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大雪崩
《信念》读后感
《信念》读后感《信念》读后感1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信念是力量的源泉,如一位良师益友,在痛苦时,给予心灵的抚慰;信念如一盏启明灯,在黑暗时,照亮前方曲折的路途;信念如一丝柔和的春风,在寒冷时,带来惬意的温暖。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艰难跋涉,漫天飞舞的风沙拍打着探险队员的脸颊。
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
这时,探险队队长拿出一支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
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
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
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但缓缓流出来的,却是一壶沙子!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100多个小时仍然被活着救出的人们,因为心中充满着信念,所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让人们无不为之感动、钦佩。
因为有着信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放逐的途中,仍然挂念着他的祖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鼓舞着……《我的信念》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玛丽。
居里,她发明了镭,曾先后两次获诺贝尔奖,而她的信念是——做一个为科学、为祖国奉献的科学工作者。
居里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信念来自于坚忍不拔的精神,如同居里夫人在文章里所描述的蚕,虽然是弱小的,卑微的,但它们默默无闻的为人类吐着丝,丝吐完了,自己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科学工作者也不是这样吗?他们为人类发明东西,不求名,不图利。
阿尔卑斯山大雪崩
下午 l : 2 6 0 。雪 崩终 于停在 了
绿 色区域 内 l0m 处 ,而这 里是一 O 向被视为安全 区的加 尔蒂 中心 。致 命 的雪 崩摧 毁 了这座 宁静 的村庄 , 到处 都是被压扁 的汽车 。积雪掩 埋 了整 条街道 ,毁坏 了房屋 。谁也不 知道 有多少人被 困。
零下 9 ℃—— 远 远 低 于冰 点 。不 走
窒息 比寒冷 的威胁更大 。对那些 积雪掩埋 的落 难者来说 ,死神正
一
现 在 ,加尔蒂正 经历着百年 不 遇的大 雪。仅这一 天 ,降雪量就达
步 步 迫 近 。如 果 搜救 队不 能
4 i 0r n内找 到 他 们 ,一切 都 将 无 ’ a 挽 回。
雪封锁 了整个山谷 。
女管家 ,她从未见过如 此糟糕 的冬 天。 教堂 附近 , 玛丽亚仍 在神父家的
洗衣间里忙碌 。 她即将完成工作 , 但
恶劣 的天 气阻碍 了正 常飞 行 加尔蒂孤立无 援。 下午 l : 0 7 0 。志愿 者们仍在: 尔 蒂各 处 的积 雪 中搜 寻失 踪人 工 作犬 海克 接 受过雪 崩救 援训 筠 惊魂未 定的村民们迅速 行动起 来, 寻找 生还 者 。 他们排 成一列 , 用 金属棒 在积雪里探 索 ,寻找被掩埋 的遇难 者。 贾森和乔纳森 居住的小屋与雪 崩 擦肩而过 ,因此他们侥 幸逃过 了 劫 难 。 兄 弟两 人 立 即赶 去 参 加 救 援 ,他们被 眼前的一切惊 呆 了,到 处 是巨大 的雪 堆 ,半个村子 都不见 了。整个旅馆 呈 4 。 5 角倾斜 ,差不 多被连根拔起 ,来 了个底 朝天。看 到建 筑变成 了那个 样子 ,你可 以想 象 自然的力量有 多强大 。积雪甚 至 堆满 了没有倒塌 的房屋 ,掩埋 了里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一、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
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
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
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
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
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
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
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
阿尔卑斯山大雪崩之谜
3 岁的英国消防队员贾 森 ・ 3 泰特带 之外 , 飓风还 以每小时 10 2 公里的速度狂 在地势 较低的 山坡 上 ,相继 发生 了小 型 着妻子和两个孩 子住在加尔蒂东边 的小 扫着与世 隔绝 的山谷 , 真是可怕极 了 , 它 雪 崩。 屋里 , 的弟弟乔纳森一家与他们 同行 。 的呼啸声 就像恶魔在 嚎叫一样 ,里 面夹 他 他们 已经在加 尔蒂逗留了 1 ,一切似 带 的碎片还不 时划破人 的脸。 0天 乎都很美 好。 2 2 月 3日上午 7 , 点 加尔蒂村长召开
地的旅客。
据专家认定 , 这里 不会 受到雪崩的影响 。 现 在 ,加尔 蒂正经历着 百年不遇 的
到2 3日,贾森 ・ 泰特和家人依旧被
后, 每周都要 接待近 40 名来 自欧洲各 困在加尔蒂 。 00 按计划 , 三天前他们就应该 大雪 。 这一天 , 仅 降雪量就 达到 3 厘 米 。 0
每年冬天 , 村庄 都要饱受狂风 和大
雪的侵袭 , 加尔蒂是雪崩易发 区的中心 , 并关闭 了滑雪场 。 月 1 2 8日, 潜在的雪崩 的潜在危 险区 ,所有房屋 和旅馆都经过 然而 ,陡峭 的斜坡仍 像磁铁一样 吸引着 又迫使 当局封锁 了通 往加尔蒂 的唯一道 了加 固。 子中心的绿色区域为安全区 , 村 众多冬季 运动爱好 者。 向来 以“ 出门就 能 路 。4 0 0 0名游客与外界失 去了联 系。 滑雪 ”著称 的加 尔蒂 ,在进入旅游 旺季
现了反常 的高温 ,紧接着 ,暴雪 呼啸而 有史 以来 , 该村庄从未遭遇过大 型雪崩 , 沿着 山林倾 泻而下 。加 尔蒂村恰好是雪 至。截 至 2 1 月 7日,降雪已经持续 了两 于是认定 , 大家只要待在安全 区域 内 , 就 崩 的必经之地 。 个星期。 当时 , 高山气象站记录 的积雪 已 不会有 任何危 险。 达 38 ,是往年 2月份平均 降雪 量的 7 .米
瑞士阿尔卑斯山:壮美雪山
瑞士阿尔卑斯山:壮美雪山的魅力之旅瑞士阿尔卑斯山,这片位于欧洲中心的高山地带,以其壮美的雪山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领略到瑞士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它绵延数百公里,由许多高峰组成。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高达4478米的少女峰,它以其独特的圆锥形峰顶,成为了瑞士阿尔卑斯山的象征。
站在少女峰下,你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冰雪王国。
在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你可以沿着冰川徒步旅行,欣赏到冰川的壮丽景色。
冰川上的冰裂缝和冰塔群是这里的特色景观,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是冰雪的精灵在跳舞。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体验到与世隔绝的宁静与和谐。
除了冰川之外,阿尔卑斯山的湖泊也是这里的另一大亮点。
瑞士阿尔卑斯山的湖泊清澈见底,宛如一颗颗蓝宝石镶嵌在山谷之中。
在湖畔,你可以欣赏到雪山倒影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与柔美。
此外,这里的湖畔风光也是极为迷人,山间云雾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瑞士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无论是酒店的工作人员还是当地的居民,他们都会用最真诚的微笑和最热情的服务来欢迎你的到来。
此外,瑞士阿尔卑斯山周边还有很多传统的农舍和手工艺品店,你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瑞士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瑞士巧克力、瑞士刀等,感受到瑞士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你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瑞士美食。
瑞士阿尔卑斯山周边有很多美食餐厅,他们以当地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手法制作出各种美食。
例如,瑞士奶酪火锅和瑞士肉饼等美食,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能够让你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瑞士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总之,瑞士阿尔卑斯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以壮美的雪山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领略到瑞士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雪崩大揭秘
之间 的碰撞 是主要 的接 触方式 ,
外 层 颗 粒 与 内 层 颗 粒 之 间 的 摩 擦 力 可 以 忽 略 。 滑 动 的 冰雪 越 而
诉我们 , 雪崩 通常会选 择特定 的 山坡和特定 的路线 , 留心 注意一
下 , 崩 选 择 的 山 坡 坡 度 一 般 在 雪 2 。 一4 。 。 可 能 是 因为 若 山 5 5 这
雪 崩 不 简 单
雪崩 的发牛好 像很偶 然 , 它
什 么 时 候 发 生 ,住 什 么 地 力 发 ‘
无 一 幸 免
这次雪崩的时速达到 了 2 0 5
千 米 ,是特 快 列车 速 度的 两倍
们可 以筑 长堤 来防汛 , 是对于 但
雪 崩 。 们 真 是 束 手 无 策 , 林 人 森
条 件 形 成 。若 山 坡 过 陡 , 雪 会 冰
冰都 是粘弹性 的物质 ,就 是说 , 雪 和冰 都会 随 着它 们 所 承付 重 量 的增 加而慢慢 变形 . 一般情 况 下, 冰雪是不容易发生 断裂的。
雪 花 落 下 后 , 精 致 复 杂 的 那
因为重力作用 而频繁下 滑 , 不容
后 面 的 一 片 开 阔 的 农 H 更 不 可 j
能抵挡 崩 , 龙气势溯 f 向 L 雪 1 I ) I ( I 问的公路 飞速 冲 去, 眼看着 公路
飞 驰 着 两 辆 摩 托 就 被 雪 龙 卷 走 , 两 辆 飞 驰 的 摩 托 既 没 有 来 这 得 及 刹 车 , 没 有 来 得 及快 速 之 。 我才 真正领悟勤什么明做‘ 叹吾生之须臾 . 羡手宙之无穷 。
湖 北 省 襄 樊 市 襄 阳 区 一 中 吴 攀
阿尔卑斯山的雪崩
阿尔卑斯山的雪崩阿尔卑斯山的雪崩,是菲利普·卢泰尔堡于1803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菲利普·卢泰尔堡。
这是一幅以严谨的手法描绘阿尔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风景画。
基本资料【画作名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创作者】菲利普·卢泰尔堡(法国)【创作年代】1803年【类别】布面油画【题材】风景【规格】109.9cm×160cm【材质】布油彩【存藏处】泰特美术馆(英国伦敦)艺术鉴赏这是一幅以严谨的手法描绘阿尔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风景画。
画家十分注意造型与色彩的关系,近景的暖色与中、远景的冷灰形成对比,产生了纵深的空间感,块状的山岩造型及不同斜线的构图,造成了雪崩的动感与恐怖气氛。
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雪崩的奇异与壮观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山崩地裂、气势逼人的自然威力。
存藏处泰特美术馆伦敦不可不去的地方,泰特现代美术馆( Tate Modern )算作一处。
它为什么这样值得一看,有两个原因:第一在于它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展放方式,第二在于它的建筑特色。
15世纪迄今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的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其历史要追溯到1897年亨利泰特爵士创立泰特美术馆,当时名为国立英国艺术美术馆。
1917年,一向只专著于本国艺术的泰特美术馆奉命开始收藏世界现代艺术,于是,老泰特美术馆于80年代决定另行设立一座专门进行20世纪现代艺术品收藏和展览的美术馆,这就是泰特现代美术馆。
该馆现在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美术馆之一,它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连接它们的是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桥。
外表由褐色砖墙覆盖、内部是钢筋结构的美术馆原本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发电厂,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是它的标志。
今天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由瑞士两名年轻的建筑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他们将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摆放艺术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观众从这里乘扶梯上楼。
地球自然奇观知识: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宏伟壮丽的冰川美景
地球自然奇观知识: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宏伟壮丽的冰川美景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之一,始于法国,横跨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德国、斯洛文尼亚和列支敦士登等七个国家,总长约1200公里。
这里的冰川是欧洲最大的,它们覆盖着阿尔卑斯山脉的许多山顶,锋利的刀峰、流水的山溪和布满苍苔的岩石相映成趣,呈现出宏伟壮丽的冰川美景。
在阿尔卑斯山脉,沿西部边缘的大山脉有许多著名的冰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阿尔卑斯山区的冰川国家公园。
这里有200多个始源于巨大雪峰的大冰川,面积约1400多平方公里。
例如,位于法国东南部的莫特馥冰川,其冰面面积为32平方公里,是阿尔卑斯山脉最大的冰川之一。
它的结构十分特别,由冰川背、冰灌脊和冰川坡组成,冰川坡非常陡峭,冰层平均厚度为50米左右。
阿尔卑斯山脉冰川的形成是由于高山地形和地球物理作用形成的。
在这里,天气雪很多,夏季的融化水流流向山脚下,积雪和季节性降雪积压在较高的地方,形成永久冰川。
这些永久冰川在冬季时,又会被降雪所覆盖,形成一个积雪层。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美景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奇观。
这些冰川和附近的环境对地球和人类有很重要的影响。
首先,冰川是全球冰冻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北冰洋和南冰洋一起,全球共有50万个以上的冰川。
其次,冰川可以维持周边环境的水源和水量,保护了冰川周边的生态环境。
还可以提供一系列资源,如冰川水可以为能源、农业等方面提供支持。
最后,还有很多冰川面临着岩溶、冰层融化和边缘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历经多年探索和研究,需求人类不断探索新方法来解决。
总之,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非常美丽,这里的冰川位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主要地点,这一点更加体现了它在保护环境、减轻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
因为它们对世界和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必须在保护地球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冰川。
2023上海语文中考一模说明文阅读汇总
2023上海语文中考一模说明文阅读汇总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20xx中考说明文阅读原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76公里。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
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
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
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公里。
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
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
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
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全国乙卷)(A4考试版)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乙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与自然发生互动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
历史上曾经历多次重大能源变革,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
近代以来,能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能源丰富及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更快。
今天,能源更是关乎各国民生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意义重大的能源进步,是对火的利用。
大约五十万年前,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
火使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智力,人口数量随之增加,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用火来获取有机物中累积的太阳能,人类首次支配了自然力,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进步。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能源进步是距今万年前后农业的诞生。
通过种植作物与驯养家畜,人类更有效地把太阳能转化为食物、热量和动力。
农业文明时代的燃料是薪柴,动力有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
距今约六千年前,乌克兰大草原上的人们将马驯化为驮兽。
公元1000年左右在波斯出现了风车。
水车源自中亚和东亚,从欧亚大陆到北非,在大河溪流之畔,经常能看到水车。
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影响深远的能源进步。
迄今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化石能源有泥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荷兰是第一个采用泥炭为主要燃料和动力的国家,由此开启了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时代。
英国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有很长的煤炭利用史。
中国阿尔卑斯山简介
中国阿尔卑斯山简介
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东南部,横跨欧洲、北美洲、亚洲三大洲。
阿尔卑斯山脉是一条绵延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之间的山脉。
它北起德国阿尔卑斯山,南到奥地利阿尔卑斯山,绵延2500公里。
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系,也是欧洲最高的山脉,被称为“万山之祖”。
它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冰川,总长达5000多公里,几乎是整个欧洲大陆面积的两倍。
阿尔卑斯山脉又分为五个不同的国家:奥地利、意大利、瑞士、德国和法国。
阿尔卑斯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探索阿尔卑斯山脉了。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人们就已经有了关于阿尔卑斯山的记载,一直到1800年前,人们才对阿尔卑斯山脉有了具体的认识和了解。
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西北部,是欧洲最高峰。
它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冰川分布地区之一,也是最活跃的冰川地带之一。
其最高峰是海拔7721米的勃朗峰(MontBlanc)。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最长的冰川,它的冰川一直延伸到苏格兰附近。
—— 1 —1 —。
青铜葵花的读后感版
青铜葵花的读后感版《青铜葵花》的读后感“青铜又大叫了一声:‘葵——花!’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盘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着的那轮金色的天体……”我含着泪读完了曹文轩所写的《青铜葵花》。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这是讲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
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葵花是城里的女孩,她是随爸爸来乡下的。
他们要在那里盖房子、开荒种地、挖塘养鱼。
但天不为愿,葵花的爸爸意外逝去,可怜的她悲痛极了。
看到那里,我不禁为葵花悲痛,葵花那么小就失去父母亲,和她相比,我是多么的幸运,每一天依偎在父母身边,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葵花虽然应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可是弱小的她渐渐地坚强起来,如果换成我,我会怎样?在精神必须受到严重打击吧!我真是自愧不如呀!但老天也并不是无情的,苦难过后葵花被一家好心人收养,其中一个男孩与她成为兄妹相称的朋友,那个人这是青铜。
看来人世间随处充满爱呀,虽然悲痛和痛苦是难免的,但人们的关心却无处不在。
就这样葵花欢乐的生活在青铜的家里,随然中间发生的一些事,但他们却也安然度过了。
那里验证了一句人们常说的“好人有好报。
”的谚语,不是吗?但老天似乎在捉弄他们,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她原先所生活的城市。
从此,青铜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着葵花所在的地方。
对葵花的思念,使一个不会说话的青铜开口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我想那是身在远处的葵花必须会感受到青铜对她的思念。
“这就是对人的思念的力量吧,作者真的是将这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将爱也写的充满生机与情意呢!”我不由得感叹道。
读完这本书,让我懂得我们应当学习克服困难。
在困难中,做为一个现代人,我觉得我们应对困难是应当去学会应对它,去挑战它,去克服它,让困难转有话无。
罗曼·罗兰曾写过一段话: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姐妹,并且都是圣者。
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_4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青铜葵花》读书笔记1经常听见同学们在谈论曹文轩的作品,我终于在上学期买了一本带回家,可是,因为作业的问题,一直没来得及看,这个星期五,老师布置了一篇读书笔记,我便顺理成章的翻看起了《青铜葵花》这本书。
藏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才读了短短几张纸,我就深深地融入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城市的一个女孩——葵花和乡下哑男孩青铜认识了,成了以兄妹相称的好朋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青铜想帮妹妹葵花照张相,就在寒冷的冬天里去卖芦花鞋,结果把自己的鞋给卖掉了,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自己,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等等,我们拥有了这么多,还缺什么呢?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青铜那样,为天天劳累的父母亲和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做点什么呢?《青铜葵花》读书笔记2看了(青铜葵花)这本书,我很感动,也有很多的读书笔记想写出来。
首先,青铜和葵花他们的生活很艰苦,他们家只能靠卖芦花鞋来挣钱。
生活很拮据。
青铜是哑巴,天天受别人的嘲笑,这样他心里肯定不好受。
他们兄妹俩都想去上学,但是由于条件的原因,只能让一个人上学,他们想上学没得上,我们吃的、穿的、住的都很好,却还不想上学,我觉得这样太不对了。
学校组织拍一次照,可是就唯独葵花没有拍照,为了给他奶奶治好病,她可以付出一切代价,我能感受到她的一份爱心和孝心。
在他们那个时候,想吃上一顿大餐一块肉都不容易啊!青铜每天想着他妹妹,夜里都赶到桥上探望。
说完了痛苦的,说说快乐的地吧,他们每天放牛,在田里玩,采摘自己种下的劳动果实,卖出去芦、、、、、、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有的,少年时就有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3最近,我们看的一本书——《青铜葵花》,这本书里面有好几章,好几段,甚至好几句都让我非常感动,那些让我感触很深,里面也有着丰富的语言描写更体现出了故事的生动。
《青铜葵花》这本书是曹文轩写的,它告诉我们必须正视痛苦,不能一见钱财就抢,而青铜葵花却过上了贫困的生活。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5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5《青铜葵花》讲的是一个城市女孩,向日葵,跟随父亲生活在一个叫达麦迪的村子里。
孤独中,她遇到了一个哑巴乡下男孩,青铜。
父亲的意外去世,让向日葵成了无助的孤儿。
贫穷善良的青铜家族认领了她,向日葵和青铜成为了兄弟姐妹的朋友。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一家人用尽力气养向日葵,青铜默默照顾向日葵,几乎给了她一切:为了向日葵上学,青铜放弃了上学的梦想;为了给向日葵拍照,青铜甚至在寒冷的冬天把它脚上的芦苇鞋卖掉;晚上做向日葵作业,聪明的青铜捉萤火虫,做十个南瓜灯笼;为了让向日葵看马戏,青铜和向日葵默默站了一晚上;为了避免葵花被骂,青铜勇敢地替妹妹接手;为了向日葵公告的美丽,青铜巧妙地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在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家族生活在一起,艰苦而快乐地生活着,冷静而顽强地应对着洪水、蝗虫等一切苦难。
12岁的时候,命运再次把女孩向日葵召回了她的城市。
失去妹妹的痛苦让青铜在天空中大喊。
他从心底里喊出了一个名字——“向日葵”!喊声震动了每个人的心。
他们是大麦地最穷的家庭,却是最幸福的家庭。
虽然贫穷给他们带来了很多苦难,但他们总是用心去面对,因为他们相信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他们相信暴风雨后会看到彩虹。
平静的水面造就不了优秀的水手,舒适的生活造就不了伟大的时代人物。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
无论什么样的时代,苦难总是围绕着人。
困难总是让人无奈,却又无能为力。
也许我们需要的是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的优雅态度,就像罗曼一样。
罗兰说:“我们要敢于正视痛苦,尊重痛苦。
快乐值得赞美,痛苦也值得!这两个是姐妹,都是圣人。
他们训练人类发展伟大的灵魂。
他们是力量、生命和上帝。
任何一个不能既爱快乐又爱痛苦的人,既不快乐也不痛苦。
只有当你能理解他们的时候,你才能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离开生命时的甜蜜。
五一假期,我看完了一本纯小说,叫《青桐葵花》,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
男生叫青桐,女生叫向日葵。
对于城市女孩向日葵和乡村男孩青铜来说,这是一个与他们的兄弟姐妹成为朋友的特殊机会。
阿尔卑斯山的雪崩
阿尔卑斯山的雪崩阿尔卑斯山的雪崩,是菲利普·卢泰尔堡于1803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菲利普·卢泰尔堡。
这是一幅以严谨的手法描绘阿尔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风景画。
基本资料【画作名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创作者】菲利普·卢泰尔堡(法国)【创作年代】1803年【类别】布面油画【题材】风景【规格】109.9cm×160cm【材质】布油彩【存藏处】泰特美术馆(英国伦敦)艺术鉴赏这是一幅以严谨的手法描绘阿尔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风景画。
画家十分注意造型与色彩的关系,近景的暖色与中、远景的冷灰形成对比,产生了纵深的空间感,块状的山岩造型及不同斜线的构图,造成了雪崩的动感与恐怖气氛。
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雪崩的奇异与壮观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山崩地裂、气势逼人的自然威力。
存藏处泰特美术馆伦敦不可不去的地方,泰特现代美术馆( Tate Modern )算作一处。
它为什么这样值得一看,有两个原因:第一在于它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展放方式,第二在于它的建筑特色。
15世纪迄今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的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其历史要追溯到1897年亨利泰特爵士创立泰特美术馆,当时名为国立英国艺术美术馆。
1917年,一向只专著于本国艺术的泰特美术馆奉命开始收藏世界现代艺术,于是,老泰特美术馆于80年代决定另行设立一座专门进行20世纪现代艺术品收藏和展览的美术馆,这就是泰特现代美术馆。
该馆现在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美术馆之一,它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连接它们的是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桥。
外表由褐色砖墙覆盖、内部是钢筋结构的美术馆原本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发电厂,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是它的标志。
今天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由瑞士两名年轻的建筑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他们将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摆放艺术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观众从这里乘扶梯上楼。
阿尔卑斯山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阿尔卑斯山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阿尔卑斯山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阿尔卑斯山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欢迎大家分享阿尔卑斯山的气候特点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
山地气候冬凉夏暖。
大致每升高200米,温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
整个阿尔卑斯山湿度很大。
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
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
边缘地区年降水量和山脉内部年降水量差异很大。
海拔3200米以上为终年积雪区。
阿尔卑斯山区常有焚风出现,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
阿尔卑斯山脉所处的位置,以及各山脉的海拔和方位大不相同,不仅使这些不同的小山脉之间,而且使某一特定小山脉范围内的气候极端不同。
由于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欧洲中部,它受到四大气候因素的影响;从西方流来大西洋比较温和的潮湿空气;从北欧下移有凉爽或寒冷的极地空气;大陆性气团控制着东部,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南边有温暖的地中海空气向北流动。
差别悬殊的气温和年降水量都与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地理有关。
谷底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谷底较周围高地温暖而干燥。
海拔1,524公尺(5,000尺)以上的地方,冬季降水差不多全都是雪,一般雪深3~10公尺(10~33尺)或10公尺以上,在海拔2,012公尺(6,600尺)处,积雪约从11月中旬延续到5月底,通常高山的山口被积雪封锁。
在地中海沿岸的山中,谷底的1月平均温度为-5~4℃(23~39℉),甚至高达8℃(46℉),7月平均温度为15~24℃(59~75℉)。
温度逆增很寻常,尤其在秋、冬季期间很常见;山谷常常是一连好几天布满了浓雾和呆滞沉闷的空气。
这些时候,在海拔1,006公尺(3,300尺)以上的地方可能要比低洼的谷底较温暖、较阳光明媚。
刮风可能在当天天气和当地小气候中发挥明显的作用。
阿尔卑斯山的景色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
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脉阿尔卑斯⼭脉这条耸⽴在欧洲南部的著名⼭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利北部、瑞⼠南部、列⽀敦⼠登、德国西南部,东⽌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
总⾯积约22万平⽅千⽶。
长约1200千⽶,宽120~200千⽶,东宽西窄。
平均海拔3000⽶左右。
⼭脉主⼲向西南⽅向延伸为⽐利⽜斯⼭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脉,向东南⽅向延伸为迪纳拉⼭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脉。
阿尔卑斯⼭脉可分为3段。
西段西阿尔卑斯⼭从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部和意⼤利的西北部,到瑞⼠边境的⼤圣伯纳德⼭⼝附近,为⼭系最窄部分,也是⾼峰最集中的⼭段。
在蓝天映衬下洁⽩如银的勃朗峰(4810⽶)是整个⼭脉的最⾼点,位于法国和意⼤利边界。
中段中阿尔卑斯⼭,介于⼤圣伯纳德⼭⼝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
有马特峰(4479⽶)和蒙特罗莎峰( 4634⽶)。
东段东阿尔卑斯⼭在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两段阿尔卑斯⼭。
阿尔卑斯⼭脉是古地中海的⼀部分,早在1.8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北⼤西洋扩张,南⾯的⾮洲板块向北⾯推进,古地中海下⾯的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向上拱起,由此造成的⾮洲和欧洲间相对运动形成的阿尔卑斯⼭系,其构造既年轻⼜复杂。
阿尔卑斯造⼭运动时形成⼀种褶皱与断层相结合的⼤型构造推覆体,使⼀些巨⼤岩体被掀起移动数⼗千⽶,覆盖在其他岩体之上,形成了⼤型⽔平状的平卧褶皱。
西阿尔卑斯⼭是这种推覆体构造的典型。
更新世时阿尔卑斯⼭脉是欧洲最⼤的⼭地冰川中⼼。
⼭区为厚达1公⾥的冰盖所覆,除少数⾼峰突出冰⾯构成岛状⼭峰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其典型,许多⼭峰岩⽯嶙峋,⾓锋尖锐,挺拔峻峭,并有许多冰蚀崖、U形⾕、冰⽃、悬⾕、冰蚀湖等以及冰碛地貌⼴泛分布。
现在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积约4000平⽅公⾥,其中以中阿尔卑斯⼭麓瑞⼠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长约22.5公⾥,⾯积约130平⽅公⾥。
阿尔卑斯⼭除了主⼭系外,还有四条⽀脉伸向中南欧各地:向西⼀条伸进伊⽐利亚半岛,称为⽐利⽜斯⼭脉;向南⼀条为亚平宁⼭脉,它构成了亚平宁半岛的主脊;东南⼀条称迪纳拉⼭脉,它纵贯整个巴尔⼲半岛的西侧,并伸⼊地中海,经克⾥特岛和塞浦路斯岛直抵⼩亚细亚半岛;东北⼀条称喀尔巴阡⼭脉,它在东欧平原的南侧⼀连拐了两个⼤弯然后⾃保加利亚直临⿊海之滨。
2023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2023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孔子看来,人对“利”的裁断不外乎三个方面:如何看待“富”与“贫”、“贵”与“贱”、“生”与“死”。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认为“贫”“贱”“死”是有“害”的,因而常常会生出一种耻“贫”、厌“贱”、恶“死”之心。
与此相对,“富”“贵”“生”则往往被认为是有“利”的,因而人们常常会存有一种爱“富”、喜“贵”、好“生”之心。
进而言之,在“富”“贵”“生”三者之中,“生”更是被人视为最基本的“利”:有了肉体存在的“生”,人才有了对“富”与“贵”的求取;或者说,人对“富”与“贵”的求取,最终乃是为了维护最基本的“生”的权利与满足活得更为幸福的愿望。
鉴于此,我们可以把人对“利”的求取进一步简化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对“富”与“贵”的求取,一个是对最为基本的“生”的求取。
与此相应,孔子依据人所宜行的“仁”道而作的“义利之辨”也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个是对人在“富”与“贫”、“贵”与“贱”之间进行取舍而作的“义”或“不义”的价值裁断,另一个是对人在“生”与“死”之间进行取舍而作的“义”或“不义”的价值裁断。
就第一个层面的裁断来看,孔子并没有从维护人的生存权利的意义上否认“富”与“贵”之于人的价值,因而也没有贬抑作为肉体存在的人对“富”与“贵”的欲求。
《论语里仁》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首先在人之常情的层面上肯定了人人都有欲求“富与贵”、嫌厌“贫与贱”之心。
孔子超出常人之处在于,他对“富与贵”“贫与贱”的弃取设置了一个不得不遵循的前提,那就是必须依于“道”来裁断,而这个“道”自始至终都有其确然不移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人在任何境遇下都不可离弃的“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卑斯山上的滑雪场是备受欧洲人欢迎的冬季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地处阿尔卑斯山上的奥地利小镇加尔蒂是欧洲最著名的冬季度假胜地之一。
那里三面环绕着险峻的山崖峭壁,一面是开阔而平缓的斜坡,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山脚下,形成了一大片极佳的天然滑雪场地。
小镇上的宾馆、饭店、度假旅馆全部背靠山崖、面向缓坡而建,让旅游者们一出屋门便能踏上滑雪场,立即融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
银装素裹的阿尔卑斯山上漂亮的雪景和一望无际的雪上运动场,是酷爱冬季运动的欧洲人梦寐以求的休闲游乐之地,多少年来,冬季的加尔蒂小镇上一直住满了欧洲度假者。
暴风雪封山
年月下旬起,阿尔卑斯山区气候异常,起初是很反常的温暖,最高
史璧铭
温度一直升到了4℃~5℃,继而是连续两个多星期的暴风雪,寒风劲吹,最大风力超过了12级。
这是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风雪,2月初以来该地区的降雪量达到了往年同期降雪量的7倍。
这场持续两个多星期的暴风雪正在酝酿着大灾情,奥地利有关部门一再发出警报,加尔蒂小镇一带有可能发生雪崩灾情,加尔蒂滑雪场也因此关闭了。
游客们几天前已经开始陆续
阿尔卑斯山大雪崩
世界灾难录
民防苑
199912
民防苑
离开加尔蒂小镇,可是由于大雪掩盖了山路,路越来越难辨认,汽车不得不在山路上缓慢行驶,客运能力大为降低了。
至2月18日,加尔蒂小镇上还有一部分游客来不及下山,可是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风雪形成了一触即发的潜在雪崩,这迫使奥地利有关部门毅然发出了五级(即最高级)雪崩警戒令,并封闭了通往加尔蒂小镇的惟一道路。
于是,大约有2000多名游客因此被困在了小镇上,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逗留在加尔蒂小镇的2000多名游客满以为不久便可回家,因为暴风雪已经连续了两个多星期,也该停止了。
可是暴风雪丝毫没有减弱,前两星期每天的降雪量约在15cm左右,而进入第三周,最高的日降雪量增大到了30cm,而且风力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12级。
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滞留在阿尔卑斯山的加尔蒂小镇上的游客,虽然为自己的归期不定而烦恼,但是对自己的安全还是放心的。
因为加尔蒂小镇在初建时已经充分考虑了预防暴风雪灾害。
经专家充分研究论证,并进行了计算机精确计算后,在全镇范围内针对雪崩的可能性划分了三级区域。
红色区域为存在着潜在雪崩灾害的危险区,黄色区域为较少可能发生雪崩灾情的较安全区,绿色区域为雪崩灾害不可能危及的安全区,而小镇上的宾馆、旅馆等建筑全部建造在绿色安全区内,只要呆在宾馆、旅馆内不外出乱走,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雪崩灾害突然发生
加尔蒂小镇所处的阿尔卑斯山区的暴风雨已经肆虐了将近3个星期,环绕加尔蒂小镇的峻峭山崖上大量积雪岌岌可危。
2月23日,摇摇欲坠的积雪终于失去了平衡,下午3时59分,雪崩突然暴发了。
聚积如山的积雪从天而降,沿着山崖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般地顺坡扫荡,直扑加尔蒂小镇。
一切发生得实在太快。
事后有幸存者回忆,只感到房屋突然剧烈震动,接着整个人体便全部被掩埋在雪中
不能动弹了;也有幸存者回忆,只见一
道近100米高的雪墙铺天盖地般扑了过
来,人便失去了知觉……
其实整个过程只有两三分钟,原来
聚集在山崖顶上的大量积雪一下子冲入
了加尔蒂小镇,在小镇上瞬间堆成了座
硕大无比的“雪山”,这“雪山”脚已
经侵入了小镇安全区100多米,那里的
所有建筑物、汽车、人员等都被压在了
“雪山”之下。
有幸留在“雪山”外的人们遭到了
巨大气流的冲击,感受到了房屋的震
颤。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已经满
地都是变了形、翻了身的汽车,到处可
见被毁建筑的破碎构件。
有些小屋与飞
来的“雪山”擦肩而过,“雪山”边缘
使它立即倾斜、塌坍;经过特别加固的
小木屋被整体掀翻;结构特别坚固的建
筑虽然不倒塌,可是雪从门窗贯入,
一刹那塞满了整个房间,室内的人和
物一下子被雪固定了。
至于压在“雪
山”下的整条街道、大片建筑物群更
是不堪设想。
这场雪崩灾难立即引起了全世界
的关注,美国和德国军方及时出动军用
直升机,将大批军人运抵加尔蒂小镇,
展开了紧急拯救。
大批无处存身的居民
和游客从冰雪中解救出来,被安排到
了当地的体育馆等处于安全地带的公
共设施中避难。
伤者也得到了及时的
抢救与治疗。
尽管对雪崩灾难的救援
是及时和有效的,然而仍然有60人不
幸丧生。
计算机雪崩灾害划区失误
有关的灾害学家也赶到了雪崩灾
害现场。
当他们看到加尔蒂小镇遭受
如此惨烈的重创时大为震惊:雪崩竟
然不可思议地冲到了小镇中央的绿色
安全区,这是现代灾害学家们公认的
最安全地带,现在却遭受了如此严重
的灾难。
事实不容置疑地表明,目前
由计算机精密计算后划分雪崩灾害区
的模式存在着致命的错误。
那么问题
究竟出在哪里呢?为什么雪崩有如此
大的破坏力?瑞士联邦的雪与雪崩研
究所的科学家们为此展开了实地考察
和研究,最终认为是雪崩灾害的计算
机数学计算模型出现了明显失误。
原来,当时在设计计算机的数学
模型时,科学家曾进行过大量的资料
收集整理工作,并把加尔蒂小镇所在
的山谷及其周围地区150年以来的雪崩
纪录一一弄到了手。
150年的纪录中曾
有多次大规模雪崩灾难发生,科学家
们就以其中最严重的一次雪崩为依
据,进行测算,并建立数学模型和由
计算机计算划分出三级区域。
应该说,能够收集到的雪崩纪录
资料都已全部收集到了,建立的数学
模型也没有明显的失误,这种以历史
世界灾难录
3
3
民防苑
记录为依据来模拟未来再次出现的灾害的思路也是不错的,事实上这次崩坍的积雪体确实首先冲过红色危险区后,继续冲过黄色较安全区,最后才深入到了绿色安全区。
为什么绿色安全区会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呢?那是因为计算机数学模型计算无法准确模拟出灾害结果,导致了安全区不安全的严重失误。
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数学模型基本准确地模拟了雪崩暴发后积雪整体的运动过程,一些边界约束条件的提出也没有原则错误,可是在假定崩坍积雪整体重量时取值过小。
这次雪崩造成的运动积雪整体重量要远远大于假定的计算值,正是因为雪崩塌坍量大大出乎灾害学家的预料,才使得计算机划分的危险范围过小,失去了实际意义。
看来,目前所用的计算机划分雪崩危险区、安全区的方法受到了实际灾情的严峻挑战,要对雪崩中积雪整体运动过程进行准确模拟计算,必须对计算的数学模型作进一步的修正与完善,特别是对积雪运动总量的设定给予更大的极限值范围。
又是全球气候变暖惹的祸
这次加尔蒂小镇大雪崩中运动的积雪总重量高达70万吨以上,比当地150年来的最高纪录大了约10倍。
怎么会
发生规模如此大的雪崩呢?这完全是因为1999年1月底、2月初天气异常变化。
由于上世纪下半页全球气候明显趋暖,到世纪之交时欧洲的气候经常出现一反常态的变暖现象。
1999年1月29日到2月4日这一周时间里天气反常地变暖,加尔蒂小镇一带气温从-20℃一下子窜到了4℃,致使山崖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雪融水渗入了松散的积雪缝隙中。
2月5日,气温重又降到-10℃以下,雪融水开始重新冻结,松散的积雪中大部分空隙被融水结成的冰填满,在山崖上形成了结实的冰雪层。
紧接着连续两周多的暴风雪把大量的积雪堆在了这一结实的冰雪层上,上层的积雪越堆越高,重量越来越大。
假如没有上述结实的冰雪层做基础,当连续数日普降大雪时,松散的下层积雪就不堪上层越堆越高的积雪的重压,使得积雪不断塌落,也就是不断出现小规模的雪崩,逐渐释放掉山崖上积雪聚集的大量位能。
往年就是这样,从而避免了雪崩大灾情的发生。
可是,这次积雪底部结实的冰雪层作为坚固的基础,让积雪层不断堆高,积雪整体的总重量不断扩大,积聚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
将近三星期的暴风雪使得山崖上的积雪越堆越高,终于让下层结实的冰雪基础也难以支持了。
这时,又遭遇了超过12级的大风劲吹,这结实的冰雪基础再也承受不了如此重负,一下子垮了下来。
硕大的积雪体顷刻之间从山崖上塌落下来,终于酿成了空前的雪崩大灾难。
看来,山崖上积雪底层坚固的冰雪层基础是酿成雪崩大灾难的必要条件,而形成结实的冰雪底层的根本原因还在于1月底、2月初这段时间里,当地天气异常地变暖。
当然,加尔蒂小镇一带天气突然异常变暖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中发生的,所以说到底,暴发如此巨大规模的雪崩灾难都是全球气候变暖惹的祸。
世界灾难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