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题(详解)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面图甲、图乙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据此回答以下下列各题。
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2.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B.图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C.图乙地区经常发生海啸D.图甲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3.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4.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发达国家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因为A.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数量丰富,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B.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好,劳动力素质高C.发达国家不需要劳动密集型产品了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原料、半成品比终端产品方便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面临巨大压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
跨国企业曾从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A.耐克制鞋B.可口可乐饮料C.通用汽车D.波音飞机制造7.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③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④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读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是()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C.改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D.利用廉价的能源,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9.广东省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是()①广东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广东省沿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③广东省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④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③④10.“银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 333公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和谐进展第1节含答案
第五章第一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要紧缘故是( C )A.节约管道建设本钱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进展C.补充气源D.爱惜东部的生态环境【解析】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硕,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通过能够补充气源。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散布与消费方面的特点是(A)A.油气资源散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散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稳【解析】我国油气在散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稳现象,油气资源散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那么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需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3.图中各石油入口线路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A)A.俄罗斯B.欧洲C.新加坡D.日本【解析】图中各石油入口线路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别离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域和拉丁美洲。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能够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硕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用意回答4~6题。
4.川、渝有丰硕电力的要紧缘故是(D)A.石油、天然气丰硕B.太阳能资源丰硕C.煤炭资源丰硕D.水能资源丰硕【解析】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硕,地形落差大,水能丰硕。
5.“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显现的现象是(A)A.调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天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解析】“调水”变“调电”能够使黄河上游水量维持稳固,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减缓。
6.打算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较,其要紧优势在于(C)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域C.工程线路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D.工程地址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解析】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阻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非小。
2024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_单元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内容主要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这个单元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运用。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个地理概念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A.区域经济发展B.自然资源保护C.人口迁徙D.气候变化2.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A.气候条件B.地质条件C.水文条件D.经济条件3.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因素?A.人口因素B.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自然灾害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区域的各个方面达到______。
A.经济平衡B.生态平衡C.社会平衡D.全面平衡5.以下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注重经济发展,不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B.只注重环境保护,不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C.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并重D.只注重社会发展,不考虑经济和环境因素6.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功能的集中,以下哪个城市化现象不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A.人口过多导致城市资源短缺B.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C.城市化导致环境污染加剧D.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7.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______。
A.经济效益最大化B.资源利用最优化C.人口流动最大化D.环境污染最小化A.都市圈B.区域圈C.基本圈D.米圈9.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区域发展的三位一体最终目标?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生态效益D.文化效益10.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A.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B.推动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发展C.限制人工污染排放D.加大工业生产的力度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1.“_____就是江河要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造福。
”填入合适的字。
12.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______和国际因素。
1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______。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练习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区际练习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耗能产业③高原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F图为我国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弯豪。
城巾2、河流------------------ 有界2 .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是()A. 地理位置优越B .政府政策支持C .自然资源丰富D .科技力量雄厚3 .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了大量的来自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
北部湾经济区吸引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入的原因是()A. 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 B .传统工业基础雄厚C.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D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108F !]2a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A.稀土矿B.火电C .煤炭 D.水资源4 .若甲表示内蒙古,乙表示北京,则箭头①表示的区域间调配的资源不可能是5.若甲表示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乙表示东部经济地带,则箭头②表示的区域间流动的要素可能是() A.资金 B. 能源 C. 矿产 D.劳动力6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的区域间流动的要素可能是() A.农矿产品B .粮食C.工业制成品D.技术7 .我国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 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①西气东输②北煤南运③南水北调④西电东送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山脉核心地带,打破了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的记录,创造了电网工程在海拔、跨度、 自 然条件复杂性等方面的世界之最。
它的建成有效缓解了藏中地区的缺电问题, 为川藏铁 路修建提供了保障,为西藏清洁能源开发与外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图为藏 中电力联 网工程地形地势变化示意图。
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开发潜力巨大。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单选题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以下三题。
1.从图中该产业的转移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B.市场C.技术D.劳动力价格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2.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完成以下两题。
3.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承接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往往 ()①科技发达②劳动力丰富③工业基础好④市场广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5.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6.南水北调东线中,不需人工抽水站,可实现自流供水的河段是 ()A.长江—淮河段B.淮河—黄河段C.淮河—海河段D.黄河—海河段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和谐进展章末测试题
必修III第五章综合检测与评判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 共60分)读“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示用意”回答1~2题1.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要紧有()①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硕,有稳固的石油来源②沿线经济发达,人口浓密,需求量大③我国石油需求量大增④管道沿线地形平坦,工程施工较容易⑤管道运输方便灵活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⑤D. ①④⑤2.关于B地域闻名经济作物生产的区位条件,不正确的是()A.夏日热量充沛,光照强B.深居内陆,自然灾害少C.浇灌水源充沛D.平原地形,地形平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回答3~4题3.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4.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缘故有()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如下图是关于跨国公司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一种说明。
读图回答5~6题。
5.在新产品开发和开始生产时期,投资要紧集中在发达国家,缘故主若是这些国家()①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②有较先进的技术设备③有较稳固的社会环境④有较便利的交通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6.在产品已趋成熟并能够进行标准扮装配生产的时期,跨国公司选择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生产,缘故主若是这些国家()①有较丰硕的廉价劳动力②有较先进的技术设备③有较广漠的潜在市场④有较丰硕的原料、燃料供给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7.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8.制约该地域经济进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方法是()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东输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读世界能源消费组成转变图,回答9~11题。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错误。
2.土壤微生物只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土壤微生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固氮作用等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错误。
3.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因而其是自养生物()【解析】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但不能自己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异养生物,错误。
4.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因而其不属于分解者()【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正确。
5.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解析】黑藻属于真核生物,错误。
6.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解析】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中获取营养物质,正确。
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解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正确。
8.制作生态缸,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实现短期内的相对稳定()【解析】在有限的空间内。
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短暂的,正确。
9.生态缸密封后,要能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要置于阳光直射下()【解析】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错误。
10.人工生态缸只能够实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解析】人工生态缸还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错误。
11.人工制作的生态缸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稳定性越高()【解析】制作生态缸时,放置的动、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宜,并不是越多生态缸越稳定,错误。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A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检测题(含答案)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检测题一、单选题“红帮裁缝”发于清末民初,是中国近现代服装业的开拓者,宁波是我国“红帮裁缝的故乡”。
新中国成立后,“红帮裁缝”成为上海等多地服装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领导。
改革开放后,宁波服装业承接了上海服装企业的加工业务,逐渐造就了雅戈尔、杉衫、罗蒙等著名服装品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改革开放后,宁波能够承接上海服装企业加工业务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优美 B.劳动力成本低 C.土地租金低 D.基础设施完善2.大量服装企业集聚宁波,能够A.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B.减少能源消耗C.促进信息和技术交流 D.降低劳动力成本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下图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①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B.缓解了铁路运输压力及输入地的大气污染C.该工程中输送的能源类型主要是水电D.该工程中资源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4.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A.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B.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C.缓解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D.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
如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藏水北调”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B.只解决西北水资源的紧张状况C.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 D.大部分可以自流6.该工程建成后,对西藏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 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C.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 D.改善其航运条件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 iPad,主要在美国加州总部设计,由中国等国家工厂组装。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习题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巩固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B、C、D的含义分别是(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2.A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B 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表示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资源,B表示产业活动,C表示人类消费各种产品,D表示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使资源遭到破坏,出现资源短缺现象,开采过程中还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下列环境问题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A.工业“三废”的过量、任意排放B.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次生盐渍化C.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答案:A解析:工业“三废”的过量、任意排放会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会引起土壤盐碱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色”荒漠化是由植被遭破坏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属生态环境问题。
故B、C、D三项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 )①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酸雨危害呈现出蔓延的趋势②专家估计,在今后20—30年,全球将有1/4的物种消失③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降为目前的1%~5% ④南美洲南部部分岛屿由于紫外线辐射增强,当地居民患皮肤癌的概率增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包括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物种消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问题;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是水土流失造成的,也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区域协调发展只关注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B、区域协调发展强调各区域间无差别的均衡发展C、区域协调发展旨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D、区域协调发展不需要考虑地区间的历史、文化差异2、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以下措施不属于区域间合作的是:A、建立区域间产业园区B、共享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C、共同制定区域环境保护政策D、各自独立发展,不进行区域间交流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哪种联系?A、信息联系B、经济联系C、科技联系D、军事联系4、下列哪个区域协调发展策略最能解释区域发展差距在增大和缩小之间的动态变化?A、进行典型的区域专业化分工B、扩大区域内部城乡间的交流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推动跨区域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5、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源禀赋B. 科技创新C. 市场需求D. 政策支持6、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 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B. 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C. 设立地区间贸易壁垒D. 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7、以下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各区域之间的平等合作与共同发展B. 区域协调发展旨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C. 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D. 区域协调发展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8、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区域间相互合作的内容?A. 建立区域合作组织B. 实施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共建C. 推进区域间的人才交流D. 实施统一的区域产业政策9、区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包括哪些?A、工业联系、经济联系、交通运输B、交通运输、通信联络、经济联系C、工业联系、信息交流、经济发展D、信息交流、交通运输、经济合作 1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有哪些?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转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B、推进产业转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化C、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D、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1、“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什么?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区域间相互依赖D. 上述都是12、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A. 产业梯度转移B. 城际轨道交通建设C. 集约化发展D. 大水漫灌式发展13、题干:以下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区域间的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B. 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C. 区域协调发展主要针对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D.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14、题干:以下关于区际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区际联系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B. 区际联系只是区域内部联系的表现形式C. 区际联系只存在于相邻区域之间D. 区际联系与区域内部联系没有相互关联15、下列哪项不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A、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和投资支持B、限制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C、推进东、西部地区的产业和资源互补D、加强区域间的基础设施连通性16、试分析下列哪项活动最能体现出区域内的区际联系与发展?A、某地区增加本地农业生产的化肥使用量B、一家本地企业在本地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C、一家本地企业将产品运送到市内分销D、本地企业积极拓展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合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教科版高中物理 必修第三册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选择题)
1. CO2气体几乎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能使地表温度因受太阳辐射而上升;另外,它还有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热辐射的作用,阻碍了地球周围的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排放,使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一样,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急剧增加已导致气温的逐步上升,使全球气候变暖。
1.这种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气体产生的效应称为()
A.光热效应B.光电效应
C.光气效应D.温室效应
2.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植物和生物物种灭绝
B.大量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的燃烧
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自然因素破坏了地球环境生态平衡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禁止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
B.开发使用核能、太阳能
C.将汽车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石油气
D.植树造林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小球都能看成点电荷B.元电荷的电量就是1C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D.能量是守恒的,所以我们无需节能
二、多选题(选择题)
3. 现代社会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的新型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符合节能要求的是()
A.电脑使用完毕后关机并切断电源
B.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C.长时间外出需要切断热水器电源
D.手机充电结束后拔掉充电器
三、解答题
4. 能源的过度消费,会对环境造成怎样不利的影响?
5. 怎样才能做到既发展生产力,又减少能源的消耗?。
地理必修3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人教版习题精选
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人教版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某电子工业产品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甲、乙国家或地区的产销情况图,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代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乙图代表发达国家或地区
B、Ⅰ阶段中,甲地处于生产阶段,乙地处于研制阶段
C、Ⅱ阶段中,甲地进口产品,乙地出口产品
D、Ⅲ阶段中,乙地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都大于甲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读下面甲、乙图两幅图,其中图甲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根据图,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种发展阶段。
乙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甲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的产业( )
A、a
B、c
C、d
D、b
按图乙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
A、设计
B、加工
C、营销
D、设计+加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_单元测试
阶段验收评估(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据此回答1~4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②生态环境恶化③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自然灾害④塑造华北平原⑤淤积河床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减少污水排放量(2015·模拟)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A.加剧水土流失B.造成土壤盐碱化C.破坏地表植被D.引起草场退化6.为实现图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煤炭产量B.将涉煤企业外迁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2014·北模拟)读“60年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回答7~8题。
7.60年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D.目前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8.近年来,部分跨国公司在投资相对集中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土地价格B.科技水平C.市场D.劳动力数量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图,回答9~10题。
9.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A.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B.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D.加剧该区洪涝灾害10.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微电子工业B.有色金属冶炼工业C.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D.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必修三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修三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2019.91,13.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意义在于()A. 改变用气地区能源构成,改善大气环境B. 降低散热量,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C. 减少气源地天然气对大气的污染D. 改变天然气化学工业过分集中的现状2,14.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是()A.大型工程建设可能对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B.可改善塔里木盆地干旱的气候[来源:学科网]C.管线所经之处占用大量耕地,对沿线地区的农业发展产生危害D.与中亚地区输油管线相连,可促进西北地区的天然气出口3,二、综合题15.阅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2)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何在?(3)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的规划是:东线方案计划从长江游市江都段取水,利用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河进入。
另外,从东平湖向东调水到胶东半岛的市。
中线方案计划从长江支流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
西线方案计划从雅砻江、通天河调水至黄河游,供给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
(4)除南水北调工程外,我国重要的大型调水工程还有入津、入唐、济青、入晋等。
(5)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D.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6)简要比较东线和中线工程在工程建设方面有何优点和缺点?4,16.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选择①."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②."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C.该地区煤气产量大,气源多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③."西气东输"管道跨越黄河.长江各几次? ()A.3次、1次 B.2次、1次 C.2次、2次 D.1次、1次④.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积极地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C.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垂直地带性分布(2)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途经的地区,属于我国能源最大的输出省(市)是_____ ,属于我国能源最大的输入省(市)是。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题(详解) (1)
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60分)读下图“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 图中数字的正确内容是()A. 降水增加,蒸发减弱B. 降水减少,蒸发加强C. 降水增加,蒸发加强D. 降水减少,蒸发减弱2. 图中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 植被B. 水文C. 地形D. 降水下图为我国某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
读图完成下题。
3.该地形区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A.盆地边缘地区B.河流上游地区C.盆地中央D.绿洲地区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模式图”,完成4~5题。
4. 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A. 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B. 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C. 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D. 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5. 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A. 非洲大陆B. 大洋洲C. 亚欧大陆D. 南美洲6.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 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 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 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黄河上游自宁夏到内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经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流程大约1000公里(如下图所示)。
由于沙漠的快速推进,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
读图回答7~9题。
7. 受盛行风影响,流沙可能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A. 河东沙地B. 乌兰布和沙漠C. 库布齐沙漠D. 河套平原8. 宁夏平原逃脱了被沙漠侵吞的厄运,主要原因是()A. 黄河流经B. 位于非季风区C. 山脉阻挡D. 黄土覆盖9. 图中托克托附近黄河干流流向为()A. 自西南向东北B. 自东北向西南C. 自东南向西北D. 自西北向东南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
读表及图,完成10~1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和谐进展单元测试
第五章按时训练制作:付秀娟马庆举时刻:一、选择题1. 我国天然气资源散布总的格局是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北多,西北少C.长江以南多,长江以北少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要紧缘故是A.西部资源开发本钱低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C.地形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3.我国陆上天然气要紧的集中散布区是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C.新疆、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D.新疆、青海、陕西、四川全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制造商之一——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北京。
据此完成4~5题。
4.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建分院的要紧阻碍因素是…( )A.知识与技术 B.市场C.交通 D.生产协作5.微软仅用了20年时刻完成了汽车行业、钢铁工业近百年的财富积存,其要紧缘故A.治理优势 B.经营优势C.知识和技术优势 D.市场优势6.读“某公司企业扩张示用意”,分析企业不断进展的要紧缘故是( )A.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B.生产规模不断扩大C.生产技术不断提高D.运输本钱不断降低7.进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投资,第一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本钱。
以下哪个不是进展中国家本地提供的( )A.劳动力 B.基础设施C.技术、设备 D.效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回答8-9题。
8.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移迁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9.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缘故有()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效劳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读右图,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
完成10~11题。
10.假设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那么沿箭头1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水源 B.资金 C.劳动力 D.煤炭11.假设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进展中国家,那么箭头2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劳动力 B.技术 C.资金 D.治理体会发达国家体会说明,经济进展到一按时期以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
2018-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练习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作业含答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基础巩固读图,完成第1~2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太湖平原2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经过陕、晋时向北走了弯路,其主要目的是()A.解决该地区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C.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D.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答案::1.C 2.D解析::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没有经过东北平原。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气区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补充气源。
3关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D.我国东部油气资源已经开采殆尽答案::D解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有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有()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②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④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⑤西气东输主干管道沿线酸雨会增多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道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答案::D解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使西部能源得到开发,并可以发展相关产业;对于东部的大气环境有明显改善,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对于西部土壤肥力增加没有影响;天然气具有热能高、污染小的特点,所以会使沿线的酸雨减少;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主要作用之一;西气东输使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5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①有效改善东部大气质量②改变农村燃料结构,缓解沿线地区环境压力③建设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④促进东部地区水循环,改善水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西气东输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大气质量;可以减少沿线农村对薪柴的需求,减少植被破坏,缓解沿线地区环境压力。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习题含答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单选题:1.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为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B.一座城市的能量耗散使其环境温度略高于其周围农村的环境温度C.煤炭和石油产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D.能量耗散表明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A2.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D3.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能源是清洁能源,水能是可再生能源B.人类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C.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由于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D.能量耗散现象说明: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虽然能的总量并不减少,但能量品质降低了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就是功,功就是能B.外力对物体做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C .外力对物体不做功,这个物体就没有能量D .能量转化的多少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D5.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能量守恒,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B .因为能量不会消失,所以不可能有能源危机C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 .能量可以被消灭,也可以被创生C6.关于能源的利用和节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源的利用率应该是100%B .由于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总是守恒的,所以节约能源的意义不大C .节约能源只要提高节能意识就行,与科学进步无关D .在能源的利用中,总会有一部分能源未被利用而损失掉D7.如图所示,一个粗细均匀的U 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液体质量为m 。
在管口右端用盖板A 密闭,两边液面高度差为h ,U 形管内液体的总长度为4h ,先拿去盖板,液体开始运动。
由于管壁的阻力作用,最终管内液体停止运动,则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 ( )A .116mgh B .18mghC .14mgh D .12mgh A 8.水平地面上平放着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棒,把它的一端匀速抬高H (H ≪L ),假设用手直接作用于棒端抬高时手做功W 1,用一根弹簧钩住棒端抬至同样高度时手做功W 2,则 ( )A .W 1=W 2B .W 1>W 2C .W 1<W 2D .不确定W 1与W 2之间的关系C二多选题:9.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火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过闭合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60分)读下图“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 图中数字的正确内容是()A. 降水增加,蒸发减弱B. 降水减少,蒸发加强C. 降水增加,蒸发加强D. 降水减少,蒸发减弱2. 图中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 植被B. 水文C. 地形D. 降水下图为我国某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
读图完成下题。
3.该地形区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A.盆地边缘地区B.河流上游地区C.盆地中央D.绿洲地区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模式图”,完成4~5题。
4. 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A. 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B. 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C. 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D. 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5. 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A. 非洲大陆B. 大洋洲C. 亚欧大陆D. 南美洲6.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 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 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 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黄河上游自宁夏到内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经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流程大约1000公里(如下图所示)。
由于沙漠的快速推进,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
读图回答7~9题。
7. 受盛行风影响,流沙可能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A. 河东沙地B. 乌兰布和沙漠C. 库布齐沙漠D. 河套平原8. 宁夏平原逃脱了被沙漠侵吞的厄运,主要原因是()A. 黄河流经B. 位于非季风区C. 山脉阻挡D. 黄土覆盖9. 图中托克托附近黄河干流流向为()A. 自西南向东北B. 自东北向西南C. 自东南向西北D. 自西北向东南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
读表及图,完成10~11题。
10. 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1. 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A. 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 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 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 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下图示意以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2~14题。
12. 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 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 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3.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A. 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①④14. 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 植树B. 种草C. 载灌木D. 自然演化“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
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图8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9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9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6.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
完成17~18题。
①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③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密林④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孤立林17.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 ①B. ②C.③D.④18.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 ②C.③D.④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9~20 题。
19.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 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 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 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 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0.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选择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21.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2分)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理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10分)(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分)(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
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8分)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4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4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6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4分)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答案】1. B 2. A【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由植物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引起,表示降水减少、蒸发加强。
【2题详解】从图中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该地核心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而引起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减少,从而导致径流、蒸发等因素的变化,因此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植被。
【答案】3.D【详解】本题考生要注意分析题目,将“荒漠化区”和“荒漠化发展区”区分开,读题干可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
然后在图中找,阴影区代表荒漠化发展区,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正确。
故选D。
【答案】4. D 5. C【4题详解】根据图中的箭头的粗细判断物流量的大小,甲的箭头总体粗,而乙地的箭头总体细。
说明甲森林系统的整体的物流量大,D对。
结合进出的箭头粗细,判断甲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多,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少,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多,A、B、C错。
【5题详解】根据热带雨林系统储存特点,养分储存在生物体内,故甲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C对。
非洲大陆、大洋洲、南美洲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分布,A、B、D错。
【答案】6.A试题分析:不同地区的防护林有不同的作用:河流中上游、坡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平原农田周围——保护农田,繁衍物种;荒漠地区——防风固沙;园林区——降低噪音,美化环境;工厂及道路两旁——吸烟除尘、净化空气,所以A对,B项应该是城市地区——降低噪音,美化环境,C项应是黄土高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项应是东北平原西部——保护农田,繁衍物种。
【答案7. B 8. C 9. D【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冬季西北季风影响强烈,该地位于西北风路线上,冬季西北风从陆地方向出来,比较干燥。
结合图中沙漠分布的位置,乌兰布和沙漠位于黄河的西北部,风能将流沙携带至黄河,B正确;河东沙地、库布齐沙漠位于河道的下风向,可能性小,AC错;河套平原裸露的沙地少,没有流沙分布,D错。
故选B。
【8题详解】宁夏平原受西部贺兰山的阻挡影响,位于西北风(西北风从陆地刮向海洋,比较干燥)的背风坡,沙漠西部的流沙不能进入宁夏平原,使宁夏平原逃脱了被沙漠侵吞的厄运,所以阻挡了沙漠的扩展,C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黄河总体流向自西向东,图中西侧为黄河上游地区,再根据图中经纬度定向可知,托克托附近黄河干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D正确。
故选D。
【答案】10. B 11. B【10题详解】民勤绿洲水资源主要来自积雪融水,夏季气温高积雪融水多,最充沛的季节是夏季,选择B。
【11题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看石羊河水量变化小,A错;石羊河水量变化小,流入民勤绿洲径流量减少,说明上游来水减少,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B对;地表径流下渗变化不会太大,C错;本区主要为绿洲不是草原,D错。
【答案】12.C 13.B 14.D【解析】12.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13.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苑”,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14.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
【答案】15. D 16. A【解析】15. 结合图8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根据图9,丁地四周高,中间低,且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故D项正确。
甲地东北侧为沟谷,位于沟谷的顶部,水土流水容易导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项错误;乙、丙两地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项错误。
16.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筹集资金,促进对地坑院的保护,故A项正确;部分地坑院还有居民居住,不适合进行完整保护,B项错误;地坑院数量多,废弃的地坑院没有修复价值,C项错误;地坑院占地面积广,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不适合推广建造,D项错误。
17.A 18.B【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四地中,①地在距地6米内,水平减风速的面积(水平距离)最大。
选A.18.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B正确。
【答案】19.D 20.B【解析】19.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6 年植被增加,流量峰值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