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优秀教案
《藤野先生》优秀教案《藤野先生》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藤野先生》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第1课《藤野先生》鲁迅PPT课件
尊想电
心 受 到 严
受 极 大 震
影 事 件
重动
挫,
伤民
——
——
爱 国
侵 犯
人 与
名 信
祖
族
受
在东京 所见所闻--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暗线 感情线索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 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 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 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 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 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2)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 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 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3 课文写了哪些事件,试拟小标题。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第1、2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第4、5段)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第11--23) 4、匿名信事件;(第24--28段) 5、看电影事件;(第29--31段)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第32--35段)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第36--38段)
在仙台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 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 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 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 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 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爱国
(2)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 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 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疾学在于尊师。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藤野先生》课文原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东京也不过如此。
在上野公园樱花盛开的季节,虽然美景如画,但也少不了一群留学生在花下结伴而行。
他们头顶盘着大辫子,有些还将辫子盘成小姑娘发髻的样子,甚至会扭动脖子。
这些丑陋、庸俗的打扮令作者感到失望和不满,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他对留学生的厌恶。
他们的丑态和怪异行为成为作者离开东京的导火索。
留学生会馆里有几本书可以买,上午还可以在洋房里坐坐。
但到了傍晚,会馆里的一间房间常常会发出震天的咚咚声,充满烟尘和混乱。
这些留学生不务正业,让作者再次感到失望和厌恶。
询问懂时事的人,他们会回答说这是留学生在学跳舞。
这些细节揭示了留学生的庸俗和麻木,令作者感到痛苦和不满。
总之,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和行为感到失望和厌恶,这也成为他离开东京的原因之一。
很简单,主要是米饭和咸鱼,但我不觉得难以下咽,因为我不是来享受的。
(表明作者来到仙台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研究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部分(4-5段):写认识XXX先生的经过,表现XXX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对作者的影响。
⑥在仙台的日子,我认识了XXX先生,他是一位中年医生,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有的写得比较好,有的就一般。
但他的人格魅力,却是我所遇到的人中最大的。
他不但谦虚,而且真诚,有时还很幽默。
他对我很好,常常邀请我到家里去吃饭,还把他的书借给我看。
他的书,有的是医学方面的,有的则是文学方面的。
我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我想,如果没有认识他,我可能会在医学上走得更远,但我却不会有他那样广泛的文化修养。
(表达了XXX先生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对XXX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6-7段):写XXX先生的去世和对作者的影响,表现作者对XXX先生的怀念和思考。
⑦后来,XXX先生生了病,我也去看望他。
他的病很严重,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他说,他已经写了一首“临终感言”,请我帮他把它发表出去。
我没有答应他,因为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藤野先生》
分析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 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 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也许我们 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 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 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 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 思考,下节课再讨论学习。
回顾旧知——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和《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 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对留学生的所见所闻----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
----敬仰忧国
匿名信和看电影 ----愤慨心酸、
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
----忧国忧民
暗线 感情线索
本文是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爱国情感
--弃医从文
导学提纲2
1.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 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那文中还写了哪 些事?这些事反映了什么?这些事情与写 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 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 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1904-1906)的老师。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 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 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 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 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 原因。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第1课《藤野先生》
卧龙学案 语文(八年级下) 身心健康 厚德崇礼 志向高远 博学多才- 1 -第1课 藤野先生班级: 姓名: 编号: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把握本文记叙顺序和叙事线索。
2.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 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忱正直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链接1.结构梳理藤野先生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事件: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1.初到仙台 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2.交往经过 在仙台和藤野先生交往3.弃医从文的原因离开仙台后对先生的怀念 4.与先生惜别 2.写作特色(1)双线并行,记叙有序。
(2)选材典型,特征突出。
(3)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预习1.识记课文第12页的9个词语,并查字典给重点字注音。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烂熳.( ) 绯.( )红 匿.( )名 诘.( )责 不逊.( ) 驿.( )站 畸.( )形 杳.( )无消息 解剖.( ) 瞥.( )见 深恶.( )痛绝 3.词语解释: ①标致 ②模糊③落第 ④不逊 ⑤匿名 ⑥诘责 ⑦凄然 ⑧油光可鉴 ⑨抑扬顿挫 ⑩杳无消息 火眼金睛:(你还有读不准音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吗?查查字典吧!) 1. 2. 3. 4. 5. 6. 二、课文感知1.教师引导: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1)(2)(3)2.文中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 ; “我”在 ;“我”离开 。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 2 -- 4 -。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藤野先生》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藤野先生》体裁:散文课型:精读课课时总编号:【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叙述线索和行文思路,理解内容,把握主旨。
(重点、难点)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精神性格的写作手法。
(重点)3.学习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1.作者档案鲁迅(1881——1936),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在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二心集》等。
2.写作背景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
先入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大学任教。
10月1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写成了这篇文章。
【课前预习(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都须按以下三条认真落实好预习。
抢先一步,抢注成功!)】1.朗读课文两遍以上,圈点勾画出妙词佳句(关键语句),借助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词,连同疑难问题都在课本上认真标记。
2.理解并记忆文下的重要注释。
3.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中的“博闻强识”部分和课后第一题。
【学习之旅】第一课时一、博闻强识,夯实基础(互动交流,核对检查“课前预习”内容。
)二、读文见义,理清思路快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线:暗线:3.按照作者的行踪把课文分为三的部分,并概括大意。
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三、精读慎思,理解文意1.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的怎样的精神品质?(在文中标记自己的思考成果)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精读课文6~23自然段,结合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分析其性格品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第一课《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帮作者添改讲义,可见他教学认真, 并且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 国的学生; (2)他纠正作者的解剖图,还向作者了解中国女 人裹脚的事,可见他治学严谨求实; (3)他还关心作者思想意识的进步,对作者给予 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藤野先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 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 的。
教学方法: 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重 难点字词。 第二步:细致地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完成句子扩展。 第三步:深刻的阅读。挖掘文本内涵,理解作者 的对老师对祖国的真挚之情。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1、“读一读,写一写”字词 n) 绯( fēi )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xù n) 诘( jié )责 托辞 油光可鉴( jià 抑扬顿挫( cuò) 深恶( wù)痛疾
小结(本文中心):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 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 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 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后练习
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 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 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 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 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 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藤野先生》课文
《藤野先生》课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八下第一课语文
八下第一课语文《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他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这篇文章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描写,表达了鲁迅对这位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丑陋的一面。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
他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自由,用笔为武器,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在他的散文中,常常透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普通老师,但是他却在鲁迅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老师不仅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更是一位有情怀、有良知的人。
藤野先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待学生总是非常耐心和友善。
他在发现鲁迅有学术上的问题时,总是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
这不仅仅是一份老师的责任,更是他对学生的一份真诚的关心和爱护。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回忆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深感敬佩。
他不仅是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们思考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丑陋的一面。
在那个时代,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关爱。
这种冷漠和自私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藤野先生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能够超越国籍和种族,让我们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总之,《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通过描述鲁迅在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普通老师,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真诚、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丑陋的一面,提醒我们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这个世界。
这篇文章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第一课藤野先生
弃医 从文
第三部分:怀念藤野先生(36-38)
第二课时
课文是怎样塑造藤野这一人物形象的?
明确: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 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
在仙台部分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 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重点写了四件事: 添改讲义—— 对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循循善诱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体贴入微 了解裹脚—— 治学严谨 求实精神
主题思想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
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 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 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感情。
32段写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 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 说。”请你根据当时情形,试 想一下,藤野先生想对鲁迅说 什麽?
对藤野的肖像描写是 黑瘦、八字须、戴眼镜 相识
“坐在后面发笑的是…”) 侧面描写藤野生活简朴的一段是(
相处
记叙了与藤野交往的哪四件事?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女人裹脚
可以看出藤野有哪些优秀品格? 1、生活简朴 2、治学严谨 3、热心关爱弱国留学生
离别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 民族自尊心被伤害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其实 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 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作者间接的表达
了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 受列强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Βιβλιοθήκη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与“不”连用,以 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原创1:第1课 藤野先生
第一部分:见藤野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相识
第二部分:在仙台,与藤野 相处
(主体部分)
离别
第三部分:在北京,对藤野的怀念。
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用自己的话概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 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 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至1906年留学 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 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 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 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全班互动: 学写人物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 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自己的外貌或典 型性格特征。
反面比
生
看电影事件
离仙台
标致极了
以稀为贵
(失望
(苦涩) 当然低
讽刺)
日暮里 (悲凉)
能儿 (愤慨)
酒醉似喝采
(痛心 反思 弃医从文)
暗线:
拳拳爱
国之心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 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设计:严俊英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课题:藤野先生第 1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2页至12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解读目标 (3分钟)
导入: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夯实基础(10分钟)
(一)资料链接:
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
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他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原名,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
3.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积累词语
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带冒号的词语
诘责( ) 不逊( ) 托cí( )
油光可鉴()抑扬顿挫( ) nì名()
标致:落第:
绯红( ):
深恶痛疾( ):
物以希为贵: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
了解文章的相关资料,有助于准确理解课文。
请边读边用红笔标记出重点。
(三)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
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
你认为课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三、提升能力(20分钟)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四、总结梳理(5分钟)
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五、过关检测(5分钟)课前利用工具书或者根据课下注解完成词语的注音,力求会读会写。
如果还对个别词语的词义有疑问,一并写下来记一记吧。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八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一、解读目标 (3分钟)导入:
学习目标:
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二、夯实基础(5分钟)
1、在藤野先生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
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三、提升能力(25分钟)
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
1、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去了仙台?
2、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的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了目标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加油!
《自题小像》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译文: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