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a2ae6fa417866fb84a8eaf.png)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二、关键词:发展内涵构建特色文化育人活力校园三、结题报告摘要:河北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地处国家级贫困县,于2009年由原东关街小学和东大街小学合并而成。
为打造市级名校,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创建“人文、生态、活力”的现代化小学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品牌,发展内涵,彰显特色,用独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引领了学校的全面发展,校园环境极大改善,人文气息日趋浓厚,家长学校、社团活动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教育功能得到充分释放,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市特色现场会、生本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多项大型活动,被授予“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教育、中国教育学会网站等多家媒体刊载了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四、立项时间:2011年7月五、课题负责人:陈秀芳小高师范路小学副校长六、结题时间:2014年4月七、报告执笔人:陈秀芳八、课题组成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及品质的养成良好的环境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长期处在优良校园文化中的师生,会形成正确和高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新形势下办好学校的主流方向。
在中外文化不断地交流、碰撞中,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
年轻一代更崇尚主体精神的塑造,并追求个性发展,再加上当前独生子女居多,学生自私自利严重,甚至受社会环境影响模仿某些不良言行。
而校园文化却能发挥强大的教育功能,有助于良好习惯和品行的养成,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刻下深深的烙印,是成人、成才的基础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开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18b8d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1.png)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开题报告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开题报告《校园文化建设》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
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校园文化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
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3、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a0513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8.png)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研究和工作条件,同时也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探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二)分析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因素;三)总结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和途径;四)提出适合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策略,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点;二)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三)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四)适合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策略。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适合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策略。
五、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三)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四)为我校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它的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84d4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e.png)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办学宗旨是培养人才,并且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任务。
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也决定着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和挑战,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思考:如何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如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何创新校园文化形式,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等。
因此,对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策略,旨在为高校改善和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如下:1. 描述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掌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2. 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问题的成因和本质。
3. 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4. 增强高校文化自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方面。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校园文化构成要素进行理论分析。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研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
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策略和建议。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创新:以一些具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创新校园文化形式,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doc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5de43de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4e.png)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下面是一篇关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范文,大家不妨多家参考。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城关中学建校于1992年9月,原址在县城麻柳坝,由于布局调整的缘故,2011年2月搬入新校区(原岚中和老县委所在地),2011年9月与县溢河中学合并,组建新的城关中学。
目前学校拥有32个班,2000名学生,150名教职工。
由于两所学校合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文化理念、管理模式、生活习惯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导致部分教职工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隔阂,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在学生中也产生了一些相同的问题,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为了化解这些矛盾,消除负面影响,增加认同感,让广大师生把心思用到教学上,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研究,以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络的影响,学生中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而且由于初中学生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其中喜欢标新,并易于接纳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新潮的、流行的事物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带有明显的差异性,个别人还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过激的行为。
虽然学校部分建筑物是新建的,但原有建筑物较多,在规划、布局等方面存在滞后性,校园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潜力,不断创新,我们提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以期通过课题研究,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题,使岚皋县城关中学这个县级示范初中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
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研究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57652baa00b52acec7ca80.png)
《特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15 年 5 月—— 2016 年 5 月,我校肩负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要点课题——《特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依据课题研究计划,我校成立了由王衍杰校长为课题组长,以分管校长、中层干部、教研骨干和优异班主任、学科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成员中既有具备丰富教育管理经验的学校负责人,也有20多年教育教课经验的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还有青年教师,成员比率构造合理。
一年来,我们按照“学习培训,提高修养——订正教材,形成系统——编印读本,滋润心灵”的工作思路,增强对校园文化建设课程的培训与学习,增强课程管理,建立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框架,拓展了学校崭新的育人环境。
现作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以下:一、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过程和举措(一)检查学习,形成课题为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展开了学生问卷、教师议论、家长会谈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活动,充足认识师生对乡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必需性的认识。
我们还学习了山东省教育厅2005 年公布的《对于增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对此中明确指出的:“中小学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拥有强盛指引功能的教育资源。
”有了更详尽的认识。
经过沟通我们认识到,小学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不单能够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优异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培养踊跃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并且能够经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踊跃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审盛情识;有益于培养学生优异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有益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122f55856a561252d36ff4.png)
5、强化校园教研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岗位大练兵,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形成浓郁的校园教研文化。
1、组织实施研究,召开实验研究研讨会
2、购置音体美等各种器材设备,精心布置墙体文化,装备专业教室,建设一流的育人环境。
3、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
4、从本校历史、人文、自然、信息的实际出发,灵活开掘、有效地整合运用校园文化德育资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开 题 报 告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教育科研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
校园文化建设
课题承担人
秀芳
所在单位
市北县师路小学
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制
2014年4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2年4月地点:县教研室
评议专家:市教科所阮惠琳主任
5、舆论文化(心理文化、人际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亚军 本科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 民乐街小学科研主任
成员:王建梅 雅楠
主要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在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如何在教工活动中提高教工的凝聚力、如何在学生社团活动贯穿思想教育的因素等等。
6、开展“闲暇教育”、“三生教育”,研究制定情景作业单和实践类活动校本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实践能力。
学校生态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生态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d91b013968011ca200911e.png)
小弟八联办小学学校生态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小弟八联办小学课题组2009年9月14日学校生态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校生态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批准单位:曲周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实验区管理办公室课题负责人:靳建虎会议主持人:张德强槐桥乡总校部业务副校长地点:小弟八联办小学电教室报告人及执笔者:靳建虎时间:2009年9月14日参加人员:课题组顾问:李金平槐桥乡总校部总校长张德强槐桥乡总校部业务副校长课题组组长:靳建虎小弟八联办小学校长副组长:马庆风小弟八联办小学副校长核心组员:秦艳云小弟八联办小学教导主任卢俊学小弟八联办小学教科室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王永飞小弟八联办小学政教处主任组员:靳增秀、张志平、梅英丽、马丽英、赵庆忠、李荣美特邀参加人员 ;郑文秀槐桥乡总校部副校长、郭电光槐桥乡总校部副校长、田振奎槐桥乡总校部副校长、李建民槐桥乡总校部副校长、申利国槐桥乡总校部副校长、办公室主任蒋利萍槐桥乡总校部副校长高文忠槐桥乡总校部副校长张学军、刘从印、石浩斌校部业务组成员李文玉、霍春丽、吕朝军、聂振平、申振国、申耀华、李建华、靳爱民、闫庆海、张合生、张晓丽、王晓华、聂桂芳、李艳芳、刘章永、卜胜军、张翠婷、司金英、李双秀、赵庆贤、张春芳、陈建奎、吕士波(槐桥校部部分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
学校生态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承担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课题《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重点子课题《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已经曲周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实验区管理办公室批准。
经领导研究,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课题内容报告内容:一、课题的提出和选题的依据学校文化是指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14b3c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f.png)
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色学校的创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特色学校不仅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更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养方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对特色学校的创建进行实践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色学校的创建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特色学校是指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育管理等方面,通过建设和发展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色学校的创建,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量的特色学校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在多数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然而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办学理念不够明确,特色建设不够深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
因此,对于特色学校的创建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对于解决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特色学校的创建进行实践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提升特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探讨特色学校创建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特色学校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3.分析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4.研究如何建立具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5.提出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分析和评价,系统地了解特色学校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
2.调查法:通过建立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特色学校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实地观察法:对已建立的特色学校进行深入的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9dcee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5.png)
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
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
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另外,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
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
2、社会化功能。
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
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
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题报告
![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a7fa0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2.png)
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高校校园文
化建设也变得愈加迫切。
在当今社会,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基地。
因此,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以构建和谐校
园为目标,倡导文明、开放的校园文化,培养积极向上、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大学生。
二、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探讨如何通过校园
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国家意识,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为高校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高校在社会中的地
位和影响力。
三、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有关高校校园文化建
设的国内外文献和案例,探讨高校在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分析高校校园文
化建设实践中的优劣经验,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和期望,为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提供有根据的建议和指导。
四、预期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
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推动作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预期形成一份综合性的报告,以
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a206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0.png)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与社会进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
通过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能够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够推动中学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与不足,进而提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建议,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四、研究内容
1.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2.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与不足
3. 影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4. 促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究。
六、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指导,帮助中学校园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的开题报告
![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37da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6.png)
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校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校校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高校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
人文景观是指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根据不同目的需求,对高校的空间氛围、文化内涵、精神境界、艺术表现等进行规划、设计、构造和装饰,营造出与高校文化内涵相契合、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性化景观。
它既是高校校园发展的一种形象表现,也是高校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具体体现。
因此,建设一个良好的高校人文景观对于提高高校的教育品质、增强高校的文化魅力、塑造高校的美好形象、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前期调研分析在调研分析中,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外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现状、特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了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1. 国内外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建设成果各不相同。
2. 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需要注重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的融合,需要体现高校的教育理念。
3. 认识到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资金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的主体内容在于,如何营造出与高校文化内涵相契合、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性化景观,探究高校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因素,以及在实践中的落地方式。
为了实现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考察、深入访谈等多种方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寻找适合高校发展的人文景观建设方案。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如下:1.通过对高校校园人文景观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提出适合现代高校人文景观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思路,并从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访谈等方式,探究高校人文景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文景观提供可行的建议。
3. 提出可实施的高校人文景观建设案例,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并总结出良好的经验,从而推动我国高校人文景观建设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不断实现赶超、跨越、腾飞。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培养“全面+特长”的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1、组织实施研究,召开实验研究研讨会
2、购置音体美等各种器材设备,精心布置墙体文化,装备专业教室,建设一流的育人环境。
3、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
4、从本校历史、人文、自然、信息的实际出发,灵活开掘、有效地整合运用校园文化德育资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3、社会发展需求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注学校作为思想文化教育主阵地的建设工作,近几年,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以此来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我们要想实现目标太难了,经济大潮的冲击,人心的浮动,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师资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等等,都给我们文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一年多来,老师们叫苦连天,学校正在爬坡过坎阶段,不进则退,退回去,付出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想打造出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文化名校,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了,面对上述种种困扰,我们于2011年提出“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经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题,使师范路小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学校的生命价值。用文化来引领,用文化来治校,建立“人文、生态、活力”的现代化小学,让学校处处有一张生动的“脸”,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永远有一种人本的“魂”。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教育科பைடு நூலகம்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
校园文化建设
课题承担人
陈秀芳
所在单位
张家口市张北县师范路小学
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制
2014年4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2年4月地点:县教研室
(五)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端成果。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
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科研团队,开始争跑资金,着手布置墙体校园文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2、丰富师生活动文化。认真结合每一个节日,积极开展各种校级、班级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精心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性情,锻铸学生的品格。
3、建立自己的特色文化。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校校合作,赢得家长和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让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依据地域和校情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节日,推进特色办学,形成自己的品牌。
4、提升师生精神境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德育建设,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大力表扬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树立学习榜样,形成爱生敬业、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校园精神。
5、强化校园教研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岗位大练兵,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形成浓郁的校园教研文化。
四、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力争经过2至3年的努力,使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我校成为人文校园、温馨家园、幸福心园、品牌名校。同时,建构具有深远内涵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让学校充满活力。
具体目标:1、优化校园静态环境。通过建立文化走廊、班级文化墙,美化、绿化校园等方式,打造节点,构建一个高品味的、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优雅的校园环境,努力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评议专家:市教科所阮惠琳主任
参与人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1、学校发展现状
虽然我校一直办学教好,在张北县是一流的学校,但在课题的带领下,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纵深发展,教学班由原来的32个增至了现在的48个,在校学生从原来的2300多人增至了现在的2900多人,学校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家长一票难求。现在我们已成为了市级名校,我们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在了更大的范围,我们不求和谁比,必须定义自己的文化,构建自己的课程,走自己的教育之路,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机制,组织全体师生、家长参与共建,并及时分析比较,去粗取精,为学校特色发展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探索有效路径。
(四)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段工作。
2、儿童思想缺失
在经济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严重萎缩,又由于年龄和身心成长等原因的制约,他们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其中喜欢标新,易于接纳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新潮”、“流行”事物的学生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带有明显的差异性,个别人还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过激的行为。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将运用于课题论证、设计、实施及结题的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视吸收先进地区、学校最新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较好的操作方法及办学模式。
(二)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以及影响校园文化深层次发展的诸多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