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板块分析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材评析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评
析
本文对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进行评析。
该单
元主要涉及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的研究。
教材中的历史故事含有丰富的内容,如《秦始皇夜览兵马俑》、《韩信点兵》等。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
和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这些故事也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另外,教材还引导学生研究传统文化,如《书法家贾公彦》、《一个珍珠的故事》等。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
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且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除了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教材还包含了对古文的研究。
通过
研究古文,学生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培养对文学的欣赏能
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总体来说,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
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2年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第三单元5.竹节人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这篇课文妙趣纵横,极富乐趣,语言诙谐幽默,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
竹节人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们可能都没有玩过竹节人,但文中那种对玩具的痴迷和喜爱却能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相信学生们能结合他们的生活来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就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采取分组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同时通过品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6.宇宙生命之谜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一、阅读策略概述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的速度”单元、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
阅读策略就是阅读文章时所要运用的方法或技能。
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后,可以更快的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文章,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有所不同。
阅读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阅读策略则是对阅读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读者要根据阅读目的与文本材料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
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的,但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对阅读方法起指导和调控作用。
“策略”强调有意识地使用方法,是上位概念;“方法”阅读的时候具体的信息把握与处理、思考手段、途径。
二、单元主题要素解读及单元目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安排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两个关键词和训练点分别是“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
“阅读目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主动阅读的目的”,另一类是“外在要求阅读的目的”——即我自己要读和别人让我读。
基于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阅读方法”,是指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
教材之所以提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前挡的阅读方法”,心理学基础是“阅读监控”。
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在“2018年统编小学语文二、三年级教科书专题培训”会上的学术报告提到:有目的地阅读是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阅读监控。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对前面三至五年级相关阅读策略的一个综合运用。
我们讲自我监控,那么在读之前、读之中、读之后应该怎么样去做呢?阅读监控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在阅读前,通过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通过自我提问,加强自我监控,调整阅读速度,根据理解的水平,不断调整阅读策略;在阅读后,反思阅读理解达到的水平,评价自己是否完全达到了阅读的要求。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师:XXX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和大家研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即有目的地阅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的上册教材都编排了一个特殊单元,就是阅读策略单元。
三年级上册是“预测策略”、四年级上册是“提问策略”、五年级上册是“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
六年级上册是“有目的的阅读”(就是阅读理解监控策略)。
解读这个单元之前,我想和大家讲一讲阅读策略。
什么是阅读策略呢?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阅读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阅读策略有许多种,比如预测策略、提问策略、连结策略、批注策略、统整策略等等。
统编教材选择了四种阅读策略,六年级安排的是有目的的阅读,就是阅读理解监控策略。
我们如何理解有目的地阅读呢?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的需要,运用相应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
一般情况下,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重复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
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根据“双线组元”这一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第三单元单元导语页,以杨绛先生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强调了“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人文主题。
红色线圈出来部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上面一句是阅读要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下面的一句是习作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整个单元都是围绕这两条线进行编排设计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的着力点要打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上。
从目录中就可以知道本单元第一部分是三篇课文教学,其中《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是精读课文,《故宫博物院》是略读课文,第二部分是一个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最后一部分是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共计三个部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单元全册深度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单元全册深度分析前言本文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进行深度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按照教材单元的顺序进行分析,并提供简洁的评述。
第一单元:阅读与鉴赏本单元主要围绕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展开。
通过研究不同文体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材选文经典,语言优美,适合学生阶段的阅读。
第二单元:人物形象的刻画本单元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形象特点的理解能力。
教材选取了一些富有个性和鲜明特点的人物,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
第三单元:故事情节的组织本单元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的组织结构,培养学生对故事线索、起承转合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教材选材丰富多样,情节紧凑,适合学生进行故事分析和写作训练。
第四单元:写景描写的艺术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对写景描写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五单元:记叙文的语言特点本单元通过研究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材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记叙文,语言简洁生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六单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逻辑结构的理解。
教材选取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文,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七单元:诗歌的韵律之美本单元主要介绍诗歌的韵律之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教材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通过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第八单元:修辞的妙用本单元通过研究修辞的妙用,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材选取了一些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的作品,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总结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鉴赏能力。
教材选文经典,语言优美,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和学生可以结合教材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档旨在对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
教材概述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包括课文内容、篇章结构和主题等。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课文,学生能够拓展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和修辞技巧。
2. 课文阅读理解: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解读,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文学常识:介绍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的背景和特点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 作文训练:提供一些作文题目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自由写作的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材特点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教材中的课文类型多样,涵盖了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记叙文等不同文体,能够满足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需求。
2. 知识扩展:除了课文本身,教材还涉及到一些文学常识,通过对作者和作品的介绍,扩展学生的文学知识面。
3. 引导性:教材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鉴赏能力。
4. 语言规范: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规范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使用建议针对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使用方法:1. 细读课文:学生应该细读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注重把握篇章结构和主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主动思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该主动思考和提问,深入探究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多角度阅读: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的阅读,比如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一起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思辨和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对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有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拓展文学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材评析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评析简介本文档旨在评析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教材概述第三单元的教材主要聚焦于阅读、写作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
通过多种不同题材的文本,学生将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写作练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亮点以下是第三单元教材的亮点:1. 多样化的文本:教材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本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增加词汇量:教材中注重了适合年级的词汇的研究和扩展。
通过阅读不同文本,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并且通过上下文的提示进行理解。
3. 阅读理解训练:教材中的阅读理解练非常丰富,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
练题涵盖了不同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建议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本教材进行教学,以下是一些建议:1. 教师应提前阅读教材的全部内容,并且了解各个文本的特点和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合理选取和运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辅助材料,如课堂活动、练题和讨论问题等。
这些辅助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水平和需求,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对于一些研究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拓展的教材资源,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结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使用教材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希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体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教学目标1.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能准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3.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协助别人的风尚。
4.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预案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穷人》一课要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唯一的听众》一课有两条主线,一是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二是老教授的言行变化。
教学时可围绕其实行教学。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实行交流。
i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孙中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以“长江”和“黄河”为主题,命名为“母亲河”。
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源头。
她哺育了数以亿计的华夏儿女,所以长江、黄河不但是一位母亲,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做为中华儿女,首先,应该深切地热爱自己的母亲河,其次是尽力保护好她,这既是每一位儿女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这个主题是深沉的,能够震撼同学们的心灵,能对同学们的爱国思想进行点燃和激励,并能够产生深刻的教育,留下深刻的烙印。
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提醒人们要爱惜黄河和长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要有危机意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醒人们要爱惜黄河和长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要有危机意识。
课时安排长江之歌 2课时三峡之秋 2课时古诗二首 2课时黄河之水天上来 1课时最后的淇淇 1课时综合实践 4课时单元学法建议:本单元教材以诗词、散文为主,利于朗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多读,勤读,反复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品味文章的美感,达到深入、透彻理解文章的目的,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跳动。
《长江之歌》教材说明: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两节,是对应着写的。
第一节是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她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这一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从时空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这一节长于抒情。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生词,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领悟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是精读课文,《故宫博物院》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三篇课文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呈现了“带着目的去阅读”这一阅读策略能力形成的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
句
会写26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书写38个词语。
阅读1.体会相同文章,在不同阅读任务的驱动下,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2.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形式,学习和领会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不同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
3.能够运用本单元学会的阅读策略,展开自主阅读活动。
单元导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整体分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分析解读【教材分析】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从横向看,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围绕“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阅读关键要素共编排了四个单元。
这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既有共同的编写理念和思路,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整体要求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呈现螺旋式上升。
本单元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
此单元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本单元对“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习惯。
从纵向看,本单元从“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组成,各部分互相配合,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用下图表示为:(整体上要求从单元导入中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借助略读课文运用方法,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方法。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部编版教材,没有经历过螺旋上升的阅读策略学习。
但是,在低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在中年级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了默读,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课文提出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而在课文的学习中,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猜测的训练;而到了高年级,教师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练训练,现有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内容概述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内容概
述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阅读、写作和欣
赏作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和平凡之美。
本单元的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文研究: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夏天的早晨》、《你知道吗?》、《快乐的表演》和《小草的家》等。
学生将通过阅读这些
课文,感受夏天早晨的美好、了解一些有趣的知识、欣赏快乐的表
演和思考小草的家是什么。
2. 诗歌研究:本单元的诗歌有《小蜗牛》、《小小的心愿》和《星星》等。
学生将通过研究这些诗歌,感受小蜗牛的勇敢和坚持、表达自己的小小心愿以及观察和思考星星的美丽。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学生将培养阅读理解
能力。
他们将阅读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材料,如《小小记者》和《老
爷爷的爱心》等,了解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人物。
4. 写作训练: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描写夏天早晨和写一篇有关家的文章。
学生将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夏天早晨的感受和对家的理解。
总的来说,第三单元主要以生活为主题,通过课文、诗歌、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琐碎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的美好。
阅读是一种丰富人生阅历的最佳方法,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借鉴他人的经验。
好的书籍能够带领我们欣赏不同的风景,增长见识,与我们对话,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予心灵慰藉和滋润,让我们的心灵在知识的海洋中逐渐丰盈、充实起来。
因此,本单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阅读,以获得新的发现。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目的和关注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每一课前的阅读提示和每课后的交流指导也非常重要。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意识到阅读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包括不同的阅读方法、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XXX的介绍和写生活体验。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的阅读
方法来阅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和主旨。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说明方法。
在阅读XXX的介绍时,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导语给出的不同任务,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悟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在写生活体验时,学生需要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掌握词句段的运用方法。
在本单元的研究中,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任务和阅读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时也需要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和诗歌的文字美和生活的美好。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程总结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程总结一、单元概述第三单元围绕着“人与自然”的主题,通过一组生动有趣的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分别是《草原》、《小兴安岭》、《西沙群岛》、《日月潭》和《葡萄沟》。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写景抒情的散文,也有介绍地理风貌的说明文。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词汇量,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文化等知识。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和表达。
(3)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 朗读技巧的培养。
(3) 写作方法的指导。
2.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2)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域文化差异的理解。
(3) 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提炼与表达。
四、教学措施1. 针对教学重点,教师应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4. 在写作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表达。
5.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编排了《丁香结》《花之歌》《阳光皮肤》三篇课文。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内容,略写次要内容的”和“习作时,抓住主要内容,不写次要内容”。
《丁香结》是一篇散文。
作者宗璞以丁香为线索,写了自己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以丁香的生长变化为线索,写到了丁香的开、结、解、复结,并由丁香想到了人生。
作者将丁香花喻为“丁香结”,不但有美感,而且使人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作者赋予丁香忧愁、优雅、清丽的品格,认为人生中的问题永远存在,是解不完的;但正因为解不完,人生才不至于平淡无味。
这篇文章使读者既可以欣赏描写丁香花的语言美,同时又能对人生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花之歌》是一首散文诗。
诗人纪伯伦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借助花语的形象向人们诠释了人生的诸多真理。
文章写到了各种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用花语表达了对生活、人生诸多感悟和理解。
作者把花当作人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积极乐观的情感。
阅读本文既能欣赏到优美、精炼的语言,又能让人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阳光皮肤》是一篇访谈录。
通过中外学生校园生活的几个片断的记录和对比,表现了中外孩子不同的学习态度和视野、习惯及文化背景;通过师生的对话,展示了中国和英国教育的差异;通过校长对“阳光皮肤”内涵的解释,表达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内容,略写次要内容的和习作时,抓住主要内容,不写次要内容。
这两项语文要素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写文章应有主次之分,选材要围绕中心,详略得当。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多种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选择材料并写出自己熟悉的内容。
本单元的习作题目是“变形记”。
要求是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后有哪些奇特的经历。
这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新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第三单元重难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第三单元重难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难点内容。
一、课文内容概述
该单元主要围绕着《红娘》和《匹夫之勇》这两篇课文展开。
《红娘》是一篇描述传统婚姻观念和相亲文化的短篇故事;《匹夫之勇》则讲述了少年洪锦程为了拯救百姓而勇敢抗争的故事。
二、重点内容
1. 《红娘》
- 了解传统婚姻制度的特点,包括父母之命、媒人之言的作用等;
- 掌握故事情节,特别是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态度变化;
-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2. 《匹夫之勇》
- 理解洪锦程的勇敢事迹以及他背后的动机和使命感;
- 熟悉寓言故事的结构和特点;
- 思考勇敢和正义的含义,探究人物的品质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三、难点解析
1. 《红娘》
- 理解和运用辞章篇的知识,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 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的发展,把握故事的意义;
- 同时掌握一些较为生僻的词语和成语,如“琵琶弦上说相思”等。
2. 《匹夫之勇》
- 掌握一些动词的特殊用法,如“挥泪”、“冤屈”等;
- 分析故事中的情节衔接和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
- 理解作者通过故事传递给读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四、研究建议
- 仔细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概念和思想;
- 多做题和阅读理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积累词汇和短语,注重理解生僻词语的意义。
以上是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难点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剖析一、教材解读:人间处处有真情。
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主习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一共选入了四篇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尽管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妙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时机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舞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仰、感激之情。
《用心灵去倾听》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次白话交际的内容是:围绕“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话”展开一次辩论。
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话。
这次习作内容是:写一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学习通过详细事例,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写法;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领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的(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细化)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单元18个生字,认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备课模板:备课人劲松一小简非凡第三单元9.穷人本课训练点课文说明:《穷人》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写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家生活的贫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反映的是旧俄时代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
课文语言朴实、易懂。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尤其是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把桑娜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从而体现出了她善良、淳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为感人。
教学目标:1. 会写“搁、填”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舒适、魁梧”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 会写“搁、填”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舒适、魁梧”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3、学习课文,感受穷人生活的穷苦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感受穷人生活的穷苦。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感受穷人生活的穷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投影):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出示“词语盘点”中第9课词语。
齐读——练习(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校对——再齐读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5.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之“穷”1.课题为“穷人”,那么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板书:桑娜渔夫西蒙)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穷苦”呢?读读课文1-7自然段,完成自测本第五题:填空练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你从这些描述中体会到了2.师:可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的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完成自测本第六题:句段推敲(1)用“‖”把这段话分成三层。
(第一层在“破帆”后;第二层在“睡着”后)(2)屋外环境恶劣,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温暖”“舒适”表现在地干干净净,炉火没有熄,食具闪闪发亮,五个孩子安静地睡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人。
(3)这段话中哪些记叙扣住了课题《穷人》?请用“”线划出。
(第1句和最后两句)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桑娜、西蒙,她们都是穷苦的人,西蒙的两个孩子死了,桑娜会怎么做呢?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1.读课文第9到第11自然段。
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
(忐忑不安)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形容心神不定)比较第1自然段的“心惊肉跳”,这两个词语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4.回顾“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5.解答“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3)桑娜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说说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6.学习“他会说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到最后。
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联系课文体会:“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2)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3)“他会说什么呢”,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字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
同时也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精神,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
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多么善良。
)(4)口头练习: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
与其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_。
宁可____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___。
说说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分角色朗读第12到27自然段。
四、展开想象,续写《穷人》1、可以从以下内容提示: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引导学生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板书设计:穷人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10.别饿坏了那匹马本课训练点课文说明:《别饿坏了那匹马》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
全文描写细致,感情细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