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品教案:10金钱 毽子里的铜钱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毽子里的铜钱》(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再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剥开、崭新、好心肠、背脊、空落落、栉风沐雨、谦卑、慈和。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空落落”这个词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式的词语,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用△表示。
(生浏览课文,画出词语)二、学文1.生汇报词语:(出示,齐读)黑漆漆、亮晶晶、笑呵呵、香喷喷、热烘烘、空落落。
这些式词语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过渡:看似普通的词语就像一个个无声语言,给我们传达着感情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这篇课文,通过品析这些词语,感受“我”和“老人”之间的真情故事。
2.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填空,再读一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黑漆漆的()亮晶晶的()热烘烘的()笑呵呵地()香喷喷的()空落落的()说说对“黑漆漆”的体会:师相机点拨(1)黑漆漆什么意思?(2)为什么这双手会黑漆漆?(3)一天两天会黑漆漆吗?用一个词语形容(天长日久,日积月累)(4)这样一位长年累月走街串巷的老人,会让你想到什么?用书中的一个词。
(栉风沐雨)经历过栉风沐雨的老人,会是个什么模样?(生从文中找外貌描写的句子)(5)对这样的一位老人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6)再来看这一双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生填空(出示):这是一双()的手。
(勤劳,粗糙,养家糊口,责任重大……)3.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双手成为了作者永远的回忆,就让这双手也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吧!再看第二个词——笑呵呵4.说说对“笑呵呵”的体会:(1)从“笑呵呵”你体会出什么?(对小孩子的疼爱,善良,有爱心)生答时出示句子:A老人一声不响,却……(读对孩子疼爱,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这位善良的老人仿佛就在眼前。
)(2)老人给我烤山薯时是笑呵呵的,而对买他烤山薯的二婶呢?(师点拨:从文中找句子,重点词是哪一个?)出示句子:B 老人愣愣地望着……。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三篇1、开火车读生字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
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愣愣的热烘烘、栉风沐雨篇二一、品读细节,感悟真情(一)“生活艰辛”部分1、根据积累人物外貌的词语齐读2、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轻轻地品读。
重点理解“黑漆漆的手”和“满脸的风霜”3、口述“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写二婶反衬我们一个一个来体会一下。
先来看看老人送我第一个烤山薯的情景。
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二)围绕“老人生活够辛苦的,他为什么要送我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学习“山薯热烘烘”部分1、抓关键词“笑呵呵、珍惜”等词语理解体会老人第一次送烤山薯的内容2、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老人第二次送烤山薯的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大组汇报(2)师生品读A、品读动作的词“撕开、挖出、递到”所在的句子B、引读二、品味赏读,积累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2、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细读感知感受老人形象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
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2)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
主要抓住以下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A、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抓住关键词“一声不响”“笑呵呵”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
小学语文精品教案:10金钱 毽子里的铜钱
1毽子里的铜钱2 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❶ 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3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句导读:“香喷喷”说明香味浓郁、诱人,对“我”的吸引力很大.“好想吃”写出了“我”想吃的迫切心情.]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4[句导读:括号里的内容是对文章的补充说明,具体写出那个年代钱的大小和换算.]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ɡānɡ)❷ 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5[③“一声不响”“笑呵呵”体现了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④作者为什么会“万分珍惜”?]段导读:卖烤山薯的老人给“我”一块烤山薯,“我”万分珍惜地吃起来.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⑤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6二婶1☜ 2 ❶ 铜钱:古代用铜铸的辅币,圆形,中间有方孔。
①说明这些事情是作者对以前的回忆且印象深刻。
3②这句话既是“我”当时回忆往事时的真实写照,更是为了突出“我”对那件事记忆得深刻。
用对“我”年龄的记不清,来突出结尾处至今“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
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
4 ❷烘缸:是用铸铁制成的两端有盖的空心圆筒,由缸体及其两端的缸盖组成。
5③“一声不响”“笑呵呵”体现出老人对“我”这个小孩子的喜爱。
一个和“我”素不相识的老人却送给“我”一个烤山薯吃,说明他很善良。
④因为作者感受到了老人对她的好,所以十分珍惜这份感情。
6 ⑤说明老人卖山薯的利润很小。
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句导读:二婶挑的山薯都是大个儿的,却少给了一个铜板,刻画了二婶爱占小便宜的性格特点.]7段导读:二婶少给卖山薯老人一个铜板.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❸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8[⑥“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不快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那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⑦作者的这个心理说明了什么?]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句导读:二婶买山薯少给了钱,而“我”却没给钱,此时“我”的心里很不安.]段导读:“我”与二婶对比,写出“我”对老人的同情,也表现了“我”的善良.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说:“老伯伯,给您.”9[⑧“撕开”“挖出”“递”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什么?]段导读:“我”撕开毽子,挖出两枚铜钱给卖烤山薯的老人.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10“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❹,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⑨老人的举动说明了什么?]11段导读:老人又给“我”一个小山薯.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❺,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12[“我”为什么“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是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微笑”说明了什么?]137❸皱纹:皮肤或物体表面因收缩或搓弄挤压而形成的凹凸不平的条纹。
小学四年级语文《毽子里的铜钱》经
小学四年级语文《毽子里的铜钱》经典教案三篇《毽子里的铜钱》作者运用倒叙的的方法,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山薯的老人送两块烤山薯给“我”吃,我想给老人毽子里的铜钱但他不要的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毽子里的铜钱》经典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
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愣愣的热烘烘、栉风沐雨一、品读细节,感悟真情(一)“生活艰辛”部分1、根据积累人物外貌的词语齐读2、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轻轻地品读。
重点理解“黑漆漆的手”和“满脸的风霜”3、口述“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写二婶反衬我们一个一个来体会一下。
先来看看老人送我第一个烤山薯的情景。
谁来读读有关的语句。
(二)围绕“老人生活够辛苦的,他为什么要送我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学习“山薯热烘烘”部分1、抓关键词“笑呵呵、珍惜”等词语理解体会老人第一次送烤山薯的内容2、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老人第二次送烤山薯的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大组汇报(2)xx 品读A、品读动作的词撕开、挖出、递到”所在的句子B、引读二、品味赏读,积累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17篇)《毽子里的铜钱》篇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及“我”对老人的怀念、感激之情,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目标2、3三、教学难点:目标2四、教学过程:(一)铜钱引路,激发兴趣:1、激趣引入。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铜钱:1、检查预习,学生读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正确,朗读是否流利。
2、默读课文,快速思考全文到底讲了什么。
(三)细读品味,感悟善良:a、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cai出示图片,思考题)自由读2-13自然段,把你感触深的地方勾出来,仔细体会;同桌交流。
b、汇报感受。
1、词句中,体会善良的老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老人的大方、善良。
出示相关句子,引导有感情朗读。
2、艰辛中,烘托老人的善良。
①从老人的样子体会艰辛:在文中找一找描写老人样子的词语。
仔细体会。
②从老人的话中体会艰辛:理解“栉风沐雨”的意思。
③从老人的动作中体会艰辛:“愣愣地望着……”④背景介绍体会艰辛:(cai出示图片。
)介绍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过渡:生活如此艰辛的老人却(引读:老人一声不响,却……。
)他白给了我吃了一小小的烤山薯,后来又给我一个小山薯。
3、情境中,进一步凸显老人的善良。
(学习7、8自然段)①齐读7-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②学生交流。
你又有了什么体会?③引导比较为什么第一次给的是“小小的山薯”,而这次给的却是“小山薯”?毽子里的铜钱对小女孩来说重要吗?④有感情朗读7、8自然段。
(四)升华情感,懂得感恩。
1、正因如此,这位善良、纯朴的老人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记忆中。
(引读最后一段)2、推荐琦君中的一段话。
3、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铭记两个字:感恩。
(五)前后照应,铭记铜钱。
让我们带感恩的心将这一双黑漆漆的手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收藏在记忆中。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及反思
《毽子里的铜钱》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文章环绕“毽子里的铜钱”叙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一般而又动人的小故事;2、培育学生抓住要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经过抓住卖山薯老人的相貌、言行和作者的心理活动、语言,感觉他们的和蔼,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谅解的道理。
教课重难点:1、培育学生抓住要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2、、抓住卖山薯老人的相貌、言行和作者的心理活动、语言,感觉他们的和蔼,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谅解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让我们回想一下,课文环绕毽子里的铜钱说了一件什么事?(生说)2、你归纳的这件事有时间、有地址、有人物(板书:老人、我)、有事件,特别完好。
二、品读感悟1、课文环绕毽子里的铜钱叙述了一段发生在老人和我之间充满温情的故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故事中的这两位主人公。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绘老人的语句,想想你们看到了一位如何的老人?2、谁来谈谈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如何的老人?3、指引学生抓住老人的相貌来领会。
“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内心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贫苦、困难)师:你抓住了老人的相貌来领会,还有谁找到相关老人相貌的句子?“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很老、很贫困、很辛苦)师:你领会得真好,还有谁想谈谈?“望着他轻轻驮着的背脊,我内心空落落的,仿佛丢掉了什么东西。
”(老人为了生活每日都要卖烤山薯,身上背着很重的东西,给背脊都压弯了。
)“卖烤山薯的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脸和佝偻的背影,也经常涌此刻眼前。
”(辛苦)师:我们来看看,就是这样一位满脸风霜、艰辛生活的老人。
出示课件:老人的图片4、师:除了经过相貌认识到的,你还领会到这是一位如何的老人?(慈爱,对儿童子很友善)出示课件:老人一言不发,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2、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细读感知感受老人形象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
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
主要抓住以下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A、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B、老人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品味赏读,积累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毽子里的铜钱》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毽子里的铜钱》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毽子里的铜钱》。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课文《毽子里的铜钱》,作者:冰心。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3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毽子和铜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毽子吗?你们知道毽子里的铜钱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3.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学生背诵诗歌,培养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学生分享对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
学生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的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学生对诗歌中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进行毽子表演,展示毽子的技巧和美感。
5.2 教学资源:毽子和铜钱的实物或图片。
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视频或故事。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材料:毽子和铜钱的实物或图片。
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视频或故事。
课文《毽子里的铜钱》打印稿。
6.2 教学环境:教室里每个学生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书柜。
教室墙上贴有与诗歌相关的海报或图片。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毽子和铜钱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毽子里的铜钱》这首诗歌,你们还记得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吗?7.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注意指音语调和节奏。
《毽子里的铜钱》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毽子里的铜钱》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毽子里的铜钱》。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绘的人物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毽子里的铜钱》。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毽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体验文中人物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情。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毽子里的铜钱》。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毽子的作文。
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毽子的民间传说或趣闻,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维品质。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收获,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游戏毽子,并学习如何制作毽子和铜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毽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2. 毽子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3. 铜钱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毽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对毽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讨论自己对毽子的了解和经验。
步骤二:制作毽子(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毽子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如:布料、线、麻绳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毽子。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经验。
步骤三:制作铜钱(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铜钱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如:纸板、剪刀、铜纸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铜钱。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经验。
步骤四:游戏时间(30分钟)1.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毽子和铜钱拿出来,进行游戏练习。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毽子游戏规则。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毽子技巧。
步骤五:总结(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毽子和铜钱。
2. 学生总结自己制作毽子和铜钱的心得和体会。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毽子和铜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以学生的毽子和铜钱制作成果为主要评价依据。
2. 教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互动情况,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行评价。
3.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制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制作的毽子和铜钱用于其他传统游戏中,如踢毽子、跳铜钱等。
2.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创造自己的毽子游戏规则和扩展玩法。
3.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游戏文化,扩展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毽子里的铜钱:生动实用的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生动实用的教案毽子运动是一项传统的中国文化体育运动,毽子里的铜钱是毽子运动中的重要元素。
对于毽子运动的学习和练习来说,掌握毽子里铜钱的使用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生动实用的毽子里铜钱教案,希望对于毽子运动爱好者们的学习和练习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了解毽子里铜钱的历史、发展及作用。
2.掌握毽子里铜钱的加入和转动技巧。
3.学会怎样利用毽子里铜钱改变毽子的飞行轨迹。
4.提高毽子运动的技术水平。
二、教学内容1.毽子里铜钱的历史和发展毽子里的铜钱最早是出现在汉代,用于增加毽子的重量,使毽子更好地升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毽子里的铜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装饰和丰富游戏趣味的毽子元素。
2.毽子里铜钱的使用方法(1)加入铜钱:将铜钱在毽子内部,毽子两侧各用一双手掌慢慢地揉捻毽子,等到铜钱移动起来后,就可以将毽子放开了。
(2)转动铜钱:当毽子在空中旋转的时候,用手拇指拇指和食指扣住毽子的一个角,同时用另一只手掌在毽子上轻轻拍打,使铜钱旋转起来。
(3)改变飞行轨迹:在空中飞行的毽子,可以通过铜钱的转动改变自身的重心,从而改变飞行的方向和轨迹。
三、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了解毽子里的铜钱在毽子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员们对毽子运动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认识毽子里的铜钱让学员们了解毽子里铜钱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毽子里铜钱在毽子运动中扮演着何种重要角色。
3.掌握毽子里铜钱的加入和转动技巧通过实操演示,让学员们进一步掌握毽子里铜钱的加入和转动技巧。
可以先让学员们体验一下毽子里铜钱在空中转动的效果,然后再让他们亲自进行实践操作。
4.学会利用毽子里铜钱改变毽子的飞行轨迹通过实践演练,让学员掌握怎样利用毽子里铜钱改变毽子飞行轨迹。
可以让学员们配合教练,进行现场实战演练。
5.提高毽子运动的技术水平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练要督促学员提高毽子运动的技术水平。
让学员掌握更多技巧、丰富毽子运动的花样和乐趣。
四、教学时长3-4课时。
《毽子里的铜钱》小学阅读教案分享
本文将会分享一篇小学阅读教案,教材是《毽子里的铜钱》,该教案适合3-4年级的学生阅读。
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大意。
了解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感知文本情感,激发情感共鸣。
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明白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掌握情感素养。
3.训练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二、课前准备对小说有所了解,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一个大致的评估,让他们阅读小说前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
三、学习步骤1.导入新知在课前,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故事的视频或者展示故事中的照片,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想象小说的情节,并激发他们对小说的好奇心。
2.深度阅读展示小说封面图片,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
注意随时抽查一些学生的阅读状况。
3.情感互动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1)小说的结构如何?有什么难点?2)小说的情节缘由是什么?3)主人公的性格是如何描写的?4)这篇文章中的情感元素有哪些?5)你认为主人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小说中有怎样的启示?通过讨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
4.反思总结阅读小说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小结,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对这个故事的感受。
同时还可以分析一下阅读中用到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即探究哪些策略可以提高阅读效果,哪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主题和内容。
四、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情感有时比较难以把握,需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来加深理解。
2. 故事内容较为复杂,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背景引导,需要认真琢磨文本内容。
3. 学生阅读水平普遍不高,教师要适当调整语言节奏和阅读难度,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故事讲述复杂,需要逐步展开,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创设情境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应把握教学进度和掌握节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元素,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感悟并深入思考。
3. 阅读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毽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2.掌握毽子的基本技术动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毽子表演。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
1.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毽子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3.毽子的基本技术动作:踢毽、踩毽、胯下毽、夹毽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毽子的起源和历史,并展示不同种类的毽子。
2.理论学习(15分钟)
学生通过听讲和课件展示,了解毽子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3.示范操作(10分钟)
教师示范毽子的基本技术动作,让学生观摩并学习。
4.分组练习(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基本技术动作,并进行合作练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巩固训练(15分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表演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进行毽子表演,展示所学技术动作,提高演练能力。
7.总结反思(5分钟)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老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毽子技术。
四、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对毽子的兴趣和积极性。
2.检查学生掌握毽子基本技术动作的情况。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毽子的了解更加深入,掌握了基本技术动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毽子文化进行更多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毽子里的铜钱》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这篇文章是围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展开的,主要是针对一篇小学语文课文《毽子里的铜钱》,对于该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
教学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教师在课程中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我们要设法去探讨的问题。
一、总体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培养孩子对于经济、社会方面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含义。
2、把握课文情节。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毽子里的铜钱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启示。
2、提升孩子在文本理解方面的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加入到课堂中来。
2、背景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货币-铜钱,并结合实例,让孩子们体会到金钱在经济、社会方面的重要性。
3、学习重点: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通过看图猜词、义项选择、读一读、理解课文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4、教学难点: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活动,以启示经济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如何把握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等问题,来提高孩子们对于社会经济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5、课堂阅读:在课堂中,通过大量朗读、跟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毽子里的铜钱课文,掌握毽子里的铜钱对于历史和经济的影响。
6、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让孩子通过分析和理解,掌握毽子里的铜钱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意义。
7、评价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和个人反思,以便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水平。
五、教学方法:1、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做游戏、开展讨论、给予实践示例等,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结合实践情境:把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习更加具备实用价值。
3、分类教学:针对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分设学习阶段,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六、教学示范: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自己的经历或演示实际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七、结语:通过对于《毽子里的铜钱》这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课程理解能力和思考水平。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游戏毽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毽子的制作方法;3. 毽子的基本技巧;4. 毽子游戏规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毽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 掌握毽子的基本技巧;3. 熟悉毽子游戏规则。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毽子的历史、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2. 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毽子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模仿学习;3.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毽子游戏,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毽子历史介绍(15分钟)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毽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毽子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2. 毽子制作方法(20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毽子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毽子。
学生可以在课后练习并带回家。
3. 毽子基本技巧(30分钟)老师示范毽子的基本技巧,包括踢毽子、踢毽子传接、折返等动作。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熟练掌握毽子的基本技巧。
4. 毽子游戏规则(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老师向学生介绍毽子游戏的规则,包括毽子接力、毽子传接等游戏项目。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游戏总结(10分钟)老师总结毽子游戏的过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同时,强调毽子游戏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作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表现和反馈,综合评价学生对毽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体验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感悟,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毽子里的铜钱 北师大版
3《毽子里的铜钱》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写话,在平日交流中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能够把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中与金钱有关的故事和事情,进行所想、所感,然后整理写下来。
第一课时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a 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b 小结钱的重要性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 认识多音字:B 指导书写C 理解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想一想: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C 质疑。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毽子里的铜钱》,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教师小结,随机板书[板书]我老人二、讲授新课:(一)学习1-4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送给我不要钱,而却为李婶的一个铜钱不高兴?2、读读2-3段对话话,再次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3、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二)学习5-14段熟读课文,找找课文我是怎么做的?画出我的心理描写的句子以及老人动作的词1、小组里读读,表情、动作的句子重点读读引导质疑;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2、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⑴想像老人卖烤山薯的艰辛?⑵作者体会到了这种艰辛吗?读读老人又送山薯的句子,以及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3、指导学生读出感情4、对比李婶、我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你对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三、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布置作业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毽子里的铜钱》(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再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剥开、崭新、好心肠、背脊、空落落、栉风沐雨、谦卑、慈和。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空落落”这个词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式的词语,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用△表示。
(生浏览课文,画出词语)二、学文1.生汇报词语:(出示,齐读)黑漆漆、亮晶晶、笑呵呵、香喷喷、热烘烘、空落落。
这些式词语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过渡:看似普通的词语就像一个个无声语言,给我们传达着感情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这篇课文,通过品析这些词语,感受“我”和“老人”之间的真情故事。
2.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填空,再读一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黑漆漆的()亮晶晶的()热烘烘的()笑呵呵地()香喷喷的()空落落的()说说对“黑漆漆”的体会:师相机点拨(1)黑漆漆什么意思?(2)为什么这双手会黑漆漆?(3)一天两天会黑漆漆吗?用一个词语形容(天长日久,日积月累)(4)这样一位长年累月走街串巷的老人,会让你想到什么?用书中的一个词。
(栉风沐雨)经历过栉风沐雨的老人,会是个什么模样?(生从文中找外貌描写的句子)(5)对这样的一位老人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6)再来看这一双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生填空(出示):这是一双()的手。
(勤劳,粗糙,养家糊口,责任重大……)3.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双手成为了作者永远的回忆,就让这双手也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吧!再看第二个词——笑呵呵4.说说对“笑呵呵”的体会:(1)从“笑呵呵”你体会出什么?(对小孩子的疼爱,善良,有爱心)生答时出示句子:A老人一声不响,却……(读对孩子疼爱,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这位善良的老人仿佛就在眼前。
)(2)老人给我烤山薯时是笑呵呵的,而对买他烤山薯的二婶呢?(师点拨:从文中找句子,重点词是哪一个?)出示句子:B 老人愣愣地望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文章的思路.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卖烤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及“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感悟第2~13自然段,找出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2、讨论:对“我”和卖烤山薯的老人来说,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教学 课时两课时1毽子里的铜钱2 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❶.[①“想起……想起……”说明了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一闻到烤山薯的香味,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句导读:“香喷喷”说明香味浓郁、诱人,对“我”的吸引力很大.“好想吃”写出了“我”想吃的迫切心情.]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4[句导读:括号里的内容是对文章的补充说明,具体写出那个年代钱的大小和换算.]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ɡānɡ)❷ 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5[③“一声不响”“笑呵呵”体现了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④作者为什么会“万分珍惜”?]段导读:卖烤山薯的老人给“我”一块烤山薯,“我”万分珍惜地吃起来.1知识点详解 ☜ 2 ❶ 铜钱:古代用铜铸的辅币,圆形,中间有方孔。
①说明这些事情是作者对以前的回忆且印象深刻。
3②这句话既是“我”当时回忆往事时的真实写照,更是为了突出“我”对那件事记忆得深刻。
用对“我”年龄的记不清,来突出结尾处至今“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
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
4 ❷烘缸:是用铸铁制成的两端有盖的空心圆筒,由缸体及其两端的缸盖组成。
5③“一声不响”“笑呵呵”体现出老人对“我”这个小孩子的喜爱。
一个和“我”素不相识的老人却送给“我”一个烤山薯吃,说明他很善良。
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⑤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6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句导读:二婶挑的山薯都是大个儿的,却少给了一个铜板,刻画了二婶爱占小便宜的性格特点.]7段导读:二婶少给卖山薯老人一个铜板.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❸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8[⑥“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不快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那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⑦作者的这个心理说明了什么?]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句导读:二婶买山薯少给了钱,而“我”却没给钱,此时“我”的心里很不安.]段导读:“我”与二婶对比,写出“我”对老人的同情,也表现了“我”的善良.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说:“老伯伯,给您.”9[⑧“撕开”“挖出”“递”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什么?] 段导读:“我”撕开毽子,挖出两枚铜钱给卖烤山薯的老人.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10“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❹,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⑨老人的举动说明了什么?]11段导读:老人又给“我”一个小山薯.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❺,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12[“我”为什么“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是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微笑”说明了什么?]13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❻出来给他.”146⑤说明老人卖山薯的利润很小。
7❸皱纹:皮肤或物体表面因收缩或搓弄挤压而形成的凹凸不平的条纹。
8⑥说明他年纪很大了,而这么大的年纪还要出来走街串巷地卖烤山薯,说明他的家境并不富有。
所以二婶少给他一个铜板令他“很不快乐”。
⑦说明作者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能感觉出老人的难处。
9⑧写出了“我”想给老人补偿的急切心理,也折射出“我”那一颗幼小但纯真、美好的心灵。
10❹心肠:心地;用心;感情状态。
11,也体现了他的善良。
❺背脊:背部,后背。
12难句解析:“我”想给老人两个铜钱,老人不但没有要,反而又送了“我”一个小山薯,他的善良和淳朴令“我”心里更加难受。
13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句导读:“心里难过”既写出了对年迈老人的同情,又表现了“我”的善良.]15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❼的,栉(zhì)风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句导读:这是老师在开导“我”,也是老师对“我”的教育,说明老师也具有同情心.]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我”的回忆.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完整感人、发人深省的故事.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16佝偻(ɡōu lóu)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温暖”指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什么?]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首尾呼应,“我”对老师和卖烤山薯老人的怀念以及老人对“我”的深远影响.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线索.生字、新词卡片,毽子和铜钱.一导入新课1、出示毽子和铜钱.2、老师讲解:原来的毽子都是自己动手去做,把铜钱包上布作为毽子的底部.3、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发生了什么事.(板书课文题目:毽子里的铜钱)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提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情况.14❻剥,在这里读bāo,不要读成bō。
15❼小贩:指本钱很小的行商。
小批量贩卖商品,沿街叫卖或挨户出售日用杂货的人。
16重点句解析:“温暖”指“我”被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所感动,所以感到温暖。
这句话表明老人的善良、淳朴和对“我”的爱使“我”永远难忘。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老师检查、正音.佝(ɡōu)偻(lóu)谦卑(bēi)栉(zhì)风沐雨接纳(nà)风霜(shuāng)(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生字字形.撕:左右结构.各部分比例要适当.欠:上下结构.上下不相连.用与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其他生字.肠—场霜—雷纳—内想一想这些生字还能组成什么词.捏:捏鼻子捏造捏一把汗慈:慈母慈善仁慈家慈慈眉善目心慈手软4、理解词语的意思.崭新:极新;簇新.佝偻:脊背向前弯曲.谦卑:谦虚,不自高自大(多用于晚辈对长辈).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忙碌,不避风雨.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回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的事.)2、同桌齐读第2~13自然段,这部分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甲:先写老人看出“我”爱吃烤山薯,就给“我”一个烤山薯吃.学生乙:接着写“我”见到隔壁二婶买烤山薯不想给全铜板.学生丙:最后写“我”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里面的两个铜钱给老人,老人不但没要,反而又送给“我”一个烤山薯就走了,“我”心里更加难受.老师知道后,开导“我”今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初读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把课文读完,让学生试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进行概括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几处描写老人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会忘记”,既让学生看到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赞叹人与人之间的细腻的情感,进而启发他们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通过品词酌句,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见到的小贩,然后对比课文中的小贩.虽然课文中讲的事情距今比较久远,但小贩们的起早贪黑、栉风沐雨的生活会有些相似.另外,每个小贩的品行会有不同,或贪图小利,或善良淳朴,能与文中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或相互映衬.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能迅速与课文中的人物拉近距离,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1、选字连线,组成词语.2、写出带有下列读音的字,再组词.3、给下面的字组词,再用词造句.崭(崭新)今天,妈妈给了我一张崭新的钞票.谦(谦虚)做人要谦虚,才能不断进步.4、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写一写.我喜欢卖烤山薯的老人,因为他善良、淳朴.我不喜欢“二婶”,因为她爱贪小便宜.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卖烤山薯的老人的善良、淳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文章的思路.教学课件.一导入新课1、请两位同学分别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2、找出老人至今留在作者脑海中的形象是怎样的.(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佝偻的背影和一双黑漆漆的手.)3、课件出示卖烤山薯的老人的形象.4、导语:卖烤山薯的老人的形象为什么几十年来时常浮现在作者眼前呢?二深入学习课文1、自读第2~13自然段,这部分内容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分组学习讨论.(1)边读边画出描写卖烤山薯的老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2)从你画出的描写卖烤山薯的老人的词句中,你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集中交流,出示重点词句课件.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学生甲: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很善良,很有爱心.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学生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很疼爱孩子.学生丙:从文中的两段话可看出老人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4、在老人送烤山薯给“我”吃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活动也在不断变化着.学生甲:老人给“我”第一块烤山薯时,“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学生乙:“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由此看出“我”心里又添了几分不安.学生丙:“我摇摇头不肯接”并且“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可以看出“我”心里更加难受了.5、老师知道后,又是怎样开导“我”的呢?读一读相关段落,理解“格外懂得体谅”的意思.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1)老师提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老人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2)分组、分角色朗读.(3)采用自荐或指名汇报的形式读.师生互相评一评,谁在哪个地方读得好,还有哪个地方需要加强练习.三组织学生讨论对“我”和卖烤山薯的老人来说,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学生甲:对“我”来说,毽子里的铜钱很珍贵.因为老伯伯让“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在心中永远感到温暖.老伯伯的善良和纯朴永远感染着“我”.学生乙:对卖烤山薯的老人来说,毽子里的铜钱很珍贵.因为小姑娘心里不安,撕破了毽子的包布,取出铜钱递给他.他虽然没有接受小姑娘的铜钱,却接纳了小姑娘善良的心.四总结全文1、再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课文前后内容之间的紧凑与对应.中间是回忆部分,事情的过程描写得很清楚.老师可以把这种布局谋篇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希望他们在习作中可以灵活运用.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学生可以从内容、中心和结构形式等多方面来交流.)3、老师总结.这篇课文的两位主人公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面对金钱的态度.同时,使我们久久回味的是他们身上的淳朴和善良.希望同学们从中得到一些启迪.毽子里的铜钱老人:给一个又给一个淳朴“我”:感激不安怀念初读环节,教师可以指出课文中很有特点的几个ABB式的词语(黑漆漆、亮晶晶、热烘烘)和描写老人的几个较易读错的词语(佝偻、背脊、栉风沐雨)来检查,并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相机进行概括方法的指导,为后面深入地感悟品味内容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铜钱”导入,因为课文是以“毽子里的铜钱”为题,文中也多次提到这两枚铜钱,这铜钱里包含了“卖烤山薯的老人”和“我”之间的关爱和体谅,这种情谊是珍贵的.再从体会老人的形象入手,抓住几处描写老人神态、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在品词酌句的同时进行创设情境朗读,感受老人的那份善良.“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佝偻的背影”,一个生活艰辛的老人形象映入眼帘;“一声不响、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塞进我的口袋,笑着摆摆手”“摸摸我的头”“永远不会忘记”,老人的善良令人感动.通过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去朗读和体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带给老人的感动,意识到这铜钱所蕴含的情谊的可贵,对于情谊的“珍贵”有了深刻的体会.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2、先摘录课文中“ABB”式词语,再从这些词中挑选合适的词语,照样子填写金字塔.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空落落热烘烘3、快乐教室.聪明“老师,您的头怎么秃了?”“那是绝顶聪明.”“那我也把头剃光算了.”“那是自作聪明!”安静老师说:“我的孩子们,现在,请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都静下来了.一个男孩子尖叫道:“扔针吧!”1、作者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6年7月生于温州的瞿溪乡,现、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2、小故事在一场综艺晚会上,正在进行“童言无忌”的小节目,一群四到六岁的孩子们上了场.主持人依次问道:“长大了想干什么?”当问到一个六岁的孩子时,他大声说:“想当美国总统!”听到这里,大家都哄笑了起来,以为这只是一句孩子的戏言,甚至都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小小年纪就开始有名利思想了.当主持人再一次追问他:“为什么要当美国总统呢?”小男孩的回答却令在场的所有成年人动容,他说:“让美国不再打仗!”同样也是一场晚会,一个小男孩被主持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机长,你的飞机在天空发生了故障,机油全都漏光了,很快就会坠毁.而飞机上的降落伞又不够所有人用,这时你该怎么办?”“我会告诉所有人不要惊慌,请坐在座位上把安全带系好.然后自己背一个降落伞跳出去……”小男孩很认真地回答.这时全场哄堂大笑,大家都在频频摇头,这么小的孩子已学会如何牺牲他人来保全自己了.小男孩站在台上,有些不知所措,一言不发地瞪着台下的人,然后他大声喊道:“我还会回来的……我是去取机油的,我还会回来的!”整个会场忽然安静了……笔下生花任选一项,写一写.重点指导:千百年来,金钱一直是人们最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但是金钱与快乐是什么关系呢?有钱就有幸福吗?人们在金钱面前应该持什么态度?1、复习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指名说说应如何对待金钱.(请学生畅谈,适时指导点拨.)(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提出本次作文的要点:金钱与快乐有什么关系?人们应如何对待金钱?2、小组合作讨论,明确写作内容(1)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要有充足的论据证明观点.(老师巡视,适时指导、点拨)(2)各小组选出代表分别发表各自的观点,看谁阐述得最清楚、全面.可以展开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正方:金钱不是万能的,有金钱,不一定有快乐.反方:金钱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就没有快乐、幸福.(3)根据辩论情况,老师发表评论.师生共同评选出胜方及最佳辩手.3、确定观点,完成习作通过讨论与辩论,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金钱观,指导学生完成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