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听版纳》教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您浏览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正文如下: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识记8个生字,重点理解“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积累7个词语。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密林,会遇到什么情景。
3、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书写5个生字。
积累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地方,请看(多媒体出示第一节)(1)指名读,她把这两个生字都读正确了,谁做小老师带大家拼读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2)小朋友,这是中国地图(多媒体出示)。
西双版纳在我国的西南边境,那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那里彩云飘荡,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优美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3)老师根据图片,让学生理解“边陲”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完成填空西双版纳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一、故事导入上课开始,我讲述了关于泼水节传说的故事,目的之一:激发兴趣:之二:为后面讲解傣族人对待水的态度蓄势,提供铺垫。
二、感受美(浏览课文,探美)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品读美(朗读课文,寻美)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通过问题由浅入深地体会热带雨林的特点,其中穿插对照手法是为了点明西双版纳的神奇的特点。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人文美是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与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达,对“妩媚”一词含义的理解是难点,目的想点明作者对这幅风情画的喜爱之情。
概括,西双版纳的风俗美美在互助友爱、善良虔诚、乐观从容、质朴意深……四、表达美(神游图片,悟美)出示西双版纳代表性景观图片,配葫芦丝乐曲。
增加感性认识,结合课文内容深切感受西双版纳之美。
畅游西双版纳回眸那个金孔雀飞出的地方,那片神秘珍贵的热带雨林,那颗我国西南部边境线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美就大声赞:西双版纳美在……美在……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总是浓的化不开的碧绿。
美在水,无论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软软地淌,娇娇地流。
五、内化美在我看来,西双版纳之美,美在神秘、美在包容、美在和谐、美在自由、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比播放,为了唤醒同学们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12 动听版纳[教案]
回家向父母讲一个成语故事,收集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
12、动听版纳
第12周星期上课时间:年月日
设计人
龙利佳
备课组长
签字意见
教学内容
课题
12、动听版纳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为会为幻灯片添加背景音乐。
2、知识与技能:在幻灯片中插入选定的音乐文件并设置音频,使音乐能伴随幻灯片的整个放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
3、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示范,教师提供的范例完成《水城威尼斯》的制作。
播放提供的素材音乐,从中选择一首。
三、导学达标
1、给幻灯片插入适当的音乐;
2、学生个人练习;
3、学生个人操作演示,教师小结。
四、欣赏:西双版纳视频
1、了解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
五、小结
1、学生个人说学习收获;
2、教师小结。
放映幻灯片,欣赏插入后的演示文稿效果
(1)学生个人观察,评议;
(2)小组中作交流。
(1)启动PowerPoint程序,打开上次保存文件“版纳两日游”;
(2)选择第一张幻灯片,插入音乐文件,如图3——17所示;
(3)移动声音图标到适当位置,例如:幻灯片的右上角,或左下角。
【二】:任务——设置音乐播放效果。
(1)放映幻灯片,看看配上音乐后,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
(2)设置声音文件的播放效果:
设置声音文件一直播放到幻灯片幻灯片结束;或者设置声音文件“循环播放”。
【三】任务——音乐赏析—素材音乐。
(1)启动媒体播放器WindowsMediaPlayer,在桌面上或开始程序中打开。
单击“开始”按钮,在程序菜单中选WindowsMediaPlayer,即可打开播放程序。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2)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2)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讲授新课(1)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包括热带雨林、澜沧江、湄公河等;(2)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傣族佛教文化、竹楼、泼水节等。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看法;(2)提问回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独特之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示意图;2. 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了解学生对西双版纳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示意图绘制和旅游日记,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西双版纳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2. 邀请西双版纳当地的民族艺术家或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的文化内涵。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设计思想】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⒈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⒈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⒈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训练。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⒈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⒈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⒈导入: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⒈交流预习情况:①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材料。
②学习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导游,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③学生点评。
④教师提高评价层次并引导学生明确导游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幻灯片展示:①口语化;②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⒈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⒈研读新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请选择文中⒈(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
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整体感知————感受美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
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能正确使用课本中的地图。
(3)培养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美丽河山感到自豪。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
(2)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双版纳的相关问题。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风情的认识和了解。
(3)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印象。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
(2)如何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做好分享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境教学(1)运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民族文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西双版纳》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西双版纳》公开课优质
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西双版纳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
2. 研究《西双版纳》课文,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向往之情。
教学内容
1. 课文《西双版纳》内容讲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
3. 分组讨论,分享对西双版纳的感受;
4. 小组活动,设计旅行计划。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
第二步:课文讲解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西双版纳》,解释生词和句子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步:课文阅读与理解
进行整篇课文的阅读,然后进行问题回答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和主旨。
第四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享对西双版纳的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向往之情。
第五步: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旅行计划,包括行程安排、景点介绍、食宿安排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他们对西双版纳的理解和喜爱。
第六步: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和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学生小组活动的创意和合作能力;
4.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思考。
拓展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当地进行实地探索和观察,进一步了解西双版纳的特点和魅力。
也可以邀请当地居民或专家到课堂上进行讲座,与学生互动交流。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民族风情及旅游资源。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民族风情及旅游资源。
2. 难点:对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双版纳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西双版纳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个美丽的边境地区。
2. 探究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出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
3. 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教师介绍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
4. 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教师展示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案例,如热带雨林、傣族建筑等。
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5. 讨论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进行反思。
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成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其他旅游资源,如孟海公园、橄榄坝等。
2.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如亚洲象、绿孔雀等珍稀动物。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3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动听版纳》说课稿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3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动听版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听版纳》是信息技术第3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学生群体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网络搜索和信息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双版纳地区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搜索、图片处理等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展示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特色地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展示西双版纳相关信息的方法。
2.难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2.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西双版纳的特色。
3.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地域特色。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搜索、图片处理等)收集、整理关于西双版纳的相关信息。
4.成果展示: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信息技术在地域文化学习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2.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3.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4.信息技术在地域文化学习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西双版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西双版纳有哪些特别的植物和动物?”“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本案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5.反思与评价,促进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共同完成一份关于西双版纳的手抄报、讨论如何保护热带雨林等。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在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会欣赏、借鉴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此外,我还将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云南四上)
4、学会在因特网上上传图片,与他人交流;
5、学习应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6、会创建、保存PowerPoint演示文稿;
7、能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插入并设置文字、图片、声音等媒体资料;
8、会为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置动画效果;
9、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七、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案
一、教学内容:
故事会(一)
二、教学目标:
学会整理自己的图片并应用图片和传真查看器播放图片
三、教学重点:
整理图片
四、教学难点:
重命名图片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小结谈话
2、展示介绍教师作品,给学生以示范
3、明确目标:整理自己的图片。
二、方法简介
3、在PowerPoint文稿中插入副标题;
4、设置设计模板。
六、反馈、小结、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七、学生自由练习
继续制作各自幻灯片
八、教学小结
七、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案
一、教学内容:
我能行(一)
二、教学目标:
学会插入新幻灯片;
学习输入英文句子
三、教学重点:
插入PowerPoint幻灯片
四、教学难点:
二、教师再次演示操作
1、打开“画图”程序
2、绘制故事插图(或从光盘复制)
3、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4、登录“下一代”网站中的“童话城堡”
5、上传图片
三、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按要求绘制故事插图并上传到“下一代”网站。
四、反馈、小结、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2023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范文六篇
2023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范文六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1教材分析《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游记很陌生,但通过对本单元课的学习,对游记这一题材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流畅的使用导游词向游客介绍景点,学会了如何当一名很好的导游。
虽然平时锻炼的机会很少,但通过课文文本的学习,学生也不胆怯了,变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学生由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的训练,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
2、学习__巧妙的布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
3、锻炼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展示、拓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__的内容、写法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习导游词的写法,小标题的运用。
2、品味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__的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学习__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__。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用小标题来构建__。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合作·探究·展示】一、导入以图片导入二、预习展示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心弛神往无声无息可见一般色彩斑斓水中戏喜积善修行善男信女为防不恻狼狈撤退除苦积善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掩映映衬)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在翠竹丛林中。
八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设计八年级语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2、学习本文运用的对照手法,并加以运用。
3、培养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在作者的笔下,展现了西双版纳美丽、富饶、神奇的一面。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从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本文紧扣“美丽”二字描写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之美和人文景观之美,五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美丽”的鲜明的特征,教学本文着重引导学生先从总体上寻找美丽,再围绕小标题带领学生欣赏、感受美丽,和作者一起身临其境,体验、享受美丽,在体验中带领学生去了解享受着自然之美和创造了人文之美的傣家人的生活情趣、宗教信仰、人生态度,去欣赏本文饱含感情的、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傣家竹楼的特点?傣家人热情好客,他们待客的饮食有什么特色?4、“妩媚傣寨水”这部分写了傣家人的几件事?傣家人有怎样淳朴的民风?请体会傣家人对水的不一般的感情。
请描述水中嬉戏的美丽画面。
5、“笑对生与死”傣家人对佛的虔诚体现在何处?傣家人因何能笑对生与死?由此可见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二)感悟情感自然风景、民俗风情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身临其境,作者的心情如何?感悟全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品味语言找出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例: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
写望天树之高,用“插”字写出其笔直的挺拔雄姿。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
)(四)活动体验如果你有机会去西双版纳,你最想奔向哪处景点?如果去傣家做客,你最想和他们聊些什么?五、小结新课标第一网六、板书设计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谷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景美)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人美)。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doc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认识本课“纳、等、壶、砍、扁、悠、甩、楼” 8个生字。
正确描写“等、壶、悠、甩、楼”。
正确理解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并能选择自己舆欢的小节背诵。
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如果你走进了西双版纳,你会怎么来讲解。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并能选择A□喜欢的小节背诵。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2. 搜集西双版纳优美图片资料,使用“学乐师生” APP与大家一起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2. 媒体出示阁片:西双版纳的一幅画而。
师(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照片,在祖国的西南边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生活着14个少数民族,那里彩云飘荡,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优美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的美称。
这里是丙双版纳。
3. 师:看了图片,你有些什么感受?生:很美M。
有很多动物,植物4.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西双版纳的课文。
媒体出示课题:11、美丽的西双版纳齐读课题,师:这个是什么字?生:纳师:谁來写一写?生:笔画等师:一起读读他的好朋友,卡片背后词组。
学习生字:纳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我们一起读读课文,请我们朗读最好的夏诗云同学读读要求。
媒体出示学习任务单一:(1) 听录音、自学生字。
(2) 根据课文内界完成填空。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媒体出示填空:西双版纳在我国的,在这里生活着,这里不仅是,还是______ 。
走进村子,你会看到,还会看到_。
交流填空。
分小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师:谁来填第一个空。
师:下面分组再读一遍课文,大家仔细听,请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学习任务单二:PPt山示:哪几节写了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哪一节写了它是动物的王国?哪一节乂写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情况呢?读好之后,就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三、研读课文,感受内容。
《动听版纳》教学设计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会打开演示文稿文件并观看放映效果,会输入文本到幻灯片中,会插入音乐文件到指定的幻灯片,会给幻灯片设置背景。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技能完成《水城威尼斯》演示文稿的制作。
本课所需的教学范例,图片文件,音乐文件,未制作完成的演示文稿文件,计算机网络教室。
制作好的范例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完成练习的图片和音乐文件。
学生讨论修改方案(设置背景,添加标题、设置图片填充和插入背景音乐设置播入效果)
通过讨论明确制作要求
展示交流部分
欣赏他人的作品,学会正确评价
5分钟
教师从学生提交的作品中选择几幅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评价说出优点和不足
学生欣赏他人作品
学生评价他人作品
通过展示交流共同提高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知与技能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在演示文稿中能够插入声音文件并设置播放效果。解决措施:通过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演示,和利用教师提供的《水城威尼斯》范例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设置音频效果。解决措施:通过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试做强化记忆,学生课堂练习和教师个别指导来解决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案模板1
教学设计表
学科信息技术授课年级四年级学校官渡区古镇一小教师姓名刘永明
章节名称
12动听版纳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四年级第3册第三单元演示文稿初步(二)第2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给演示文稿插入背景音乐,并设置播放效果。
学习者分析
分享好听傣歌教案中班语言
分享好听傣歌教案中班语言教案标题:探索傣族文化,分享好听傣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傣族文化,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 通过音乐欣赏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傣族音乐和舞蹈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傣族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4. 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傣族音乐和舞蹈的录音或视频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傣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2. 介绍傣族文化(10分钟)- 向学生展示傣族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资料,简要介绍傣族的地理位置、传统服饰、食物等方面的特点。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傣族的语言和音乐文化。
3. 学习傣族语言(15分钟)- 向学生播放傣族语言的录音,让学生尝试模仿发音。
- 教授一些简单的傣族语言用语,如问候语、感谢语等,鼓励学生用傣族语言互相交流。
4. 欣赏傣族音乐(15分钟)- 再次播放傣族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观察音乐中使用的乐器。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印象。
5. 创作傣族歌曲(20分钟)- 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创作一首傣族风格的歌曲。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歌曲的领唱,其他成员可以担任合唱或伴奏。
- 鼓励学生运用傣族语言和音乐元素,创作歌词和旋律。
6.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傣族歌曲。
-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歌曲,如唱歌、跳舞、手语等。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
7. 总结和延伸(5分钟)- 回顾学生学习傣族文化和语言的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提供一些延伸阅读或活动的建议,让学生继续了解和探索傣族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傣族语言和发音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口语流利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创作歌曲时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分享好听傣歌教案小班下册
分享好听傣歌教案小班下册教案标题:探索傣族文化,欣赏好听傣歌教学目标:1. 了解傣族文化,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学习好听傣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或电脑2. 傣族音乐CD或音频文件3. PPT或图片资料介绍傣族文化4. 手工制作的傣族服饰或乐器模型(可选)5. 乐器(如小鼓、铃铛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或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傣族文化,包括地理位置、传统服饰、饮食习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傣歌(15分钟)1. 播放傣族音乐CD或音频文件,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傣歌的旋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特色。
三、学唱傣歌(20分钟)1. 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傣歌,教师先唱一遍,学生跟随学唱。
2. 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逐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傣族音乐的特点,加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或乐器伴奏。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合唱表演,其他学生可以鼓掌或欢呼加油。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傣歌的感受和体会,可以用文字、图画或口头表达。
五、小结与延伸(5分钟)1.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傣族音乐的特点和学生的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民族音乐,了解更多的多元文化。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唱表演。
2. 针对小班学生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由发挥舞蹈动作或乐器伴奏。
3. 在展示和分享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何设置声音自动播放并到指定幻灯片结束播放?
学生观看欣赏
学生回答问题
演示操作步聚
复习在幻灯片中插入音乐文件并设置播放效果的技能。
新课部分
欣赏制作素材提出制作任务
10分钟
1、启动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音乐文件。同时打开威尼斯风光的图片教师师对水城威尼斯资料进行介绍。
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入部分:向学生展示配《美丽的西双版纳》演示文稿并提出问题,怎样插入背景音乐并设置播放效果自动从第一张播入到最后一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部分:通过欣赏威尼斯风光图片和听意大利民歌《威尼斯船歌》提出问题,你们能用音乐文件和图片制作一份演示文稿介绍威尼斯的美吗?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一份未完成的《水城威尼斯》演示文稿,同桌两人一组讨论:你觉得还应该有哪些地方要修改?(设置背景,添加标题、设置图片填充,添加背景音乐)
教案模板1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表
学科信息技术授课年级四年级学校官渡区古镇一小教师姓名刘永明
章节名称
12动听版纳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四年级第3册第三单元演示文稿初步(二)第2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给演示文稿插入背景音乐,并设置播放效果。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之前学生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能:如给幻灯片设置背景色,插入、删除幻灯片,调整幻灯片的顺序、插入音乐文件等。
(三)操作实践,教师指导
(四)展示交流,共同提高
教
学
反
思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先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再让学生复习插入音乐文件的步骤,接下来让学生学习设置播放效果,再用教师提供的范例学生亲自实践,最后展示他们完成的作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制作和讲评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会打开演示文稿文件并观看放映效果,会输入文本到幻灯片中,会插入音乐文件到指定的幻灯片,会给幻灯片设置背景。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技能完成《水城威尼斯》演示文稿的制作。
本课所需的教学范例,图片文件,音乐文件,未制作完成的演示文稿文件,计算机网络教室。
制作好的范例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完成练习的图片和音乐文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
复习学过的技能会分析幻灯片的不足
5分钟
出示:没有插入声音的《版纳两日行》演示文稿播放,你觉得这个演示文稿缺少了点什么?(背景音乐)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在演示文稿中能够插入声音文件并设置播放效果。解决措施:通过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演示,和利用教师提供的《水城威尼斯》范例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设置音频效果。解决措施:通过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试做强化记忆,学生课堂练习和教师个别指导来解决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讨论修改方案(设置背景,添加标题、设置图片填充和插入背景音乐设置播入效果)
通过讨论明确制作要求
展示交流部分
欣赏他人的作品,学会正确评价
5分钟
教师从学生提交的作品中选择几幅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评价说出优点和不足
学生欣赏他人作品
学生评价他人作品
通过展示交流共同提高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知与技能
专
家
点
评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会为幻灯片添加背景音乐
知识与技能:在幻灯片中插入选定的音乐文件并设置音频,使音乐能伴随幻灯片的整个放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示范,教师提供的范例完成《水城威尼斯》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操作实践部分:用老师提供的水城威尼斯风光图片和自己学过的技能把未完成的演示文稿《水城威尼斯》完成并提交给教师。
(四)展示交流部分:每组选出两个学生完成的作品在全班展示交流,提出优点和不足,共同学习提高。
依据的理论
在做中学习,在做之前学会思考分析,有目的的做,任务驱动式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2、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水城威尼斯的图片还有动听的音乐,你能用我们学过的PPT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来介绍一下威尼斯的美吗?
学生欣赏图片,
聆听动听音乐
学生明确本节课任务
通过看图听音乐和对威尼斯的介绍激发学生制作者的欲望,提出制作任务
操作实践部分
学生制作
教师指导关注能力低的学生
20分钟
分析演示文稿《水城威尼斯》同桌两人一组讨论:你觉得还应该有哪些地方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