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曼斯菲尔德《幸福》的反讽艺术

合集下载

女性的自我认识与呐喊——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幸福》

女性的自我认识与呐喊——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幸福》
象下的虚 伪、 不真 实 的现实世 界。柏 莎是个 三十岁左 右 、 充 满 了生机和 活力的少 妇 。 年轻 貌美 。 她 夫妻 恩爱 , 活富足 . 生
尔德作品的特 色——人物特征的泛化 , 即在个 人体 验 的基础 上 , 出某种共性 的感受 。个 人化 的代表 是柏 莎 , 表达 而大众

温暖的外衣 , 她再也不能忍受它 的束缚。这 已不单纯是衣服 对肉体 的束缚 , 而是柏莎真实生活 的反映——束缚在婚姻 的
枷锁里 。在长期 的男权统治 的社 会里 , 性 已不再是作为与 女 男性相对的世界 的另一半独立存在 , 是作为男性 的商 品存 而
在——服从和依附男性 , 把性和婚姻 作为幸福 的目标 。曼斯 菲尔德在 10 9 8年 5月的 日记 里 写道 : 一种令 人感 到乏味 有
的理论认为 , 在世界万物 中历代妇女真 正继 承下来的只有爱 情 。这种理论严重 阻碍 了我们 前进 。曼 斯菲 尔德的很 多作
、一
把珍 稀的 小提 琴
曼斯菲尔德像一个摄影 师 , 在小说 开始就提供给读 者几 帧女 主人公柏莎的生 活照 : 莎 已经三 十岁 了 , 柏 可走路时 有 时还会那样想跑上几步 , 在人行道上跳上 跳下 , 来几个舞步 ,
收 稿 日期 :06一o ~2 20 3 0
作者简介: 李从容( 9O )女 , 17一 , 湖北荆州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应用语 言学 、 女性文学研究 。
维普资讯
女 性 的 自我认 识 与 呐喊

读 凯瑟琳 ・ 曼斯菲 尔德 的《 幸福》
李从容
( 北京 电子科技学院 基础部 , 北京 10 7 ) 00 0


要 :幸福》 《 是曼斯菲 尔德 的代表作 之一。在这篇 作 品中, 曼斯菲 尔德通过 三个具 有代表 意义 的象征实体 :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的解构主义解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的解构主义解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的解构主义解读作者:姚圆圆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幸福》为研究对象,以解构主义为批评方法,分解了文中存在的多组二元对立,并从嬉戏角度分析了作者的写作风格,解读了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文本意义的多元性。

关键词:《幸福》解构二元对立嬉戏一.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是新西兰籍英国女作家,她是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也被誉为“英国的契诃夫”。

曼斯菲尔德一生中创作了上百篇短篇小说,分别被收录于五个小说集之中。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革新的写作风格使短篇小说真正成为一种文学流派,为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作为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幸福》(“Bliss”)发表于1918年,后被收录于《幸福集》之中。

故事描述了女主人公贝莎·杨日常却充满戏剧性的一天。

像往常一样,贝莎总是被不知缘由无法言说的幸福感充斥着,她满怀期待地准备家宴招待朋友,但随着宴会的结束,她的幸福也如泡沫般幻灭。

在这短短的一天内,贝莎经历了情感的跌宕,以往幻想的幸福被逐一消解,她不得不开始面对生活的真相。

已有的对《幸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出发,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分析女主人公被压抑的欲望以及在婚姻中的悲剧形象;专注于曼斯菲尔德的写作技巧,基于语言学知识分析叙事进程和结尾的顿悟;应用印象主义、存在主义、心理分析等,探讨小说中人物与作者本人经历的相关性。

总的来说,对《幸福》的研究呈多样化趋势,但是鲜有从解构角度出发进行的阐释,因此本文运用解构主义批评进行文本细读,揭示在表象与真实的矛盾之中,小说体现的身份的不确定性,人的异化,以及人生的残酷和虚无。

二.以解构主义解读文本解构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盛行于七十年代,它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反向叙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写作手法分析

反向叙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写作手法分析

艺 术 手法
想 说 让 小 孩 抓 狗 耳 朵 是 不 是 很 危 险 .可 她 居 然 不
收 稿 日期 :2017—10—19 作 者 简 介 :陈 惠 良 ,男 ,上 海 人 ,华 北 电力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英 美 文 学 理 论 。
· 55 ·
敢 当着 奶妈 的 面把 自己 的想 法 说 出来 当 贝莎 要 他 的 孩 子 ,他 对 她 没 有 兴 趣 ,除 非 他 有 了 情 人 表 给 自 己的孩 子 喂饭 时 .奶 妈 很 不 高 兴 .说 孩 子 吃 饭 面 上 这 是一 句 打 趣 的话 .实 际上 说 明他 对 孩 子 没 时 .是 不 可 以换 人 的 ,在 贝 莎 的坚 持 之 下 ,奶 妈 才 有 感 情 。小 孩 名 叫小 贝 ,女 主 人 公 叫 贝 莎 ,他 们 共 勉 强 把 小 贝交 给 贝莎 。还 一 副满 脸 不 高 兴 的样 子 有 一 个 贝子 .作 者 似 乎 在 暗示 哈里 对 贝莎 的 真 正
夫妇在 自己家里宴请 朋友的故事 .展示了女主人 “曼 斯 菲 尔 德 笔 下 的少 妇 形 象 暗 藏 复 杂 的婚 姻 家
贝 莎 从 极 度 的 幸 福 跌 落 到 情 感 的 深 渊 的 一 次 心 庭 问题和深刻 的历史社会 问题 基 于她们 的本质
路 历 程 本 方 从 反 向叙 事 这 个 角 度 来 分 析 作 者 的 特 点— — 生 理 年 龄 是 成 人 .可 是 行 为 和心 理 却 是
差 效 果 .具 有 强 烈 的反 讽 与 暗示 特 色 。小 说 以《幸 际 上 .奶 妈 并 不 把 她 当 回事 。最 明显 的例 子 就 是 对

幸福的幻灭与瞬间的顿悟——解读曼斯菲尔德的《幸福》

幸福的幻灭与瞬间的顿悟——解读曼斯菲尔德的《幸福》

幸福的幻灭与瞬间的顿悟——解读曼斯菲尔德的《幸福》
幸福的幻灭与瞬间的顿悟——解读曼斯菲尔德的《幸福》许敏;
【期刊名称】《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幸福》是英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品。

本文通过解读女主人公幸福的幻灭与瞬间的顿悟,展现作家独特的创作主题和写作风格,揭示当时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女性问题的深沉思考。

【总页数】2页(P.79-80)
【关键词】幸福;幻灭;顿悟;女性
【作者】许敏;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I561
【相关文献】
1.幸福的幻灭与瞬间的顿悟——解读曼斯菲尔德的《幸福》 [J], 许敏
2.在"无情节"与"心理瞬间"中刻画人物--解读曼斯菲尔德所著《泡菜》[J], 杨亚涛; 区林
3.隐在平淡下的浓烈—从《幸福》看曼斯菲尔德的写作手法 [J], 顾冀梅
4.反向叙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写作手法分析 [J], 陈惠良
5.浅论曼斯费尔德小说《幸福》中女性幸福感的幻灭[J], 杨春红; 郑友奇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幸福》里的不幸福——小议曼斯菲尔德的幸福观

《幸福》里的不幸福——小议曼斯菲尔德的幸福观
象 主义 的写作 手 法 , 有 淡淡 的几 笔 描 写 却 可 以 只
刻 画人 物深刻 的心理 特 征 , 就 是 勃 莎 对性 的冷 那
淡态 度 。在对 食 物 的描 写 上 , 莎 眼 里 的水 果 都 勃 是冷 色调 系列 的 , 几 只 黄 梨光 洁 得像 丝绸 , “ 白葡 萄上 覆盖 着 一 层 银 色 的粉 霜 ” _ 当她 把 所 有 这 。4 些水 果都 布置 好 以后 , 莎仿 佛 看 到 玻 璃碟 子 和 勃 蓝碗 像浮 在空 中一般 。曼斯 菲尔德 此处 隐 含着对 幸福 的深 深体会 , 福 就 如 这 漂 浮在 空 中 的静 物 幸
收 稿 日期 :0 1一 3—1 21 o 2
摸 不定 、 瞬即逝 的幸福 感 , 也暗 示着作 者时 时 转 这
刻 刻 的 “ 幸 福 ” , 这 也 是 她 后 来 生 活 的 写 不 感 而
照 。她 以女性 特有 的视觉 心理来 描 写这种 似乎还
作者简介 : 郭艳红 ( 98一) 女 , 17 , 南京人 口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讲师 , 研究方 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
风 了》 ; ) 同时, 小说 又具 有女性作家所特有的视
角 。她 为短 篇 小 说 发 展 了一 种 “ 众 不 同 的 、 与 洋
溢 着诗 意和 深 藏 着 激 情 的散 文 ” 风 格 , 时 新 l同 2 又 善于运 用契 诃夫 式 的印 象 主义 表 现 手 法 , 以细 腻有 力 的笔触 刻 画微妙飘 乎 的情感 世界 。她 的作
烧 的火 焰 , 使得 她 在 3 5岁 的年 纪就 被肺结 核夺 去 了生命 。在曼斯 菲 尔德 的短篇 小说 中经 常有 出人
实际上奠定了曼斯菲尔德崭新的写作风格 。作者 由最初 的只是 重视 事物 的表 面现象 转 向探 求人物

《幸福》中的象征意象解读

《幸福》中的象征意象解读

《幸福》中的象征意象解读作者:刘丽洁李从容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3期[摘要]《幸福》是新西兰籍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作品中,曼斯菲尔德根据自己独特的观察和体验,通过象征意象的表现手法诠释了女主人公对幸福的混沌意识、追寻、直至幻灭的心路历程,从而揭示了女性必须争取自我独立的主题表达。

[关键词]幸福自我独立女性意识象征中图分类号:B036一、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新西兰籍英国女作家,192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幸福集》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大师的地位。

尽管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从未声称自己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但是在她的小说中充分显示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点。

在她的小说中,大部分女性生活安逸,但是她们又尝试摆脱现有的生活。

她的小说试图唤醒女性意识,激励女性去寻求一种全新的生活。

《幸福》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这篇作品中,曼斯菲尔德通过象征的表现手法探询女主人公柏莎的内心对幸福的混沌意识、追寻、直至幻灭,从而再一次表达了在其作品中所关注的女性平等、女性角色等问题。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意象,因此本文拟从《幸福》中象征实体的解读来探讨小说所描述的人物心路历程和深层主题。

二、小说的主题意象曼斯菲尔德利用象征和意象来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一把珍稀的小提琴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是男人的附庸品;没有思想;纯洁和虔诚的家庭天使,就像一把珍稀的小提琴那样被禁锢在关闭的盒子里。

女性被束缚的生存状态注定了女性的幸福依附于婚姻,从而失去了对幸福的自我认识,处在泛化的模糊状态中。

曼斯菲尔德像一个摄影师在文章开始就提供给读者几帧女主人公柏莎的生活照:柏莎已经三十岁了,可走路时有时还会那样想跑上几步,在人行道上跳上跳下,来几个舞步,或者滚一下铁环,把什么东西抛向空中又接住,或者干脆一动不动站着傻笑---其实没有任何可笑的,不过是笑笑而已。

曼斯菲尔德没有利用传统的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对人物的面部做细致地描述,而是选取柏莎一连串的动作作为焦点。

从《幸福》中柏莎幸福感的幻灭看曼斯菲尔德的讽刺艺术

从《幸福》中柏莎幸福感的幻灭看曼斯菲尔德的讽刺艺术

第40卷第2期2019年2月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40No.2Feb.2019从《幸福》中柏莎幸福感的幻灭看曼斯菲尔德的讽刺艺术李牧春(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8)摘要:曼斯菲尔德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幸福》,以讽刺的艺术塑造了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柏莎,透过柏莎幸福观念的脆弱形成,到最终因为保姆、丈夫偷情等现实因素破灭,以讽刺来透视现实社会中女性所面对的危机,并且更加深入地鞭挞了男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压迫,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关键词:《幸福》;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19)02-0026-02一以叙事片段对柏莎这一主要人物的讽刺塑造在《幸福>>这一部小说的开篇部分,曼斯菲尔德采取了第三人称的视角,以寥寥数笔将主人公柏莎的形象塑造出来。

在其笔下,柏莎虽然已经30岁了,可是走路的时候却往往想要跑上几步,或者是在人行道上上窜下跳,来几个舞步,这些活动实际上都体现出柏莎这个女性是充满的幻想的。

柏莎这个女性之所以总是充满幻想,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于天真活泼的状态,柏莎之所以能够感受到幸福,主要是她年轻,她拥有一个爱她如初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她和她的丈夫不需要为金钱而担忧,她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尚朋友圈子,有书籍和音乐,所以柏莎长期都是处在于一个幸福的状态,可是正是这样的一种视角,是曼斯菲尔德以柏莎的幻想作为切入点,为下文的讽刺作了铺垫。

柏莎真的幸福吗?实际上可以在曼斯菲尔德描绘柏莎幸福观念时穿插的讽刺点来观察她是否真的幸福。

首先,柏莎有两次采用荒谬的词汇去形容自己的社会处境和家庭处境,小说的第三段,当柏莎觉得自己陷入到极度的幸福时,她突然有一种想法,觉得文明是无比的荒谬,觉得自己的身体像一把珍稀的手提琴一样禁锢在盒子里,所以觉得自己即便拥有身体也没有什么作用。

紧闭的琴盒——细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幸福》

紧闭的琴盒——细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幸福》

作者: 雷艳妮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小说评论
页码: 173-17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S1期
主题词: 曼斯菲尔德;伯莎;短篇小说;幸福感;凯瑟琳;女主人公;维多利亚时代;身份寻求;三个阶段;女性写作
摘要:<正>根据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肖瓦尔特在'妇女批评'(Gynocriticism)中的观点,女性写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女性'(feminine),'女权'feminist)和'女人'female)三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女性模仿主流传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男子对妇女的偏见,其明显的标志是女性作家使用男性化的假名,妇女写作努力想达到男性文化的成就;第二个阶段妇女反抗主流传统的价值、标准,争取自己的独立价值与权利;。

简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中的象征

简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中的象征
就 一 一 介 绍 在 文 中 出现 的 象 征 。 ( ) 一 花 花是曼斯菲尔德创作最常见的象征之一 。无论早期作品还是中晚
贝莎同好友富尔顿小姐一起看梨树 , 明他对富尔顿小姐的信任 , 表 而当她发现丈夫和好友一起背叛她 的幸福 时,贝莎独 自面对曾经象征 她的幸福的“ 梨树 ” 当她已确知丈夫和富尔顿小姐的私情时 , 。 富尔顿小 姐虚伪而客套的说 了句“ 你那颗梨树真可爱” 对贝莎来说 , 。 这句话有丰 富的她不愿多想的内在的含义 “ 你那颗梨树真可爱——梨树——梨树 !” 也许富尔顿 小姐也知道她了解真相而不愿退让 , 因此而一语 双关; 也许 富尔顿 小姐这个没有家 庭的女 人对 贝莎这类 自以为幸福 的女 人 的讽 刺, 她看了贝莎引 以为幸福象征的梨树 , 她触及到她的幸福的根源 与生 命 中的最厚实 的含 义 , 但她出卖 了她 , 背叛 后又来上句“ 在 你那颗梨树 真可爱” 。贝莎 已经知道 , 那颗梨树再也不是以前那棵 “ 没有花骨朵也没 有那花瓣 ” 的梨树了。“ 梨树 ” 最后一次 出现是作品中的最后一句话 : 可是那颗梨树还是那 么可爱 , 照样繁花满树 , 恬然静立。 这时“ 梨树” 的象征意义 发生了变化 , 已经退 出了贝莎的内心世 它 界而还原成花 园里的梨树 , 贝莎 心中的和谐全然破碎 ,梨树” “ 全然被摧 毁, 可花园里 的梨树还在 开着 花 , 对人 的幸福与 否全 然不理会 , 这时的 梨树象征着贝莎的表面的幸福 。 作 品中的“ 梨树” 的象征常有变异 , 开始像征 贝莎 的幸福生活 ; 一 接 着象征人物生命 ; 再接着象征 这一个女人对 另一个女人表示信任而示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简逑酆瑟礞、 ・ 曼靳菲尔德短篇小 说《 幸福》 巾硇象征
江 阴职 业技 术学 院外语 系 张文甫

“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像花儿一样作者:吴群涛来源:《世界文化》2013年第02期享年仅34岁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创作生涯始于9岁时发表在校报上的习作,她笔耕不辍,直至生命旅程的终点,25年间共完成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收入五本作品集《德国公寓》(1911)、《幸福集》(1920)、《园会集》(1922)、《鸽巢集》(1923)和《幼稚集》(1924)。

曼斯菲尔德不喜欢描绘具有宽阔社会背景的宏大叙事,而是钟情于精雕细刻平淡生活的琐碎细节和平凡的人物形象。

在她的小说里很难看到炮火纷飞、血肉模糊的战争场面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主人公多为普通的小人物,故事就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和心理活动展开,却平凡中见奇崛,细微处使人顿悟,反映了年轻女作家独特的眼光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据亲朋好友回忆,她从小就是一个冷静深沉的孩子,喜欢观察、思考和记录。

为了丰富写作题材,她曾积极体验不同人物的各色生活,能从琐碎细微的生活片断中发掘出有价值而又充满力度的内涵,塑造出众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给读者一幅幅色彩缤纷、寓意深远的生活画卷。

其作品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轻灵飘逸的笔触、疏淡素雅的文笔和似有还无的情节,使短篇小说这一历来不受重视的文学样式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纵观曼斯菲尔德的创作,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关注女性、刻画女性和替女性言说。

她描写了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有关求职的艰难,如《莫丝小姐的一天》中中年歌唱家莫丝小姐的挣扎和堕落,《求职女》中家庭教师备受欺凌的弱势地位;有关恋爱的困惑,如《画册的一页》中朦胧美好的青春之恋和《莳萝泡菜》中时过境迁、此情不再的无奈;有关生育的痛苦,如《序曲》中琳达对孩子的厌恶和《生日》中对男孩诞生的期待;有关生存的艰辛,如《疲惫的孩子》中小女佣悲惨的童年和《巴克妈妈的一生》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人生。

这些“纯洁的小女孩”、“困惑的少女”、“性觉醒的少妇”、“迷茫的中年妇女”和“孤独的老妇”,构成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女性群像。

独白、场景的集中和高潮——论曼斯菲尔德《幸福》的戏剧性元素

独白、场景的集中和高潮——论曼斯菲尔德《幸福》的戏剧性元素

独白、场景的集中和高潮——论曼斯菲尔德《幸福》的戏剧性元素作者:王薇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1期摘要:国内外学者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幸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女性主义思想和意象象征等方面,鲜少谈及其戏剧性。

《幸福》运用的戏剧性元素包括内心独白、场景的集中和高潮,显示出其艺术风格与戏剧审美视角的契合。

内心独白描述了女主人公空虚压抑的生活状态,场景的集中揭示了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残酷现实,高潮使小说主题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剖析《幸福》的戏剧性元素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曼斯菲尔德的写作手法,提供鉴赏经典作品的新视角。

关键词:独白场景的集中高潮戏剧性元素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幸福》发表于1918 年8 月的English Review (《英文评论》——编者注),之后在《幸福及故事集》中再次印刷,这部诞生于1918 年的现代派短篇小说,距今正好一百年。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研究蓬勃发展。

剑桥大学学者凯思林·惠勒(Kathleen Wheeler)的《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戏剧艺术》一文将《幸福》视为曼斯菲尔德将印象主义绘画技巧和戏剧创作元素融合一体的经典之作。

实际上,曼斯菲尔德生前并未正式发表过任何戏剧作品,但新西兰剧作家杰瑞米·康蒙斯(JeremyCommons)在1998 年至1999 年对曼斯菲尔德的三部小说(《店里的女人》《已故上校的女人》《布里尔小姐》)进行了剧本改编。

1999 年,这三部作品以音乐剧的形式在新西兰上演,印证了曼斯菲尔德小说的戏剧化审美风格。

俄国戏剧家乌·哈里泽夫在其著作《作为文学之一种的戏剧》中指出:“戏剧性具有双重性,或者说有两个生命。

它的一个生命活跃在舞台上,而另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

”因此,戏剧性并不是戏剧作品所独有的特点,为突出紧凑集中的情节、描述一言难尽的矛盾纠葛,使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形成戏剧性效果,小说也会运用戏剧性元素展开故事。

从回指的角度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的认知解读

从回指的角度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的认知解读

从回指的角度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的认知解读左慧芳(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363105)摘要: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幸福》为研究对象,运用可及性理论及框架模式为理论基础,从内心独白、视觉转换和象征主义三个方面解读回指在小说中的释义及其在传达作者曲折深刻的精神内涵中的作用。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回指;认知解读中图分类号:I56;I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18)04-0111-04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n the “Happiness ”of Katherine Mansfie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aphoraZUO Huifang(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Xiamen,Fujian 36310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taking Katherine Mansfield ’s short story “Happiness ”as research object,adopts accessibility theory and framework model as theoretical basis,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function of anaphora in novels to paraphrase and convey authors ’zigzag and profou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ner monologue,visual interpretation and symbolism.Key words:Katherine Mansfield;anaphora;cognitive interpretation收稿日期:2018-03-04一、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短篇小说领域的创新者与推动者。

幸福 曼斯菲尔德译文

幸福 曼斯菲尔德译文

幸福曼斯菲尔德译文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在不同的人眼中,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

在《幸福》这篇文章中,曼斯菲尔德分享了他的观点,为我们揭示了幸福的本质与来源。

曼斯菲尔德认为,幸福并非短暂的愉悦感,而是一种持久的、内在的愉悦状态。

这种状态源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自我实现和与他人的关系。

首先,道德品质对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会在行为中体现出善良、公正和仁爱,这些品质会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往往会因为内心的愧疚和恐惧,难以体会到真正的
幸福。

其次,自我实现也是幸福的重要来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当我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时,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

这种快乐来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长。

此外,幸福还与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密切相关。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彼此理解和支持。

当我们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们会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综上所述,幸福是-种持久的、内在的愉悦状态,源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自我实现和与他人的关系。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从《幸福》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现代性

从《幸福》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现代性

从《幸福》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现代性
刘素芳;蔡晓蕙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9)003
【摘要】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之作<幸福>,从"无情节"表现手法、意识流技巧和象征主义手法等方面阐述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独特的现代性.
【总页数】4页(P76-78,92)
【作者】刘素芳;蔡晓蕙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4
【相关文献】
1.简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中的象征 [J], 张文甫
2.由《莳萝泡菜》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J], 康晓婷
3.反向叙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幸福》写作手法分析 [J], 陈惠良
4.从《幸福》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现代性 [J], 刘素芳;邱春雷;蔡晓蕙;曹莹钰;罗其泰
5.浅显中的深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比较 [J], 郑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曼斯 菲 尔德 ; 幸福》 ;情境反讽
中图 分 类 号 :T0 . 16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0 —5 2 2 0 0 0 1 l4( 0 9) 5—0 3 —0 08 4
在一 向 以长篇 小说 为主导 的英语 文学 中 , 西 兰籍 英 国女 作家凯瑟 琳 ・ 新 曼斯 菲尔德 ( 8 8 12 18—9 3) 以精湛 独到 的写 作技 巧 和全新 的现代 主义艺 术风 格树 立 了英 语短 篇小 说 的典范 ,被公 认为 英 国文学
栩 栩如 生 的人物灵 魂 ,读 者 能够洞 察到人 性 的虚荣 和 自私 、傲 慢 和偏见 、哀 伤和快 乐 。曼斯 菲尔德
深 受俄 国作家 契诃 夫 的影 响 ,有着 与他相 似 的温暖人性 和对 人物 行为细 节 的关 注 。她 的短篇 小说着
重 于生 活细节 瞬间 的发掘 :在情 景发 展 中 ,她选 取一 件事 ,一 个场景 ,或 一个 不起 H 艮的小 人物 ,在
正话反 说 、 话正说 等方式 来表 达反讽 , 它表示 “ 反 用 口头 所说 与实 际所指相 反 ” “ 在此 而意存彼 ” 、言 、
“ 行 嘲弄 和戏 弄 ” 拐 弯 抹角 的陈述 ” 等 与语 言风 格 相关 的意思 ,在 古希 腊 修辞 学 中成 为 “ 进 、“ 反 语 ” ” l 纪至 1 纪初 ,德 国美 学家 和文学批 评 家 F・ 。” 8世 9世 施莱格 尔兄 弟和 K・ 佐格 尔将 反讽发 展成 为一 种文学 创作 和批评 的原 则 ,从 而 建构 了现代 意义 的文学 反讽 理论并 奠 定 了文学 反讽在 西方
第 5期
陈晓菊等 : 曼斯 菲尔 德 《 析 幸福 》的反讽艺术
3 9
的定 义 是 ( 笔者 译 ) . 种 所 指 含义与字 面 表达 意 义相 反 的修 辞方 式 ;通 常 以讽 刺 或嘲 弄 的形 式 :1 一
使褒义的表达暗含谴责或蔑视 。2 喻指事态的状况或人物所经历的事情与本来被期待的或 自然发展 . 的状 态 相反 ;喻 指对 事 件 本来 发展 的 可能性 和 适 宜性 进行 嘲 弄而 产生 的对立性 马丁在 《 当代叙事学 》中讲到 ,反讽和夸张 、 嘲弄 、 滑稽模仿等手段 作为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讽刺或混淆种种文类成规,破坏语言的表面含义与作家真实意 旨之 间一对 一 的简单关 系 ,不 是 言在此 意也在 此 ,而是 言在 此意在 彼 ,其 目的是把 读 者引 出通 常的
析曼斯 菲尔德 《 幸福 》的反讽 艺术
陈晓菊 ,芮渝 萍
( 波 大 学 外语 学 院 ,浙 江 宁波 3 5 1 ) 宁 12 1
摘要 :文章运 用反讽理论分析凯瑟琳 ・ 曼斯 菲尔德在其经典短 篇小说 《 幸福 》中描 写主要人物和主题事件
两 方 面所 体 现 出来 的情 境 反 讽 艺术 、反 讽 不 仅使 《 福 》主 要 人 物 的 刻 画栩 栩 如 生 ,而且 深 化 了女 主 人公 幸 幸福 感骤 然 幻 灭 的 主题 ,体 现 了 曼斯 菲 尔德 精 湛 的写 作技 巧 :
第2卷 第 5 2 期
2 0 年 9月 09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文 科 学 版) 人
J OURN NI AL OF NGBO NI ERS Y ( BE U \ I f LI RAL AR TS EDI I T ON )
Vf _ 2 N05 , 2 . 1 S l 20 el 0 9
史上 最优 秀 的短 篇小 说家之 一 。在她 短暂 的人生 岁月里 ,她 承受 着孤 独 、疾病 、嫉 妒和异 化感 的折
磨 ,而所有 这一 切在 她那些 反 映中产 阶级人 物婚 姻和家 庭关 系 的短篇小 说 中得 到 了充 分 的体现 。曼 斯 菲尔 德用 轻灵 细腻 的笔触 刻 了一 系列孤独 、无 助而 悲苦 的妇 女形象 。『 蒯读她 的作 品 ,透过那些
瞬 间印象 中提炼 出人生 的永恒 意 义 , 敏锐地捕 捉 到人物 在瞬 间所产生 的顿 悟 。 发表 于 11 98年 8月《 英 国评 论 》上 的 《 幸福 》( )是曼 斯菲 尔德 颇具影 响力 的优 秀作 品之 一 :《 幸福 》} 了女主 人公 井述 柏 莎在某 天下午 为晚宴 订购水 果,同家 时开始感 到无 比的幸福 当晚 ,与丈夫 在家 宴请朋 友结 束时 , 柏莎 极度 的幸福却 骤 然幻灭 。该 短篇 以独特 的写 作技 巧而著 称 ,如 自南间接 引语 、象 征 、印象 主义 手法 等 。国内外对 《 幸福 》的评论 也大 多集 中在作 品 的现代 主 义写 作技 巧 、语 言 特点及 作 品 中的女 性 主 义特征上 ,而 对作 品所体 现 出来 的反讽 艺 术却鲜 有论 及 。本文运 用反 讽理 论 ,分析 《 福 》中 幸
叙 事框 架 ,实 现思想 的跳跃 。… 《 牛津英 语词典 》( eOfr nlhDc oay)对 “o) xodE gi iUnr s i n' 词 r ”一
收 稿 日期 :0 9 2 5 2 0 —0 —1 第一作者简介 : 陈晓菊 ( 9 9 16 一)女 ,浙江象山人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该 定 义把 反讽 分 为言 辞反 讽 ( eb lrn ) V ra I y和情 境 反讽 (i u t t lrn ,亦 被称 为 Stai a I n o Cr ms ni o y c a aI i t n lr v u o o 或 I n F t ,前 者利 用 词汇手 段 表示 反 义 ,后 者则是 指 由于事态 的发 展 同某人 原来 的意料或 期待 r yf a ) o o e 相反 而造 成 的一种 嘲 弄 = 情景 反讽 指 的是 “ 们所希望 或期 盼 的事与真正所 发生的事之 间的分裂 。 我 ”
的反讽 艺术 ,探 讨反讽 在深化 作 品主题和 体现作 品 艺术 价值 方 面所 发挥 的作 用 。


反 讽
反 讽 ( r y) I n 这一 术语最 早来 源于古 希腊语 “i n i o e O e ”一词 。1 世 纪 以前 ,反 讽在两 方文论 中 r a 6
还 只是一种 传统修 辞艺术 中较 次要 的修辞格 。当时反讽 的使用 主要局 限于修 辞范 ,人们 通过佯 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