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第二章
网络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网络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存储在云端和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安全问题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网络数据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数据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加密、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监控等。
数据加密是指将数据转化为不能被轻易解读的密文,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一旦数据被黑客窃取,也无法得到明文信息。
网络防火墙是指在网络边界上建立一道防线,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防止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传播。
入侵检测是指监控网络有没有异常流量或入侵者,及时发现并做出响应。
网络安全监控是指监控和记录网络活动数据,保护网络安全。
第三章:网络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网络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应用包括传输层协议加密、数据存储加密、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等。
传输层协议加密可以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黑客窃取或者篡改数据。
数据存储加密是指对于重要数据的存储进行加密保护,即使数据被黑客入侵,也无法得到明文信息。
身份认证是指在网络通信中通过各种密码协议和技术手段,确定通信双方的身份和合法性,防止假冒者冒充用户实施网络攻击。
电子签名则是将数字签名、网络安全协议等应用于电子合同中,保证合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保障法律效应及安全性。
第四章: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应用网络安全防火墙在网络数据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备了网络身份验证、协议验证、二进制等的检查等多重功能。
防火墙应用包括入侵检测、防病毒和网络流量控制等。
入侵检测基于规则和异类检测技术,实时检测网络中是否存在入侵者,并对入侵者进行隔离处理。
防病毒可以通过查杀当前危险病毒的数据库和实时检测,实时保护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和机密文件免受病毒侵害。
网络流量控制则是指对网络流量进行限流或优先级应用,保证网络数据的瞬时质量和有效分配。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3)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4)1.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 (4)1.1.2 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 (4)1.2 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历程 (4)1.2.1 起步阶段 (4)1.2.2 发展阶段 (4)1.2.3 现阶段 (4)1.3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5)1.3.1 密码技术 (5)1.3.2 认证技术 (5)1.3.3 防火墙技术 (5)1.3.4 入侵检测技术 (5)1.3.5 安全协议 (5)1.3.6 安全存储技术 (5)1.3.7 安全审计技术 (5)1.3.8 安全管理技术 (5)第二章密码技术及其应用 (5)2.1 对称加密技术 (5)2.1.1 基本概念 (5)2.1.2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6)2.1.3 对称加密技术应用 (6)2.2 非对称加密技术 (6)2.2.1 基本概念 (6)2.2.2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6)2.2.3 非对称加密技术应用 (7)2.3 混合加密技术 (7)2.3.1 基本概念 (7)2.3.2 常见混合加密算法 (7)2.3.3 混合加密技术应用 (7)2.4 密码技术应用案例 (7)第三章认证技术与应用 (8)3.1 数字签名技术 (8)3.2 数字证书技术 (8)3.3 身份认证技术 (8)3.4 认证技术应用案例 (9)第四章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9)4.1 防火墙技术原理 (9)4.2 防火墙类型与特点 (9)4.2.1 包过滤防火墙 (9)4.2.2 状态检测防火墙 (9)4.2.3 应用层防火墙 (10)4.3 防火墙部署策略 (10)4.3.1 屏蔽子网 (10)4.3.2 DMZ部署 (10)4.3.3 双防火墙部署 (10)4.4 防火墙应用案例 (10)4.4.1 企业内网安全防护 (10)4.4.2 电子商务网站安全防护 (10)4.4.3 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 (10)第五章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10)5.1 入侵检测技术原理 (11)5.2 入侵检测系统类型 (11)5.3 入侵防御技术 (11)5.4 入侵检测与防御应用案例 (11)第六章网络安全协议与应用 (12)6.1 SSL/TLS协议 (12)6.1.1 概述 (12)6.1.2 工作原理 (12)6.1.3 应用场景 (12)6.2 IPsec协议 (12)6.2.1 概述 (13)6.2.2 工作原理 (13)6.2.3 应用场景 (13)6.3 SSH协议 (13)6.3.1 概述 (13)6.3.2 工作原理 (13)6.3.3 应用场景 (13)6.4 网络安全协议应用案例 (13)6.4.1 电子商务网站安全 (13)6.4.2 企业内部网络安全 (13)6.4.3 远程登录安全 (14)第七章安全存储技术与应用 (14)7.1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 (14)7.1.1 概述 (14)7.1.2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原理 (14)7.1.3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分类 (14)7.1.4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实现方法 (14)7.2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 (14)7.2.1 概述 (14)7.2.2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原理 (14)7.2.3 数据完整性保护方法 (14)7.2.4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在安全存储中的应用 (15)7.3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 (15)7.3.1 概述 (15)7.3.2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原理 (15)7.3.3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15)7.3.4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在安全存储中的应用 (15)7.4 安全存储应用案例 (15)7.4.1 企业级数据加密存储系统 (15)7.4.2 云存储服务数据完整性保护 (15)7.4.3 基于角色的数据访问控制系统 (15)第八章安全审计与合规 (15)8.1 安全审计技术 (16)8.2 安全合规标准与要求 (16)8.3 安全审计与合规实施 (16)8.4 安全审计与合规案例 (17)第九章网络攻击与防御策略 (17)9.1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18)9.1.1 概述 (18)9.1.2 拒绝服务攻击(DoS) (18)9.1.3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18)9.1.4 网络欺骗攻击 (18)9.1.5 网络钓鱼攻击 (18)9.1.6 网络注入攻击 (18)9.2 网络攻击防御策略 (18)9.2.1 概述 (18)9.2.2 防火墙技术 (18)9.2.3 入侵检测系统(IDS) (18)9.2.4 安全漏洞修复 (19)9.2.5 加密技术 (19)9.2.6 用户安全教育 (19)9.3 网络攻击与防御案例分析 (19)9.3.1 某企业遭受DDoS攻击案例分析 (19)9.3.2 某银行网络钓鱼攻击案例分析 (19)9.4 网络攻击与防御趋势 (19)9.4.1 概述 (19)9.4.2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攻击与防御中的应用 (19)9.4.3 量子计算技术在网络攻击与防御中的应用 (19)9.4.4 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发展 (19)第十章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与展望 (20)10.1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20)10.2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趋势 (20)10.3 网络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展望 (20)10.4 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与挑战 (20)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与重要性1.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网络系统中,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破坏和非法访问,以保障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大量的信息交换和设备互联都离不开网络,但是对于网络的安全却始终存在着威胁和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来探讨网络安全的实际应用以及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包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拒绝服务攻击、密码破解、数据泄露等。
这些威胁都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的瘫痪、数据丢失、敏感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对个人和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 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针对上述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技术应运而生,使得我们的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可靠。
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服务、网络用户身份验证以及网络加密传输。
2.1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范等方面。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
入侵检测是监控计算机网络的活动,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入侵防范则是通过防范手段来防止网络攻击,包括漏洞管理和补丁管理等方面。
以上技术都可有效提升网络安全。
2.2 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服务是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常用的安全服务包括反病毒、反垃圾邮件、安全认证和虚拟专网。
反病毒是一种用于防范、检测和移除计算机病毒的软件。
反垃圾邮件则是一种过滤和删除无用邮件的服务。
安全认证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虚拟专网则是在公共网络中建立一组专用管道,以便于用户在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2.3 网络用户身份验证网络用户身份验证是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重要一环,主要用于验证用户身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目前主流的身份验证手段包括密码、生物识别等。
密码作为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手段,易受攻击。
生物识别则是通过面部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安全性高,但成本也很高。
Internete及其应用第二章练习题(2)
《Internet及其应用》第二章练习题(3)一、单选题1.下面( )服务Internet上没有。
A)网上商店B)网上图书馆C)网上桑拿浴D)网上医院2.WWW起源于( )。
A)美国国防部B)美国科学基金会C)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D)英国剑桥大学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因特网服务?( )A)Gopher B)WAIS C)EMS D)Archie4.Sun中国公司网站上提供了Sun全球各公司的链接网址,其中 表示SUN( )公司的网站。
A)中国B)美国C)奥地利D)匈牙利C/ISI的保罗.莫卡佩特里斯,发明一种转换系统,使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让电脑把这种语言转换成电脑能懂的数学式的IP地址,这个系统被称作( )。
A)“域名换换系统” B)“域名与IP转换系统”C)“IP转换系统” D)“域名系统”(DNS)6..HTML的正式名称是( )。
A)主页制作语言B)超文本标识语言C)WWW编程语言D)JAVA语言7.IP地址是一串很难记忆的数字,于是人们发明了( ),给主机赋予一个用字母代表的名字,并进行IP地址与名字之间的转换工作。
A)DNS域名系统B)WINDOWS NT系统C)UNIX系统D)数据库系统[A]8.因特网是一个( )。
A)大型网络B)国际购物C)电脑软件D)网络的集合9.在浏览WEB网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喜欢的网页并希望以后多次访问,应当使用的方法是为这个页面( )。
A)建立地址簿B)建立浏览C)用笔抄写到笔记本上D)放到收藏夹中10.如果想把一文件传送给别人,而对方又没有FTP服务器,最好的办法是使用( )。
A)E-mail B)Gopher C)WWW D)WAIS11.超文本之所以称之为超文本,是因为这因为它里面包含有( )。
A)图形B)声音C)与其它文本链接的文本D)电影12.下面是一些因特网上常见的文件类型,请指出哪个文件类型一般代表WWW页面文件?( )A)htm或html B)txt或text C)gif或jpeg D)wav或au13.超级链接可以是文件中的( ),以下哪项有错?A)一个词B)一个词组C)一种颜色D)一幅图像14.IP地址由一组( )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第二章 TCPIP协议簇的安全架构-716
AP2 5 4 3 2 1
物理传输媒体
2.1 TCP/IP协议簇概述
2.1.4 TCP/IP对等实体之间收发数据示意图
应用层
相同的报文流
应用层
传输层
相同的分组
传输层
Internet层
相同的 数据报
接口层
相同的 网络帧
Internet层
相同的 数据报
接口层 相同的 网络帧
Internet层
相同的 数据报
Internet层
接口层 相同的 接口层 网络帧
物理网络
物理网络
物理网络
2.1 TCP/IP协议簇概述
2.1.5 TCP/IP协议
为了有效维护TCP/IP模型中各通信实体的通信 关系,需要明确的、无二义的信息交换格式约 定及其语法和语义的各种规范-协议,称为 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由一组协议集合所组成,主要表 现在传输层与网络层上。IP协议确定了数据的 到达,TCP协议确定了数据的分解与还原。
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端到端)间的通信,并在IP的基础上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¾ 为两个用户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 有效的端到端连接 ¾ 提供流控制、差错控制和确认机制 ¾ 与网络应用的接口
TCP、UDP协议
2.1 TCP/IP协议簇概述
应用层
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 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互联网的规程 一些具体应用:如网络故障、文件传输、远程控制以
2.2 TCP/IP协议簇的安全缺陷
网络层的安全隐患
9 IP地址欺骗攻击
2.2 TCP/IP协议簇的安全缺陷
网络层的安全隐患
9 ICMP协议的安全隐患:没有认证机制,黑客可以利用ICMP 进行拒绝服务攻击、数据包截取以及其它类型的攻击。
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智能家居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家居设备的互联互通和自动控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居住体验。
然而,智能家居也面临着诸多的安全风险,如网络攻击、个人隐私的泄露等问题。
所以,为了保证智能家居的安全性,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
第二章:智能家居的安全风险分析智能家居设备连接着Internet,网络攻击成为了智能家居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
黑客可能通过攻击智能家居设备,入侵家庭网络,获取个人信息,甚至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用户进行监控和滋扰。
另外,智能家居设备还可能成为黑客入侵其他系统的跳板,对整个互联网构成威胁。
第三章: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是指保障物联网设备和数据的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用户隐私泄露。
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也可以采用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来保护其安全。
例如,通过加密技术对智能家居设备和网络通信进行加密,防止黑客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另外,还可以采用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技术,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
第四章: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和网络进行监控和防护,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
智能家居可以搭建自己的防火墙来对进出家庭网络的流量进行审查,防止不明来源的流量进入家庭网络。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监测并分析家庭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如大量流量、多次登录失败等,及时发现并报警,以防止黑客入侵。
第五章: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安全更新和漏洞补丁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更新和漏洞补丁是维护其安全的重要手段。
智能家居设备的制造商应该及时发布安全更新和漏洞补丁,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同时,智能家居设备也应该具备自动更新功能,能够及时获取和安装最新的安全更新和补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基础应用与标准(第二版)复习题答案(完整版)——sogood
网络安全基础应用与标准(第二版)复习题答案(完整版)——sogood复习题答案1、什么是OSI安全体系结构?(P6)安全攻击:任何可能会危及机构的信息安全的行为安全机制:用来检测、防范安全攻击并从中恢复系统的机制安全服务:一种用了增强机构的数据处理系统安全性和信息传递安全性的服务。
这些服务是用来防范安全攻击的,它们利用了一种或多种安全机制来提供服务。
2、被动和主动安全威胁之间有什么不同?(p6)被动攻击的本质是窃听或监视数据传输,被动攻击非常难以检测,因为它们根本不改变数据,因此,对付被动攻击的重点是防范而不是检测;主动攻击包含数据流的改写和错误数据流的添加3列出并简要定义被动和主动安全攻击的分类?(p6)被动攻击:小树内容泄漏和流量分析;主动攻击:假冒,重放,改写消息,拒绝服务4、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服务的分类?(p9)认证:确保通信实体就是它所声称的那个实体访问控制:防止对资源的非授权使用数据机密性:防止非授权数据的泄露数据完整性:确保被认证实体发送的数据与接收到的数据完全相同不可抵赖性:提供对被全程参与或部分参与通信实体之一拒绝的防范5、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机制的分类?(p11-12)加密:使用数学算法将数据转换为不可轻易理解的形式。
这种转换和随后的数据恢复都依赖与算法本身以及零个或者更多的加密密钥数字签名:为了允许数据单元接收方证明数据源和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并且防止数据伪造而追加到数据源中的数据或者是以上数据单元的密码转换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强制执行对源的访问权限的各种机制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单元或者数据单元流完整性的各种机制可信功能:相对应某个标准而言正确的功能(例如,由安全策略建立的标准)安全标签:绑定在资源(可能是数据单元)上的记号,用来命名或者指定该资源的安全属性事件检测:与安全相关的事件的检测安全审计跟踪:收集可能对安全审计有用的数据,它对系统记录和活动记录进行单独的检查和分析认证交换:通过信息交换以确保一个实体身份的一种机制流量填充:通过填充数据流空余位的方式来干扰流量分析路由控制:支持对某些数据的特定物理安全通道的选择,并且允许路由改变,特别是当安全性受到威胁时公证:使用可信的第三方以确保某种数据交换的属性安全恢复:处理来自机制的请求,例如事件处理和管理功能,并且采取恢复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材部分复习提纲2014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复习提纲一、教材内容复习资料1.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起来,在网络协议和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1.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才能构成网络。
网络中的各计算机具有独立功能。
2.计算机之间要通信,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就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基础。
3.网络中的各计算机间进行相互通信,需要有一条通道以及必要的通信设备。
通道指网络传输介质,它可以是有线的(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线等),也可以是无线的(如激光、微波等)。
通信设备是在计算机与通信线路之间按照一定通信协议传输数据的设备。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使用户能够共享网络中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分类按地理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简称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简称WAN)按通讯介质分类:有线网(双绞线网、同轴线网、光纤网)无线网(微波通信、激光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按通信传播方式分类:点对点传输方式的网络:由一对对机器间的多条传输链路构成。
信源与信宿之间的通信需经过一台和多台中间设备进行传输。
广播方式网络:一台计算机发送的信息可被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接收。
按拓扑结构分类:常用络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形、树型等其它分类方式(详见教材)按网络的传输速率分类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类按网络带宽分类按交换方式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1)传输文件(2)电子邮件、IP电话、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交互式娱乐、音乐2.资源共享: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第二章-DES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德国军队大约装备 了三万台ENIGMA。谢尔 比乌斯的发明使 德国具有了最可靠的加密系统。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开 始时,德军通讯的保密性在当 时世界上无与伦比。似乎可以这样说, ENIGMA在纳粹德国二战初期的胜利中起到 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但是 我们也会看到, 它在后来希特勒的灭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
密码学入门
M-209是哈格林对C-36改进后的产品,由SmithCorna负责为美国陆军生产。它的密码周期达到 了101,105,950。
密码学入门
转轮密码机ENIGMA, 由Arthur Scherbius于 1919年发明,面板前有 灯泡和插接板;4轮 ENIGMA在1944年装备 德国海军,使得英国从 1942年2月到12月都没 能解读德国潜艇的信号。
键盘、转子和显示器由电线相连,转子本身也集成 了6条线路(在 实物中是26条),把键盘的信号对应到 显示器不同的小灯上去。在示 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按下a键,那么灯B就会亮,这意味着a被加 密成了 B。同样地我们看到,b被加密成了A,c被加密成了D, d被加密 成了F,e被加密成了E,f被加密成了C。于是 如果我们在键盘上依次键 入cafe(咖啡),显示器上就 会依次显示DBCE。这是最简单的加密方 法之一,把每 一个字母都按一一对应的方法替换为另一个字母,这样 的加密方式叫做“简单替换密码”。
密码学入门
英国的TYPEX打字密码机,是德国3轮ENIGMA 的改进型密码机。它在英国通信中使用广泛,且 在破译密钥后帮助破解德国信号。
密码学入门
在线密码电传机Lorenz SZ 42,大约在1943年 由Lorenz A.G制造。英 国人称其为“tunny”, 用于德国战略级陆军司 令部。SZ 40/SZ 42加 密因为德国人的加密错 误而被英国人破解,此 后英国人一直使用电子 COLOSSUS机器解读 德国信号。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实践教程课件2.2-2.5
图2-12 用“netstat -an”命令查看连接和开放的端口
*2.3知识拓展 常用网络安全管理工具
2.3.4 查询删改用户信息命令
net命令的主要功能是查看主机上的用户列表、添加和删除 用户、与对方主机建立连接、启动或停止的网络服务等.
案例2-6 利用 net user 查看计算机上的用户列表,以“ net user用
在公共地区,如机场、火车站等,一些用户需要通过无线 接入Internet、浏览web页面、接收e-mail,对此安全可靠地 接入Internet很关键。这些区域通常由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设 施,对用户认证问题至关重要。否则,可能造成盗用服务等危 险,为提供商和用户造成损失。AboveCable提出使用IEEE 802.1x的认证方式,并通过后台RADIUS服务器进行认证计费。
案例2-4 如果只使用不带参数的ping命令,窗口将会 显示命令及其各种参数使用的帮助信息,如图2-9所示。使 用ping命令的语法格式是:ping 对方计算机名或者IP地址. 如果连通的话,返回的连通信息如图2-10所示。
图2-9 使用ping命令的帮助信息
图2-10 利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的连通性
针对公共场所存在相邻用户互访引起的 Nhomakorabea据泄漏问题,设 计了公共场所专用的AP— HotSpot AP。可将连接到其所有无 线终端的MAC地址自动记录,在转发报文的同时,判断该段报 文是否发送给MAC列表的某个地址,若在列表中则中断发送, 实现用户隔离。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为了大家可以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三级考试的复习,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欢迎学习!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本单元概览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三、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六、无线网络的应用与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
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第三阶段: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公用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参考模型(OSI)。
第四阶段:Internet、高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
(3)ARPANET的发展以及OSI的制定,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互联、互相通信变为现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电子邮件、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等功能。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导致网络之间的通信困难。
迫切需要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统一的网络协议。
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模型。
TCP/IP协议以及体系结构早于OSI参考模型,因此TCP/IP协议与体系结构也是业内公认的标准。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网络安全基础应用与标准_第四版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osi安全体系结构?为了有效评估某个机构的安全需求,并选择各种安全产品和策略,负责安全的管理员需要一些系统性的方法来定义安全需求以及满足这些安全需求的方法,这一套系统体系架构便称为安全体系架构。
2.被动和主动威胁之间有什么不同?被动威胁的本质是窃听或监视数据传输,主动威胁包含数据流的改写和错误数据流的添加。
3.列出并简要定义被动和主动安全攻击的分类?被动攻击:消息内容泄漏和流量分析。
主动攻击:假冒,重放,改写消息和拒绝服务。
4.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服务的分类认证,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
5.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机制的分类。
特定安全机制:为提供osi安全服务,可能并到适当的协议层中。
普通安全机制:没有特定osi安全服务或者协议层的机制。
第二章1.对称密码的基本因素是什么?明文,加密算法,秘密密钥,密文,解密算法。
2.加密算法使用的两个基本功能是什么?替换和排列组合3.分组密码和流密码区别是什么?分组时若干比特同时加密。
比如DES是64bit的明文一次性加密成密文。
流密码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的加密,密码分析方面有很多不同。
比如说密码中,比特流的很多统计特性影响到算法的安全性。
密码实现方面有很多不同,比如流密码通常是在特定硬件设备上实现。
分组密码可以在硬件实现,也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上实现。
4.攻击密码的两个通用方法是什么?密码分析与穷举法(暴力解码)5.为什么一些分组密码操作模式只使用了加密,而其他的操作模式使用了加密又使用了解密出于加密与解密的考虑,一个密码模式必须保证加密与解密的可逆性。
在密码分组链接模式中,对明文与前一密文分组异或后加密,在解密时就要先解密再异或才能恢复出明文;在计数器模式中,对计数器值加密后与明文异或产生密文,在解密时,只需要相同的计数器加密值与密文异或就可得到明文。
6.为什么3DES的中间部分是解密而不是加密?3DES加密过程中使用的解密没有密码方面的意义。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二版课后答案
网络安全期末复习题型:1、选择、判断、简答(45%)2、分析题(55%)注:如有发现错误,希望能够提出来。
第一章引言一、填空题1、信息安全的3个基本目标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是:合法使用。
2、网络中存在的4种基本安全威胁有:信息泄漏、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和非法使用。
3、访问控制策略可以划分为:强制性访问控制策略和自主性访问控制策略。
4、安全性攻击可以划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5、X.800定义的5类安全服务是: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
6、X.800定义的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是: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
7、X.800定义的5种普遍的安全机制是:可信功能度、安全标志、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
二、思考题2、基本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主要的渗入类型威胁是什么?主要的植入类型威胁时什么?请列出几种最主要的威胁。
答:基本的安全威胁有: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非法使用。
主要的渗入类型威胁有:假冒、旁路、授权侵犯。
主要的植入威胁有:特洛伊木马、陷门最主要安全威胁:(1)授权侵犯(2)假冒攻击(3)旁路控制(4)特洛伊木马或陷阱(5)媒体废弃物(出现的频率有高到低)4.什么是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有几个不同的等级?答:安全策略:是指在某个安全区域内,施加给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规则。
安全策略的等级:1安全策略目标;2机构安全策略;3系统安全策略。
6.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区别:被动攻击时系统的操作和状态不会改变,因此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
主动攻击则意在篡改或者伪造信息、也可以是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因此主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主动攻击的例子:伪装攻击、重放攻击、消息篡改、拒绝服务。
被动攻击的例子:消息泄漏、流量分析。
9、请画出一个通用的网络安全模式,并说明每个功能实体的作用。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实训报告-刘旭-09011506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实训报告项目一:网络渗透攻击实训项目学号:09011506姓名:刘旭信息分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录第一章任务1 社会工程学 (1)1.1“社会工程学”概述 (1)1.2“社会工程学”的3个欺骗步骤 (1)1.3实现步骤 (1)第二章任务2 木马免杀 (3)2.1 木马免杀概述 (3)2.2 木马免杀原理 (3)2.3 内容目的 (4)2.4 具体实验步骤 (4)第三章任务3 木马捆绑 (6)3.1 木马捆绑概述 (6)3.2 木马捆绑原理 (6)3.3 实验步骤 (6)第四章任务4 木马植入 (8)4.1木马植入的方式 (8)4.2 木马的运行方式 (8)4.3 实验步骤 (8)第五章任务5 缓冲区益处 (11)5.1 缓冲区益处概述 (11)5.2 缓冲区益处危害 (11)5.3 实验步骤 (12)第六章任务6 远程控制 (14)6.1 远程控制基本原理 (14)6.2 实验步骤 (14)第七章任务7 主机发现 (15)7.1 主机发现概述 (15)7.2 主机发现原来 (15)7.4 主机发现 (15)7.5 实验步骤 (16)第八章任务8 端口扫描 (17)8.1端口扫描概述 (17)8.2 端口扫描原理 (17)8.3 实验步骤 (18)第九章任务9 漏洞扫描 (19)9.1 漏洞扫描概述 (19)9.2 漏洞扫描原理 (19)9.3 漏洞扫描工具 (19)9.4 实验步骤 (20)第十章任务10 ARP欺骗 (21)10.1 ARP 欺骗定义 (21)10.2 ARP 欺骗原理 (21)10.3 APR命令解释 (22)10.4 实验步骤 (22)第一章任务1 社会工程学1.1“社会工程学”概述“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是一种通过对受害者的心理弱点、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和贪婪等心理陷阱,来骗取用户的信任以获取机密信息和系统设置等不公开资料,为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公司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最大限度地消除互联网应用风险和隐患,提高公司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防护水平,保障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特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把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纳入公司发展规划和预算管理;确立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预算资金集中投入,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第三条加强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队伍建设,将人才培养与推进信息化安全结合起来,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安全水平;第四条制订公司全员信息化安全管理和应用培训计划,开展信息化安全应用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公司对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用水平;第五条本规定基本内容包括:网络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第二章网络管理第六条建立网络管理台账,掌握本单位的网络结构及终端的接入情况,做到条理清楚、管理到位;一所有网络设备包括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应归部统一管理,其安装、维护等操作应由部工作人员进行,其他任何人不得破坏或擅自进行维修和修改;同时,登录网络设备密码应遵循复杂性原则,且位数应不低于8位;二建立租用链路管理台账,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链路供应商、本端接口、对端、技术参数等日常维护信息;三建立网络拓朴图,标注线路连接、设备功能、IP地址、子网掩码、出口网关等常用管理信息;四局域网原则上应实行静态IP管理,IP地址由部统一分配,并制定“IP地址分配表”,记录IP地址使用人、MAC地址、电脑操作系统等信息;五IP地址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资源,公司员工应在部的规划下使用这些资源,不应擅自更改;六公司内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扩展应经过部批准,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应私自将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接入网络;七部负责不定时查看网络运行情况,如网络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八公司网络安全应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法,对在网络上包括内网和外网从事任何有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活动者,将视其情节轻重交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第三章设备管理第七条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掌握正确的操作使用方法和规程,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和可靠运行;一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应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型号、序列号、设备配置、技术参数、运行时间、保修期限等日常维护信息;二服务器电源应保证冗余电源,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双路电源接入;对于运行重要应用系统的服务器设备,还应配备不间断UPS 电源,以避免非常规断电造成服务器设备的物理损坏;UPS负载必须保持在总负荷80%以下,并且定期对UPS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和有效;三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各设备进行巡检,查看设备运行日志,监测设备,并填写“巡检情况记录”;四严禁撕毁、涂画或遮盖IT设备标签,或未经部备案擅自调整部门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配置;五计算机终端用户因主观操作不当导致设备、设施损坏,应承担相应修复费用,不能修复的应按所损坏设备、设施的市场价值予以赔偿;蓄意破坏设备、设施的,除照价赔偿外,还应视情节严重给予行政处罚;六终端设备,特别是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应采用实名制,不得赠送、出借、出售给他人使用;第四章系统安全管理第八条系统安全管理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安全系统有效、稳定和可靠运行;一设置防火墙安全策略时,应考虑隔离病毒传播、非授权访问的通道等方面的内容,而且策略应注明用途,避免冗余策略的产生;二按照不同的访问权限,在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设置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三不定期开展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扫描,针对发现的漏洞及时补漏加固;四移动存储设备优盘、移动硬盘等必须进行病毒扫描确认无毒后,方能接入服务器;五各应用系统管理员登录密码应遵循密码复杂度原则,且位数不应少于8位;七定期查看各应用系统、终端操作系统相关安全公告,根据需要下载操作系统相关补丁安装包,进行测试后对服务器进行升级;八禁止在机房服务器上安装与系统应用无关的软件,并且安装软件要确认安装包的安全性,安装和卸载软件应做好相应记录;九公司员工应定期对所配备的计算机终端的操作系统、杀毒软件等进行升级和更新,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十公司员工应妥善保管根据职责权限所掌握的各类办公账号和密码,严禁随意向他人泄露和借用;十一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安全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安装和使用;十二定期组织灾难恢复演习,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恢复过程安全、迅速和有效;十三重大节假日之前,相关人员应对网络、各应用系统进行巡检,确保节假日期间网络和各应用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和有效;第五章机房管理第九条对机房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各应用系统安全、高效和稳定运行;一采取措施确保机房设备物理安全;二机房温、湿度达到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国家标准GB50174-93要求;三未经公司授权且机房管理人员在场监督,任何人不得自行配置、更换或挪用机房内的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以及其他通信设备等;四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五机房定期做好清洁除尘工作,未经机房管理人员同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机房;第六章数据安全管理第十条高度重视各类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制定备份策略,并定期进行恢复检查,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和有效;一服务器磁盘采用冗余磁盘阵列RAID容错方式,以避免磁盘因物理损坏而造成数据丢失;二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文件进行备份,根据数据重要性、更新频率要求设置备份频率;三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还原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四计算机终端用户必须将重要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硬盘中除系统盘分区一般是 C盘外的硬盘分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应及时与部联系并采取相应数据保护措施;五计算机终端用户未做好备份前不能删除任何硬盘数据;对重要的数据必须准备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对采用光盘等介质保存的数据,必须做好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介质损坏,丢失数据;第七章信息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加强涉密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内、外网物理隔离,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一对涉密的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二涉密的电脑不得接入局域网,更不能直接接入互联网使用;涉密电脑因工作需要必须接入内网或者互联网时,原使用者应进行资料清理后再进行使用;三涉密电脑密码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必须定期进行更换,原则上至少每半年更换一次,而且密码应具有一定复杂性;四规范和细化存储介质的使用范围,如用于处理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不应处理和传输涉密信息,更不得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五员工具有信息保密的义务;任何人不应利用计算机网络泄漏公司机密、技术资料和其它保密资料;六计算机终端用户计算机内的资料涉及公司机密的,须为计算机设定开机密码或将文件加密;凡涉及公司机密的数据或文件,非工作需要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更不得透露给他人;离开原工作岗位的员工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将其所有工作资料收回并保存;七严禁外来人员对计算机数据和文件进行拷贝或抄写以免泄漏公司机密,对公司各应用系统登录账号不得相互知晓,每个人必须保证自己帐号的唯一登陆性,否则由此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由其本人负全部责任;第八章应急处理第十二条制定网络安全应急处理预案,明确责任,日常管理及日常处置的应急要求;当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程序,调动有关资源作出响应,降低安全事件对网络运行的影响;一当黑客攻击时的应急处理措施1、当发现服务器内容被篡改,或通过防火墙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同时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情况;2、网络管理员负责被破坏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3、故障排除后,尽快恢复网络连接;二病毒安全应急处理措施1、当发现网络中有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立即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出来;2、对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3、启用杀毒程序进行杀毒处理,同时进行全网查毒,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4、如发现杀毒程序无法清除该病毒,应作好相关记录,同时立即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供应商进行沟通、研究和解决;三数据库系统应急处理措施1、如发现是数据库故障导致应用系统不能运行,由应用系统相关部门应用管理员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恢复;2、如问题不能解决,应联系应用系统服务商进行技术支持或现场服务;3、如服务商也无法解决故障,启用备份恢复系统,将数据库恢复至最近的备份时间点;4、故障排除后,应恢复应用系统,并进行验证性测试;四应用系统应急处理措施1、如发现是应用系统软件故障导致应用系统不能运行,由相关部门应用系统管理员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恢复;2、如应用系统管理员不能解决故障,应立即联系应用系统开发商进行技术支持或进行现场服务;3、如开发商也无法解决故障,启用备份恢复系统,将应用系统恢复至最近的备份时间点;4、故障排除后,应恢复应用系统,并进行验证测试;五互联网线路中断应急处理措施1、网络管理员发现问题或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2、如属公司管辖范围,由网络管理员采取相应措施第一时间予以恢复;如遇无法恢复情况,应向有关设备厂商寻求支持;3、如属网络链路运营商管辖范围,应立即与网络链路运营商相关人员联系,进行故障报修,寻求尽快修复,并对修复进展进行实时跟进;4、故障排除后,应恢复网络连接,并进行测试,保证网络稳定、正常运行;第九章附则第十三条本规定由公司部制定并负责解释;第十四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一、单选题: 1、入侵监测系统的第一步是: A、信号分析 B、信息采集 C、 数据包过滤 D、数据包检查 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常见的信息采集命 令: A、 net B、 finger C、 mobsync D、whois 3、在网络攻击的多种类型中,通过抢占 目标主机系统资源使系统过载或崩溃, 破坏和拒绝合法用户对网络、服务器等 资源的访问,达到阻止合法用户使用系 统目的的攻击为 A、漏洞攻击 B、木马攻击 C、 蠕虫技术 D、拒绝服务攻击 4、以下哪些是蠕虫病毒的特征 A、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主动攻击 B、传播速度更慢,方式更多样化 C.感染系统后破坏 BIOS D、 只在一 台计算机内进行文件感染 5、探测远程目标系统漏洞的攻击称为 A、缓冲区溢出攻击 B、端口扫描攻 击 C、拒绝服务攻击 D、获取用户 权限攻击 6、 以下对特洛伊木马的概念描述正确的 是 A、特洛伊木马是一种游戏 B、特洛 伊木马是指系统中被植入的,人为设计 的程序 C、特洛伊木马程序的特征很容易从计 算机感染后的症状上进行判断 D、中了特洛伊木马就是指安装了木马 的客户端程序 7、记录受害者的键盘敲击,从这些键盘 敲击中寻找密码的木马属于那种特洛伊 木马。 A、截获和复制系统、服务器或 防火墙等设备中所有的网络通信 信息是 A、端口扫描 B、 网络窃听 C、漏洞扫描 D、发送病毒 9、请问以下哪一个不是木马的特征 A、能够与其控制端建立某种有效联系 B、长期潜伏于目标机器中不被发现 C、 传染方式复杂, 传播速度快 D、 易植入目标机器 10、使用漏洞库匹配的扫描方法,能发 现 A 、未知的漏洞 B 、已知的漏洞 C、自行设计的软件中的漏洞 D、所
有的漏洞 11、蠕虫程序的基本功能模块的作用是 什么..A、实现复制传播流程 B、实现更 强的生存 C、实现更强的破坏力 D、 完成再生功能 12、漏洞扫描不能确定。 A、目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类型 B、 目标是否存在可能的服务器守护进程 C、目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版本 D、 目标所在网络的拓扑结构 13、host 命令是 Linux、Unix 系统提 供的有关?的命令。A、Internet 域名查 询 B、主机系统信息查询 C、主机 用户信息查询 D、DNS 排错 14、?命令用户建立或取消与特定共享 点 映 像 驱 动 器 的 连 接 。 A 、 net view B、 net use C、 nbtstat D、 nslookup 15、网络窃听需将网络设置成 A、广播 模式 B 、组播模式 C 、直接方式 D、混杂模式 第六章:入侵检测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主机审计数 据源时,称为 A.网络入侵检测 B、数 据入侵检测 C、主机入侵检测 D、 误用入侵检测 2、误用入侵检测的主要缺点是 A 、误报率高 B 、占用系统资源多 C、检测率低 D、不能检测未知攻击 3、 入侵检测技术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 的分析与处理。 A、审计数据 B、日 志数据 C、应用数据 D、系统数据 4、只能检测系统对本机的攻击,不能检 测基于网络协议的攻击。 A、网络入侵监测系统 B、主机入侵 监测系统 C、防火墙 D、防病毒网关 5、 ?综合反映了入侵检测系统识别入侵 的能力。A.检测率 B、误报率 C、检 测率和误报率 D、资源占用率 6、最大网络流量指(D)入侵监测系统 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数据流量。 A、网络 B、主机 C、文件 D、数据库 7、 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由事件发生器、 事件分析器、?和事件数据库 4 个独立 组件构成。 A、控制单元 B、检测单 元 C、解释单元 D、响应单元 8、 按照检测数据的来源可将入侵检测系 统分为 A、 基于主机的 IDS 和基于网络 的 IDS B、基于主机的 IDS 和基于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实践教程 第4版 部分答案-教材[5页]
附录A 练习与实践部分习题答案(个别有更新)第1章练习与实践一部分答案1.选择题(1) A (2) C (3) D (4) C(5) B (6) A (7) B (8) D2.填空题(1) 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2)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3) 实体安全、运行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管理安全(4) 物理上逻辑上、对抗(5) 身份认证、访问管理、加密、防恶意代码、加固、监控、审核跟踪和备份恢复(6) 多维主动、综合性、智能化、全方位防御(7) 技术和管理、偶然和恶意(8) 网络安全体系和结构、描述和研究第2章练习与实践二部分答案1. 选择题(1) D (2) A (3) B(4) B (5) D (6)D2. 填空题(1) 保密性、可靠性、SSL协商层、记录层(2)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网络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3) 有效性、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4) 网络层、操作系统、数据库(5)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6) 客户机、隧道、服务器(7) 安全保障、服务质量保证、可扩充性和灵活性、可管理性第3章练习与实践三部分答案1. 选择题(1)D (2)D (3)C (4)A (5)B (6)C2. 填空题(1)信息安全战略、信息安全政策和标准、信息安全运作、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
(2)分层安全管理、安全服务与机制(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抗抵赖性、可用可控性、审计)、系统安全管理(终端系统安全、网络系统、应用系统)。
(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多层防护、认知宣传教育、组织管理控制、审计监督(4)一致性、可靠性、可控性、先进性和符合性(5)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安全技术(6) 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运作和信息安全技术(7) 安全政策、可说明性、安全保障(8) 网络安全隐患、安全漏洞、网络系统的抗攻击能力(9)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10)应用服务器模式、软件老化第4章练习与实践四部分答案1. 选择题(1)A (2)C (3)B (4)C (5)D.2. 填空题(1) 隐藏IP、踩点扫描、获得特权攻击、种植后门、隐身退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4
2020/7/7
IP-1
8 位密文 16
2.2.1简化DES(S-DES)
初始置换(IP) S-DES算法的输入是一个8位明文分组,我们首先使用函数对其
进行初始置换
26 3 14 857 函数 S-DES算法最复杂的部分,它由置换函数和代换函数组合而成。
函数可按如下方式表达。设L和R分别是的八位输入的左边4位 和右边4位。F是一个4位到4位的映射。则函数可以表示为
适合于内存较大的微处理器,不适合于分 组交换、经常更换密钥和单向函数中。
私钥密码算法比较
11
2.2 私钥密码体制
2.2.1简化DES(S-DES) 为了帮助读者加深对DES算法的理解,掌握
DES算法的结构,本节介绍简化DES(S-DES)。 S-DES与DES有着相似的性质和结构,但是参 数要比DES小得多 算法结构如图所示
电码本ECB(Electronic Code Book)模式 最简单的分组密码工作模式是电码本(ECB)模式,每次使用相
同的密钥处理一个固定长度为n位的明文分组(以DES为例,
就是64位明文分组)。 主要优点 :
无差错传播。在传输过程中,一个密文分组的丢失或传输错误不 影响其它分组的正确脱密,即传输中的差错不会传播到其它分组 块。
密码分析学是研究如何分析破译密码。
2020/7/7
3
2.1 概述
2.1.1 密码学发展历史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古代到1949年。这一时期被称作 “科学密码学的前夜”,所研究的内容被称为古典 密码学。
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5年。1949年 Shannon发表的“保密系统的信息理论”一文标志 着密码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由此拉开了现代密码 学研究的序幕。该文,奠定了密码学的理论基础。
1992年正式使用以来,被较多使用的一种 安全、效率较高的分组密码,被成功用于 PGP邮件加密系统中。
1987年RSA公司开发的流密码算法;采用 OFB模式,加密速度快,约为DES的10倍
RSA公司1994年设计,既适合于硬件实现 又适合于软件实现。
Blowfish 分组密码
2020/7/7
分组长度:64比特 密钥长度可变,最长可达448比特
在S-DES算法中,由收发双方共享的10位密钥通过
置换和移位操作产生了两个8位密钥,这两个8位密
钥被分别用在加解密的不同阶段,
10 位密钥
如图描述了密钥产生过程。下面
10 位 P10
介绍其产生过程
5位 LS-1
5位 LS-1
5位
5位
P8
K1
8位
2020/7/7ຫໍສະໝຸດ LS-2 5位LS-2
51位4
2.2.1简化DES(S-DES)
非对称密码体制(Asymmetric Cryptosystem)。
双钥(Two-Key)或公钥(Public Key)密码体制。
2020/7/7
8
2.1.3密码体制分类
按照加密方式不同,私钥密码体制被分为
流密码(Stream Cipher)(或称序列密码) 分组密码(Block Cipher) 区别是:流密码是将明文消息按字符逐位加密;分
三重DES算法
C E K 1(D K 2(E K 1(M )))
M D K 1(E K 2(D K 1(C )))
2020/7/7
23
2.2 私钥密码体制
2.2.3 高级加密标准AES
流程框图
明文M
K0
E
K1
E
K Nr 1
E1
KNr
密文C
字节代替 行移位 列混合
字节代替 行移位
2020/7/7
fKL ,R L F R ,S K ,R
其中,SK是子密钥,第一轮取值为K1 ,第二轮取值为K2 ,是 按位异或函数。
2020/7/7
17
2.2.1简化DES(S-DES)
函数F主要包括4步操作。 第一步:E/P扩展置换操作 41232341 第二步:与子密钥异或相加 将8位子密钥K1与E/P扩展置换输出的八位按位异或。 S盒运算 将第二步的输出结果分为左右两部分,各4位。将左4位 输入到中得到一个2位的输出。将右4位输入中产生另 一个2位的输出。 S盒的操作规则如下:第1位和第4位作为一个2位二进 制数决定了S盒的行,第2位和第3位决定了S盒的列。 输出也是一个2位的二进制数。
2020/7/7
21
2.2.2 DES简介
DES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公开展示了能完全适应某一历史阶段中信息安全要求的一
种密码体制的构造方法;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加密标准,并确立了这样一个原则,
即算法的细节可以公开而密钥必须是保密的; 它极大地推动了密码算法标准化工作; 它的出现及引发的讨论确立了安全设计和使用分组密码的若
主动攻击、被动攻击
攻击者主动向系统窜扰,采用删除、更改、增填、重放、伪造等 手段向系统注入假消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样的攻击手段称 作主动攻击;对一个密码系统采取截获密文进行分析的这类攻击 称作被动攻击。
密码系统
通常简称为密码体制(Cryptosystem),由五元组 (M,C,K,E,D)构成密码系统模型参见图2-1。
第三章 公钥基础设施PKI
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内容: 密码学基本术语 密码体制分类 私钥密码体制的主要特点 公钥密码体制的主要特点 杂凑函数的基本概念 典型密码算法
2020/7/7
1
第三章 公钥基础设施PKI
2.1 概述 2.2 私钥密码体制 2.3 公钥密码体制 2.4 杂凑函数 2.5 密码算法应用实例——PGP
组密码是将明文消息先进行分组,再逐组加密。
2020/7/7
9
2.1.3密码体制分类
密钥空间K,它是全体密钥的集合,其中每一个密钥K均由 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组成,即有;
加密算法E,它是由明文空间到密文空间的加密变换,即 有;
解密算法D,它是由密文空间到明文空间的解密变换,即 有。
攻击者
加
解
明
密
第三阶段从1976年至今。非对称密钥提出
2020/7/7
4
2.1 概述
2.1.2密码学基本术语
明文、密文
被隐蔽的消息被称做明文(Plain Text),通常用P或M 表示。
隐蔽后的消息被称做密文(Cipher Text),通常用C表示。
发送者、接收者
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主动提供信息的一方称为发送者,得 到信息的一方称为接收者。
不同明文分组的加密可并行实施,尤其是硬件实现时速度很快。
主要缺点有:
容易暴露明文的数据模式,即相同明文会生成相同密文,无法抵 御统计攻击。
无法抵抗组的重放、嵌入和删除等攻击。为了克服该模式的弱点, 可以在加密处理中引入少量的记忆等。
2020/7/7
26
2.2.4 分组密码工作模式
密码分组链接CBC(Cipher Block Chaining)模 式
置换P10 置换P10被定义为:
3 5 2 7 4 10 1 9 8 6 移位操作(LS-1) LS-1表示循环左移一位。 置换P8 从移位操作输出的10位密钥中选取8位,按下表的规则运用置
换P8:
6 3 7 4 8 5 10 0 移位操作LS-2 LS-2表示循环左移2位。
2020/7/7
五元组(M,C,K,E,D)描述如下: 明文空间M,它是全体明文的集合; 密文空间C,它是全体密文的集合;
2020/7/7
7
2.1 概述
2.1.3密码体制分类 根据密钥的特点
对称密码体制(Symmetric Cryptosystem)
单钥(One-Key)体制或私钥(Private Key)体制或传 统密码体制(Classical Cryptosystem);
(Decryption Algorithm)。通常用D表示。
密钥
加密和解密算法的操作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Key)的控制 下进行的,分别称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通常用Ke和 Kd表示。
2020/7/7
6
2.1.2密码学基本术语
截收者
在消息的传输和处理系统中,除了信息的合法授权接收者外,还 有非授权者,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如:搭线窃听、电磁窃听、声 音窃听等来窃取机密信息,称其为截收者。
2020/7/7
5
2.1.2密码学基本术语
加密、解密、加密算法、解密算法
将明文变换成密文的过程称为加密(Encryption)。 将密文变换成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Decryption)。 对明文进行加密时所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
(Encryption Algorithm)。通常用E表示。 对密文进行解密时所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
24
2.2 私钥密码体制
2.2.4 分组密码工作模式 指以某个分组密码算法为基础,构造一个分组
密码系统方法,构造出的分组密码系统不仅可 以解决对任意长度的明文加密问题的方法,还 可以构造随机数生成器、流密码、消息认证码 及杂凑函数等。 主要有:
2020/7/7
25
2.2.4 分组密码工作模式
15
8 位明文
IP
2.2.1简化DES(S-DES) E/P 4位
S-DES加密
fK
F
4位
4位
8位 4位
8位
K1
S-DES加密过程包括4个函
S0
S1
2位
2位
数,5步操作。下面根据
P4
这些函数使用的先后顺
4位
序对这四个函数进行详 细介绍。
4位 SW
4
E/P
fK
F
4 4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