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医院管理 控制交叉感染发生论文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论文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如何进行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感染的意识以及做好监测等方面,从而降低基层医院的感染情况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r1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34-021引言医院感染的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该项工作复杂度高、针对性强的特点。
而且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医院的感染管理已经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做好医院的感染控制是确保整个医疗安全的重点。
因此,加强医院的感染控制成为当今医院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于基层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而且具有针对性,具体的情况分析如下。
2.1缺乏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有人们对院内的感染不重视或者对认为院内感染控制是临床科室的事情,而与其他的科室无关。
另外,还有人员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是完全不了解,从而导致出现院内感染的病例漏报和迟报的情况发生,甚至有时候出现有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1]。
2.2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对于医院的感染监督和管理是整个工作中的重点,经常有些基层医院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整个质量的监督意识和管理理念缺乏,常常处于被动的状况,尤其是对于医院的无菌操作情况,缺乏相关的人员进行监督,而且每天的质量检测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反馈,从而造成问题的发生。
此外,还有的监控措施上主要监控重点的部位,而减弱了对其他的环节的检测[2]。
2.3使用抗菌的药物不合理:经常出现有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常常表现有浪费的情况发生,对于抗菌的药物使用不合理很容易导致出现院内的感染,而且多数的基层医院对于抗菌的药物使用无明确的规定,同时在进行使用时也未进行相关的实验,从而出现感染的情况发生。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交叉感染的预防
属对 疾病相 关知识、 预防和基本护理知识 的掌握情况。结果 干预后 , 患儿 家属对疾病 的相 关知识掌握 率明显优 于干预前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患儿家属 对疾病 的预 防及基本护理知识 掌握情 况明显优 于干预前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 0 . 0 5 ) 。 结 论 通 过 对 手 足 口病 患 儿 家属 进 行 健 康教 育 和护 理 指 导 , 有 利 于控 制 手 足 口病 医 院 内 交叉 感 染 。
关键 词 : 手足 口病 ; 交叉感 染; 健康教育指导 中图 分 类号 : R 7 2 5 . 1 文献 标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2 0 9 6 — 1 4 1 3 ( 2 0 1 7 ) 0 1 — 0 0 9 6 — 0 2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c r o s s i n f e c t i o n o f h a n d , f o o t a nd mo u t h d i s e a s e i n pr i ma r y h o s p i t a l
OU J u n —x i a 1 7 J I ANG Ni n g 2 L I U Ha i - b o
( 1 . Mi a n C o u n t y Ho s p i t a l , H a n z h o n g 7 2 4 2 0 0 ;2 . X i n q i a o C o mm u n i t y He a l t a i D i s t r i c t ,
基层医院感染原因预防论文
基层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96-01近年来,由于医院感染引起的医疗官司娄见不鲜,如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核心问题。
现结合十几年来护理实践对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造成基层医院感染的原因1 医院管理不健全。
基层医院领导不够重视,管理制度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的知识缺乏,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
以致对有关规定只是成在形式上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没有做到有效监控和督查。
2 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平常各种注射、穿刺是基层医院日常诊疗护理工作的重点,由于相当部分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消毒意识不强,不能自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以致于操作不正规,器材消毒不严,常可导致医院感染。
3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基层医院缺乏抗生素的应用知识,由于经济利益及其他原因造成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认为所应用的抗生素越高档疾病就会好得越快,造成药物的耐药性,促使耐药菌株生长,引起菌群失调。
4 医院的设备配置、布局不合理。
目前许多基层医院重点科室和相关建筑不符卫生学要求,缺乏必要的水、污水及医疗废物的处理设备条件,医院不分污染和清洁通道。
门诊、病房缺乏隔离区,不同病种同住一病区,传染病房无隔离条件和标志,造成病人到处乱串,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医用污染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处理。
夏天缺乏防蚊灭蝇措施。
这些均可造成病菌的广泛传播而发生医院感染。
二预防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领导加强责任心,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监控意识。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好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和制度,制定全院护理的消毒隔离要求。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隔离防护措施。
隔离预防是防止感染因子从患者或带菌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十分有效措施:这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保护性隔离两个方面。
医院感染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
医院感染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医院感染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尤其是院内交叉感染,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成为医院管理和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讨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和策略。
一、严格的手卫生措施手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因此,良好的手卫生措施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时刻保持手部清洁,并在与每位患者进行接触前后正确地执行手卫生程序,包括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洗手液。
此外,医院应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洗手液和纸巾,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培训,以确保手卫生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消毒和清洁环境院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病房、手术室和其他公共区域。
对于高风险区域和设备,如手术器械和插管设备,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消毒措施。
此外,医院应提供清洁和消毒培训,确保员工正确理解和执行相关措施。
三、有效的废物管理废物管理对于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同样至关重要。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废物管理政策和流程,包括分类、收集、存储和处置废弃物。
感染性废物应妥善处理,以防止传播病原体。
医院还应定期进行废物管理培训,确保员工正确执行相关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规范抗生素的开具、使用和监测。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南和政策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抗生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耐药性和合理使用的认识。
五、健康教育和宣传健康教育和宣传对于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和预防交叉感染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向医护人员和患者传授正确的预防知识和操作技巧。
此外,医院还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和提供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医院感染论文: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体
医院感染论文: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体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基层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感染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声誉。
基层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其感染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内容1. 组织管理(1)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基层医院应成立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工作机制。
(2)制定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
(3)落实感染管理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在感染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 人员培训与管理(1)加强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2)提高感染管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演练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技能。
(3)建立感染管理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知识、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3. 感染监测与报告(1)开展感染监测: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掌握感染发生、发展、变化趋势。
(2)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发现感染病例,及时进行报告,确保感染信息准确、完整。
(3)分析感染原因:对感染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 感染预防与控制(1)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交叉感染。
(2)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加强无菌操作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医院环境卫生工作,减少环境污染。
5. 患者教育与沟通(1)开展患者教育:向患者宣传感染预防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中的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
护理中的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感染控制在护理中的重要性在医疗机构和护理场所,感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预防交叉感染是保护患者和护理人员免受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措施。
本文将探讨护理中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
一、感染控制的重要性1. 保护患者安全:感染是医疗机构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严重疾病和死亡。
通过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 保护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接触各种患者和病原体。
感染控制措施不仅可以保护患者,也可以保护护理人员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3. 降低医疗成本:感染控制可以减少医疗机构的感染率,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这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降低治疗成本。
二、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1. 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首要步骤。
护理人员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感染性物品后,以及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护理中应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这可以减少直接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3. 病房环境清洁: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设备和表面。
床单、毛巾等物品应按照规定进行清洗和更换。
4. 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隔离病房、呼吸道和接触隔离等。
5. 安全注射和穿刺: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注射或进行穿刺操作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保证操作无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6. 废物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和污染物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疗废物应在专门的容器中进行妥善处理,并进行适当的消毒措施。
总之,感染控制在护理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保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良好的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病房环境清洁、隔离措施、安全注射和穿刺、废物处理等。
只有通过全面贯彻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医院感染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性随着人口增加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中,院内交叉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和医疗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预防,特别是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院内交叉感染的定义和特点院内交叉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服务的患者在接触医疗过程中被感染的情况。
这种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形成链式传播。
院内交叉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还增加了医疗资源的负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二、院内交叉感染的危害1. 增加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院内交叉感染会导致患者原有病情的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疲弱状态,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2. 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院内交叉感染使得患者需延长住院时间、接受额外的治疗等,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工作压力和负荷,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 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医护人员是院内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之一,一旦感染,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甚至影响正常医疗工作。
4. 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医院感染的爆发会引起公众关注和质疑,医院的信誉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流失。
三、加强院内交叉感染预防的措施为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以下措施:1. 严格遵守洗手制度:医护人员应执行正确的手卫生程序,包括适当选择洗手剂、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频率等,以杀灭和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加强设备和物品的清洁消毒: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3.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政策,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4. 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成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院内感染防控方案,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医院感染如何防止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如何防止交叉感染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感染控制与预防交叉感染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交叉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医疗机构内患者之间或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的各种感染。
本文将针对医院感染如何防止交叉感染展开论述,通过介绍相关的防控方法,以期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健康。
感染控制在医院中具有重要意义。
防止交叉感染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制度和监测体系。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制定感染防控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等。
同时,要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包括对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分析和报告,及时掌握感染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
医务人员是感染控制的中坚力量,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
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包括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水平。
第三,加强患者的感染控制教育。
患者也是感染控制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需要了解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医院应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栏、宣教册、讲座等,向患者传达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并教授正确的手卫生、面罩佩戴、咳嗽礼仪等行为。
第四,注重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保持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清洁消毒管理制度,要有具体而规范的操作流程,定期对医院各个区域、设施设备进行清洁消毒。
对特殊区域,如病房、手术室等,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第五,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是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器械消毒和灭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器械的消毒灭菌流程,确保器械的安全可靠。
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消毒灭菌认识。
第六,加强隔离措施的管理。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医院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联控加强患者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传染病联控加强患者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在传染病联控中,加强患者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从患者隔离、个人防护、设施管理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细致探讨如何加强患者管理,以达到传染病防控的目标。
一、患者隔离为了避免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传染病防控部门需要做好患者隔离工作。
首先,针对不同级别的传染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集中隔离以及重症患者的加强监护等。
其次,对于患者的隔离要有明确的标示,警示他人注意,避免接触。
同时,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确保隔离的有效性。
二、个人防护在传染病防控中,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个人防护措施进行操作,包括佩戴好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护人员应定期培训并掌握正确的穿脱防护服的方法,避免在操作中造成污染。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在公共场所久留,减少传播风险。
三、设施管理传染病防控需要重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良好的防护环境。
首先,传染病防控机构应组织对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确保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对于传染病患者的床位、病房等,要做到严格的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并配备好常用的消毒用品。
四、宣传教育加强患者管理的同时,宣传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染病防控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分发宣传册等,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传达防控知识,提醒大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此外,也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讲座,回答大家的疑问,增加公众的知识储备。
总结传染病联控的核心在于加强患者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患者隔离、个人防护、设施管理以及宣传教育都是加强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到传染病防控的工作中,共同为构建健康的社会做出贡献。
感染科中的交叉感染防控策略
感染科中的交叉感染防控策略简介:交叉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感染。
感染科作为疾病传播的重灾区,交叉感染防控策略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感染科中的交叉感染防控策略,并探讨减少交叉感染的方法。
第一部分:环境消毒感染科作为重要的医疗部门,需要保持干净和卫生的环境,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感染科中,定期对医疗设备、床单、地面等常用物品进行消毒是关键。
同时,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正确使用和更换防护装备,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二部分:手卫生手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感染科中,手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正确使用消毒剂。
此外,提供洗手设备和消毒剂的使用指导,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手卫生,并可以随时进行。
第三部分:医护人员防护医护人员是感染科中的核心,他们直接接触患者并处理可能的传染源。
因此,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他们应该正确佩戴和更换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防护装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感染管理和培训,提高感染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部分:患者管理在感染科中,对患者的管理也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首先,感染科应设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和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疫情。
其次,感染科应强化患者隔离措施,并尽量减少患者之间的接触。
此外,对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感染检查,确保他们不会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第五部分:宣传教育在感染科中,加强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通过印制宣传资料和举办培训课程,可以向医护人员传达正确的防控知识,并提醒他们关于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宣传,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措施,共同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结:在感染科中,交叉感染防控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环境消毒、手卫生、医护人员防护、患者管理和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传染病联控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
传染病联控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性,传染病给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传染病联控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作为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染病联控中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有关的措施和策略。
一、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医疗机构是传染病传播的高风险场所之一。
尤其是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之间的接触频繁,容易形成传染病的传播链。
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有助于阻断传染病传播链,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
二、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措施和策略1.完善感染控制措施与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调各项感染控制工作。
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包括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医疗废物的处理、设施设备的消毒与清洁等。
同时,要确保医疗机构内部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加强感染监测与预警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感染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传播趋势。
通过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和感染数据统计报告,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监测结果的可视化展示,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病例。
3.保障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医务人员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面罩、手套、防护服等,并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培训,提高其个人保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和职业风险评估,确保其在医疗工作中的安全。
4.强化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理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感染病的传播风险。
医疗机构应建立和执行科学合理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包括分类收集、定期消毒和安全处置等。
同时,要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工作技能和操作水平。
5.推广并加强传染病防控科普宣传医疗机构要承担起传染病防控科普宣传的责任,加强对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教育和指导。
医院感染防控从规范操作开始减少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防控从规范操作开始减少交叉感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医院感染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
据统计,每年因医院感染导致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的病例都有数以万计。
针对这一问题,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规范操作的角度来探讨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1. 规范操作的重要性规范操作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础,是减少交叉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医院环境与患者的紧密接触,规范的操作过程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规范操作还有助于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可能性,保护他们的健康。
2. 洗手的重要性洗手是规范操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正确洗手,可以有效地消除细菌和病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术前后、更换手套前后等关键环节之前进行洗手。
同时,应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合适的洗手用品。
3.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医务人员规范操作的重要方面。
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环节和感染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
例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更换防护装备,以确保其有效性。
4.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为了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应注意正确插管、清洁和更换导管等操作。
同时,导管插入部位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5. 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减少交叉感染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患者住院区、手术室、器械设备等区域。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器械和工具,以确保其安全和卫生。
6. 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医务人员的意识和知识水平也是规范操作的重要因素。
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防控意识,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加强病案室消毒管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加强病案室消毒管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摘要:病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当前其重要性日渐凸显,尽可能延长病案的寿命,保护病案,保护信息资源,减少由于病案接触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发生,这对医院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对提高病案室消毒管理水平,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病案室;消毒管理;交叉感染病案作为重要的医疗档案,为确诊疾病、分析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还是伤残鉴定、司法以及保险等的原始依据,病案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利用价值越高越高,病案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
病案室负责病案的回收、归档以及借阅等工作,由于病案多来源于临床科室,与医护人员以及病人接触密切,存在粘附细菌的风险,当未能采取消毒处理时将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病案室的消毒管理。
1、当前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病案室人员素质较低病案室工作人员主要为非卫生专业人员,这些人员未经统一教育培训,其专业素质有较大差异,这对管理以及考核均造成不利影响。
工作人员存在重视保管病案而对防控感染重视不足的问题,常存在侥幸心理,对防护重视不足,日常整理工作过程中对病案归档前后的洗手工作重视不足[2]。
1.2 病案污染病案资料来源于各个病区,病案的传递、储存过程中经过多个环节,容易受到污染:①病案室外污染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临床医生等没有洗手就直接接触病案;病案上黏贴化验单时,化验单可能被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血液等污染;病例讨论以及会诊时多人翻阅病案;病案回收时未能彻底消毒;病案借出时,被患者家属、本人等污染;②病案室工作人员操作污染以及布局问题:病案室工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接触病案后没有及时洗手;病案室的键盘、电脑以及桌椅等未能彻底消毒引起表面污染;病案室布局不合理,通风条件差而引起病案滋生霉菌。
1.3 病案室设施及人员配备问题医院管理层未能充分重视病案室,病案室人员配备不足,资金投足匮乏,病案室的规范、流程、岗位责任制度等不够严谨;病案室设施简陋,设施不合理或缺乏手卫生设施,给洗手操作带来不便。
加强基层医院管理 控制交叉感染发生
加强基层医院管理控制交叉感染发生随着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卫生院管理、控制交叉感染迫在眉睫,部队卫生队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如此。
乡镇级到2016年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距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总的医院感染在5%-10%之间,而边疆贫困地区基层卫生院院内交叉感染明显高于10%,是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一大障碍,严重危害广大农牧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此,我们将控制乡镇卫生院,卫生队院内交叉感染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提高医疗质量的突破口,现将近几年控制交叉感染工作经验总结如下:1 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院控制交叉感染管理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乡镇卫生院常抓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在控制交叉感染中的应用,近几年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质量控制科主任、医务科主任和护士长为副主任的医院管理组织和控制小组。
各卫生院人员上下一盘棋,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达到规定质量标准,把卫生院交叉感染控制到最低水平。
具体目标为:从监测范围质量、消毒灭菌质量、抗生素合理使用目标、全员职业教育、各种制定制定和施行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医院内感染控制。
同时每年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评价、修改交叉感染控制方案。
通过制定医疗服务质量计划,为卫生院提出了医疗质量服务制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方面的措施。
执行三级医师查房,疑难、重大疾病、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入院三日内确诊率≥9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病人满意率≥95%。
为达到医疗质量保证和上述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院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调动相关人员每月对各种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提出效果评价,发现问题后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再反馈到相关科室改进,直到合格达标,每季度对执行制度好的科室和不好的科室以晨会、院内经验交流的方式通报、表彰、奖励,同时也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
加强消毒隔离防止医院内部交叉感染体会
加强消毒隔离防止医院内部交叉感染体会目的:探究院内交叉感染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各科室住院治疗发生院内感染患者1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院患者以呼吸道以及手术切口感染最多,其中细菌感染率最高。
侵入性治疗后感染患者为78例(60.46%),其中细菌感染53例。
非侵入性治疗患者51例(39.53%),其中细菌感染33例。
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细菌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无菌标准操作,减少医疗物品循环使用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消毒隔离能够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标签:消毒隔离;交叉感染;抗生素;护理院内交叉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互相感染。
本文选取129例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寻找本院消毒隔离的薄弱环节,减少交叉感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各科室住院治疗发生院内感染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60例。
儿科11例,妇科3例,内科28例,普外科24例,脑外科5例,骨科25例,急诊10例,ICU23例。
1.2 方法查看感染患者病历,对患者的感染病菌进行分类统计,并针对病菌采取治疗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2 结果2.1 患者感染情况2.2 侵入性治疗感染2.3 抗生素滥用129例感染患者本次住院期间连续或间断使用抗生素治疗>2个疗程者为81例(62.79%),其中真菌感染11例,占所有真菌感染患者的64.70%。
3 讨论本文研究各系统院内感染率发现手术伤口和皮肤伤口在外科院内感染中比例较大,考虑患者外伤感染、术后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同时病房内患者之间感染以及手术室内感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内科感染中呼吸道感染较多,考虑此类患者几乎全部由门诊转入,而门诊感染不可控因素较多,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可能性较高。
加强基层护理工作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基层护理工作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摘要: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任务的推动与完成,中国的卫生医疗事业取得了长远而稳固的发展,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乡镇级的医院中,一些突出的卫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医院感染,作为一种特殊的感染方式,极大的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与公共卫生安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基层的护理工作管理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扩散,切实做好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关键词:基层护理;控制;医院感染一、引言医疗护理工作是医疗公共服务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层护士则是我国医疗公共服务行业中最广泛的医疗护理群体,如何完善基层护理工作的管理对于满足我国广大基层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提升民众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前,我国基层护理工作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护理管理不够规范,护理质量不高,这往往容易导致医院感染这一情况的出现,分析当前我国当前基层护理工作当中的缺陷,并针对医院感染这一问题提出完善的应对措施,是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举措,接下来本文将详细分析基层医院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举措。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在基层医院的发生情况医院感染,是一种特殊的传染形式,其引起感染的传染源位于医院内部,院内的病人或者医护人员在接触到传染源后易成为院内感染的受害者。
依据不同的传染源,医院传染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前者的传染源为周围环境(医院内的水源、空气、医疗工具、器械)或他人身上的外来菌群,当病人的术后切口接触到这些外来感染源时,易引起直接感染;后者的感染源通常为院内病人本身携带的自然菌群,病人由于其他疾病导致自身免疫力较低,进而引发了自身的感染。
如果依据引发感染的病原体的种类来进行划分,医院感染可以分成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
不同的感染源将引发不同的病症。
一般来说,引发院内感染的菌群由于在医院内部的环境下生存了相对其本身生命周期足够长的时间,因此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并且由于院内通常集中了大量的致病感染源,种类繁多,且处在医院内的人群通常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成为了易感人群,因此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往往是感染链条长,查找病原体来源困难,病人的病情较难控制,给治疗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医院感染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如何避免交叉感染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感染指的是在医院内被患者感染的疾病,其中交叉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感染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从而导致传播范围扩大。
为了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就如何避免医院交叉感染进行讨论。
一、良好的医院环境清洁医院环境的清洁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该确保各种医疗设备、床铺、手术室等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并确保手术室的空气流通。
此外,医护人员的工作服和手术用具也要定期更换和消毒,以保持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二、科学合理的患者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隔离措施。
将患者分区管理,确保病房之间、病床之间的距离适当,每个病房内应有足够的空间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医院还应监测患者的病情,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感染扩散。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往往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病原体的耐药性增加,从而加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准确判断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同时,医院还应建立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四、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和个人防护用品医疗器械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也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时,应使用干净的器具,并做好消毒工作。
同时,医护人员自身也要进行正确的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医院应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医院还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和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并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六、患者宣教和意识培养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意识培养,提高患者对交叉感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认识。
护理工作中的预防交叉感染与院内感染
护理工作中的预防交叉感染与院内感染在护理工作中,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医疗机构是一个病原体易传播的环境,而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频率较高,因此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何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首先,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是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关键。
护士需要经常洗手,并且在接触患者前后都要进行洗手。
此外,护理工作中的器械、设备和环境也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其次,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也是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另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方法。
护理人员在治疗感染病人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接受疫苗接种也是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一方面,加强医疗机构的环境管理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加强空气和水的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最后,加强患者教育也是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相关的卫生知识,教育他们正确洗手、正确使用抗生素等,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预防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保持清洁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健康检查、加强医疗机构环境管理和加强患者教育等多种手段,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
基层医疗单位内交叉感染的隐患与对策
基层医疗单位内交叉感染的隐患与对策随着“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的逐步深入,多数基层医疗单位对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笔者在基层工作20多年,了解到多数基层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潜伏着不少危及医疗安全的隐患。
尽管10年突如其来的SARS造成了数千人感染,数百人死亡的惨痛结局,以及近来出现局部及较大范围甲型H1N1禽流感等传染病的流行,但不少医疗单位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一医疗安全警钟,对不少医疗管理者甚至一线医务人员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警示效力。
如何有效地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确保医疗安全,依然是当前医疗管理的重要课题。
1 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隐患:1.1 管理者只看眼前利益,预防观念淡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
重在预防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着力点。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些本来复杂、难以医治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包括烈性传染病在内的,对群体生命构成威胁的疾病却没有引起基层医疗机构的足够重视。
院内交叉感染预防的工作繁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常抓不懈,却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甚至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单位当前的经济效益,所以不少管理者为了眼前的经济目的,只重视治疗,特别是对大病的治疗,而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预防。
1.2 管理措施不到位国家卫生部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废物处置条例》等文件中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问题有明确规定。
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又多次通过各种方式强调预防院内感染问题的重要性,说明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然而,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在贯彻国家政策方面却打了不少折扣,存在比如内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度执行工程中马虎敷衍、流于形式,不按规定对患者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治;甚者还存在没有设置分诊室、没有隔离室,院内人流杂乱无章,医疗流程严重不科学、不合理,隔离措施不当,医疗污水、医疗废物和垃圾不按规定消毒或集中焚烧处理等等问题。
浅谈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浅谈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有效方法。
方法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督查、监测、分析和反馈及重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结果各项医院管理制度与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医院感染。
结论健全管理组织,制定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控知识的培训,加强医院感染各项指标的监测,是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保障。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就是按照医院在医疗、诊断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等客观规律,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医院感染现象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发生[1]。
为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健全管理组织,制定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控知识的培训,加强医院感染各项指标的监测,可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加强组织建设,制定制度并强调落实1.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
制定科学、实用、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
建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
1.2强调感染管理职责、制度的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高低与医院感染规范、制度的落实密不可分。
我院重视对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制度落实的督导,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督导组,对医院感染职责、制度的落实方面进行督导,保证各类职责、制度的落实。
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及时到科室进行督导和检查,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者,及时与科主任及护士长进行沟通,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
2.加强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注重普遍性和重点原则相结合,分层次和工作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重点强化全体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基层医院管理控制交叉感染发生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64-02
随着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卫生院管理、控制交叉感染迫在眉睫,部队卫生队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如此。
乡镇级到2010年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距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总的医院感染在5%-10%之间,而边疆贫困地区基层卫生院院内交叉感染明显高于10%,是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一大障碍,严重危害广大农牧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此,我们将控制乡镇卫生院,卫生队院内交叉感染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提高医疗质量的突破口,现将近几年控制交叉感染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院控制交叉感染管理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乡镇卫生院常抓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在控制交叉感染中的应用,近几年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质量控制科主任、医务科主任和护士长为副主任的医院管理组织和控制小组。
各卫生院人员上下一盘棋,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达到规定质量标准,把卫生院交叉感染控制到最低水平。
具体目标为:从监测范围质量、消毒灭菌质量、抗生素合理使用目标、全员职业教育、各种制定制定和施行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医院内感染控制。
同时每年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评价、修改交叉感染控制方案。
通过
制定医疗服务质量计划,为卫生院提出了医疗质量服务制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方面的措施。
执行三级医师查房,疑难、重大疾病、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入院三日内确诊率≥9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病人满意率≥95%。
为达到医疗质量保证和上述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院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调动相关人员每月对各种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提出效果评价,发现问题后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再反馈到相关科室改进,直到合格达标,每季度对执行制度好的科室和不好的科室以晨会、院内经验交流的方式通报、表彰、奖励,同时也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
2 强化卫生院职工交叉感染控制意识
目前,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保积极性很高,参保率增加达到90 %,门诊和病房病例明显增加,但是医学教育、有关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相对不足,卫生院医护人员少,工作量大,汉语言文字认识少,因此,工作人员还存在一个交叉感染控制理论再学习提高的过程,为了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性,我们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知识讲座、邀请上级专家到卫生院教学或派人到上级参加相关培训的好方法、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强化交叉感染监控理念,人人参与,明显地控制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加强交叉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目前,各乡镇卫生院大多设置大内科、儿科、妇产科病房,门诊,预防保健科,感染科等。
在医疗护理中以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为主,但是为了产房安全配置专门消毒供应人员,同时倡导医护人
员保持清洁、消毒理念,时刻监督购置安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以保障卫生安全,并对医疗护理活动场所每季度定期紫外线灯使用过程的强度进行监测,促进卫生院医护购置药械制度的改进和完善,确保了医疗护理、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结合医院“三级”训练,教育医护人员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健全日常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自觉地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从各方面来控制和减少卫生院内感染。
4 加强卫生院重点区域的管理
普通病房与产房、感染科病房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划分区域,分别管理,并将妇产科、内科、注射室、供应室作为院防重点环节,接诊室严格接诊制度,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换药室、注射室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室内空气每天用紫外线进行有效照射,病房收治患者力求将同样病种人员收住一病室,感染科设置在专门病区,医护人员都必须加强无菌理念,认真执行消毒与隔离管理措施,精确熟练地把握无菌观念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交叉感染
5 严格把好供应室消毒无菌关
加强基层卫生院供应室的管理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举措,如果有医疗用具灭菌不合格会直接引起医源性感染,如注射器、输液器、各种穿刺用品等清洁消毒灭菌不合格,最易发生交叉感染,据此,卫生院近几年一直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输液器、引流管等。
凡是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废弃物集中由专人进行
无害化处理或消毁或环境保护、安全部门统一回收处理,基本杜绝了卫生院医源性交叉感染。
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是搞好消毒灭菌工作。
对于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汇集场所,众多的病原体可通过空气、飞沫、饮食、餐具、药品、生活用具、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输血输液等多种途径由患者传播给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探视者,从而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认真做好医院消毒工作及时杀灭各个环境(环节)中的病原微生物,可大大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卫生院通过严格配制有效浓度的高效消毒液进行消毒工作,加上控制感染专业人员定期到相关科室进行督导,指导督促清洁员加强灭菌观念以保证各科认真地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达到预期目的。
6 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院领导为主的专职人员定期检查各个环节、病区抗生素使用情况,尽可能根据病种病原学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乱用或多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有些情况下使用窄谱抗生素,常用廉价的抗生素,以免产生各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株。
因此,如果必须应用三联的抗生素,对三联用药要进行审核,申报,登记,从而减少耐药与交叉感染发生。
7 效果评价
通过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率的发生,不但需要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且还要严格管理,勤务实,领导重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才能使院内交叉感染得以有效控制,
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费用和精神负担,保证了卫生院工作的正常运行,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提高了我卫生院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8 存在问题
近几年随着农牧区新农合医疗参合率的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完善,摆在基层卫生院问题尤显突出,如医护人员的严重缺乏,人员配置比例不平衡,医疗设备落后等。
9 建议
聘用优秀的医护人员和检验技术人员,通过制度,相应的待遇吸引人才,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缩短住院天时,达到康复出院的目标。
同时利用现行的绩效考核来识别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经常性的开展自查、自评、自检,完成各项登记和记录,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良环节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环节管理为重点,突出抓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最终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为农牧区乡镇卫生院搞好医疗质量管理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推进新农合规范、有效地减轻农牧民群众的看病经济负担,使新农合参保制度和健康教育档案有效发挥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