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复习资料
高二历史常考知识点必修二
高二历史常考知识点必修二在高二历史的学习中,必修二是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高二历史常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理解这一历史课程。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深刻的影响。
高二历史常考的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
二、中国古代史的学习1. 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包括唐朝的统治制度、科举制度、交通与经济发展、文学艺术等。
2. 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包括北宋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繁荣等。
三、中国近代史的学习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介绍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 戊戌维新与百日维新:分析戊戌维新和百日维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四、世界近代史的学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争过程、以及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 俄国十月革命: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五、中国现代史的学习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研究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的影响。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历史进程,以及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总结:高二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
同学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在考试中准确应用。
通过努力学习和复习,我们可以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油!。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一、中华文明古代史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夏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其国君被称为商王,商朝的繁荣时期称为商代。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4.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有名的事件是鲁国的大夫孔子的活动,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5.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七大国争霸,最终秦国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二、中国古代史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称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统治者是刘邦,东汉时期统治者是刘秀。
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最终被晋朝所统一。
4. 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朝代,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建立了隋朝,隋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5.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了中国,创造了盛世的唐朝。
6.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饶的时期之一。
三、中国近代史1. 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建立者是满洲人努尔哈赤,后由康熙、乾隆等一系列皇帝统治。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父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建立的。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战,最终获得了胜利。
复习提纲--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二
历史选择性必修1,2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1中国古代史部分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➊西周至春秋时期,实行世官制,贵族世代垄断高官,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血缘➋战国时期,实行举荐为官和军功爵制,各国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➌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➍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察举制,分常科(如孝廉、茂才)和特科(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
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➎从曹魏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士人分为九等,由吏部授官。
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➏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
两宋以后,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➐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5.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➊秦汉时期,实行上计制,地方将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上报中央,称为“上计”。
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➋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
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➌明朝,实行考满(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和考察(外地官员的朝觐考察和京官的京察)制度➍清朝,实行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6.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➊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➋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➌隋唐时期,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此外,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➍宋代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台谏合一使得谏官和御史两支监察队伍共同监督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皇权)➎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➏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
高二历史复习知识点
高二历史复习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形成条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古代文明的特点:掌握各个文明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科技发展、艺术成就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分析古代文明之间通过战争、贸易、宗教等途径的交流情况,以及这些交流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的形成:探讨封建制度的起源、结构及其在中世纪欧洲社会中的作用。
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分析中世纪教会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3. 文艺复兴的兴起: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变革1. 封建王朝的更迭: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王朝,如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分析其兴衰原因及其历史贡献。
2. 科举制度的影响:探讨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它对文化、社会结构的长远影响。
3. 变革与革新:分析明清时期的变革运动,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以及晚清的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
四、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社会结构的改变。
2. 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分析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殖民扩张的关系,以及这些现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两次世界大战: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们对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重塑。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辨析:学会如何辨别历史资料的真伪,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事件。
2. 历史事件的联系与规律:培养从宏观角度观察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联系性。
3. 历史的多维解读:理解历史的多元性,学会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解读历史,避免单一的历史观。
六、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历史事件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加深对历史发展多样性的理解。
2. 历史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探索历史知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其复习资料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其复习资料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其复习资料1一、四大发明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大事记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大生产政策的失败- 感化联合、三国协约和中立国协约- 西方战线、东方战线和海上战线的战争形势-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2. 十月革命及俄国内战(1917-1922)- 二月革命和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掌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 内战的主要战役和军事领导人- 新经济政策(NEP)和战时共产主义(战共)3.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1840-1949)-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184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戊戌变法(1898)- 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成立(1911)- 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纲领- 北洋政府和南京政权的建立- 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1924-1927)- 南京国民政府和国共内战(1927-1949)二、近代历史1.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 第一个鸦片战争及鸦片贸易- 西方列强侵华及租界和势力范围- 农民起义和城市暴动(例如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及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 改良派和维新派的思想形成及运动2. 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及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和辛亥革命后的政局- 国民党的提出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和南京国民政府3. 近代中国文化思潮-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文艺复兴和文化建设-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知识分子的角色和思想变化4. 近代中国外交与两次世界大战-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直接参与到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 中国和世界联盟的关系和国际地位三、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 伊藤博文-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人- 《日本国宪法》的起草人- 日本实行西方政治体制的先驱2. 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三民主义的创立者-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中华民国的第一位临时大总统3.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中国工农红军的创立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者和领导人4. 钱可复- 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家和政治家- 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 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5. 蒋介石- 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中国国民政府的领导人- 西安事变的实施者- 在国共内战中领导国民党抵抗共产党6. 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中国现代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7.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革命-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发起了中国现代化的开端8. 五四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的抗议行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运动- 启发了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变革9. 二十一条- 强迫中国接受的不平等条约- 让日本在中国拥有更大的势力范围- 引发了中国爆发的抵制运动四、国际关系与冷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的建立- 协约国和轴心国的对峙- 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役- 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的前奏和北约的成立2. 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 美苏两极对峙和核武器的竞赛-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外交政策- 古巴导弹危机和核军备控制- 英法德的国际地位和冷战对第三世界的影响3. 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 印度巴基斯坦冲突- 中东战争和以色列建国-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和解放4. 联合国与国际合作- 联合国维和行动-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援助和发展的问题五、古代历史1. 西方文明的起源-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 埃及金字塔和希腊神庙建筑的特点2. 古代亚洲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教的起源-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古代印度和汉朝的文化交流和影响3. 古代非洲文明- 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的特点- 尼日尔河流域的文明和城邦- 西非的古代帝国和金银贸易- 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与融合4. 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兴起- 美洲古老的文明和建筑艺术- 美洲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2)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二历史复习知识点
高二历史复习知识点高二历史是中学历史学科的一部分,是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是高二历史复习的一些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夏朝(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约1600年)- 商朝(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约1046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隋朝(581年-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 宋朝(960年-1279年)和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2年)2.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包括:- 夏朝的禹、商朝的商汤、周朝的周武王和周文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孙子、荀子和韩非子- 秦朝的秦始皇- 汉朝的刘邦和汉武帝- 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和孙权- 唐朝的李世民(唐太宗)、杜甫和白居易- 宋朝的王安石和苏轼- 明朝的朱元璋(明太祖)和郑和- 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3. 近现代中国历史近现代中国历史可以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止。
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发展,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中国抗日战争和日本投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发展4. 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和科技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如《诗经》、《论语》、《道德经》和《红楼梦》等-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如孔子、老子和墨子等- 中国古代宗教,如儒教、道教和佛教等-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京剧和民间音乐等-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的发明以上只是高二历史复习的一些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二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以及城市的出现等内容。
1. 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包括稻作和麦作。
稻作主要分布在南方,麦作主要分布在北方。
古代农民利用天文、气象知识进行田间经营,发展了农业生产技术,如农耕工具、农作物种植和农田灌溉。
2. 手工业的兴起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
古代手工业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等。
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形成,形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发展模式。
3. 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是农耕社会向农业文明转变的标志。
古代城市主要分为国都、郡县和市镇等。
城市经济以商业为主,商人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等内容。
1. 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的形成是由于统治者需要依靠农民的生产力来获取经济资源,并通过分封土地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封建政权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两汉和隋唐两宋等。
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不同王朝的更迭,每个王朝都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规则。
3. 社会阶级的形成封建社会是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形态。
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和农民作为劳动力,享受丰富的经济利益;农民阶级则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受到地主阶级的压制。
总结:高二历史必修二主要介绍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高二文科历史知识点
高二文科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了解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
在高二文科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古代中国的主要朝代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众多的朝代。
在高二文科历史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古代中国的主要朝代,如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这些朝代的兴衰交替,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变迁。
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发明:井喷、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全球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时期。
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商品和技术的交流,还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奢侈品传入了西方世界,而西方的马匹、瓜果等也进入了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西方文明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四、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明清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明代郑和下西洋,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开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先河。
清代,广州的对外贸易日益增长,广州成为重要的海上贸易口岸。
海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五、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现代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
我们学习了清朝的颐和园、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近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
六、二战与中国抗战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进行了艰苦的抗战。
我们学习了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的战役,以及著名的八年抗战。
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1. 南宋时期
- 宋朝的建立和统治
- 北宋与南宋的区别和对比
- 杜甫与李清照的诗歌作品与时代背景
- 宋词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 陆游的诗歌创作与思想
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 科技与制造业的发展
-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作用与传播
- 科技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 科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讨论
3. 蒙元时期
-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
- 汉地的统治与改革
- 忽必烈的政策与成就
- 和平统一下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 元代文学与艺术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4. 明朝的建立和统治
- 红巾起义与朱元璋的崛起
-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
-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影响
- 李时中与郑和的世界航海
- 明朝的文化与艺术
5. 明朝晚期的问题与危机
- 外族侵入和权臣政治
- 明朝的经济问题与社会动荡
- 明代革命派的兴起与失败
- 明末流寇与农民战争
- 明朝灭亡的原因与影响
以上是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提纲逐个进行复习,重点关注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重要人物与事件,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此外,还可以进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拓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高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历史知识点【高二历史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对过去的经验和记忆的总结和研究。
高二历史学科内容广泛,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许多历史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以历史学科的常见知识点为主题,介绍一些高一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一、古代文明1. 早期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它们的发展及其特点。
2.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和民主政治、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度、希腊罗马的科学、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中世纪欧洲1.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和后果。
2. 教会的崛起和中世纪封建制度。
三、近代历史1. 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2.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后果、30年战争。
四、近代社会变革1. 革命的思潮: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工厂制度与城市化。
五、现代史1. 殖民地和帝国主义: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殖民地的开发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战争后的调整和变革。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起因和影响、战争后的新国际秩序。
六、中国近现代史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辛亥革命和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发起和背景、中国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本文介绍了高二历史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时期的社会变革、文明发展和重要事件。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和世界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202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考点总结
202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考点总结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2. 秦汉经济的发展与城乡关系3. 秦汉法律制度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4. 秦汉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点5. 秦汉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其影响6. 秦汉与匈奴、西域等边疆地区的联系与影响第二章中世纪欧洲的形成与发展1.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以及对欧洲的影响2.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3. 封建制度下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兴起4. 城市与教会的权力对抗及其影响5. 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6. 中世纪欧洲文化与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第三章近代欧洲的变革与革命1.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与发展2. 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3. 经济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4. 啤酒革命和英国清教革命的原因与影响5. 西方科技与文化向东方传播的途径与后果6.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的重要事件与影响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思想与影响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发展3.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5.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的胜利6.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第五章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与国际关系演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2. 冷战的形成与特点3. 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与合作4.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与非洲、亚洲的解放运动5. 冷战期间的危机与对抗6. 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演变与多极化趋势第六章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1.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初期2. 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经济的发展3.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转型5. 台湾问题与中共的对台政策6.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以上仅为在____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课程可能涉及的考点总结,内容较为简略,具体考纲和要求还需以教材为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二历史知识点篇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形成的时间:六七十年代:分布: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人物:方巨赞创办的常发机器厂、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开办的吉昌隆缫丝厂、朱启昂在天津开办的依莱牟机器厂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_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还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此外,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作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奋力拼搏,但历史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篇二★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重点内容包括:-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社会-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形成-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文明在不同地区的交流与融合2. 第二章:古代东方社会的崛起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东方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秩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分裂-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统一与繁荣- 印度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吠陀时期的王国与文化- 莫卧儿帝国的兴起与衰落- 中东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古巴比伦、亚述、波斯等王国的兴起与衰亡3.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衰与传承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衰与传承。
重点内容包括:- 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雅典民主的发展与衰落- 斯巴达军国主义制度- 希腊城邦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罗马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体制与扩张- 罗马帝国时期的统一与法律制度- 教的影响与传播- 西罗马帝国的衰亡4. 第四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工人运动与社会改革- 工业化在其他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与调整- 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的确立- 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与扩张- 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与干预5. 第五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观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多样性与变革-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6. 第六章:当代世界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本章主要介绍了当代世界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资料1、74.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单选题] *A.八股取士(正确答案)B.试题类型繁多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2、59.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
这样的名称,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单选题] *A.寇准B.岳飞(正确答案)C.文天祥D.杨业3、“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这里的“两位先生”主要宣传阵地是在()?[单选题] *A. 上海和南京B. 《新青年》和北大(正确答案)C. 京师大学堂D. 中国同盟会4、九年级某班开展关于“大化改新”的主题班会,以下对大化改新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C.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效仿我国宋朝的典章制度(正确答案)5、自2011年开始至2021年5月“京剧电影工程”已拍摄《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等众多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中荣获了金鸡奖等多个奖项。
这反映了()[单选题] *A.电影艺术优于京剧艺术B.京剧电影艺术成为国粹C.京剧艺术受众面比较广D.京剧融合电影不断创新(正确答案)6、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或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可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单选题] *A.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C.司马光的《资治通鉴》D.诸葛亮的《出师表》(正确答案)7、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单选题] *A.曹操B.诸葛亮(正确答案)C.周瑜D.孙权8、5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的作者是()[单选题] *A.郑和B.文天样(正确答案)C.戚继光D.郑成功9、82.下图所给材料描述的著作是()[单选题] *A.《史记》(正确答案)B.《贞观政要》C.《汉书》D.《后汉书》10、洋务运动的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改革政治制度(正确答案)C.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D. 创办近代海军1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最深刻的教训是()?[单选题] *A. 要和农民保持巩固的革命联盟B.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正确答案)C. 共产党必须坚持自己的革命纲领D. 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12、6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历史高二期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二期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的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在和未来。
在高二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并理解大量的知识点,以便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历史高二期中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
1. 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1.1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起源,食物采集和狩猎阶段。
1.2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开始,人类进入农耕社会。
1.3 文明的起源:河流流域的文明(尤其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
2. 古代国家的兴起2.1 早期王朝: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河谷文明、古中国的夏商周三代。
2.2 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的兴起与争霸。
2.3 罗马帝国:共和国与帝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
3. 中世纪的世界3.1 罗马帝国的分裂: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盛衰。
3.2 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圣战对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影响。
3.3 封建社会:封建领主、骑士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4.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4.1 文艺复兴:意大利为中心的文化运动,对艺术和科学的重要贡献。
4.2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的海上探险,发现新大陆和建立殖民地。
5. 近代欧洲的变革5.1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5.2 经济改革:商业和工业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5.3 主权国家的崛起:绝对君主制的兴起和欧洲的战争。
6. 近现代的世界6.1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观念变革与科学方法的建立。
6.2 法国大革命:民主、平等与人权的理念在欧洲传播。
6.3 工业革命:机器工业的兴起,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7. 亚洲国家的崛起7.1 印度、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7.2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国家在战争中的角色与影响。
7.3 当代亚洲的挑战与发展: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亚洲区域合作。
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重扩展对知识点的理解,尝试将其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事件。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就是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整理得出来的提纲。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时间:14、15世纪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4、人文主义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二)1、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
(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
(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
(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
(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
(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
高二下历史主要知识点
高二下历史主要知识点
一、三民主义及其发展
1.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2.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3.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4. 南京政府与国共分裂
二、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
1. 卢沟桥事变与全面抗战
2. 八年抗战的重要战役与斗争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4. 抗日胜利与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 解放战争与人民革命胜利
2. 新中国的初步探索与建设
3. 社会主义改造与国家经济建设
4.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5.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影响
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初期探索
2.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四项基本原则
3. 经济体制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4.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五、中国外交与国际地位
1. 中苏关系的演变与中美关系的重塑
2. 对外开放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外交政策调整
4. 争取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努力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
1. 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政治制度的选择与发展
3. 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平衡
4.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是高二下历史的主要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增强爱国意识、历史意识与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反
思历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发展。
历史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探索,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二历史必修下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下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规划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二学习阶段,历史必修下的知识点是我们对历史发展的关键认知。
下面将重点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下的知识点。
一、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
其中,雅典民主制度是希腊文明的重要贡献。
在公民参政、宪法建设、司法制度等方面,雅典民主制度为后世树立了范例。
古代罗马是希腊文化的承继者,强调法治和行政能力。
罗马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典,为后世法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东亚古代王朝东亚古代王朝的发展给这个地区带来了独特的文明。
其中,中国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点。
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帝王,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点。
周朝的建立带来了分封制度,在周天子统治下,地方诸侯承担一定的地方政权,影响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郡县制、统一货币和文字等,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欧洲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封建制度是其核心,分封领主统治下的封建领地形成了农户和地主之间的封建关系。
欧洲的黑死病是中世纪欧洲最大规模的瘟疫,对欧洲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与文化之一。
其中,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代表,对世界历史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五、现代历史现代历史是指从近现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阶段。
其中,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化的开端,对世界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后果世界两次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战线陷入破裂,动摇了欧洲的地缘政治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政治史专题一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夏商周政治制度概述(1)夏朝(公元前2070年建立):①王位世袭制:禹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启。
从此,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②影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②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③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3)西周: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②周王采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一套比商朝更为严密的控制体系。
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是在保证王权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渊源:由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演变而来。
(3)原因:①西周疆域广阔,需要加强统治,巩固固政权;②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4)内容:①受封者: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和氏族首领,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其中,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周王子弟是分封的主体。
②义务:受封诸侯有服从周王命令、随从作战、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④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6)消极影响: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强的独立性。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被破坏。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3.宗法制(1)概念: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渊源于氏族公社的父系家长制,西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内容:①周天子作为嫡长子为天下大宗,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②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③特点: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等级森严;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4)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防止在权利的继承问题上发生纠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宗法制建构了中国社会,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③宗法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单位”的“家族化”、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都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
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分封制是“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宗法制是“里”,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和基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
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1.形成条件: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
2.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①国君称皇帝。
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一切大权;从中央到地方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②以皇位世袭制、终身制、皇权至上和天下独尊为特点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的官制为基础,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①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太尉,“掌武事”,主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系统。
②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一些部门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3)郡县制: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①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组织。
②作用:郡县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特点:官职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皇权至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①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模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并得到不断改革和完善。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作用:形成皇帝的独断专权和秦朝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朝很快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推翻。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权力很大。
②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换丞相;重用左右亲信近臣(侍从、秘书),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形成“中朝”与“外朝”相抗衡的中央政治制度。
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③东汉光武帝:正式设立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中央虽设有三公,但“事归归台阁”。
(2)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①渊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的三省已成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进一步完备。
②内容: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运作程序是中书省(决策、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
③评价: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主管相关事务,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
(3)宋朝:①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
②鉴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宋初采取增设管理机构以加强皇权的措施。
设枢密院管军事,以分割宰相军权;设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把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4)元朝:①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替代三省,统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②以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③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等地区。
演变特点:①秦朝建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从汉朝起,为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王朝不断改革丞相制度和完善中央机构,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变的总体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与朝廷对抗。
②通过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王国问题逐步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③东汉末年,形成州、郡、县三级体制。
(2)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
唐朝中后期,设置许多节度使。
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元朝:①背景:为适应疆域辽阔的现状,并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②内容:全国设十大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除十大行省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二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③监管:行省的行政、军事、财政等权力都受到中央节制。
对行省官员,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办法加以控制。
(4)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三级。
(5)清朝:省、道、府、县四级。
影响:①分封制、封国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但诸侯势力的膨胀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造成长期动乱;②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经过不断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③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为我国后来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共同点: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3.监察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2)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州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高官。
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手下的官员承担。
(3)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唐元时期的御史台、宋朝的提点刑狱司、清朝的都察院等。
评价:①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成熟。
初期的职能是监督和促进地方官员履行职责,后期成为职权上高于地方的一级行政机构。
②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但受制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4.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演变过程:先秦“世官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2)评价:①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族子弟继承祖上权位。
评价: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人才选拔。
②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评价:这种制度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③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进行德才评定,分成九个等级,作为授官的依据。
评价:比“察举制”有所完善,但仍是以官举士,民意难以真正体现。
④科举制:考试选官的制度,隋朝创始,唐朝完善。
评价:(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选官范围,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官员的素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读书人;也是统治者笼络人才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