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二三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单元一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落实课标一、孔子(前551——前479年)1、“仁”的思想:①含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最根本的含义是“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美德的总合。

②实现方法:“忠恕”之道。

“恕”是低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的要求,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恕”的关键是自我修养。

③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对普通人来讲,要做君子,不当小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而修仁的标准是“礼”。

2、“礼”的思想①含义:孔子所讲的礼是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典章制度。

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准则和政治制度。

②实践方法:一是“正名”:面对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各阶层要贵贱有序,各守其份,以此恢复社会秩序。

其二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不能为所欲为,这实际上还是讲自我修养。

③仁与礼的关系:仁是美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

孔子试图以仁爱为根本,借助伦理道德的作用,化解个人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按照礼制,重新建立起充满人情味的伦理关系,最终治国安民,使社会由乱变治。

而把握仁与礼两者关系的方法论就是“中庸”。

3、“中庸”的思想:“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谦和持中,恰到好处。

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4、天命思想:孔子主张理性,反对迷信,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而对“鬼神”则“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传统。

5、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覆盖内容比较全面
一、第一部分统一的唐朝
1.继承西魏文化和政治体系
(1)武则天继位,维持西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以确保统一;
(2)彻底废除北魏宦官政治,军队也由武则天实施统一管理;
(3)制定了七郡七十二县的行政体系,使政治管理更加一致;
(4)实行额外派官制,将中央官员分配到各州、县任职,从而保证
中央对地方的统一管理;
(5)积极发展商业,尤其是外贸,唐朝也继承了西魏的“开边邦”
的外交政策,与西方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6)继承西魏文化,大力宣扬儒家文化,实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学
创作,促进的唐朝文化的发展。

2.唐太宗李世民的
(1)实行了九品官人制,大大简化了官制,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能力;
(2)取消山海经学试,代之以同级考试,以增加考试的水平和实效性;
(3)强调治国理政,重视经济建设,唐太宗实行了新的出纳、考核、租税制度,推行把官职从继承转变为任命,目的是提高官员素质;
(4)发展武装力量,促进军队的统一;
(5)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促进唐朝的鼎盛;。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自然哲学(古希腊最早的哲学)1、含义:对自然的探讨和解释。

2、代表人物: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观点:万物皆生于水。

二、智者学派l. 产生背景(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三、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l) 主张①哲学追求:人认识自己。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l) 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l) 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目录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4课理性之光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6课综合探究:解决“李约瑟难题”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本原因诸子百家家儒家墨家法家历史影响孔子核心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孟子(战国中期)荀子(战国后期)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太学建立影响第3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北宋代表思想南宋代表著述思想评价陆王心学南宋代表思想明中期后代表背景思想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背景特点苏格拉底思想主张评价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性质核心代表(2)但丁的长诗《》。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康德启蒙运动影响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文学体裁代表人及代表作特点、地位春秋末年《诗经》战国时期楚辞《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汉赋西汉东汉唐诗初唐盛唐中唐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的演变起源成熟演变特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楷书草书行书京剧的产生形成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背景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意义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内容发展进化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瓦特改良蒸汽机成果意义电气革命的出现成果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诞生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兴起标志主要内容前期后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提出内容评价实践辛亥革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背景内容意义第17课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及主要论著精髓深远影响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转折主要内容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新课标第一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目的成果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获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__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历史提纲必修三

历史提纲必修三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推动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四大发明
1、造纸术:开始发明于西汉初期,东汉蔡伦进行技术改进发明了蔡侯纸,经阿拉伯人
传入欧洲。
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开始使用彩色
2、评价:其思想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名言: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①、同: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都强调人的价值。
②、异:智者学派鼓吹绝对的民主政治,而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智者学派重视自由而忽视道德,而苏格拉底重视道德并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编订《授时历》,与今公历基本相同
农学: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为我国现存最早、最系统的农书
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经络学说、针灸
疗法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
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制度最先进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
展,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稳定,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经
施教;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用“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
本恶;“制天命而用之”。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②、道家:老子主张“道”是世界的本原、顺应自然,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无
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初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回顾

初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回顾

初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回顾本文档旨在回顾初三历史必修三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已学内容,并为考试做好准备。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1.1 上古时期- 原始社会的演变: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时期。

- 夏、商、西周:建立与灭亡。

-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国七雄。

1.2 秦汉时期-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西汉、东汉。

- 两汉的对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

1.3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

- 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西晋、东晋、南北朝。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2.1 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2.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影响。

- 北洋政府时期。

- 国民革命与国共合作。

2.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胜利。

- 解放战争的进程与结果。

第三章:世界古代史3.1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 埃及古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巴比伦的汉摩拉比法典。

- 印度的孔雀王朝。

3.2 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的城邦时期。

- 罗马的兴起与衰落。

3.3 古代其他文明- 波斯帝国。

-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第四章:世界近现代史4.1 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运动与影响。

- 宗教改革的爆发与影响。

4.2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农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影响。

4.3 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 冷战的对峙与影响。

第五章:世界现代史5.1 联合国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 联合国的成立与作用。

- 冷战格局下的局部冲突。

5.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科技革命的影响。

-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5.3 当代世界的问题与挑战- 恐怖主义的威胁。

- 环境问题的挑战。

以上是初三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回顾,希望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基础解读】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出现的原因:(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1、小说的发展历程:(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必修三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三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

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1、重点字词:数罟(gǔ)洿池(wū)鱼鳖(biē)河豚(tún)狗彘(zhì)庠序(xiáng)孝悌(tì)饿莩(piăo)2、一词多义凶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缉拿元凶(杀人的人)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或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天之行,或日或雨(有时)莫之或止(表示不定)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数:①几,若干②密③数目④屡次数罟不入夸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见不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发:①打开②派遣③花开放④发射野芳发而幽香()百发百中()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直:①通“只”②直接③价值④不弯曲⑤径直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随君直到夜郎西()兵: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④士兵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穷兵黩武()草木皆兵()非我也,兵也()胜:①尽②战胜③胜利④承受⑤超过⑥优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驴不胜怒()巴陵胜状()谷不可胜食也()3、文言虚词于:①对,对于②比③在④到⑤跟⑥向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则移其民于河东()十年不收于国()以:①拿,用②按③因为④表修饰⑤表并列⑥表顺承⑦认为请以战喻()皆以美于徐公()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斧斤以时入山林()以其无礼于晋()阙秦以利晋()敢以烦执事()之:①的②取独③代词④语气助词⑤动词⑥宾语前置标志何厌之有()五亩之宅()辍耕之垄上()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填然鼓之()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通假字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古今异义:弃甲曳兵而走古:()今:()养生丧死无撼古:()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今:()6、词类活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使足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填然鼓之()然而不王者()养生丧死无憾也()王无罪岁()7、特殊句式非我也,岁也()可以无饥矣()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劝学》《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 理 观:“人性本善”说。

价 值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学习历史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史,能够认识民族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从而有利于对我们人生坐标的定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1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复习课(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复习课(共24张PPT)

审题技法——三步审题法
一、审设问 审清设问词要求,明确答题方向,不同的题型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审材料 审清材料时间、空间信息、关键词和主旨信息(主体或重心),如果材料较长,一 定要对材料进行简化。概括为一句简单的陈述句,或一个逻辑推理关系,甚至一个 关键词。 三、审选项 审清选项与题干材料之间的关系,审清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边审题边用笔画出有效信息,防止遗漏。
审题 关键信息: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
干 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A项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A项错误
辨选
终极目标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B项错误

复活古代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C项错误
D项与材料中“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相符,故D项正确
解题技法——三思解题法
一思是不是—选项的是否符合已学的知识? 二思有没有—材料中有没有这个信息? 三思对不对—选项对信息概括得全不全?
考点一:人文主义的起源
1.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
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
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B、C、D 三项的表述,均不合题干的主旨内涵
3.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
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这表明他 ( ) A.完全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 C.研究的重点是社会 D.强调知行合一
学法指导 1.材料主旨 2.解释匹配
审 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

必修三知识点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③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2)含义(表现):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3)影响(地位/意义):①“百家争鸣”是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⑴“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⑵ “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 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局限)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缓 和阶级矛盾,对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道家和法家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儒学成为正统措施:①思想方面: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政治方面:启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小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复习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复习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复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本店铺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1.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复习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厦门市海沧区新阳学校历史必修三 单元2复习

厦门市海沧区新阳学校历史必修三 单元2复习
《神曲》
思想内容
张个性
表憎恶
文 学 但丁 三 彼特拉克 杰 (人文主义
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抨禁欲、倡平等、
《歌集》 最早以“人的学问” 代替“神的学问”
另有“美术三杰”:达· 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
6.影响
(1)文艺复兴质疑天主教会的权威,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宗教 改革的到来
(2)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 生
著作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高潮
孟德斯鸠 卢梭 百科全书派 德意 志
《论法的精神》
《社会契约论》 《百科全书》
扩展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 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 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二、苏格拉底
1.主张:
(1)“知识即是美德”
(1)知识是美德的共性,是所有美德中共有的东西,任何一 种美德都不能离开知识而存在
(2)“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完美的“人”应具备的条件: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 于教养、崇尚理性等
(2)“美德由教育而来” ,强调教育的重要。
2.影响:
(1)它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2)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 下列观点不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 D)
A、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是由人制定的
B、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否定神或命运等自然力量的作用 D、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2、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 ① 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④“知识就是道德”。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一、唐朝的开创与发展1.太宗中兴的实践与成就a.元勳政权:武则天、李世民b.徐敬业和平易近人的施政c.律令制度的改良:唐律、唐令d.科举制度的推行:科举制与进士科2.贞观之治的特点与影响a.农业发展与土地制度的b.仁政与精神c.外交和维护边疆的成就:丝绸之路的开辟d.文化艺术的辉煌与繁荣:唐诗、唐画3.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a.黄巢起义的原因与影响b.后梁的建立与王建的治理c.后周与郭威的北伐d.五代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融合二、北宋社会与政治1.王安石变法及其意义a.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免役法b.变法的效果与局限性c.对社会的影响与评价2.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地位a.科举的内容与作用b.进士科与考试制度的变迁c.科举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影响3.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a.农业区划与粮食政策b.造纸术的推广与影响c.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d.农民起义与社会动乱对经济的影响4.北方藩镇的形成与发展a.党项族的表现与影响b.北方藩镇的政治与军事作用c.对宋朝统一的破坏与限制三、南宋政治与文化1.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发展a.赵构的即位与建立宋朝南京b.南宋政权的北迁与抗金战争c.忽必烈的攻占与南宋灭亡d.宋理宗的即位与建立临安2.文人政治与新儒家学派a.程颢和程颐的关学与南宋文人政治b.朱熹的思想与学派3.南宋的文化与艺术a.词人与词学b.宋元戏曲的发展与特点c.绘画与瓷器的发展与创造4.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动荡a.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影响b.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商业的兴盛c.对元朝的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四、元朝的政治与社会1.铁木真的建立与蒙古帝国的成立a.铁木真的部落联盟与鞑靼汗国b.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各部与后来的称帝c.元世祖忽必烈的攻占南宋与建立元朝2.元代的政治制度与农民起义a.行省制度与三司职权b.中央集权与地方豪强c.红巾起义的爆发与发展3.元朝社会的特点与文化a.屠族与回部的统治b.元朝法律的制定与民族融合c.元朝文化的发展与影响4.元代对外关系与对汉人政策a.元朝对外征战与邻国关系b.元朝的对汉人的统治政策c.对元朝局限性的反抗与抵制五、明代的政治与政权的更迭1.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更迭a.建文帝的即位与政治b.永乐帝的即位与政治措施c.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对立与和解2.明代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a.明代的农业政策与生产b.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的兴盛3.明代的文化艺术与科技a.文化与教育的兴盛与百科全书的编纂b.文人画与文人墨迹的发展c.明代的科技成就与农业技术的改进4.纪宁靖、张磐与明代社会的动荡a.社会民变的发生原因与爆发b.纪宁靖、张磐与明代政局的动荡c.对卢氏政权的对抗与推翻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a.明代的外交政策与交通往来b.明代对海上贸易的发展与政策c.明代对邻国的战争与纠纷2.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与丝绸之路a.明代海上贸易的发展与茶叶、瓷器的出口b.丝绸之路与大西洋贸易c.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与海禁政策3.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交流a.明代科技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传播b.修明太祖、明太宗文庙的考古学贡献。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概况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人在农业、手工业、医学、数学、天文学、航海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相当发达。

先秦时期,孔子对农业技术作出了积极评价,并提出了“务农”、“尚农”的思想,提倡农业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医学技术中国古代的医学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技术上,中国古代还发明了许多中药、手术等方法,对世界医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包括了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发明和发展,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包括了天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等的发现,这些成就对于世界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发明如指南针、纬经航海术等对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农业、医学、数学、天文学、航海等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7.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仅在中国国内得到了发展,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国内外的传播,中国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里发展出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古国,有着丰富而璀璨的文明成就。

2. 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包括了古埃及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成就,以及金字塔、斯芬克斯等古代艺术建筑的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点第一节:近代中国封建农奴问题近代中国封建农奴问题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农奴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西藏和青海等地,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封建农奴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封建农奴制度起源于古代的腐朽奴隶制度,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

封建农奴制度的特点是地主对农奴的剥削和压迫,使农奴无法获得自由和平等的地位。

2. 西藏农奴制度的存在与问题西藏农奴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农奴在这个制度下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这导致了西藏农奴问题的存在,给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3. 青海农奴制度的现象与改革青海地区也存在类似于西藏的农奴制度,农奴们在这个制度下受到地主的严厉控制。

然而,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青海地区的农奴制度开始面临改革的呼声。

4. 农奴问题的影响与解决近代中国社会对农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意识逐渐增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农奴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然而,农奴问题的根本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改革。

第二节:国民党的北伐战争国民党的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合作,联合发动的反对北方军阀割据统治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北伐战争的背景与起因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北方军阀割据统治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与进步。

2. 北伐战争的进展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和国民党的领导下,北伐战争逐渐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这些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并为国共两党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3. 北伐战争的意义与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北伐战争的成功也在国共两党之间建立起了持续的合作关系,为国共合作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4. 北伐战争的局限与不足尽管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战争中也暴露出一些局限和不足之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言志 歌咏言
复习思考题: 1.诗经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代表作品 2.复述楚辞的形成及特点、汉赋的代表作及代表 人物及其的特殊性. 3.列举唐诗的代表作品,认识唐诗反映的时代特 征。 4 .简述宋词、元曲形成的背景及名家名作,
《诗经》
西周 春秋中期 内容:汇集_____到_________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 特点: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主义 诗歌形成 重要标志; ___ 地位: 现实 奠定古典文学___ 主义基础
1)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 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 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 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通俗化,平民化)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步诗歌总 集,如果你要了解此时贵族宗庙祭祀时 所要用的乐曲,你应该查阅 A《风》 B《雅》 C《颂》 D《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从词的风格看,该词属于 A.田园派 B.豪放派 C.婉约派 D.花间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作品的体裁是 A.诗 B.赋 C.词 D.散曲
辉 唐诗辉煌的原因: 煌 初唐: 王勃、陈子昂 灿 烂 边塞诗: 高适、岑参 的 盛唐: 山水诗: 孟浩然、王维 文 唐诗 学 杰出代表:李白和杜甫
中唐: 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其原因是什么?
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 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笔墨丹青
复习思考题: 1.说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列举绘 画艺术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2.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感 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 考点1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 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 考点2 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 考点3 简要说明“文人意趣”与“民间风 情”的区别与联系
汉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 在的具有生命力的象形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比较成 熟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 金文 C.籀文 D.刻画符号
汉字的发展和丰富是其成为书法 的一个内在因素,汉字发展成为 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秦《泰山石刻》的局部,它所采 用的字体是 A籀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考点 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
1.追求抒情写意,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 形式。 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 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 文化修养。 3.注重诗意。
考点 简要说明“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 区别与联系
1.文人意趣体现在绘画艺术上即是追求“形神兼 备”,重视意境,追求个性的发挥;创作比较自由, 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重视以书法用 笔入画和诗、书、画的结合;但是这样的画也存在缺 点,主要是回避社会矛盾,脱离现实,境界冷僻。 2.民间风情在绘画上的体现不同于文人意趣,文人 画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民间风俗画更通俗 化,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所喜爱。民间画比起文人 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趋于朴实、热烈。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
汉字与书法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汉字的起源及演变的过程,认识汉 字统一的意义。 2.概述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3.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4.汉字演变的趋势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汉字的起 源和演变 演变: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总趋势: 由繁到简
主要线索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起源 魏晋到唐代-----发展 宋代到明清 繁荣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文人意趣(文人画)
民间风情(世俗画)
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时间
远古 战国 魏晋 隋唐 两宋
特点及地位
起源
代表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萌芽—成熟(造型准确 《夫妇宴饮图》 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马王堆帛画 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 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特点:以形写神 吸收外来风格 宫廷画、风俗画 画学兴起
在我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被称为“姊妹 艺术”的两种艺术形式是 A.书法 绘画 B.绘画 篆刻 C.书法 篆刻 D.诗歌 绘画
文物是历史的象征,人们从商周青铜器 中不仅看到了那个时期的各种器皿、实 物和工具,而且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发 展、人们的生活、艺术等各种情况,据 你所学的知识来推测,汉瓦上所使用的 文字最有可能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先 辉秦
煌 灿 烂 的 文 学
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 特点:楚言楚地;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地位:《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特点: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西汉:长、恢宏、奇丽、夸张、华美
汉赋
东汉:短、抒情、字句平浅、意境清新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代表: 东汉:张衡《二京赋》
先 《诗经》 秦 楚辞 汉赋
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 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中,首次发掘出土 了大量记录秦律内容的竹简,称作“睡虎 地秦墓竹简”,简称“云梦秦简”。其内 容主要反映了战国后期商鞅所制定的秦律 及秦朝统一初期的法律制度,是我们研究 这一时期秦律内容的宝贵资料。 据你所学 知识推断“云梦秦简”采用的文体应该是 A.大篆 B.小篆 C.金文 D.隶书
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 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 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风俗画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 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风俗画的 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清明上河图》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反映了 京都的繁荣 B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主题,体现民间风貌 C是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D主要是民间艺人所做,和文人画有着很大的 区别
假入你是生活在开元盛世时期,唐都长安 城内的一位贵族子弟,你有可能的活动 A和日本来的遣唐使一起吟诵李白的诗篇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 B喜欢看辛弃疾的词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作 C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 品 D一起探讨理学,修身养性 理学在宋代产生
元曲:
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 合称为元曲。 (2)发展阶段及特点(散曲) (1)历程 兴起:宋代 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繁荣:元代 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元代前期) (3)代表人物 关汉卿、马致远
书法成因
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基础) 知识群体的形成(动力)
汉 字 书法发 与 展历程 书 法
主要字体: 小篆、隶书、楷书、 行书、草书 发展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自觉阶段:魏晋以来(原因)
各阶段书法的特征及成因
篆刻 艺术 秦汉是篆刻标志性时期 宋元入画 明中叶成为独立的艺术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 书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 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 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病,愿 得天子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中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训练题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出现的时代是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山水画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 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 B.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C.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D.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该 句诗体现了作者 A张扬个性,书法情怀 B文词华丽,晦涩难懂 C批判现实,忧国忧民 D与世无争,隐居自乐
同属于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作 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 于两人 A.经济条件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性格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他 也经受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是个非常达观的文 人,词中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辛弃疾生 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破家亡,内忧外患。他最大的愿望是 为朝廷收复失地,因而词中包含他恢复中原的壮志。但他生 不逢时,南宋王朝偏安东南,懦弱求和,并未对他委以重任, 这就使他的词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沉郁,有壮志难酬之感。
楷 书
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草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历代书法艺术的特征、成因简表 时期
秦 汉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书法家及代表 作品
《泰山刻石》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虚玄灵动 草书:变化丰富,奔放 跃动;楷书:笔画完备, 结构严谨 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 王羲之《兰亭序》 张等工具的改进; 王朝鼎盛,政 治、经济繁荣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 兴起,社会生活丰富 多样 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颜真卿、柳 公权 苏黄米蔡四大家
宋代
明代
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社会进一步平 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训练题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 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A.商周时代 B.秦汉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春秋战国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