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的编制与设计9062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试题命制

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试题命制

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试题命制作者:赵璐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7期【摘要】中学化学试题的命制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下,本人通过分析新课改后中、高考化学试题命制,总结归纳出:中学化学试题命制具有科学性、探究性、激励性、真实性、开放性、应用性和等值性等特点。

【关键词】中学化学;试题命制;新课程改革中学化学试题的命制具有科学性、探究性、激励性、真实性、开放性、应用性和等值性。

这是由化学新课程的特点来决定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学科突出体现了以生产生活为背景、以科学探究为手段、以综合发展为目的的课改理念,强化了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依据、以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内容,淡化了复杂计算等难繁偏旧的内容。

试题的选择、命制和试卷的编拟,是经常性的教学行为。

它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命题者的教学理念,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以及终身发展。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

新课程需要新评价理念下的新型试题来充实于平时教学过程中,试题的命制不止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教育理念的洗礼和教学价值的更新。

一、试题命制理念的变化:中心理念上,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为学生获得高分服务、为学生考出自己的特长服务,注重采用生动活泼的试卷结构,采用适当的温馨的提示语,不以别科知识为本科考试的基础,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作好鉴别。

课程理念上,强调课程在教学中的生成和发展,强调实时信息的有机渗入、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成为考试资源,注重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结合当年的学科事件和成就,根据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编制试题。

目标理念上,强调三维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强调知识技能为主线,合理渗透方法和价值观的考查,与以试题的背景合理渗入过程、态度、情感的考查,注重相对物化和提高文字效率。

方式理念上,强调接受学习与新三项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获取已有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让学生掌握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注重信息给予题和探究题的应用,较全面要求学生达到研究问题的能力。

959普通化学参考书目

959普通化学参考书目

959普通化学参考书目
摘要:
一、前言
二、普通化学的重要性
三、参考书目介绍
1.《普通化学》第三版
2.《无机化学》第二版
3.《有机化学》第二版
4.《分析化学》第二版
5.《物理化学》第二版
四、结语
正文:
【前言】
普通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普通化学,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普通化学的重要性】
普通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涵盖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好普通化学对于学生日后深入学习化学其他分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书目介绍】
1.《普通化学》第三版
本书是一本针对本科生的普通化学教材,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清晰的条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系统地讲述了普通化学的基本内容。

2.《无机化学》第二版
无机化学是普通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元素化合物,对于加深对普通化学的理解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有机化学》第二版
有机化学是普通化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制和合成方法,对于深入学习普通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4.《分析化学》第二版
分析化学是普通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本书全面阐述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5.《物理化学》第二版
物理化学是普通化学的理论基础,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结语】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推荐的普通化学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906综合化学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906综合化学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制备题:共1小题,共10分计算题:共3小题,共50分论述题:共1小题,共2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化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元素周期律、原子和分子结构、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和配位化学等基本理论,并能用这些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理论分析、化学计算、科学思维和化学应用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篇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篇第1章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3.稀溶液的依数性4.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与化学平衡1.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2.热化学3.化学平衡第3章酸碱理论与溶液中均、异相平衡1.酸碱理论(离子论、质子论、电子论)2.多元弱酸弱碱的分步电离3.酸碱盐溶液的电离平衡4.缓冲溶液5.盐类的水解6.水溶液的异相平衡——溶度积原理第4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1.氧化数2.氧化还原的配平3.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4. 电解与极化第5章化学动力学1.浓度与反应速率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催化反应动力学4.化学反应的反应级数5.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6.链反应7.几种反应理论8.光化学第6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氢原子光谱与波尔理论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3.核外电子排布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第7章化学键和分子、晶体构型1.经典共价键理论2.近代价键理论——VSEPR理论、分子轨道理论3.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4.分子间作用力5.金属键6.金属晶体7.离子键8.离子晶体第8章配位化合物1.配合物基本概念2.配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3.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4.配合物的稳定性5.配位催化6.反位效应——配合物异构体的合成第9章主族元素(Ⅰ)1.碱金属2.碱土元素3.硼族元素第10章主族元素(Ⅱ)1.零族元素2.卤族元素3.氧族元素4.氮族元素5.碳族元素第11章过渡元素(Ⅰ)1.铜锌分族2.钛分族3.钒分族4.铬分族5.锰分族第12章过渡元素(Ⅱ)1.铁系元素2.铂系元素第13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1.镧系元素2.锕系元素第二篇分析化学篇第1章分析化学概论1.分析化学基本概念2.定量分析概论3.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第2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分析1.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基本概念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4.分析质量保证和控制第3章酸碱滴定法1.酸碱滴定相关概念2.酸碱溶液pH的计算3.酸碱缓冲溶液酸碱滴定法的应用4.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第4章配位滴定法1.配位滴定相关概念2.配位平衡3.配位滴定的条件和滴定误差4.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滴定相关概念2.氧化还原平衡及能斯特方程3.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第6章沉淀滴定法1.沉淀滴定相关概念2.确定终点的方法第7章重量分析法1.沉淀平衡2.沉淀条件选择2.重量分析结果计算第8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光吸收定律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组件和测量3.分光光度测定法第9章定量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1.定量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概念2.沉淀分离法3.溶剂萃取分离法4.离子交换分离法5.色谱分离法第三篇有机化学篇第1章有机化学概论1.价键理论2.分子轨道理论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4.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5.有机反应类型第2章烷烃和环烷烃1.烷烃的通式与分类2.同系物3.同分异构现象4.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5.IUPAC命名6.卤代反应第3章烯烃1.烯烃的结构与通式2.顺、反异构体3.亲电加成反应4.烯烃与HBr的自由基加成第4章二烯烃和炔烃1.二烯烃的命名与结构2.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3.炔烃的结构4.炔烃的化学反应第5章卤代烃1.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S N1和S N2反应机理2.消除反应3.与金属的反应及金属有机试剂第6章芳香烃1.休克尔规则2.苯的亲电取代反应3.Birch还原4.奈的反应第7章立体化学1.构造异构2.立体异构3.分子的对称性与分子手性第8章结构解析1.紫外光谱2.电子跃迁3.红外光谱4.核磁共振光谱5.质谱第9章醇酚醚1.醇羟基的取代反应2.醇的脱水消除反应3.酯化反应4.醇的制备5.酚的化学性质6.酚的制备7.醚的化学性质第10章醛酮醌1.醛酮的结构特点2.醛酮的化学性质3.醛酮的制备第11章羧酸及其衍生物1.羧酸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2.羧酸的化学性质3.羧酸的制备4.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第12章胺及含氮化合物1.胺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胺的制备第13章杂环化合物1.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结构特点3.吡啶的化学性质4.稠杂环化合物5.重要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第14章周环反应1.周环反应的概念与特点2.周环反应与分子轨道对称守恒3.周环反应的分类第15章生物分子1.糖2.氨基酸3.多肽4.蛋白质5.核酸6.类酯7.萜类、甾类化合物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张祖德等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傅献彩等, 2005年第五版四、样卷无。

浅谈化学试题的编制和试卷质量分析

浅谈化学试题的编制和试卷质量分析

浅谈化学试题的编制和质量分析赵怡欣摘要:通过对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习,了解了化学试题的编制和质量分析的重要性。

本文对化学试题的编制目的、原则、试题的双向细目表进行了简要阐述,并针对2012级材料化学班的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作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质量分析指标。

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试题结构比较合理,试题质量有待提高。

关键词:试题编制;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试题的编制是教师经常性的教学行为,其质量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现。

它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命题者的教学理念,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

试题质量分析是考试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分析结果是对考试工作以及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并给予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

对于化学试题编制应遵循的原则,有的学者认为应为科学性、情景性、探究性、规范性、针对性。

也有学者认为应为普及性、新颖性、思考性、规范性、科学性、独立性、滚动性、覆盖性等。

另外有学者对化学试题编制提出的原则为:针对性、公平性、选拔性、规范性。

对于试题质量的衡量指标,一般认为有难度、区分度、效度、信度四个指标。

化学教学目标是化学试题编制以及质量分析的主要依据,而化学教学目标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结合教与学的要求具体规定的可供检查的、测量的质量指标体系。

我国学者主张,化学教学目标一般要体现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类教学目标又有各种不同的水平要求[1]。

按照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全面了解和评价考试情况,反馈考试命题、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为日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试题质量,以便日后修改或筛选考试试题,为建立试题库和实施标准化考试服务。

高中化学试卷的编制

高中化学试卷的编制

高中化学试卷的编制作者:楚文国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07期书面考试能较全面地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检测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被公认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试卷的编制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和要求的关键所在,其基本程序包括:考试目标要求的确定、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试题选择、编制试卷。

现以高中化学为例试述之。

1 测试目标要求的确定年级不同,学生基础不同,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不同,必然导致考试目标要求不同。

为此应确立相对应的考试目标要求,以保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考试要求的不同,通常将考试分成参照点不同的考试,在常规教学中把教学目标作为考试目标的标准参照点,称为目标参照测试。

高考、竞赛等属于选拔性测试,考试目标的层次要求稍高些,常设立一个考试常模作为参照标准,称为常模参照测验。

目标参照测验旨在检查具体知识的教学是否有效地进行;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达到的程度如何,不计较个人之间的成绩差异,以便从中收集到适当的证据,为今后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一般来说有3个方面的特点:1)测验试题必须完全能代表教学目标要求才能发挥作用;2)一般要求及格率在90%以上;3)考试成绩能代表学生掌握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程度。

常模参照测验是对大规模的同类(同年龄、同年级、同程度)学生群体进行测试,重在个人间的比较,主要用于区分和选拔不同水平的学生。

并按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成若干等级,而且分数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即平均分附近两侧考生人数占绝大多数,高分与低分的两端人数越来越少。

合理的常模一般为平均分80分左右,标准差15分左右,一般每隔10分左右为一级,可以将学生成绩分成六等或九等。

2 编制命题的双向细目表在明确考试的目标和要求之后,编制试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制命题的双向细目表,作为考试命题时掌握知识点的依据。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考试目标和考试内容的双向列表。

高中教材解析化学的编写设想.doc

高中教材解析化学的编写设想.doc

高中《教材解析——化学》的编写设想一、编写的总体思路:1、根据各实验区的实际教学现状和现有图书的特点,立足于新课标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以原有人教版老教材的要求和《2006年高考大纲》的要求编写每一节内容。

2、在现有必修教材的基础上讲深、讲透,特别注重方法、技巧、规律、辩析的归纳和拓展,注重学科内的联系和综合。

3、所选用例题和练习题等主要以经典题、近3年高考题和大市高考模拟题为主。

充分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

4、以高三复习的要求,对待高一、高二每一课学习。

二、本书定位:1、讲练结合;2、对教材和教学的补充和提高;3、适合中上等学生使用。

三、体例:1.编写范围:新课标化学教材的必修1、2。

2.开本:大16开3.字数:35万字。

4.具体栏目:××××章×××节【知识精讲】本节知识的讲解,分两个层次:1、[基础知识]:直接从课本上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出基础知识;2、[拓展延伸]:是对本节相关内容在“方法、技巧、规律、辩析”等方面拓展延伸,以实现提高的目的。

(这里需要突出的是要讲出学生在课堂中学不到的内容)。

要求:篇幅根据知识点多少而定。

不宜过多叙述。

基础知识:以条目式展现即可,语言要简洁。

拓展延伸:尽量用框图、表格等形式展示。

【典型例题】1.所选例题取材于经典题、大市高考模拟题以及改编、少量近3年高考题;2.题目要新颖,难度中上,要适选择能当体现学科内的综合的例题。

选题要与知识点、重难点、学科特点相对应。

每一道例题都能解决相应的一类问题。

3.讲解要有导入,引路,不能是直灌式。

要有总结和提升的点评。

点评要要与[拓展延伸]版块讲的部分内容相呼应,起到加深和印证的作用。

避免流于形式地说空话,力求精炼、到位、实用、有内容。

4.题量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一般在20~25题之间,学科内综合题不少于20%。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针对性训练】与内容和例题相对应,是对例题的巩固和延伸。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新高考化学 考点详细分析 深入讲解 提升解题能力 化学高考必看 最新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新高考化学 考点详细分析 深入讲解 提升解题能力 化学高考必看 最新版
的Na2S溶液,若先生成黑色沉淀CuS、后生成白色沉
淀ZnS,说明Ksp(ZnS)>Ksp(CuS)
探究HCOOH、
CH3COOH电离 能力的强弱
用pH试纸(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的HCOOH溶液、 CH3COOH溶液的pH,酸的酸性越强,对应酸的电离 能力越强
用pH试纸(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的HCOONa溶液 、CH3COONa溶液的pH,盐溶液的碱性越强,对应酸 的酸性越弱,即酸的电离能力越弱
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原理
探究Cl2、Fe3+、I2的 氧化性强弱
探究:将氯气通入加有KSCN的FeCl2溶液中,氯气 将Fe2+氧化成Fe3+,将FeCl3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 中,Fe3+将I-氧化成I2
解题能力提升
探究类型
探究方法示例
探究CuS、ZnS 的溶度积大小
向浓度相同的CuSO4、ZnSO4的混合液中滴入相同
明Ksp(AgI)<Ksp(AgCl)。
答案:C
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归纳·应用实践 探究类试题的命题素材通常为探究物质本身的性质,如酸性及其强弱、 氧化性及其强弱、还原性及其强弱、溶度积大小、电离能力、水解能 力等,探究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通常与物质检验相结合考查)、探究某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与性质等。近年高考常见的探究类型如下:
探究类型 探究HCl、H2CO3、 H2SiO3的酸性强弱
探究方法示例
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探究:HCl与碳酸盐反 应制取CO2,气体净化后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生成硅酸沉淀
解题能力提升
探究类型
探究方法示例
探究HCl、H2CO3、 H2SiO3的酸性强弱
利用盐的水解原理探究:用pH试纸(pH计)测定同 浓度的NaCl溶液、Na2CO3溶液、Na2SiO3溶液 的pH,pH越大对应酸的酸性越弱

初中化学考试命题的设计与研究

初中化学考试命题的设计与研究

初中化学考试命题的设计与研究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在中考中带领自己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认真钻研教材和中考说明,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动态,正确把握中考复习的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教师在复习中采用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取得显著的复习效果。

了解初中化学试题的命制过程,对教师选择针对学生实际、符合中考方向的复习题、测试题,加深对中考说明的理解,在复习中避免学生走弯路、做无用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一下中考化学复习练习题、测试题命制的原则、要求和方法。

一、测试命题的理论测试是一种教育测量手段。

在测试过程中,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不同水平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常采用的方式为:通过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这一情境既涉及知识的具体内容,又涉及到运用知识的难度水平。

学生在此情境中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最后给出操作结果,并显示出其外在行为——给出问题的答案。

若答案正确,则可以认为学生掌握了该知识并达到了相应的学习水平。

根据测试目的可以将测试分为:预测测试、诊断性测试、水平测试和选拔性测试四种。

预测测试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班、分组、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对学生应具有的有关学习基础进行测试;诊断性测试是为了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水平测试是在某一门学科或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了解学生学习水平所进行的测试;选拔性测试则是将学生进行区分,有利于招生选拔工作。

一般来说,中考具有较强的选拔性测试的特征;两考合一则同时具有水平测试和选拔性测试的特征;平时的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同时具有水平测试和诊断性测试的特征;中考的复习题更多的具有诊断性测试的特征。

二、新课程中考测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的评估初中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利用专门时间,交流使用情况,为下一 节课教师组织活动提供帮助,同时也为 下一届研制“活动单”提供更优化的活 动方案。
2020/6/22
四、班级学习小组的建立
• 科学分组:原则、人数等。 • 推选组长:组织能力、责任心等、轮值
制。 • 合理分工:兴趣、特长、意愿、合作学
习的常规要求 。 • 制度建设:小组公约、导向性评价。
缺乏知识的生成。 • 梯度缺乏型:能深不深、层次不明、不成锯齿
。 • 活动单一型:以解题等纸笔作答为主要形式。 • 方案模糊型:活动要求不清晰,拿到活动单不
知道做什么?怎样做?
2020/6/22
活动单的基本结构⑷ 课堂反馈与设计
• 标准:会学、学会、学得舒服。 • 作用:检测、再学习、激励。 • 形式:多样、纸笔测验。 • 要求:全面、准确。 • 难度:0.7左右。
• 明确交稿时间。
2020/6/22
讨论定稿
• 各主备人在规定时间前拿出“活动单” 草案的电子文本,交备课组集体讨论;
• 备课组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各 主备人修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下一时段课堂“活动 单” 。
2020/6/22
反馈完善
• “活动单”在一个班首次使用后,使用教 师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记录并交流活动 设计的得与失;
• 部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较差,教学和教学语言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问题的设计指向性不明。
2020/6/22
学习方式
•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为被动接受型,缺 乏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 学习方式的单调而缺乏变化,过多的重 复操练是学生感到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 原因。
考虑、全面把握。 • 探究性:要围绕化学问题,运用科学方法、符合
科学认识规律。
2020/6/22
活动方案设计的依据
• 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能理论、合作 学习理论等。
• 学科固有特点:以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为性质特征 ;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以STS为背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等(化 学)。
•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
2020/6/22
儒家文化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为而无所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20/6/22
活动单设计应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
• 教材使用的转化:由教材为核心转向以课标为 核心(建立以本为例观,学会从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吸取素材、
获得启示)
• 设计思想的转化:由利教转向利学(树立课堂学生
主人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场所。教师是编剧+导演, 在活动设计、制度设计、情境创设、组织调控、有效促成、适时 点拨、提炼提升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习目标设计的主要缺失
• 目标漏落:无学习目标。 • 目标含糊:要求不具体、不明确,特别是体验
性学习目标。 • 目标维本:只根据所用教材或教参确定。 • 目标游离:目标与活动不一致。
加强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 研究各版本教材; 研究描述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的含义。
2020/6/22
• 维度: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目 标。 “知识、技能、方法”的表述要具 体、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在过程 中体现。
• 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课程标准 、各版本教材。
• 描述:选用合适的行为动词、结果期待 要明确。
2020/6/22
描述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2020/6/22
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案例
师的教学技能问题
2020/6/22
疑问:是不是各个学段、学科 都适用?
• 开放性:基本活动模型的丰富内涵 • 发展性:存在多种变式 • 相容性:可以吸收先进教学模式的合理
要素 • 实践性:各学段、学科的实践
2020/6/22
主要内容
• 活动单导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 活动单的基本结构与设计 • 活动单研制的基本步骤 • 班级学习小组的建立 • 活动单导学的基本模型 •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意义
化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 目标性:围绕三维目标设计3~4个活动。 • 驱动性:情境驱动、过程驱动和任务驱动。 • 操作性:活动可以自动化,结果有利于展示。 • 生成性:在学习者的“已有认知”与“预期认知
”之间架设适合的认知性桥梁。 • 层次性:要难易得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
中、有所收获。 • 系统性:要放在整个化学教学背景中考量,整体
•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 素。
2020/6/22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案例
• 学会表示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 初步学会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 初步学习选用集气瓶、水槽等进行排水或排气
集气。 •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基本操
作。 • 初步学会用指示剂或pH试纸区分酸、碱溶液。 • 学会氢氧化钙和碳酸盐的实验鉴别。
2020/6/22
教学方法
• 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 个体别差异,加上目前各班级人数普遍较多, 这是班级教学模式的“胎里病” 。
• 不能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要么过于 强调“知识与技能”这一单一传统目标,要么 过于强调所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造成“知识与技能”的虚化。
2020/6/22
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案例
• 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
• 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对人类社 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 通过化学史,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 感受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
念,建立元素守恒的化学思想。
2020/6/22
2020/6/22
疑问: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模式 吗?
• 前提: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 方法:不学诸葛亮,学泰勒 • 原理:效率是乘积关系 • 结论:70岁后不要
2020/6/22
疑问: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先 进模式?
• 教学公平可行的操作方式 • 丰富学生体验,给所有孩子尽可能多的
锻炼机会 • 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 每个人都是教学资源 • 能在同一起点上,大面积、短期解决教
2020/6/22
活动为什么需要“单”?
• “单”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引擎。 • “单”是学习材料呈现的平台。 • “单”是活动历程与结果的记录。
2020/6/22
二、活动单的基本结构与设计
课题名称
学习目标
活动方案 课堂反馈
不要忘记附上“活 动方案”与“课堂 反馈”的参考结果

2020/6/22
活动单设计的基本理念
活动单的基本结构⑶ 活动方案与设计
• 活动方案包括 “活动名称”和“操作方 案”两个要素。
• “活动名称”下可有一个或几个子活动 ,这些子活动构成相对完整的活动体系 。
• “操作方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 点、操作可行。
• 活动结果的落点要“实”(体现三基) 2020/6,/22 要有利于展示。
2020/6/22
一、活动单导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 关于教师问题 • 关于学习方式 • 关于教学方式 • 关于教学内容 • 关于教学效果
2020/6/22
教师问题
• 部分老教师观念陈旧,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方式 的束缚,“讲授”占据了课堂教学时空的主体 。
• 部分年轻教师把握不住教学重点,有的甚至存 在知识缺陷,知识储备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
2020/6/22
教学效果
• 由于学习的随意性较大,班级学生两极 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 集体备课难以真正落实,学校教学管理 难度大,班级的成绩过于依赖教师的个 体素质。
• 教师的劳动付出与所取得的成绩不成比 例、事倍功半。
2020/6/22
调研给我们的启示
• 老师把知识结论告诉学生,不如设计活 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
活动方案设计的策略
• 资源策略:教材、试题、网络、学生等 。
• 思维策略:模仿、比较、归纳、演绎等 。
• 活动策略:实验探究、网络搜索、沙龙 、辩论、竞赛、游戏、参观、表演(情 景剧)等。
2020/6/22
活动方案设计的主要缺失
• 问题堆积型:从头至尾回答一连串的问题。 • 习题垒积型:围绕某一知识解若干道习题。 • 机械照搬型:直接将教材内容搬到活动单。 • 全面覆盖型: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 • 识记再现型:以读、背、记、默为主要方式,
• 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 • 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 • 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 • 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
2020/6/22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时间维度
• 教师连续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 • 学生每一轮次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 • 平均每节课留给学生自己总结的时间不
少于5分钟 • 平均课堂诊断与检测时间不少于5分钟
• 学生心理特征:思维能力发生飞跃;兴趣视角大幅增 大;理想现实发生冲突;学习风格更为个性;逆反心 理较为突出;自我管理两极分化等。
•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已有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个性 差异。
• 教师自身素质:教育理论功底与先进的教学理念、信 息素养 知识广度与专业知识、应用电脑的能力、在学生中的 威信、命题、组题能力、板书设计与语言表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