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李霄20126103城环学院给排水2班在以数字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所谓新媒体广泛出现后,不少人认为纸质媒介前景不妙。
更有人预测:50年后纸质文献将在主要国家退出历史舞台。
100年后,人们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纸质文献了。
但是纸质媒介真的要寿终正寝了吗?在网络传播来势凶猛的当下和不断发展的未来,纸质媒介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自从东晋时期纸基本上取代了简牍到上个世纪后期新媒体的出现,纸质媒介一直是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纸质媒介早已超越了媒介最基本的传播功能,而是以其载体的特殊性建构着人的精神情操、审美情趣,影响着人的生存和生命,与人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读书人最喜欢自己的书斋,无论怎样布置,书是少不了的。
那一架架一柜柜的书,就是书斋主人的贴身伴侣,精神性命。
回到现在,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好多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
就是那些腰缠万贯的商贾们,也要辟出一个空间,里边摆上装帧精美价格昂贵的书。
为了阅读也好,附庸风雅也罢。
书本固然可以传递知识,摆脱了现实功利目的的读书却不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出于习惯,看重读书这一行为本身蕴含的乐趣。
花前树下,湖边草地,都是读书的好场所。
这类读书、赏书的精神、喜好,已经不仅仅是人的外在生活了,而是形成了习惯、品性,内化为人的生命。
即不光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生存。
而一旦某种行为方式形成了习惯、癖好,与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时,要改变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新媒体固然发展很快,也有纸媒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但要想让读书人舍弃他视为性命的书,而从网络、从电子出版物中获取他在纸质媒体中得到的快乐,几乎是不可能的,起码是难上加难。
我们无法想象书斋里只有一台电脑、一摞光盘;更无法想象一个读书人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操作着一台现代化的阅读器。
不是这种情形不可能出现,而是人难以改变他的审美兴趣、阅读习惯。
新媒体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纸媒消亡论的看法
纸媒消亡论的看法
关于“纸媒消亡论”的看法,存在不同观点。
有人认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纸媒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不会消亡。
理论角度分析,纸媒和电子媒介虽然都处在一种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但是,由于各类媒介的特点不同,其受众群也就不相同,就是同一媒介,由于其内容的差异性,也会形成不同的受众群。
这就是说,报纸的读者群与网络媒介或其他电子媒介的受众群是不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受众群,他们从不同的媒介所获取的信息也是不相同的。
另外,纸媒具有更高的舆论地位,因其区别于互联网媒体的不可修改、不可撤销、严谨到几乎一字不易的高用词要求、专业度和深度的高审核标准等属性造就的权威性影响力;至少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70、80年代人群中,因其少时阅读习惯而留存的纸媒情怀,仍然存在大量纸媒受众;稀缺性,深层的稀缺性说的是在纸媒越来越艰难的大环境下,大浪淘沙,能够留存下来,逆流而上的必定是精华;浅层的稀缺性说的是纸媒独有的质感、时代的印迹、文化情怀的符号,不缺乐意收藏的大家。
也有人认为,纸媒会逐渐消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报纸、杂志、电视到现在的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通过互
联网获取信息,而逐渐远离传统的纸媒。
总之,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但纸媒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介环境的变化,纸媒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传统的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纸媒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相反,它们正在通过创新和转型,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就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浅析。
一、发展现状1. 挑战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纸媒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通过纸媒阅读新闻的人越来越少。
而且,新媒体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给纸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转型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纸媒在不断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纸媒加大了对新媒体的投入,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和客户端,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新闻信息。
纸媒也在内容上进行调整,注重深度报道和分析,提高新闻的质量和价值,以此来吸引读者。
3. 创新纸媒在面临新媒体的挑战时,也在不断创新。
它们不仅加大了对新媒体的应用,还注重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一些报纸将自己的报纸内容进行付费点播,或者推出会员制度,吸引读者付费订阅。
还有一些报纸将自己的版面设计做得更加精美、高端,吸引高端客户。
二、发展前景1. 新闻质量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要想获得读者的青睐,必须注重新闻的质量。
它们需要深度报道、分析和评论,做到内容的精准、权威和可信。
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留住读者的心。
2. 多元化发展纸媒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中生存下来,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它们不能只依靠纸质报纸生存,还要借助新媒体,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建设官方网站和客户端,开展视频、音频、社交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运营,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
3. 整合资源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积极整合资源,实现多媒体融合传播。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
纸媒可以与电视台、广播台等传统媒体合作,共同制作新闻报道,进行信息共享,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4. 深度定位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纸媒的命运:逐渐减少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纸媒的命运:逐渐减少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2019-08-29“报纸消亡论”早已不是新鲜论点。
⾃2008年以来,西⽅先后⼜有⼏⼗家报纸倒闭或申请破产保护,我国的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也宣布清产结算,报纸是否会消亡的讨论再次炙⼿可热。
随着⼿机的普及和⼿机阅读功能的完善,报纸的市场呈现明显的萎缩。
但报纸的消亡毕竟还没有成为现实,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仍是见仁见智。
纸媒是指报纸、杂志、图书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媒体。
作为纸媒的不同形态的报纸、杂志、图书具有不同的功能,其⽣命周期也有⼀定的差异,包括发育期、成长期、震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
本⽂将从传媒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类代际更替、⽣态环保需求和市场供给需求五个⽅⾯讨论这个问题。
⼀、由传媒发展规律看纸媒将退居次位传播媒介是传播赖以实现的中介,是传播活动中具有⾃⾝内在特性与规律的客观存在。
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直接⽽有⼒的影响,因此加拿⼤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体的延伸”、“媒介就是信息”的观点。
⼈类早期主要依靠⼝语进⾏信息传播,在相当长的⼀段时间,⼈类社会只有⼈际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众传播。
印刷术的发明使⼤批量复制信息成为可能,⼈类传播由此进⼊了⼤众传播时代。
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
电⼦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类进⼊了⼀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传播媒介也进⼊了⼀个前所未有的整合和发展的新时代。
⽹络和⼿机被定义为继报纸、⼴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和第五媒介。
⼈们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阅读习惯都发⽣了巨⼤的变迁。
从媒体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每⼀次新的媒介的产⽣都对旧的媒介造成巨⼤的冲击,但没有哪⼀种⼤众传媒,因为⼀种新兴媒体的出现⾛向消亡。
各种媒介在你来我往中逐渐找到⾃⼰的位置,分⾷着⼈们的⽣活和时间,从传媒发展规律看,报纸、杂志、图书等纸媒不会被⽹络取代,但随着⽹络的⽇益普及,通过⽹络获取传统纸媒所承载的信息越来越便捷和⼴泛,纸媒势必会退居次位。
纸媒是否会消失
纸媒是否会消失
目录
纸媒是否会消失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下, 纸媒是否会消失成为了人们关 注的焦点。然而,尽管互联网 的普及对纸媒带来了挑战,但 纸媒的存在价值仍然不可替代
首先,纸媒作为一种文明载体, 其所承载的文化和信息内涵是 互联网无法替代的。纸媒不仅 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更是 人类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工具。 无论是书籍、杂志还是报纸, 它们都承载着人类的知识、经 验和智慧,是人们获取信息、 启迪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 即使在互联网时代,纸媒仍具 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纸媒是否会消失
然而,尽管纸媒不会消失,但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适应市场需 求和保持竞争力,纸媒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例如,通过优化内容、提高品质、增加互动 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纸媒也需要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应对广告收入下 滑的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互联网和新媒体对纸媒带来了挑战,但纸媒的存在价值和作用仍不 可替代。在未来,纸媒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力。同时, 人们也应该认识到纸媒的价值和意义,支持和发展这一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此外,纸媒还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这也是电子设备所无法替代 的。纸媒的排版、字体、纸张等元素,都能为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和 感受。而这种感受是电子设备所无法完全复制的
纸媒是否会消失
另外,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视力不佳的人来说,纸媒阅读可能更加适合他们。这些人可能不太适应电
1 子设备的阅读方式,或者更喜欢纸质书籍和报纸所带来的舒适感。因此,纸媒的存在也能满足一部分
3 低成本;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来吸引更多的读者;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合作来拓展收入来源;通过环保的存在价值和作用仍不可替代,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来适应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力。
纸媒与数字媒介
纸媒介与数字媒介的发展趋向“纸质图书灭亡”是伴随着纸质报纸、期刊灭亡论而发展起来的新观点。
上个世纪,一批学者就曾预言过报纸的灭亡,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提出的报纸消亡时间,“到2044年, 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进入21世纪后,不少报纸的经营状况确实是可以用日益惨淡来形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如《西雅图邮讯报》(147年历史)、《An几Arbor新闻报》(175年历史)、《洛基山新闻》(150年历史)等一批有百年历史的报纸停止发行印刷版,同样在2009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报纸产业在一季度刊发量集体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下滑。
这些报纸产业的乏力发展表现,无疑不得不让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数报纸都将渐渐走向消亡。
而在最近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做的2009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民众报纸阅读率为58.3%,期刊阅读率为45.6%,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5.6%和4.5%。
传统纸质媒介尴尬的生存境地,在某种程度上似乎间接印证着纸质媒介灭亡危机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有其实。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纸质媒介是否还能继续生存,它今后的发展是否象那些预测者说的纸媒介即将灭亡呢?一、纸媒介依然存在生存空间在纸质图书即将消亡的预测声中,总被指责图书阅读率低的中国,却出现了“反常”情况。
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指通过各种媒介形式接收信息)呈现增长趋势,与国民综合阅读率上升趋势相反的是,我国以新媒介形象发展的风声水起的国内电子杂志却出现了失宠的态势。
从数字媒介兴起开始,人们似乎就肯定了纸质媒介消亡的必然。
然而通过细致分析,以电子杂志与纸质杂志为例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纸质媒介是不会消亡而是会延续发展的。
电子杂志,指的是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
又称网络杂志、互动杂志。
电子杂志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者。
大众传媒首先是生意 纸媒注定要消亡
大众传媒首先是生意纸媒注定要消亡来源:钛媒体发布时间:2012-11-28报纸的发展史说明,在市场经济中,主导大众媒介组织运作的一直都是商业逻辑,而不是其他。
大众传媒首先是生意,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仍将继续存在,但纸质大众媒介最终将消亡。
过去几周,钛媒体多位专栏作者就移动互联是不是纸媒新出路?曾展开过激烈讨论,邓建国教授的这篇文章更大胆地提出结论:大众传媒首先是生意,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仍将继续存在,但纸质大众媒介最终将消亡,分享如下:近日,一份有关月薪与“幸福感”的调查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这一调查发现,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要每月9000元左右的收入,才能使个人“免于恐慌”。
新闻学院课堂上,我问二年级的同学如何看这一数字。
他们回答说“目前还没有什么感觉。
”我说,你们都是复旦新闻传播专业学生。
假设你们毕业时,马上要离开校园,进入社会,要租房或买房、成家等,如果有两份工作摆在你面前,一份是做新闻,起薪每月3000元,另一份来自某跨国公司,起薪每月10000元,你们会选择哪份工作?同学们都沉默不语。
“你们会选择后者,对吗?”我追问。
大多数同学点头默认。
同学们抛弃“新闻理想”(尽管它是新闻教育机构的使命),面对残酷现实,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个人决定无可厚非。
在严酷的生存现实面前,没有人能比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无疑,美国《新闻周刊》的决策者们一直也面临着类似的选择:坚持纸质版,一定会死;全面转向电子版,不一定会活,但至少不会马上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新闻周刊》的决定了——这份有着近80年历史的著名新闻类期刊于今日宣布,从2013年开始将不再出版纸质版,全面转向电子版。
和我的学生们一样,《新闻周刊》的决定无可厚非。
这如同电影《教父》中的彪悍杀手拿枪指着被害者的头时通常会说的:“这仅仅是出于生意,而非个人恩怨(This is business,not personal”)。
“生意”,在一个世纪前“黄色新闻”肆虐时就是新闻业的“轴心原则”,后来在“社会责任论”口号中转为隐蔽。
也谈纸媒会不会消亡
也谈纸媒会不会消亡维特根斯坦说过,人类大多数的争论,其实是“语义之争”。
很多国人在讨论时下问题时也常常陷入“语义陷阱”,论辨双方各自抓着一套完全不能相容的定义鸡同鸭讲,吵着一些毫无必要的架。
讨论有关“纸媒是否会消亡”等问题时,我觉得还是一定要先分析厘清双方的定义:什么是“纸媒”,什么情形又可以被称作“消亡”?如果你说,“纸媒”只是指那些以“纸”为传播介体的新闻媒体――如果这里所指的是现在这种狭义定义的纸张――那我想,实际上我是同意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纸媒”确乎存在某种程度的“消亡”可能性。
再一次,如果这里的“消亡”是指基本不再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只剩下怀旧作用的话。
在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新信息技术的诞生都是“增多”的过程:广播的出现没有能取代报纸,而是多了一种传播渠道;电视的出现也没有宣告广播的终结,因为广播很快发现了迥异于报纸和电视的独特途径(最简单的就是汽车行进中最方便的只能是收听电台)。
使用这种归纳法的弊病在于:过去没有发生的事情,并不等于未来一定不发生。
因为广播没有被电视终结,并不意味着纸媒(如果严守上述定义)不会被互联网和新信息技术终结。
但是,这里出现了第一个定义问题:如果一份利用“电子纸张”发行的报纸类媒体,还是否能被定义为“纸媒”?所谓电子纸张,是指迥异于现有显像管或液晶显示技术的E-paper。
电子纸张不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手机屏幕。
我也订阅了中移动目前的手机报,而且每天都在看。
但我认为这和我这里所提到的利用“电子纸张”发行的报纸,还是有区别的。
手机报完全摆脱了人们对报纸的通常阅读习惯,没有版面的相对位置,没有新闻重点大小的相对区别感(如果硬要说有,那就只有先后的线性顺序)。
为了传播和阅读的方便,每条新闻也基本以100-200字的超短新闻为限,因而,完全无法呈现纸媒的深度报道――而这,正是纸媒在因应抵御上一次媒体介质革命冲击(电视的诞生)的法宝。
电子纸张,却相对地没有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目前还处于雏型阶段的电子纸张,而是指涉未来的、已经处于相对完善型态的电子纸张。
纸质媒体,明天更精彩-精选资料
纸质媒体,明天更精彩当前,“纸质媒体很快就会消亡”的论调在社会上颇为流行,甚至有人给出了具体的消亡时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写道:“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作者认为,纸质媒体“冬天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作为一个文明社会,不管是初级文明、中级文明还是高级文明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会不断地有新的传播手段出现,但是,纸质媒体会依靠其自身的优势而长期存在。
比较而言,纸质媒体具有更多的优势。
深度报道的优势。
人们需要新闻,不只是需要了解有关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等浅层信息,还希望了解关于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未来趋势等深层次信息。
纸质媒体对新闻采写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报道深度上的把握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真实性与公信力。
当关于一件事的报道出现网络和纸质媒体两种不同的声音时,大多数人还是更相信纸质媒体。
商业网站上的信息虽然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人们无法证实的假新闻假信息很多,诚信度很差,网络的这个缺陷反过来会增强纸质媒体舆论主导的把握度与公信力。
纸质媒体拥有高素质的采编队伍,具有掌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向读者提供更多真实的新闻内容。
阅读的习惯。
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有一个长期养成的凝神静观的习惯,可伏案而读,或躺而仰读,纸质媒体可以捧着品味,可在上面做笔记,使人感觉到另一种情怀,还有励志、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等功能。
而在网络上看书,特别是看长文章,大多数人会感到吃力。
纸质媒体的收藏价值。
纸质媒体不再是即看即扔的瞬间型信息承载物,它对新闻事实的全面报道和为受众提供的理论性的观点评论,将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这种工具无疑具有收藏价值。
纸质媒体携带阅读方便,价格便宜,也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
上网需要一定的设备,而报纸、杂志可随取随看。
总而言之,纸质媒体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它从整体上所表现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为纸质媒体赢得了读者的情感优势。
纸媒体的生死存亡
新媒体挑战下,纸媒体仍具潜力《新闻周刊》是一份在纽约出版,在美国和加拿大发行的新闻类周刊。
在美国,它是仅次于《时代》的周刊,当然有时它的广告收入超过了后者。
在发行量上,它超过了《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
《新闻周刊》在美国国内一向以时政新闻见长,其时政评论赢得了众多的荣誉,是美国时政杂志中因优秀评论获得荣誉最多的周刊。
它与《时代》、《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并称美国三大周刊,2003年全球发行量高达400万份,目前的月发行量仍超过100万份。
但这份美国传统媒体的旗舰期刊近年来深受广告严重下滑、发行量大幅下跌以及读者大量流失的困扰。
2007年以来,《新闻周刊》的经营性亏损已高达4400万美元。
而如今,拥有80年历史的美国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在今年底将停止纸质出版,全面转向数字出版业务。
今后所有读者将通过电子邮箱就订阅该杂志。
那么这股寒流的源头来自何方?换句话说,什么导致了《新闻周刊》由盛变衰?很重要的一点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空间的挤压。
长期以来,大众传媒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和外部环境信息的主要通道,并形成了报刊、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一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媒体迅速把人们带入“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中,个体第一次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和参与者。
尼葛洛庞帝的著名预言——网络技术终将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办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正逐渐成为现实。
“媒介及赖其进行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类须臾难离的中介,成为当代人类交往的基本形态,成为社会的总体表达形式。
数字化生存,媒介化社会,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特征。
”如此背景下的受众需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渠道更全面,传播内容更丰富、传播速度更迅速。
更为关键的是,受众从过去单一的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传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
理论上,任何人借助于手机、博客、播客等形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发布新闻,真正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在突发事件中,尤其如此。
纸质书刊会消亡,被新的媒体形式代替么
纸质书刊会消亡,被新的媒体形式代替么?学院:商学院班级:人管11-4班姓名:李萍学号:201108061126我认为纸质的书刊不会消亡,也不会被新的媒体取代。
就我来说,我依然喜欢纸质书刊。
纸作为历史前进的标志,不可能就这么被替代了的。
以下是我对“纸质书刊消亡与否,是否被新的媒体形式而代替”而进行的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新媒体不断地发展,看似纸质书刊似乎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但是图书馆的借阅量是个硬性指数,从我校图书馆的借书流通量来看,图书的借阅量是逐年提高。
2008年借还人53970人,2009年借还人数是76670人,2010年到目前为止借还人数为58613人,随着新书的不断上架,我相信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变化;二是纸质书刊相对新媒体的网络电子图书而言品质要好得多,阅读不受空间的制约。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拿出一本书看,在草地上,公园,饭店,车站等等。
最近的电子书好像可以与纸质图书相提并论,但他们的高额售价和浏览器的不兼容等等诸多的限制不能让普通读者随心所欲;其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读书是读一种心情,一种意境,一种感觉。
每个人都对纸质书有自己理解的文化气息,这是电子书无法实现的。
而且面对现在信息量超大的现实社会,纸质书籍可以有效过滤无用的信息。
纸质书籍可以培养与书的感情,这是电子图书无法替代的感情;第四是纸质图书的阅读途径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必要。
我们可以租借,可以漂流,可在图书交易市场购买二手书籍。
电子图书的出版商不会让电子书能够租借、交易或转售,至少也会加大这种活动的难度;还有就是一些珍藏版图书更具有收藏价值。
珍藏版图书是时代标志,有些精品图书经久不衰,可能有的价值包括文献价值、版本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价值越多,就越值得收藏,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电子图书就没有了这样的功能;再就是纸质图书阅读是传统的阅读形势,对眼睛等身体的其它部分无任何影响。
电子书有两个弊端,一是长期盯着屏幕看,很容易造成眼睛损伤,视力下降;二是本身屏幕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容易造成健康隐患,尤其是对颈椎、皮肤的影响很大;最后,一次性消费。
纸媒注定消亡吗?杂谈纸质媒体的出路
纸媒注定消亡吗?杂谈纸质媒体的出路在新媒体的大时代背景下,纸质媒体遇到了很大的冲击,但纸媒注定会消亡吗?今天就随乔布简历小编来谈谈纸质媒体的出路吧。
关键词:纸质媒体的出路虽然是新媒体时代,但纸质媒体自身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纸媒的发展时间比较早,也比较长,纸媒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携带方便、便于收藏、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等。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纸质媒体想要找到一条好的出路,就应该做到坚守与创新。
1、坚守。
纸媒要从实际出发,做好自己。
纸媒的“产品”质量要好,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推出吸引人的精神食粮,这就要求纸媒的新闻采编人员大胆创新,通过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加工出新的“产品”来。
做到深度报道。
2、走向全媒体。
技术演变迅疾,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层出不穷,意味着技术还有无限可能。
比如《新民周刊》制定的新媒体发展战略是“走小步,不停步”,既要做好自己的强项,又要学会运用更多的手段将内容传播出去,积极提升品牌价值。
3、变革创新,应对新媒体挑战。
有专业的营销队伍,是增加信息量,细化读者群。
纸媒是单点对多点传播的大众传媒,纸媒办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创办不同的栏目,吸引不同的读者,读者群扩大了,市场份额自然也就提高了。
4、在结构业务上与新媒体互动整合。
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应用新的传播技术,纸媒就要把核心业务从版面的制作、出版、发行等业务提升到适时、互动、个性化的新闻和相关信息的创新上来。
纸媒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改变原来记者采写的习惯,做到现场发稿,流动发稿;另外,纸媒要构建统一的新闻信息数字化处理平台,将优势的内容资源整合,将原来仅供纸媒的新闻内容编排延伸成为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
纸媒要使用多种先进的传播技术参与移动传播,与新媒体互动整合,创造出比单一形式纸媒更加强大的传媒影响力。
纸媒注定消亡吗?杂谈纸质媒体的出路/knowledge/articles/56c2de3c0cf24bf4437894b2。
纸媒会消亡吗?
纸媒会消亡吗?21世纪是互联网与新兴电子媒体的主导时期,在追随时代潮流的同时,“纸媒体会消亡吗”这个话题一直备受人们热议。
我不敢断言未来纸媒会不会被取代,但能肯定的是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只要还有一位热爱阅读的人,纸媒就不会消亡!从1588年世界第一本有固定刊名的期刊诞生、1665年世界第一本纸质学术期刊诞生开始,在期刊的四百年发展史中,先后经历了1895年无线电的出现、1926年电视媒介的出现、1989年互联网的出现,每种新媒介出现后,都曾引起人们的惊呼“期刊(杂志)要完了”,然而期刊仍然在持续发展。
据美国广告时代公司(Ad Age)2011年8月份的调查,美国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人士更喜欢阅读纸质报纸和杂志。
93%的受访者喜欢阅读纸质版杂志,86%的受访者阅读纸质版报纸,而只有7%的受访者通过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新闻和杂志。
而在18—34岁之间的年轻富人读者中,88%的受访者阅读纸质杂志,相比而言,只有35%的受访者在线阅读杂志。
同样,赵毅衡在他的作品《伦敦浪了起来》讲到英国人的读书风气时,曾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统计数据,1995年世界各国出版书籍种数的排行:英国列第一,101764种,中国第二,100951种,德国74174种,美国62039种,法国34766种。
英国人热爱读书看报已成为习惯,地铁上、公车上、路旁的长椅以及纪念馆的台阶和阳光下的咖啡馆里,到处可见阅读者们安静怡然的身影。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乞丐读书也成为英国特有的街头一景:有人将手中不看的杂志和《泰晤士报》随手放在乞丐的身边,大多数时候乞丐都会点头称谢,偶尔看书入神忘了还礼,绅士的英国人也会见怪不怪。
试想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热爱读书的国家,纸媒会消亡吗?不会!绝对不会!即使全球别的纸媒都消亡了,这里还有市场需要,况且全球也不止一个国家那么热爱阅读。
一个喜好阅读的民族,阅读就像呼吸和吃喝一样,近乎成为本能的习性。
上古结绳记事以及5000年前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明,最初都是以记载人类的祭祀、占卜、艺文活动而存在的,象形文字的出现不只是代表它所图示的对象,而是在传达丰富的思想、情感等意义。
论纸质媒体
论:纸质媒体会不会消亡?纸质媒体的出路在何方?据我所知,在2005年报业出现发展停滞的现象。
在此之后许多专家提出“报纸消亡说”,甚至开始预测报纸死亡时间:日本“每日新闻”原总编歌川令三在他编写的“报纸消亡的日子”中指出日本报纸消亡的日子是203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飞利浦·迈尔教授宣称:美国报纸历史将于2044年10 月终结。
纵观全球历史,报纸无不是在呈现衰弱的趋势。
而对于杂志之类的媒体,虽然起伏不大,但是相比其他的媒体,这种媒体还是无法与之相比。
究竟是什么使得纸质媒体这么的不堪一击呢?现在的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高科技的产品充斥在大街小巷,使得社会变成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及时是在路上看一份报纸的事件估计也是挤不出来,更何况是在一个舒适的地方边品茶边读报,消磨时光,这样的事无论如何也是不会发生在一个正常的90后身上,现在的我们那还有什么自己的时间去慢慢的读报。
再者,即时报纸相比较其他的媒体拥有易保存,知识性,传播灵活等等的优点,但是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速度上无法与其他的媒体相比,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及时快速的了解周边的时事,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同时由于各种软件的发展,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上也增加了趣味性,互动性,人们没有理由去花钱买一份报纸,花费时间来慢慢的品读。
相比较报纸,杂志我相信会拥有更长的寿命,因为杂志在信息上有不同的分类,人们可以根据需求去购买杂志,同时杂志的印刷比较精美,利于长时间的保存,但是同样的是也很大的受到网络的冲击。
即使纸质媒体在“不择手段”的生存下去,我认为他们还是会消亡,而所谓“出路”也不过是缓兵之计。
并不是说以后纸质这种材料就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而是作为获得即时信息的媒体的纸质会消失。
那么,究竟怎样的缓兵之计才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这纸质媒体呢?依我看,报纸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同时自身继续保持大众化和平民化的路线,推出网络版。
纸质报刊消亡论
纸质报刊消亡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纸质报刊逐渐失去了它曾经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通过智能设备获取新闻资讯。
虽然现在我们还能看到许多报亭、报摊和新闻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纸质报刊的销售量和读者数量正在逐年下降,有些人提出了纸质报刊将会消亡的论点。
本文将分析纸质报刊消亡的原因和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1. 数字技术的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媒体开始取代传统的纸质媒体。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方式获取新闻媒体资讯,这些数字媒体具有实时性、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的特点,使得它们逐渐代替了纸质媒体。
2. 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阅读纸质报刊。
相比之下,数字媒体更加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对年轻人而言尤其重要,他们更愿意通过电子媒体获取信息,而不是购买纸质报刊。
3. 价格纸质报刊的价格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年轻读者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免费或者低成本的电子媒体获取信息,而不会购买纸质报刊。
1. 减少就业机会随着纸质报刊的销售量下降,许多媒体公司选择裁员,以节省成本,这将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2. 信息不平等虽然数字媒体普及,但是仍有很多人无法通过数字渠道获取信息,如老年人、农村地区居民等,这将会加剧信息不平等的问题。
3. 缺乏纸质材料的保留纸质报刊可以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物,如今,许多人选择直接删除数字文件,而不会保存它们。
所以,如果纸质报刊消失,文化资料的保留将受到威胁。
结论虽然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取代纸质媒体,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纸质报刊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保留历史文化和知识遗产的重要载体。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人们支持和购买纸质报刊,并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和现代媒体相结合,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辑 、 媒 体 制 作 经 验 非 常 丰 富 的 蒂
娜 ・ 布 朗 试 图为 这 本 老 旧 的 杂 志 增
加 一 些 迎 合 市 场 口 味 的 内容 时 ,也 无 法力 挽 狂澜 了 。
思想不息 纸媒不死
很 多 人 在 讨 论 网 络 媒 体 取 代 纸 质 媒 体 的 时 候 ,都 是 从 使 用 者 的
人 数 和 经 济 效 益 的 此 消 彼 长 来 证 明
万 年 前 ,人 类 先 民 结 绳 记 事 ,但 即 使 在 最 初 的 草 创 时 期 ,文 字 和 书 写 也 不 是 仅 仅 以 数 字 来 构 成 的 。 象 形
少 人 在 使 用 来 衡 量 一 种 媒 体 的 存 在
日前 , 在 得 知 英 国 有 近 6 0 年 历 史 的老牌 媒体 《 卫 报 》将 缩 减 印 刷
版 业 务 后 ,伦 敦 市 长 鲍 里 斯 ・约 翰
逊 专 门撰 文 ,捍 卫 传 统 媒 体 的 存 在
数 据 , 是 不 是 过 于 偏 颇 ? 人 们 的 “ 工具 理 性 ”到 了这 等 地步 ,也 真是 当得 上是 “ 经 济 动物 ”了吧 敢 问 ,
文 字 的 出现 不 只 是 代 表 它 所 图 示 的
可 能用 ‘ 在 线 ’ 的 方 式 还 原 新 闻 纸 上 的 内容 ,互 联 网 上 充 斥 着 色 情 与
对 象 , 而是 包 括 与 图 像 相 关 的 丰 富 的 思 想 、情 感 等 意 义 。各 种 不 同 文 字 的 发 明 ,最 初 都 是 与 记 载 人 类 的 祭 祀 、 占 卜、文 艺 作 品 相 关 。 唐 初 雕 版 印 刷 的 发 明 和 应 用 是 为 印 制 佛 经 ,l 5 世 纪 中 叶 古 登 堡 等 人 发 明 金
视野
> >>
传统纸媒应求变图新 、坚持责任和理想 ,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
雷启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广1 前 ,英 国 《 卫 报 》称 将 缩
转 而 改 为 数 字 版 、从 而 再 次 引 发 有 关 “ 传 统 纸 质媒 体 会 否消 亡 ”讨 论之 际 ,鲍 里 斯 ・ 约 翰 逊 的 这 段 话 ,尤
其 耐 人 寻味 。
媒 体 曾经 理 直 气 壮 的 理 想 、 责 任 和 担 当 何 在 ? 承 载 人 类 思 想 进 步 的 历 史意 识 何在 ?
现 代 民 族 国 家 的 产 生 和 形 成 ,更 是 相 互 滋 长 。这 也 告 诉 人 们 :传 统
性价格 被 《 华 盛 顿 邮 报 》 转 手 给 哈 曼 集 团 。 此 后 , 更 在 不 断 滑 坡 的 泥 沼 里 越 陷 越 深 , 以 至 于 其 末 任 总 编
思 想 和 文 化 被 过 剩 的 纸 浆 稀 释 ,思 想 和 文 化 的 尊 严 被 金 钱 和 数 字 所 淹 没 。没 有 达 到 学 术 水 准 的 著 作 大 批 出 版 ,没 有 价 值 和 意 义 的 信 息 到 处 泛滥 。在无止境 的商业化过程 中 , 纸 媒 把 自己 葬 送 了 。 美 国 哥 伦 比 亚 大学新 闻学教授维 克多 ・ 纳 瓦 斯 基 分析说 , 《 新 闻 周 刊 》陷 入 困境 并 非 由于 它 一 直 固 守 旧 有 的 新 闻 传 统 和 创 刊 宗 旨 ,恰 恰 是 由 于 它 在 巅 峰 时期抛 弃了这些传 统和宗 旨。 《 新 闻周刊 》 “ 找 死” ,没 理 由让 整个 纸 媒 “ 陪葬 ” 。 纸 质 媒 体 与 人 类 精 神 、思 想 相 生 相 随 的 历 史 特 质 ,以 及 网 络 新 兴 媒 体 固 有 的 天 然 缺 陷 ,注 定 了 传 统
《 诗经 》 《 楚 辞 》的 传 播 更 不 是 为
盈利 。
价 值 。在 美 国 《 新 闻周 刊 》宣 布 从 2 0 1 3 年1 月起停 止发行纸质 印刷版 、
在 人类数千 年的 历史长河 中 ,
C【 『 I . n 瓜 EC0RP 0 RATE
> >>
从纸 张的发明到 印刷技术 的进步 , 以 纸 质 印 刷 为 介 质 的 媒 介 ,就 一 直 是 与 人 类 的 思 想 和 精 神 活 动 密 切 相 关 的 。 大 规 模 机 械 印 刷 、纸 质 媒 体 的出现与现代思 想的产生 和传播 、
纸 质 媒 体 是 商 品 ,但 它 又 不 是 一 般 的商 品 ,而 是 一 个 物 质 化 了 的 思 想 和 精 神 的 载 体 。 今 天 人 类 的 思 想 和 精 神 活 动 是 已经 深 刻 地 为 经 济 、发 展 、金 钱 、数 字 所 捆 绑 ,但 要 说 思 想 、文 化 的 光 芒 就 此 被 罩 住 ,承 载 思 想 和 文 化 的纸 质 媒 体 的 使 命 就 此
属活字印刷 术最初 印制的是圣 经 。
废 话 , 我 们 需 要 在 书 报 亭 里 看 到 智
慧 ,我 们 需 要 在 地 铁 里 拿 着 报 纸 沉
思 。”
的 。 当 今 互 联 网 的 发 展 气 势 、盈 利
能 力 和 各 种 统 计 数 据 当 然 会 给 它 的
支持 者们 以强有力 的支持 。然 而 , 我 们 要 问 的 是 ,如 此 只 以 一 种 媒 体 的 盈 利 与 否 、盈 利 多 少 , 以 及 有 多
一
L一 减 印 刷 版 业务 ;美 国 《 新
闻周 刊 》宣 布2 0 1 3 年起 停 止 出 版 印刷 版 、推 出 数字 版 。
“ 如 果 你 们 停 掉 这 个 以 油 墨 与
个 简 单 的 历 史 事 实 是 : 数
纸 浆 为 载 体 、承 载 着 历 史 的 印 刷 版
报 纸 , 那 将 是 一 场 国家 灾 难 。 你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