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合集下载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解读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解读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近年来,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同样,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改善民生,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就此而言,要想真正有效、大面积、大幅度地改善民生,就必须遵循以下三个“优先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公共投入总的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

政府的主要职能应当维护社会公正、改善民生,保证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而政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公共投入来实现的。

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应当以基本民生问题为优先。

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公共投入总体上的合理安排和布局。

正如胡锦涛指出,应当“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

这起码表现在:其一,民生的根本性改善取决于公共投入结构是否合理。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社会群体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面临着大量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

所以,一个社会的正常存在和顺利发展,有赖于一个前提的存在——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即:基本生存和基本尊严的保障。

而民生状况的改善又有赖于公共投入的力度和投入结构本身的合理。

其二,政府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投入是否以民生为优先。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型的政府。

而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颠倒,必然意味着公共服务的不到位,意味着政府基本职责的缺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会受到损伤。

由是反观我国一个时期以来的公共投入结构,则呈现出一种明显不合理的状况: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明显颠倒的状况,很不正常。

这几年虽然有明显好转,但由于积重难返,民生状况的根本性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一方面,用于基本民生如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公共卫生方面公共投入比例过小,在世界各国当中位于后列的位置。

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对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愿望,增进人民的福利,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权利。

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

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

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

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如今,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并把改善民生作为基本国策。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的革命理论,人的解放和以人为本既是它的出发点、根本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点。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并论证未来共产主义理想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期,他们一直高度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着不懈的研究、探索。

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它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每个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范文保障改善民生感悟与收获模板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范文保障改善民生感悟与收获模板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范文保障改善民生感悟与收获模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感悟与收获:首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解民忧、纾民困。

通过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深刻理解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更加坚定了为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的信念,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其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更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等多个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全局观念,将民生工作纳入到整个发展大局中去考虑和推动。

只有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通过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对协调各方面工作、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加明确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再次,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坚持问题导向。

面对民生问题,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等待被动应对。

我们要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难,从而准确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声音,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

通过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学会了如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能停滞不前。

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进创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民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共同推动的合力。

通过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认识到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综上所述,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使命和任务,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全局观念、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行动纲领——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行动纲领——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

性、 普惠性和公平性 , 基本公共服务 的分配 以均等
为 原则 。政府 公 共 服 务 的提 供 和 分 配 , 调 控 收入 是 分 配 差 距 、 进 社会 公 平 正 义 、 障 社 会 稳 定 和 秩 促 保 序 、 升 全体 国 民福利 水 平 的 一种 制 度 化 手 段 和机 提
生 ”要 “ , 坚持 把 保 障 和改 善 民生 作 为 加 快 转 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 的根 本 出发 点 和 落脚 点 ”对 “ , 十二 五 ” 期 间 如 何 更 好 地 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提 出 了一 系 列 重 大 政 策措 施 。可 以说 ,十 二五 ” 划 《 议 》 今后 五 “ 规 建 是 年保 障 和改善 民生 的根 本 性行 动纲 领 。
“ 十二五” 规划《 建议》 明确提 出,着力保障和改 “
善 民生 , 须逐 步 完 善符 合 国情 、 必 比较 完整 、 盖城 覆
乡 、 持 续 的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 高政 府 保 障 能 可 提
力, 推进 基本 公 共服 务均 等化 ” 。
务 包括 三个 基 本点 : 一是 保 障人 类 的基 本生 存权 ( 或 生 存 的基 本 需 要 )为 了实现 这 个 目标 , , 需要 政 府 及
[ 中图分类 号 ] 9 C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9 0 6 (0 0 1 0 1 6 10 — 19 2 1 )卜 0 卜0
党的十七大把改善 民生 作为加快推进社会建
设 的重点 。党 的 十七 届 五 中全 会 通 过 的 《 中共 中央
制。
各 国提 供 的公 共服 务 的范 围 ,因经 济社会 发展

高三政治 热点复习一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高三政治 热点复习一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高三政治热点复习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它体现了民强和国富同步推进和统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举措。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和政府顺民意,解民优,增民利,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

物价、房价、医疗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收入分配改革、腐败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

其中物价、房价最为突出。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必须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坚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同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

民生为重、富民优先。

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具体化为民生为重、富民优先。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将不再是为经济增长而增长,而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增长;不是为经济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发展。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国民合理分享财富蛋糕的基础上更加富裕,过上真正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1、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与此前的规划有着很大区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

有关专家认为,全会把“民富”作为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藏富于民”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实现从“国富”到“民富”转变的理由。

(11分)(2)运用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12分)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把握“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

把握“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

把握“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五个坚持:系统谋划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坚持”,为“十二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系统、清晰的路径,对于增强我国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对于推动科学发展,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重要的协调机制。

现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我们最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外需,使得我国长期徘徊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劳动者在产业链低端得到的低收入,又反过来严重地制约了内需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发展进一步依赖外需。

因此必须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打破这一循环。

“五个坚持”,更加明确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的实现机制。

改变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地位,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一靠加大研发、设计等投入,靠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链创新;二靠品牌、营销、网络等资源的创新、创造和获取。

过去那种靠拼价格、拼土地、拼投资、拼消耗等牺牲资源和环境谋求发展的道路不可持续。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大 的福利 。
基础 。改革开放 三十年 , 让一部分 人先 富起 来 ; 今后 , 我们主要 的工
作是带动大多数人共同致富。
保持 长期稳
四川党的建设・ 农村版 lo o 1 5 l ・1 2
时期 , 如果 发展得 好 , 就会促 进经
济的长期发展 极为不利 。 提高 居 民的收入 在 国民收入 分配 中的 比重及劳 动报酬 在初次 分配 中的 比重 ,增加人们的收入 ,
可以刺激消费品市场 , 更大地拉 动
是要均衡发展 。 “ 十一五”

济 长期 稳定 。此外 , 此次制定 的政

保 障和改善 民生是 政府 体制 转变的必然选择 。转 变政 府职能 , 构建服务型政府 必然要求强化政 府提供 公共产 品和公 共服务 的职

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 因此 , 让人
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 的成果 , 是 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 , 也是 国家 强大的根本 目的 更是我们党 的使
保障和改善 民生是根 : 出发 点与落脚 点

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 的问题 需要加强

主体 , 农民的内需远 没有 启动。试 想 ,如果 7亿农 民的收入 水平 提 高 生活质量 改善 、 教育程度进 受


步提高 , 那将成为 拉动我国内需
的巨大力量 , 也将成为我 国经济增 长 的巨大空间 。因此 , 需要通过改 善 民生 提高低 收入者 阶层 的收入 水平 启 动农村 市场 , 高国 民消 提 费率 真正启动有支付能力 的国内
提高得更快 、 多 , 更 而普通劳动者 ,
尤其 是部 分省市外 出打工 的农 民
这次公报 中没有 出现 G P指 D 标 ,而是说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 这 定 的增长 ,就要从 多方 面均衡 的 推动 。二是 实现 经济模式的转变。 工, 劳动强度 大、 工作环境差 , 收入 提高 的速度太缓慢 , 种状况对 经 这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陈建国民生聚力,民生固邦。

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

”“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把保增长、扩内需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进一步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我们要更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根本职责,必须高度重视、积极作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些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为各族人民谋利益作为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推进扶贫开发,实施少生快富,认真解决人民群众上学、就医、住房、饮水、行路等方面的困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设幸福宁夏、文明宁夏、法治宁夏、平安宁夏,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开放初的346元增加到2008年的129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6元增加到3682元,分别增长了37.3倍和31.7倍,全区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52.7万人下降到5万人。

今年,我们又将“民生计划”提交自治区人代会审议通过后执行,使民生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和长效化。

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赵文峰来源:《记者观察》2009年第16期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近年来,遂平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手段和过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

积极扩大社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

我们坚持加强领导,统筹城乡的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了灵活的就业政策。

特别是针对金融危机造成返乡农民工增多的情况,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积极创造岗位促就业。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培植了食品加工、煤化工、造纸等三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众品食业、徐福记食品、思念食品、平煤蓝天化工厂、白云纸业、惠强塑业等限上企业125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烟叶1.25万亩,食用菌500万袋,累计兴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56个,建成了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初步形成了优质粮食-面粉-食品、粮食-饲料-养殖-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

全县县域工业企业安置2万多人就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安置1万多人就业。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开发,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累计兴建农家乐宾馆80多家,旅游产业就业人员达3000多人。

加强推进城市建设,搭建第三产业发展平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物流、餐饮等行业。

二是扩大劳务输出促就业。

利用“遂平家政”、“遂平建筑”等的品牌效应,积极对接,扩大推介,组织引导需就业人员有序外出,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14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我国改善民生的主要举措和成就

近年来我国改善民生的主要举措和成就

近年来我国改善民生的主要举措和成就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投入了一笔笔紧系人民福祉的真金白银,启动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

这一项项民生政策,一笔笔民生投入,一个个民生工程,既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民生情怀的充分反映,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及时之举,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之策,不仅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也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国家财政加大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到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支持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再到及时保障汶川、玉树地震等抗灾救灾资金需要……国家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

当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国家更是将一揽子计划的重点锁定民生领域,2008年末确定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民生部分接近7000亿元。

据财政部统计数据,2003-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2.43万亿元、6294亿元、1.95万亿元和3104亿元,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1倍和1.3倍。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达到1.6万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

其中,重点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同时,还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支出增幅都在20%左右,高的甚至超过30%。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4.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概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一是“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四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五是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是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七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13日,在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代市长唐良智再次提出,建设“幸福武汉”将成为未来5年武汉市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引发与会代表热烈讨论。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经济总量实现了从3000亿元到5000亿元的跨越,2010年达到5515.8亿元,成功迈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

然而,武汉“幸福感”远跟不上GDP 增长,在中国19个副省级里排名倒数第五。

住房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成为影响民众“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武汉市“两会”期间,关于建设“幸福武汉”的思路引发了许多代表委员的共鸣。

何为幸福城市,幸福之城该如何打造?不少与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武汉市人大代表彭开勤认为,幸福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希望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一个公平、和谐、有安全感的城市。

近日,一份关于武汉市民“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吸引近四万名民众参与。

结果显示,收入增长、出行畅通和住房改善成为民众最迫切得到提升的方面。

因此,武汉市政协委员施平认为,幸福感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武汉要依据城市实际情况,编制一个幸福指数,这样才能反映出市民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感。

武汉市代市长唐良智提出,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就应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更有尊严。

他表示,未来五年,武汉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文化创新,打造汉派文化精品,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本次两会上“幸福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词。

民众的城市幸福感指哪些内容?如何提高大家的幸福感以及幸福指数呢?我们今天就来畅谈一下“幸福的感觉在哪里”。

网上一份关于武汉市民“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吸引近四万名市民参与。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保障和 改善 民生作为根 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 ◎ 吴 红 乔 ( 共 三 门峡 市 委 党 校 教 师 中 河 南 三 门峡 )
提 要 :十七 届五 中全 会 的一 大 的张 扬 和满 足 ,追求 美 好幸 福 生活 方 式 转 变 就 是 解 决 难 题 的 唯 一 途
亮点 是 改 变 以 往 的G P 绩 观 ,把 的手 段 就是 “ D政 以发 展 为硬道 理 ”, 径 , 《 议 》的 核心 是两 个 字—— 建 保 障和 改善 民生 作 为我 党 的一 个重 这个 硬 道理 的本 质在 当今要 求 就 是 “ 转型 ”,从 原 来 的出 口导 向型 的
分析 。

是 公平 正义 。在 以科 学 发展 为 主题 的增 长 方式 ,这 就 是 要加 快形 成 消 们 以往 所 忽 略 的。 《 建议 》 提 出科 新局 面 。 《 建议 》中 改变 了 “ 三架
关键 词 : 民生 ; 民富; 收入 分 中 ,还 包 括着 公 平正 义 ,这 到是 人 费 、投 资 、出 口协 调拉 动 经济 增长 在十 七届 五 中全会 上 , “ 保 学 发展 要 落脚 到促 进社 会 公平 正 义 马车 ”的排序 ,把 消费放 到 了第 一 障和 改善 民生 ”成 了一个 热词 。全 上 ,这 无 疑开 阔 了人们 的视野 。因 位 。原来 我们 出 口导 向型 的增长 方 会提 出 的制定 “ 二五 ”规 划 指导 为 发展 只是 绝对 量 的增 加 ,更 多地 式 和投 资拉动 型 的增 长方 式 已经走 十 思想 、工 作重 点和 发展 目标 中,都 体现 在 生产 力领 域 中 ,而 公平 正义 到 尽 头 。所 以 “ ‘ 二五 ’规划 提 十 突 出强 调 了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的 重 的价 值观 的实现 ,实 际上 是更 加合 出未来 五年 里 的十 大任 务 中,第 一 要 性 , 并 提 出 了 多 方 面 的 明 确 要 理地 分 配社 会财 富,体 现着 生 产关 个就 是 扩大 内需 战略 ,关 键 是要扩 求 。这 也 是十二 五规 划 与此 前 的规 系 的和谐 ,所 以 同样 是人 们 所追 求 大 消 费 。 《 议 》提 出 了 “ 立扩 建 建 划 的 本 质 差 别 , 过 去 的 规 划 追 求 的核 心价 值 理念 。社 会 公平 正义 比 大 消 费需求 的长效 机制 ” ,扩 大消

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忧 ,促 进 了 劳 动 力 转 移 就 业 。 同 时 ,政 府 通 过 购 买
公 益 性 岗 位 。 着 力 解 决 零 就 业 家 庭 的就 业 问题 。 全 县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控 制 在 3 4 以下 。 .%
乡农 民 工增 多 的情 况 ,重 点 做 好
四项 工作 :一 是 积 极 创 造 岗位 促
J NGJ I I 经 济
把。 善 民 生作 为芏 俸的一 改 出
科 学 发 展 观 继承 和 发 展 了 就 业 。 积 极 实 施 项 目 带 动 战 略 , 大 力 发 展 工 业 经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人 民群 众 是 历 史
发 展 主 体 和 人 的 自 由全 面 发 展 的
济 ,培 植 了食 品 加 工 、 煤 化 工 、造 纸 等 三 大 支 柱 产
业 。 建 成 了众 品 食 业 、 徐 福 记 食 品 、 思 念 食 品 、平 煤 蓝 天 化 工 厂 、 白 云 纸 业 、 惠 强 塑 业 等 限 上 企 业 1 5家 。 推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 发 展 烟 叶 12 2 .5万 亩 , 食 用 菌 5 0万 袋 , 累 计 兴 建 标 准 化 养 殖 小 区 0
城 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10 . 5万 元 ,农 民 人均 纯 收
推进 新农合 和城镇 医保 。筹集资金 3 0 5 0多 万 元 。 对 全 部 乡镇 卫 生 院 进 行 改 造 , 建设 了 县 医 院 病 房 大
楼 ,新 农 合 参 合 率 达 9 % 。 居全 市 第 一 ;城 镇 居 民 6 医疗 保 险 基 本 实 现 全 覆 盖 。 三 提 高 ,即 提 高 群 众 教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

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

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

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观后感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观后感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观后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观后感》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

然而,经济发展应当有一个根本的目的,那就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文将基于这一主题,探讨经济发展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

二、经济发展与民生的关系1. 经济发展为何发展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民生福祉得到有效保障,这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

各国政府应当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 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和方式。

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

要加强民生福利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还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总结与回顾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观点经过深入分析和讨论后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和印证。

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国政府应当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将人民的获得感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文章作者,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要观点。

只有以民生保障和改善为根本出发点,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事业中,共同努力,共同为实现更好的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在本文中,我尝试以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希望能够通过对经济发展与民生关系的思考和探讨,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经济发展与民生的关注,共同关心民生改善,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精品

最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精品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指向。

四川在改善民生上采取了什么举措,下一步有什么考虑?记者专访了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

12月5日四川日报人民的生活是心中的牵挂,干部的责任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其实现在走进乡镇,走进现在的乡村,新农村建设打造得越来越优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四川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真功夫、求真实效。

把民生工作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民生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吃、穿、住、行等,就是群众生活,也是群众最能感受到的改善。

干部的工作离不开群众,群众的生活也需要干部的努力,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密切干群关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手中。

四大片区扶贫开发攻坚行动是一场攻坚战。

根据四大片区的特点,实施扶贫工程,是考虑到了实际,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点,大方向的政策是适用的,但是小细节的措施要符合实际,贴近当地特色。

每个地区共同发展,每个地区的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的期待,所以因地制宜的举措是值得推荐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同步奔小康。

灾区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牵挂。

今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让很多群众失去了家园,在抗震救灾和抗洪抢险中,我们干部充分发扬了5·12抗震救灾精神,坚持生命至上,灾后重建更是体现了民生优先,用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把重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暖冬行动贴近民生,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工作需要做好做实,要为群众办一批好事实事,让他们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发展成果。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纲领性建议和指导性方针。

“十二五”时期,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时期。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指明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模式。

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科学合理,从扩大投资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提高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生产和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着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的国情中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富裕安康的艰巨使命,面临着在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艰巨使命,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居民收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已成为全党共识。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同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外延型扩张模式难以为继。

如果不能抓住“十二五”时期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今后发展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来越艰难。

当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可能时,就必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 发展 主要 目标
社 会 建设 明 显 加 强 。覆 盖 城 乡 居 民 的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综 合 考 虑 未 来 发 展 趋 势 和 条 件 ,今 后 五年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逐 步 完 思 想 道 德 索 质 、 全 全
少 , 民 生 活 质量 和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人 摘 自《 民 网》 人
主线 :以 科 学 发 展 为 主题 , “ 以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主 线 ” 这 意 味 着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
发 展 方 式 已 成 全 党 共 识 . 成 为 “ 二 五 ” 划 将 十 规 最 突 出 的特 点 。 未 来 五 年 , 快转 变 经 济 发 展 加 方 式 将 贯 穿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全 局 , 国 的 中
增 长 。 论 是 我 们 党 执 政 为 民 的政 治 品格 还 是 全 面建 设 小 康 无
社 会 的 奋 斗 目标 , 要 求 我 们 在 促 进 经 济 长 期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都 的过 程 中更 加 注 重 以人 为 本 。 加 重 视 把 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作 更
为根 本 出发 点 和 落 脚 点 。
健 全 ,人 民权 益 得 到 切 实 保 障 。文 化 事 业 和文 化 产业 加 快 发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 价 格 总 水 平 基 本 稳 定 .就 业 持 续 增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和 健 康 素 质 不 断提 高 。 社 会 主 义 民主 法 制 更 加 经 济结 构 战 略性 调整 取 得 重 大进 展 。 民消 费 率上 升 . 居 服 展 。 社 会 管 理 制 度 趋 于 完 善 , 会 更 加 和 谐 稳 定 。 社 改 革 开 放 不 断深 化 。 财 税 金 融 、 素 价 格 、 断 行 业 等 重 要 垄 济 增 长 的科 技 含 量 提 高 。单 位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能 源 消 耗 和 二 氧 要 领 域 和 关 键 环 节 改 革 取 得 明 显 进 展 , 府 职 能 加 快 转 变 。 政 政
发 展 将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统 领 下 . 注 重 全 面 协 更 调 可 持 续 地 发 展 。 既是 中 国 自身 可 持 续 发 展 这 的必 然 要 求 , 是 适 应 全 球 经 济 未 来 可 持 续 发 也 展 大 趋 势 的重 要 部 署 。 坚 持 : 快 转 变 经 济 发展 方 式 的 基 本 要 求 加 是 五个 “ 持 ” 即 坚 持 把 经 济 结 构 战略 性 调 整 坚 , 作 为 加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主 攻 方 向 。 持 坚 把 科 技 进 步 和 创 新 作 为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重 要 支 撑 。坚 持 把 保 障 和改 善 民生 作 为 加 快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根 本 出 发 点 和 落 脚 点 。
着 力 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 顺 应 人 民 过 上 更好 生活 的新 期 是 待 , 是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方 式 的 时 代 要求 。 大 国内 需 求 , 也 扩 合 理 引 导 居 民消 费转 型 升 级 。 我 国 加快 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 式 是 的重 要 内容 。而 要 扩 大 内需 .除 了加 大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力 度 、 在 居 民现 有 消 费 能 力 基 础 上 挖 掘 潜 力外 . 必须 相应 提高 居 还 民 收 入 , 强 居 民 消 费 能 力 。着 力 保 障 和 改善 民 生 。 要 加 增 需 快 建 立 健 全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 到 在 不 同 阶 段 提 供 具 有 不 做 同 标 准 的 、 致 均 等 的 公 共 服 务 , 括 全 体 公 民享 有 基 本 公 大 包 共服务的机会均 等 、 果大体相 等 . 时尊重社会成员 的 自 结 同 由 选 择 权 , 护 人 民 的 民主 权 利 。 力保 障 和 改 善 民 生 . 要 维 着 需 更 加 注 重 社 会 公 平 正 义 , 理 调 整 收 入 分 配 结 构 。 着 力 保 障 合 和 改 善 民生 , 要 加 大 社 会 保 障推 进 力度 , 一 步 扩 大 覆 盖 需 进
o ⑧9 ⑥
理 论建设 …
加快 .经 . 方 大 主线 坚持 攻 坚时期 : 转变 济发展 式三 关键词
“十 二 五" 时期
的主 要 目标 是 : 加, 国际 收 支 趋 向 基 本 平 衡 , 济增 长质 量 和效 益 明显 提 高 。 经 务 业 比 重 和 城镇 化 水 平 提 高 , 乡 区域 发 展 的 协 调 性 增 强 。 城 经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为赧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二 五 ” 期 是 我 国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的关 键时 期 . 十 时 人 民群众对衣食住 行 、 就业 、 育 、 疗 卫 生 、 境 等 方 面 的 质 教 医 环 量 要 求 会 更 高 , 样 化 、 层 次 的公 共 服 务 需 求 将 全 面 快 速 多 多
化 碳排 放 大 幅 下 降 . 要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显 著 减 少 , 态 环 境 府 公 信 力 和行 政 效 率 进 一 步 提 高 。对 外 开 放 广 度 和 深 度 不 断 主 生 质量明显改善。 拓 展 , 利共 赢 开 放 格 局 进 一 步 形 成 。 互
城 乡 居 民收 入 普 遍 较 快 增 加 。 努 力 实 现 居 民收 入 增 长 和 要 使 我 国转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取 得 实 质 性 进 展 . 合 国 力 、 综 经 济 发 展 同步 、 动 报 酬 增 长 和 劳动 生 产 率 提 高 同步 , 收 入 国 际竞 争 力 、 御 风 险 能 力显 著 提 高 , 民物 质 文化 生活 明 显 劳 低 抵 人 者 收 入 明显 增 加 ,中 等 收 入 群 体 持 续 扩 大 ,贫 困 人 口显 著 减 改 善 ,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的 基 础 更 加 牢 固 。 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