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后限时作业2 墙上的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作业(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水甘居下位,这与争强好胜和一味追求名利的人类________。
一条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因为大海是它的希望所在,也是它的目的地和最后归宿。
所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大海是低的,一直处于下位,否则河流怎能向它流去?喷泉之美往往得人称赏,但少有人意识到它的美是人力所为,并非水之初衷,所以在不得不上升后它立即下落,因为甘处下位是水的本性。
面对水,我总钦佩它“甘处下位”的品格,于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就有了强大的支撑:不争光,不争利,更不争锋。
与此相关的是,水的一生只求一个目标,即“平静”,所以一条河流的长途跋涉,一挂瀑布的痛苦轰鸣,一潭池水甚至大海的汹涌澎湃,都是因为不平。
然而,当一平如镜时,水是多么安详仁慈,犹如母亲温暖仁慈的怀抱。
还有,当水平如镜,它方能照出万物的容颜,显出宁静致远的内心。
由此,()。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
”水是圣洁的,它天然地具有高贵纯美的本质,所以洁白的天鹅爱在水中嬉戏;另一方面,水没有洁癖,善于“同流合污”。
当用净水洗涤,甚至用它洗涮粪便,水从无厌恶之情,它仍平心静气地去做。
可见,水并不是一味洁净,有时它是靠清除污秽显示圣洁,即使自己________也不顾惜。
在人世间,更多的人往往以“洁身自好”为座右铭,有的对污浊丑恶还深恶痛绝,唯欲立即消灭之而后快!殊不知,当与污浊格格不入时,实际上自己也就丧失了洁净、神圣与尊严。
所以,对于一个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污浊,并能以清洁之身洗涤,这才是得道者。
苏东坡有言:“在我眼里天底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洁身自好者定是________者,他们的境界、品味和意义远不如那些“________”之得道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面目全非曲高和寡和光同尘
B.泾渭分明改头换面阳春白雪和光同尘
C.泾渭分明面目全非曲高和寡与时舒卷
D.大相径庭改头换面阳春白雪与时舒卷
A解析第一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语境强调水与人类的不同,应
填“大相径庭”。
第二处,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语境强调水的变化之大,应填“面目全非”。
第三处,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时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句中用来形容洁身自好者,应填“曲高和寡”。
第四处,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与时舒卷: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
根据语段中对“得道者”的阐释可知,应填“和光同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想到人应达到的高度是:不是在喧嚣中眩晕迷失,就是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B.我想到人应达到的高度是:不是在喧嚣中眩晕迷失,而是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C.我想到人应达到的高度是:不是在喧嚣中眩晕迷失,都是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D.我想到人应达到的高度是:不只是会在喧嚣中眩晕迷失,而且也会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B解析通读选项可知,作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前文分析“在喧嚣中眩晕迷失”与“在宁静中澄明一片”的关系。
A项,“不是……就是……”表选择,排除。
B项,“不是……而是……”表并列,正确。
C项,“不是……都是……”关联词不搭配,排除。
D项,“不只是……而且也……”表递进,排除。
故选择B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一个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污浊,并能以清洁之身洗涤之,这才是得道者。
B.对一个人来说,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污浊,并能以清洁之身洗涤之,这才是得道者。
C.对一个人来说,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污浊,并能以清洁之身洗涤,这才是得道者。
D.对一个人来说,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污浊,并能以清洁之身洗涤之,才是得道者。
B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其一,搭配不当,“对于一个人”可改为“对一个人来说”;其二,成分残缺,“洗涤”后缺少宾语,可加上“之”。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流放地①
[俄]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
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
”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
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
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
”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
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
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
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
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
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
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
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
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
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
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
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
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
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
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
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
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
”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
”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
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
②鞑靼:俄国境内的一个民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流放地满天星星,周围也是一片黑暗,这与年轻鞑靼人的家乡一样,可他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原因是他不适应新环境。
C.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
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B解析“原因是他不适应新环境”错,他觉得缺少了什么,是因为他内心充满了远离家人的痛苦。
5.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可从文章对谢苗的描写入手,分析概括出其性格特征。
他出身高贵,“我呀,伙计……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
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而在二十年的流放生活后,他“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这表明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
面对鞑靼人的抱怨,他反复说“你会习惯的”“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这表明了他的愚昧麻木。
答案①逆来顺受。
他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曾经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后流放服苦役二十年,但他对此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②愚昧麻木。
他说自己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并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他总是劝年轻鞑靼人要适应非人的生活环境。
6.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文中与结尾联系紧密的句子,如“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
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明确结尾的含意。
然后联系情节、人物、主题等分析结尾的作用。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表明了流放地人们的凄惨命运,也表现了他们安于现状的麻木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其命运的同情,对其不能奋起反抗的愤怒。
小说以此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启人深思。
答案①简洁扼要,却又意味深长,突出了流放地人们的悲惨命运,给读者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启人深思。
②一语双关,既实指未关门的情形,又曲折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们行动起来改变现实的呼声。
③既突出了流放者麻木的心理状态,又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
三、语言运用
7.参考示例,从下列四篇课文中任选两篇,拟写一副对联。
要求:①上联和下联各联系一篇课文内容;②必须原创;③不超过30个字。
示例:寒夜随想念包弟(《小狗包弟》);会稽雅集有兰亭(《兰亭集序》)
课文:《苏武传》《蜀道难》《荷塘月色》《边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要注意两点:在内容上要与所述及的课文相关,在形式上要符合对联的要求。
答案(示例1)荷塘漫步赏月色;边城竞渡赛龙舟
(示例2)北海牧羊独处异域不辱使命;蜀山开道孤悬绝壁可架天梯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中,咏花诗绝大部分是写梅花的,写樱花的仅有两首。
梅花在唐代的长安也是非常受重视的,《全唐诗》中关于“梅”的多达948首。
__①__?因为暖相气候。
唐代最初的200年一直是很温暖的,直到公元9世纪初,气候发生显著的突变,成为了冷相气候。
__②__,仁明天皇把紫宸殿庭院里原本种的“右橘左梅”,改为“右橘左樱”,用樱花替代了中国流行的梅花。
这说明,__③__,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处,通读文段,根据问号可知,此处是对前文所述的“梅花在唐代的长安也是非常受重视的”这一现象的疑问。
②处,根据后文可知,应介绍仁明天皇“把……‘右橘左梅’,改为‘右橘左樱’”的背景。
③处,根据后文可知,应概括“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的原因。
答案(示例)①为什么梅花那么受重视②在这种冷相气候的背景中③日本和唐代长安的气候都经历了温度的降低
9.下面文段的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②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道路交通标志或指示线不清晰、道路中间莫名出现隔离带、连续井盖事先无提示等问题,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决道路标志与实际脱节和不符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认真规划、治理。
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目的是给驾驶者或行人提供引导、提示。
如果提示本身就成问题,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何谈引导?道路标志牌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会影响道路通行,导致交通拥堵,必然导致交通事故。
对此,路标设计者和城市交通的管理者,还需再多用点心。
①归结原因错误,应当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划分责任错误,应当修改为:需要交通部门认真规划、治理。
③定性不符合事实,应当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②可知,作答时,需先根据题干已指出的问题,找到文段中相应的语句,然后再修改。
“归结原因错误”对应的语句“……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根据生活实际可知,“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应改为“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定性不符合事实”对应的语句是“道路标志牌不合理……必然导致交通事故”,“必然……”说法绝对,应改为“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答案(示例)①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③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10.下面是“研究性学习”的结构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需要明确结构图中的要素,并根据箭头指向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观察箭头指向可知,结构图围绕“课题立项”“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这三个要素展开,且这三个要素间有先后关系,因而可确定“研究性学习”分为课题立项、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三个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专题讲座、交流、指导”贯穿三个阶段,“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分别在“课题立项”“结题报告”后进行,而“专题文献观察与思考”则在“课题研究”中进行。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示例)“研究性学习”分为课题立项、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三个阶段,专题讲座、交流和指导贯穿整个过程。
第一阶段后须完成开题报告,第二阶段中须对专题文献进行观察与思考,第三阶段后须完成论文答辩。