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目标解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内容

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Venn)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三、编排特点

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

2.重视学生的已有基础,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教科书在编排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先展示学生运用连线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再介绍画维恩图的方法,最后还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要求。

3.提供丰富的练习内容,有层次地渗透集合知识

除了提供两个集合之间有交集且部分元素相同的情况外,为避免思维定势,还给出了两个集合没有交集(练习二十三第4题第(1)题)、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练习二十三第6题第(1)题)等情况,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

(1)例1,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即,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找到交集的元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4)介绍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 .doc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 .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践活动,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4.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逐步培养学生在他人的帮助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6.掌握有序观察的方法,知道有序的方法能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践活动,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难点:掌握有序观察的方法,知道有序的方法能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错误。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老师在你们班上就上过一堂数学课,三三班同学的聪明活泼就印在了老师的脑海里,相信我们在一起一定会度过一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有信心吗?

2.知道这次来是给你们上课,老师心情太迫切了,太激动了,以至于忘了吃早餐,现在呢,老师有点饿了,你能帮老师选一下早餐吗?老师这有:牛奶、豆浆、蛋糕、饼干4种食品,你帮老师在饮品和点心中各选一种,好吗?可以怎样选,谁来说说。怎样表示,连上线可以吗?

3.哇,老师都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种搭配方法,谢谢你们的热心帮助,下课老师就去选一种。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平日里同学们喜不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玩?有没有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爸爸妈妈在出门的时候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家都想把自己美的一面展示给别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2. 授课

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

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

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

内容。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

•集合的定义

•集合的符号表示

•集合的分类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整体说明

“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介绍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旨在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中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应该掌握的重要数学思想。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数时,就开始接触集合思想,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体会了集合元素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对集合理论的基础——分类的思想方法也非常熟悉了。在此基础上介绍“思维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意义及集合的运算,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单元要用到的是含有重叠部分的集合图,对于这样的集合图,学生没有接触过。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认识这些集合图,知道集合图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集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熊开了一家文具店,店里的生意很好,很多商品都卖得很快,小熊这两天又进了不少货,大家请看一看,从图中我们发现小熊这两天进了几种商品?(课件出示)

教学提示:分组讨论,汇报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共进了 7 种商品。

师:昨天和今天进的货中,有几种商品是重复的?

【学情预设】 3 种。

师:是哪三种呢?

【学情预设】铅笔、钢笔、笔记本。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啊,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重复又可以说成重叠,生活中重叠的现象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集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入新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研读教师:东升镇太平小学林慧兰

一.单元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前期学习本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

时间内容 1.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等活动,找出

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

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

过程与结果。数学广角在第六册和第七册分别延伸学习集合与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和合理安排时间。

二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知识1、简单的排列

2、最简单的推理

3、简单的推理

数学广角

找组合数

简单的排列

例1(1课时)

例3(1课时)简单的组合

例2(1课时)

三.本单元的具体内容说明与教学建议

四.本单元教学难点及解决

本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和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3、通过练习、实验等活动,初步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1、正确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的关键: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第9单元1.例1。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

年级册数

学习领域

学习内容

知识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教与学的建议学生应有这样的机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等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集合圈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

1. 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的理解。

2. 集合的属性和运算。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集合的例子和运算。

2. 练习题或活动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事物的共同特点,例如水果、颜色等。

2. 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这些事物,例如“这是一堆水果”、“这是一组颜色”。

二、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 讲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例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逗号分隔元素。

三、讲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1. 讲解集合的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可以是数字、字母、图形等。

2. 讲解集合的属性,例如集合的元素个数、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四、讲解集合的运算

1. 讲解集合的并集,即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

2. 讲解集合的交集,即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

3. 讲解集合的差集,即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五、巩固练习

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集合的例子,进行运算和描述。

六、总结和拓展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 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 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集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介绍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并、交、差运算,让学生理解这些运算的含义和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交、差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集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班级中喜欢足球和篮球的学生。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五、课后作业

1. 请学生用集合的方法,描述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

2. 请学生用集合的方法,找出班级中喜欢唱歌和跳舞的学生。

六、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词严谨,讲解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2104秋)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特征

3. 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元素特征,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让学生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元素特征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集合的例子,如教室里的学生、水果店里的水果、公园里的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集合的特点。

2.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集合中的元素用逗号分隔等。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式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 集合的元素特征:

讲解集合的元素特征,即每个元素都是唯一的,不能重复。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4. 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

讲解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的定义和运用。

5.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集合知识和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如给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表示出对应的集合,并进行集合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示范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集合”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教材中的问题也称为“重叠问题”。集合思维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例题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接着呈现了两组学生讨论的情境图。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跳绳比赛的有9人,参加踢毽比赛的有8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总人数并不是17人,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由此学生继续观察发现:有的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项比赛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参加了这两项比赛,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不能重复计算。接下来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表示这两项比赛的人员组成情况,渗透集合的有关数学思想。教材呈现了一个空白集合图,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如中间表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左侧是只参加跳绳而不参加踢毽的学生,右侧是只参加踢毽而不参加跳绳的学生),再在不同的位置填写上相应的学生姓名。最后,再让学生列式求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集合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第九单元:集合——重叠问题

第九单元:集合——重叠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出品人:何维琅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是介绍一些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一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

3、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划分:2课时。

集合——重叠问题……………………1课时

集合重叠问题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集合——重叠问题

出品人何维琅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104-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的体会,掌握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呼啦圈。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找不同。

2、脑筋急转弯。

3、请参加了这两个游戏的同学到前面来,参加了“找不同”游戏的到红白圈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2104秋)

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集合的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及特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等。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抽象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集合,并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1. 集合的抽象概念理解:由于集合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集合的内涵。

2. 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教学中需要通过图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通过举例、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学会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9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9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一.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第1课时,主要介绍数学广角中的集合概念。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够独立解决。但是,对于集合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

无序性。

2.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

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的物

体。

2.教学难点: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的理解,以及如

何用集合图表示物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

生进入学习状态。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

题。

3.采用讲解法,教师对集合的概念和集合图的表示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让学生充分理解。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集合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店里的水果,引出集合的概念,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让学生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等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集合圈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重视学生的已有基础,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自主探索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2.利用直观的数形结合,突破探究的“拐弯点”,帮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
3.提供丰富的练习内容,完善思维的“结构点”,有层次地渗透集合知识
教学重点
注重通过语言描述,用表达逻辑关系的语言,如:“既…又…”和“或”提出两个关于集合运算后的元素个数问题,让学生体会如何用生活语言表述两个集合的运算,能在图示与算式这两种表征之间进行转换,感受集合的知识。
第九单元课程标准解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104页---107页。教学内容:
集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第一次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的教学。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学生在早期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如:分类的思想与方法,再如: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题:“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5,从后数明明排第3,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集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学习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借助直观,深刻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例如,当学生列式为9+8-3=14后,让学生结合维恩图说一说求出的是哪一部分,体会两个集合的并集,再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体会“求两个的并集的基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基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基数”这一基本方法。再如,学生列式为8-3=5,9+5=14时。让学生说明“8-3表示只参加踢毽比赛的”,在维恩图上指一指是哪两部分相减,体会差集,在说明“9+5表示参加跳绳比赛的加上只参加踢毽比赛的”的同时,在维恩图上指一指是哪两部分相加,体会并集。
教学措施
1.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相互比较的探究来理解重复的人数。
2.小组合作交流,运用集合圈来探究问题,归纳总结出方法
单元教学
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为3课时,包括复习课和练习课
(新授课1节,整理复习课1节,练习课1节)
第1课Baidu Nhomakorabea:数学广角--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