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财经违纪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财经纪律制度执行规范整改措施
《财经纪律制度执行规范整改措施》2023-10-26CATALOGUE目录•引言•财经纪律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分析•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01引言国家对财经纪律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对财经纪律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要求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经行为。
背景介绍制度执行存在偏差在实践中,一些单位在财经纪律制度执行方面存在偏差,导致财务管理混乱、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给国家和单位造成损失。
整改措施的必要性为了纠正财经纪律制度执行中的偏差,防止违规行为再次发生,制定整改措施至关重要。
目的和意义规范财经行为01通过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规范财经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防范财务风险02及时发现和纠正财经纪律制度执行中的问题,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国家和单位的资金安全。
提高管理水平03整改措施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现代化、科学化。
财经纪律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有关财经事项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财经纪律制度执行规范是指对财经纪律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规程和标准的规定,旨在确保制度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制度执行规范整改措施是指针对财经纪律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旨在纠正偏差、解决问题,提高制度执行水平。
整改措施概念界定02财经纪律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分析制度执行现状当前在执行财经纪律制度时,存在一些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告编制不准确,存在虚报、瞒报等问题;财务审批流程不规范,存在违规审批、越权审批等现象;资金管理不严格,存在挪用、违规使用等问题。
在执行财经纪律制度时,存在一些工作人员不遵守制度规定,不按制度要求执行,导致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一些工作人员在执行财经纪律制度时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导致制度执行不规范、不公正。
财经违纪现象及其治理措施
财经违纪现象及其治理措施作者:李彪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2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国民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同时,近几年来,各地违反财经现象纪律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目前,从财政监督检查归纳出财经违纪现象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进行挥霍和私分;(2)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3)乱收费、乱摊派、滥罚款;(4)违规使用发票和收据,偷逃国家税收;(5)挤占、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如水利资金、救灾专项资金等;(6)违规购置;(7)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8)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原始资料失真;(9)任意处置国家财产、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
更有甚者,相同类型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而且违纪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
这是目前财务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财政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抓住合适契机,充分认识与掌握当前财经违纪现象的新动向、新特点,发挥财政监督作用,提高财政监督效能。
为此,笔者就当前财经违纪现象找准症结,切实从源头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财政违纪现象成因分析(1)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尽合理,一些部门和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哪里能捞钱就在哪里下手,哪里有漏洞就在哪里侵入,相当一部分单位和个人铤而走险,违纪违法,查了认罚,罚了再犯。
甚至某些执法机关虑及自身的经济利益,与违纪违规部门达成默契,放纵此行为的发生。
(2)经济体制不健全,思想观念误导。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旧的思想观念已经打破,原有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如预算法等,有的虽然一改再改,仍然跟不上形式的需要,因而相当一部分单位充分运用合理不合法的“同情”牌保护伞,用足用活政策,采取踩线不越线的办法,肆意妄为。
同时各单位之间相互攀比,你行我效,使得违纪违规愈演愈烈。
(3)执法环境差,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许多单位和部门靠“费”养人,往往一触及自身的经济利益,便千言万语阻挠,或运用职权报复,或讨价还价,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前违反财经纪律的主要表现及治理
( 二) 违反 财务 管理规 定 , 设置账 外账或 “ 小金库” 。少数单
位擅 自设 立收费项 目、 扩大收费范 围 、 提高收费标准 、 无收费许
人民共和 国税 收征管法 》 、 《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会计法 》 、 《 财政违
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一 系列 国家有关财经管理法律法规 , 破坏 国家财经管理秩序 , 依 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受到处分的行 为。 当前违反 财经纪律 的具体表现有 :
( 一) 不 严 格执 行 “ 收 支 两条 线 ” 规 定 。“ 收支 两 条 线 ” 管理办
目, 将强农 惠农资金 作为各类 奖金 、 补贴 违规套取 、 截 留使用 。 比如 , 某基层单位编造虚假资料 , 为他人套取农作物补贴 款2 . 3 2
万元 。
财经纪律松弛 、 财务管理混乱 。 有 的单位和部门领 导认 为 , 违纪
资金都 用在 了单位 公务支 出上 , 没有揣进 个人腰包 , 即使 查 出 来也无所谓 , 知法犯法 、 有章不循 、 心存侥幸的现象较 为普遍 。
二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从兵师查办的一些案件可以看到许多腐败案件从表面上看是发生在经济领域但其根子还是领导干部自身在思想政治上出了问题更多地注重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难以经受住经济利益外部环境奢侈之风的诱惑和考验并最终走上背叛党背叛人民的邪路
工 作研 究
当前违 反财 经 纪律 的主要表 现及 治 理
1 5 - 2 1 万 元转入个 人银行账户 , 形 成“ 小金库 ” , 并 私分公款5 . 0 3
违反财政纪律的表现形式及对策建议
管理 , 相 当部 分财务 人员对涉 及到财经 纪 元 , 以 虚假 ( 过期 ) 发票 列支 , 直接 导致 漏 个单位和个人的 日 常 工作和 生活中 。 律 的政 策规定 不够清楚 , 严肃 财经纪 律的 税 2 7 余万元 。 二是张冠李戴 , 将不能列支 三是坚强风 险过程控 制。结合严肃财 意识 比较淡 薄 , 会计 基础 不 扎实 , 从源 头 的费用变相报账 。例如 : 某单位将 l 2万元 经纪律 检查 出来的问题 , 在预 算执行 过程 预防和监管 的手段较 弱。例如在今年对某 的 招待 费用 复 印装订 费 ( 十 万元 版假 发 中要 及时发现 , 及 时管控 , 及 时对 财政 、 财 单位 进行 检 查 时 , 单位 不 以为然 , 待检 查 票 ) 报账 , 导致事 由不实 。三是使用 自制发 务 业务 风险 进行 识别 、 监测 和评 估 , 并制 报告 出来后 , 该单位 领导对 检查出 来的诸 票直接 列支 。例 如 : 某 单位将 2 6 3万元的 定 应对措施 。主要包括 : 对 业务流程 的诸 如 截 留财政 收入 、 滥发 津补 贴 、 挪 用专 项 工会 经费用 自制票据列 支 , 所 取得 的资金 环节 进行风 险识 别 、 监测、 评估 ; 对 发现 的 资 金等 问题 感到十分惊 讶 , 因为在 日常财 由专人保管 , 单独使用 。 问题及时与业务股室沟通, 对备类风险采 务 管理 中并 未觉得这些 违反 了财 经纪 律 。 二、 严肃财经纪律的对策建议 取 应对措施 ;利 用好信 息公开这 个 平台 , 再 如有 的单 位 财务 三个 月或 半年 才报 一 党的十八 届三 中全会 指 出 , 财政 是 国 将 发现 的 问题 与预 算单位 公 开 的预 决 算 次 报表 , 潜意 识 里不 重视 财务 , 导致 突击 家治 理的基础 和重要支柱 。 财政收支 既是 信 息进 行对比分析 , 及 时整 改规 范。 报账 、 违规报账 『 青况时有发生 。 政府 活动 的基 础 ,又是连 接政 府和家庭 、 四是将信 息 化技 术 嵌入 财 政监 督 管 第二, 随 意挤 占专 项 资金 、 超预 算支 企 业 最直接 的 纽带 ,财 政职 能 的履 行 范 理 之中。日常监督少不了信息化技 术的支
对财经违法违规行为屡查屡犯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财经违法违规行为屡查屡犯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作者:郭拴绪来源:《现代审计与经济》2008年第01期财经违法违规行为屡查屡犯的现象,已成为困扰执法机关的一大难题,也向执法机关提出了如何治本的课题。
本文就近年来执法机关查处的屡查屡犯的财经违法违规问题的表现、原因分析,以及解决途径等谈一点看法。
一、财经违法违规问题的主要表现财经违法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挤占专项资金。
主要集中在具有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的区级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
二是违规开支问题较多,主要在各镇,违规报销旅游费、手机话费、出租车费、超标准发放奖金补助等。
三是乱收费。
表现为无政策依据收费或违规加价收费,多发生在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和学校。
四是房屋出租等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收益应交财政部分不上缴财政,直接坐支。
五是招待费超标准列支问题普遍存在。
六是一些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账务不健全,如购置办公用具设备等大笔支出直接做支出,不记固定资产账,造成国有资产家底不清。
七是基本建设方面,超规模、超投资问题比较普遍。
八是漏缴税金,主要是个人收入调节税。
上述问题,虽然在不断的查处,但在不同单位、同一单位不同年份却反复发生,屡查屡犯现象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的发生,扰乱了财政经济秩序,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利于廉政建设的开展。
二、财经违法违规行为屡查屡犯的原因浅析上述财经违法违规行为,都是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明令禁止的。
审计机关和其他执法机关也都进行过查处并要求有违法违规问题的单位进行整改,被查处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中,除部分新任的财务人员外,大都知道上述行为是违法违规的,为什么会屡查屡犯呢?根据被查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观原因主要分析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和财务人员。
主管财务的领导方面,一是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和领导职责形成的观念,领导们大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管理上,放在发展经济和履行职责任务上,把单位财务管理作为次要工作,重视不够,过分依赖财务人员,在履行一支笔审批职责时审查监督不严,造成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二是有的领导对财政财务法规和财务管理业务学习不够,不熟悉或者根本不懂;三是有的领导认为,只要是把钱花在工作上或单位,自己不贪不占,就不算问题;四是有个别领导为了政绩或小团体及个人利益,不惜故意违犯法规。
议财经领域违法违纪问题及其对策
的, 有一些 是规章 制度 不合 理不 明确带 来 的问 也 题。因此 , 必须针 对制度上存 在 的问题 , 建立 和完
善规章制度 , 做到有法可依 、 有章可循 。比如 , 针对
都搞 不清 , 甚至把 开支款 项与借 支款项 混为一谈
票据管理问题 , 从财政和税 务部门到各单位财务部
门, 应建立严格 的票据领 、 、 缴 和定期 检查制 用 存、
( 审计曾发现有的单位领导对个人借支凭证签批 同 意列支 , 出纳也作为开支凭证记账列支 ) 有的领 导 ; 认为 , 只要发展经济 , 多搞建设 , 多搞项 目, 就是会 抓财政经济的表现 , 至于财务监督管理则是次要 的
从近几年 纪检、 检察 和审计 部 门查 办 的案件 看, 集体作案的问题 和案件呈上升之势。在违反财
经法纪案件中, 不少地方和单位大都是领导和财务 人员共 同作案 。
收缴 的罚款截 留挪用 ; 有些财务监督部 门查处别人
违反财经法纪 , 自己的违纪 问题却 比别 人多 , 特别
是公款吃喝问题成风 , 等等。
2 财关和主管部 门违法乱纪 的现象相 .
当严重
现在管钱 管审批权 和一些主管部 门违反 财经
造成违反财经法纪的原 因是多方面 的, 既有主 观原 因, 也有客观 因素 , 归纳起 来笔者认为主要 有
以下 几点 :
纪律的问题不少。有的“ 近水楼台先得热” 挪用资 , 金, 有的违规收费、 私设小金库、 违规开支等等。从
规范财经管理行 为。现在查 出的违反 财经法 纪问 题中, 有一些是制度不完善被一些人钻 了空子造成
观念淡薄 。审计表 明, 是财务管 理混 乱、 越 违反 财
经法纪问题多的地方和单位 , 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 导的财政财务管理知识水平较低 , 对财经法纪规定
财经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财经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财经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
1. 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一些企业或机构在财务报表披露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透明,企业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不规范。
2. 虚假宣传和误导行为:部分市场主体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业绩等手段进行欺骗性宣传,误导了投资者和消费者。
3. 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存在内幕信息泄露、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4. 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构项目、非法集资等手段进行金融诈骗,给社会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5. 腐败和行政干预: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经济活动中存在腐败和行政干预的问题,不公平地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财务信息披露规范,提高透明度和准确性,加强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2. 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体系,并加大对虚假宣传和误导行为的打击力度。
3. 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管的效能和能力。
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大对金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提高执法效果。
5. 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加大腐败和行政干预问题的打击力度,完善廉政体制和机制,提高行政公正和市场公平。
当前违反财经纪律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在财 经 工作 中的具 体 体 现 , 是各 经 济 主 体 在 财 政 和 经 济 工 作 中必 须 遵 守 的 行
为准 则 。近 年 来 , 随着 财 政 改革 发 展 步
3 、 监 督 因素 。这里 面既有 监 督执 法 执 纪部 门 人 员 少 、 任务重 、 手 段滞 后 等
因素 , 更 为重 要 的 是 近年 行 风评 议 和 涉 企 检 查备 案 等 政风 建 设 措施 , 尽 管 在很
部 串通 。外部 串通 是指 单位 与不 法商 人
等的 串通 , 近 年各地 不 断发 生 的“ 围标 ” 、
“ 串标 ”及 不合 理开 支开 具 “ 维修” 、 “ 会 议” 、 “ 副食 ” 、 “ 培训 ”等 发票 入账 的 “ 找
ENGJ I ANDu
监 督 实务
2 、 既得 利 益驱 动 。追求 个人 和小 团体 的既得 利益 是 当前
违反 财 经 纪律 问题 的直 接原 因 。一 方面 , 一 些单 位 和部 门既
专用 票据 , 不 上 缴 国库 , 坐支挪 用 金 额达 几 十 万元 , 收支 单 据
账外 保 存 , 在 上级 监 督 检查 工 作 部 署 以 后 才被 迫 入 账 , 但 形 成 的截 留坐 支挪 用事 实 已经 无法 整 改 , 无 力 筹措 资 金 弥补 应
数 量 居 高不 下 。随着 财政 改 革 不 断 深化 , 出现 了一 些 新 情 况 、 新 问题 ,
浅析财经违纪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财
析经
违成
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问因 王
题 的
及
建 芳
对
策
近几年 , 通过审计发现有的行政 、企事业单位 , 年 年审计 ,年年有违纪问题 ,如偷漏税费 、虚盈实亏 、少提 少交 , 应交不交基金和管理费 、截留收入或利润 , 挤占 挪用专项资金 、不按规定列支成本费用 、多头开户 , 私 设小金库等 。更有甚者 , 同一类型的违纪问题屡查屡 犯 ,并且违纪手段也趋于多样化 、复杂化 、隐蔽化 ,这是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是财会管理机构不健全 。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 没有专职的会计 , 人员不固定 , 经常更换 , 有的一级预 算单位不设财务科 ,使得主管部门的会计监督管理 、检 查 、分析 、指导等项职责难于履行 。
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低 。有的单位的财会人员业务 素质低 , 帐务处理不规范 ; 也有的财会人员不坚持原 则 ,听之任之 ;还有的会计人员出点子直接参与违纪 。 致使错弊问题不断发生 , 给领导决策层提供了虚假的 财会信息资料 。
当前 保险 业资 金管 理存 在以 下几个方面问题 :
1. 违规在非银 行金融机 构存 储资金现象普通 。审查结果 表明 , 一 些保险公 司资 金管理 存在 随意 性 , 人为加大了金融风险 。有的保 险公 司占总资 产 70 —80 %的银行 存款 , 有近三分之一均存在其他非
强化保险资金管理 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问题与建议
高地横向攀比 ,以物质激励形式取代思想政治工作 ,当 攀比资源发生困难时 , 就采取侵害国家利益的手段解 决 。在他们违纪行为被查处后 , 有的领导还不以为然 地说自己并没有贪污受贿 , 而是为了职工和企业的利 益。
议财经领域违法违纪问题及其对策
议财经领域违法违纪问题及其对策许中阳张振平(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要从根本上遏止财经领域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就要了解违法违纪的新动向,研究违法违纪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从源头上找到防止违反财经法纪的对策。
关键词:财经领域;违纪;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2928 ( 2006 )06 - 0078 - 03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财经法规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财政、审计等经济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许多单位及领导干部和广大财经工作者对加强审计监督和财经监管有了新的认识, 使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及其管理行为有所规范,有效地遏制了财经领域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
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也出现一些犯罪新动向、新问题, 这应当值得引起审计和财务监管部门的注意。
1 财经领域违反财经法纪问题的新动向1. 1 违法乱纪的金额较大,涉及面广从去年某省的审计检查统计情况看,尽管审计单位减少,但查处的问题却增多。
全省共审计5053单位,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191 亿元, 处理上交财政5. 4亿元,追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9. 2亿元,查处各害经济案件66件,其中审计重点建设项目326 个,查出挤占挪用、多计工程款、非法转包牟利、损失浪费等问题35. 33亿元。
1. 2 集体违法违纪,窝案串案增多从近几年纪检、检察和审计部门查办的案件看,集体作案的问题和案件呈上升之势。
在违反财经法纪案件中,不少地方和单位大都是领导和财务人员共同作案。
1. 3 一些领导机关和主管部门违法乱纪的现象相当严重现在管钱管审批权和一些主管部门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不少。
有的“近水楼台先得热”,挪用资金,有的违规收费、私设小金库、违规开支等等。
从某省财政部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三年来检查的18012个单位来看,查处涉及国家储备粮库、基建工程、开发扶贫、社会保障等问题资金428 亿元,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律处分30 多人。
财务人员违规的表现形式及对策
财务人员违规的表现形式及对策财务人员违规的表现形式及对策近年来,财务人员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挪用单位资金,谋取私利。
有些单位财会人员受利益的驱使,利用掌管单位资金的有利条件,私自将单位资金用于个人炒股、购买福利彩票、做生意等从中牟取暴利,一旦资金出现风险,将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公款私存,获取利息收入。
在我们日常审计中,经常遇到一些单位存在公款私存的问题,其中大部分是单位财会人员在单位领导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公款私存,甚至有的将利息装入自己的腰包。
3模仿单位领导笔迹签字,报销票据。
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财会人员模仿单位领导笔迹签字,以假充真报销票据。
4长期不与银行对账,人为造成账目混乱。
银行每年至少有一次的银企(开户单位)面对面对账,是有效防止记账差错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有些财会人员不按规定对账,人为造成单位账目混乱,为不法分子从中渔利和实施犯罪提供了可能。
上述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约束制度不健全和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疏于管理所致。
为此,笔者建议:1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单位领导特别是主管财务工作的领导要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和关注财会业务,定期拿出一定时间检查、过问财务工作,查看有关账目及相关凭证,并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爱岗和法律法规教育,达到事前防范,事中检查,主动规避。
2完善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约束制度。
使财会行为有章可循,运行有序。
3强化审计监督,及时查处和打击违纪违规行为。
在加强政府审计,强化审计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做到三管齐下,监督有力。
特别是一些大系统、大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使各项内部制度在落实的同时有监督,及时发现、处理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违纪违规行为无藏身之地。
4对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
应对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转换工作,如出纳与会计换岗,记账人员和稽核人员换岗。
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财经秩序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给社会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危害。
为了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整治工作势在必行。
二、整治目标本次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旨在全面排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虚假宣传、非法集资、传销、黑彩票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构建健康的金融市场秩序,规范各类金融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整治重点1.严厉打击虚假宣传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虚假宣传的警惕性,加大对虚假宣传的严厉打击力度,严肃查处一切捏造事实、编造谣言、扰乱市场秩序的虚假宣传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2.严格打击非法集资加强对非法集资的监管力度,建立全面排查机制,加大对非法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一切非法集资活动,净化金融市场环境,有效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3.严厉打击传销活动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销活动的认识,加大对传销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一切传销活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
4.严肃打击黑彩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黑彩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一切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社会安宁,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四、整治措施1.组建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和时间表,负责统筹协调各项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类媒体和社会公关活动,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认识和警惕,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建立全面排查机制建立全面排查机制,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查处一切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4.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执法体系,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和调查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财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财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一、目标和任务1. 目标本次财经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财经领域监管体系,打造清朗的经济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对财经领域监管的信心,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2. 任务(1)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财经监管制度体系,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防范和化解风险。
(2)优化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量的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加大对财经领域的监管力度。
(3)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严惩一批典型案例,震慑腐败分子。
(4)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对财经领域的监督检查,确保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减少监管漏洞。
二、具体措施1. 加强监管制度建设(1)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建立健全的财经监管制度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
(3)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
(4)建立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和受理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监管。
2. 优化监管机制(1)加强对监管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升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完善监管信息系统,提高监管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3)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3.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1)建立健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强对腐败分子和不法经营者的打击,严厉打击违法经济活动。
(3)加强对违法资金流入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清理,净化金融市场。
4. 加强监督检查(1)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体系,加强对监管措施的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对监管措施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3)加大对监管漏洞的整改力度,确保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
三、保障措施1. 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整治工作组织机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组长,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学者组成成员,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全面负责本次财经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细化工作任务,分工负责。
2. 资金保障划拨专项整治行动经费,确保专项整治行动的正常开展,包括制度建设、机制优化、监管力量建设等方面的经费保障。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一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一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第十一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第一百一十三条隐瞒、截留、坐支应当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将隐瞒、截留款合伙私分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第一百一十四条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财政拨款、退税款或者补贴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将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的钱款合伙私分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第一百一十五条不按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国家财政经费、资金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擅自动用国库款项或者财政专户资金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一百一十六条个人借用公款超过六个月不还的,追还所欠公款,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但确因生活困难到期无力归还的除外。
个人借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个人借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违反有关规定将公款借给他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一十七条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一十八条党和国家机关违反有关规定,在对内对外活动中接受礼品应当上交而不上交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财经违规违纪问题思考
财经违规违纪问题思考一、前言就当前社会状况来看,我国在各行各业的财政方面虽然加大了监督力度,对财政工作的管控明显增加,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中违规违纪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并没有得到根除。
比如说,“四乱一流失”现象的存在,四乱即是乱收费现象、挪用专项基金等乱支费用的现象。
财政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混乱,将会导致整个单位工作出现问题,而且原因不容易很快觉察到。
这也是为什么各级政府都要在财政工作监督方面下功夫,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不断加入研究。
为此,笔者就行政事业单位财经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经违规违纪问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经违规违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非税收人隐瞒或转移。
最近几年来,从有关财政监督部门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检查资料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对于非税收人的隐瞒现象一直存在,而且呈现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种现象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会以人为的方式将部分应收费用私自转移给下属公司;二是将单位租赁房屋所收取的收入算到公用费用中,以私充公,有些工作人员甚至还会做两手账,表里不一;三则是将单位的其他附带类收入,比如手续费用、工本费用以私账的形式转到其他账户上,以求私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投机取巧”。
在最近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财经工作检查中,相关检查人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会利用单位工会筹集经费的名义,向其他相关事业单位收取一些不知所云且没有实际用处的费用,但是实际上,用于奖励单位机关有关工作人员的补贴费用却远远低于其收取费用。
除此外,有些事业单位甚至利用违规施工收款收据,向客户收取手续费、复印费、信息服务费、房屋租赁费用等,而且这些收费还是以公司的名义收取,因此不需要缴纳税费。
这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三)固定资产并不“固定”。
固定资产却不固定,这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
现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迷茫的,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和理念,因此导致这方面管理能力的薄弱和管理人才的缺失。
财会监督和严肃财经纪律方面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财会督管和严肃财经纪律方面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财会督管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公司必须不断加强财会督管,严肃财经纪律,以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下面将总结公司在财会督管和财经纪律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公司财会督管与财经纪律的经验做法(一)建立完善的财会督管体系公司高度重视财会督管工作,建立了以董事会为核心、监事会为督管、经理层为执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财会督管体系。
董事会负责制定财会督管政策和制度,监事会负责督管财会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经理层负责具体执行财会政策和制度,全体员工则通过日常工作参与到财会督管中来。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公司注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审批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确保财会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强化内部审计督管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审计督管。
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开展审计工作,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公司注重员工财会知识和财经纪律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财务素质和财经纪律意识。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奖惩机制,对遵守财经纪律、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公司在财会督管和财经纪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财会督管力度有待加强尽管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会督管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督管力度不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违纪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近几年,财经违纪案件频频发生,种种财经违纪和贪污腐败现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和广泛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遏制财纪违纪现象的泛滥和贪污腐败的滋长?如何从源头对财经违纪现象实施有效监控?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财经违纪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目前基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看,财经违纪现象表现为下列形式:
(一)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进行挥霍和私分。
(二)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
(三)乱收费、乱摊派、滥罚款。
(四)违规使用发票和收据,偷逃国家税收。
(五)挤占、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如水利资金、救灾专项资金等。
(六)违规购置。
(七)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八)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原始资料失真。
(九)任意处置国家财产,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等。
二、财经违纪现象的成因
财经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的症结何在?据笔者了解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淡薄
监督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越严重。
目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尽合理,一些部门和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哪里能捞钱就在哪里下手、哪里有漏洞就在哪里侵入,相当一部分单位和个人铤而走险,违纪违法,查了认罚,罚了再犯。
甚至某些执法机关虑及自身的
经济利益,与违纪违规部门达成默契,放纵此行为的发生。
(二)经济体制不健全,思想观念误导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旧的思想观念已经打破,原有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如预算法等,有的虽然一改再改,仍然跟不上形式的需要,因而相当一部分单位充分运用合理不合法的“同情”牌保护伞,用足用活政策,采取踩线不越线的办法,肆意妄为。
同时各单位之间相互攀比,你行我效,使得违纪违规愈演愈烈。
(三)执法环境差,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许多单位和部门靠“费”养人,往往一触及自身的经济利益,便千方百计阻挠,或运用职权报复,或讨价还价,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往往查出了问题,却很难处理,即便是处理下来,也被大打折扣,规范和整治经济环境也就成为一句口号。
三、财经违纪现象的治理对策
财经违纪现象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
笔者认为,监控财经违规,必须追根溯源,从源头抓起,以严密的法律法规和严肃的财经纪律作为武器来约束和规范经济行为。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偏差。
目前,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相当多的单位和部门采取种种方法,超标准发放,这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法规之帚难以扫尽。
国此,必须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出台《财政监督法》或《财政监督条例》,从法律上明确财政监督的地位。
唯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用法律来规范经济活动,才能改变财政监督部门无法可依的局面。
(二)改变传统的财政监督方式方法,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科学监督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在财政监督的方式上,一直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后监督
模式,即消防救火式的模式。
对各种违纪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只能以一种亡羊补牢的方式,减少种种经济损失,或者打击经济犯罪。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财政监督方式予以取代,即财政监督方式的科学化。
笔者认为实施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稽查的新型财政监督方式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它解决了传统监督模式上的不足,克服了上述的弊端。
事前参与,从源头控制,把种种违纪违规现象从源头就予以封杀。
事中监控是必要手段,保证财政资金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发生偏差,发生偏差也可及时纠正。
事后绩效监督重点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检查。
这样实现财政资金的龙头、龙身、龙尾一条龙的科学化的监督方式,它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符合财政监督职能要求,还提高了财政监督效率和水平。
(三)走财政专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路子,完善监督体系
当前,社会财经违纪日趋隐蔽,通过正常监督渠道往往收效甚微,而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即专业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群众举报及单位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加大处罚力度,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
目前,财经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处罚力度不够,往往是个人违法得利,国家受损,而无关违纪违法责任人痛痒。
笔者认为,惩治违法违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无论如何是不够的,必须由各职能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只有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让违法违纪者没有存在的市场。
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处罚这一个层面上,必要时让他丢帽子、失位子、出票子,使其不愿以身犯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斩断违纪者的财路,达到根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