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赏析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六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骆驼祥子》老舍著古诗文背诵篇目:1.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 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3.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浙东的山是美女的黛眉舒展凝聚。

要问朋友去哪里呢?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一定要留住春天与你在一起。

4.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七步诗、鸟鸣涧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七步诗、鸟鸣涧等)
全诗用比喻的方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秆,比喻同 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秆,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 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诗人十分悲愤地责问:咱 们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你要这么急切地迫害我呢?他不 懂得,在封建统治集团里,为了争权夺利,斗争从来就 是你死我活,十分残酷的。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 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 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 说明此诗在一幅春山月夜图:春夜,深山空旷, 万籁无声,桂花从枝上无声地飘落。忽然,一轮明月破 云而出,幽柔的清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扰的山鸟,啼 鸣于深涧之中。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 非常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这种闲静 又因为有声音动态而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趣。花落、月出、 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 的景物反而取得静的效果。全诗通过描写深山幽谷夜晚 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 赏。
诗词大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 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 的黄莺啼鸣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 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 彩蝶、娇媚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 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 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 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语言口语 化,读起来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 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于谦 (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

六年级下册背诵古诗

六年级下册背诵古诗

六年级下册背诵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下册的古诗背诵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背诵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下册需要背诵的古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这些古诗。

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多首优秀的古诗需要学生背诵,其中包括《题都城南庄》、《锦瑟》、《春晓》、《将进酒》等。

这些古诗有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有的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有的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我们来看《题都城南庄》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中描写了一个安静幽静的乡村庄园,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懂得珍惜身边的环境和生活。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锦瑟》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个女子弹奏着美丽的古琴,琴弦似锦,音响如泣。

诗人通过琴音抒发了对逝去的时光和美好回忆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青春年华和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哀伤。

学生在背诵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深刻思考,体味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

《春晓》这首诗也是六年级下册需要背诵的古诗之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春天,大地苏醒,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诗人通过描绘春日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学生在背诵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生命活力和希望的热情,懂得珍惜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

《将进酒》这首诗也是六年级下册背诵的重要古诗之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描述了诗人豪情壮志,豪饮畅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奔放、豪放不羁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李白的豪迈和豪情,懂得追求自由和挑战极限的精神,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六年级下册需要背诵的古诗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学生通过背诵这些古诗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古诗三首六下

古诗三首六下

古诗三首六下
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表达了登高远眺的壮美场景和人们追求进取
的精神。

诗人在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白日西沉,山峦尽收眼底,黄河蜿蜒向海流去,令人感叹自然的壮美和变化。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明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远大抱负,不甘停留在眼前的景色,而是要不断超越,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

诗人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便抬头望向明月,低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月光的明亮和寂静的夜晚,让人产生思乡之情,对家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引起人们对乡愁的共鸣和对故乡的眷恋。

第三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

诗人描述了太
阳照射下的香炉冒出紫色的烟,远远望去,瀑布如白练般挂在山前,水流飞流直下,高达三千尺,宛如银河落入九天。

诗人借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壮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自然的热爱。

六下语文必背古诗词

六下语文必背古诗词

六下语文必背古诗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将进酒》等。

这些古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
地位,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接下来我会逐一介绍这些古诗词。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描写了登高远眺的壮
美景象,以及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
哲理深受人们喜爱。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的寂
静和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眷恋,以及
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
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
与愉悦。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豪迈激昂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豁达豪放,是中国古代酒颂诗的典
范之作。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语文课程中被要求背诵,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 山一样孤独。 洛阳亲友如相问,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 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这首送 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 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写苍茫的江雨 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 强性格。全诗因景生情,寓情于景表明自 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 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4.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 / 满蹊, 千朵 / 万朵 / 压 / 枝低。 留连 / 戏蝶 / 时时 / 舞, 自在 / 娇莺 / 恰恰 / 啼。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背后的故事
郑燮(郑板桥)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 一。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 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郑燮为官,爱民如子,做了不 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他任潍县县令时,正 逢荒年,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但 他却因此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 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 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 句“作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 一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词语注释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
与研究(注释、译文)
1. 古诗积累
- 《登鹳雀楼》
- 作者:王之涣
- 注释:登上鹳雀楼,欣赏美景。

- 译文:我登上鹳雀楼,眺望远方美景。

- 《静夜思》
- 作者:李白
- 注释: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万物。

- 译文:我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万物。

2. 古诗研究
- 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 古诗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悟。

- 古诗的修辞手法
- 古诗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感染力。

-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句更富有表现力。

- 古诗的阅读技巧
- 阅读古诗时,可以结合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古诗的含义。

- 注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多读多背古诗,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积累与研究》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已亥杂诗赏析(附注释 译文)

已亥杂诗赏析(附注释 译文)

《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已被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 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 必用) · 赏析与阅读巩固练习 (及参考答案)【原创】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 必用) · 赏析与阅读巩固练习 (及参考答案)【原创】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持:____________________ 漉:__________________泣:____________________ 菽:__________________(2)“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__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用“豆”和“豆秸”分别比喻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曹植巧比妙喻,诗中用“豆”比喻______________,用“萁”比喻______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_______。

“相煎”指___________________;(6)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实意(内涵)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人以___________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弟的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要背的古诗

六年级下册要背的古诗

六年级下册要背的古诗六年级下册要背诵的17首古诗词,提前读背好!1.只许自己“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何止是“州官”!《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字词注释】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诗意】暮春长安城,时时落红处处飞花。

寒食节正值东风,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斜。

夕阳西照下的汉宫,开始递送御赐的蜡烛。

那袅袅的轻烟,随形而至王侯将相家。

2.那远古的民间传说,那遥远的星空童话,美妙成诗!《迢迢牵牛星》选自《古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字词注释】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擢(zhuó):伸出,抽出。

杼(zhù):织机的梭子。

零:落。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诗意】在那遥远的美丽星空,闪烁的两颗星是牛郎和织女。

织女那细长而白皙的手,毫无心思机械地摆弄着机杼。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伤心的眼泪零落如凄楚的雨。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那神秘的两岸到底相隔几许?仅仅一条清澈透亮的河,让两人只能凝望却无法言语。

3.月圆人未圆,自是伤感无限,也是千百年来诗歌中永恒的主题。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10首主题1、《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主题: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表达了作者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2、《鸟鸣涧》(春天的古诗)主题:通过描写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幽雅的气息和那清爽的感觉的向往之情。

3、《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

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主题:借送别写心意,寄寓了作者高雅纯洁、清廉自守的高尚品格。

4、《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5、《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主题:表达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6、《竹石》清郑燮,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主题:借竹子的坚韧、刚直、不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这是一首爱国诗。

千古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主题: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8、《己亥杂诗》主题:古诗反映了作者对清政府压抑、束缚人才的不满,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

9、《浣溪沙》宋苏轼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

主题: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解释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注释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大多是慷慨悲壮之音。

现存有《曹子建集》。

2、漉:过滤。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4、萁:豆茎。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6、煎:一种烹饪方法。

[题解]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

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

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

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县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诗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总结]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标题: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一、引言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接触到了一系列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我们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的良好素材。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学习的部分重点古诗词进行梳理和感悟记录。

二、古诗词篇目及赏析1.《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白帝城出发,一日之间行过千里江陵的壮丽景象,展示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夜思乡的画面,寓深情于淡墨之中,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战乱后春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三、诵读感悟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我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所打动,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在品味诗词之美时,也领略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四、诵读方法与技巧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不仅要注重字音准确、节奏韵律恰当,更要用心去体味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力求做到声情并茂,使古诗词的生命力在诵读中得以焕发。

五、结语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熏陶,更是一种人格品质和人生观的塑造。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继续深入研读更多古诗词,让它们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滋养我的精神世界,丰富我的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我对六年级下册部分古诗词诵读的笔记整理,愿我们在诗词的世界里一同成长,共同传承并发扬我们的中华文化瑰宝。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堂笔记
第一首:《送别》
作者:李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课堂笔记:
诗词背景:本诗是李白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离别之情。

诗词意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离别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难点注释:
“长亭外,古道边”: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场所,古道是离别的道路。

“芳草碧连天”:芳草形容离别的情感,碧连天则表达了离别的深远。

“晚风拂柳笛声残”:晚风拂过柳枝,笛声残缺,寓意别离的伤感。

“夕阳山外山”:夕阳下的山峦重重叠叠,寓意别离的痛苦。

诗词赏析:本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离别的氛围,诗人将离别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互动:同学们积极发言,讨论了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

作业建议:背诵并默写本诗,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其他问题:部分同学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课堂讲解和讨论。

第二首:《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课堂笔记:
诗词背景:本诗是李白在旅途中夜晚住宿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意义: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自己的动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汇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汇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汇总《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浪淘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六年级古诗下册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古诗下册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古诗下册必考知识点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汉字、培养语感、提升文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六年级古诗下册中,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必考知识点。

一、古诗的韵律格律古诗是有严格的韵律格律要求的,其中最基本的是平仄对偶和韵脚。

平仄对偶是指古诗每个字的声调要平仄相间,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韵脚则是指古诗每句的字音要求押韵,例如仄平平仄、平仄仄平等。

掌握好古诗的韵律格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二、古诗的修辞手法古诗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比喻是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含义,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夸张则是以夸张的手法来夸大事物的特点。

掌握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古诗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同学们应该通过仔细阅读古诗,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深意。

同时,也需要掌握古诗的主题,例如咏史、咏物、写景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四、学习优秀的古诗篇章在六年级古诗下册中,收录了一些优秀的古诗篇章,如《悯农》、《夜泊牛渚怀古》等。

同学们应该仔细研读这些篇章,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注解和析诗,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诗词的背诵和默写为了更好地掌握古诗,同学们应该进行背诵和默写的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并尝试默写其中的部分内容。

通过不断地背诵和默写,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赏析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在赏析古诗时,同学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比如,可以先理解诗的整体意境和主题,再分析句子之间的联系和修辞手法,最后解读其中的细节和含义。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赏析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赏析

古诗词背诵一、《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持:用来。

羹(gēng)漉(lù)菽(shū):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本:本来,本来。

相煎:指彼此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凶残的不满。

何:何须。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他说:咱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血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血相残不满与厌恶。

)二、<<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别墅周围。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闲:安静。

时:时而,偶尔。

《译文》,不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三、《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注释】)的城楼。

2. 3.吴:6.平明:早晨。

7.客:指辛渐。

10.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当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孤单。

洛阳的亲友老友若是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仍然的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四、《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不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江畔:江边。

(2)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留连:舍不得离去。

(6)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悦耳。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无拘无束的小黄莺叫声和谐悦耳,美好超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①夜静春山空。

②月出惊山鸟,③时鸣春涧中。

④桂花:木犀的通称。

【注释】①闲:悠闲,寂静。

这里含有人声静寂的意思。

有的春天开花,④②空: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③惊:惊动,惊扰。

有的秋天开花。

时鸣:不时地鸣叫。

王维的诗意和禅境,在于虚空宁静。

在诗中,人的心境是空虚寂静、闲恬空淡的。

人只有在悠闲的时候,心境虚空宁静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音。

桂花细小轻微,落地无声,但诗人偏偏能听到它坠落在地上的声音。

这种心境该是多么的宁静、虚空和恬淡。

实际上,这是借助外物的描-----也深更尽的时候最为明显和突出。

为写来写人的心境。

而春山、春涧的虚空宁静,又只有在夜间了进一步渲染这春山春涧的虚空宁静,诗人又写了在月亮升起时,惊动的山鸟发出几声悠长的鸣叫声,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更衬托出广大夜空无边的空寂。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

【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这诗主要写春山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果。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

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月出无声,而山鸟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

《唐诗笺注》:《而庵说唐诗》: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

'夜静春山空《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

而先着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

'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

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诗意】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芙蓉楼送辛渐[注释]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

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

“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说: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天亮时送你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独。

寒雨:秋雨。

连江:满江。

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

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

平明:天刚亮。

客:指辛渐。

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洛阳”二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译诗]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

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

”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

“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洒壶、月亮、灯、滴漏等。

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

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注释]江畔:江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压枝低:因为花开得很多,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

戏蝶:蝴蝶飞舞,好像在游戏。

时时:常常。

自在:自由安适,不受拘束。

娇莺:娇美的黄莺。

娇:可爱的。

恰恰:恰巧碰上。

这里形容黄莺啼叫悦耳和谐的声音。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译诗]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

留连在花丛中的蝴蝶不时地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歌喉宛转正在啼鸣。

[赏析]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

“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注释]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那、你。

[译诗、诗意]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赏析]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1736年(乾隆元年)考中进士。

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主要人物有:汪士慎、黄慎、金农、李“八怪”惮、郑燮、李方膺、罗聘等八人。

)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是中的代表人物。

注释]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孩子。

漫卷:随便卷起。

白日:白天。

一作白首。

纵酒:纵情喝酒。

放歌:尽情歌唱。

青春:在此是指春日青翠明媚的春光,指春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

此指嘉陵江上游,阆水、白水段的江峡,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在今湖北省。

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

洛阳:今属河南。

[译诗、诗意]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