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一、整体感知(6分钟)
开始新课。

学生朗读生字词。

教师出示题目: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安塞腰鼓特点的一句话。

三个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答案: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舞蹈哇——安塞腰鼓。

学生齐读该句。

教师出示题目:作者在文中反复吟咏、热情赞美安塞腰鼓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话?
学生齐答: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分组研读(24分钟)
教师出示题目:分小组讨论,每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是说明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小组展示:⑴小组齐读自己所研讨的段落;⑵两位学生进行分析
全班齐读该段落。

第二小组展示:先口头展示,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学生总结进行板书。

全班学生齐读第二小组研讨的段落。

第三小组展示:小组齐读自己所研讨的段落,然后一位学生进行分析。

全班齐读该段落。

第四小组展示:学生分析,全班齐读。

教师引导追问,两位学生从舞姿、生命来分析。

全班分男女进行朗读。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题目:你从课文结尾处的“鸡啼”中,听到了什么?
两位学生回答:希望和力量、壮阔
教师出示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三、当堂检测(10分钟)
1.教师出示题目:请你结合内容,运用排比的句式,补写几个短语或几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你打出了。

2.学生黑板展示。

3.学生齐读文段。

返回查字典首页。

《安塞腰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安塞腰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戏曲《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认识与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感受乐曲的韵律、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了解乐曲音乐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安塞腰鼓》的来源、传说和演出形式,加深学生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音乐表现手法音乐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声、韵、气、律”四个方面,观察、感受《安塞腰鼓》的表现手法。

3.学习旋律通过音乐教师的示范,结合学生的合唱演唱,学习乐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体验对乐曲的直观感受和调动情感的作用。

4.学习节奏通过音乐教师的示范,结合学生的鼓擂演奏,学习乐曲的基本节奏和鼓点,感受诗情画意中的韵律美。

5.合唱演唱通过音乐教师的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印象,依据班级分组进行合唱演唱。

6.鼓擂演奏小组配合进行鼓擂演奏排练,由乐曲教师进行指导,提高音乐素养和集体合作精神。

7.演出将学生所学乐曲与鼓擂演奏合并,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背景知识推动演出,展示学生的音乐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老师的介绍,简单介绍乐曲的来源、历史和文化成分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积极认识,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2.演示教学法: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感受乐曲的韵律、节奏和旋律等方面的表现手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

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看到以及听到音乐的表现特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乐曲的要素。

3.合作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协作对于音乐演出的必要性,更好的提高乐曲的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学课程的设计和体现的丰富音乐文化,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价值和快乐,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意愿。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精选篇1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确信要带着为啥的思想去学习,一起来看看吧!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概,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尝排比句式的节奏,气概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气。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概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如何引导同学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悟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同学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气,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1、多媒体助学2、诵读导学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同学欣赏)1、提询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啥感受现代化技术与语文的整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启发他们的想象。

古希腊教育家讲:“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上课伊始,播放一组画面,那生动粗犷的表演场面,拉近了同学和按塞腰鼓之间的距离,让同学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同学的想象。

接着在倾听课文朗读往后,又给课文精彩的段落配以画面和朗读,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

用声音,颜群,图象等形式感染同学心情,给人以猛烈的视听效果,将同学带入课文的佳境。

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

还增大了课堂容量,使学询问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

开展了听,讲,读,写等各种语文实践的活动。

课前支配三分钟讲话和同学的点评;阅读文本接受多种形式的读,有听读,范读,散读,抽读,品读等活动;在品读过程中还设计了仿讲拓展的实践活动。

作业支配朗读背诵精彩段落,仿写精彩语句的作业。

最突出的一点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同学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反复诵读中,增加同学的语言积存,从不同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气和陕北人民纯朴,粗犷,豪放的性格,加深同学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安塞腰鼓》,你们是怎样预习的呢?生:找出生词,标出节号。

师:节号都标了吗?生词有没有注音?生:标了。

师:谁来把你圈出的词语告诉大家?生:第8节的“亢奋”,第11节“晦暗”,第12节“羁绊”。

师:“羁绊”的“羁”要注意,右下角是“马”,很容易写错。

生:第13节“蓦然”,第15节“冗杂”。

师:安塞腰鼓离我们西南是有点距离的。

所以,在上《安塞腰鼓》前,我们先不妨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

师:还有谁想讲?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

生:动作整齐,气势雄壮,场面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历史了,它融舞蹈、武术、音乐于一体,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以上千人表演。

我们从中看到了野气,看到了奔放。

“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

师:大家应该做做笔记。

是一种原始人的……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

师: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

师:带着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再来朗读安塞腰鼓,肯定会有新的感觉。

我看到大家已经坐端正了,非常好!坐端正,拿好书。

自由朗读课文。

读完之后,比较这些感觉(指着板书)与我们从文章里获得的感觉是不是一致的?自己读自己的,哦,开始吧!师:没有读完的同学接着读完吧。

读完的同学可以回味一下刚才朗读时的感觉。

师: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也有同学声音太轻了。

生:我觉得是的。

师:再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一下?生:想不出来。

师:也可以用黑板上的词语来描述。

师:大概是什么样子?生:大概跟刚才说的一样。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1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1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1《安塞腰鼓》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安塞腰鼓生:听说过师:谁来介绍生:是一种大型民族艺术。

有两千年历史师:说的真好,谁来补充生:可以有千人参加,气势磅礴师:补充得恰到好处师:是大型的民族艺术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陕北作家给大家带来的读师:大家看过安塞腰鼓吗?今天,让我们跟这画面体会安塞腰鼓的那股子劲。

(看画面,听课文)师:同学们,听完课文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振奋人心师:好的,还有吗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不愧是陕西第一鼓师:磅礴的气势,说的好生:安塞腰鼓给人刚劲豪放的感觉师:用的好师:大家心中的感受各不相同,请带着你们这样的感受自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师:有两个感叹号,只要读一句生:十一节师:好的生:文中的第八节师:还有吗生:第六小节,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激昂的情感来读一读生:(激昂地读)师:这腰鼓究竟好在哪呢?师:请大家自己读课文,找出这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

师:找好了吗?谁来说生:第七小节师:大声读出来生:读师:你读得非常好,你发现没有,在你读得这段有许多相对的词生: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师:大家一起读师:谁能读好这一段生:(读)师:多有气势啊,我们一起来读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想到,落日照大旗,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了千军万马在奔腾师:好一个安塞腰鼓!师:安塞腰鼓还好在哪里?生:文章第十五小节师:你读得很流畅,你的朗读还欠缺点什么生:气势师:气势和力量师:你愿意请你的同学和你一起来读吗?生:师:请两个同学和他一起来读生:(齐读)师:真有力量师:在这段文字里哪个词让你最能感受到力量?生:叹为观止师:有力地读生:叹为观止师:一齐读。

有力量,哪一个词感受到气势?生:每一个师:为什么生:有四个每一个师:还有吗?生:呼呼作响,师:为什么?生:因为舞姿只能看到,却发出了声音师:你们的读让我感到战栗师:知道什么是战栗吗?生:沉浸在其中了师:是的,我们一起来读,体会战栗。

人教版语文七下《安塞腰鼓》word课堂实录

人教版语文七下《安塞腰鼓》word课堂实录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翰林中学,来到我们七年级五班,能和大家一同学习一篇课文。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借同学们的两件“宝贝”——(学生很期待)师:老师想借大家的这第一件“宝贝”是同学们的——自信,大家愿意借给老师吗?生:愿意!师:老师想借大家的这第二件“宝贝”是大家的——激情,大家愿意展示出来吗?生(大声):我们愿意!师:谢谢大家!相信有同学们的激情和自信相伴,我们这堂课一定愉快而充实!(上课铃响)好,上课!(课件展示图片。

)师:看到这幅图片,不少同学已经猜出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了。

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1(抢答):《安塞腰鼓》。

生2:第十七课!师:对了。

请大家打开课本123页。

(师板书课题)师:老师知道,大家对这篇文章并不陌生,我们在小学五年级就已经学过本文的一些片段。

大家对它还有印象吗?生3:有点!师:谁来说说你学这篇文章后的收获?(学生思考)师:看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些陌生了,没关系,相信我们共同学习本文之后,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安塞腰鼓表演吗?生:没有。

师:下面就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资料,初步领略安塞腰鼓带给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课件展示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资料。

)(学生很有兴致的观看。

)师:这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谁来谈谈你的感受?生4:场面很有气概,壮阔。

师:场面应该很有气势,很壮阔。

生5:让人看了很有力量!师:哦,很有力量!(师板书:力量)生6:气势磅礴!震撼人的心灵!师:回答的很好,它能震撼人的心灵。

师:这场面气势雄壮、激荡人心,摄人魂魄,给人以力量。

我想,那描写这场面的文章也一定如此。

这篇课文,大家是想自己朗读呀,还是听老师朗读?生:老师读!(生鼓掌。

)师:好,老师就朗诵一遍。

(课件展示:静心听读温馨提示:1.圈画生字。

2.揣摩朗读时的节奏、语速、语调和情感)(师饱含激情,背诵一遍。

)(学生鼓掌,听课教师鼓掌)师:谢谢大家!相信老师的朗诵能带领大家进入文本,叩开“美”的大门。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5篇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5篇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5篇80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唤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者的“个性”,以下是整理的《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1一、导入?同学们,看过安塞腰鼓表演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磅礴的气势——(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短片)?感觉怎么样?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生1:气势磅礴。

?生2:豪迈。

?生3:震撼。

?生4:酷毙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艺术形象?师:现在我们来朗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第7—27节由同学们集体朗读,要特别注意读出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气势和力量,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快。

做一下准备活动:抬头,挺胸,运气,大声喊“——嗨!——嗨嗨!”?(投影课文朗读网页;师生配合朗读全文)?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这是作家的评价。

刚才我们看了短片、读了课文,现在大家自由发言,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生1:我觉得安塞腰鼓好在表演时壮阔、豪放、火热的场面。

?生2:好在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

?生3:好在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生4:我觉得好在它的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

?师:是啊!安塞腰鼓表演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

好的艺术不仅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更能以内在的精神打动人。

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生:(讨论、明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师:安塞腰鼓表现的就是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板书“生命之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生齐读资料内容)?三、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师: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生:排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一、整体感知(6分钟)
 开始新课。

 学生朗读生字词。

 教师出示题目: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安塞腰鼓特点的一句话。

 三个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答案: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幺壮阔、多幺豪放、多幺火烈舞蹈哇——安塞腰鼓。

 学生齐读该句。

 教师出示题目:作者在文中反复吟咏、热情赞美安塞腰鼓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话?
 学生齐答: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分组研读(24分钟)
 教师出示题目:分小组讨论,每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是说明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小组展示:⑴小组齐读自己所研讨的段落;⑵两位学生进行分析
 全班齐读该段落。

 第二小组展示:先口头展示,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学生总结进行板书。

 全班学生齐读第二小组研讨的段落。

 第三小组展示:小组齐读自己所研讨的段落,然后一位学生进行分析。

 全班齐读该段落。

 第四小组展示:学生分析,全班齐读。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附教案)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附教案)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附教案)(新教师入职必备,考教师资格证必备)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的水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的民俗鼓乐——安塞腰鼓。

(课件展示腰鼓表演画面4幅。

师板书:安塞腰鼓。

)师:这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知道它的由来吗?咱们听一下解说。

(配合画面播放解说词。

)二、初步感知——鼓舞初扬师:在古代,安塞腰鼓是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凯旋的欢迎曲。

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今天,它依然让人振奋,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腰鼓表演和朗诵。

板书:刘成章。

)师:看完了,听完了,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腰鼓?请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练习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生1:气势雄壮、场面壮阔、激荡人心、惊心动魄、震撼心灵……师:你感受到了高原人民什么样的精神风貌?生2: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由奔放、乐观豪放、充满活力……师:是的,安塞腰鼓是激情,是力量,是高原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这就是它经久不衰、愈行愈盛的原因。

三、赏读课文——鼓舞正酣师:从古至今,这股来自黄土地的爆发力,这豪情滚滚、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你的心灵被震撼了吗?请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把最震撼你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这些句子为什么能震撼你。

(生自由诵读。

)师:刚才听到有的同学几个词读得不太准确,谁来读一下?(一生读,读音正确。

)师:文中激情四溢、震撼人心的句子比比皆是,谁来朗读震撼你的句子?生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亢奋了。

”师:这一段为什么震撼你?生1:这一段运用强烈的对比、排比、反复,写出腰鼓能让世界变化非常快,非常大,有极强的感染力。

师:哪几个词最具有震撼力?要读得轻还是重?生1:“燥热”、“飞溅”、“亢奋”这几个词非常具有震撼力。

(整理)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整理)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的表达方式,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

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再现形象,并领略文章的意境。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安塞腰鼓》视频,节选自《黄土地》。

一、导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刚才视频中的表演是什么吗?真聪明!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震撼,壮观……)是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刘老先生的生花妙笔能不能也带给你同样的甚至是更丰富的感受呢?检查预习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师读)1.理解、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3.品析语句,体会文章美点。

师:老师把讲义提前发给了大家,刚才老师偷偷的观察了大家的完成情况,不出所料,每个人都完成的非常认真,下面给大家一个机会,到黑板上展示一下答案吧!给你们一个露脸的机会,写上自己的名字!(生板演,师评价)(出示幻灯片)【语言卡片】字音及词义瞳仁(tónɡ)恬静(tián)亢奋(kànɡ)羁绊(jī)冗杂(rǒnɡ)烧灼(zhuó)颤栗(lì)戛然(jiá)晦暗(huì)蓦然(mò)磅礴(pánɡ bó)亢奋:极度兴奋。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解决掉了字词的拦路虎,别影响咱们追求美文的步伐!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文字,再深入了解一下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4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4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4《安塞腰鼓》教学实录4师:美的艺术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走入艺术的天堂,去领略那震人心扉的鼓点,去欣赏那豪放火烈的舞蹈。

在此之前,先考考大家,身为土家儿女的你们,家乡的什么民间艺术最让你们难忘?生(抢答):摆手舞。

师:那你们来表演一下,好吗?(七八名学生到台前表演,老师拍桌子打节奏<咣咚咚/咣咚咚/咣咚壹咚/咣咚咚┄┄>,学生鼓掌师:真棒,大家很熟悉家乡的艺术。

我们的摆手舞是以阴柔为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与之完全相反的民间艺术——安塞腰鼓。

(老师开始伴着音乐、图片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学生在欣赏画面和文字的同时,将能带给自己强烈震憾的词和句子分别作上记号)(生听完后,情不自禁的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此时此刻,大家是否也想像老师这样大声地放怀的读课文?生:(齐声高喊)想!师:好!机会是属于大家的。

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的、纵情的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气呵成。

所以语调应该激昂。

生:还有,课文中用了许多这样的句子,如“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等,读的时候肯定要激昂急促嘛。

师:这种句式叫短句。

这种短句文中还有吗?生:还有“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师:找得很好。

大家看,这些短句几字一顿,频频出击,使语势自然激越、昂奋。

那你能试着给我们读一读吗?生:(用激昂急促的语气读这几句)(学生笑,鼓掌)师:我们再换一种方式来读。

这样,我们就选择刚才有同学读到的这一段:“骤雨一样……鼓”(课件显示图片、文字)师:(在朗读这一段时,将学生分成六小组)在朗读时,我们采用叠加的方式,即1组读第一句。

1+2组读第二句,1+2+3……依次类推,大家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现在就用老师的朗读方式加上大家的朗读方法一起来试试!(生朗读,如果老师觉得读一遍还不能将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的话,可多练习几遍)。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1安塞腰鼓课堂实录,是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 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10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2一、导课(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师:看了以上这组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生1:黄土高原很雄伟,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很壮美。

生2:击鼓的后生舞蹈很美很有激情,充满力量。

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录音,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初步分析课文:师: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写静的。

生2:其实也都有声音,开头“丝溜溜的南风……”,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生3:这叫以声衬静。

师:对了,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描写的重点,我们来看看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生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个角度来写。

生2:“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反复出现,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好,这么有气势的文章,我们最好用什么方式来把它再现出来呢?生齐答:读。

三、朗读品味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一下。

生:我喜欢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生有感情朗读)师:哪位同学愿为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打个分,点评一下。

生:我认为可以打75分。

她朗读的感情很充沛,很投入,但她读快了,不够流畅,也没有读出重音。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抓住了重点,可否把你喜爱的那一段来读一下?生:我喜爱的也是这一段。

(生读。

注意了重音、停顿,很有感情,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师:朗读得非常好,还有哪一位同学来读?生1:我读的8至13自然段,我觉得这组排比段写得很有气势。

语文 第17课《安塞腰鼓》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语文 第17课《安塞腰鼓》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四幅图片。

(屏显)1、温馨提示:下面几幅图片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图片;2009年北京国庆图片;2010年广州亚运会图片;2010年上海世博会图片。

生齐:击鼓,安塞腰鼓表演。

师:对。

这些都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图片。

安塞腰鼓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频繁的登上大型的国内、国际活动的舞台?今天我们走进安塞腰鼓的发源地——黄土高原,走进黄土高原人——刘成章的作品————生齐:安塞腰鼓。

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生1:刘成章,陕西延安人。

生2:刘成章,1937年生人。

已出版六部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师:刘成章中年以后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上。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

一篇散文要想读好,必须要读准字音,读熟句子。

因此有必要扫清文字障碍。

(屏显)2、动动口,扫清文字小老虎。

温馨提示:结合下面词语快速阅读课文。

在小组内,圈画读不准的字或词,讨论并解决。

如果还不能解决,小组内推荐一位学生课堂上提出。

同时标出有多少个自然段。

○1、瞳( )仁羁绊( ) 颤栗( ) 蓦( )然恬( )静冗( )杂戛( )然磅礴( ) 亢( )奋烧灼( )晦( )暗骤( )雨辐( )射○2、本文一共________个自然段。

小组合作交流4分钟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词语的读音已经是成竹在胸,微笑就是最好的见证。

每一小组回答两个词的读音怎么样?生:行。

生1: 瞳(tóng )仁羁绊( jī bàn )生2:颤栗( zhàn lì ) 蓦( mò )然生3:恬( tián )静冗( rǒng )杂生4:戛(jián )然磅礴(páng bó )生5:亢( kàng )奋烧灼( zhuó )生6:晦( huì )暗骤( zhòu )雨生7:辐( fú )射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准确的掌握了这些词的读音,下面我们以齐读的形式再熟悉一遍。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四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四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导入语)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地。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了什么?陕北作家刘成章又是怎么来诠释它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

2、简介安塞腰鼓3、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生合作演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教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____至4段由男生读,____至27段由老师读,____至30段由女生读。

朗读指导: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28—30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2.速度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注:可填写词语、短语、句子,可选用文中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二)【教材简析】《安塞腰鼓》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散文。

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解读: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等,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篇文章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在不断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一.导入“安塞”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生:安塞腰鼓。

师:“塞”是个多音字。

读得很准!师:(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

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齐读课题)二.感知“腰鼓”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 生:课文第6到17 段是写打腰鼓的。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6——17 段。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的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

请同学们边读边勾画让你印象很深的的句子、段落。

别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默读)(评:要学生快速浏览,意在使学生初知课文大意,以便从整体着眼,从重点段、句切入。

浏览是小学高年段学生应予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老师提示“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既是激励,也是要求。

)师:读着读着,你对课文中哪些地方产生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腰鼓会“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生: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师:知道腰鼓与其它鼓击打有什么不同吗? 生:腰鼓击打起来更投入师:是的,腰鼓击打起来更加投入,有激情,手舞足蹈的,整个状态都不一样。

看看在读时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生:我的问题在第九、十段。

我不太理解“山崖”怎么会“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还有“观众的心”怎么也会“变成牛皮鼓面了”?师:的确不好理解。

生:为什么三次感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评:学贵生疑,循疑而进。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老师对学生的“疑”一般不即时释疑,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读书过程中自悟、自解、自得。

)师:大家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

把你的问题放在心里,看看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你勾画的句子、段落,读出你的感受。

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生自由朗读)三.情动“腰鼓”师:来,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生:我读的内容在第9 段(“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 ”)我觉得这段让我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充满生命力,充满激情。

师:这种激情甚至把你感染了,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也感受到了。

(纠正“蓦”字读音及意思)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一部分都是在写鼓的什么呀?生:声音。

师:来,全班齐读这三段,读出腰鼓的气势。

生:(齐读)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到为什么“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你怎样理解生:我觉得在山崖敲鼓有回声,师:我明白,鼓声震耳欲聋,在山崖里回响,所以作者说“山崖蓦然变成……”;那为什么“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生:因为鼓声热烈,观众在听安塞腰鼓的时候,他们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都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所以就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鼓声一起隆隆地响。

师:鼓声有极强的震撼力,撞击在观众的心上,所以作者说“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多么奇特的想象。

难怪有同学会欣赏着一节! 来,接着读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评:先听其声,再见其形。

隆隆鼓声和飞扬的舞姿组合成一个精彩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

这是生命语文的交响,又是浓墨重彩的画卷。

以声传情,以舞传神,情发乎中,神寓于心。

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想象也飞起来了。

)生:(读句子)我喜欢这一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是因为我觉得这一句读起来很有气势,用排比的句式突出了鼓声激昂。

师:还有谁勾画的也是这一句,除了排比句式还有其它原因吗?对这句情有独钟肯定还有其它原因生:我为他补充一点,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虽然我们从来没看见过安塞腰鼓,但是通过这些比喻,我觉得很形象了。

师:正如大家所说,作者用整齐的排比、贴切的比喻、铿锵的短句,把打腰鼓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来,全班齐读这一句。

生:(全班齐读)师:你们读得很有气势,但老师总感觉缺点什么。

“骤雨”和“雨”,什么区别?生:骤雨是很大的雨。

师:回忆生活中下大雨的情景,你耳边仿佛听见了什么? 生:打雷的声音。

师:还有呢?生:雨点落在大地上噼里啪啦的声音。

师:是呀,一瞬间天昏地暗,茫茫雨幕中什么都看不太清,只听见噼里啪啦的雨声,多么急促! 来,谁能读出“急促的鼓点”?生:(指名读)生:(轻声自由读)师:后面几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我喜欢“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我查了字典,知道流苏是指的一种穗状饰物,在这里我想它是指鼓上的大红色绸子。

因为前面说后生们打鼓是“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我想象中这大红绸子也会随着后生们的动作在空中旋转、舞动。

师:来,读出流苏的飞扬。

生:(感情朗读)生:我喜欢“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我觉得这个“乱”字用得太好了。

我理解这个乱不是指打鼓的动作不一致,而是表现出一种自由,一种不加修饰,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把内心的一种活力完全释放出来了。

(评:学生妙解“乱”字,说明学生的思维已逐渐汇入了文本的思路。

)师:我记得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个乱字写出了春天繁花似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受。

理解得这样深,你一定能读出这种蹦跳的火热。

生:(感情朗读)生:我喜欢“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我仿佛看见了表演腰鼓的后生们他们眼神中迸发出的一种激情,似乎可以让观众燃烧。

我想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师:大家启发了我,感染了我。

老师想把这几行连起来读,好吗?(师范读)还有同学想读吗生:(感情朗读)师:听你的朗读,我感到这一个个文字,似乎从纸上站了起来,在和我说着话,唱着歌,跳着舞呢! 同学们,想亲眼看看吗?生:想!师:(出示图片,相机配以教师朗读)还想读吗?(男女生分行穿插读)师:读得这么好,能背吗? 生:(背诵)师:把这一段放到文章中去,同学们的感受会更深。

第6 段,谁来读? 生:(指名朗读第6 段)师:大家发现了吗,它是怎样读“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几个词的?生:越来越响,越来越重。

师:我们读书就要像这样,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把词语和词语比较着来读,体会会更深。

(评:又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把自己置于当时的情境之中,如身临其境,方能感同身受。

将词语和词语进行比较,更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奥妙。

)师:老师发现其他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

这次采取叠加读的方式,“发狠了”由第一组读,“忘情了”由一、二两组同学读,“没命了”全班一起读。

第7 段,由老师引读,同学们跟读。

明白?来,让鼓声给我们起个头吧!(播放节奏极强的鼓点)(师生共同朗读6——12自然段)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觉得空气是冰冷的吗? 生:(摇头)没有。

师:你们现在还觉得阳光是恬静的吗?生:(摇头)没有。

师:你们现在还感觉世界是困倦的吗?生:(摇头)没有。

师:你们看,作者从表演情况和观众反应两方面去描写安塞腰鼓,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最后用一个感叹句抒情:好一个安塞腰鼓! 作者灵活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评:感知语言的精彩,感悟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都是通过“读”来进行的。

这里,学生读出了气势,读出了语感。

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语调的读,使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尽在琅琅书声之中。

)四. 感受到生命活力的“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师:还有喜欢的句子吗?接着读。

生:(读句子,说感受)师:读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既然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么不说“敲击”,而要用“搏击” ? (板书:搏击?)生:我觉得“搏击”比“敲击”显得更有力度一些。

师:你联系了上文,说得有道理。

不过,老师请你们再小声读读这句话,联系下面的文字,看你是否有新的发现生:(轻声自由读)师:后生们还要与什么进行搏击? 生:后生们还要与艰苦的环境进行搏击。

我联系这一句来思考:“……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我从这里知道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服。

师: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民,容易吗?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谁来说?生:我查找的资料是这样说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风刮起黄沙飞满天” ; “荒河裸露无寸土,可怜江山贫到骨。

”生:我了解到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植被的覆盖率不足百分之六师:(出示黄土高原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的黄土高原。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息息。

(出示油画《父亲》)你们看!这是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画中的父亲是千千万万高原人民的一个缩影。

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这位父亲的脸被晒得黝黑黝黑的,满是皱纹。

我能想象得出他们生活的艰辛。

生:我看到了他还端着一个瓷碗,碗里装着一点点水。

我觉得高原人民非常勇敢,他们有勇气与恶劣的环境抗争。

师:还记得这句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 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坚韧与顽强与命运——搏击; 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生:(指名读)师: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活跃、强盛! 现在你们懂了什么是“元气淋漓”吗?生:懂了!(齐读)师:这样的土地养育了这样的后生,难怪作者说……生:“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评:作者写安塞腰鼓,其实是在写击打安塞腰鼓的人。

这是黄土高原上的后生,这是一些和命运抗争、跟人生搏击的大写的人。

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这些不屈不挠的、顶天立地的人。

这些都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读书过程中自己领悟出来的。

这里,师生提升了语文课程的文化品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 感悟到生命价值的“腰鼓”(“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 升华!”)师:你们听,鼓声愈捶愈烈!(师范读)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能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生:(动情地)对于他们来说,现实是痛苦的,但是他们没有被压垮,一直都在试图摆脱这种痛苦,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欢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