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 家庭社会法治 教案 第四章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3.1《生活在新型国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3.1《生活在新型国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我国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念和公民意识,但对制度的理解还相对肤浅。

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对我国制度的实际运作和特点产生疑问,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理解我国制度的本质和优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我国制度的实际运作和特点,以及制度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理解我国制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制度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制度的思考。

2.讲授新课:介绍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分析我国制度的实际运作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制度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制度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理解制度。

4.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参与决策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制度的认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对我国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生活在民主国家》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生活在民主国家》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生活在国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在国家》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国家的概念、特点和意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生活在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制度的情感。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但对国家的认识尚不深入。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对国家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掌握国家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制度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家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难点:国家基本特征的内涵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国家的特点和意义。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制度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3.案例:收集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国家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国家的特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国家的特点和意义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国家的表现,加深对国家特征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生活在民主国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生活在民主国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作用;2.了解生活在民主国家的特点;3.掌握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1.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和作用;2.生活在民主国家的特点;3.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公民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和作用(40分钟)1.导入: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介绍道德和法治的作用,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讨论并总结出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和作用。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二课时:生活在民主国家的特点(40分钟)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介绍生活在民主国家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

2.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介绍生活在民主国家的特点,包括选举制度、言论自由、法律平等等。

4.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民主国家的优势和局限性。

第三课时: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0分钟)1.导入:通过一个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说明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包括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人权和促进社会和谐等。

3.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具体影响。

4.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5.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并强调道德和法治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公民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培养(40分钟)1.导入:通过一个视频和问题引发学生对公民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思考。

2.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公民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和重视。

3.学生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列举自己应承担的公民责任和遵守的法律规定。

4.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过程与方法】1.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

2.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2.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重点】1.懂得法治的重要性。

2.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难点】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做法。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2.什么是良法?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新课导入】师: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是法治在保证着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重要性[活动设计]阅读材料: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问题思考]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教师点拨:(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的内容,主要围绕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崇尚法治精神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精神,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法治精神的内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崇尚法治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治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崇尚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精神。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治精神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法治精神的内容,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法治精神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精神的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生活中体现法治精神,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崇尚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新课导入】
师: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是法治在保证着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重要性
[活动设计]阅读材料: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2.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2.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点拨:(1)政府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宗旨: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法治政府含义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2“相关链接”
[问题思考]你觉得什么是法治政府?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教案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教案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教案篇一:九年级政治《依法治国》教案九年级思想品德《依法治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过程与方法:结合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依据案例事实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做一人合格的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

【教材内容分析】《依法治国法律的尊严》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法律的尊严》包括“依法治国”和“与法同行”两部分。

而“依法治国”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九年级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今天,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为建设民主法制国家,党和国家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提高自身法治意识,依法律已,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之一是进行国情国策教育,通过了解今天中国的基本国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对象分析】本课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师生共同探讨,感悟知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他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今天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有电视、杂志、报纸、Internet 等,他们个性张扬、好胜、自主、乐于探索、独立分析能力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本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近段时间内发生的社会热点案例,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本课的探讨和教学任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同住地球村第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同时增强风险意识;(2)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全球观念的意识。

2.能力:(1)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世界经济现状;(2)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3)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知识:(1)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2)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1)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树立全球观念。

(2)了解和感受经济全球化。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地球上离我们最远的地方有多远?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航班的距离,飞机可以在24小时内把我们送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根光缆的距离,互联网可以让相隔万里的人“面对面”交流。

世界在变小,但我们生活的圈子在变大。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开放互动的世界”。

二、新课讲授(一)共同的家园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走进校园,开始集体生活;我们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我们放眼全国,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看看人类共同的家园。

探究与分享:近期有哪些国际新闻?小组合作交流并谈谈你的感受。

2.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个人、社会、国家各层次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也在不断扩展。

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主流。

3.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世界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并仍在持续加速过程中。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4.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九年级《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打印

九年级《家庭.社会与法制》教案打印
家庭开支的合理安排:优先需求优先开支,避免重复建设开支、教育费用必须开支、重大需求不惜开支。
合理支配零花钱:开支必要需求费用、分担学习活动费用、支付社会交往费用、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支持家庭设施建设
做一做:假设你来管理你的家,请根据你的家庭条件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投资主要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请你帮徐女士设计一个理财方案,要求尽量控制风险。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消费一般常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消费的种类
2、学习并掌握家庭购物常识
3、学会生活中的购物技巧,享受购物的乐趣并节俭开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庭消费的一般常识
难点:做一个快乐并会省钱的购物者;
教学过程:
导入:
家庭生活需要消费,而且需要理性消费。要做到理性消费就需要重点一些家庭消费常识。
二,阅读材料二,讨论陶某的做法对吗?请评价陶某的做法。
所以邻里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会是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友谊产生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时间中,是朋友之间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情感依恋,是一种美好的亲密情感。那么请阅读书上87-88页的两个情景,说一说交友的原则是什么?
公共设施是指为居民提供公告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属于集体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也需要我们共同来维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教学设计30害需要米取应急处置设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第一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皮肤的日常护理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皮肤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呈现:
请同学们快速看一遍第42页的案例,分析一下它说明了什么道理。(该案例说明投资是有风险的,我们需要谨慎)

九年级政治教案第四课第四框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

九年级政治教案第四课第四框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

第四课第四框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第四课第四框题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辨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介绍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通过对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中国现在是一个法治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培养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以及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要求识记: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法设计1、可以从具体事例入手,让学生分析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事例可以是教材上的三峡议案如何通过的事例,也可以选取当地一些由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的典型事例。

2、讲解依法治国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一些图片,了解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国家机关、个人两方面分析怎样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如果学生有能力,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进一步认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呢?讲解新课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板书)一、人民当家做主的法制国家(板书)1、人民怎样当家做主(板书)(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主要职权:p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人民代表广大人民各部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2、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板书)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关键、核心);执法必严(重要条件);违法必究(引申、保障)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XX年12月4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制宣传日。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九年级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设计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九年级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设计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九年级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设计《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表述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民主的足音”“新型的民主”两目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历史选择的过程,每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由其国体决定,其实现方式依据具体国情有其自身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基本特点,从而能够保证人民的最大利益,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帮助学生认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学情分析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延展和能力的提高,本课程的学习范围扩展到国家和社会,从生活经验来看,大部分初三学生有参与班干部选举、给班级或学校提建议的经验。

但缺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直接经验。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已从宪法的角度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内容有所了解。

但是如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理解民主需要不断学习,建立认同。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民主政治建设和曲折过程,理解民主的价值。

2、通过案例探究、视频材料,知道新型民主的特点以及新型民主实现的方式,掌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回顾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百年历程,我们懂得了什么?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2,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的答记者问中指出,一些市场热销的消费品,包括药品,特别是群众、患者急需的抗癌药品,我们要大幅度地降低进口税率,对抗癌药品力争降到零税率。

这些举措的重要性有哪些?评价任务3:针对目标1、2,学生分析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应坚持哪些政治制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九年级下册《家庭社会法治》全册教案

九年级下册《家庭社会法治》全册教案

九年级下册《家庭社会法治》全册教案第一章展现青春的魅力第一节青春的品味教学目标:培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热心参与集体活动,与他人友好交往。

树立审美意识,努力塑造美丽心灵。

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青春优秀品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学生。

教学重点:内外兼修更美丽教学难点:养成文明的行为举止习惯教学过程一、引入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珍惜自己的宝贵青春,从现在开始,放飞青春梦想,展现青春风采,为祖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二、进行(一)行为举止要文明讲解着装的基本要求1、情境一学生看书,了解男生女生的标准头式学生看书:议论:小汪作为学生,做色彩斑斓的时髦发型是否合适?说明看法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法式?2、情境二议论:一味追求着装美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说一说:衣服美能说明一个人美丽吗?真正的美丽是什么?教师点评。

阅读中学生形象礼仪。

(二)举止讲文明1、情境一阅读议论:小亮的行为是否恰当?找一找:在校园公共生活中,还有哪些不雅的行为?2、情境二阅读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冬改掉说脏话的习惯?讨论:校园文明用语宣传用的标语。

教师点评。

(三)内外兼修更美丽腹有诗书气自华1、情景一二阅读议论:小艾和小玲哪些行为不恰当?为什么?海伦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说一说: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主要表现?中学生如何塑造自己的内在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情境一二阅读想一想:从情境一二,得到什么启示?说说议议:结合实际,说出自己最内疚的一件事。

中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四)行有所获小结第二节青春的风采教学目标1、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在奋斗中展示青春风采,努力实现青春梦想2、通过情境体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风采展示活动,学会为人和善,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增添人生风采。

教学重点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勇于思考,学贵创新教学难点1、弘扬传统美德2、学贵创新教学过程一、引入保尔柯察金的名言。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第4课建设法治中国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第4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 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过程与方法】1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

2.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2.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重点】1 .懂得法治的重要性。

2.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难点】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做法。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2.什么是良法?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新课导入】师: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是法治在保证着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重要性[ 活动设计] 阅读材料:违法建筑“ 建快拆慢”“ 建易拆难” 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 瓶颈” 。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 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 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 问题思考] 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教师点拨:(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九下家庭社会法治全册教案

九下家庭社会法治全册教案

九下-家庭社会法治-全册教案第一章: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1.1 家庭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1.2 家庭的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1.3 家庭的功能:情感交流、物质支持、生育教育、社会化、社会稳定第二章:家庭文化2.1 家庭文化的概念与内涵2.2 家庭文化的表现形式:家庭教育、家庭习俗、家庭氛围2.3 家庭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第三章:社会变迁与家庭观念的演变3.1 社会变迁对家庭的影响3.2 家庭观念的演变: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家庭观念的对比3.3 家庭观念的现状与挑战第四章:家庭关系与家庭和谐4.1 家庭关系的调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处理4.2 家庭和谐的构建:沟通、尊重、理解、包容4.3 家庭矛盾与冲突的解决第五章:家庭法律地位与家庭法律保护5.1 家庭法律地位:婚姻法、继承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的规定5.2 家庭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婚姻财产、子女抚养权的保护5.3 家庭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家庭调解服务第六章: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6.1 社会结构的概念与类型: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6.2 社会分层的现象与原因:经济分层、职业分层、教育分层6.3 社会分层的影响:社会流动、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第七章:社会化与个人社会化7.1 社会化的概念与过程:儿童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成人社会化7.2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家庭、学校、媒体、同伴7.3 社会化的重要性:个体发展、社会适应、社会凝聚力第八章:社会组织与社群活动8.1 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政治组织、经济组织8.2 社群活动的形式与作用:志愿服务、兴趣小组、社区活动、网络社群8.3 社会组织与社群活动的参与:参与原则、参与方式、参与意义第九章:社会问题与社会保障9.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特征: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问题的类型、社会问题的变化趋势9.2 主要社会问题分析:贫困问题、失业问题、老龄化问题、环境问题9.3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政策第十章:法治观念与法律意识10.1 法治观念的内涵与重要性:法治的概念、法治与人治的对比、法治的意义10.2 法律意识的特点与培养: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的形成、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10.3 法律素养与法律行为:法律素养的定义、法律行为的原则、法律行为的规范第十一章:公民权利与义务11.1 公民权利的概述:公民权利的概念、公民权利的分类11.2 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11.3 公民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法定义务第十二章:刑法与犯罪12.1 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12.2 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犯罪的概念、犯罪的构成要件12.3 犯罪的种类与刑罚:犯罪的种类、刑罚的种类及适用第十三章:民事法律关系13.1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民事法律关系的定义、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13.2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13.3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义务的分类第十四章:行政法与行政行为14.1 行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行政法的定义、行政法的调整对象14.2 行政行为的原则与种类:行政行为的原则、行政行为的种类14.3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概念、行政复议的程序与适用第十五章:法律伦理与法律职业道德15.1 法律伦理的概念与内容:法律伦理的定义、法律伦理的主要内容15.2 法律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规范:律师职业道德、法官职业道德、检察官职业道德15.3 法律伦理与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法律伦理与法律职业道德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涵盖了家庭社会法治的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文化,社会变迁与家庭观念的演变,家庭关系与家庭和谐,家庭法律地位与家庭法律保护等内容。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教学设计优质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教学设计优质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教学设计优质复习课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的重要性(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4)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5)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6)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3、法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2)法治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3)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4)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5法治的要求:良法之治、实行善治6良法的内涵:(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3)、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4)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5)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7善治的内涵: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8、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10、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2)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3)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4)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即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4.3.1依法治国教案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4.3.1依法治国教案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431依法治国教案 教科版一、 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依法治国二、 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 •教学内容分析: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1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中共“十六大”报告再次把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

2•学情分析:中学生,虽无权立法,也没有执法权力,但应该守法。

但是,作为未来依 法治国方略实施者的中学生,应当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和作用,尤其要求其能够自觉守法,以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3 •重、难点的确立: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4 •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对依法治国的意义需补充一些相 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法律方面的讲解,要多用案例进行教学(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 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 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5)探究法。

结合 课中的交流和探究。

(6)讲解法。

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能力目标: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 维护法律的权威。

四、教学流程1. 依法治国的意义(板书)(1)我们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学生回答 依法治国有哪做笔记 些重要性?师生活动设计 环 节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我国已颁布的法律名称? 引入:我们都希望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大 家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呢?今天我们 来做一个“畅想未来生活”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新航标
教学目的:
感受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感受国家法治文明建设的进步。

教学重点:
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实现总目标的具体举措。

教学难点:
法治建设与国家兴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二、进行
(一)道路决定命运
1、历史的深刻启示
情境一、二:
议一议:以上材料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启示?
2、现实的迫切需要
案例:黑胶囊的秘密
议一议:你对“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的理解。

点评:坚守文明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情境一:中国的法治探索
点评:每个国家的法治道路,是与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情境二:相关法治书籍
点评:中国的法治道路凝结着国人百余年的上下探索。

(二)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
1、里程碑式的会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四个第一次”
说一说: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重要议题的意义何在?
点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新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2、建设法治中国大厦
议一议: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生朗读)。

点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将往哪里走,怎么走这一根本问题。

小结
法治中国进行时
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张某案”反映出的问题和“呼格案”得以纠正的过程,感受中国司法的进步,增强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通过“奇葩证明”“民警的随身督察”等话题,知道我国正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提高对法治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系列举措。

教学难点: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治中国巡礼之成就篇资料
谈一谈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
二、进行
(一)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1、宪法和治国
情境:讨论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情境: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谈谈对宪法重要地位的认识。

点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科学民主立法
情境:中国近年立法历程
想一想: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总体解决,这是否意味着立法工作的使命就结束了?
点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则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注入灵魂和生机。

情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通过及施行。

议一议:为什么香港的立法、行政、司法及政制发展等都要紧密围绕《基本法》来开展?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1、奇葩证明
情境:奇葩证明案例
想一想:奇葩证明产生的原因?
议一议:怎样才能减少直至杜绝让人哑然失笑的“奇葩证”?
点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2、民警的随身督察
案例:执法记录仪的使用案例。

议一议:执法记录仪在民警们的执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点评:执法记录仪清晰、客观地还原执法现场,有效破解当事人现场无理取闹,也利于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
1、司法腐败零容忍
案例:学生阅读
说一说:张某违法减刑系列案件反映出司法机关存在什么问题?其危害是什么?
点评:只有守住司法公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正义就在身边,法律才能被真正信仰,法治中国才会成为越来越真实的图景。

2、“呼格案”彰显法律公正
案例:学生阅读
议一议:“呼格案”这起错案得以纠正说明了什么?
点评: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四)让法律被信仰
1、法律必须被信仰
案例:学生阅读
说一说: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被处死,也不愿逃走。

议一议:“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如何理解这句话?
点评:法律本身包含着公平、正义、代表着理想和信念。

2、宪法宣誓制度,彰显法治信仰
案例:学生阅读
查一查: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议一议: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对建设社会注意法治国家有什么意义?
点评:宪法宣誓制度以庄严的仪式彰显宪法的尊荣,从而对公职人员形成法律与道义的约束,有利于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

法治四川在行动
教学目的:
通过“法律进校园”活动,让法治浸润人心,使学生树立学法、用法的法治观念。

通过讲解四川建设法治文化场所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同四川依法治省的各项工作,树立建设四川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了解四川法治文化建设的举措。

教学难点:
法治四川建设的相关措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身边有哪些法治文化活动场所?
四川建设法治文化活动场所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进行
(一)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
1、建设法治四川
查一查:我省在建设法治四川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瘦身”审批,四川落实简政放权
阅读材料。

议一议:“瘦身”审批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评:近年来,四川省把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
持续推向深水区。

3、开门立法,推进立法科学民主化
阅读材料。

议一议:《四川省高速公路条例》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我省科学民主立法的?
点评:广纳民意、广集民智,推动立法科学民主话,是我省建设法治四川的重要举措。

4、阳光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阅读材料
议一议:四川法院系统首次通过官方微博视频直播庭审实况,对推进阳光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有什么意义?
点评:提高法官素质、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法院与外界沟通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二)法治四川贵在人人有责
1、让法律学习成为新常态
阅读材料。

查一查:我省各级地方政府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事例。

讨论:各级政府开展此类法律学习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点评:把法治精神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前提。

2、基层法官的坚守
阅读材料。

议一议:背篼法官郭兴利的感人故事对我们鉴定法治信仰有什么启示?
3、“法律进校园”,让法治浸润人心
阅读案例。

说一说:“法律进校园”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点评:法治观念是法治的重要基础。

4、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多
阅读材料。

查一查:四川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项目。

除《法制早班车》意外,各地还有哪些法治宣传形式?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