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诊断医学影像学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影像学检查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影像学解剖结构、常见疾病影像表现等内容,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影像学概述1.1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1.2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及应用1.3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2. 影像学解剖学2.1 头颅影像解剖学2.2 胸部影像解剖学2.3 腹部影像解剖学2.4 骨骼影像解剖学2.5 颈部、四肢及盆腔影像解剖学3. 影像学常见疾病3.1 头颅疾病影像表现3.2 胸部疾病影像表现3.3 腹部疾病影像表现3.4 骨骼疾病影像表现3.5 颈部、四肢及盆腔疾病影像表现4. 影像学检查常用设备4.1 X线检查4.2 CT检查4.3 MRI检查4.4 超声检查4.5 核医学检查5. 影像学诊断技能5.1 影像学报告撰写规范5.2 影像学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5.3 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解读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教学方式,讲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设备、常见疾病和解剖结构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影像学科室,了解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 病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影像学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整体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五、教材主要教材:《医学影像学教程》辅助教材:《医学影像学技术与诊断》六、教学资源1. 影像学科室现场教学资源2. 医学影像学教学PPT3. 电子书籍及网络资源以上就是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本课程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影像学基础,使其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胜任各项医学影像学的工作任务,为患者的诊疗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I 前言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各种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辨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临床学科。
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和介入等。
传统的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部分也作为重点内容。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作简要介绍。
教学分两大部分,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
总学时数为64学时,理论、实验各32学时。
《医学影像学》共六篇二十一章,结合本地区发病特点及学时数,重点讲授七大内容,包括总论、骨关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等。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发展,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同时对介入放射学也作较详细的介绍。
各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 实验教学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验证和补充,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授课内容。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
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
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
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医学美容、急救医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和眼耳鼻喉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48(理论课36学时,见习课1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X线检查外,还包括后来发展的B超、CT、ECT、DSA、MRI、热像图及PET等成像技术。
这些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的,且都是以相同的解剖和病理变化作为解释影像的基础。
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将临床治疗引入影像诊断中,即形成了介入放射学,更拓宽了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本课程重点介绍各个系统的X线、CT诊断,以及MRI、介入放射学的应用。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
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合理应用。
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利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本课程特点,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大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大量的设备图、影像图及模拟图形象而直观的显示各种影像检查的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范围。
各论部分以各系统为基础,分别介绍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采用多媒体大课讲授形式,图文并茂,充分表现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影像表现,达到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效果。
同时以相同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影像病例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对影像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授课见习及实习,使学生掌握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常见病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常见病的CT及MRI的表现。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理论授课内容理论学时第一章总论 2第二章骨与关节检查方法、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3第三章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 3第四章胸部检查方法及比较、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3第五章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及结核影像诊断 3第六章肺肿瘤、纵隔肿瘤影像诊断 3第七章心脏及大血管影像学 33第八章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比较、急腹症、溃疡病、胃肠道肿瘤第九章肝胆胰脾检查方法及比较、肝胆疾病影像诊断 3第十章胰腺、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 3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3第十二章头颈部影像学 3合计35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特性、X线分析与诊断。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imaging)课程编号:111046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总学分: 3 理论课:2.5 实验:0.5总学时:72 理论课:42 实验:30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特点: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使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2.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以讲授X线、CT及超声诊断为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模式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影像学知识;教学内容上特别在本学科与临床和病理知识的结合点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基本技能、思维和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2)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3)了解CT、MRI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
重点学习各系统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介绍一般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课程教材选用《医学影像学》(全国高校医学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8 孟悛非主编。
3.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II 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放射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2)了解放射诊断学的价值、限度和地位。
(3)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
(4)了解放射诊断学的方法和原则。
(5)了解CT、DSA、USG、MRI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限度。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已发展成为常规X线检查、CT、MRI及血管数字减影成像等多种高科技诊断设备的综合应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又拓宽了医学影像诊断的范畴,从单一的诊断模式向诊断与治疗方面纵深发展,极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内容。
本大纲是为在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时编写的,大纲的内容是由《实用放射学》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选用教材进行编写。
该教材系国内许多知名教授编写,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安排,分为重点掌握,一般了解及自学三部分,达到学以致用、不够再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了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本课程总学时450学时,大课讲授300学时,小课实习150学时。
大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与实习课比例为2:1,实习课主要实习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不专门安排实习课。
实习课教学要求见与本大纲配套的《医学影像学》实习指导。
目录《医学影像学》第一章总论 (1)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1)第三章头颈部 (2)第四章呼吸系统 (5)第五章循环系统 (6)第六章乳腺 (7)第七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7)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 (10)第九章骨骼肌肉系统 (11)《影像技术学》第一部份X线影像技术 (14)一、医用诊断装置……………………………………二、X线照片冲洗技术………………………………三、图像工学与X线摄影技术 (14)1516第二部份CT 成像技术 (16)第三部份MRI成像技术 (18)第四部份数字减影(DSA)成像技术 (18)2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各种不同成像手段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诊断原则与步骤和图像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并对各种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临床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掌握医学影像学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具备使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进行初步诊断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a.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作用b.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2.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a.放射学原理b.超声学原理c.磁共振原理d.核医学原理3.放射学技术与应用a.X线摄影技术i.X线腹部平片的拍摄和诊断 ii.X线胸部片的拍摄和诊断 iii.X线骨窗图的拍摄和诊断 b.计算机断层摄影(CT)技术i.CT扫描技术原理ii.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应用 iii.CT骨窗图的拍摄和诊断 c.磁共振成像(MRI)技术i.MRI技术原理ii.MRI脑部扫描的应用iii.MRI全身扫描的应用4.超声学技术与应用a.超声成像的原理与技术b.常见脏器的超声检查方法与诊断c.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5.核医学技术与应用a.核素选择和标记方法b.常见核医学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c.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原理与方法6.医学影像学设备的操作和影像学报告的撰写a.常见医学影像学设备的操作技术b.医学影像学报告的基本要素和格式7.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a.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决策的关系b.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筛查和监测中的应用c.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医学影像学设备的使用和影像学报告的撰写技巧。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Image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11 课程总学时71(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与MRI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
其中平时成绩占10%,理论知识考核占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60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
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X线、CT、MR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X、CT、MR图像的特点2观察异常X、CT、MR表现的要点及其诊断方法和原则(二)熟悉:1.X、CT、MR影像学多种成像技术2.各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适用范围(三)了解:1.影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2.X线检查中的防护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X线成像(一)详细讲解:1.X线图象特点2.X线图像解读原则与方法(二)重点讲解:1.X线穿透性及其衰减效应的特性及与此相关的X线成像原理2.人体X线密度的概念:自然对比、人工对比3.X线检查方法:透视、摄片普通检查优缺点;软线摄影的特殊检查优点与应用;造影检查及其方法与适用部位4.数字X线成像优点5.X线诊断临床适用范围(三)一般介绍:1.X线设备2.数字X线成像技术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X检查中的防护原则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一)详细讲解:CT图象特点:(二)重点讲解:1.CT图像解读原则与方法2.CT成像原理3.CT设备有关螺旋CT概念4.CT检查技术有关普通CT检查之平扫与增强扫描内容5.CT诊断临床适用范围(三)一般介绍:1.CT设备除螺旋CT以外的内容2.CT检查技术中图像后处理与灌注成像内容第三节、超声影像参阅超声章节内容第四节磁共振成像(一)重点讲解:1.MRI成像原理2.MRI图象特点(二)详细讲解:1.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和质子加权成像(PDWI)2.流空效应、MRA、 MRCP3.MRI对比增强效应及伪彩色功能成像(三)一般介绍:1.磁共振设备2.MRI检查技术及有关常见检查序列3.MRI图象的解读4.MRI诊断临床应用第五节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一)重点讲解:1.影像图像解读的内容与基本方法:即以解剖、病理生理为基础,根据影像所见分析病变的部位、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数目、邻近器官和组织改变,器官功能改变等,并动态观察、全面分析2.影像诊断思维,重点讲解影像结合临床资料的诊断原则(二)详细讲解:影像诊断包括明确诊断、排除性诊断与可能性诊断三种诊断结果及其临床价值评价,明确影像学诊断是以影像表现特点为主要诊断依据,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及其它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作出较正确的影像诊断;同时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手段中重要部分,但有局限性第六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一)重点讲解:1.图象存储与传输系统即PACS系统的概念2.信息放射学的概念与内涵(二)一般介绍:1.PACS系统的原理与结构2.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三)、专业词汇:1.DR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自然对比与平片4.螺旋CT5.CT图像6.CT值7.CT增强扫描8.磁共振成像(MRI)9.T1加权成像(T1WI)、T1加权成像(T2WI)10.流空效应11.PACS12.信息放射学超声成像技术与应用一、超声检查技术一、目的与要求㈠掌握:超声的概念、超声波的物理性质及超声图象特点㈡熟悉: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㈢了解:常见超声检查技术二、教学内容㈠详细讲解:超声波的定义,超声波的物理性质,超声图象特点要求学生掌握㈡重点讲解:1.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2.超声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㈢一般介绍:常见超声检查技术二、心脏超声一.目的与要求㈠掌握:正常心脏及二尖瓣病变的超声表现㈡熟悉:房间隔缺损以及法四的超声诊断㈢了解:主动脉瓣病变和冠心病的超声表现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正常心脏的超声表现(二维的重要切面),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要求学生掌握(二)重点讲解: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和法四的超声诊断(三)一般介绍:主动脉瓣病变和冠心病的超声表现三、肝脏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肝脏正常声像图与肝癌的超声诊断(二)熟悉:肝脏超声解剖及肝转移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肝硬变的声像图表现(三)了解:门脉高压、脂肪肝、淤血肝的声像图表现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1.正常肝脏声像图。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和诊断。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病变的位置、形态和性质,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概述部分应包括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学生应了解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如X线摄影、CT扫描、MRI、超声检查等。
二、放射解剖学放射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在各种影像学检查中的形态学特征。
学生需要学习各个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并能够在影像上准确识别和定位各个解剖结构。
三、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这一部分应包括各个器官和系统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识别和评估各种病变,如肿瘤、炎症、损伤等。
此外,还应重点讲解一些重要的疾病,如肺癌、脑卒中、骨折等,并介绍不同影像学技术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
四、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临床问题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能够解读和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
此外,还应介绍一些特殊的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五、医学伦理和法律医学影像学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和安全,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他们应该明白医学影像学的职业道德要求,如保护患者隐私、正确使用影像学技术等。
此外,还应介绍一些与医学影像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处理等。
六、医学影像学的研究方法医学影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医学影像学的研究,并能够正确解读研究结果。
七、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引言: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使用多种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进行全面的非侵入性检查和诊断。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联。
一、课程目标1. 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及其原理,包括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
3. 理解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掌握医学影像学报告的撰写要点和规范。
5. 了解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应用,如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等。
二、课程内容1. 医学影像学概述1.1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1.3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应用范围2. X射线成像2.1 X射线的产生和基本性质2.2 X射线成像的原理和技术2.3 常见的X射线成像设备和器材2.4 X射线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限制3. 超声波成像3.1 超声波的原理和特点3.2 超声波成像技术和设备3.3 超声波在不同病症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4.1 C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2 CT成像设备和器材4.3 CT在各种疾病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和限制5. 核磁共振成像(MRI)5.1 MRI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2 MRI成像设备和器材5.3 MRI在不同病症诊断中的应用和局限性6. 医学影像学报告撰写6.1 医学影像学报告的基本结构和要点6.2 如何准确、清晰地描述影像所见和诊断结论6.3 医学影像学报告的规范和格式要求7. 医学影像学的交叉应用7.1 医学影像学与放射治疗的关系及其应用7.2 医学影像学在介入放射学中的作用和应用7.3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协同工作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和应用范围。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简称Ⅰ号大纲,供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用)主编张雪林副主编马著彬全显跃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马著彬全显跃成官迅李绍林陈卫国陈燕萍陈勇张雪林张玉忠曾行德曾建华审阅张树军杨洪波刘杰郭煜全体编写人员2003年7月5日讨论通过2004年11月5日一、前言本教学大纲内容需200学时完成,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亦可供相近学时影像学教学时参考。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员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基本性能、检查方法,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影像学解剖及常见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影像学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阅片实习同步进行。
以大课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
2.网上图像库教学,采用自学形式以扩充学员知识面。
3.适当辅助以传统胶片实习,以适应学员未来不同的工作环境。
4.学导式病例讨论教学。
四、考试考试含理论考试与实践(阅片)两部分。
从题库中抽题,用计算机评卷。
五、教学安排(一)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总论10(1.1;1.2;1.5;1.6共4学时,MRI 4学时,CT 2学时)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生殖系统与乳腺骨、关节与软组织介入放射学网上阅片18 16 18 14 22 14 12 18 12 40复习考试6(考试2学时)合计200(二)教学内容(下划线———为重点掌握与考核内容,......,下划.......为一般掌握内容,无标记为一般掌握与拓展性内容。
1 总论1. 1 X线成像X线的产生X线的特性X线机的基本结构X线成像原理X线检查技术X线检查中的防护X线诊断的新进展(包括CR和DR)1.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基本设备DSA的基本原理DSA成像方式DSA的临床应用1. 3 计算机体层摄影基本概念成像原理CT机的基本结构CT检查方法CT对比剂1. 4 磁共振成像发展概况MRI的基本结构MRI原理射频脉冲序列MRI成像中的伪影磁共振波谱学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及脑功能成像磁共振对比剂1. 5 医学影像的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定义PACS产生的背景PACS的组成PACS系统的安全性1. 6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2 中枢神经系统2.1 检查方法颅脑脊髓2.2 正常影像解剖颅脑脊髓2.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颅脑椎管内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2.4 颅内肿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表皮样囊肿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垂体腺瘤脑转移瘤2.5 脑血管疾病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2. 6 颅脑外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2.7 颅内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脓肿颅内结核病毒性脑炎脑囊虫病2.8 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的定义及分类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多发性硬化2.9 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的分类胼胝体发育不全结节性硬化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2.10脊髓疾病脊髓内肿瘤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3 头颈部3. 1 眼和眼眶检查方法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解剖炎性假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泪腺肿瘤血管瘤眼及眼眶外伤及异物定位3. 2 耳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及胆脂瘤3. 3 鼻和鼻窦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化脓性鼻窦炎鼻窦囊肿鼻窦恶性肿瘤3. 4 咽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咽后及咽旁脓肿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3. 5 喉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喉癌3. 6 口腔颌面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鳃裂囊肿造釉细胞瘤舌癌腮腺肿瘤3. 7 颈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颈动脉体瘤颈淋巴结病变甲状腺疾病4 呼吸系统4. 1检查方法X线CTMRI4. 2正常影像解剖X线CTMRI4. 3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渗出性增殖性纤维性钙化空洞及空腔肿块肺间质的变化4. 4支气管疾病支气管阻塞性疾病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异物4. 5肺部疾病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转移瘤肺炎性假瘤4. 6 胸膜疾病胸膜间皮瘤胸膜炎气胸和液气胸4. 7 纵隔疾病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5 循环系统5. 1 检查方法X线CTMRI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5. 2 正常影像解剖X线正常变异心血管造影CTMRI超声心动图5. 3 异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增大胸部大血管异常肺循环异常心血管造影的异常表现5. 4 先天性心血管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乐四联症5. 5 获得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5. 6 心包疾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5. 7 大血管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6 消化系统6. 1检查方法胃肠道检查方法肝胆胰脾检查方法6. 2消化道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异常影像表现X线CTMRI6. 3消化腺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异常影像表现X线CTMRI6. 4食管疾病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食管间质瘤食管异物6. 5胃肠道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肠道间质瘤腹部结核克霍恩氏病大肠癌肠息肉6. 6肝脏疾病肝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脓肿肝囊肿肝硬化脂肪肝6. 7胆道疾病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系结石和炎症胆囊癌胆管癌胆道梗阻的影像学诊断6. 8胰腺疾病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6. 9急腹症胃肠道穿孔胃肠道梗阻急性肠套叠腹部外伤(肝脾破裂)7 泌尿系统及肾上腺7. 1 检查方法X线CTMRI7. 2 泌尿系统正常影像解剖X线CTMRI7. 3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X线CT异常表现MRI异常表现7. 4 先天性发育异常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马蹄肾异位肾7. 5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7. 6 泌尿系统结核肾及输尿管结核膀胱结核7. 7 泌尿系统肿瘤与囊肿肾癌肾母细胞瘤肾盂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膀胱癌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7. 8 肾血管病变肾动脉狭窄肾动静脉瘘与肾动脉瘤7. 9 肾外伤和肾移植肾外伤肾移植的影像诊断7. 10 肾上腺检查方法正常肾上腺影像解剖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转移瘤8 生殖系统和乳腺8. 1 检查方法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乳腺8. 2 正常影像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乳腺8. 3基本病变观察方法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乳腺8. 4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子宫先天异常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囊肿卵巢囊性畸胎瘤卵巢癌节育器的X线诊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乳腺增生症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癌8.5 节育器的X线诊断9 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9. 1 检查方法X线CTMRI其他影像各种影像检查方法比较9. 2正常影像解剖骨的解剖、生理与发育长骨关节脊柱软组织9.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骨骼基本病变关节基本病变软组织基本病变骨、关节基本病变分析注意事项9.4 骨、关节与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创伤椎间盘突出韧带和肌腱损伤9. 5 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软组织感染9. 6 慢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关节病9. 7 代谢性骨疾病维生素D缺乏症肾性骨病9.8 骨缺血性坏死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儿童股骨头骺缺血性坏死9.9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骨肿瘤分类及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髓瘤骨转移瘤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嗜酸性肉芽肿9. 10 软组织肿瘤10 介入放射学10.1 概述概念发展简史设备与器材常用药物分类与范畴地位与未来10.2 基本技术基本穿刺技术基本插管技术超选择插管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0.3 经皮穿刺活检术概念器材技术方法临床应用10.4 经皮穿刺注药术(消融术)概念器材技术方法临床应用10.5 经皮穿刺引流术概念器材技术方法临床应用10.6 经导管药物灌注术概念基本原理常规和特殊器材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临床应用10.7 经导管栓塞术概念基本原理常用的栓塞材料技术方法栓塞反应与并发症临床应用10.8 管腔成形术概念基本原理器材技术方法并发症及处理临床应用10.9 其他介入治疗技术经皮腔内异物取出术经皮深部软组织内阳性异物取出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椎间盘脱出的介入治疗结石的介入处理血管内定位采血术10. 10 综合介入治疗技术概念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各种介入技术的综合运用介入技术与临床其它诊治技术的综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简称Ⅰ号大纲,供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用)主编张雪林副主编马著彬全显跃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马著彬全显跃成官迅李绍林陈卫国陈燕萍陈勇张雪林张玉忠曾行德曾建华审阅张树军杨洪波刘杰郭煜全体编写人员2003年7月5日讨论通过2004年11月5日一、前言本教学大纲内容需200学时完成,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亦可供相近学时影像学教学时参考。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员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基本性能、检查方法,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影像学解剖及常见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影像学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阅片实习同步进行。
以大课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
2.网上图像库教学,采用自学形式以扩充学员知识面。
3.适当辅助以传统胶片实习,以适应学员未来不同的工作环境。
4.学导式病例讨论教学。
四、考试考试含理论考试与实践(阅片)两部分。
从题库中抽题,用计算机评卷。
五、教学安排(一)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总论10(1.1;1.2;1.5;1.6共4学时,MRI 4学时,CT 2学时)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生殖系统与乳腺骨、关节与软组织介入放射学网上阅片18 16 18 14 22 14 12 18 12 40复习考试6(考试2学时)合计200(二)教学内容(下划线———为重点掌握与考核内容,......,下划.......为一般掌握内容,无标记为一般掌握与拓展性内容。
1 总论1. 1 X线成像X线的产生X线的特性X线机的基本结构X线成像原理X线检查技术X线检查中的防护X线诊断的新进展(包括CR和DR)1.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基本设备DSA的基本原理DSA成像方式DSA的临床应用1. 3 计算机体层摄影基本概念成像原理CT机的基本结构CT检查方法CT对比剂1. 4 磁共振成像发展概况MRI的基本结构MRI原理射频脉冲序列MRI成像中的伪影磁共振波谱学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及脑功能成像磁共振对比剂1. 5 医学影像的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定义PACS产生的背景PACS的组成PACS系统的安全性1. 6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2 中枢神经系统2.1 检查方法颅脑脊髓2.2 正常影像解剖颅脑脊髓2.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颅脑椎管内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2.4 颅内肿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表皮样囊肿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垂体腺瘤脑转移瘤2.5 脑血管疾病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2. 6 颅脑外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2.7 颅内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脓肿颅内结核病毒性脑炎脑囊虫病2.8 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的定义及分类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多发性硬化2.9 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的分类胼胝体发育不全结节性硬化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2.10脊髓疾病脊髓内肿瘤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3 头颈部3. 1 眼和眼眶检查方法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解剖炎性假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泪腺肿瘤血管瘤眼及眼眶外伤及异物定位3. 2 耳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及胆脂瘤3. 3 鼻和鼻窦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化脓性鼻窦炎鼻窦囊肿鼻窦恶性肿瘤3. 4 咽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咽后及咽旁脓肿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3. 5 喉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喉癌3. 6 口腔颌面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鳃裂囊肿造釉细胞瘤舌癌腮腺肿瘤3. 7 颈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解剖颈动脉体瘤颈淋巴结病变甲状腺疾病4 呼吸系统4. 1检查方法X线CTMRI4. 2正常影像解剖X线CTMRI4. 3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渗出性增殖性纤维性钙化空洞及空腔肿块肺间质的变化4. 4支气管疾病支气管阻塞性疾病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异物4. 5肺部疾病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转移瘤肺炎性假瘤4. 6 胸膜疾病胸膜间皮瘤胸膜炎气胸和液气胸4. 7 纵隔疾病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5 循环系统5. 1 检查方法X线CTMRI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5. 2 正常影像解剖X线正常变异心血管造影CTMRI超声心动图5. 3 异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增大胸部大血管异常肺循环异常心血管造影的异常表现5. 4 先天性心血管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乐四联症5. 5 获得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5. 6 心包疾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5. 7 大血管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6 消化系统6. 1检查方法胃肠道检查方法肝胆胰脾检查方法6. 2消化道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异常影像表现X线CTMRI6. 3消化腺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异常影像表现X线CTMRI6. 4食管疾病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食管间质瘤食管异物6. 5胃肠道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肠道间质瘤腹部结核克霍恩氏病大肠癌肠息肉6. 6肝脏疾病肝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脓肿肝囊肿肝硬化脂肪肝6. 7胆道疾病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系结石和炎症胆囊癌胆管癌胆道梗阻的影像学诊断6. 8胰腺疾病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6. 9急腹症胃肠道穿孔胃肠道梗阻急性肠套叠腹部外伤(肝脾破裂)7 泌尿系统及肾上腺7. 1 检查方法X线CTMRI7. 2 泌尿系统正常影像解剖X线CTMRI7. 3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X线CT异常表现MRI异常表现7. 4 先天性发育异常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马蹄肾异位肾7. 5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7. 6 泌尿系统结核肾及输尿管结核膀胱结核7. 7 泌尿系统肿瘤与囊肿肾癌肾母细胞瘤肾盂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膀胱癌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7. 8 肾血管病变肾动脉狭窄肾动静脉瘘与肾动脉瘤7. 9 肾外伤和肾移植肾外伤肾移植的影像诊断7. 10 肾上腺检查方法正常肾上腺影像解剖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转移瘤8 生殖系统和乳腺8. 1 检查方法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乳腺8. 2 正常影像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乳腺8. 3基本病变观察方法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乳腺8. 4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子宫先天异常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囊肿卵巢囊性畸胎瘤卵巢癌节育器的X线诊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乳腺增生症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癌8.5 节育器的X线诊断9 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9. 1 检查方法X线CTMRI其他影像各种影像检查方法比较9. 2正常影像解剖骨的解剖、生理与发育长骨关节脊柱软组织9.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骨骼基本病变关节基本病变软组织基本病变骨、关节基本病变分析注意事项9.4 骨、关节与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创伤椎间盘突出韧带和肌腱损伤9. 5 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软组织感染9. 6 慢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关节病9. 7 代谢性骨疾病维生素D缺乏症肾性骨病9.8 骨缺血性坏死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儿童股骨头骺缺血性坏死9.9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骨肿瘤分类及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髓瘤骨转移瘤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嗜酸性肉芽肿9. 10 软组织肿瘤10 介入放射学10.1 概述概念发展简史设备与器材常用药物分类与范畴地位与未来10.2 基本技术基本穿刺技术基本插管技术超选择插管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0.3 经皮穿刺活检术概念器材技术方法临床应用10.4 经皮穿刺注药术(消融术)概念器材技术方法临床应用10.5 经皮穿刺引流术概念器材技术方法临床应用10.6 经导管药物灌注术概念基本原理常规和特殊器材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临床应用10.7 经导管栓塞术概念基本原理常用的栓塞材料技术方法栓塞反应与并发症可编辑精品 临床应用10.8 管腔成形术概念基本原理器材技术方法并发症及处理临床应用10.9 其他介入治疗技术经皮腔内异物取出术经皮深部软组织内阳性异物取出术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椎间盘脱出的介入治疗 结石的介入处理 血管内定位采血术 10. 10 综合介入治疗技术 概念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各种介入技术的综合运用 介入技术与临床其它诊治技术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