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再贷款管理面临的三大挑战(一)

合集下载

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解析

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解析

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解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金融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19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在开拓市场、创新产品、完善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政府管理、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广泛领域,对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都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应对策略。

一、金融创新和监管的矛盾金融创新已成为引领我国金融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金融创新也极易带来风险,而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在金融创新中平衡风险和效益,以及如何适应金融市场对监管要求的不断升级。

应对策略: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改变传统监管的机构和管理方式。

传统的监管主要通过规定和设定金融机构的行业标准、定期检查、处罚等方式进行,但仍存在监管不到位、监管薄弱的问题。

应适应市场创新发展模式,采取适应性监管模式,依托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并加强全流程、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二、金融风险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领域的金融机构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资本市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利润压力也不断增大,从而导致金融风险加剧。

应对策略:加强风险防控,完善风险监测体系。

探索建立科学、系统、集约、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有效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金融人才短缺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但金融人才市场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一方面,许多有能力、有经验的金融人才被薪酬机制差、管理模式陈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所限,选择离开金融业。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对新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应对策略:建设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青年金融人才。

针对当前金融人才供需矛盾,并以国际范畴为参照,实施“引才计划“,开展全国性选拔与培养方案,创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以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四、外部金融市场的压力我国加入WTO以来,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

新时代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新时代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新时代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金融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时代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并探索应对之策。

一、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点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应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多渠道多措施地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金融信贷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金融监管的难点在哪里?我们常说,“金融监管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线”。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开展金融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理论上,银行监管是以普惠金融、数据安全和市场化为核心的,鉴于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特点,银行监管需要更多的理论创新,以便适应衍生产品和全球性金融市场等社会发展的变化。

银行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资管行业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市场主体恪守良好的商业道德、加强自律,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同时,监管应结合国家方针,避免发展过快过热,遏制异常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实现金融监管与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趋势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行业的热议话题。

据统计,2018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已达到46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创新领域。

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存在的问题

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存在的问题

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更新换代,设备更新改造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然而,设备更新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但是这一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政策执行难度大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执行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包括银行、企业、政府等,协调难度较大。

首先,银行需要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制定贷款方案,这需要银行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而很多银行的相关人员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导致了政策的执行困难。

其次,企业需要提供大量的资料和证明,这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财务和法律知识,而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这些能力,导致了政策的执行困难。

最后,政府需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制定政策和指导企业,这需要政府具有一定的管理和领导能力,而很多政府部门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导致了政策的执行困难。

二、政策执行效果不佳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透明和不公平现象,例如银行的贷款利率和额度并不统一,企业的申请资格和审批标准也存在差异,导致了一些企业得到了较多的贷款,而一些企业得到了较少的贷款,这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和不公平现象。

其次,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滥用和浪费现象,例如一些企业通过虚假申报和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得了大量的贷款,但是这些贷款并没有用于设备更新改造,而是用于个人消费和投机活动,导致了贷款的浪费和损失,同时也损害了政策的公信力和形象。

最后,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例如一些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改造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还贷或者违约,导致了银行的损失和风险,同时也损害了政策的效果和目标。

三、政策执行监管不力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执行监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例如一些政府部门并没有对银行和企业的贷款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监管,导致了一些企业和银行的违规行为得以存在和发展,同时也损害了政策的公信力和形象。

关于当前涉农贷款投放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涉农贷款投放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当前涉农贷款投放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篇一:对欠发达地区涉农贷款投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对欠发达地区涉农贷款投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唐友伟20xx-10-3010:08:07来源:《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xx 年第9期近年来,伴随着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出台与落实,农村金融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在当前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国家仍坚持进一步增强金融支农力度,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但由于受多方因素制约,涉农贷款投放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改进和提高。

一、盐城市涉农贷款投放情况至20xx年8月末,盐城市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为759.54亿元,占总体贷款余额的比重达54.53%,比年初新增88.4亿元,增长13.17%,同比增加125.87亿元,不良贷款率2.12%,同比下降1.65个百分点;盐城市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为293.45亿元,占总体贷款余额的比重达36.57%,比年初新增61.15亿元,增长26.32%,同比增加81.43亿元,不良贷款率1.67%,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盐城市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为241.55亿元,占总体贷款余额的比重达17.36%,比年初新增20.54亿元,增长9.3%,同比增加39.07亿元,不良贷款率3.07%,同比下降1.98个百分点。

二、涉农贷款投放中存在的问题(一)稳健货币政策下信贷挤出效应明显,涉农贷款趋难。

调研显示:在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出于效益、风险等考虑,更倾向于把有限的信贷额度给予大型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及种养殖户经常面临已通过审批的贷款需等待额度的情况,如江苏天成纸业有限公司于20xx年10月份向东台建行申请贷款700万元,由于资金规模紧张,东台建行只好采取分批发放的方法,于20xx年1月份、2月份、3月份分别向该公司发放200万元、155万元、345万元。

利率优惠、流程缩短等惠农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也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变相抬高利率。

内部评级法——精选推荐

内部评级法——精选推荐

内部评级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为了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资本监管有效性,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2月28日下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立足于我国国情,体现了在坚持新资本协议原则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银行实施的灵活性,确保了在实质上实施新资本协议而不是形式上套用。

实施新资本协议是技术复杂、政策性强、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因此《指导意见》制定了加强对实施新资本协议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资本协议实施规划、加强沟通合作降低新资本协议实施成本以及强化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基础工作四项主要实施措施。

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银行业也进入了新资本协议的筹备阶段。

实施新资本协议需要在内部评级治理、数据、风险计量模型以及内部评级结果在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方面符合新资本协议的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现在普遍称之为“巴塞尔新协议”BASEL Ⅱ(1988年协议则被称为BASELⅠ)。

新协议的总体目标是促进银行保持充足的资本,努力完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一)、形成背景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首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银行表内及表外业务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成为各国金融当局有效进行银行监管的重要依据。

88年资本协议统一了对资本组成的认识,明确了8%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但是,88年资本协议未考虑同类资产不同信用等级的差异,而且仅针对信用风险,没有要求银行对其面临的真实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的管理。

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和新的风险管理技术,88年资本协议的缺陷显得越来越突出,巴塞尔委员会认识到,仅通过最低资本规定无法实现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目标。

因此,从1998年起,巴塞尔委员会开始以现代计量技术为基础启动对资本协议修改的工作。

从国外模式看我国新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从国外模式看我国新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发展计划顺利实施 的方式进行 其 与当时的经济制度

样, 具有显著 的直接性 、 强制性和指令性 特征。 第 二 阶段 。 1 9 8 5年 至 1 9 9 8年 。这一 时期 , 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体制 的逐 步确立 和金 融体制 改革 的不 断推 进 . 使得 中央银 行信 贷 政策 在 新 旧两 种 经济 体
制的E t 趋成熟 、 中央银 行微观监 管职能 的剥离 以及金
中的计划 经济 管理体 制 和只允许 银行 发放 流动贷 款 的政策规 定 . 使得 中央银行 信贷 政策 主要是 在 “ 计 划 性、 物资保证性和偿还性 ” 三原则下 . 采用按照依 据 国
民经济计划编制 的综合 信贷计划 . 以流动资金贷 款方 式 向全 民企业生产 经营提供资金 支持 . 确保 国民经济


我 国信 贷 政 策 的 发 展 历 程 及 当预色彩 。 同时 , 这一 时期 专业
临 的 困境
信 贷政 策依据 我 国经济金 融体制 改革 发展 的步 伐 和实 践大 体可分 为 三阶段 :
第一 阶段 . 1 9 4 9年至 1 9 8 4年。 这一 时期 . 高度集
融机构 现代公 司治理制度 的建 立 . 使 得信贷政 策作为 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 内涵 的延伸 . 在继续将商业 银行作
为实施 主体的同时 . 从 过去 主要依 托行政干预 向市场 化调控 方式转变 . 由主要重视 生产领域 向生产 与消费 兼 顾转 变 。 力求 在确 保 资金 “ 安 全性 、 流动 性 和盈 利
金融改革步伐 不断加 快和 自身职 能发 生重大变革 中受外部 环境 、 实施手段 以及 目标任务等 的变化影 响

支农再贷款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支农再贷款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支农再贷款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支农再贷款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支农再贷款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贷款流向难以监管。

农村信用社或农商银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如果监管不到位,可能会被恶意挪用,导致贷款资金流向不明,难以追回。

二、贷款额度难以确定。

由于农村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的不同,支农再贷款的额度不好统一。

有些农户可能得到的贷款额度太高,导致贷款风险加大。

三、还款意识不强。

由于农民的收入不稳定,还款意识较差,导致贷款无法按时还清,影响到银行的资金流动。

因此,建议:
一、建立贷款监管机制。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贷款流向的监督,防止贷款资金的挪用和滥用。

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贷款额度。

农村信用社或农商银行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合理确定贷款额度,避免过度放贷。

三、加强还款提醒。

银行应加强对农民的还款提醒,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还款意识,确保贷款及时还清。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加强还款提醒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推动支农再贷款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 1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内部资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内部资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3)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3)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7)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0)四、市场结构理论 (14)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8)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9)七、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21)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26)九、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28)十、国际贸易理论 (31)第二部分财政 (34)十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34)十二、财政支出 (38)十三、财政收入 (41)十四、政府预算 (47)十五、财政管理体制 (51)十六、财政政策 (54)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57)十七、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57)十八、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60)十九、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63)二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66)二十一、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69)第四部分统计 (73)二十二、统计与统计数据 (73)二十三、描述统计 (75)二十四、抽样调查 (77)二十五、回归分析 (79)二十六、时间序列分析 (80)第五部分会计 (84)二十七、会计概论 (84)二十八、会计循环 (89)二十九、会计报表 (92)三十、财务报表分析 (96)三十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99)第六部分法律 (104)三十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104)三十三、物权法律制度 (105)3三十四、合同法律制度 (110)三十五、公司法律制度 (115)三十六、其他法律制度 (119)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对策分析

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对策分析

64农村金融研究January 2021中国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中国首个以将升温控制在1.5℃内为导向的长期气候目标,该承诺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下,有助于推动经济绿色复苏,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碳中和目标内涵合作共治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居全球环境问题之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各国利益。

自工业革命开始,温室气体的排放分两轮高潮:第一轮为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从19世纪中叶至上世纪末的150多年时间里,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第二轮是以包括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发展,其中,在本世纪前十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跃升为全球第一位,碳排放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从全球发展来看,全球平均气温已相较于工业化前上升1.1℃,并保持快速上升趋势。

2015年12月12日,175个缔约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期望在2051年至2100年间,全球达到碳中和;其长期「摘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将对中国的产业、能源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论文梳理了碳中和目标内涵、国际国内碳中和应对策略,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碳中和;碳减排;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对策分析◎雷鹏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内,并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有利于激励全球实现《巴黎协定》。

实现升温控制在1.5℃内的目标,需要世界各国在2045年到2060年间实现净零排放,这对任何国家都是巨大挑战;中国明确提出长期脱碳目标,可以让本世纪全球变暖减少0.2~0.3℃,引领世界加速全球碳减排行动,推进全球多边气候治理,推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绿色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交流。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银行信贷风险持续暴露,大额不良贷款已成为信贷经营管理中的沉重负担。

从表面看,信贷风险的产生固然与外部经济环境和客户经营恶化等因素有较大关联,但内部管控失效、业务违规操作仍是导致资产损失的直接原因。

本文通过回溯贷款从申请到损失过程,反推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一、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外部风险现状(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显著。

目前,我国GDP增速长期处于平稳放缓预期,实体经济仍有待提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开始显现,潜在“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加速暴露。

(二)信用风险监管趋势依然从严。

因监管政策变化调整,金融市场在中短期内易产生一定波动,“股、债、汇”等领域风险加剧,客户相关风险由外向内传递,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滑。

(三)客户经营风险积聚。

民营企业仍是信贷风险高发客户群体。

民营企业天生的逐利性和客观存在的套利性,使得企业经营财务风险、对外担保风险、盲目对外投资风险成为企业出险的主要原因,较多客户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后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从而攫取高息差,使实体经济空心化。

(四)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关的行业风险仍未完全释放。

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持续暴露,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仍是风险最大的行业,一些与基础设施相关行业因投资超概算,经营未达预期等原因,风险开始显现。

二、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信贷准入不审慎成为信用风险产生的问题根源1.客户选择和信贷准入偏离底线。

一些基层机构面对同业对优质客户的激烈竞争难免产生畏难情绪,但为满足短期业绩考核要求,在客户选择时“捏软柿子”,习惯营销“容易满足条件”的客户,且对部分有求于银行的高风险客户,则通过“包装”,“带病”准入,有些贷款首次发放后短期内即出现风险事项甚至不良。

2.关联识别和额度管控不力导致过度融资。

贷款申报过程中,一些客户经理尽职调查不作为,未有效识别关联关系虽是风险产生的主因,但一些基层机构为审批便利,刻意隐瞒关联关系,规避集团认定和统一授信,导致信贷风险扩大,最终形成损失。

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精品文档

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精品文档

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2015年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股市巨幅波动、汇市动荡、银行坏账激增、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幅度上升,由此暴露出当前的金融监管构架以及不适应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金融业态变化的新形势,难以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严重影响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市场化、创新化、网络化、数字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众多挑战。

金融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对部门分割的监管体制提出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更加开放,资本项目逐步开放,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动和传导效应不断增强,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播效应显著加大,这对现行各管一方的部门分割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

金融混业化经营趋势不断加强,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挑战。

随着金融创新产品逐步丰富,影子银行迅速崛起,理财、基金、投资,进入资产管理时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趋势不断增强,金融控股公司(集团)介入多种业务领域;股市、债市、汇市、期货等不同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在显著增强,金融风险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日益显露出监管空白、滞后和失灵的问题,已不适应现代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需要。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机构为主的监管方式提出挑战。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处理等科技进步所推动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出现越来越多跨行业、跨区域、跨市场的快速扩张,跨市场金融产品以传统或互联网金融形式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混业经营。

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等金融创新加强了金融业各个子行业的风险传导和交叉,现行以机构为对象的监管方式和监管协调能力已经跟不上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的风险传导 精品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的风险传导 精品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的风险传导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事实让人们对房地产市场调整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心有余悸,也引发了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否会给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危及银行改革成果的思考。

本文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特征与趋势、房地产市场深入调整可能给银行带来的重要风险和风险传导机制以及银行的应对之策。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现状、特征与趋势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在2003年以来出现急剧上涨后,出现丁内在的调整要求。

土地和信贷等宏观调控政策也促成了调整的进行。

近期“国房景气指数”从2007年11月的高点开始已出现连续10个月的下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水平在2008年8月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而房价下跌城市的个数已由4月的5个猛增至8月的25个。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进一步的下行调整中。

目前境内房地产市场调整呈现出下列特征:一是国内购房需求放缓,成交量萎缩。

这是因为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价格狂热上涨时期已经吸收了许多有支付能力的购房者以及一部分投机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影响下,许多人暂持“观望”的态度。

二是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普遍趋紧,在一段时间的成交量低迷之后,已出现了价格普跌的迹象。

三是由于开发商资金链紧张以及对后市不乐观,房地产开发增速减缓。

而为了控制2007年以来的通货膨胀,中国采取了压缩投资和控制信贷等政策,经济也逐渐从趋于“过热”步入了下行调整的过程中。

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性较强的出口受到外需不振的影响,整体经济产生较大下滑的可能性加大。

未来一个阶段的经济放缓将会使得房地产市场产生同向波动。

如果经济增速下降至潜在经济增长率以下,房地产市场将受到公众收入减少从而使有效需求减少等的不利影响加剧下行。

由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房地产市场和中国经济两者会相互作用,彼此增强,因此,存在着两者一块陷入衰退的风险。

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解析

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解析

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解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金融业也迎来了更加严峻和复杂的挑战。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并应对这些挑战,推动金融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风险管控金融风险管控是未来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由于金融市场日益复杂,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成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挑战。

因此要做好金融风险控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建立完整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应对风险对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影响。

其次,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有效控制风险较大的领域和机构,为金融业提供有力的风险保护。

二、金融业与科技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先进使得金融业与科技的结合成为趋势。

但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非常的风险,包括用户数据泄露、信息安全问题,以及与非法活动的联合风险等。

所以,我们需要更加规范创新发展,严加监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此外,推动简化金融服务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增强金融业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领域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通过科技激发和优化金融服务质量。

三、提升金融竞争力及国际化水平我国金融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还存在着竞争力不足和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监管等举措,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针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重视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生态系统,推进对外金融开放,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

四、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要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并且将其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作用。

特别是需要切实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外,金融行业要积极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点国家战略,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与实体经济相互关联,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营效率。

新时期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制度的思考

新时期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制度的思考
[ 图分 类 号 ]F 3 .3 中 824 [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 6 167 (0 90 —0 l 4 17—6 l2 0 )1 1一 0 0
支农 再贷 款政 策 自 19 9 9年开 始实施 以来 , 增 对 强农 村 信用社 资金 实力 、缓解 广大农 户 在农 业生 产 和生活 中的资金需 求发 挥 了重 大作用 ,同 时也有 力 地促 进 了地方 “ 三农” 济发展 和社 会 主义新农 村 的 经
发 展 、 活 富裕 、 风文 明 、 生 乡 村容 整洁 、 管理 民主” 的 要求 , 坚持 从各 地实 际 出发 , 尊重农 民意愿 , 实稳 扎
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政策 , 如银发[ 03 20 ] l1 银发[04 4 8 号、 20 ] 号和银发[0 4 23 20 ]5 号等一系
2 . 较大程度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 提高了农 民的收人。支农再贷款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 问题 , 农村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 0 年海南省农村 07 居 民家 庭人 均纯 收 入 比 19 9 9年增 长 3 . , 66 年平均 %
增 长 41 百 分点 。… .个
建设 。随着农信社产权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人民银 行票据发行与兑付等资金支持工作的进行 ,支农再 贷 款工 作 进入 了一个 崭 新 的 时期 。在 这 个 新 时期 ,
了信用社的经营状况, 取得了显著的‘ ’ 双赢 实效。 1支农再贷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支 .
农再 贷 款 的投 入使 地方农 业 生产保 持 了 良好 的增 长 势 头 。20 07年海南 省农 业 生 产总值 是 19 9年农 业 9
生产总值 的一倍多,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1. 截至 5 3 %;

贷后管理岗工作总结7篇

贷后管理岗工作总结7篇

贷后管理岗工作总结7篇贷后管理岗工作总结篇1在这个学期中,我们抓住机遇,面对挑战。

在各级领导及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部门全体成员的积极努力,积极配合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助学贷款部可以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按4个主要的月份按顺序分:为9月份中心招新工作、10月助学金工作、11月份兼职数据库和中心的宣传工作、12月份资助中心的博客建设工作四大部分。

所以主要工作也是按照这个顺序逐一开展,下面是主要工作回顾。

一、资助中心的招新工作。

9月份,新学期伊始,为了能使新生更多的了解学生资助中心,能够积极参与中心的招新纳新,为资助中心补充新的血液,我们学生资助中心扩大了宣传力度,张贴出了海报及通知,各位主任及干部干事不辞劳苦、耐心的讲解着中心的招新流程、各部门的设置及日常活动。

我们部门在此次找新工作中新招干事5名。

二、贫困生数据库建立和助学金工作。

10月份开始,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国发[20xx]13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的通知》(财教[20xx]90号)精神,以及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财教[20xx]559号等文件精神,为激励我院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学生处资助中心助学贷款部在院老师的指导下在各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之下,较好地完成了此项工作,在十月上旬,我们部门下到各系,开展了贫困生数据库建档工作,并将各系收集好的数据整理统计。

十月下旬,我们部门开展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输机工作,随然工作任务量大,但是我们部门在其他部门的配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输机任务。

三、兼职数据库的建立和中心宣传工作。

为了更好的为我们想要参与勤工助学的同学提供岗位,我们中心下到大一各个班级宣讲介绍了资助中心,并介绍了兼职数据库。

戴炜 北京银行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戴炜 北京银行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戴炜北京银行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作者:言午来源:《英才》2020年第09期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

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对于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至关重要。

作为首都金融业的一员,北京银行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抗疫政策精神,全力配合打赢瘦隋防控阻击战。

北京银行行长助理戴炜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介绍,北京银行主要从三个方面助力疫情防控:一是充实抗疫一线金融保障。

累计向首都防疫一线医疗机构及市属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捐资捐物超3000万元。

二是落实抗疫专项支持政策。

向北京市再贷款重点名单内企业i00户发放优惠利率贷款52.5亿元。

三是多措并举协助企业渡过难关。

相继推出“16条”举措贯彻落实北京市政府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措施、“25条”举措贯彻落实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政策要求,确保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续尽续、应延尽延。

“传统大中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发挥着头雁作用,是经济稳健增长的中流砥柱。

”戴炜表示,北京银行始终以支持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建设为己任,除了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外,更是把金融支持制造业等领域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作为自身重要战略导向。

具体来说,北京银行主要从三个方面加深对传统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持。

一是战略部署,高层推动。

建立银企高层互访机制,提升重点企业客户管理层级。

与多家重点企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坚持“不以规模定门槛、不以出身定政策”的信贷文化,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二是政策倾斜,专属支持。

针对重点企业客户,制定主动授信、集团限额、FTP考核等方面专属支持政策,加强信贷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专属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三是创新驱动,多元服务。

在传统授信业务的基础上,北京银行强化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服务,充分满足企业融资和其他业务需求。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总结6篇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总结6篇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总结6篇每一份高质量的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明显的成长,工作总结是我们用于记录自己工作情况的书面文体,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总结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总结篇1一、正确理解合规风险与银行三大风险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已经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是银行业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

银行业三大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必要性(一)树立主动合规意识,克服被动合规心理。

合规是银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基本内在需求,在银行员工中树立"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意识"、"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要将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培育合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充分体现商业银行倡导合规经营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

(二)制定合规政策,组建合规部门。

构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需要设立专职的合规部门,并要确保合规部门不受干扰地发现、调查问题,让合规人员及时地参与到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过程,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

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已日益渗透到农村金融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之中。

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农村金融面临的重要风险,因此,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已成为农村金融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完善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已是商业银行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也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与顺利发展的重要举措。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总结篇2xxxx年,我满怀着对金融事业的向往与追求走进了xxxx支行,在这里我将释放青春的能量,点燃事业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再贷款管理面临的三大挑战(一)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目前我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

但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法宝之一,应排除在再贷款的范畴外。

因此,本文所称再贷款为狭义的再贷款。

长期以来,再贷款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调节货币供应总量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

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使我国的金融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受到冲击。

本文拟从再贷款所经历的发展阶段人手,着重剖析再贷款在新时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近期的操作目标。

一、人民银行再贷款的发展历程及作用评价
我国再贷款的起源与发展是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的。

1979—1983年期间,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肩负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实行“分级管理、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通过核定专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分行的存贷差来实现对全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控制,因此,这期间对存贷差计划的控制可以看作是我国再贷款工具运用的萌芽阶段。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原借差计划的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对各专业银行核定了借款基数,由此奠定了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调控基础货币的基础。

在此后的十年间(1984—1993),再贷款成为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最重要的渠道,占基础货币供应总量的70%—90%.在这一阶段中,再贷款主要由人民银行各分支行根据总行的计划对当地商业银行发放。

1993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改革信贷资金与规模的分配体制,收回人民银行分行供应和调剂再贷款规模的权利,再贷款供应渠道发生重大变化,分支行再贷款管理的主要任务成为发放短期资金用于解决商业银行头寸不足。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指令性计划,标志着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向间接转变,再贷款开始成为真正的间接调控工具。

再贷款不仅继续发挥投放基础货币,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的作用,而且开始承担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重任。

有人指出,再贷款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行政性和被动性。

但是应该指出,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任何一种单一的、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不可能完成全部的宏观调控,而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配合和协调。

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进行宏观调控的实践,结合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环境,可以肯定,再贷款是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一项有效的间接调控手段,在调节基础货币总量,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金融体制改革和维护国家信誉方面发挥了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1.调节货币供应量。

1984年—1993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贷款始终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再贷款的投放对于弥补重点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或部门间资金余缺,对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调剂头寸不足。

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适时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灵活调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能力。

3.稳定经济金融秩序。

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少数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引发支付危机,中央银行及时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对出现危机的中小金融机构发放紧急贷款,缓解了支付压力,控制了支付危机,迅速有力地稳定了金融局面。

对关闭、撤销清算的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用于个人债务兑付,化解了地方金融风险,确保了一方平安。

4.支持金融体制改革。

为配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适时向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放再贷款,确保转轨时期的顺利过渡。

二、新时期再贷款管理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再贷款管理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在实施货币政策逐步实现间接调
控的背景下,再贷款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职能增多。

从最初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发展到调整信贷结构、化解金融风险等作用,再贷款的职能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二是对象扩展。

1998年前,分支行再贷款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随着职能的转变,再贷款的投放对象逐步扩大到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三是风险加大。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再贷款虽然是信用放款,但还款属于必须完成的强制性计划。

自人民银行开始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后,再贷款被用于撤销机构的债务兑付,受撤销机构资产质量极其恶劣,清收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再贷款难以按期收回,甚至出现损失;四是管理细化。

目前仅人民银行分支行所操作的再贷款种类就达到了六大类十几个小类,六大类的具体划分为:用于解决商业银行头寸不足的短期再贷款;用于支持农户生产的支农再贷款;用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支付困难的紧急贷款;用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地方政府专项借款;其他再贷款。

为了确保再贷款的用途和投向,目前人总行规定的再贷款都是专款专用,各类再贷款之间严禁串用,不同种类的再贷款的发放期限、投向、办理手段等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如《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管理办法》、《短期再贷款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五是操作层次多。

在当前再贷款的管理模式下,从总行、大区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中心支行、县支行各个层次的人民银行都担负了再贷款的宏观管理职能和微观操作职能;如总行直接负责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而支农再贷款则由中央银行的最小单位县支行直接对农村信用社办理发放和收回手续。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也面临着剧烈的冲击和崭新的机遇。

2002年11月,人总行召开了全国再贷款工作会议,副行长吴晓灵讲话指出:如何用活、用好再贷款工具,是各级人民银行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要提高再贷款管理水平,必须审时度势,全面认识人民银行分支行的再贷款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三大挑战:挑战之一:金融开放对再贷款管理的挑战。

2001年12月11日,在历经15年的艰辛谈判后,中国正式加入WTO,它宣告了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时代的开始。

值得关注的是,1995年达成的关于GATS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协议以及1997年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对金融服务开放做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

这些都将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管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表现有三,第一,外资金融机构将拥有使用再贷款的权利。

WTO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五条基本准则之一的国民待遇原则中,要求成员国允许设在其境内的其他成员国的金融机构获取正常业务活动中可能得到的官方基金和再融资便利,例如允许外国银行从其所在国中央银行获得再贷款或进行票据再贴现。

而我国现行的各类再贷款管理,尚没有适应于外资银行的再贷款种类或办法。

第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泄漏。

由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际金融市场,它的资金需求并不完全依靠中央银行,当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实行基础货币的吞吐时,无法将货币政策的意图传导到位,相反,外资金融机构还可以逆向操作,弱化甚至改变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意图。

第三,有问题外资银行使用再贷款的问题。

我国于1999年12月颁布执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办法》对有问题金融机构使用中央银行提供的再贷款的条件、程序、期限、用途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对最后贷款人政策一个比较全面的成文规定,但仍与国际上对有问题机构救助的原则有很大差距,如贷款申请人仅为城乡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过于宽泛,抵押无法真正落实等。

那么,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中央银行能否向外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1995年,美国曾就是否向一个在纽约经营的日本银行陷入流动危机提供援助引发争论,这个问题我国同样无法回避。

加入WTO后货币政策所受到的冲击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再贷款管理产生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变化,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降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减弱,货币政策对
外的依赖性增强,作为货币政策组成要素的再贷款工具,它的使用和效应必然受到外在因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