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仪器分析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仪器分析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佟珊珊徐勇前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02期
【摘要】当前我国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倡导创新教育,要把创新教育思想贯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全过程。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是理工科、农林院校等高校的必修课,是食品、材料、环境、生命、化学、医学等各学科、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因此,在仪器分析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以创新教育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改革研究方向。

为此,本文就如何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阐述几点思考。

【关键词】仪器分析;创新;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分析化学‘五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编号:JY15030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5-0024-02
仪器分析是因分析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分析方法,之后仪器分析的不断创新带动了整个分析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可以说,如果没有仪器分析这一个小分支的出现,分析化学会显得暗淡无光。

如今快速发展的各种先进技术,在综合物理学、数学、光电学、磁学、热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取得新成果的基础上,仪器分析学科更加蓬勃发展。

仪器分析学科发展到当代,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物质组成及含量测定的多种分析方法,还包括物质的微观、形态、结构、生物活性的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已发展到瓶颈时期,主要向高灵敏、自动化、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及其关联的技术方面发展。

如生命分析中追溯疾病的起源、疾病的早期诊断、人类健康预警等一系列有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仪器分析在这些研究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要求高等教育把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为我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拔尖人才做出贡献。

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我们要时刻铭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此,笔者就如何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阐述几点见解。

一、课程的立体化、全方位建设
教材是教学中必可不少的元素之一,上课时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学习各种知识,课下却要依靠教材预习和复习所学内容,因此,教材的编写要体现作者的理念、特色,教材本身要“与时俱进”,系统性地增加新内容。

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超前意识,积极了解有发展的新内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等。

例如,仪器分析中毛细管电泳分析、流动注射分析、微流控芯片等内容,都是近年来发展的热点研究内容,这些内容也要合理地编排在教材里,适当地给学生介绍,向学生阐明这些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解决前人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这就是一例非常好的创新教学案例。

此外,教材的定位要准确,“针对的哪类院校的学生,是农林院校、工科院校、理科院校”?这是在编写教材前要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以课程为依托,结合课程特点,解决课程的难点,并融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才能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始终占据创新的前沿。

二、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
当前,我国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了紧跟当前国家的需求,积极更新观念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因为高等教育是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型人才包括两类:创新型和应用型。

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创新教育要率先开展,培养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各类人才。

为此,要积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当前教学质量还没有指标性的要求,很难用量化来衡量,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心中要有个指标,先做到自我的提高,然后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目前很难平衡的一个问题是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的前沿资讯的关系问题,二者该怎么融合一起。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觉得基本内容与学科前沿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基本内容的支撑,无论研究内容是不是前沿,任何研究工作也是空中楼阁。

但是,学生则认为基础内容已经存在的时间非常久,在当代的研究或实际工作中无用武之地,处于学无所用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基本内容和学科前沿的重点关系问题。

仪器分析课堂教学中创新主线要贯穿始终,教师应积极引导,教学过程中要讲究内容传承、注意发展脉络、理清创新主线。

仪器分析课程内容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教师要充分做好介绍和讲解工作。

有人说,仪器分析是重视实验的课程,往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在一个节奏上,二者不能同时进行或者教学时间上不一致。

如果能协调并安排好课程的顺序,则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仪器分析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年轻教师要坚持整体观、发展观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创新实验,紧密围绕本学科开展相关实验的改进、设计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快乐中学习,获得成就感。

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身作则,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早日成为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鲍长利,贾琼,陈博,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123-125.
[2] 蔡向忠,王秀红,李银生.改革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168-171.
[3] 吴硕,刘志广,宿艳,等.分析化学“翻转课堂”的尝试与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5,(1):53-56.
[4] 何帅,刘兴利,谭炯,等.浅谈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创新精神[J].大学教育,2016,(2):111-112.
[5] 徐勇前,佟珊珊,王文芳,等.分析化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5,(23):215-216.
[6] 石乃恩.慕课时代的仪器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6,(1):22.
[7] 徐森,祁欣.仪器分析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33):223-224.
(编辑:秦俊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