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代视野下的人物塑造——以巴金《家》为例
巴金-——《家》中的人物分析
巴金——《家》中的人物分析旧礼教的叛徒——高觉惠09级设计系展示2班杨蕊学号20095120557内容摘要:大胆、幼稚是觉慧性格的主要特征,他是高家这个死气沉沉大家庭的一个新兴人类,他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毫不顾忌、毫不害怕、毫不妥协。
他积极参加“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封建家长压制青年,公开支持觉民抗婚,主张年青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反对大哥唯唯诺诺,毫无自我主张,一切听从他人安排的生活方式。
他追求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同情下层人,主张人格平等。
关键词:叛逆正直大胆封建家庭新社会正文高氏三兄弟共同成长在同一个环境中,可以说有很多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封建家长专制与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他们接受了“五四运动”新思想的熏陶,面对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但是作者巴金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走了不同的路,拥有了不同的经历,导致了不同的人生命运。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小的。
因为年轻,所以激进。
巴金曾评价这个人物说:“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
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十版代序)的确,他有着新思想并觉察到旧社会的弊端、反对旧礼教。
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幼稚,他不像他的哥哥们那样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敢于大胆地反抗。
在鸣凤死后,他更是毫无牵挂,毅然冲出了那个充斥着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开始了他所向往的新生活。
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1,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
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他的这些性格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分不开的。
首先,他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书中写道:“从来不坐轿子”,他认为“‘底下人’跟主人一样有感情”,他对鸣凤说:“我想起你,总觉得很惭愧,我一天过得舒舒服服,你却在我家里受罪!”他认为自己跟鸣凤是一样的人,如果永远让鸣凤做自己的丫头那就是欺负她。
《家》巴金人物分析
《家》以娴熟的艺 术手法,塑造了众 多富有典型的形象。 每个形象都写得血 肉丰满、个性鲜明、 栩栩如生。
觉新
高觉新是个新旧参半的悲 剧人物 他接受了新式的教育, 想要上大学。但是他作为 高家的长房长孙又,受着 封建思想的压迫,在高老 太爷说要抱重孙是,他放 弃了他的大学梦和他深爱 的梅,去娶了个没见过面 的女子——瑞珏。从而造 成了三个人的悲剧
觉民
觉民是比较稳健温和的人。在家中他是老二,性 格也间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不像觉新过于顺从没 有一点主见,也不像觉慧有时过于冲动没有理智。 如果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个人放在一起, 觉新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让人着急,觉慧反 抗叛逆又让人担忧,相比之下觉民就显得太不起 眼了。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 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最主要的就体 现在他逃婚一事上。
觉慧的一个 "异数"。他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所认 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他至亲的人。 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动、行事莽撞,他 还不了解人生有多复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 哥。他所爱的女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 中的世态炎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 愤怒,这不是他该过的生活,然而应该过怎 样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觉慧的 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 觉慧的感情是外 露的,火热的。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 他对于未来充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 自己。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 春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 梦想。
家
巴金
人物分析
高老太爷
①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 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 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 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 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 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家》的人物分析
《家》的人物分析摘要:《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小说以高家三兄弟三种不同的性格来表现作者的人生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触,看似温馨的“家”其实是暗藏各种斗争,“家”成了那一个时代中国进步青年与封建家庭斗争的缩影。
本文主要通过对家中人物的简单分析来展现《家》主题内涵。
关键字:家巴金人物性格分析家是什么?是一方温馨的港湾,是一把育树的黄土,是一点柔和的莹光,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一抹最美丽的云彩……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却是羁绊,是对激情的禁锢。
巴金作品《家》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描写的是“五四”以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
豪门高氏表面上它是诗书传家,历代为官,实则家内各房之间明争暗斗。
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份时间里。
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维护封建礼法。
长房长孙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醒悟,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作者歌颂了青年的反抗精神,鞭挞和批判了封建家族的罪恶。
《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复杂,多面。
但我认为主要可分为三种:压迫者,牺牲者和反叛者。
压迫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冯乐山,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
他们都是专横,虚伪,腐朽,冷酷的化身。
其中我最讨厌高老太爷,他最可恨了,封建专制,顽固不化,独断专横,凶残暴虐,压制一切新生事物,不惜牺牲青年的幸福和前途。
完全是封建道德的化身。
他囚禁觉慧,打儿子斥媳妇,丫头随意送人。
但临终前对觉慧表现出了饶恕,丰富他的性格。
这也正体现了最后在面对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他无能为力。
论巴金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以《家》为例并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进行对比
论巴金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以《家》为例并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摘要:巴金的《家》、《春》、《秋》以及《寒夜》,包括张爱玲的《金锁记》、《十八春》等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不同让人或爱或恨,先进或落后的女性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味。
陈姨太和曹七巧等人代表了落后反动的一派,是批判的对象;梅和瑞珏等人代表了深受封建传统磨难的一派,是解救与唤醒的对象;琴与许倩如代表的是接受新思想熏陶拥有反叛意识的先进一派,是女性解放的践行与引领者。
所有的这些女性角色都是作者对那个时期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女性解放运动的道路指向。
关键词:巴金;女性形象;反叛精神;解放在巴金先生的《家》中塑造了许多不同的女性形象,有以陈姨太、周氏、王氏、沈氏等为代表的在高老太爷之下的上层女家长们,她们的一生已在封建泥潭中被淹没、思想已被腐蚀,她们站在受害人的位置上无所知的挥起镰刀又将这些苦痛施加给了下一辈的女性。
此外,还有像瑞珏、梅小姐、淑贞这样的受到旧式封建礼教束缚的小姐,也有像婉儿、鸣凤那样的身份低微的丫头,又有像琴小姐、许倩如这样的有着不同思想的新女性。
前两者备受封建礼教制度的压迫,被迫做出了许多并非发自本意的举动,她们被腐烂陈旧的制度裹挟着前进,最后分别以不同的悲剧收场。
而后者则是紧随着时代潮流、进行社会运动以谋求出路。
1.封建压迫下深受男权主义影响的奴性女性形象在巴金先生的《家》中,梅小姐与瑞珏都是深受封建礼制压迫与陈旧思想统治的女性形象,她们俩的婚姻践行的是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形式,而她们一生的悲剧也都是源于这样的婚姻。
梅在《家》中的形象是年轻旧小姐的形象,从她的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赋予其的传统古典意味。
她与觉新亲梅竹马情投意合,但却因为家长的一些小摩擦而被断送了可能。
她新婚即寡、孤独无依,无法对已婚的觉新忘怀,便决心不再嫁,最后郁郁寡欢而死。
她的思想中带着浓重的传统男权文化烙印,面对家长的阻挠,她对自己爱情与婚姻毫无斗争反抗之心,只一味的承受着本可舍去的痛苦,不停的自我折磨。
从《家》看真实的巴金
从《家》看真实的巴金《家》是巴金长篇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代表作,它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特征、弊端和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家》是巴金小说创作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和历史性的突变,它以“家庭生活”作为其写作背景进行的叙事性的讲述。
巴金在写这部小说时经历的也许和文中的故事主人公有着很深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处在一个矛盾之中,这种矛盾既是爱与恨,热与冷的矛盾,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制度与近代文明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作者幼年时就形成,并伴随走过生活的全部。
所以我想,巴金在写这部小说时内心的挣扎与翻涌也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也许就像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本能说,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
封建家庭守旧的教化与母亲人道主义的启蒙。
让巴金从一开始就接受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文化,并在这种现实与向往中、追求与情感间不断冲突、徘徊。
它们没有交集,平行的两条线,永远走不到终点,巴金在它们之间,做着反复的斗争,也曾狰狞过,或者妥协了。
不过,后来的巴金还是选择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而离开生育自己的故土四川,远赴南京、上海,但客观的讲,这当中不全是巴金个人的主观倾向,还有求医、养病在“作怪”。
然而我认为,巴金思想的成熟时期,是毅然选择了去法国,追随他的“无政府主义”,虽然,这不过也是他在向他的家人(大哥李尧枚)证明着自己的选择和不愿因循守旧,接受家庭的安排,但是毕竟是他作出的对于世界观的一次抉择。
当然,这当中也不怀疑有巴金年轻的叛逆性格在左右着。
对于这些,我们不能全部的给予认同或者反对,而是应该客观的去分析和认识他们,从而剖析出自己的理论。
小说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
巴金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家》的故事发生也在一定情况下带有巴金自己的潜意识,很多人说故事中的小儿子觉慧就是巴金的化身,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他的生长环境和觉慧差不多,而当时他也深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骨子里有股与封建势力相抗衡的力量与信念。
浅析巴金先生作品家
浅析巴金先生作品《家》轻轻揭开中国百年文学凝重的面纱,巴金先生风尘仆仆的穿越了一整个沉甸甸的世纪。
他的作品因呼吸五四的新鲜空气而逐步成长,因经历了革命大风暴的考验而日趋成熟,一生笔耕不辍,终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巴金先生作品创作的鼎盛时期正是“新思潮”勃兴之时,他的大量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盎然的生机。
其中《激流三部曲》是其创作的一个高潮,而《家》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就是就《家》的艺术创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家》写成于1931年,以青年人的爱情故事为主干,却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旧礼教的批判,它将矛盾的冲突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号召青年一代反抗专制压迫,投入革命斗争的队伍。
《家》从三四十年代至今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一、人物分析(以觉新的人物形象塑造为例)在故事开篇之初觉新是一个接受过民主思想的先进青年,对于爱情他对梅表姐有着极为纯真的爱恋,但他却迫于长房长孙的地位始终难以逃开封建家庭的桎梏,所以他是一个饱含冲突的矛盾综合体。
现实与理想的尖锐性造就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因而他内心就有了五味杂陈的复杂性。
他渴望革命,却只能服从家庭的安排;他疼爱瑞珏却对梅芬心有余悸;他晓事理,却不能揭发五姨太、三叔捉鬼的勾当;他被宣传新思想的“五·四”报刊激动得热血沸腾,却不敢像觉慧那样大张旗鼓的斗争;他的理智被封建礼教的“仁义礼智信”绑架,失却了对自由世界的向往。
他是封建家族的牺牲品,或者说,他甘愿沦为牺牲品以平息高家的种种风波。
巴金先生并没有停留在动摇的人这一表面,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这其中的内涵,并将它写成民族心理祭奠与西方民主冲突。
从这一层面上,觉新这一摇摆不定痛苦挣扎的人也就有了历史的深度。
在小说的结尾,觉新在种种压力的打击下崩溃最终逃出禁锢的封建十字架,最终觉醒支持觉慧出走。
并且在三部曲的其他两部中,觉新也渐渐逃出了“作揖主义”,实现了自我的突破。
二、艺术特色1、结构上紧凑周密,人物关系复杂。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家》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创作的小说,是他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衰败历程。
其中,主要人物有多位,每个角色都饱含着独特的个性,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白嘉轩:《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情节的中心人物。
他是白家的长子,父亲早逝后承接家业,初时虽有善意却因技不如人和缺乏领导能力而使白家日渐衰落。
在商贸方面,他疯狂追求利润,并采用种种手段占有别人资产,最终导致家族中高攀不起他的继母去自杀,由此可以看到他的权欲膨胀,在社会上成功上位后连自己的母妻并肩而立,当权势已经稳定后彼此不再关注,最终因忙于政治事务加上回避自己不肯与建新修理剧院相伴,以及对自己姨太庙祝母的忽略引起报应而英年早逝。
二、晓霞:白嘉轩的妻子,家族中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的出现改变了白嘉轩的一些恶习,使他时刻警醒着不能再被灰色信用的漩涡所吞噬。
她懂得如何拴住大家的心,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男人需要有贤妻良母固本秉德,晓霞就是这样的典范。
三、任光远:在小说中,比较受欢迎的男性角色之一。
他是白家旁系宦门出身的人,为人忠厚老实。
后来,任光远找了个工作女友,开始反对白家世仇,也失败。
但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以节俭和勤劳实现自己的事业,他更懂得发掘那些每日半生不熟的人所谓的技能,通过合并公司推动规模扩大。
从他描写的路程中看,他的人生意义在于诚实和努力,同时也成了白家乱局中一块稳定的绊脚石。
四、王太度:王太度是一个哀怨的人物,无法适应家族的变迁而遭受巨大的伤害。
他是白富美的儿子,不是黄金卵玩入平凡世界的半客,也没能成为白家新式富豪的core。
人生遭遇一次接着一次失败,导致其陷于酒瘾,并策划了自己父亲的死,这个行径让其在读者心目中形象更加复杂和难以琢磨。
五、金娇:她是白嘉轩暗恋的对象之一。
从外表上看,她是一个性感迷离、勾人心魄的女人,但内心却异常脆弱。
金娇曾经被所爱的男人负心背叛,这种打击使她一度想要自杀,后来被两位扶起的父亲安慰,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永远不是所谓的钱。
浅析巴金《家》的女性形象
佳木斯职业学院巴金《家》中女性形象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家》是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家》主要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的败落史,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
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其中的青年一代的女性形象更是发人深思,作品中年亲女性的不幸命运的形成不仅仅是这个社会的原因。
仅仅从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对她们的迫害上去分析是不够的,还应从他们自身性格上进行分析。
她们年轻、美丽、善良,有的是封建家“牢笼”中的可怜女性,她们整年累月地被压在这个封建家庭的最底层,在悲惨的环境中,或是服从主子们对他们的命运的安排,服从命运,或是在不幸中苦苦追求、挣扎;有的是屈服与封建礼教的小姐们,她们最终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有的是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正在觉醒中的青年知识女性,这些给了她们一些希望,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光明。
而这些女性中有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写“人”,更没有意识到去争取做“人”的权利,而一直是自觉不自觉的遵循着旧礼教的规矩甘心做奴隶。
社会原因加自身原因就造成了其悲剧的结局。
一、旧社会牢笼中的“奴隶”有着秀美外表个纯洁心灵的鸣凤在高家的地位是极卑微的,出生于穷苦人家,九岁失去母亲后被送到高公馆做丫头。
于是“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成为她”平凡生活中的点缀”。
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
在高公馆,他尽心服侍少爷觉慧,当觉慧的爱向她走来时,她“盼望着他向她伸手,祈祷着他有一天会拯救她,把他从污泥中救出来。
”做我一个年轻的少女,她也有自己的梦想。
她最美的幻想就是自己也像服侍的小姐一样,享受那些“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和温暖的被窝”,受着大家的宠爱,最后和少爷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她也真的和三少爷觉慧相爱了。
纯洁的爱情鼓舞着她,给了她美妙的幻想,使她暂时忘却了现实里的一切,只是期待并祈祷有一天觉慧把她从污泥中救出来,让她成为他一个人忠顺的奴隶,那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家》人物形象分析
《家》人物形象分析《家》人物形象分析《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家》人物形象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人物形象分析11、高老太爷:他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
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的话人人必须遵守。
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他强迫觉民淑英接受他定下的亲事;他把丫头凤鸣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终于迫使鸣凤投湖自杀。
高老太爷的令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
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
玩花旦,讨小老婆,欺压丫头,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
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说话尖声尖气,走路扭扭捏捏的陈姨太,就是他道貌岸然的形象注脚。
2、觉慧: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
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
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
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然而他又是幼稚的。
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
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
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
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分析巴金《家》中人物形象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姓名:***准考证号:************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4年4月目录前言 (1)一、《家》中的人物形象 (1)(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1)(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 (3)(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 (4)二、家》中的矛盾分析 (6)(一)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6)(二)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7)(三)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7)三、《家》的艺术成就 (7)(一)独特的写作风格塑造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7)(二)叙事结构宏伟,人物心理细腻且富有情感 (8)(三)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意义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摘要:《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缩影。
《家》中系统深入地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除了描写了年轻人的生活,爱情,还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衰落直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封建家庭的罪恶,高度赞扬了这一代觉醒与反抗的新青年,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牺牲精神的人物形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的世界中建构了一个矛盾型的人物群像。
关键词:人物形象;封建礼教;悲剧;叛逆;矛盾。
前言“我生在一个古老的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巴金就是出生在这个世代做官,四世同堂的李公馆中。
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让巴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
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成为了《家》的写作素材。
巴金看到了大家庭的不幸遭遇后,又受到了大哥李尧枚的鼓励与支持下,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反映封建大家庭生活的小说,于是开始了《家》的创作。
《家》中高公馆与现实生活中的李公馆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都很相似,甚至高公馆中的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身影。
浅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浅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样文内容摘要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老太爷、觉字辈的人物形象,以及以鸣凤、梅、瑞珏为代表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一、分析统治者的形象 (3)二、分析反抗者的形象 (4)(一)觉新形象分析 (4)(二)觉民形象分析 (5)(三)觉慧形象分析 (5)三、分析牺牲者的形象 (6)(一)鸣凤形象分析 (6)(二)梅形象分析 (6)(三)瑞珏形象分析 (6)参考文献 (7)浅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于1931年4月动笔,1931年底完成,原以《激流》为题在上海《时报》连载,1933年开明书店出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小说写的是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家长高老太爷曾在清朝做过多年大官,靠剥削来的财富造就了一份大家业,养了一大群儿孙,仆人成群。
年轻的姨太太陪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他平时不是看戏,就是打牌,收藏书画古玩,附庸风雅,在家里,他是太上皇,强制儿孙们遵守封建家规。
高老太爷的三子克明经管家事,其实只是高老太爷旨意的忠实执行者,四子克安、五子克定吃喝嫖赌,挥霍无度。
高家的第三代年轻人觉新、觉民、觉慧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都有所觉醒,但性格的不同却决定了他们命运的不同。
老大觉新成绩优良,满怀抱负,但却因“爷爷想要个重孙”,中学毕业后就奉命成婚;老二觉民正自由恋爱,他决心争取婚姻自主;老三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敢于反抗封建家长的旨意,还爱上了丫环鸣凤。
随着社会时局的变化,高家表面的繁华已无法掩饰实质的衰败,最后高老太爷的死宣告了这个家的崩溃,腐朽的大家庭终于走上了它必然走上的道路。
《家》围绕着专制与反抗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统治者、反抗者、牺牲者的形象。
其中写到的人物有六、七十个,最主要的是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其次还有鸣凤、梅和瑞珏以及克字辈的几个人物。
巴金的《家》人物赏析作文600字
巴金的《家》人物赏析作文600字巴金的《家》人物赏析在巴金的《家》中,高家长孙高觉新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场悲剧。
觉新从小就先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从小就觉得“孝”字是最重要的,这并没有错,只是他生活的时代不能让他的孝顺,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觉新受到过新式教育,他渴望,渴望着可以上大学。
但是,当他以长房长孙这一个身份来到了高家,这个绅士家庭中时,他就注定将失去所有的主动权。
他想上大学,缺因长房长孙这个身份失去了机会。
觉新从来都谨小慎微地顺从着别人的安排,生怕出了差错。
他一直在守护者那只要一点点的小梦想:“让高家的人可以得到幸福,我是长房长孙,要以家为重,就算失去了自己的幸福,也心甘情愿。
“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小且脆弱的梦想,因为这个梦太小了,从而拘束了他的所有机会。
他和他姑姑家的女儿钱梅芬,也就是觉慧口中的”梅表姐“从小是青梅竹马。
一直一直,他都很爱梅芬,一直都想给梅芬幸福,但是他所谓的“孝”缺改变了这一切。
觉新他不管多痛苦,都只是打掉牙往自己肚里咽,从不反抗。
他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他从未谋面的妻子李瑞珏。
从那以后,瑞珏就成了觉新唯一的寄托。
但是,自从老太爷死后,要瓜分家产,人们都害怕已临近生产的瑞珏会生个儿子,那觉新一家将要分到更多的家产。
觉新荒唐的接受了陈姨太口中莫须有的“血光之灾”,妻子瑞珏丧命城外。
在处理觉慧的事情上,他既不想觉慧走和自己一样的路,重蹈覆辙,又想守住自己那可怜的孝心,最终深陷在矛盾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这一切,不能全怪觉新,不过,他逆来顺受的性格,注定了他将被封建社会和陈腐思想随意支配,就像马儿无法自己脱下人类硬绑在它背上的马鞍一样。
觉新就是一个被封建思想左右的典型牺牲品。
他爱的一切,他想挽留的一切,都消失了,就连那一个小小的梦,也被时代的粉碎机绞得粉碎。
苍白的生命似乎也奄奄一息。
觉新,我在等你站起来!(致和觉新一样没有自由的人。
)《城南旧事》人物赏析作文800字秀贞:这是一个读了让人心生怜悯的角色,她与思康的爱情在那个年代是不被允许的,他们之间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没有三媒六娉,八抬大轿。
论《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兼及反封建意义
论《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兼及反封建意义巴金以19 世纪20 年代初期的成都,设定为全书的时代背景,通过细腻的文笔描绘出了当时学生自发举行的“五四”运动之后,高公馆这个极具封建特色的传统大家庭逐渐走向没落、衰败的过程。
一、封建专制的卫道者:高老太爷巴金在全书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攻击,起始于对高老太爷这个专制制度的典型代表人物的描绘。
在文中,高老太爷是整个高公馆的掌权者,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其性格与封建君主一般,强调说一不二,行事蛮横强硬,专横武断,家中大小事务从不与人商量,他的意志就是全家人必须服从的命令。
高公馆中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罪恶都与其有直接间接的联系,甚至有些事情就是他亲自参与的,例如觉民的婚事直接由其决定,而有的事他只需要发布命令即可,例如将鸣凤送到冯乐山处做小妾,甚至有时候他无需吩咐,自然会有他的儿孙揣测其想法。
高老太爷作为封建人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表面上满口的仁义道德,儒家学说,讲究门风,对每个子孙都教训他们谨记孝顺、戒淫,但实际上灵魂及其的丑陋,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玩花旦、娶小妾,满口道德文章实则衣冠禽兽。
从表面上看,高氏子孙都是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家庭内部长幼有序,严格遵循封建礼法,不过深探内部不难发现整个家族中都充满着严重的斗争,每个人都暗怀鬼胎,各有自家算盘。
为了争夺家产,获取更多的利益,陈姨太、克安、克定等人宣称为了维护家族荣誉与高老太爷的名义,干出了种种坏事。
除此以外,这个封建大家庭以剥削贫困人民来吸血,过上了挥霍奢侈的犹如寄生虫般的生活,这样不但严重损害了贫苦人民的利益,还养成了一批终日无所事事,只会花钱过日子的败家子。
这些人中以高家的“克”字辈人物最为明显。
二、封建专制下的女性悲剧《家》全文的主线通过婚姻恋爱来展开,借助一系列的悲剧故事来批判封建专制与封建礼教对人们的迫害,深究这一制度的缘由,使人们认清封建制度对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青春、意志、精神的摧残和伤害。
鸣凤之死是整部著作中最煽人泪下最令人感动的篇章。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的塑造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的塑造巴金的小说《家》以其独有的魅力蜚声海内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者以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为素材,以自己熟知的人物为原型,以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四川成都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封建仕宦之家的崩溃没落图景,塑造了多个具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凸凹毕现、真实自然。
作者对他们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他们是我最熟悉的、而且我热爱过的,我很了解他们,他们的面影常留在我心上,二三十年来从没有淡过,有时我一个人坐在静寂的房子里对着书发呆,他们就会在我的脑子里活动起来……”这些人物中,高觉新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充满矛盾色彩的典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多见,他深刻熔铸着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独特的认识。
巴金通过这一人物史诗般地概括了灾难年代的社会现实和各种关系,发掘了颇能引人深思的生活哲理。
觉新这一形象,是时代角色、家庭角色和自身内在角色的三重体现,是人物多面性、多维性原则的集中表现,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角色。
老舍曾说:“创作的中心是人物。
凭空给世界增加了几个不朽的人物,如武松、黛玉等,才叫作创作。
因此,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仅看事实。
……此所以十续《施公案》反不如一个武松的价值也。
”巴金的《家》能取得巨大成功,并因此奠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正是由于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特别是觉新这一形象的朔造。
所有的东西都随着人物个性的发展,命运的变化而铺展开来。
首先,我们不妨将觉新的个性特征作一个简要分析。
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的逆来顺受的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是一个多余的人。
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尚不够全面,不能作简单认同。
应该说,这一人物所给予读者的阅读再创造的空间,显然不会如些单薄,实际上,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和微妙性在觉新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认为,具有爱心和责任感是觉新性格中的基础,它引领着其它个性分支的存在和发展。
以巴金《家》毕业论文
以巴金《家》毕业论文《家》是苏联作家以巴金创作的一部小说,是以描写一户人家为主线的家庭小说,通过对一家的生活、命运与关系的描写,展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农群众生活的艰辛与矛盾,以及新时代下家庭关系的重塑与变迁。
本篇文章将从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等方面分析《家》的艺术特点。
一、小说主题《家》的重要主题是家庭关系问题。
整篇小说是围绕着家庭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的,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家庭生活,揭示了多种复杂的家庭关系问题,如善良、忍耐、责任、道德、互相信任等,这些都是家庭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小说中的主人公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一家,表现出如何与他们的邻舍、人物、改革与社会主义运动的事业合作来克服困难,建设美好生活。
二、小说结构小说结构安排上采用了诗篇式的结构,整个小说分为五篇,共二十章。
每一章都以叙述人物的日常生活为主,通常没有过多的情节变换,但通过若干充满感情的场景,却表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
小说开头的动静与结局的动静,使得小说具有朝气和活力。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安排了黑色的背景,加强了悲情色彩。
三、小说人物1. 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主人公,一个孝顺、勤劳、为人仁慈的农民。
他尊重传统的价值观,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运动中。
2. 妻子朱迪丝主人公的妻子,坚强而乐观的女性。
她在家务劳动上很勤快,不辞劳苦地与丈夫共同劳作。
在遭遇困难时,她时常为丈夫和儿子鼓劲打气,给他们以信念和支持。
3. 孩子主人公的儿子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他在家庭中扮演了很大的角色,当家里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能够迅速地行动起来。
他对家庭成员的爱和真挚感动了大多数读者。
四、小说的艺术特点1. 用“小”表达“大”虽然小说以一个家庭为个案,但通过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揭示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农群众生活的艰辛与矛盾,以及新时代下家庭关系的重塑与变迁。
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
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小说《家》作为中学语文必读书目之一,其影响力和文学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作家巴金在作品中塑造出来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不知道大家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有多少?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觉新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
与梅相爱却奉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但梅后来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内疚与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
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
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个破碎的家。
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的彻底破产。
觉民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
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
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慧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
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
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
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冯乐山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对巴金小说《家》的人物形象分析
《家》——光明终将照亮黑暗“家”,在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是温暖的避风塘。
而在巴金笔下,“家”——高公馆,却充满了黑暗、专制、丑恶与斗争,它克制人的欲望,束缚人的自由,压抑着人性。
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中,悲剧不断,冲突与斗争尤为激烈。
而这其中人物的命运,象征了封建势力走向衰败,新的力量与思想逐渐觉醒的历史必然。
《家》中出场人物众多,各自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其中最主要的三位人物是高觉慧、高觉新和高老太爷。
他们各自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典型人物,而他们的命运也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高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思想先进、叛逆、勇敢、热情,在表面光鲜亮丽,实则陈腐黑暗的高公馆中,他无疑是最具生命力、觉醒意识最强的人。
他积极汲取新知识、新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他勇敢果断,敢于与大家族中的旧势力作斗争;他坚定不移,毫不妥协,坚持自己的道路。
但作者并没有把高觉慧塑造成一个完美而不真实的任务,在他身上有许多鲜明的缺点。
他虽然接受了新思想,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年轻气盛而追逐潮流,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很多时候他所做之事都有“跟风”的嫌疑,以至于他未能有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发表文章不过是“东抄抄,西看看”。
他虽敢于反抗,但当反抗难度很大时,他还是选择了放弃,这是他懦弱的一面。
这一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鸣凤的死亡。
他过于理智,在情感上显得冷漠无情。
在与鸣凤的关系上,他从未向别人展现自己对鸣凤的心意,从未在这段感情中付出任何东西,似乎只是为了得到一时的满足,而不曾打算认真经营他与鸣凤的感情。
得知鸣凤即将出嫁后,他仅仅是内心经历一段狂风暴雨后,选择“放弃那个少女”,任由鸣凤走向黑暗的深渊,而不去做出任何反抗。
在与大哥的关系上,也体现出觉慧的冷漠。
纵然大哥思想落后,总是选择妥协,但大哥无疑为他与觉民做出了许多贡献与牺牲。
而觉慧却只看到大哥的懦弱,从未体谅过他的难处,一味沉溺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之中,轻视、职责关心着他的大哥,无视他的痛苦与爱,对他嗤之以鼻。
以巴金《家》为例分析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
以巴金《家》为例分析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发表时间:2019-04-22T15:43:33.3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作者:张悦庭[导读] 话剧是我国当代戏剧发展的核心形式,自1989年中国当代戏剧理想主义时代的结束,话剧理论的多样化(西安外事学院,710077)摘要:话剧是我国当代戏剧发展的核心形式,自1989年中国当代戏剧理想主义时代的结束,话剧理论的多样化、融合化发展越发显著,但塑造丰满且具有个性的人物性格这一核心追求始终不变,良好的人物性格塑造不仅仅是表演者职业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对话剧作品展现效果的基本保障。
在此,本人以在校理论学习及表演实践的经验,曹禺对巴金小说作品改编的话剧《家》为例,对其话剧表演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做以总结性分析,希望能够为表演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话剧;人物性格;塑造;《家》;琴1巴金作品《家》中人物形象分析-以角色琴为例要想更好的塑造人物性格,首先要深入理解角色的精神内核,准确的抓住角色的象征意义,由此来更好理解角色内在性格,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塑造人物性格。
话剧作品《家》是由巴金小说作品《家》改变而来,其对巴金小说进行了较为显著的再创作,个人认为曹禺先生在《家》的改编上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理念。
小说《家》的主题是展现旧社会专制制度在普通家庭中的残酷体现,围绕觉慧等一众主角的爱情经历展现封建专制主义的劣根性;话剧《家》的创作则更倾向于对封建婚姻不幸状态的展现,觉慧在剧本中的整体戏份及地位都有所下降,而且曹禺也更倾向于弱化原作的悲剧内核,而更强调对生命之美的挖掘。
总体来看,在《家》的表演分析中有必要分别对原著小说及改编剧本的人物形象进行综合探究。
以本人在表演实践中扮演最多的角色琴为例,小说中琴似乎是整个故事中最幸运、最有可能突破封建专制主义舒服的角色,她获得了在哪个时代少有的教育机会,也及早见识了专制主义下的婚姻悲剧,也因此投身对专制的斗争,她的出现像极了永夜下的微光,虽然微弱但未曾散去,让读者看到了反抗下的希望,这个角色在整部小说的人物描绘中的比重并不高,但却是唯一一个向读者传递希望的角色,即使她的成长不完美(琴的性格并非明媚到纯粹,但也兼具了现代女性和“真实的人”的共有特征)、她反抗传统的成功不具普适性,但不阻碍她成为希望的象征;话剧剧本中琴戏份被高度压缩,人物表现极度克制,但她的性格却得到了更精准的展现,例如琴的台词较少,但剧本中的舞台提示较多,且大多与其他女性进行了生态、形象等方面的对比,使得琴与普罗大众的距离更为明显,更精准的展现出琴在抗争中“个人化”诉求,这让琴与梅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时代的写照 ——观巴金《家》
时代的写照——观巴金《家》前言《家》是中国作家巴金所著的小说,于1931年发表。
它以北京的一户富贵之家为背景,通过对这个家族内部和外部各种纷争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作品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家庭伦理,强调了民族团结和自由独立的思想,对于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家》展开分析,探讨作品的主题和社会背景。
作品简介小说简介《家》是一部长篇小说,共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主要人物不同。
第一部分主要以张轩为中心,讲述了乌云盖顶的末代封建家庭的衰落和崩溃,以及张轩的感情经历。
第二部分主要以张心愫为中心,讲述了北京学生中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的文学青年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现实。
第三部分则是以动荡的年代和革命斗争为背景,以张含之为中心,讲述了根据父亲之命结婚而被迫来到山西沁阳的张含之和与当地人的斗争故事。
主要人物《家》的主要人物包括:•张轩:末代封建家庭的嫡长子,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自视甚高,喜欢以自己为中心,是个自私的人物。
•张心愫:张轩的妹妹,文学青年,渴望自由和民主,善良且坚决,反对家族的封建传统和父亲的挑逗。
•张含之:张轩的儿子,青年学生,代表了新一代人的观点,热爱自由平等,渴望参加革命,但由于家族的束缚而踌躇不前。
主题分析封建家庭的衰落《家》这部小说主题的核心是封建家庭的衰落和崩溃。
张家是一户优越的封建家庭,拥有巨大的土地,财富和权力,但这样的家庭却因为自己内部的矛盾而被击垮了。
张轩这个人物是个封建家庭典型的代表,他自视甚高,自以为天生就应该统治一方,无所不能,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内部矛盾可能会使家族陷入困境。
封建家庭的老家长思想已经渐渐落伍,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而张轩出现了像他这样称霸一方,草菅人命的恶事,被害者中,不乏鲜活生命和美好的前程。
这就预示着总体来说封建家庭必将走向衰落,被时代淘汰。
女性觉醒与社会进步在《家》这篇小说中,女性觉醒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
张家家中的女性角色在整篇小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张心愫到张含之的妻子李素桥,再到小贞,葛婆子等人,每个人物都表现出对自己命运的反抗。
巴金《家》人物
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
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下面就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首先,我要谈谈高家的三个孙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
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
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
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
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
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
在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
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
但我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
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
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超时代视野下的人物塑造
——以巴金《家》为例
施雅颂 大连理工大学
摘要: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典型的反封建代表作品,是五四精神的赞歌,但这一理解显然被局限在了一元化的五四背景下。
本文通过对《家》中主要人物的分析,结合作者贯穿始终的人道主义理念,提炼出巴金作品的超时代性,还原其被狭隘解读了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巴金;《家》;超时代性
一、从封建束缚中挣脱:觉慧的新时代声音
觉慧是黑暗沉寂的旧式大宅院里迸发出的一束耀眼的光芒。
他是受五四浪潮和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新时代青年,是反抗封建家庭为代表的旧思想旧社会的中坚力量。
他深受西方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影响,可以在一片人声鼎沸中忘我地沉浸在天井之雪的世界里,热切地幻想自己也如同雪一般。
而当他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时时受到来自家庭的遏制时,他的反应激烈而激进。
在对待亲人的态度上,觉慧曾多次“不客气”而愤怒地指责或是反抗他的兄长,包括觉新、觉民甚至高老太爷。
觉慧在用自己的方式唤醒并拯救他的家庭、他所身处的时代,“他相信将来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反转过来,那时候他所憎恨的一切会完全消失”。
当他发现时代前进得过于缓慢,他无力拯救时,便决绝地离开家庭,“要散早点散才好”。
激流式的时代精神在觉慧的血管里奔腾最甚,而“贯穿于《激流三部曲》的总的精神,是对民主精神的赞颂以及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制度的否定。
”[1]
觉慧从来不从功用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在他的认识里,“有没有用”是一回事,“做不做”则是另一回事。
固然,觉慧在斗争的过程中也有矛盾,但是他对于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远远比不上他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渴望。
他与包括家庭在内的整个旧的时代泾渭分明地划清界限,就好像他本不是从这个旧家庭中脱胎一般。
这是作者赐予觉慧的理想主义。
另一方面,他的激进不全然是出于他坚定的信仰,也来自年轻人的叛逆。
他们表现出了“并不经过长期的思索就信服了”的冲动,正是在为自己的激情寻找一个突破口。
不能因为觉慧是主要现人物,就把他的激进和巴金对时代的主张等同起来。
因为从巴金创作的思想背景来看,他已经对早期的无政府主义开始了否定,从暴力转向道德与教育。
因此,如果单纯地将觉慧理解成他心目中完美的“五四精神旗手”,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时代的弃儿与企盼者:在边缘上挣扎的觉新
觉新是《家》中的另一位灵魂人物。
作为从旧式封建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新式青年,觉新无时无刻不沉浮在矛盾和挣扎之中。
他在新旧世界的夹缝中生存,无从选择自己的婚姻、无法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一边是一个旧家庭殷切的目光,一边是来自新社会鼓动的呐喊和愤恨的责备。
行动和思想上的不一致扭曲了觉新的整个人,使他濒临崩溃。
在经受了接踵而至的爱人和妻子的死亡后,他选择帮助觉慧离开这个绝望的家庭,而自己的生命则陷入了永恒的沉寂。
可以说,觉新是用他一个人,既成全了旧家庭的期盼,也再成全觉慧时响应了新时代的召唤。
也正因如此,觉新在《家》中的地位才显得如此突出。
三、激进与纠结间的平衡点与对人性的把握:《家》的超时代性
觉新的性格和觉慧的性格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补,客观上形成对当时历史环境较为全面的认识。
但从主观层面上看,觉慧更多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时代的理解。
原因有二:一是作者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态度不一样。
通过觉慧的口,作者完成了对于觉新的同情和批判,可以说是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觉慧听到了觉新的箫声,感慨“箫声多凄惨”,但他觉得觉新是无法被拯救的。
而对于觉慧,作者则是用浪漫主义的笔调赞扬他对自由平等生活的追求。
二是从巴金先生的笔述中,我们也可以直接看到作者的时代观。
《激流》总序中,他慷慨写道:“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也有我的痛苦。
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
”[2]显然,作者和觉慧的心思更为贴近。
虽然巴金并未正面描写五四运动,所选择的事件也非当时的漩涡中心,但他紧紧抓住了青年人的典型心理以及特殊的社会面貌,抓住了专制主义本质特征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因此也就紧紧地把握了社会生活的脉搏。
巴金对于封建专制主义是彻底批判的,但他也不赞同以觉慧为代表的激进甚至幼稚的做法。
另一方面,《家》所体现出的合乎人性的人道主义原则也是具有永恒意义的。
“巴金以后的思想不管发生多大的变化,始终没有离开过他少年时期建立起来的‘爱’的理想。
”[3]在《家》中,作者没有把高老太爷完全塑造成冷血动物,他的封建家长制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家庭;而觉新在高老太爷临死时的动情合乎人性。
对家庭的爱和责任是《家》这部小说的肉,没有这些成分,小说未免失之呆板;不能从人性角度吸引往后的读者,就失去了其作为时代先声的艺术价值。
对比之后几十年出现的格式化式革命题材小说,显然巴金在创作时贯穿人性的艺术原则,是具有超时代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巴金:《激流》(总序),见《家》(附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4版,第1-2页.
[2]巴金:《关于<家>——给我的一个表哥》(十版代序),见《家》(附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4版,第390页.
[3]陈思和、李辉:《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见《巴金研究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