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的减法(2)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1)

有理数的减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b a b a -+=-。

0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2.预习自测(1)与-3的和为0的数是()A .3B .-3C .31 D .31-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得:3)3(0=--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列出式子,再运用减法法则即可求解。

答案:A(2)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A .-7-(-2)=-5B .+5-(-4)=1C .-3-(-3)=0D .+3-(-2)=5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解题过程A .-7-(-2)=-7+2=-5,故本选项正确;B .+5-(-4)=+5+(+4)=+9,故本选项错误;C .-3-(-3)=-3+3=0,故本选项正确;D .+3-(-2)=+3+2=5,故本选项正确。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即可判断。

答案:B(3)比-5小4的数是_____,732-比731-小_____。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

解题过程: 解:由题意得:1)732(731,9)4(545=----=-+-=--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即可。

答案:-9;1(4)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40米、-15米、-10米,那么最低的地方比最高的地方低()A .-55米B .55米C .50米D .5米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解题过程:解:551540)15(40=+=--(米)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先列出式子,再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即可求解。

答案:B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哪些?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问题探究(1)探究一: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活动 :观察温度计师问: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出多少度吗?学生举手抢答:学生普遍能直观地看出4℃比-3℃高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突破方法: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减法法则进行解答。
举例:设计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减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的情况?”(例如:小华比小强高3厘米,小强比小丽高2厘米,那么小华比小丽高多少厘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减法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则。
举例:讲解3 - 2与3 + (-2)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减法可以通过加法来实现。
(2)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同号相减、异号相减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减法运算。
举例:详细解释2 - 3和2 - (-3)的运算过程,强调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2)减法运算中的符号处理: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减法时,容易在符号上出错,尤其是在异号相减时。
突破方法:总结“同号相减保留符号,异号相减取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由被减数的符号决定”的规律。
举例:强调-2 - (-3)实际上是-2 + 3,结果是正数1。
(3)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需要将减法运算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内容包括:
(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步骤及方法。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新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2.1.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人教新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2.1.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2.1.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2.通过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3.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4.通过减法法则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计算:①(-2)+(-6).②(-8)+(+6).③-7+=5.④+(-3)=12.3.问题: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达127 ℃,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 ℃,请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310 ℃)应如何列式计算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应该用减法计算上题,从而引出新课.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问题1:温差是指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北京市某天的气温为-5~5℃.(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会说出这天的温差吗?(2)你还能从温度计上看出5℃比-5℃高多少℃吗?(3)你会列式求该天北京市的温差?追问1:怎样理解5-(-5)=10;①追问2:想一想,5+=10;②追问3:观察①,②两个等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从结果中你能看出减-5相当于加哪个数?问题2:将式中的5换成0,-1,-4,用上述方法考虑:0-(-5),-1-(-5),-4-(-5).追问:这些数减-5的结果与它们加+5的结果相同吗?0-(-5)=,0+(+5)=;-1-(-5)=,-1+(+5)=;-4-(-5)= ,-4+(+5)= .问题3:计算:9-8= ;9+(-8)= ;15-7= ;15+(-7)= .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要点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表达式为:a -b =a +(-b ),显然两个有理数相减,差是一个有理数.【典例剖析】例1:(教材P31【例4】)计算:(1)-3-(-5);(2)0-7;(3)2-5;(4)7.2-(-4.8);(5) (-312)-514. 解:(1)(2)(3)2-5=2+(-5)=-3.(4)7.2-(-4.8)=7.2+4.8=12.(5) (-312)-514=(-312)+(-514)=-834.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小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同时结合法则讲解法则的运用,剩下几个小题学生尝试完成,体验法则的运用.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0-7这个式子,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解题反思】在小学里,我们只会计算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观察例题中的计算,思考下面的问题:在有理数范围内,当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的时候,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引入负数的好处.探究点2:有理数减法的应用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是8 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例3:P36T10思路点拨:温差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首先要根据题意列式,利用法则求解,最后比较大小.要点归纳:应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温差、时差等实际问题时,一般是两个量比较,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列减法算式即可.三、检测反馈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a>0,b<0,则a-b>0B.若a<0,b>0,则a-b<0C.若a<0,b<0,则a-(-b)>0D.若a <0,b <0,且|b |<|a |,则a -b >0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3.58-(-1.58)=3.58+(-1.58)=2B.(-2.6)-(-4)=2.6+4=6.6C.0-(+25) - 75 =(+25)-75 = 25+(-75) = -1 D.38-145 = 38+(-95)=-57403.(1)(-3)- =1.(2) -7=-2.4.P32练习T15.P32练习T2四、本课小结内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运算步骤1.将减号变为加号,将减数变为其相反数.2.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布置作业P34T3,P35T4;P36T11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探究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2.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索混合运算中,首先让学生考虑运算顺序的问题,这是所有混合运算必需首先解决好的问题,然后再从引例的角度遵循减法法则,让学生尝试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通过运算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而在整个探索活动中都充满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与同伴的合作中去发现与探究.同时也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渗透转化的思想.3.减法运算时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在把减变加时,往往不是变成相反数如:5-(-16)=5+(-16)就只变符号.加减混合运算学生更容易出错,并且方法掌握不好,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重算理的掌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应变能力、计算能力.3.经历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4.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可以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运算.难点:能把加、减法正确地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巩固复习: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5.化简:+(+3);+(-3);-(+3);-(-3).6.口算:(1)2-7.(2)(-2)-7.(3)(-2)-(-7).(4)2+(-7).(5)(-2)+(-7).(6)7-2.引入新课: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变化记作上升4.5千米+4.5千米下降3.2千米-3.2千米上升1.1千米+1.1千米下降1.4千米-1.4千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如何计算呢?解法1:4.5+(-3.2)+1.1+(-1.4)=1.3+1.1+(-1.4)=1(千米)解法2:4.5-3.2+1.1-1.4=1.3+1.1-1.4=1(千米)【师生活动】学生快速组内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出两种解法,比较4.5+(-3.2)+1.1+(-1.4)和4.5-3.2+1.1-1.4,同时指出:我们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而引入新知.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1: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如:a +b -c =a +b + .将(-20)+(+3)-(-5)-(+7)转化为加法:(-20)+(+3)+(+5)+(-7).这个算式我们可以看作是 、 、 、 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写为-20+3+5-7.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在符号简写这个环节,有什么小窍门吗?问题2:观察下列式子,你能发现简化符号的规律吗?(-40)-(+27)+19-24-(-32)=-40-27+19-24+32(-9)-(-2)+(-3)-4=-9+2-3-4规律:数字前“-”号是奇数个取“-”;数字前“-”号是偶数个取“+”例1:计算:(-2)+(+30)-(-15)-(+27).例2:计算:(1)-712+611-512+511. (2)(-18.25)-425+(+1814)+4.4. 【解题反思】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2)省略加号和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探究点2: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对于下列各组数a,b,a=2,b=6;a=0,b=6;a=2,b=-6;a=-2,b=-6.(1)观察点A,B在数轴上的位置,你能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吗?(2)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探究:分别计算每组两个数的差,对比结果的绝对值与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关系.(3)你能说说对于任意的两个点A,B之间的距离与a,b的关系吗?(1)若点A,B有一个点在原点,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所示,则|AB|=|OB|=|b|=|a-b|;(2)若点A,B都不在原点,①设点A,B都在原点右侧,如图(2)所示,则|AB|=|OB|-|OA|=|b|-|a|=b-a=|a-b|;②设点A,B都在原点左侧,如图(3)所示,则|AB|=|OB|-|OA|=|b|-|a|=-b―(―a)=|a-b|;③设点A,B在原点两边,如图(4)所示,则|AB|=|OB|+|OA|=|b|+|a|=-b+a=|a-b|.归纳总结:设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则点A,B之间的距离|AB|=|a-b|.说明:只要求学生利用数轴,通过观察几组数的情况后,知道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得到的差就是这两点的距离即可,不需进行拓展.【设计意图】提出了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探究点3: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例3:教材P35T7三、检测反馈1.若a =-2,b =3,c =-4,则a -(b -c )的值为 .2.计算:(1)-11-9-7+6-8+10.(2)-5.75-(-3)+(-5)-3.125.(3)|-114|-(-34)+1-|12-1|. 3.下列交换加数的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1-4+5-4=1-4+4-5B.-13+34-16-14=14+34-13-16C.1-2+3-4=2-1+4-3D.4.5-1.7-2.5+1=4.5-2.5+1-1.74.计算1-2+3-4+5+…+99-100= .5.-4,-5,+7这三个数的和比这三个数的绝对值的和小 .四、本课小结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2.解答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其基本的运算步骤是什么?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为:方法一:减法转化成加法1.减法变加法:a+b-c=a+b+(-c);2.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3.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方法二:省略括号法1.省略括号;2.同号放一起;3.进行加减运算.五、布置作业P34练习;P35T5;P36T13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跨度大.相比前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要讲清楚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存在4个易错点.如:3-8-6+7在进行用运算律时需要注意下面4点.1.这里的4项中的“-”均认为是“负号”.进行加法交换律时要连同数字前面的符号,不能只交换数字而不带上符号.如(3-7)-8+6这样就是错误的.2.进行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括号的位置应该包括数字前面的符号.如(3+7)-(8-6)这里的“-”应该包含在括号内.3.在两个括号之间要补上省略的加号.如(3+7)+(-8-6).4.括号里的两项-8-6其实是-8和-6进行加法运算.可以向学生说明,如果理解为减法的话,根据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再省略加号会出现重复的结果.步骤如下:-8-6=-8+(-6)=-8-6所以对-8-6应该理解为-8和-6进行加法运算.可以认为是省略了“加号”,即两个负数进行加法运算.。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填空:(1) 十6=20; (2)20十 =17;(3) 十(一2)=-8;(4)(一20)十 =一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借助于已有知识,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减法。

(1)14(2)-3(3)-6(4)14[师]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就是减法。

如:(1) 十6=20,就是求20一6=?[师]你还能够计算6一10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问题1:天气预报某地的气温是一3℃~4℃,那么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7℃问题2:讨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计算:(1)9一8,9十(一8);9-8=1,9+(-8)=1,9-8=9+(-8).(2)15一7,15十(一7)15一7=8,15十(一7)=8,15一7=15十(一7).师生总结出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 )(b a b a -+=-在此过程中有两个转化必须同时进行,即当把减号变为加号时,减数必须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巩固提高:例1. 计算:(1)一3一(一5); (2)0一7;(3)7.2一(一4.8); (4) 415)213(--解:(1)一3一(一5)=-3+5=2; (2)0一7=0+(-7)=-7;(3)7.2一(一4.8)=7.2+4.8=12; (4)111172135--5=-+-5= -+= -2424244(3)(3)()().跟踪练习计算:(1)6一9;(2)十4一(一7);(3)一5一(一8);(4)0一(一5);(5)一2.5一(一5.9);(6)1.9一(一0.6).(1)-3(2)11(3)3(4)5(5)3.4(6)2.52.计算:(1)比2℃低8℃的温度;(2)比一3℃低6℃的温度;(1)-6℃(2)-9℃探究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2. 计算:(一20)十(十3)一(一5)一(十7).解:(一20)十(十3)一(一5)一(十7)=一20十3十(十5)十(一7)=一27十8=一(27一8)=一19.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注意:初学时,第一个数前面的“一”常用括号括起来,但熟练后,第一个数带负号时,通常可以不用括号括起来。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梳理知识,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课后辅导,巩固提高:课后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五、教学建议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然而,在减法运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这一概念产生混淆,导致运算错误。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定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1.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加法运算,引导他们发现减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2.针对学生对减法概念的混淆,设计直观、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2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2课时)

2.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初步掌握数学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正、负关系的确定以及原有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合作交流、对比、类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天, 厦门的最高温度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那么这一天厦门的最高温度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列出算式.由学生回答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加以表示:9-(-7)=16.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二、合作学习,共同归纳1.不妨我们看一个简单的问题:9 -(-7)=16. 9 +(?)=16.大家注意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个人研究,而后交流.比较两式,可以发现: 9“减去-7”与“加上+7”结果是相等的,即减法变加法9 -(-7)=9+7.变相反数2.归纳:全班交流,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规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这就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实质转化为加法运算.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应用1:计算:(1)5-(-5)(2)0-7-5 (3)(-1.3)-(-2.1)(4)113-212(5)(-6)+(-5)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归纳::(1)有理数减法是转化为有理数加法实施的.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应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号);(2)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以“+”号;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应用2:某天北京中午的气温是零上3℃,到午夜气温下降了9℃,那么北京午夜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此例说明,在有理数范围内,不存在“不够减”的减法。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答:这一星期内该超市盈利207.2元.
探究新知
例3 动物园在检验成年麦哲伦企鹅的身体状况时, 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称体重. 已知某动物园对6只成 年麦哲伦企鹅进行体重检测,以4kg为标准,超过或 者不足的千克数分别用正数、负数表示,称重记录如 下表所示,求这6只企鹅的总体重.
编号
差值 (kg)
12
作 负20 加 3 加 5 减 7 .
的和,或读
探究新知
【练一练】把下列算式改写为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
(1) (–40)–(+27)+19–24–(–32)(2) (–9)–(–2)+(–3)–4
解:(1) (–40)–(+27)+19–24–(–32) =–40–27+19–24+32 (2) (–9)–(–2)+(–3)–4 =–9 + 2 – 3–4
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导入新知
问题:一口深3.5米的深井,一只 青蛙从井底沿井壁往上爬,第一次 爬了0.7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二次 往上爬了0.42米又下滑了0.15米, 第三次往上爬了1.25米又下滑了 0.2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又 下滑了0.1米,第五次往上爬了 0.65米.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计算:(–7)–(+5)+(–4)–(–10).
解:(–7)–(+5)+(–4)–(–10) = (–7)+(–5)+(–4)+10 = (–16)+10 = –6.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千某米水,利第勘三察天队向,下第游一走天了向4上.5游千走米了,第5 23四千天米又,向第下二游天走又了向4 上23 游千走米了,4 试13 求第四天勘察队在出发点的什么位置?

1.3.2有理数的减法(2)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有理数的减法(2)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 有理数的减法(2)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教学板书。

3.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提问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有理数的加法并复习加法的运算规则。

2. 引入新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减法,如:“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往学校去,先向东骑行100米,然后向南骑行80米,最后又向西骑行120米,那他距离学校的位置是多少?”让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是如何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

3. 有理数的减法概念与运算规则使用演示文稿介绍有理数的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重点强调减法运算的步骤:先取相反数,再按有理数的加法规则进行运算。

4. 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演示示例、板书和练习题等方式,教授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包括正数相减、负数相减、正数与负数相减的情况。

5. 练习与讲评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让他们通过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有理数减法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惑。

6.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继续挑战更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牢固掌握有理数的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

七、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与巩固所学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可以布置一些习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

八、板书设计1.3.2 有理数的减法(2)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一单元》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一单元》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3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转化思想、几何直观)(2)通过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运算能力.(运算能力)2.目标解析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通过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体会转化思想,并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交流、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对法则的应用还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下面是北京冬季某天的气温(-3~3℃).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这天的温差吗?____℃.温差是指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你还能从温度计上看出3℃比-3℃高多少℃吗?你会列式求这一天北京的温差吗?__________.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减法.(二)自学导航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计算3-(-3),就是求出一个数x,使得x+(-3)=3,因为____+(-3)=3,所以x=_____,即3-(-3)=____ ①另一方面,我们知道3+(+3)=6 ②由①、②两式,有3-_____=3+_____ ③(三)合作探究探究:从3-(-3)=3+(+3)能看出减-3相当加哪个数吗?把3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1)-(-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0-(-3) = 0+3 = 3,(-1)-(-3) = (-1)+3 = 2,(-5)-(-3) = (-5)+3 = -2计算9-8,9+(-8);15-7,15+(-7).从中又能有什么发现吗?9-8 = 9+(-8) = 1,15-7 = 15+(-7) = 8【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 - b = a + (-b)(四)考点解析 例1.计算:(1)8-15; (2)7-(-5); (3)(-5)-7; (4)(-1.8)-(-3.5); (5)(-12)-(-13);(6)0-3; (7)0-(-9).解:(1)原式=8+(-15)=-7; (2)原式=7+5=12; (3)原式=(-5)+(-7)=-12; (4)原式=(-1.8)+3.5=1.7; (5)原式=(-12)+13=-16; (6)原式=0+(-3)=-3; (7)原式=0+9=9. 【迁移应用】1.在(-4)-( )=-9中的括号里应填_______.2.绝对值是23的数减去13所得的差是__________.易错点: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则这个数的取值一般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漏解. 3.计算:(1)9-13; (2)0-11; (3)0-(-6); (4)4.6-(-3.4); (5)(-23)-16; (6)|-3-(-7)|. 解:(1)原式=9+(-13)=-4; (2)原式=0+(-11)=-11; (3)原式=0+6=6; (4)原式=4.6+3.4=8; (5)原式=(-23)+(-16)=-56; (6)原式=|-3+7|=4.(五)自学导航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 大于或等于b 时,我们才会做a-b(例如2-1,1-1).现在,当a 小于b 时,你会做a-b(例如1-2,(-1)-1)吗?一般地,较小的数减较大的数,所得的差是_____数. 当a 大于或等于b 时,a-b_____0;当a 小于b 时,a-b_____0 (六)考点解析 例2.计算:(1)(-34)-(-318); (2)(-856)-(-516)-(+123).解:(1)原式=(-34)+318=238;(2)原式=(-856)+516+(-123)=[-8+5+(-1)]+[(-56)+16+(-23)] =(-4)+(-43) =-513.【迁移应用】 计算:(1)(-314)-134; (2)(-238)-(-558)-(+114). 解:(1)原式=(-314)+(-134) =-5;(2)原式=(-238)+558+(-114) =[-8+5+(-1)]+[(-38)+58+(-14)] =2+0=2.例3.某地一周前四天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表所示,则这四天中温差最大的是( )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迁移应用】1.小怡家的冰箱冷藏室温度是5℃,冷冻室温度是-12℃,则她家冰箱冷藏室温度比冷冻室温度高( ) A.13℃ B.-13℃ C.17℃ D.-17℃2.某市冬季中的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3℃,经过6h 气温下降了7℃,那么当天18时的气温是______.3.矿井下A,B,C 三处的标高分别是A(-37.5m),B(-129.7m) ,C(-73.2m),最高处比最低处高_______m. 例4.如图,表示数a ,b ,c 的点在数轴上,且a ,b 互为相反数.用“>”“<”或“=”号填空:(1)a+b____0; (2)a+c____0; (3)b+c____0; (4)a-c____0; (5)b-a____0; (6)c-b____0. 【迁移应用】1.已知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b<a<cB.a+c<0C.a+b<0D.c-a>02.有理数a,b,c,d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运算结果中是正确的有( )①a-b; ②b-c; ③d-a; ④c-a.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5.阅读材料: 比较-56和-67的大小.解:(-56)-(-67)=-56+67=-3542+3642=142>0,则-56>-67. 试用这种方法比较和-78和-67的大小.解:-78-(-67)=-78+67=-4956+4856=-156<0,则-78<-67.【迁移应用】 比较大小:(1)-23____ -34; (2)-79____ -58; (3)-911____ -78.解:(1)-23-(-34)=-23+34=-812+912=112>0,则-23>-34; (2)-79-(-58)=-79+58=-5672+4572=-1172<0,则-79<-58; (3)-911-(-78)=-911+78=-7288+7788=588>0,则-911>-78.例6.根据图中数轴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B,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点A 表示的数是2,点B 表示的数是-43,点C 表示的数是-3. (1)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43)|=|2+43|=103; (2)B,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3)−(−3)|=|−43+3|=53.【迁移应用】1.数轴上表示-8的点与表示2的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2.数轴上表示-3.7的点与表示-1.9的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3.如图,数轴上M,N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为m,n,则m-n的结果可能是( )A.-1B.1C.2D.3(六)小结梳理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2)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2)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本节课内容1.有理数的加法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本节课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3、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4、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5、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知识讲解一、有理数加法: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看下面的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记作5m,向左运动 5m记作 5m;如果物体先向右移动 5m,再向右移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移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成算式就是5+3 = 2探究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3+—5=—2;5+—5= 0;—5+5= 0.如果物体第1秒向可或向左走 5m,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 5m.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5.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题例1、计算-3+-9; 2-+.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1 -3+-9=-3+9=-122 -+3·9=--=-.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 = +4—2=2;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蓝队共进球,失球,净胜球数为 =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上述加法的运算律说明,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例题例1 计算:16 +-25+ 24 +-35.若使此题计算简便,可以先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解: 16 +-25+ 24 +-35= 16 + 24+ -25+-35= 40 +-60=-20.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 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89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解: 91+91++89++++++ =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90×10 = .答:总计超过 5千克,10袋水泥的总质量是 505千克.三、小结: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a+ b = b + a②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有理数的加减法二学习目标1、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难点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要涉及到有理数的减法.例如:长春某天的气温是―3~4o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地气温,单位:o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4――3.这里就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我们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一个数,使之与―3的和得4,因为与―3相加得4,所以这个数应该是7,即4――3 = 7. 1另一方面,我们知道4++3 = 7 2由1,2有4――3 = 4++3 3从3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 =___, 0++3 =___;1――3 =___, 1++3 =____;―5――3 =___, ―5++3 =___.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计算: 9-8=___, 9+- 8=____;15-7=___, 15+-7=____.上述式子表明: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于是,得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例题计算:1 -3――5; 20-7;3 ――; 4-3.解:1 -3――5= -3+5=2;2 0-7 = 0+-7 =-7;3 ―― = + = 12;4-3=-3+-5=-8.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通常也会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它写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的形式.例如:+2--3-+4+-5可以写成+2++3+-4+-5将上面这个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即为:+2++3+-4+-5 = 2+3-4-5对于这个式子,有两种读法:①读作“2加3减4减5”;②读作“2、3、-4、-5的和”例1.计算-20++3--5-+7解:-20++3--5-+7= -20++3++5+-7=-20+3+5-7=-20-7+3+5=-27+8=-19说明:计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三、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与方法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如利用加法运算律使符号相同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和为整数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等等例2.用两种方法计算:---4-+2+-2+解法1:---4-+2+-2+=-+4+-2+-2+=-++4+-2+-2= 8+4+-5= 8+-1= 7此解法是将和为整数、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解法2:---4-+2+-2+=-+4-2-2+=8+4-2-2+--= 8+-1 = 7此种方法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别相加使计算简化四、小结:①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即:a+b c = a+b+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正式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正式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2012—2013学年度教师:蔡弘哈密市第五中学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一、单元(成章)教材分析:1、本章的主要内容: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有理数的分类:(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4)、数轴:(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哪些方法(6)、有理数的乘方:掌握(1)a n(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a n的值大于0?(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运算法则及运算律(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④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

(用符号表述:)(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2)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2) 教案

《1.3.2有理数的减法(2)》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2)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3)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有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教案,教学直尺。

2、学生自备:课本、练习本、笔,直尺。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23—24页。

(5分钟)(二)旧知再现(4分钟)问题:我们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让学生回答]8+(-3)=58-(+3)=5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法——加法] a-b=a+(-b)(三)情景引入(8分钟)1.问题.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的变化(单位/km): 升4.5 降3.2 升1.1 降1.4记作(单位/km): +4.5 -3.2 +1.1 -1.4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1)+4.5+(-3.2)+1.1+(-1.4)(2)4.5-3.2+1.1-1.43.引出课题: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四)活动探索(11分钟)1.回顾小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计算.(-22)+(+4)-(-6)一(+5)为例来说明.鼓励生来进行独立计算.要注意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算出答案,估计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3.教师引导: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给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解:(-22)+(4)一(-6)一(+5)=(-22)+(+4)+(+6)+(-5)=[(-22)+(-5)]+[(+4)+(+6)]=(-27)+(+10)=-17问:这里使用了哪些运算律?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利用运算来简化计算.教师巡回观祭,注意作适当指导,若学生不能进一步计算,也可以在他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后,提示他们使用运算律.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勇敢交流.(如:计算结果与前面的算法是一样的;把减法都转化为加法可以使用运算律,计算会简单些等) 4.归纳得出:(1)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2)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如:a+b-c=a+b+(-C).5.省略加号的和.教师引导:式子(-22)+(+4)+(+6)+(-5)是-22,+4,+6,-5这四个数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2+4+6-5,读作: “负22正4正6负5的和”,或读作“负22加4加6减5”,鼓励学生使用第一种读法;并让学生体会两种读法的区别. 参考书本例6的规范书写运算过程.通过这两种算法,为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减法运算打下伏笔.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确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先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也是为了与接下去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侠便计算作出比较.鼓励学生自己比较计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二由于采用运算律变得简单,而使用运算律的前提是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这里也让学生体会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减运算的意义.这里采用加号的和的读法,旨在让学业生更好地理解加法混合运算的本质,进一步体会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加法运算律来的方便.(五)巩固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设计)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内容解析本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内蒙古满洲里市某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多少)引出有理数的减法,之后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有理数,探究两个有理数的差是多少,以及是否可以利用加法进行减法的运算,在此基础上引出有理数减法法则,给出了两个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字母表示.之后通过例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养成依据规则办事的习惯,即两个有理数相减,应先将有理数的减法改写为有理数的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运算,防止学生学习有理数减法的初始阶段忙乱出错.在初步熟悉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的适用性、减法运算的结果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在小学、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我们只能做“大数减去小数”的减法,而在有理数范围内,“小数”是可以减去“大数”的,且“小数减去大数所得的差是负数”,从而进一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及其简单应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减法与有理数的加法互为逆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目标解析(1)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就是已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从而体会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互为逆运算.(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应先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最后确定结果的绝对值大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是在小学对“数及其运算”的基础上展开新的内容,但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的认识经验仅停留在“认识”,还没有形成发挥这些经验作用的意识.对运算法则的理解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加需要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并发挥这些经验的作用以逐步认清运算规则的“合理性”.本节课核心内容是有理数减法运算,是训练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载体,运算能力是数学的核心能力,课上要强调纸笔运算,强化运算技能的指导.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计算:(1)4 + 16 = (2)(-2)+(-27)=(3)(-9)+ 10 = (4)45 +(-60)=(5)(-7)+ 7 = (6)16 +0 =(7)0 +(-8)=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补充,并提出问题:我们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进而引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了解掌握情况,同时为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将要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行知识铺垫与知识储备.(二)新知探究问题1:温差是指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 下面是满洲里市某天的气温,(-3~4℃)(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会说出这天的温差吗?(2)你还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吗?(3)你会列式求该天满洲里市的温差?追问1:怎样理解4-(-3)=7;①追问2:想一想,4+ =7;②追问3:观察①,②两个等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从结果中你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师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观察,教师不必急于归纳,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温差为7℃,如采用温度计从4℃数到零下3℃等,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都应肯定.教师可适时小结: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得出了4-(-3) =7,可是,如果每次进行减法运算都要这样做的话,太麻烦了.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找到更简洁的方法.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减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现象.此处可先让学生回顾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4-(-3)=7.问题2:将上式中的4,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1-(-3),-5-(-3).追问: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问题3:计算:9-8= ,9-(-8)= .15-7= ,15-(-7)= .从以上两式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观察,多次尝试更换被减数后,此时学生对减法法则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从而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板书法则及用字母表示的形式.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让学生明确: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要点:两变一不变(“两变”一是指将运算符号由“-”号变为“+”号,二是将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一不变”是指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交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发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此处也是让学生验证前面所提的猜想的正确性,用字母把减法法则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典例分析例:计算下列各题:(1)-3-(-5);(2)0-7;(3)7.2-(-4.8);(4)11 3524⎛⎫--⎪⎝⎭.解:(1)-3-(-5)=-3+5=2.(2)0-7=0+(-7)=-7.(3)7.2-(-4.8)=7.2+4.8=12.(4)111133535824244⎛⎫⎛⎫⎛⎫--=-+-=-⎪ ⎪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小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同时结合法则讲解法则的运用,剩下几个小题学生尝试完成,体验法则的运用.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0-7这个式子,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加深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归纳一些运算的规律、特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四)新知挖掘1. 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例如2-1,10-6).现在,a小于b时做减法a-b(例如1-2,6-10) ,你会做吗?2.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负号,所得的数是负数.)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引入负数的好处.(五)当堂巩固1. 计算:(1)6-9;(2)(+4)-(-7);(3)(-5)-(-8);(4)0-(-5);(5)(-2.5)-5.9;(6)35 46⎛⎫--⎪⎝⎭.(答案:(1)-3;(2)11;(3)3;(4)5;(5)-8.4;(6)1912.)2. 计算:(1)比2℃低8℃的温度;(2)比-3℃低6℃的温度.解:(1)2-8=-6(℃);(2)-3-6=-9(℃).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解:8844-(-155)=8844+155=8999(米).答:两地高度差是8999米.4. 潜水员甲潜入海平面以下10m,潜水员乙潜入海平面以下20m,问甲的位置比乙的位置高多少米?解:10-(-20)=10+20=30(m)答:甲的位置比乙的位置高30米.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板书,学生互相评价.【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六)能力提升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B. 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C. 减去一个正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D. 0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2. 若a>0,b<0,则a-b一定是( A )A.正数B.负数C.0D.不能确定3. 设a>0,b<0,则下列各式的符号是正数和是负数?(1)a-b(2)-a+b解:(1)a-b=a+(-b),因为a>0,b<0,所以-b>0,所以,a+(-b)是两个正数相加,所以a+(-b)>0(2)因为a>0,b<0,所以-a是负数,b是负数,所以-a+b是两个负数的和,所以结果是负数.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如有困难,先在组内讨论说明思路,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设计意图】加深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升能力.(七)感受中考1.(2022•呼和浩特中考)计算-3-2的结果是()A.-1B.1C.-5D.5【解答】解:-3-2=-5.故选:C.2.(2022•滨州中考)某市冬季中的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3℃,经过6小时气温下降了7℃,那么当天18时的气温是()A.10℃B.-10℃C.4℃D.-4℃【解答】解:-3-7=-10(℃),故选:B.3.(2022•扬州中考)扬州某日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2℃,则该日的日温差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6-(-2)=6+2=8(℃),则该日的日温差是8℃.故答案为:8.【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八)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 内容总结: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2. 注意事项:进行减法运算,要注意两变一不变,减号变成了加号,减数的符号也改变了,但被减数的符号不改变.3. 有理数减法转化成加法进行运算. 这里体现了化不熟悉知识为熟悉知识的转化的数学思想.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归纳、交流.教师补充归纳.【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重点让学生理解内化“转化”这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九)布置作业P25:习题1.3:第3、4题.五、教学反思在数系及其运算的扩充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在添加了一类“新数”后,所引进的新数之间的运算如何归结到原有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定义运算法则,进而使原有的运算律在新的数系中得以保持.这样的思想当然不能直接教给学生,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但应该注意采用自然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及运用是按以下方法突破的:有理数减法运算是通过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实现的,其间让学生充分而自认而然地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教师应强调让学生注意:①“两变一不变”,“两变”一是指将运算符号由“-”号变为“+”号,二是将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一不变”是指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交换.②不要把减法运算与异号两数相加弄混淆.。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2.1.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课题 2.1.2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授课人素养目标1.经历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强化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增强运算能力.3.能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简单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回顾导入】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我们小学学过正数的加、减法,如2+3= 5 ,5-3=2 ,5-2= 3 ,现在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引入了负数,知道(-2)+3= 1 ,联想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1-3=-2 ,1-(-2)= 3 .那么3-(-3)又该怎么计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建议】学生口答,带学生回顾有理数加法法则与小学学过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最后留下疑问.设计意图带学生回顾旧知识,为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并留下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探究点有理数减法法则问题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是-3~3 ℃,这一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多少?应该怎么列式呢?这一天的温差列式为3-(-3).思考:1.要如何计算3-(-3)呢?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使得它与-3相加得 3 .因为 6 与-3相加得3,所以这个数应该是6,即3-(-3)=6 .①另一方面,我们知道3+(+3)=6 .②由①②,得3-(-3)=3+(+3).③2.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把3分别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再试试看.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 3 .(1)因为0-(-3)=3 ,0+(+3)= 3 ,所以0-(-3)=0+(+3).(2)因为(-1)-(-3)=2 ,【教学建议】结合温度计,通过数格子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得到3 ℃比-3 ℃高 6 ℃.对于(-5)-(-3),也可以结合温度计,由-5 ℃在-3 ℃下方两个格子处,得到(-5)-(-3)=-2.设计意图通过实例(温差的计算)引出有理数的减法,再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算式,以类比和分类的方式探究两个有理数的差,最后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运算能力.(-1)+(+3)= 2 , 所以(-1)-(-3)=(-1)+(+3).(3)因为(-5)-(-3)= -2 , (-5)+(+3)= -2 ,所以(-5)-(-3)=(-5)+(+3).由此,我们得到: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3.计算下面几对式子看看.(1)因为9-8= 1 ,9+(-8)= 1 ; 所以9-8=9+(-8).(2)因为15-7= 8 ,15+(-7)= 8 , 所以15-7=15+(-7). 从中有什么发现?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4.再计算下面几对式子看看.(1)因为4-0= 4 ,4+0= 4 ;所以4-0=4+ 0 . (2)因为(-2)-0=-2 ,(-2)+0=-2 , 所以(-2)-0=(-2)+ 0 .从中又有什么发现? 减去0等于加 0 .由以上探究可以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归纳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也可以表示成 a -b =a +(-b )注意:减法在转化为加法运算时有2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减号变为加号; (2)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显然,两个有理数相减,差是一个有理数. 例1 (教材P31例4)计算:(1)(-3)-(-5);(2)0-7;(3)2-5;(4)7.2-(-4.8);(5)(-312)-514. 解:(1)(-3)-(-5)=(-3)+5=2; (2)0-7=0+(-7)=-7;(3)2-5=2+(-5)=-3;【教学建议】 带学生分情况探究有理数的减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归纳出不同情况下与加法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教学建议】指定学生代表上台解答,其他同学在纸上作答,教师巡堂,酌情指出问题.让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不要只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可引导学生总结:(1)0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4)7.2-(-4.8)=7.2+4.8=12;(5)(-312)-514=(-312)+(-514)=-834.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 大于或等于b 时(其中a ,b 是0或正数),我们才能计算a -b (如2-1,1-1).现在,当a 小于b 时,你能计算a -b (如1-2,(-1)-1)吗?一般地,在有理数范围内,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差的符号是什么?结合数轴和一些算式实例可以发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差的符号是负号.归纳总结:【对应训练】教材P32练习第1题.相反数;(2)小数减大数,等于大数减小数的差的相反数. 若用竖向的数轴理解减法,就是将减数看作运动起点,被减数看作运动终点,运动的方向和距离就是差的结果,借此可让学生理解小数减大数所得的差是负数,因为在数轴上,大数在小数上方,所以大数必须往下运动才能到达小数,也就是差一定是负数.活动三:知识升华,巩固提升 例2 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答题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1)第一名超出第四名多少分? (2)第五名比第四名少多少分?解: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一名得了350分,第四名得了-100分,第五名得了-400分.(1)350-(-100)=450. 答:第一名超出第四名450分. (2)(-100)-(-400)=300. 答:第五名比第四名少300分. 【对应训练】1.教材P32练习第2题.2.矿井下A ,B ,C 三处的高度分别是-32.4 m ,-139.8 m ,-91.3 m ,那么A 处比B 处高多少米?C 处比B 处高多少米?A 处比C 处高多少米?解:A 处比B 处高(-32.4)-(-139.8)=107.4【教学建议】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超出”“高、低”“多、少”等关键词,这往往表示需要用到减法.例2中先带学生回顾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将分数从大到小排序,得到对应的排名与分数,然后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得到结果.设计意图 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意义的体会,提高运算能力与应用意识.(m );C 处比B 处高(-91.3)-(-139.8)=48.5(m ); A 处比C 处高(-32.4)-(-91.3)=58.9(m ).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 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训练. 【课堂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2.大数减小数得到的差是正数还是负数?小数减大数呢? 【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 34习题2.1第3,4,6,10,11题. 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板书设计2.1.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b=a +(-b )2.两数大小与差的符号之间的关系: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3.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教学反思先带学生回顾有理数加法,并铺垫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再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温差的计算引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探究过程中通过计算各种算式,分类归纳后发现规律,得出减法向加法转化的方法,然后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后续进一步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解题大招 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①把减号变为加号;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③按照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一般性结论 (1)大数减小数,差为正数;(2)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3)0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注意 减法没有交换律,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交换.若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则所得的差与原来的差互为相反数(1)12-21-9; (2)(3-9)-(21-3); (3)0-4-(-5)-(-6);(4)|(-114 )-(-213 )|-(-112 ); (5)(-32)-(-12)-5-(-15);(6)(-323 )-(-123 )-(-1.75)-(-234).解:(1)原式 =12+(-21)+(-9)=12+[(-21)+(-9)] =12+(-30) =-18;(2)原式 =(-6)-18=(-6)+(-18) =-24;(3)原式 =(-4)+5+6=(-4)+11 =7;(4)原式 =|(-114 )+213 |+112=(-114 )+213 +112=[(-114 )+112 ]+213=14 +213 =2712 ; (5)原式 =(-32)+12+(-5)+15=[(-32)+(-5)]+(12+15) =(-37)+27=-10;(6)原式 =(-323 )-(-123 )-(-134 )-(-234 )=(-323 )+123 +134 +234=[(-323 )+123 ]+(134 +234 )=(-2)+412=212 .培优点 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计算有理数的减法 例 已知有理数x ,y 满足|x |=5,|y |=6. (1)若x >0,y <0,则x -y 的值为 11 ;(2)若|x +y |=x +y ,则x -y 的值为 -1或-11 .解析:因为|x |=5,所以x =5或-5.因为|y |=6,所以y =6或-6. (1)当x >0,y <0时,x =5,y =-6,所以x -y =5-(-6)=11. (2)因为|x +y |=x +y ,所以x +y 是正数或0.只有当x=5或-5,y=6时x+y才是正数或0,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x=5,y=6时,x-y=5-6=-1;②当x=-5,y=6时,x-y=(-5)-6=-11.综上,x-y的值为-1或-1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教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教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达标检测
2. 一电脑公司仓库在8月1日库存某种型号 的电脑20台,8月2日到6日该种型号的电脑 进出记录如下表,问到8月6日止,库存该 种电脑多少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尝试应用
把下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3)+(-8)-(-6)+(-7)
解:原式=(-3)+(-8)+(+6)+(-7) =-3-8+6-7
读作“-3,-8,+6,-7的和 或负3减8加6减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课文讲解
算式 (20) (3) (5) (7)
是-20,3,5,-7 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 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
20 3 5 7
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知识探究
在数轴上,点 A,B 分别表示 a,b.利用有理数减法, 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 A,B 之间的距离;
a=2,b=6;a=0,b=6;a=2,b=-6; a=-2,b=-6. 你能发现点 A, B 之间的距离与数 a,b 之间的关系吗? A,B之间的距离就是a,b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的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3.2 有理数 的减法 》(2 课时, 教案+课 件)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3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及其应用.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加减混合法运算,近承本章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加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继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生活中的地理、物理等各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运算能力)(2)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应变能力、计算能力.(转化思想、运算能力)2.目标解析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括号前“+”号形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通过学生间合作、交流、竞争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减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而本节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加法的运算律合理的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的易错点是混合运算时将算式简单的写成“和”的形式,即便于数学,也便于运算,教学中要结合实际问题总结规律,提升计算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有理数的加减混合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二)情境引入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方法一: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方法二: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三)自学导航尝试计算:(-20)+(+3)-(-5)-(+7)分析:1.算式中都含有什么运算?2.动脑思考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3.请按照你的思路动笔做一做?解:原式=(-20)+(+3)+(+5)+(-7)=[(-20)+(-7)]+[(+5)+(+3)]=(-27)+(+8)=-19这里使用了哪些运算律?【点睛】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 b c a b c +-=++-(四)考点解析例1.把下列算式写成和的形式:(1)-12-5+31-(-9)-(+7); (2)0-(-6)-(-11)-13.解:(1)原式=(-12)+(-5)+31+9+(-7);(2)原式=0+6+11+(-13).【迁移应用】1.式子-2-(-3)+(+1)-(-4)写成和的形式为( )A.(-2)+(+3)+(+1)+(-4)B.(-2)+(-3)+(+1)+(-4)C.(-2)+(+3)+(+1)+(+4)D.(-2)+(-3)+(+1)+(+4)2.把下列算式写成和的形式:(1)2-(-8)+(-3)-5; (2)4.7-(-8.9)-7.5+(-6).解:(1)原式=2+8+(-3)+(-5);(2)原式=4.7+8.9+(-7.5)+(-6).(五)自学导航算式(-20)+(+3)+(+5)+(-7)是 , , , 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写为________________这个算式可以读作 的和, 或读作 .快速练习:同桌互相出算式,并读出两种读法.(六)考点解析例2.把(+9)-(+10)+(-2)-(-8)+(+3)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说出它的两种读法.分析:第一步:统一成加法;第二步:省略括号和加号;第三步:按照两种读法规则读出算式.解:(+9)-(+10)+(-2)-(-8)+(+3)=9+(-10)+(-2)+8+3=9-10-2+8+3.读法一:正9、负10、负2、正8、正3的和.读法二:9减10减2加8加3.【迁移应用】1.式子-20+3-5+7正确的读法是(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B.负20加3减负5加7的和C.负20加3减5加7D.负20加3减负5加72.下列各式中,与式子-1-2+3不相等的是( )A.(-1)+(-2)+(+3)B.(-1)-2+(+3)C.(-1)+(-2)-(-3)D.(-1)-(-2)-(-3)(七)合作探究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 利用有理数减法,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A,B之间的距离: a=2,b=6;a=0,b=6;a=2,b=-6;a=-2,b=-6.你能发现点A,B之间的距离与数a,b之间的关系吗?A,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2=4;6-0=6;2-(-6)=8;(-2)-(-6)=4.A,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6|=4;|0-6|=6;|-6-2|=8;|-6-(-2)|=4.数轴上两点A、B的距离|AB|与这两点所对应的数a、b的关系为:|AB|=|a-b|.(八)考点解析例3.计算:(1)(-5)-(-10)+(-32)-(-7); (2)-835-(-1.93)-(+35)+(-3.07)-(-6);(3)(-23)+(-35)-(-78)-(+13)-(+25)-(-18). 解:(1)原式=(-5)+(+10)+(-32)+(+7)=[(-5)+(-32)]+(10+7)=-37+17=-20(2)原式=-835+(+1.93)+(-35)+(-3.07)+(+6) =[(-835)+(-35)]+[(+1.93)+(-3.07)]+(+6)=-9.2+(-1.14)+6=-10.34+6=-4.34(3)原式=-23-35+78-13-25+18=-23-13-35-25+78+18=-1-1+1=1【迁移应用】计算:(1)-2.4-(-3.7)+(-4.6)-3.7; (2)-23+(-16)-(-25)+12−110;(3)-(+1.5)-(-414)+3.75-(+812).解:(1)原式=-2.4+3.7-4.6-3.7=-2.4-4.6+3.7-3.7=-7;(2)原式=-23-16+25+12−110=-23-16+12+25−110=-13+310=-130; (3)原式=-1.5+414+3.75-812 =-1.5-812+414+3.75=-10+8=-2.例4.计算:(1)[1.4-(-3.6+5.2)-4.3]-(-1.5); (2)4-3.8-[(-3.7+4)-6.9].解:(1)原式=(1.4-1.6-4.3)+1.5=-4.5+1.5=-3:(2)原式=4-3.8-(0.3-6.9)=4-3.8-(-6.6)=4-3.8+6.6=6.8.例5.在班级元旦联欢会上,主持人邀请李强、张华两位同学参加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人每次抽取四张卡片,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如果抽到蓝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较小的为同学们唱歌.李强同学抽到如图①所示的四张卡片,张华同学抽到如图②所示的四张卡片.李强、张华谁会为同学们唱歌呢?解:李强同学所抽卡片的计算结果:-12+(-32)-(-5)+4=-12-32+5+4=-12−32+5+4=-2+9=7.张华同学所抽卡片的计算结果:−76-(-113)-0+5=−76+113+5=516.因为7>516 所以张华会为同学们唱歌.【迁移应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医用口罩销量大幅增加,某口罩加工厂每名工人计划每天生产300个医用口罩,每人每周计划生产2100个口罩,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如表是工人小王某周的生产情况(超产记为正,减产记为负):(1)根据表格记录的数据,求出小王本周实际生产口罩数量;(2)若该厂实行每周计件工资制,每生产一个口罩可得0.5元,若超额完成每周计划工作量,则超过部分每个另外奖励0.15元,若完不成每周的计划量,则少生产一个扣0.2元,求小王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多少?解:(1)由题意得,2100+(5-2-4+13-9+15-8)=2110(个),∴小王本周实际生产口罩数量是2110个;(2)∵本周多生产口罩数为5-2-4+13-9+15-8=10(个),∴小王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 21000.510(0.50.15)1056.5⨯+⨯+= (元)例6.【古代数学文化】“九宫图”源于我国古代的“洛书”(如图①),是世界上最早的矩阵,又称幻方.用今天的数学符号表示,洛书就是一个三阶幻方(如图若图③是一个三阶幻方,同一横行、同一竖列、同一斜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相等,求图中a,b 的值.分析:利用同一横行(或同一竖列或同一斜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相等求a,b.解:由题意可知,4+a+2=-1+1+3,b+5+(-2)=-1+1+3,所以a=-3,b=0.【迁移应用】观察图,找出规律.【解析】因为-5+(-2)-3=-10,-6+6-(-4)=4,-7+(-10)-(-17)=0,所以 =11+(-12)-7=-8. (九)小结梳理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为:方法一:减法转化成加法1.减法变加法:a+b-c=a+b+(-c)2.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3.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方法二:省略加号和括号法1.省略括号;2.同号放一起;3.进行加减运算.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运算法则,运算律,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算上.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有理数法则的理解.课时分配内容课时1.1 正数和负数 11.2 有理数 4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5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1.5 有理数的乘方 4单元复习与验收 2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引入,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1.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2)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现代数的特点,•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2.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1.1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正数与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的含义.难点:负数的引入和理解.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由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50米和向西120米等.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2.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述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位同学任意说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能力.例2 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答案】表示比标准质量低0.03克.例 3 2001年美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 6.4%可记为-6.4% ,中国增长7.5%可记为+7.5% .备选例题(2004·山东淄博)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升7:45应记为() A.3 B.-3 C.-2.5 D.-7.45【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相差135分钟.【答案】 B(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填空-1,2,-3,4,-5, 6 , -7 , -8 …第81个数是–81 ,第2005个数是–2005 .【提示】通过观察可见,数字绝对值的排列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符号是负正相间,第奇数个数为负,第偶数个数为正.【点评】本题属于找规律问题,从绝对值和符号两方面考虑. 2.表1-1-1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表1-1-1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元)+16 +5.0 -1.2 -2.1 -0.9 +10 -2.6(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答案】 6.8元,31元.(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答案】多了.(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答案】用文字说明,但前者更简洁.3.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的游戏;(3)这不仅仅是游戏哟!在电脑中,•所有“命令”或“数据”都是用有理数(特别是二进制数)表示的.例如,没有特别的“翻译”程序,电脑就不明白你给屏幕上的卡通人下的是“站”还是“蹲”的命令,这时,就可输入正负数以区别不同的姿势.(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填空题(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20 吨.(2)如果4年后记作+4,那么8年前记作 -8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运进货物100吨.(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小阳体重减少了2 kg,则小阳增长了 2kg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答案】(1)下午1时,水位0.5米;下午5时,水位-1米(2)0.5+1=1.5(米)提升能力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答案】 +2,-1,-0.2.4.有没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答案】有,是0.5.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5,-0.02,67,-171,4,-213,1.3,0,3.14,π【答案】正数:67,4,1.3,3.14,π;负数:-15,0.02,-1 71,-213开放探究6.同学聚会,约定在中午12点到会,早到的记为正,迟到的记为负,结果最早到的同学记为+3点,最迟到的同学记为-1.5点,•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到的吗?最早到的同学比最迟到的同学早多少小时?【答案】最早的同学上午9点到,最迟的是下午1点半到,最早的比最迟的早到4.5个小时.7.新中考题(2004·玉林)冷库A的温度是-5℃,冷库B的温度是-15℃,•则温度高的是冷库A.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负数的引入.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亲自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感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新知以及探索和发现新知打下基础.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把已知各数填入相应的数集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我们认识的数除了小学里所学的之外,还有另一类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列举:3,5.7,-7,-9,-10,0,13,25,-356, -7.4,5.2… 议一议 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有理数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做一做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数的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3)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试一试 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127,3.1416,0,2004,-85,-0.23456,10%,10.l ,0.67,-89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答案】例2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正数集合227,2004,10%,10.1,0.67,...负数集合-3.1416,-85,-0.23456,-89,...整数集合0,2004,-89,...分数集合127,-3.1416,-85,-0.23456,10%,10.1,0.67,...… … … …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数整数分数负数零【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分类标准不清楚.【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例3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B)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③0不是负数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A.1个B.2个C.3个D.4个例4 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答案】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点评】此题开放性较强.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a全面认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备选例题(2004·浙江温州)观察下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23,34,45,________,67,…你的理解是_________.【点拨】找出各项数的特点是本题关键所在,第一个数为23,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都加1所得的数.【答案】56(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含义.1.请你在图1-2-1的圈中填上适合的数,使得圈内的数依次为整数集、•有理数集、正数集、分数集、负数集.【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图1-2-2所示.2.有理数按正、负可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1250.4813按整数分,可分为⎧⎨⎩整数分数(1)你能自己再制定一个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另一种分类吗?(2)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你举例说明.【答案】 (1)如将有理数分成大于1的数,小于1的数,等于1的数.(2)例如对人按年龄可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3.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呢?答案 负分数(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7,0.125,12,-312,3,0,50%,-0.3(1)整数集合{-7,3,0}(2)分数集合{0.125,12,-312,50%,-0.3}(3)负分数集合{-312,-0.3}(4)非负数集合{0.125,12,3,0,50%} 分数集合负数集合(5)有理数集合{-7,0.125,12,-312,3,0,50%,-0.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整数就是自然数B.0不是自然数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3.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25±0.1)千克,(25±0.2•千克),(25±0.3)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差最大的是 0.6 千克.提升能力4.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答案】a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或负分数.5.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5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1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如下:-2 -1 2 -1 3 0 -1 -2 1 0(1)这10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2)这10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答案】(1)50%;(2)5×10-1=49(个)开放探究6.应用创新题若向东8米记作+8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12米,再走-15米,又走+18米,最后走-20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处吗?【答案】在A地西边5米处.7.新中考题(2004·内蒙古赤峰)我市2004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22℃,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6℃,这一天宁城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A)A.4℃ B.-4℃ C.8℃ D.-8℃(六)资料采撷原始的计算工具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说明人们常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名叫“基普”,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传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个结,一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了才准撤退.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一个结.古人不仅用绳结计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如,他们饲养的羊,早晨放牧到草地里,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这样,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出来一只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傍晚羊进栅栏时,进去一只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如果石子全部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了;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必须立刻寻找.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探寻结果.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学生的讨论,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受到启发,有方法型的,有技巧型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深刻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1.2.2 数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②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2.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学校,学校东50m 和西150m•处分别有一个书店和一个超市,学校西100m和160m处分别有一个邮局和医院,分别用A、B、C、D表示书店、超市、邮局、医院,你会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吗?(学生画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内容──数轴.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做一做 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72,0吗?讨论 若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了多少个长度单位?小结 整数能在数轴上都找到点吗?分数呢?可见,所有的____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左边,___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右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①4②-1021③④0⑤-101⑥0-3【答案】 ①错.没有原点 ②错.没有正方向 ③正确 ④错.没有单位长度 ⑤错.单位长度不统一 ⑥正确 ⑦错.正方向标错例2 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73,0【答案】图中A点表示4,B点表示1.5,C点表示-3,D点表示-73,E点表示0.例3 如果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表示-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呢?【提示】 由数轴上数的特点不准得到,正数都在原点的右边,负数都在原点左边.【答案】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个点与它对应,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点评】 数与数轴上的点结合,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例4 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又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B) ⑦-1-2021-1-45E DC B AA.1个B.2个C.3个D.4个【提示】题中,结合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特点,可见①中错误的;②、③是正确的;④中可以含有0,•⑤中应该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点,但并不是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例5 (1)与原点的距离为2.5个单位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表示有理数 2.5 •和-2.5 .(2)一个蜗牛从原点开始,先向左爬了4个单位,再向右爬了7•个单位到达终点,那么终点表示的数是+3 .例6 在数轴上表示-212和123,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12而小于123的整数.【答案】 -2,-1,0,1【点评】本题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7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是(C)A.1998或1999 B.1999或2000C.2000或2001 D.2001或2002【提示】分两种情况分析:(1)当线段AB的起点是整点时,•终点也落在整点上,那就盖住2001个整点;(2)是当线段AB的起点不是整点时,•终点也不落在整点上,那么线段AB盖住了2000个整点.【点评】本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备选例题(200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数轴上,离原点距离等于3的数是________.【点拨】 不要忽视在原点的左右两边.【答案】 ±3(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立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一条直线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M 1、M 2、M 3、M 4、M 5表示,如图:(1)点M 4和M 2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2)点M 3和M 5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3)怎样将点M 3移动,使它先达到M 2,再达到M 5,请用文字说明;(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路程为多少?【答案】 (1)M 4表示2,M 2表示3;(2)相距7个单位长度;(3)先向左移动1个单位,再向右移动8个单位长度;(4)17个单5M 4M 3M 2M 1位长度.(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3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C)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D)A.正数 B.负数 C.不是负数 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5 ,但它们分别在原点的两边.提升能力6. 1 是最小的正整数,0 是最小的非负数,0 是最大的非正数.7.与原点距离为 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2 个,它们分别是3.5 和-3.5 .8.画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2,-3,0.5,0,-4.5,4,313【答案】略开放探究9.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2 个,为-4或2 ;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 4 个整数点.10.新中考题(2004·南京)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A)A.-1 B.1 C.-3 D.3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2)》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减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往往会受到正负号的影响,对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过程,自主探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

2.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30元,后来发现这本书打八折出售,小华买这本书实际支付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引出有理数的减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有理数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例如:计算2 - 3、3 - 2、-1 - 2等,引导学生发现减法运算的规律。

七年级数学上1.3.2 有理数的减法(2)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1.3.2 有理数的减法(2)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有理数的减法(2)
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
成加法.
2,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程序意
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
心.
教学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知识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能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
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
提出课题: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创设一个有趣的
真实情境来激发
学生学习加减混
合计算的兴趣
分析问题1,回顾小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通过这两种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学科 教学目标 数学 新授课 有理数的减法 (2)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一、学前准备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 记作 上升 4.5 千米 +4.5 千米 下降 3.2 千米 —3.2 千米 上升 1.1 千米 +1.1 千米
1 1 7 )-(+2 )+(-2 )+12.4 5 2 10
3、练习:计算 1) (—7)—(+5)+(—4)—(—10) 2)
3 7 1 2 ( ) ( ) 1 4 2 6 3
三、巩固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 2、P241 2 3、计算 1)27—18+(—7)—32
2 4 5 ( ) ( ) ( ) (1) 7 9 9
四、作业 5 1、P25 2、P26 第 8 题、1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下降 1.4 千
—1.4 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 ,该怎么计 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 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 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如: (-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 法 =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 写 可以读作: “负 20、正 3、正 5、负 7 的 ”或者“负 20 加 3 加 5 减 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三、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