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第九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第九章 防火墙技术
基于网络体系结构的防火墙实现原理
08:02:44
防火墙与OSI 防火墙与OSI
基本防火墙
Network Transport
高级防火墙
DataLink Session Application
防火墙的原理 按照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按照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在不同的分层结构 实现的防火墙不同,通常有如下几种。 上实现的防火墙不同,通常有如下几种。 1)基于网络层实现的防火墙,通常称为包过滤 )基于网络层实现的防火墙, 防火墙。 防火墙。 2)基于传输层实现的防火墙,通常称为传输级 )基于传输层实现的防火墙, 网关。 网关。 层次越高, 层次越高 3)基于应用层实现的防火墙,通常称为应用级 )基于应用层实现的防火墙, ,能检测的 资源越多,越安全, 资源越多,越安全, 网关。 网关。 但执行效率变差 4)整合上述所有技术,形成混合型防火墙,根 )整合上述所有技术,形成混合型防火墙, 据安全性能进行弹性管理。 据安全性能进行弹性管理。
08:02:44
防火墙的概念 因此按照企业内部的安全体系结构, 因此按照企业内部的安全体系结构, 防火墙应当满足如下要求。 防火墙应当满足如下要求。 1)保证对主机和应用的安全访问。 )保证对主机和应用的安全访问。 访问 2)保证多种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安全性。 )保证多种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安全性 安全 3)保护关键部门不受到来自内部和外 ) 部的攻击,为通过Internet与远程访问 部的攻击,为通过 与远程访问 的雇员、客户、供应商提供安全通道。 的雇员、客户、供应商提供安全通道。
08:02:44
防火墙的概念 因此, 因此,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之间执 行控制策略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行控制策略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目的是保护网络不被可疑目标入侵。 目的是保护网络不被可疑目标入侵。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大量的信息交换和设备互联都离不开网络,但是对于网络的安全却始终存在着威胁和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来探讨网络安全的实际应用以及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包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拒绝服务攻击、密码破解、数据泄露等。
这些威胁都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的瘫痪、数据丢失、敏感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对个人和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 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针对上述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技术应运而生,使得我们的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可靠。
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服务、网络用户身份验证以及网络加密传输。
2.1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范等方面。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
入侵检测是监控计算机网络的活动,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入侵防范则是通过防范手段来防止网络攻击,包括漏洞管理和补丁管理等方面。
以上技术都可有效提升网络安全。
2.2 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服务是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常用的安全服务包括反病毒、反垃圾邮件、安全认证和虚拟专网。
反病毒是一种用于防范、检测和移除计算机病毒的软件。
反垃圾邮件则是一种过滤和删除无用邮件的服务。
安全认证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虚拟专网则是在公共网络中建立一组专用管道,以便于用户在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2.3 网络用户身份验证网络用户身份验证是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重要一环,主要用于验证用户身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目前主流的身份验证手段包括密码、生物识别等。
密码作为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手段,易受攻击。
生物识别则是通过面部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安全性高,但成本也很高。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技术系统。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一书的内容概要,并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和技术进行探讨。
第一章简介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功能。
第二章物理层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包括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调制解调器和光纤通信技术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探讨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包括帧、介质访问控制和错误检测等。
第四章网络层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层,包括IP协议、路由和转发等关键内容。
第五章运输层解析计算机网络的运输层,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的特性、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等。
第六章应用层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层,包括HTTP、FTP和DNS等常见应用协议的原理和应用。
第七章局域网介绍局域网的组成和技术,包括以太网、令牌环网和局域网设备的互连等。
第八章广域网探讨广域网的连接方式和技术,包括专线、虚拟专用网和帧中继等。
第九章网络安全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防火墙等安全措施。
第十章网络管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包括监控、故障管理和性能优化等。
第十一章无线网络与移动网络解析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原理和技术,包括Wi-Fi、蜂窝网络和移动IP等。
第十二章互联网详细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架构,包括因特网的组成和互联网地址等。
第十三章下一代互联网讨论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包括IPv6、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
第十四章多媒体网络探索多媒体网络的特点和应用,包括音频、视频和流媒体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第十五章网络性能评价和仿真介绍网络性能评价和仿真技术,包括延迟、带宽和吞吐量等性能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第十六章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方法指导读者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和技巧。
总结《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一书全面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_判断题_吴功宜
石河子大学 200 至 200 学年第学期XXXX 课程试卷 A/B吴功宜《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第一章:网概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Internet是将无数个微型机通过路由器互联的大型网络。
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区别不是表现在物理结构上,而是表现在高层软件上。
3.(×)宽带城域网主要技术是基于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s的Fast Ethernet的。
4.(×)在点对点式网络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那么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需要通过广播方式传输。
5.(√)由于要进行大型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多媒体数据服务与视频服务,它需要数据通信网能提供很高的带宽。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义、语法与层次结构。
2.(×)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和其他地理位置的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那么这台计算机就是一个遵循OSI标准的开放系统。
3.(×)传输控制协议TCP属于传输层协议,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属于网络层协议。
4.(×)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相同层次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5.(×)在TCP/IP协议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而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域名系统等应用层服务是分别建立在TCP协议、UDP协议、TCP和UDP协议之上的。
第三章:物理层1.(×)在数据传输中,多模光纤的性能要优于单模光纤。
2.(×)在脉冲编码调制方法中,第一步要做的是对模拟信号进行量化。
3.(√)时分多路复用则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多路复用。
4.(×)在线路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中,都要经过线路建立、数据传输与线路释放这3个过程。
第九章--RFID系统的安全案例
窃听者可以轻易地获取标签K和ID的值。
9.2 RFID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2.随机Hash锁
作为Hash锁的扩展,随机Hash锁解决了标签位置隐私问题。采 用随机Hash锁方案,读写器每次访问标签的输出信息不同。 随机Hash锁原理是标签包含Hash函数和随机数发生器,后台服 务器数据库存储所有标签ID。读写器请求访问标签,标签接收到
锁定标签:向未锁定标签发送锁定指令,即可锁定该标签。
解锁标签:读写器向标签ID发出询问,标签产生一个随机数R, 计算Hash(ID||R),并将(R,Hash(ID||R))数据传输给读写器;
读写器收到数据后,从后台数据库取得所有的标签ID值,分别计算
各个Hash(ID||R)值,并与收到的Hash(ID||R)比较,若Hash (IDk||R)= Hash(ID||R),则向标签发送IDk;若标签收到 IDk=ID,此时标签解锁,如下图所示。
由标
签将metaID存储下来,进入锁定状态;最后读写器将(metaID,K,
ID)存储到后台数据库中,并以metaID为索引。
2)解锁标签
读写器询问标签时,标签回答metaID;然后读写器查询后台数
据库,找到对应的(metaID,K,ID)记录,再将K值发送给标签; 标签收到K值后,计算Hash(K)值,并与自身存储的metaID值比较, 若Hash(K)=metaID,则标签解锁并将其ID发送给阅读器。
9.1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攻击
常见安全攻击类型
1.电子标签数据的获取攻击
由于标签本身的成本所限制,标签本身很难具备保证安全的能 力,因此会面临着许多问题。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 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拓扑结构。
3. 讨论法:探讨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网络类型和拓扑结构的认识。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掌握。
第二章:网络互联设备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及其功能。
2. 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3. 了解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网络交换机2. 路由器3. 防火墙4. 无线接入点5.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演示法:展示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网络互联设备,进行实践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互联设备功能的了解。
2. 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能力。
3. 小组讨论:探讨网络互联设备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特点。
3.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层原理。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2.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特点3.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4. 分层原理和协议栈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网络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3. 讨论法:探讨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层原理。
最新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1.1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1.2 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与联系1.3 研究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第二章: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2.1 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2.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2.3 研究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3.1 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作用和功能3.2 研究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格式设置3.3 创作和编辑简单的文字作品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4.1 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作用和功能4.2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技巧4.3 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第五章:多媒体软件5.1 了解多媒体软件的种类和应用5.2 研究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辑技巧5.3 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和多媒体演示第六章:网络基础知识6.1 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分类6.2 研究网络的基本术语和常用网络应用6.3 掌握网络的安全使用和常见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七章:信息的检索和利用7.1 研究信息的来源和分类7.2 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7.3 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第八章:数字化技术与创新8.1 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8.2 研究数字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8.3 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创作和制作第九章:互联网应用与安全9.1 了解互联网的普及情况和应用领域9.2 研究互联网的基本使用和常见应用软件9.3 注意互联网的安全使用和信息保护第十章:信息技术与社会10.1 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0.2 探索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0.3 思考并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上是最新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网络技术基础 教案
网络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分层模型的原理和各层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型等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网络协议: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各层的作用和常见协议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和协议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时的表现第二章:网络设备2.1 教学目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掌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的搭建和优化2.2 教学内容网络接口卡(NIC):网卡的功能和分类交换机: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路由器: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防火墙:防火墙的功能、分类和配置网络服务器:服务器的类型和配置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配置网络设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设备功能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配置网络设备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的表现第三章:网络互联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选用和配置方法学会分析网络互联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3.2 教学内容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网络互联层次、互联设备局域网互联: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等广域网互联:电话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互联方案:星型、环型、网状型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配置网络互联设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互联场景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互联概念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配置网络互联设备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网络互联场景的表现第四章:网络安全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策略学会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4.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威胁、安全策略数据加密技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认证技术:用户认证、设备认证、协议认证等防火墙技术:防火墙的原理、配置方法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IDS、IPS等安全协议:SSL/TLS、IPSec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配置网络安全设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安全问题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安全概念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配置网络安全设备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网络安全问题的表现第五章:网络管理技术5.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管理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学会分析网络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5.2 教学内容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模型、管理信息库等网络管理第六章:网络管理技术(续)6.2 教学内容(续)网络管理协议:SNMP、CMIP、等网络管理工具:命令行工具、图形界面工具、网络诊断工具等网络管理技术: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等网络管理平台:网络管理系统(NMS)的设计与实施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使用网络管理工具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管理场景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管理概念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使用网络管理工具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网络管理场景的表现第七章:互联网应用技术7.1 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使用和配置学会分析互联网应用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7.2 教学内容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互联网应用技术:、SMTP、FTP等协议的使用和配置网络应用开发技术:HTML、CSS、JavaScript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ISP的选择和使用采用讲授法,讲解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使用互联网应用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互联网应用场景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应用概念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技术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互联网应用场景的表现第八章:网络技术发展趋势8.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新兴网络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学会分析网络技术发展对未来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网络技术:SDN、NFV、区块链等网络技术应用案例: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网络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技术应用场景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网络技术发展对未来的影响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网络技术应用场景的表现学生论文:评估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对未来的分析深度第九章:网络技术实践项目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网络技术工具和软件进行项目实践掌握项目规划、实施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实践项目选题:根据网络技术应用场景选择项目主题项目规划:制定项目计划、进度安排、资源分配等项目实施:按照计划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项目评估:对项目结果进行性能评估和问题分析9.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网络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技术应用场景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项目实施和评估的方法9.4 教学评价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小组评价:评估学生在项目实施和评估过程中的协作和沟通能力教师评价: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第十章:网络技术实验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网络技术的能力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和配置方法学会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10.2 教学内容网络设备操作实验: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的基本操作网络配置实验: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互联和优化网络性能测试实验: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10.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网络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技术应用场景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实验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法10.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网络管理技术(续)重点和难点解析:网络管理协议的讲解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是本章的重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不同网络管理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微课版)(第6版)-PPT课件第 9 章 网络安全
本章学习要点:
➢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 防火墙技术 ➢ 网络加密技术 ➢ 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 ➢ 入侵检测技术 ➢ 网络防病毒技术 ➢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9.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9.1.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ISO 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与管 理方面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软件数据、硬件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 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及泄露。
➢ 软件的漏洞或“后门”
➢ 企业网络内部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本章首页
9.2 防火墙技术
9.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 什么是防火墙
“防火墙”(Fire Wall)是用来连接两个网络并控制两个网络之间相 互访问的系统,如图9-1所示。它包括用于网络连接的软件和硬件以及控 制访问的方案。防火墙用于对进出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用户进行 认证,从而防止有害信息进入受保护网,为网络提供安全保障。
为了在对称加密过程中有效地管理好密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赖的第三方的认证系统—— Kerberos。它是一种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使网 络上的用户可以相互证明自己的身份。
Kerberos采用对称密钥体制对信息进行加密。其基本思想是:能正 确对信息进行解密的用户就是合法用户。用户在对应用服务器进行访 问之前,必须先从第三方(Kerberos服务器)获取该应用服务器的访 问许可证(ticket)。
链路加密简单、容易实现,但由于全部报文都以明文形式通过各结点, 因此在这些结点上,数据容易受到非法存取的危险,而且每条链路都需 要一对加、解密设备和一个独立密钥,因此成本较高。
(2)结点加密
结点加密是对链路加密的改进,它也要为通信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据 进行加密,而且加密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实训报告-刘旭-09011506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实训报告项目一:网络渗透攻击实训项目学号:09011506姓名:刘旭信息分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录第一章任务1 社会工程学 (1)1.1“社会工程学”概述 (1)1.2“社会工程学”的3个欺骗步骤 (1)1.3实现步骤 (1)第二章任务2 木马免杀 (3)2.1 木马免杀概述 (3)2.2 木马免杀原理 (3)2.3 内容目的 (4)2.4 具体实验步骤 (4)第三章任务3 木马捆绑 (6)3.1 木马捆绑概述 (6)3.2 木马捆绑原理 (6)3.3 实验步骤 (6)第四章任务4 木马植入 (8)4.1木马植入的方式 (8)4.2 木马的运行方式 (8)4.3 实验步骤 (8)第五章任务5 缓冲区益处 (11)5.1 缓冲区益处概述 (11)5.2 缓冲区益处危害 (11)5.3 实验步骤 (12)第六章任务6 远程控制 (14)6.1 远程控制基本原理 (14)6.2 实验步骤 (14)第七章任务7 主机发现 (15)7.1 主机发现概述 (15)7.2 主机发现原来 (15)7.4 主机发现 (15)7.5 实验步骤 (16)第八章任务8 端口扫描 (17)8.1端口扫描概述 (17)8.2 端口扫描原理 (17)8.3 实验步骤 (18)第九章任务9 漏洞扫描 (19)9.1 漏洞扫描概述 (19)9.2 漏洞扫描原理 (19)9.3 漏洞扫描工具 (19)9.4 实验步骤 (20)第十章任务10 ARP欺骗 (21)10.1 ARP 欺骗定义 (21)10.2 ARP 欺骗原理 (21)10.3 APR命令解释 (22)10.4 实验步骤 (22)第一章任务1 社会工程学1.1“社会工程学”概述“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是一种通过对受害者的心理弱点、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和贪婪等心理陷阱,来骗取用户的信任以获取机密信息和系统设置等不公开资料,为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实践
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实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安全技术成为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介绍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践。
一、基本原理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以及安全审计技术等。
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的基础。
加密技术是一种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加密数据的过程,加密后的数据只有在使用正确的解密技术进行解密后才能被还原为原始数据。
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和消息认证码等。
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使用相同密钥进行加解密的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一般速度较快,但密钥管理问题比较麻烦。
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解密的加密算法。
公钥可以公开,私钥保密,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哈希算法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经过转换得到固定长度的输出结果的算法。
哈希算法的主要目的是防篡改。
消息认证码是一种加密算法,通过在原始数据中添加一些特殊的数字签名来保护数据。
2.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保证用户身份真实和安全性的关键。
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口令认证、生物特征识别等。
口令认证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来验证身份。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对指纹、面部、虹膜等生物特征进行识别来验证身份。
3.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资源安全性的基础之一。
访问控制技术包括强制访问控制、自由访问控制和角色访问控制等。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系统管理员为每个用户和程序分配了一定的安全等级,并通过访问控制机制来限制用户或程序只能访问相应安全等级的信息。
自由访问控制是指用户在满足系统定义的访问控制规则基础上,可以自由地访问自己有权限的资源。
角色访问控制是在用户组织结构上实现访问控制的方式。
角色是一组用户的集合,访问控制是根据用户的角色来分配权限。
4.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是对网络安全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监视和评估。
Web安全技术
远程访问VPN
VPN网关 VPN客户端软件 市话费+Internet通讯费 根据客户端接入Internet的 方式决定,最低为56kbps 无
一次性配置,日常基本无 需管理 根据需要,可选择加密强 度
网络拓扑图
小结
这种方案能够保证企业异地办事机构的终端 用户、在家办公的员工以及出差的员工能够 随时通过Internet安全地接入企业内部网络并 使用所有的内部网络资源;
应急事故恢复
安全分析工程师
基于角色的培训 安全动态知识长期培训
主机保护产品 组件加固服务 网络入侵检测产品 漏洞扫描产品
应急服务小组 攻防实验室
安全知识数据库维护
整体安全解决方案
5. 身份认证技术
原理 身份认证是安全系统中的第一道关卡,用户 在访问安全系统之前,首先经过身份认证系 统识别身份,然后访问监控器,根据用户的 身份和授权数据库决定是否能够访问某个资 源。
传输封装起
E-mail的安全隐患
❖密码被窃取 ❖邮件内容被截获 ❖附件中带有大量病毒 ❖邮箱炸弹的攻击 ❖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PGP(Pretty Good Privacy)
使用单向单列算法对邮件内容进行签名,以 此保证信件内容无法被篡改,使用公钥和私 钥技术保证邮件内容保密已不可否认。
特征:
❖把RSA公钥体系的方便和传统加密体制高度结合, 在数字签名和密钥认证管理机制上更巧妙地设计。
在网络规模方面,只要求总部有比较完善的 网络环境,对公司分支机构的网络环境要求 不高;
可以方便地对用户进行访问权限管理。
6.4 VPN应用方案2
客户需求
总部在广州,全国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和分 销中心
标准教案模板(师生活动分开)
猜想: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的关系。
学生认真听讲。
让学生亲自完成任务的过程,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师生问答交流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自主探究
针对我们前面采访过程中有的同学对网上购物都不是很放心,都有他们的担心和疑问,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担忧呢?
XXXX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XXX
科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题名称
《走进计算机病毒》
所用教书书名及
出版社
计算机维护和维修操作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所教年级
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
第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五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网络安全”不同于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中的“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后者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较片面,前者全面介绍了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方面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在网络应用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使同学们关注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树立安全用网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共设置了两部分的内容:“一、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二、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案例引入:
观看“浮云木马”网银盗窃案案例,引、出网络安全课题,并讨论里面涉及到了哪些网络活动。
认真观看。
引起学生兴趣,利于开展新课程的教学。
讲授新课
教师提出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
计算机试题与答案
第九章网络信息安全选择题第一部分1. 信息安全指的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_______被破坏、偷窃或丢失的风险性。
A. 信息B. 数据C. 文件D. 应用程序答案:B2.网络安全的属性不包括______。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通用性答案:D3.计算机安全通常包括硬件、______安全。
A.数据和运行B.软件和数据C.软件、数据和操作D.软件答案:B4.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内容的过程称为______。
A.数据格式化B.数据加工C.数据加密D.数据解密答案:C5.若信息在传输过程被未经授权的人篡改,将会影响到信息的________。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控性答案:B6. 加密技术不仅具有______,而且具有数字签名、身份验证、秘密分存、系统安全等功能。
A. 信息加密功能B. 信息保存功能C. 信息维护功能D. 信息封存功能答案:A7. 基于密码技术的_______是防止数据传输泄密的主要防护手段。
A. 连接控制B. 访问控制C. 传输控制D. 保护控制答案:C8. 在数据被加密后,必须保证不能再从系统_____它。
A. 读取B. 传输C. 可见D. 删除答案:A9.网络环境下身份认证协议通常采用______来保证消息的完整性、机密性。
A.知识因子B.拥有因子C.生物因子D.密码学机制答案:D10. 活动目录服务通过________服务功能提升Windows的安全性。
A.域间信任关系B。
组策略安全管理C。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D。
以上皆是答案:D11. 不属于Windows XP系统安全优势的是________。
A.安全模板B。
透明的软件限制策略C。
支持NTFS和加密文件系统EFS D。
远程桌面明文账户名传送答案:D12. Windows XP系统中由UPnP服务导致的安全漏洞主要有_______。
A.产生Dos攻击B。
产生DDos攻击C。
NOTIFY缓冲区溢出D。
以上皆是答案:D13.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外部的攻击所采用的常用技术称为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3 可信计算平台基本属性与功能
TNC框架主要提供如下功能: 框架主要提供如下功能: 框架主要提供如下功能 1. 平台认证 2. 终端安全策略 3. 访问策略
2011-12-15
15
9.1.3 可信计算平台基本属性与功能
4. 评估、隔离及补救 评估、 TNC的架构分为三类实体:请求访问者、策略 的架构分为三类实体: 的架构分为三类实体 请求访问者、 执行者、策略定义者。 执行者、策略定义者。 TNC体系架构在纵向分为三个层次,从下到上 体系架构在纵向分为三个层次, 体系架构在纵向分为三个层次 为: 1. 网络访问层 2. 完整性评估层 3. 完整性度量层
9.1 可信计算
9.1.1 可信计算发展历程 可信计算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可信计算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20世纪 年代初期,J.P.Anderson首次提出可信 世纪70年代初期 世纪 年代初期, 首次提出可信 系统( 系统(Trusted System)概念。 )概念。 2. 20世纪 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可信计算 世纪80年代初期 世纪 年代初期, 机系统安全的评价准则TCSEC ,这就是安全领域著名 机系统安全的评价准则 的橙皮书,其中包括可信计算基的概念。 的橙皮书,其中包括可信计算基的概念。 3. 本世纪初,由Intel、Compaq、HP、IBM等国际 本世纪初, 、 、 、 等国际 著名IT公司联合组建了 可信计算平台联盟”。 公司联合组建了’’可信计算平台联盟 著名 公司联合组建了 可信计算平台联盟 。2002 年初微软提出了“可信赖的计算 可信赖的计算” 年初微软提出了 可信赖的计算 4. 2003年4月,TCPA被重组为“可信计算组织”(简 被重组为“ 年 月 被重组为 可信计算组织” 简 称TCG)。 )。 2011-12-15 4
9.1.3 可信计算平台基本属性与功能
1. 基本属性 (1)用户身份的唯一性,用户工作空间的完整性与私有性 )用户身份的唯一性, ;4 (2)硬件环境配置、OS内核、服务及应用程序的完整性; )硬件环境配置、 内核、服务及应用程序的完整性; 内核 (3)存储、处理、传输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存储、处理、 2. 基本功能 (1)保护能力 ) 保护能力是指唯一能够被许可访问保护区域的一组命令, 保护能力是指唯一能够被许可访问保护区域的一组命令, 而保护区域是指能够安全操作敏感数据的地方( 而保护区域是指能够安全操作敏感数据的地方(比如内存 寄存器等)。 )。TPM通过实现保护能力和被保护区域来保 ,寄存器等)。 通过实现保护能力和被保护区域来保 护和报告终端平台的可信(完整性)度量, 护和报告终端平台的可信(完整性)度量,使得系统的状 态任何时候都处于可知。 态任何时候都处于可知。
第9章 网络安全新技术及应用 章
本章学习学习目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出 现了可信计算、蜜罐网络等安全技术, 现了可信计算、蜜罐网络等安全技术,从崭新的角度来解决网 络安全问题。 络安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信计算的基本功能 和体系结构,电子取证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取证过程, 和体系结构,电子取证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取证过程,蜜罐网 络和基本特征,最后了解安全评估的基本准则及步骤。 络和基本特征,最后了解安全评估的基本准则及步骤。
图9-2 TPM内主要组件 内主要组件
9.1.5可信 软件体系架构 可信PC软件体系架构 可信 可信平台是以TPM为核心,但它并不仅仅由一 为核心, 可信平台是以 为核心 块芯片构成,而是把CPU、操作系统、应用软 块芯片构成,而是把 、操作系统、 网络基础设备融为一体的完整体系结构。 件、网络基础设备融为一体的完整体系结构。 9.1.6可信网络连接 可信网络连接 可信计算通过引入一个可信根, 可信计算通过引入一个可信根,并利用可信软 硬件体系结构中所提供的基本功能,通过验证 硬件体系结构中所提供的基本功能, 执行、再验证、再执行,信任链从可信根、 、执行、再验证、再执行,信任链从可信根、 BIOS、OS Loader、OS内核逐渐扩展到应用 、 、 内核逐渐扩展到应用 程序,有了终端的可信, 程序,有了终端的可信,再通过可信网络连接 将这种信任关系延伸到网络之中。 ,将这种信任关系延伸到网络之中。
2011-12-15
17
9.2 电子取证技术
计算机犯罪率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计算机犯罪率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因此司法机关在 面对这些犯罪手段时, 面对这些犯罪手段时,也需要运用针对计算机犯罪的 电子取证技术。 电子取证技术。 在相关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中, 在相关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中,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扮演 着黑客入侵的目标、作案工具、 着黑客入侵的目标、作案工具、犯罪信息存储器这三 种不同的角色。无论作为哪种角色, 种不同的角色。无论作为哪种角色,计算机系统中都 会留下大量与犯罪有关的数据。 会留下大量与犯罪有关的数据。 所谓计算机取证是指对能够为法庭接受的、 所谓计算机取证是指对能够为法庭接受的、足够可靠 有说服性的、 的、有说服性的、存在于计算机和相关外设中的电子 证据的确认、保护、提取和归档过程。 证据的确认、保护、提取和归档过程。
2011-12-15 16
9.1.7 可信计算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可信计算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 目前,可信计算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其中所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如下: 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如下: 1.TPM安全性与测评 安全性与测评 2.信任基础设施构建研究 信任基础设施构建研究 3.远程证明中平台隐私保护研究 远程证明中平台隐私保护研究
9.2 电子取证技术
9.2.1 电子取证技术概述 在国外打击计算机犯罪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在国外打击计算机犯罪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对计算 机取证的技术研究、 机取证的技术研究、专门工具软件的开发以及相关商 业服务出现始于90年代中后期 年代中后期, 业服务出现始于 年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专门的计 算机取证部门、实验室和咨询服务公司。 算机取证部门、实验室和咨询服务公司。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与应用起步较晚,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与应用起步较晚,有关计算机取证 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也仅有10年的历史 年的历史, 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也仅有 年的历史,计算机取证相 关行业却取得了长足进步, 关行业却取得了长足进步,各个省市都建立了专门打 击计算机犯罪的网络警察队伍。 击计算机犯罪的网络警察队伍。
2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大量面向 各种通信网络环境的应用, 各种通信网络环境的应用,如E-Commence、E、 Business、E-Government、移动计算、普适计算( 、 、移动计算、普适计算( Pervasive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 ),以及基于业务企事业 以及基于业务企事业Intranet构建等,使得通信网络 构建等, ),以及基于业务企事业 构建等 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应用。 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应用。 由此所产生的计算环境的安全问题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由此所产生的计算环境的安全问题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嗅 窃听、身份冒充、分布式拒绝服务等攻击手段, 探、窃听、身份冒充、分布式拒绝服务等攻击手段,以及 木马、蠕虫病毒、恶意程序的入侵,致使敏感数据信息被 木马、蠕虫病毒、恶意程序的入侵, 窃取、篡改和滥用,系统安全遭受到严重威胁。 窃取、篡改和滥用,系统安全遭受到严重威胁。 可信计算( 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技术作为全新的安全解 ) 决方案在访问控制、资源共享与交换、数字权益管理( 决方案在访问控制、资源共享与交换、数字权益管理(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等方面、在无线移动网络 )等方面、 和对等网络( 和对等网络(Peer-to-Peer)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9.1.2 可信计算的概念及本质
9.1.2 可信计算的概念及本质
1.概念 概念 目前关于“可信”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 目前关于“可信”的概念, 义,但在不同文献中所定义的可信基本特征是一致的 代表性的概念解释有4种 。代表性的概念解释有 种。 2.本质 本质 依据TCG的观点,可信计算的本质为:通过增强 的观点, 依据 的观点 可信计算的本质为: 现有的终端体系结构的安全性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从终端安全启动到关键组件运行时可信, ,从终端安全启动到关键组件运行时可信,不断地延 伸信任链, 伸信任链,最后通过可信的网络连接将信任域推广到 整个网络。 整个网络。
9.1.6可信网络连接 可信网络连接
可信网络连接( 可信网络连接(Trusted Network Connection,简称 ),本质上就是要从 ,简称TNC),本质上就是要从 ), 终端的完整性开始,建立安全的网络连接。 终端的完整性开始,建立安全的网络连接。 需要创建一套在可信网络内部系统运行状况的 策略,策略可以是: 策略,策略可以是:安装最新反病毒软件并正 确的配置,经常运行全盘扫描, 确的配置,经常运行全盘扫描,个人防火墙开 启并正确配置,操作系统安装最新补丁, 启并正确配置,操作系统安装最新补丁,不运 行未授权软件等。 行未授权软件等。
2011-12-15 5
图9-1 可信PC终端框架 可信 终端框架
可信计算的实现是在各种终端(包含 、 可信计算的实现是在各种终端(包含PC、手 机以及其它移动智能终端等) 机以及其它移动智能终端等)硬件平台上引入 可信架构,包括可信芯片模块(Trusted 可信架构,包括可信芯片模块 Platform Module TPM)、可信软件体系架构 、 、可信终端平台等所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整 个终端系统的安全性。 个终端系统的安全性。
本章知识点
可信计算体系结构和功能 电子取证的概念、 电子取证的概念、特征及计算机取证步骤 蜜罐网络的发展、 蜜罐网络的发展、基本特征和体系架构 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准则及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