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相应的五体疾病,都可以选用相应的穴位,疗效可靠,不再赘述。

今天我们来学习八脉交会穴。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叫八脉交会穴,八脉指奇经八脉,八脉交会穴为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交会的穴位。

奇经八脉没有表里关系,与脏腑也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除了任督二脉,其余六条经没有独立的腧穴,但奇经八脉都有独立的走行,和其他正经有交叉的地方。

临床中用的比较多,应用最多的是后人研究的为飞腾八法与灵龟八法,我们科的曾大夫研究生课题即为灵龟八法,灵龟八法的优点为取穴少,见效快。

八脉交会穴分别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通冲脉;足少阴肾经的照海通阴跷脉,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跷脉;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足太阴肺经的列缺通任脉。

上次我和大家讲过痛经,痛经为妇科常见病,许多人认为针灸治疗痛经很简单,临证时遇到痛经患者,就取地机、三阴交。

没错,这两个穴是治疗痛经的要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以腹痛为主的痛经,用地机、三阴交不是都有效。

十几年前一患者,因痛经找我治疗,传统治痛经的穴位我都用了,什么地机、三阴交、太冲、中极、气海、关元、水道、归来这些穴位交替使用,甚至连次髎都用了,但就是无效。

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症结,该痛经患者疼痛部位正是为脐下正中,呈针刺样疼痛,我想正处于任脉,列缺通任脉,试用列缺,针刺后,疼痛立止,这是我们临床中经常遇到的。

前年,保定的医生在我这里进修,第一天来了一个痛经女性,正值经期,小腹疼痛,扎的三阴交,针入痛止。

两天后,该患者又领来一个(痛经)病人,疼痛部位为脐下正中,我问进修大夫扎哪,他们说还扎三阴交,我说这个还那么扎无效,他们说前天那个患者就是扎三阴交好的呀,后来让其扎三阴交,无效,我扎了列缺当时就不疼了,进修的医生愕然。

我们来看,列缺治疗痛经,教科书上并没有,所以我们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不要只看哪一个穴治哪一个病,这是很局限的。

八脉交会穴及医疗妙用

八脉交会穴及医疗妙用

八脉交会穴及医疗妙用八脉交会穴及医疗妙用八脉交会穴宋元时期的针灸家提出:四肢部列缺、后溪、内关、外关、照海、申脉、公孙、足临泣八穴分别通向任、督、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冲、带八脉。

意指这些穴位分别能主治头面躯干部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

其相通的意义,应当理解作是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而通向奇经八脉。

后来将这种相通关系说成“交会”,所以称作“八脉交会穴”。

八穴始载于《针经指南》,《标幽赋》说的“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即指此八穴的治疗作用而言。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附:八脉交会穴表内关(手厥阴)→阳维公孙(足太阴)→冲脉心、胸、胃后溪(手太阳)→督脉申脉(足少阳)→阳跷项、肩胛、耳、目内眦外guan(手少阳)→阳维临泣(足少阳)→带脉颈、肩、颊、耳、目外眦列缺(手太阴)→任脉照海(足少阴)→阴跷咽喉、胸膈八脉交会穴的医疗妙用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照海穴释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

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

照海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称“漏阴”,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要穴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为: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

八脉交会穴解析及应用

八脉交会穴解析及应用

八脉交会穴解析及应用一、冲脉:考穴:公孙二穴,脾经。

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举足,两足掌相对取之。

针一寸,主心腹五脏病,与内关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凡治后症,必先取公孙为主,次取各穴应之(徐氏):九种心疼,一切冷气:大陵中脘隐白。

痰膈涎闷,胸中隐痛:劳宫膻中间使。

气膈五噎,饮食不下:膻中三里太白。

脐腹胀满,食不消化:天枢水分内庭。

胁肋下痛,起止艰难:支沟章门阳陵泉。

泄泻不止,里急后重:下脘天枢照海。

胸中刺痛,隐隐不乐:内关大陵彧中。

两胁胀满,气攻疼痛:绝骨章门阳陵泉。

中满不快,翻胃吐食:中脘太白中魁。

胃脘停痰,口吐清水:巨阙中脘厉兑。

胃脘停食,疼刺不已:中脘三里解溪。

呕吐痰涎,眩晕不已:膻中中魁丰隆。

心疟,令人心内怔忡:神门心俞百劳。

脾疟,令人怕寒腹痛:商丘脾俞三里。

肝疟,令人气色苍,恶寒发热:中封肝俞绝骨。

肺疟,令人心寒怕惊:列缺肺俞合谷。

肾疟,令人洒热,腰脊强痛:大钟肾俞申脉。

疟疾大热不退:间使百劳绝骨。

疟疾先寒后热:后溪曲池劳宫。

疟疾先热后寒:曲池百劳绝骨。

疟疾心胸疼痛:内关上脘大陵。

疟疾头痛眩晕,吐痰不已:合谷中脘列缺。

疟疾骨节酸痛:魄户百劳然谷。

疟疾口渴不已:关冲人中间使。

胃疟,令人善饥,不能食:厉兑胃俞大都。

胆疟,令人恶寒怕惊,睡卧不安:临泣胆俞期门。

黄疸,四肢俱肿,汗出染衣:至阳百劳腕骨中脘三里。

黄疸,遍身皮肤、面目、小便俱黄:脾俞隐白百劳至阳三里腕骨。

谷疸,食毕则心眩,心中拂郁,遍体发黄:胃俞内庭至阳三里腕骨阴谷。

酒疸,身目俱黄,心中痛,面发赤斑,小便赤黄:胆俞至阳委中腕骨。

女痨疸,身目俱黄,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关元肾俞至阳然谷。

○杨氏治症:月事不调:关元气海天枢三阴交。

胸中满痛:劳宫通里大陵膻中。

痰热结胸:列缺大陵涌泉。

四肢风痛: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

八脉交会穴的妙用

八脉交会穴的妙用

八脉交会穴的妙用八法流注医学流派所使用的八个穴位又被称为八脉交会穴。

所谓八脉,是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通常统称为奇经八脉。

它们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

在四肢部位,十二正经有八个穴位与奇经八脉相通,通称之为八脉交会穴,这些穴位分别是:后溪、公孙、列缺、足临泣、照海、申脉、内关、外关。

下面我们就简要的介绍这8个穴位,对大家治病防病都有较大的帮助。

后溪穴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之上,通于督脉。

八法流注使用后溪穴的歌诀为:手足孪急战掉,中风不语癫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公孙穴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公孙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之上,通于冲脉。

八法流注使用公孙穴的歌诀为:九种心疼延闷,鳍胸翻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列赫穴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一寸约为3.3厘米,全书同)。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列缺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之上,通于任脉。

八法流注使用列缺穴的歌诀为:痔疟便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痢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痛多散。

足临泣穴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足临泣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之上,通于带脉。

八法流注使用足临泣穴的歌诀为: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连腮,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照海穴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照海穴位于足少阴肾经之上,通于阴跷脉。

八法流注使用照海穴的歌诀为: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翻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浅谈八脉交会穴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八脉交会穴中的几个问题

交; - T太阳小肠经 上肩与督脉交会于大椎; 阳跷起于申脉与 足太阳膀胱经并行; 阴跷起于照海与足少阴肾经并行; 手太 阴肺经出缺盆循喉咽与任脉交通 。 3 生理 上经 气 相通 治疗 上 相互 配取 经脉 环 周不 已 , 交错 相会 , 互相贯通。奇经与十二经均有联 系。这些问题如单从 上述的交经途径解释是不够全面 的, 应从脏腑经脉 的生理、 病理联系上加以解释。经络的功能是靠经气实现的, 经气循 环灌注于经脉之 中。公孙为脾经络穴 , 胃为后天之本 , 脾 气 血生化之源, 冲为血海 , 十二经之海。血海蓄积源于脾 胃。 内关为 包经络穴, 5 1 , 心包代 受邪, , 5 1 , 为五脏之主, 5 1 脏属阴位 居里, 阴维联系诸 阴, 主一身之里。脾与 , 5 1包生理上相互联 系, 病理上相互影 响。治疗时手厥阴心包、 足太 阴脾经两络 穴相配 , 火土相生之意 , 以治 、 胃的病 变。病症表现上 1 胸、 5 , 大多冲脉实证者泻公孙为主; 阴维虚证者补 内关为主。所 以
及教学 。
益茜止血胶囊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黑 龙江 省牡 丹江 市福 民社 区 医疗 服务 中心 ( 5 0 0) 韩 宏伟 170 黑 龙江 省牡 丹江 市 中医 医院 (5 0 0 鞠 春天 17 0 )
摘要 目的: 研究益茜止血胶囊 的制备工艺及临床疗效 。方法 : 用部分药材 原粉与部分 药材提取物 , 合制成胶 囊; 混 用于治疗妇 女月经不调 , 子宫 功 能性出血 , 痛经等症 ; 设观察组 和对照组进行观察 。结果 : 观察组病 例 8 3例益茜止 血胶 囊治疗 , 总有效率 为 9 . % , 6 O 用药过程 中未见不 良反应 ; 照 对 组病例 6 8例宫血停治疗 , 总有效率为 7 . % 。结论 : 2O 本制剂工艺简便 , 制剂性 能稳定 , 质量易于控制 , 疗效 确切 , 与对照组疗效差 异显著 ( 0 0 ), P< .5 值 得推 广 使 用 。 关键词 益茜止血胶囊 制备 临床观察

八脉交会穴运用一得

八脉交会穴运用一得

八脉交会穴运用一得
卢锦花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1998(017)004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卢锦花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1
【相关文献】
1.特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经验 [J], 李新莲
2.八脉交会穴与交会穴的理论探讨 [J], 刘文国
3.八脉交会穴运用四则 [J], 杨贤海
4.基于"飞腾八法"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体会 [J], 崔光豪;何春珂;郭敏;刘放
5.姜揖君运用八脉交会穴经验 [J], 李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经验

特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经验

特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经验
李新莲
【期刊名称】《针刺研究》
【年(卷),期】2002(027)004
【摘要】总结了八脉交会穴在临床运用中的经验及体会,分别举例说明其具体用法及疗效.
【总页数】2页(P296-297)
【作者】李新莲
【作者单位】新疆额敏农九师医院,额敏县,834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八脉交会穴与交会穴的理论探讨 [J], 刘文国
2.基于"飞腾八法"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崔光豪;何春珂;郭敏;刘放
3.基于"飞腾八法"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体会 [J], 崔光豪;何春珂;郭敏;刘放
4.何常春教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气功偏差的临床经验 [J], 赵博嘉; 何常春
5.姜揖君运用八脉交会穴经验 [J], 李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脉交会穴妙用

八脉交会穴妙用

内关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

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适用人群:渴望延缓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郁、烦躁、紧张的朋友;冠心病等急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功效: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

主治孕吐、晕车、腹泻。

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

我很少和我的病人或朋友谈及衰老的问题,有两个原因:其一,人人都怕老;其二,老之将至,许多人都不愿坦然面对,尤其是女性朋友。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

在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又基本正常,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说是更年期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没有什么特效药和好的治疗方法。

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

《黄帝内经》里说,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

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

从养生和美容的角度讲,中国古人讲究心灵美,是很有深意的。

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

心主神,其华在面。

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

为什么女孩子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最漂亮?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我有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影视界朋友,整天为美容的事绞尽脑汁,有一阵子甚至动了打肉毒素的念头。

我听了之后,赶紧劝阻她,这种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我给她开了一个养颜方,并告诉她一个小窍门:平时多按揉内关穴,坚持下去,自然会有奇效。

她得到之后如获至宝,每天坚持服药并认真按摩这个穴位。

过了一段时间,她的皱纹明显减少,气色也好了很多,每天心情都很舒畅。

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实际上,我给她开的养颜方就是从补益气血上入手,但补气血只是个“药引子”,妙就妙在让她按揉内关穴,帮她打开内心的结。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越是心情抑郁、烦躁、爱发脾气的人,衰老的迹象越明显。

八脉交会穴,大道至简的体现!

八脉交会穴,大道至简的体现!

八脉交会穴,大道至简的体现!
开卷有益,大道至简!

1 引用李梃的《医学入门》一句话:
周身三百六十五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
2 经络系统不外乎十二经络,十五络脉,奇经八脉
3 八脉交会穴连接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配合天干、地支、八卦等应用,则成飞腾灵龟八法

1 八穴:
公孙,临泣,申脉,照海——全在下(上下对应为四组)
内关,外关,后溪,列缺——全在上(内外后算是方位吧)
2 八脉:
任脉——列缺(肺),督脉——后溪(小肠)
冲脉——公孙(脾),带脉——临泣(胆)
阴维脉——内关(心包),阳维脉——外关(三焦)
阴跷脉——照海(肾),阳跷脉——申脉(膀胱)
3 八卦(后天八卦)
4 九宫格
5 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
两者八卦配穴不一,有机会单讲
6 配合
公孙内关一组:合于心,胸,胃
临泣外关一组: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列缺照海一组: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后溪申脉一组: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
注:合为经络循行路线,可理解为主治范围
7 阴阳
标幽赋:
阴四脉:任脉(列缺),冲脉(公孙),阴维脉(内关),阴跷脉(照海),主治心腹胁肋等里症
阳四脉:督脉(后溪),带脉(临泣),阳维脉(外关),阳跷脉(申脉),主治肩背腰腿等表症
8 主治
临泣公孙:胃肠病
申脉:头脊腰背部疾病
照海:咽喉和小腹
内关:心疼
后溪:肩背部疾病
列缺:气脉瘀滞疾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 食和 胃、疏肝 清心 之法 。针 刺不外 乎取 神门 、内关 足 三里 、三 阱变 、太 冲、行 间 、百会 、四神聪 等穴 位。近年
来. 笔者在常 规取 穴不能普资讯
四 3l 1


20 0 2年第 2 0卷第 1期
不寐 一 症多 由于 思虑 伤脾 ,心 皿 亏损 ;或 阴 虚火 旺、 心肾不变 ;或 胃腑不 和 ,停 食停饮 :或情 志抑郁 ,肝胆 凡 旺 ,心神不宁所致。临 床治 疗常 用 健脾 养 血 养 阴清 火、
身 ,心脏疾病连用 公孙 穴,既能健脾生 血 ,又 能发挥 冲脉 调节气血盛 衰的作用 ;况且 足太 阴脾经 复从 胃,别上腧 , 注 中 ,故能使心脏 的气血充足 ,运行 _ 常而达到镇静镇 r 痛 宁 安神的作 什 内关 、公孙 二亢 合用能使 以 上作用 j
同道 ,以求 抛砖引玉。 1 内关、公孙穴治 疗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 ,包 括心肌炎 、 L I肌炎 后遗症 、风湿性 , - t脏 L 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 心脏病 等。大多 由于思虑 过度 ,气血 亏损 ,心失所养 :或 由于心气虚 弱,心阳不振 ;或 因七情
疗后热退 ,・ 动过 速控制 ,室 早减少 而出 院。 出院后 感胸 t 2 , 闷心慌 ,长时站立后易晕 厥,两耳听力亦 明显减 退而来就 诊。观患者 ,精神差 ,面色苍 白。查一 率 18次 / I L 0 , 分,早搏 6 分 ,苔薄 白,舌质嫩 ,舌 尖红 、咏细数 伴结代 。辨证 孜/ 为心血不 足,心失所养 、A病 及肾 ,心 肾两 虚。治拟葬 血
脉 的内关穴治疗 、通过 阿维来调节 脏 气血的盛衰 而达到 t 3 养心活血 .宁心镇痛 的作用 ;盛孙穴 是脾经终 穴 ,别走 足 阳明 胃经 ,亦是八脉交会穴之 一,通于冲脉。《 最枢 t 动转》
消失 ,昏厥亦未再发 生,面容 已华 ,脉率 已整 唯右耳 听
力仍较差。
【 】本病侧系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 血不足 , 肾 按 心 心
者起气街 +并少阴之经丧脐上行 ,至脾 中而散也 . 降脉 为 ”
心神安宁 ,则短绵 2年的胸闷心慌 消除、疾病得 以康复。
2 照海 、申脉穴治不 寐
十: 经 之 海 ,舒 布最 广 ,上群 渗诸 阳 ,灌诸经 ” 一 ,下部 渗 兰阴 注诸 络 ” ,其渗灌气血作用 四通八达 ,遍 及全
患 者女 ,l 6岁,学生 ,1 9 年 6月 1 98 4日就 诊。主诉 :
胸闷心悸近 2年 。2年前 慕 F困高 热不退 伴 心动过 速 ,室 J 性早搏 ,诊断为病毒性心 肌炎而 住院治疗 ,经 用 中西药 治
要踞点 ,主治 八脉病症 。近年来 ,笔者 以八脉 交会穴 应用 于临床 ,取 得了一 些疗 效 ,累积了一 点心得体会 。现奉于
手法嗣前 先后 治疗 2月余 ,患者 自诉胸 闷、心 慌 已基本
郁结 ,劳 累受寒 .饱食 肥甘等 而导致 t 血运行 不畅 ,心 脉 k t -
瘀阻 .出现胸闷 、气短 、心慌 、心悸 、心前区 疼痛等 一 系
列临床症状 。内关一 是手厥阴心包经 的终亢 .别走手 少 阳 c 三焦经 .其叉通于 阴维 脉为八脉交会 之一 ,而 阴维 脉 “ 起 于诸阴交也”( 难 经 - 十八 难》 ,诸阴交于胸 腹 ,且阴维 《 二 ) 脉主联络 阴经 以通于 “ 阴脉之诲 ”一 任 脉。 《 ~ 难经 ・ 十 二 九难》 日: 阴维 为病 .苦心 。 故心脏疾病取通 于阴维 ”
两亏型。一诊选 用内关 、神 门宁心 安神 、足三 里 、三弱 交
补益气血 .太溪益肾 ,听官 、翳 风开耳 窍 2周后稍 见效 后加用^咏交会穴公 孙 , 内关寅相配伍 ,加强 益 气
活血的功能 ,使原车气血不足之 脏气血充 足,心 脉得荐,
日:“ 冲脉者 十二经 脉之海也。 《 素问・ 骨空论》日:“ 降脉
神 宁0之 目的。 关 键词 :0肌 交 不寐 针刺 治疗 八 脉 交会 穴
更 加明显 。
奇经 八脉是十二经 脉、经 别 、络 脉以外的八 条 “ 别道
奇行”的经 脉 ,, 脉之 间互 相沟通 ,对十二经 起着 总的联 合 、统率和调节十=经气血盛 衰的作用 ,而几 脉交 会穴是 十二经上八个 通于奇 经八脉的亢位 ,作 为与八 脉联 系的 主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2 0卷第 L 期
Vo. 2 1 0、N0 1、2 ( . 0 ̄ 2
四 JI I 中 医
l ur 】0 Sc u ̄ o 0 rI f ih a fTrd t n l iee Me iie a a io a Chn s i dcn 7 1
● 针灸推拿 ●
八脉 交会 穴 应 用心 得 举 隅
胡 纯 忠
武议 市第 三 医院 ( 汉 4 0 6 武 300
提 要 :应 用 八脉 变会 的特 定作 用,在 临床 常规 穴位 治疗 疗效 不佳 时 可取 得 较 理 想的 效 果 如 脏疾病 施 以 内关、公孙= 穴 ,能达到 调节 0 脏 气血 盛 袁 、宁0镇 痛 、健脾 生血 之 作 用 ;不 寐 症取 照海 、 中脉 施 治,补照海 而泻 中脉 ,使 阴跷 脉 盛 而 阳跷脉 衰 ,则能使 其 日闭 而欲 睡 ,达 到 安
宁心 ,益 肾通窍。针 刺取 双侧 内关 、神 门 、三 阴交 、足 三
里 、太 溪、听宫 、翳 风 诸穴均施补法 ,得气后 留针 2 0分 钟 ,每 星期针刺 3次 2星期后 诉胸 闷心 慌稍 减 ,余 症 同 前。查 见面色苍 白,苔薄 白 ,舌质 嫩红 ,脉细 数 .结代 脉 较前好转 .4次/}.针 刺原 穴加 公 孙 ( ) 4 双 ,隔 日 1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